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市 : 壽寧縣 : 汝陽縣 : 衡陽縣 : 竜山縣 : 景泰縣 : 渭源縣 : 永勝縣 : 泰順縣 :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 安居區 : 臺中縣 [顯示全部] > 大安鄉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大安鄉:面積26.80平方公裏,人口0.88萬人,轄7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柳埠村,郵政編碼:325509。
  行政村:柳埠、大垟、下塔、花坪頭、羅漢、大丘坪、洪嶺頭
福建省壽寧縣大安鄉
  大安鄉地處福建省壽寧縣北部,位於東經119°31′,北緯27°30′。東與犀溪鄉為鄰,西接浙江省慶元縣的江根鄉,南與鰲陽鎮毗鄰,北接坑底鄉。總面積126平方公裏,全鄉轄16個行政村,45 個自然村,17344人,平均海拔870米,一年四季分明,夏無酷暑,鼕無嚴寒,年平均氣溫為14.2℃。
  大安鄉是花菇、反季節蔬菜的重要生産地,以“碳山”牌花菇、白菜和花椰菜為主。礦産資源豐富,葉臘石、金銀礦、紅岩石材等分佈在全鄉各村,現除了葉臘石外,其它礦産均未開發。
  下轄16個行政村:後西溪村 村頭村 溪潭村 炭山村 半嶺村 溪乾村 伏際村 大安村 官田洋村 亭溪村 菜坑村 半洋村 水洋村 溫洋村 炭岔頭村 大熟村 。
  大安鄉在穩定糧食生産的基礎上,致力發展高山雲霧茶和高山反季節蔬菜。2003年發展高山發季節蔬菜4000多畝,主要以白菜、花椰菜為主,新種植“黃淡”等優質茶苗300多畝,墾復舊茶園1000多畝,生産花菇600多萬袋。大安鄉的礦産資源較豐富,主要有葉臘石、紅岩石、青石和金礦、銀礦等。此外,水電資源也較豐富,已建成泮洋電站、榲洋、判地庫區正在徵地興建,溪乾、溪潭一、二級電站現在已在規劃之中。2003年全鄉農業總産值9684萬元,社會總收入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59元,財政收入80萬元。
甘肅省渭源縣大安鄉
  大安鄉位於渭源縣東北部,東連隴西縣,北接定西縣,西依秦祁鄉,南鄰北寨鎮。南北長16公裏,東西寬15公裏,總面積131平方公裏,全鄉轄10個行政村,69個村民小組。
  近年來,全鄉以加大經濟作物的種植為主綫,重點擴大洋芋,藥材種植面積。二00一年全鄉種植洋芋2000畝以上,藥材種植面積達到9000畝以上兩項種植面積占全鄉耕地的60﹪。
  1999年全鄉“兩基”工作順利通過省上驗收,全鄉青壯年整體脫盲,教育教學不斷深化素質教育不斷推進,截止目前共完成雨水灌工程2314眼,“121”工程2446眼,2000年以來纍计退耕還林(草)8500畝,荒山造林5000畝。計劃生育工作實現了人口管理目標。
浙江省泰順縣大安鄉
  大安鄉位於泰順腹部,總面積26.7平方公裏,下轄7個行政村35個自然村,總人口8961人;境內地勢平坦,山低林茂,平均海拔565米,有“泰順小平原”之稱。
  全鄉現有耕地3743畝,山地30729畝,有中藥材、茶葉、楊梅基地,全鄉養殖業較發達,有溫州兔業發展中心,輻射農戶養殖達580戶,年養殖産值達80多萬元。
  全鄉基礎設施較完善,新老58省道貫穿境內,花坪頭村被列入市級示範村,並形成一定規模。幾年來,鄉黨委、政府獲得了中央、省、市、縣級多項先進,計劃生育工作連續9年列全縣名茅,鄉黨委連續5年被縣委授予“六好鄉鎮黨委”稱號。
  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産值1473.8萬元,其中農業總産值1217.9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474元,社會各項事業建設進展順利,人民群衆生活嚮小康邁進。
湖南省竜山縣大安鄉
  大安鄉,位於竜山縣東北端,距縣城40公裏。全鄉轄11個行政村,79個村民小級,總人口7170人,農村勞動力4640人,國土面積112平方公裏,年均10.4℃,年均降水量1677毫米,氣候濕潤,積溫適中,土地肥沃,物産豐盛。
  近年來,全鄉上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縣委“12345”的發展思路,認真貫徹落實鄉黨委提出的“夯實發展基礎、調優産業結構、優化發燕尾服環境、轉變幹部作風、加強黨的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工作思路,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推進優勢産業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切實增強發展後勁,大力轉變政府職能,突出抓好工作落實,全鄉經濟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
  現在的大安鄉不僅是曾被周恩來總理授予的“黑色金子林之鄉”,而且是享譽全省的“金葉之鄉”、名震湘鄂渝邊區的藥材之鄉、名貫湘西的生態之鄉。現在的大安不僅有質優量足的煙葉、名貴豐富的藥材、蒼鬱茂密的森林、清澈甘甜的山泉、與世界聯通的先進通信、村村寨寨通達的公路。
湖南省衡陽縣大安鄉
  鄉村概況
  大安鄉俗稱“火安堂”,位於衡陽縣西北部,蒸水河中遊,距縣城30公裏。總面積77.5平方公裏,下轄大安、大河、雙坳、大壠、延壽、德隆、鄒崗、育塘、竜口、石雲、三成、仁山廟、曹山、馬源、杏子、大頭、渡頭、炭木嶺、渡灘、下車、芳園、楓坪、黃塘、三陽、青竜、橋安、貴華亭、木山壠、勞橋、坪子、水寺31個村39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37806人。境內資源豐富,交通便捷,2004年被湖南經視譽為“荸薺之鄉”。境內土地肥沃,水利便利,適宜農耕,主要農産品以稻穀為主。
  建置沿革
  該鄉原名“火安”,1965年,區鄉體製調整時,因筆誤將“火”寫成“大”,上級政府批復為“大安”,自此沿用此名。1995年4月撤區並鄉前隸屬洪市區,撤並後由原水寺、大安兩鄉組成。
  旅遊資源
  鄒崗山
  鄒崗山,有全縣第三高峰,鄒崗山,其中竜王廟於2002年重建,縣內外出名,燒香求佛者絡繹不絶。全鄉森林覆蓋率達50%左右。2004年在鄒崗山最高峰建有綫電視發射塔一座。湘江支流蒸水河傍山而過,發源地在境內竜口村,水流落差較大,建有小型發電站一座。鄒崗山具有休閑、旅遊、投資開發潛力。
  鄉村經濟
  礦産資源:水寺産煤,蒸水河産沙。蒸水沿河兩岸藴藏着大量的沙金資源,有較大開採價值。水寺嶺山脈,地下藴藏煙煤,煤礦開採已有百餘年歷史。木山荸薺久享盛譽,據清同治《衡陽縣志》記載,“粒大、肉厚、渣小、味甜,”色澤鋥亮,營養成分高,曾列為“貢品”,年産量在10萬噸以上。鄒崗、延壽、大壠、橋安的茹粉,色白而粉純.質量好,産量高,暢銷兩廣及沿海各地,産品供不應求。
  交通面貌:省道210綫和硬化主幹鄉道--水大公路橫貫全鄉。
  傳統農産品:優質稻、小麥、棉花、玉米、紅薯、荸薺、無公害蔬菜。
  傳統畜産品:豬、雞、狗、羊、鴨
  傳統藥材産品:百合、茯苓、白术、杜仲
  傳統水果産品:官溪蜜柚、太空三號檳榔柑、蜜橘、甜棗、香西瓜。
  鄉鎮企業:安昌公司,1995年興辦,主要産品是塑膠袋,年産值500萬元。
  社會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鄉交通方便,1822省道穿境而過,鄉村公路縱橫交錯;郵電通訊發展迅速,程控電話並網開通,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商業網點遍布全鄉,商貿流通活躍,生意興隆;文教衛生事業發達,文化娛樂場所齊全。大安人民正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資源,為發展大安經濟、建設新大安而努力。
雲南省永勝縣大安鄉
  大安鄉位於永勝縣城西北53公裏,面積240.7平方公裏,轄大安、培元、永安、梓裏、光美、永樂、寶坪、水坪8個村委會,82個村民小組,15497人。2003年全鄉國內生産總值1618萬元,實現農業生産總值勤979萬元,人均純收入881元,人均有糧292公斤。 
  資源優勢:一是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其中以銅礦和煤礦居多,現有寶坪銅廠和永安煤礦廠。二是水能資源豐富,現建有黑竜潭、永安、培元三座水電站,三是生物資源多種多樣,已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大安還是永勝縣境內國傢二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活立木蓄積較多的地方。四是信息化建設,近年來,鄉黨委政府將信息化建設擺在一個重要位置來發展,自行開發設計了名為“金安之窗”的網站(http:www.jinan888.com),為宣傳大安乃至永勝,加強與外界的聯繫提供了信息平臺。 
  經濟發展思路:本着“以地生財,以財建鎮,以鎮招商,以商帶農”的的發展思路,積極推進城鎮化建設,盤活土地資源,搞活鄉鎮企業,充分發揮大安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調動各個方面的積極因素,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大對金安一綫交通、醫療衛生、通信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使之更好的服務於金安電站建設,把未來的金安鎮建成一個功能齊全、服務配套的融工、商、貿為一體的小城鎮。
臺灣省臺中縣大安鄉
  大安鄉舊稱 海翁窟港、蠃絲港,位於臺灣臺中縣西北方,介於東經120.35度,北緯24.20度,大甲溪與大安溪之間,濱臺灣海峽。氣候屬亞熱帶,氣溫偏高。大安原為苗慄縣行政區。 總面積 27.4045平方公裏,戶數 5,161戶,人口 20,639人(2009年1月) 區劃 12村114鄰,毗鄰 大甲鎮、清水鎮。
  交通:
  西濱快速公路,當年興建時本要高架化,但激進民代以繁榮地方的考量為由,抗議高架橋興建而改為平面化。可是道路平面化的結果並未真正使地方繁榮,反而將在高架橋上快速行駛的車輛引到路面上來,來不及看紅緑燈之故,因而造成大安鄉西濱快速道路各大路口車禍頻傳。
  教育:
  國民中學
  臺中縣立大安國中:鄉內的學生,很多人轉入大甲鎮就讀大甲國中或順天國中,導致年年逐漸減班,招生不易。
  國民小學
  臺中縣大安鄉大安國民小學
  臺中縣大安鄉海墘國民小學
  臺中縣大安鄉三光國民小學
  臺中縣大安鄉永安國民小學
  旅遊:
  鎮南宮:
  大安濱海樂園(已歇業):因位於雙溪之間,大甲溪及大安溪每逢下雨,便夾帶大量垃圾下來,經營者雖多換人,總是敵不過自然力之破壞,環境差,客人就少。
  白鷺鷥保護區:散落在沿岸的防風林區內,可近觀白鷺鷥等鳥類棲息。但勿打擾,建議以望遠鏡來賞鳥。
  嚮南眺望大肚火力發電廠,嚮北可看通霄火力發電廠,嚮東望大甲鐵鑽山及東南方的大肚山臺地。整個海岸綫布滿風力發電機,謂為壯觀。大安鄉産業道路甚多,車輛少,傍晚非常適合騎腳踏車來運動。
  海口味餐廳:~以生猛海鮮為主,生意非常好,是老饕們的最愛。訂桌較為便宜,還可以選菜。
廣西河池市環江縣大安鄉
  概述
  大安鄉位於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中部,東臨長美鄉,南接思恩鎮西與洛陽鎮相鄰,北與明倫鎮交界。鄉政府所在地距縣城13公裏,全鄉現轄7個行政村,19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4826人。總面積196平方公裏,總耕地面積2936公頃。
  環江至明倫公路貫穿南北。已實現屯通公路目標,農村電話普及率達80%以上,閉路電視覆蓋率達60%。大安鄉現有鄉級圖書閱覽室1個,藏書4800册,群衆自籌集資興建的籃球場12個,其中燈光球場9個。
  經濟狀況
  大安鄉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鄉農林牧全面發展,甘蔗、桑蠶是該鄉農業的兩大支柱,共有甘蔗面積12800畝,年進廠原料蔗40000多噸,桑園面積6120畝,年産鮮繭達130萬斤。2004年底全鄉植樹造林有望達到13000畝,其中退耕還林7000畝。大安鄉大力發展畜牧業,已建成牧草養牛(羊)基地2個,存欄優質菜牛120頭、羊70衹,全鄉共存欄羊2118衹、牛3856衹。2002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502.40元。
  1995年,大安鄉被國傢國土資源管理局評為“全國土地管理‘三無’鄉(鎮)活動模範鄉(鎮)”;2001年,大安鄉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傢計生委評為“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傢活動先進鄉(鎮)”。
No. 10
  大安鄉 大安鄉位於壽寧縣中部偏北,西與浙江省慶元縣相連。轄16個行政村。
  [代碼]350924200:~201大安村 ~202大熟村 ~203後西溪村 ~204伏際村 ~205溪潭村 ~206菜坑村 ~207官田場村 ~208溪乾村 ~209炭山村 ~210炭岔頭村 ~211溫洋村 ~212村頭村 ~213半洋村 ~214半嶺村 ~215水洋村 ~216亭溪村
  [沿革]1971年設大安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26平方千米,人口1.7萬,轄大安、大熟、溪潭、官田場、亭溪、榲洋、半嶺、水洋、後西溪、伏際、炭山、村頭、菜坑、溪墘15個村委會。
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
  大安鄉地處福建省壽寧縣北部,位於東經119°31′,北緯27°30′。東與犀溪鄉為鄰,西接浙江省慶元縣的江根鄉,南與鰲陽鎮毗鄰,北接坑底鄉。總面積126平方公裏,全鄉轄16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17344人,平均海拔870米,一年四季分明,夏無酷暑,鼕無嚴寒,年平均氣溫為14.2℃。
  大安鄉是花菇、反季節蔬菜的重要生産地,以“碳山”牌花菇、白菜和花椰菜為主。礦産資源豐富,葉臘石、金銀礦、紅岩石材等分佈在全鄉各村,現除了葉臘石外,其它礦産均未開發。
河南省洛陽市汝陽縣
No. 13
  轄:大安、大河、雙坳、大壠、延壽、德隆、鄒崗、育塘、竜口、石雲、三成、仁山廟、曹山、馬源、杏子、大頭、渡頭、炭木嶺、渡灘、下車、芳園、楓坪、黃塘、三陽、青竜、橋安、貴華亭、木山壠、勞橋、坪子、水寺31個村委會。
湖南省衡陽市衡陽縣
  大安鄉俗稱“火安堂”,位於衡陽縣西北部,總面積77.5平方公裏,下轄31個村39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37806人。境內資源豐富,交通便捷,2004年被湖南經市譽為“荸薺之鄉”。山水資源:有全縣第三高峰--鄒崗山,其中竜王廟於2002年重建,縣內外出名,燒香求佛者絡繹不絶。全鄉森林覆蓋率達50%左右。2004年在鄒崗山最高峰建有綫電視發射塔一座。湘江支流蒸水河傍山而過,發源地在境內竜口村,水流落差較大,建有小型發電站一座。鄒崗山具有休閑、旅遊、投資開發潛力。礦産資源:水寺産煤,蒸水河産沙。交通面貌:省道210綫和硬化主幹鄉道--水大公路橫貫全鄉。傳統農産品:優質稻、小麥、棉花、玉米、紅薯、荸薺、無公害蔬菜。傳統畜産品:豬、雞、狗、羊、鴨傳統藥材産品:百合、茯苓、白术、杜仲傳統水果産品:官溪密柚、太空三號檳榔柑、密桔、甜棗、香西瓜。鄉鎮企業:安昌公司,1995年興辦,主要産品是塑膠袋,年産值500萬元。
湖南省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竜山縣
  大安鄉 位於縣城東北71公裏,東接烏鴉、水田壩鄉,南交茨岩塘鎮,西連桶車、石牌鄉,北鄰湖北宣恩縣。民國時期名上辰鄉,1950年初屬二、八區,1956年建大安鄉,1958年成立大安公社,1984年撤社復鄉,以駐地大安坪命名(民國時期為大爛坪)。全鄉總面積111.4平方公裏,稻田84.73公頃,旱土436.46公頃,林地466公頃,轄大紅、翻身、馬腳坪、五星、朝陽、桃子、萬寶、五馬坪、木魚坪、竜口、大灣11個村,1701戶,7220人。該鄉係高寒山區,湖北省紅溪界延伸鄉北,海拔1736.5米,春夏秋多霧,鼕季冰凍期長,年平均氣溫為10.8℃。鄉以農林經濟為主,主産玉米、薯類,稻穀次之。經濟作物有烤煙、藥材等,土特産有黃連和野生天麻,黃連以量大量佳而著稱,此外還有當歸、貝母、黨參等。用材林以鬆、杉為主,經濟林以油茶、生漆為主,1958年生漆産量達5,100公斤,1959年曾獲得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親筆題有“黑色金子之鄉”字樣的奬旗。全鄉有小學4所,有衛生院、電影院等。
雲南省麗江市永勝縣
  大安彝族納西族鄉位於永勝縣城西北53公裏,幅員面積240.7平方公裏,轄大安、培元、永安、梓裏、光美、永樂、寶坪、水坪8個村委會,82個村民小組,15497人。2003年全鄉國內生産總值1618萬元,實現農業生産總值勤979萬元,人均純收入881元,人均有糧292公斤。
  資源優勢:一是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其中以銅礦和煤礦居多,現有寶坪銅廠和永安煤礦廠。二是水能資源豐富,現建有黑竜潭、永安、培元三座水電站,三是生物資源多種多樣,已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大安還是永勝縣境內國傢二級保護植物“紅豆杉”活立木蓄積較多的地方。
No. 17
  621123203000 大安鄉
  621123203201 張傢川村
  621123203202 中莊村
  621123203203 潘傢灣村
  621123203204 大石岔村
  621123203205 大澇子村
  621123203206 杜傢鋪村
  621123203207 紅堡子村
  621123203208 方傢莊村
  621123203209 井兒山村
  621123203210 邱傢川村
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
  大安鄉位於景泰縣西南部,面積371平方公裏(名例全縣第7位),是一個嚴重缺水、靠天吃飯的典型貧睏鄉。1994年12月曾被白銀市政府確定為全市重點幫護鄉之一。
  全鄉共6個行鎮村,27個村民小組,1130戶,5106人。全鄉總耕地面積33931畝,其中水地1393畝,水旱池2392畝,溝邊地9497畝,砂地20649畝,年降雨量為211毫米,屬旱作農業。牧草資源豐富,適宜發展畜牧業。全鄉草場可利用面積311310畝。礦藏資源豐富,需招商引資開發。全鄉有煤碳、石灰石、石膏、高岑土四大資源,質量符合要求,開採條件優越。其中高岑土可采儲量達到128640立方米,是製陶的材料。
簡介
  本鄉位於臺中縣之西北隅,介乎大安、大甲二溪間,東鄰大甲鎮,西瀕臺灣海峽,南界大甲溪與清水鎮毗鄰,北隔大安溪與大甲鎮建興裏相接壤,全域屬大安溪、大甲溪衝積扇。
  茲就本鄉地理位置分述如下:
  極東為東經一二○度三七分五○秒,在項安村東北東方之大安溪河床中(海拔五○公尺)。
  極西為東經一二○度三二分四二秒,在南埔村西南西方之大甲溪出海口。
  極南為北緯二匹度一九分三一秒,在東安村東南方之大甲溪河床中(海拔三五公尺)。
  極北為北緯二四度二四分三二秒,在項安村四北西方之大安溪出海口。
英文解釋
  1. :  Da'an township
近義詞
大安
相關詞
遂寧市
包含詞
大安鄉村
分類詳情
張開平安社區中心村南莊村半嶺村永樂村
大河村五星村渡頭村涼水村朝陽村
中莊村中莊村東安村大灣村明星村
永安村永安村青山村金橋村曹山村
柳厝村大安村大安村大壠村馬源村
三門村三陽村南埔村雙坳村四方村
大頭村大安村大安村大安村延壽村
方傢莊村楓坪村梓裏村水坪村福興村
羅漢村翻身村藥場村西安村青竜村
馬營村黃塘村竜口村竜口村山寨村
水洋村村頭村大熟村溪潭村南山下村
月亮村新場村高河村柳埠村大垟村
下塔村花坪頭村大丘坪村洪嶺頭村半洋村
張傢川村桃子村潘傢灣村萬寶村核桃村
馬蓮村德隆村福祿村三成村花門村
下車村鄒崗村竜嘴村三口堰村橋安村
大紅村芳園村坪子村水寺村勞橋村
培元村育塘村石雲村仁山廟村杏子村
炭木嶺村渡灘村貴華亭村木山壠村光美村
杜傢鋪村溪乾村泮洋村炭山村菜坑村
伏際村亭溪村溫洋村後西溪村官田洋村
炭岔頭村鏵尖村大安社區嶺崗村寶坪村
埠尾村大崗後村底後垟村外後垟村下後垟村
頂安村官田場村茹店村羅凹村河嘴村
竜口材委會炭木村坪子樹村木魚坪村馬腳坪村
五馬坪村頂新村可愛村纔平村塘房村
環界村都安一場村都安二場村石樁村水觀村
竜埡村土祠村山堡村鐵碑村三臺井村
紅堡子村大石岔村大澇子村井兒山村邱傢川村
大安鄉鬆雅村海墘村福住村龜殼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