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太平桥投诉电话 黄山市旅游投诉电话:0559-2517464
安徽省旅游投诉电话:0551-2821763
国家旅游投诉电话:010-65275315
太平桥,位于太白楼之前,俗称河西桥,建于明弘治年间,为多孔巨型石拱桥的代表。传说,古代民间只准建单孔桥,造双孔便有欺君之罪。歙县一寡妇为修善事,建造了这座16孔桥,因为双数而犯了王法,钦处剥皮之刑,致使此寡妇含冤而死。所以后人称太平桥为“人皮桥”,也称“寡妇桥”。 |
|
在杨村街北面三里许的太平江上,有座建造奇特的两孔三墩、四拱双层重叠组合石拱桥,它紧联岚岭嶂和水口岭,这就是龙南县重点保护的文物之一“太平桥”。
太平桥有古今两座,古桥即上桥,始建于明正德年间,在现桥的上游百余米处,今仅存蚀空斑驳的桥址。下桥重建于清嘉庆至道光年间,主体桥身完好,这就是现在的太平桥。
太平桥的始建与王守仁(阳明)“平三浰”有关。明正德元年(1506年),粤赣边境有支农民起义队伍,以池大鬓、池大升为首领,驻营于距杨村约四十华里的浰头(今广东省和平县浰源乡)。在其影响下,正德七年(1512)年,龙南县境内边有小股农民起义事发,以黄秀魁、赖振禄、徐永富、钟万光、蓝斌等为首领,在龙南各处迂回活动。后来两支部队合并,扩大到五千余人,常夹攻信丰、安远、龙南等县,力击封建统治,威震朝廷官吏。皇上勒令官军进剿多次,终难扑灭。正德十二年(1517年)三月,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守仁奉旨任南赣巡抚,调遣兵力,坐镇龙南等地指挥进剿,于次年正月,连破上中下三浰,斩首两千多级,残部逃奔九连山,也被追击擒斩无遗,于是在浰建和平县。太平境内赖振禄、徐永富等部,同被剿灭。王守仁为纪念“胜利”,在太平江水口处建太平桥。太平者,以示天下之升平也,这是古太平桥的由来。
在古桥之下十余米处的江中,显现出一块巨大的奇石,形同卧伏的水牛,乡民视为神牛。传说它能随着洪水涨落而浮沉,夜间还会到广东省连平县的上坪寻食禾麦。当地流传着一首咏石水牛诗,诗云:“可惜江边一瘦牛,迄今不知几春秋。洪水滔滔推不动,细雨霏霏作汉流。纵多嫩草难下口,铁鞭任打不回头,过往君者牵不起,天地为栏夜不收。”经人赋诗,神牛更神奇了,可是,后来广东一位行家(风水先生)又惬恻评说:“牛要在栏内,怎可在栏外?神牛在桥下,必往外地爬,神牛在桥上,保得太平旺。”神迷心窍的乡民,便几经酝酿,于是在清朝嘉庆至道光年间(1796—1850)年,以族正赖懋杰为督理,广为集资,兴师动众,鸠工建筑,在石水牛下游100余米处,重建一座太平桥。据说,还为这只石水牛配对,又精凿细雕一只石水牛牯,至今仍放置在杨村镇车田村老围门口。
重建的太平桥,造型奇特,用工精细,四拱重叠组合,分砖木和砖石双层结构,全长50米,面宽4米,通身高17.2米。下层两孔三墩,以精磨花岗石为料,桐油、石灰、红糖、糯米浆为灰浆,精工砌筑而成。拱跨分别为11.9米和12.9米,拱高6.2米。上层有砖木结构的四通凉亭,资以览胜和憩息。侧面大拱砖8.4米,高8米,拱肩落于下层两拱的拱顶之上,正面小拱跨2米,墙厚1米,小拱之上有赖懋杰手书刚劲有力的“太平桥”三字。亭顶四周以三耙飞檐相衬,桥中专两岸,宛如长虹,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建桥经费来自通堡缘款,经办者必须廉洁自律,不得私吞分文,吞则誓将绝后。大 桥落成后的余款,兑换成金条,窖藏桥体,意即留给后人修桥之用。有句窖语“三箕柴撒烧千年”即喻金条。据传此窖于八十年代间被人秘密取走,未遂古人心愿。
太平桥的建成,给行人留下了方便,也为杨村增添了一处胜景,它以其动听的传说,壮美的雄姿闻名遐迩。并吸引了不少港、澳、台及美国游客考察和瞻仰游玩,领略古人的才智风骚,激励后人的学习热情。1983年太平桥被列为龙南县重点保护文物,竖立石碑,以昭后人。 |
|
简介
太平桥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年 代:明、清
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
绍兴县柯桥镇浙东古运河上,地属柯桥镇阮社。
太平桥是一座由石拱桥和石梁桥相结合的长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全长40米,由一孔拱桥和八孔梁桥组成,拱桥高高隆起,净跨8.4米,桥宽3.5米,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筑,拱脚内侧铺设有石板纤道路,桥上行人,桥下行舟背纤,宛然古代立交桥。桥南、北两面均铺设石阶,下置平台,南端经平台分东、西两面下坡。拱桥的北面连接着梁桥,靠南面的三孔较高,渐次降低,每孔跨径约4.8米。整座桥形状高低错落,状若龙首朝天,翻腾水面。设计者既考虑到大船只进拱桥,又兼顾小乌篷船可进低矮的梁桥分流,是河网地区一桥多功能的特有形式。
太平桥不仅造型别致,而且桥上的装饰艺术也独具匠心。桥顶四根望柱上各雕蹲狮一只,雄狮足踏绣球,雌狮怀抚幼仔,呈现出矫健、威武、强壮的神态。此外,桥坡两侧的望柱、栏板上,亦雕有束腰仰覆莲、花卉和琴、棋、书、画等吉祥图案。1991年以来,对拱桥以北一号、二号梁桥桥墩作过多次维修。
1989年被公布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名来历
萧绍运河通过阮社这一段河面上,有一座远近闻名的大石拱桥,叫做太平桥。这个桥名字义吉利,字音响亮,人人都说取得好。
关于桥名是怎么来的,有人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这段古运河上游玩时给取的;有人则说是跟“天医”倪涵初有关——倪天医曾在此桥头熬制神药,辟退瘟疫,救治百姓保太平,因此得名。
“天医菩萨”的本名叫倪涵初,本是绍兴管墅亭后人,生活于明代。他医术高明,行医一生,救治了无数重危病人,活着的时候就被人们尊称为“倪天医”,死后更被老百姓尊奉为“天医菩萨”。人们虔诚地烧香膜拜,祈求他能继续为人们祛病消灾,保一方平安。
有一年,阮社这个地方闹起了一种瘟疫,村坊上接连不断地死人,几个村子一时间阴风惨惨,愁云漫漫。人们赶紧去请来了倪天医,求他辟退瘟疫,救治百姓。
倪天医来到阮社,看到这里的悲惨景象,十分伤心。这里最近个把月中,几乎每家都死过人,村中哭声此伏彼起。他在村里到处察看,一时却查不出病源。
一连几天的探查,都毫无结果,倪天医焦急万分。这一天,天很晚了,倪天医不得不回家去。他一路走一路还在凝神思虑。走到古运河上的这座大石桥边,他一不留神绊了一跤,竟然跌昏在地。昏昏沉沉中,一位白眉白发的老翁出现在他面前。
“华陀神医!”倪天医不禁惊叫起来。原来他家中一直挂着历代名医的画像,其中就有三国时为关云长刮骨疗毒的神医华陀,所以这时他一见便认得。
只听见华陀对他说:“阮社村人所患之病,乃是因河水有毒而引起。这是因为村人们在捕鱼时,不分大小都要,几乎把鱼子鱼孙都捉光了,因此河神发怒,降灾于他们。”
倪天医急忙问有何药可治。神医华陀拿出两包药粉,说:“这两包药粉,红颜色的一包叫‘清毒散’,黄颜色的一包叫‘太平散’。你把‘清毒散’遍撒在阮社大小河面,可以消毒;这‘太平散’则熬成汤药,遍施众人,其疾可疗。”说完,华陀就拄杖飘然远去了。
倪天医从昏迷中醒来,身边果然有两大包药粉。他也顾不得回家了,急忙折回村中,先告诉了大家这场瘟疫的起因,告诫渔民们以后捕鱼一定要抓大放小,万万不可一网打尽。然后,他一面叫人把“清毒散”药粉撒遍河湖汊湾,一面连夜在他遇见神医华陀的这座桥边搭起一个草棚,支起几口大锅,熬制“太平散”汤药,让人们拿了去给病人吃。
这样日夜忙碌了几天,阮社几个村中的病人,不论病情轻重,全治好了,村庄又恢复了生机。
人们万分感激华陀神医和倪天医,就把华陀在此赠药、倪天医在此熬药保太平的这座桥,取名为“太平桥”。
评价
太平桥采取拱梁桥相结合的布局,既利于泄洪,又便于行舟。桥体造型独特优美,比例尺度合宜,既不因宽阔的运河河面而失之过小,又不勉强为了统一与河道的尺度而使桥体笨拙过大,是研究明清桥梁发展史的实物资料。 |
|
位于城关镇沿河路中段西侧。建于康熙年间。东西向,跨贯城河。二孔石拱桥。长28米许,宽13米许,西侧主孔净跨23米许,东侧泄洪孔小,上为引桥,矢高8米许。1976年增设大理石浮雕望柱、栏板。 |
|
全椒太平桥原名贺鲁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曾造橹于此而得名)。清康熙后改名为太平桥,为旧时滁州至庐州(今合肥)古驿道的必经之桥。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前后,国民政府全椒县建设局曾修整过。
全椒县太平桥太平桥为石拱型单孔桥,建国后改为木面桥,后在桥上增铺了砂土。
现在的太平桥重建于1992年9月,1994年2月竣工。
新建的太平桥系传统风格、现代结构的钢索斜拉人行桥,长90米,宽3.56米。桥两端建有牌坊,高耸的牌坊檐下悬挂着题有“江淮背腹”、“吴楚冲衢”的扁额。桥势若长虹卧波,既有古典意韵,又充满着现代气息。不愧为全椒的一大人文景观。
全椒一直有正月十六走太平的民俗
“走太平”,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自东汉开始,传承迄今,盛况不衰。《汉书》载有“澄日太平”之谚,此为全椒走太平之肇始。南北朝梁宗檩《荆楚时记》对正月十六走太平桥这一习俗有专门描述,谓之“走百病”,是为了消灾祛病。
全椒走太平传承至今,和三个历史人物有关。太平桥为一座古桥,县志载:太平桥又名贺橹桥,相传隋大将军贺若弼伐陈时,造橹于此,故称为贺橹桥。后改名为太平桥。
刘平,楚彭城人,字公子,建武间,公拜全椒长。传说刘平作全椒长时,刘平将朝廷拨下的建城款购买粮食救济灾民,结果被罢官获罪,押解京城问斩,全椒百姓得知消息后,倾城相送至城东太平桥,此时恰为正月十六。此后,每逢此时,百姓必到此桥焚香燃竹,追念刘平。后渐渐衍化成走太平。
明永乐初年,全椒一术士提出,如把全椒城—山峰(笔峰)加高,便能多出举子。教谕吴颖便带领一帮秀才前往彼处培土加高,恰巧一总旗过此,与秀才发生口角受辱,于是诬告全椒人谋反,永乐帝欲派军队血洗全椒,都御史陈瑛闻之乃禀:椒人淳良,断不能造反,愿以自家性命担保。陈瑛死后,椒人将其衣冠葬于东门太平桥高垅上。走太平也是为了纪念这位敢为全椒人鸣冤的官员。
“正月十六走太平”,影响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延及全椒周边邻县邻省,成为古代淮河以南地区共有的民俗。
现在走太平的民俗依然很红火,每年正月16这一天,有几十万的人走过太平桥,祈求一年的太平。 |
|
位于吴航镇东关汾阳溪上,上接六平山,下通普照桥入于浦。唐上元元年(760),梅花坊人林巨卿捐资建造,名永泰桥。明弘治圮,署县事姚祯重造,名丰泰桥。嘉靖间复圮,隆庆四年(1570),知县蒋以忠重建,上建三楹亭(俗称观音亭),改名太平桥。桥长13米,宽3.8米,石构,单孔,桥栏柱雕琢石狮,两边各两尊。清雍正、乾隆年间均有重修。亭已圮,桥犹存。桥东北碑刻“太平桥”,上款“皇明隆庆四年庚午春月吉日”,下款“赐进士知县事苏州蒋以忠立”,背刻“太平桥碑阴记”,记述太平桥的历史沿革及重建经过,文字清晰可读。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
|
太平桥村 太平桥社区 太平桥居委会 太平桥镇 太平桥乡 太平桥街道 |
|
|
|
太平桥镇 | 太平桥村 | 太平桥乡 | 余太平桥 | 太平桥街 | 北太平桥 | 太平桥路 | 太平桥鑫 | 太平桥旺 | 太平桥街道 | 柯桥太平桥 | 太平桥绿地 | 水乡太平桥 | 歙县太平桥 | 太平桥社区 | 太平桥东里 | 北太平桥西 | 北太平桥南 | 北太平桥北 | 北太平桥东 | 渝乡太平桥 | 太平桥旺源 | 太平桥星镇 | 太平桥南里 | 太平桥吉安 | 太平桥政府 | 太平桥中里 | 太平桥西里 | 太平桥直街 | 太平桥支路 | 太平桥合盛 | 太平桥乡中学 | 太平桥的怒潮 | 太平桥居委会 | 太平桥大街南 | 太平桥南小区 | 太平桥西里社区 | 太平桥中里社区 | 太平桥东里社区 | 太平桥鑫鑫裕丰 | 黄记黄太平桥店 | 渝乡老妈太平桥 | 太平桥南里社区 | 北京逸羽连锁酒店太平桥店 | 吴江庙港太平桥化纤织造厂 | 北京逸羽连锁酒店(太平桥店) | 北京电力医院丰台区太平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丰台区太平桥街道太平桥社区卫生服务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