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大荊鎮:面積57.80平方公裏,人口6.57萬人,轄4個居民區、5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湖邊路28號,郵政編碼:325615。 居民區:荊東、荊南、石門、西門 行政村:東瓜嶺、仙垟謝、嶼後、珠山、馮村、蔗湖、幹嶺、下幹、荊東、下山頭、高地、肖包周、三官廟、石門、西一、西二、東裏、荊南、仙垟方、李宅基、疊石、鬧水坑、蔡界山、溪坦、小洪坑、前溪、仰天湖、桐陽、隱處嶴、大園、西下、久防、竜灘、田嶴、黃傢嶴、泗洲堂、油嶴、中莊、嶺腳、𠔌嶴、南園、白箬嶴、盛宅下、鐵場、山外蔡、舟山頭、小橫浦、大橫浦、中花坦、後垟門、小花坦、盛傢塘、蒲灣、上花坦 | | 大荊鎮距市區47公裏。總面積57.8平方公裏,總人口6萬。大荊鎮是國傢級風景區雁蕩山的東大門,境內有迎客僧、東石梁洞及蔗湖村的明代攀竜牌坊、泗洲堂村的李孝光墓、顯聖門(顯聖門於2005年11月份作為張紀中導演,黃曉明、劉亦菲主演的《神雕俠侶》的絶情𠔌拍攝場景,現留有道具供賞)等名勝古跡。雁蕩山第一大潭——石門潭,美麗的蒲溪,養育了淳樸的大荊人。
大荊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耕地15490畝,以種植水稻、番薯為主,近年發展柑桔、梨、黃桃、枇杷、楊梅、葡萄、茶葉等經濟林;淺海灘塗8700畝,是蟶、花蛤、牡蠣、扁蟶的繁殖基地,盛産紫菜、海帶、田蟹、鹹淡水魚等。農歷每月的三、六、九為傳統集市,且有一年一度的五月十三大會市。一九九八年全鎮工農業産值達到39913萬元,人均收入4306元,是溫州市的小康鄉鎮。
大荊鎮是樂清市東部工業的竜頭,鑄造、機械、工藝編織、食品等支柱産業為全鎮創造了三個多億的産值。近年來,大荊鎮以特有的天然水資源為基礎,大力發展了飲料業,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 | 大荊鎮位於秦嶺南麓,丹江上遊,距城區38公裏。商州區大荊鎮有着悠久的歷史。據傳說漢代此鎮地勢低凹,遍地叢生水草和荊樹,人們便稱“大荊”。又傳說明朝年間,山西移民大(代)、冀(荊)二姓人傢在此落戶經商,大荊又有代、冀之稱。據《續修商志》記載:清雍正十三年(1667年)設大荊集,民國十六年(1927年),設立大荊區公所,管轄板橋、腰市、大荊三地,民國二十四年( 1935年)設立大荊鎮,下轄10個大保;1949 年解放成立了大荊區公所,1951年6月更名大荊鄉;1956年4月,更名為大荊區塬底鄉;1958年9月,合併鄉,建立英雄人民公社塬底管理區,實行政社合一,駐地大荊;1961年9月,設立大荊人民公社;1984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大荊鎮人民政府,轄13個村、79個村民小組;1997年,撤區並鄉建鎮,撤銷大荊區公所,將原硯川、大荊、東峪兩鄉一鎮合併,成立大荊鎮,隸屬市委、市政府領導,為商州市第一大鎮,全鎮共轄34個村行政村、194個村民小組。2001年撤市設區更名為商洛市商州區大荊鎮人民政府。2002年10月實行村級合併,行政村由原34個合併為27個。2003年11月村民小組由原194個合併為143個。全鎮轄27個村、143個村民小組、7174戶、28321人,其中農業戶數7149戶,農業人口26966人,勞動力10622個,耕地面積20183畝,總面積121平方公裏。是一個“八山一水一分田”鄉鎮。大荊鎮東臨李廟、腰市,南接板橋、麻街,西與西荊鄉相連,北接藍田、洛南兩縣,大荊河貫穿全境,洛洪公路從中部橫穿而過,西南鐵路縱貫東南,大板路和荊灞路貫通全鎮南北,西商高速正在建設。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美,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文化底藴深厚。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945元,是商州北部的經濟強鎮、文化名鎮。大荊鎮是商州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衛生中心,是商州區的蛋、禽基地之一,以種養業為主,集商貿、旅遊為一體的綜合性衛星城鎮。近幾年形成了畜牧業養殖、核桃板慄林果業、藥材種植、建築建材和路域經濟為主的經濟格局,兼有以清明山為主的旅遊業發展較快,文化事業繁榮,是有名的戲麯之鄉,中小學齊備,特別是大荊中學被譽為農村中學的一面旗幟,每年的清明節廟會遠近聞名。2005年來,大荊小城鎮建設按照規劃佈局,對路網進行了改造,修通了上下水管道,供銷商貿小區、財政商貿小區、移民新界等一係列的商住區建成營業,城鎮功能進一步完善,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社會經濟發展迅速。 | | 大荊鎮域位於市境北部。清末置有大荊局,民國後期為4區荊滸鄉。1949年隸汨羅辦事處,1950年為5區大地理位置荊鄉,1955年改名長新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大荊鄉;1958年三江、大荊2鄉合併建紅星人民公社,後改三江公社,1961年規模縮小為大荊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4年10月撤鄉建鎮。今大荊鎮域東靠三江、古侖鄉,南與黃市鄉接壤,西臨火天鄉,北接嶽陽縣。距汨羅市區38公裏、長沙市區90公裏,嶽陽市區55公裏。107國道貫穿南北7個村,境內長9.8公裏,正在修建中的京珠高速公路經4個村,境內長8.9公裏,交通十分方便。全鎮集雨面積45.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6350畝,其中水田11877畝,轄墩河、大仙、新塘、新聯、烏竜、折橋、大荊、金星、桂花、段塘、界碑、長聯12個村、1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597人。2000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16600萬元,各類稅收398萬元,財政總收入460萬元。
鎮人民政府駐大荊。鎮區位於鎮域中部,當107國道1482公裏處。鎮區歷史悠久。史料記載,明代即置有大荊驛,逐漸形成了大荊街。清代置有大荊巡檢司。“荊”為灌木叢,轄區原有山岡名荊山,故地名大荊。現規劃面積4.5平方公裏,建城區1.2平方公裏。水、電、路等基礎設施齊全,鎮區主要街道路面全部硬化,總長達4.4公裏。年用電量達78萬千瓦時,路燈齊全,水電站自來水日供水能力1000噸。鎮區常住人口2150人,房屋建築面積3.75萬平方米,2000年産生於鎮區範圍的國內生産總值8050萬元,各類稅收140萬元,財政總收入230萬元。
鎮區範圍有市屬、鎮屬部門單位22個;年産值11萬元以上的骨幹企業11傢,小型個體工商戶320戶。以建築業、傢俱業、蔬菜加工業、機械加工業為主導産業。2000年鎮區工業産值23611萬元。鎮區內“馮大哥”蔬菜加工廠占地面積2824平方米,建築面積687平方米,擁有高標準的廠房和先進的生産技術設備,年加工鮮菜能力達3000噸,生産幹菜、泡菜、腌漬菜、醬菜等4個係列産品22個。計劃進一步開發無公害土菜係列和野菜係列産品。目前這些産品已進入廣州、深圳、長沙等城市的超市銷售。其加工産品已註册“馮大哥”商標,並榮獲湖南省第二屆農博會金奬,2000年産值達1000萬元。汨羅市製冷閥門廠實行股份製改造後,年産值達400萬元,完成利稅47.6萬元。2000年投資45萬元建起湘北農村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場—湖南大荊蔬菜交易市場,占地20畝,設攤位50個,出租門面40個,市場做到水、電、路等各項公共設施齊全,年成交額達800萬元。投資10萬元,完善了一處公共厠所,8處垃圾(圍)站,新街植樹400株,有效地優化了鎮區環境。同時,正在開發107國道1482—1483公裏中段三江、古侖的三叉路口處500米的新街道,總面積約40畝,新增臨街門面150個,建設一個1500平方米的機動車停車場。鎮區現有中學、小學、幼兒園各1所,教職工110人,學齡兒童入學率和義務教育普及率為100%,教學質量居全市領先地位,教育教學整體評估連續多年居全市第二,學生升學率、合格率、控流率居全市第一。有衛生院1所、衛生室4所,擁有良好的住院條件和先進的醫療設備、儀器。交通通信事業不斷發展,鎮區現有各種車輛400,交通便利,市、鄉、村三級公路直通集鎮,有通信電話400門,廣播電視覆蓋率100%,有綫電視差轉臺現有用戶300戶。有樂隊2個,電影隊2個,玩竜舞獅隊2個,娛樂場3個。
行政區劃
大荊鎮下轄村:墩河村大仙村新塘村新聯村烏竜村折橋村大荊村金星村桂花村段塘村界碑村長聯村人口數據
大荊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1936男6297女5639家庭戶戶數3577家庭戶總人口(總)11758家庭戶男6154家庭戶女56040-14歲(總)25950-14歲男14090-14歲女118615-64歲(總)835215-64歲男438615-64歲女396665歲及以上(總)98965歲及以上男50265歲及以上女487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1487 | | 位於市境北部,距汨羅市區 38千米。。清末置有大荊局,民國後期為四區荊滸鄉。1949年隸汨羅辦事處,1950年為5區大荊鄉,1955年改名長新區;1956年撤區並鄉為大荊鄉;1958年三江、大荊2鄉合併建紅星公社,後改三江公社,1961年規模縮小為大荊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4年10月撤鄉建鎮。面積45.8 平方千米,轄12個村、1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597人。鎮人民政府駐大荊。 | | 大荊鎮位於汨羅市東北郊,素稱“北大門”,是湘北有名的“瓜菜之鄉”。全鎮轄12個行政村,133個村民小組,戶籍人口1.2萬人,總面積48.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5萬畝,丘崗山林面積3.6萬畝,水域面積2200畝。
自2000年以來,大荊鎮被定為嶽陽市唯一的農村綜合改革試點鄉鎮,市委於來山書記親自在該鎮辦工作聯繫點,引導該鎮切實轉變幹部作風,大力調整産業結構。2004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3.2億元,財政收入731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600元。該鎮成功的經驗曾多次被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節目、《人民日報》、《新華社內參》等重要新聞媒體作了專題報道。連續三年被評為嶽陽市先進鄉鎮,並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基層組織”、“全國農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先進集體”和“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大荊鎮交通區位條件優越,鎮內公路四通八達。107國道和京珠高速公路南北貫穿鎮區。
107國道貫穿6個村9.8公裏,京珠高速公路縱貫鎮區4個村8.9公裏,兩道相距僅500米,連接綫地處鎮區中心街道。縣道梅營綫與107國道相交於大荊,使大荊成為交通交匯要地。距長沙市90公裏,嶽陽市50公裏,汨羅市30公裏。
大荊鎮農産品資源豐富。該鎮自1984年就開始調整農業結構,一直以“大荊西瓜“享譽三湘,多次在省賽瓜會上奪魁。尤其是2000年全鎮大面積實踐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以來,90%的耕地實行了稻田改製,開發了1.5萬餘畝丘崗山林,基本形成了萬畝西瓜、萬畝無公害蔬菜、萬畝優質果園的農業産業化新格局,並建成了全省最大的黃瓤無籽西瓜和早秋禮品西瓜生産基地。所有農産品均已註册了“大荊牌”商標。鎮區內現有湖南誼信大荊淨菜加工廠、馮大哥蔬菜食品加工廠、育纔蔬菜加工廠、紅磨坊食品加工廠等四傢農産品加工企業。年加工鮮菜能力8000噸,産品主要有淨菜、幹菜、醬菜、泡菜、????漬菜等5大係列30個品種,不僅在長沙、嶽陽占有一定市場,而且遠銷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其中“馮大哥”係列加工産品榮獲省農博會金奬。
大荊鎮二、三産業發達。全鎮現有年産值100萬元的骨幹企業16傢,小型個體工商戶320。以蔬菜加工、製冷閥門、飲食服務、汽修汽配、建築和傢具為主導産業的二、三産業呈現勃勃生機。年工業總産值達2.5億元。程控電話、移動、聯通通信發射塔、變電站、有綫電視臺、學校、醫院、農貿市場液化氣站、招待所等設施一應俱全。
大荊鎮集鎮發展迅速。集鎮建成區面積3.5平方公裏,常住人口3640人。鎮區內所有街道均已實現水、電、通訊“三通”,且路面全部水泥硬化。鎮自來水目前日供水量800噸,目前正在籌建的新水廠日供水將達2500噸,為工業和居民用水提供保障。2002年,該鎮被定為湖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鄉鎮,2003年又被定位嶽陽市重點中心鎮,鎮黨委、政府充分抓住這一機遇,加快了集鎮建設步伐。請專傢製訂了鎮區十五年發展規劃,在京珠高速公路與107國道互通綫旁拓展一片新鎮區——荊山開發區。在開發區規劃建好工業小區、商貿小區、生活服務區、行政單位區等四個功能小區,建成後新鎮區面積將達5平方公裏,常住人口5000人。開發區的發展主要依托交通優勢,依靠鎮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的搬遷促動;依靠嶽陽市農村黨員幹部培訓基地和京珠路管養區的建設聯動;依靠農産品、建材集貿市場的建設帶動;招商引進中、小環保型工業項目的拉動。
大荊鎮投資環境良好。首先是社會環境良好。該鎮人民群衆科技意識濃、市場意識強、法製意識強、民風淳樸、社會秩序好,全鎮近30年無重大刑事案件。其次是招商政策優惠。鎮黨委、政府製定了《關於招商引資若幹優惠政策的决定》,主要包括:1、土地優惠政策:凡來鎮區投資辦廠者,徵地時可按如下優惠:a、投資20—100萬元者,徵地按時價優惠10%—20%;b、投資100—200萬元者,徵地按時價優惠20%—40%;c、投資250萬元以上者,徵地時可按時價優惠50%。凡來大荊興業,租用政府及企業辦廠者,一律優惠租賃。2、稅收奬勵政策:a、新辦企業,年上交稅收2萬元以上者,超過兩萬元第一年全徵之後奬50%,第二年全徵後奬30%,第三年全徵之後奬20%。b、現有企業,以上年繳稅款額為基數,稅收年遞增2萬元以內(含2萬元)按20%的比例給奬,年遞增兩萬元以上的按30%的比例給奬。c、引資奬勵政策:按實際引資額,以銀行入帳和上級審計部門的核算為準。引資在50—100萬元者,按實引資額1%的比例給予奬勵,引資在100萬元以上者,按實引資額1.5%的比例給予奬勵。d、引進工業企業項目奬勵政策:1、對引進外來客商到我鎮投資興辦固定資産投資在100萬元以上的獨資、合資工業企業項目的投資人和中介人,按項目當年外來資金的固定資産投資到位額的1—3%平均計奬;2、對引進固定資産總額不足100萬元,但投産後第一年實現稅收在5萬元及以上的工業項目的投資人和中介人,按投産後第一年實現地方固定稅收(建安營業稅除外,下同)的20%平均計奬。E、引進農業産業化建設項目奬勵政策:1、對年種植面積在50畝及以上(不含復種面積)種植項目的投資人,按每畝20—50元計奬;2、對年養殖産值在5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投資人,按産值的2‰—5 ‰計奬;3、對農産品加工産值在1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投資人和中介人,按産值的1%平均計奬;4、農産品年銷售額在100萬元及以上的項目投資人,按銷售額的2‰—5 ‰計奬;F、引進其項目奬勵政策:引進外來客商到我市興辦獨資學校、醫院、敬老院等社會事業項目的投資人和中介人,按項目當年固定資産投入資金的1——3%平均計奬。1、投資者享受大荊公民同等待遇。2、凡願意在大荊落戶者,一律免費辦理戶籍手續。3、子女入托、上學、徵兵等享受大荊公民同等權利。4、投資50萬元以上者,建個人住房時用地優惠50%。100萬元以上者,無償提供兩份個人住房用地。
2004年大荊鎮全面啓動了建設小康社會步伐,新一屆黨委班子上任後,確定了該鎮未來十年的奮鬥目標,到2010年,全鎮經濟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實現工農業總産值8.3億元,財政收入2000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6000元。總體工作思路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強化幹部作風轉變和招尚引進兩項工作措施,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的前提下,努力使農業結構調整上新的水平,城建企業發展有新的突破。着力把大荊建設成為以高科技農業和觀光農業為主,農副産品加工及市場流通為輔的新型城鎮。為此,鎮黨委、政府决定以項目招商為突破口,把招商引進作為振興鎮域經濟的“第一菜單”。除國傢禁止投資的特殊行業外,其他任何領域投資,都大力支持。除按優惠政策兌現外,其他用水、用電、用工等方面都盡力給予優惠。並由鎮政府協助辦理一切手續。實行項目招商跟蹤服務製,凡屬重大招商項目,確定一名黨政負責幹部全程參與,確保項目有人管、有人抓、有人扶,確保每一位客商來大荊都能安心、舒心。
4、整合資源,開展農村旅遊項目開發。在林、花、果等項目完成後,利用花木,生態品牌、拓展旅遊開發,引導農戶共同參與,建成集花木觀賞、苗木花卉經營、果品自摘、蔬菜自種自采、鄉村旅遊、農産品深加工、農耕文化開發、農林實踐教育等為主導的農業開發基地。
津河源山莊簡介
是我鎮2006年引進的一傢農業開發公司,山莊位於我鎮墩河村坎頭衝組,規劃占地面積350畝(全部為山地)。經營方向以農林為主體,營造農林特色生態環境,實施綜合經營,項目期內纍计投資初步概算為1800萬元,項目期限50年。
項目實施方案初步分為三個階段:
一階段:第1—2年,將200畝山地作規劃佈局,修建灌溉設施。
二階段:第3—10年,在各規劃區內栽植觀賞苗木和果樹。
三階段:第11—50年,配套養殖業休閑旅遊業綜合經營。
一個安商、親商、富商的投資環境正在形成,大荊全天候不間斷地為投資商提供優質服務。
開放、文明的大荊熱烈歡迎有志之士!
過大荊
陳英濤
紅桃含笑柳垂綾,車過花橋上大荊;
昔日荒丘成熟地,大棚蔬菜滿園青;
國道街衢古要衝,瓊樓櫛比換新容;
琳琅滿目農傢店,滾滾車流似巨竜。 | | 611002112000 大荊鎮 611002112200 大荊村 611002112201 硯川村 611002112202 石橋村 611002112204 西村 611002112206 上坪村 611002112207 竜山村 611002112208 前嶺村 611002112209 堡子村 611002112210 曹河村 611002112211 田渠村 611002112213 薛溝村 611002112215 東峪村 611002112217 麻地寺村 611002112218 鐵爐岔村 611002112219 南泥湖村 611002112220 興竜村 611002112223 磨灣村 611002112224 南灣村 611002112226 口前村 611002112227 周嶺村 611002112228 李渠村 611002112229 後村 611002112230 青橋村 611002112231 果園村 611002112232 孟村 611002112233 西峪村 611002112234 普陀村 | | 商州市轄鎮。1958年設大荊管理區,1961年改為大荊公社,1984年建鎮。位於市境西北部,面積17平方公裏,人口1.4萬。317省道過境。轄大荊、周嶺、李渠、果園、孟村、堡子、曹河、田渠、寺坪、薜溝、口前、後村、青橋13個村委會。境內有市大荊煤礦。農業以養殖業為主,養雞總産值占農業總産值的28%。 | | - : Dajing Town
| | 大荊 | | 大荊鎮中心小學 | 大荊鎮實驗中學 | 大荊鎮第二中心小學 | 樂清市大荊鎮預防保健站 | |
| | 嶺腳村 | 金星村 | 果園村 | 南園村 | 東裏村 | 新聯村 | 石橋村 | 竜山村 | 西村村 | 新塘村 | 興竜村 | 中莊村 | 大園村 | 西二村 | 高地村 | 鬧水坑村 | 珠山村 | 西下村 | 前溪村 | 東瓜嶺村 | 仙垟謝村 | 蔗湖村 | 幹嶺村 | 下幹村 | 荊東村 | 下山頭村 | 肖包周村 | 三官廟村 | 荊南村 | 仙垟方村 | 李宅基村 | 疊石村 | 蔡界山村 | 小洪坑村 | 仰天湖村 | 桐陽村 | 隱處嶴村 | 久防村 | 竜灘村 | 田嶴村 | 黃傢嶴村 | 泗洲堂村 | 油嶴村 | 𠔌嶴村 | 白箬嶴村 | 盛宅下村 | 鐵場村 | 山外蔡村 | 舟山頭村 | 小橫浦村 | 大橫浦村 | 中花坦村 | 後垟門村 | 小花坦村 | 盛傢塘村 | 蒲灣村 | 上花坦村 | 西一村 | 嶼後村 | 溪坦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