通州區 : 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中國地名 : 富縣 : 納雍縣 [顯示全部] > 張傢灣鎮
顯示地圖
目錄
北京市通州區張傢灣鎮 Zhangjiawan Town, Tongzhou District, Beijing
  張傢灣鎮 轄57個村委會
  
  110112105 張傢灣鎮
  
  110112105201 北許場村
  
  110112105202 張辛莊村
  
  110112105203 上馬頭村
  
  110112105204 梁各莊村
  
  110112105205 土橋村
  
  110112105206 皇木場村
  
  110112105207 南許場村
  
  110112105208 張傢灣鎮
  
  110112105209 張灣村
  
  110112105210 大高力莊村
  
  110112105211 上店村
  
  110112105212 賈各莊村
  
  110112105213 東定福莊村
  
  110112105214 西定福莊村
  
  110112105215 立禪庵村
  
  110112105216 寬街村
  
  110112105217 小莊村
  
  110112105218 施元村
  
  110112105219 裏二泗村
  
  110112105220 燒酒巷村
  
  110112105221 瓜場村
  
  110112105222 馬營村
  
  110112105223 何各莊村
  
  110112105224 牌樓營村
  
  110112105225 齊善莊村
  
  110112105226 南姚園村
  
  110112105227 大辛莊村
  
  110112105228 棗林莊村
  
  110112105229 姚辛莊村
  
  110112105230 中街村
  
  110112105231 前街村
  
  110112105232 後街村
  
  110112105233 蒼頭村
  
  110112105234 十裏莊村
  
  110112105235 南火垡村
  
  110112105236 三間房村
  
  110112105237 樣田村
  
  110112105238 垡頭村
  
  110112105239 陸辛莊村
  
  110112105240 北大化村
  
  110112105241 大北關村
  
  110112105242 小北關村
  
  110112105243 南大化村
  
  110112105244 柳營村
  
  110112105245 高營村
  
  110112105246 坨堤村
  
  110112105247 西永和屯村
  
  110112105248 東永和屯村
  
  110112105249 王各莊村
  
  110112105250 蒼上村
  
  110112105251 後坨村
  
  110112105252 後青山村
  
  110112105253 前青山村
  
  110112105254 後南關村
  
  110112105255 前南關村
  
  110112105256 北儀閣村
  
  110112105257 小耕垡村
北京市北京市通州區
  張傢灣鎮位於通州新城區東南,鎮域面積105.4平方公裏,下轄57個行政村。糧食作物51000畝,經濟作物5000畝,苗圃4000畝。全鎮有工業企業2902傢,其中工業880傢,建築業67傢,其他行業(包括個體工商戶)1955傢。全年稅收4.4億元,其中國稅27683萬元,地稅162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35元。全鎮總戶數18686戶,總人口53283人,其中農業人口44418人,非農業人口8865人,全年出生338人,出生率6.1‰。
陝西省延安市富縣張傢灣鎮
  基本概況
  張傢灣鎮位於富縣西北部,葫蘆河上遊,西與甘肅省合水縣接壤,北與延安市志丹、甘泉相鄰,309國道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1241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6920畝,其中稻田3500畝,轄18個行政村,8669人。張傢灣地處陝甘兩省交界,子午嶺林區,葫蘆河上遊,309國道穿境而過,係中緯度半幹旱地區,西與甘肅省合水縣太白鎮接壤,北鄰志丹、甘泉兩縣,是富縣的西大門。轄13個行政村,43個自然村,3個國營林場。總土地面積為1241平方公裏,總人口1.1萬人。1998年經省府批準撤鄉建鎮。境內植被良好,林草茂密,石油、天然氣儲量豐富,素有“塞上江南”之稱,“秦直道”穿境而過,聞名遐邇。陽春三月,萬物復蘇,鳥語花香;每逢盛夏,豔陽高照,流水潺潺;金秋十月,稻穀飄香,碩果纍纍;隆鼕時節,千裏冰封,鬆雪輝映;四季分明、氣候宜人。
  張傢灣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史載5千年前這裏就有了人類活動,除秦直道聞名於世外,八卦寺金時修建的八卦寺群塔(現存三座),埝溝內松樹溝石雕群,為我省保存最完整的元代石雕群。大麥店溝內有一片六千餘畝的純材鬆山林,筆直挺拔,生長茂盛,木材淡褐色,細密而芳香味,是黃土高原上一顆明珠,全國的模式林。
  結構調整
  鎮黨委、鎮政府按照“抓基礎設施,發展種殖業,壯大畜牧草業,培值棚栽業”的發展思路,致力“川菜水稻,梢溝牛羊”的産業結構調整, 使得全鎮羊子存欄6萬衹,種草養畜穩步推開,以大棚菜為主的棚栽業沿309國道初具規模,現已達到260棚。
  財政收入
  2003年全鎮實現民國生産總值3149萬元,農業總收放24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42元,人均産糧達到835.9公斤,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現已有12個行政村被命名為小康村。
  文化教育
  該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初級小學38所。衛生、郵電、公路、金融等社會設施較為齊全。該鎮境內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秦直道、松樹溝元代石碉、馬麯寺溝宋代石窟、八卦寺塔群20多個(處),現已納入富縣旅遊開發規劃。
  産業發展
  張傢灣鎮麯兒行政村位於309國道邊,63戶285人,耕地面積632畝,人均占有耕地2.2畝,200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40元,人均産糧792公斤。2003——2005年村黨支部、村委會響應政府號召,帶領全體村民積極調整農村産業結構,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産業。
貴州省納雍縣張傢灣鎮
  張傢灣鎮位於縣城南部,東依織金縣三塘鎮岩洞口村,西昨百興鎮,南連織金縣雞場鄉,北接雍熙鎮,總面積145.7平方公裏。
  張傢灣1941年前屬大方、水城、織金分轄,劃歸納雍後屬居仁區,1962年建張維區,直到92年3月,連5個鄉(鎮),1992年4月建並撤結束後由原杓坐、張傢灣、豐岩、補作組建新的張傢灣鎮,鎮駐地張傢灣,轄21個村181個自然村寨,1235個村民組,7997戶31393人。
  該鎮地處山區,溝壑縱橫,多溶洞暗流,最高海拔2198米,最低海拔1222米,土壤多屬黑砂土質,氣溫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300毫米,年平均氣溫11度,無霜期240天。
  以農業為主,有耕地29273.5畝,主産玉米、水稻、小麥、大豆、洋芋、油菜,94年糧食總産量6290噸,有耕牛4384頭,馬2148匹,生豬存欄11939頭,羊608衹。
  交通、電力、文教、衛生事業都有一定發展,有電站一座,裝機容量100千瓦,代照明加工之用,有小學33所,中學1所,教師161人,學生336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80%以上,有衛生院1所,醫生20人,床位13鄉。
  張傢灣鎮除糧食作物外,還有經濟作物-烤煙;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原煤,還有鐵礦、硅礦、銅礦、硫磺礦、白雲石等。
  1999年,該鎮以煤炭生産為主,大力發展鄉鎮企業。總人口31791人,其中城鎮人口1407人,耕地29399畝,農業總産值684.77萬元;林業總産值20.19萬元;牧業産值529.96萬元;工業總産值204萬元;鄉鎮企業産值2344萬元。
  張傢灣鎮下轄村民委員會
  (共計21個)
  大田坎、街上、河尾、啊雍、羊場、花魚洞、二道河、補仲、老翁、幸福、磨墳、群聯、補作、義中、自佐、小河、糯石、明山、垮橋、白勒、普灑
北京市通州區張傢灣鎮
  京東古鎮張傢灣位於通州城南15裏,建於元代,因水而得名,曾是大運河北起點上重要的水陸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中心,有“大運河第一碼頭”之稱。“張灣千載運河頭,古壘臨漕勝跡稠”道出了張傢灣歷史的古老和古跡的繁多。通運橋坐落在張傢灣古城墻邊,橫跨蕭太後河,橋北城樓肆市,橋南人傢煙火,正所謂“回首鳳城春色好,鶯聲啼碎碧桃花”之處。
  古時,潞河、富河、渾河、裏河交匯於此,水勢環麯,石橋四布。據傳,遼建燕京之後,便利用蕭太後河運兵輸糧,且每年春季榔陰狩獵,來往均駐蹕於此,今之養馬圈、牌樓營村即因建有馬圈、行宮牌樓而得名,村南將臺地處便是蕭太後馬步兵點將臺之所。金建中都,潞河通運,此處成為重要碼頭。元世祖至元三十年,通惠河疏鑿告成,此處成為水陸要津,“官船客舫,駢集於此,弦唱相聞,最稱繁勝’,時因有漕運總督張瑄(萬戶)督海運至此,故名張傢灣.明初、中期,通惠河失於修瀎,凡南來北往人客與物資須經運河者,必停留此處。嘉靖六年,通惠河疏瀎,漕船仍經此直達通州。通州八景之一——“萬舟駢集’,道出當時盛況。朝廷在此建有通濟倉,還設有皇店、寶源與吉慶二榷稅、通判都司,巡檢司以及????倉批驗所等官署。立有皇木廠、木瓜廠、????場等庫,遂有三村之名(木瓜廠今作瓜廠,????場今作????灘).四方商旅來往,百貨叢集市肆,遂形成西店,長店(今稱張傢灣鎮)二莊。
  城之內外,曾有古跡不少。如元時高麗寺(廣福寺)之鐵佛高近丈,明代鐵錨寺之鐵錨數衆多,通運橋石獅精美,清真寺槐柏蒼勁,曹雪芹傢曾在城內開設當鋪,琉球學子病故也在城外立墓。
  如今,張傢灣城之東墻西折北轉處,遺跡尚存,玉帶河擦墻而過,上跨二座單券石橋,景緻幽深,三券平面蕭太後橋(通運橋)依然利用,勾連搭四捲禮拜殿仍在,廣福寺石碑雖倒猶存,而北運河則早於清嘉慶間東移。該古城遺址為北京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今張傢灣鎮位於通州新城區東南,鎮域面積105.8平方公裏,下轄57個行政村。糧食作物36506畝,經濟作物1837畝,苗圃5343畝。全鎮有工業、企業800傢,其中工業625傢,建築業68傢,其它行業107傢。全年稅收3.2億元,其中國稅17994萬元,地稅1459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81元。全鎮總戶數20120戶,總人口50782人,其中農業人口44828人,非農業人口5954人,全年出生275人,出生率5‰。
  六環路、京瀋高速路穿越本鎮。地鐵八通綫可直達本鎮。
貴州省畢節地區納雍縣
No. 7
  610628103000 張傢灣鎮
  610628103200 王傢角村
  610628103202 炮樓村
  610628103203 小山子村
  610628103205 黑水寺村
  610628103206 川莊村
  610628103209 和尚塬村
  610628103210 楊傢灣村
  610628103211 水磨坪村
  610628103212 八卦寺村
  610628103216 石場子村
  610628103217 瓦窯溝村
  610628103218 三城村
  610628103219 張傢灣村
陝西省延安市富縣
  張傢灣鎮位於富縣西北部,葫蘆河上遊,西與甘肅省合水縣接壤,北與延安市場志丹、甘泉相鄰,309國道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1241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6920畝,其中稻田3500畝,轄18個行政村,8669人。
  近年來,鎮黨委、鎮政府按照“抓基礎設施,發展種殖業,壯大畜牧草業,培值棚栽業”的發展思路,致力“川菜水稻,梢溝牛羊”的産業結構調整, 使得全鎮羊子存欄6萬衹,種草養畜穩步推開,以大棚菜為主的棚栽業沿309國道初具規模,現已達到260棚。
  2003年全鎮實現民國生産總值3149萬元,農業總收放245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42元,人均産糧達到835.9公斤,農民收入逐步提高,現已有12個行政村被命名為小康村。
  該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中心小學1所,初級小學38所。衛生、郵電、公路、金融等社會設施較為齊全。該鎮境內文化旅遊資源豐富,著名的秦直道、松樹溝元代石碉、馬麯寺溝宋代石窟、八卦寺塔群20多個(處),現已納入富縣旅遊開發規劃。
英文解釋
  1. :  Zhangjiawan Town
近義詞
張傢灣
包含詞
張傢灣鎮中心小學通運橋及張傢灣鎮城墻遺跡北京市通州區張傢灣鎮敬老院
分類詳情
張傢灣村和尚塬村土橋村十裏莊村張傢灣鎮
棗林莊村小山子村瓦窯溝村三城村放牛溝村
炮樓村王傢角村黑水寺村川莊村水磨坪村
八卦寺村石場子村小莊村三間房村上店村
上馬頭村大辛莊村張灣村張辛莊村王各莊村
蒼上村蒼頭村馬營村高營村前街村
中街村楊傢灣村東定福莊村東永和屯村何各莊村
前南關村前青山村北儀閣村北大化村北許場村
南大化村南姚園村南火垡村南許場村後南關村
後坨村後青山村坨堤村垡頭村大北關村
大高力莊村姚辛莊村寬街村小北關村小耕垡村
施元村柳營村樣田村梁各莊村燒酒巷村
更多結果...
後街村瓜場村皇木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