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大同镇是大庆市大同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地方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曾被评为黑龙江省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全镇有6个自然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幅员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境内有萨大、大肇、明沈、同昌4条主干路穿镇而过;油田专用公路纵横交错,村村皆通柏油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现代化通讯设施齐全完备;电力供应充足;资金运转便捷;科教文卫事业繁荣兴旺;饮食娱乐、经贸流通、金融服务等发展迅速。
大同镇一带,清末放荒招垦,隶属肇州厅管辖。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划定城基,“东西三里三,南北二里二”。1913秋,附近几位绅士共聚于西烧锅,酒话之间,表示同心协力建好城镇,遂取名“大同镇”,隶属肇州县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联合第四保,1939年设大同街。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隶属第五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仍为第五区。1951年12月,设置大同镇,1956年4月改由县直辖。1958年9月,成立大同人民公社。1959年10月,改称大庆公社,同年11月隶属大庆区管辖。1960年5月,划归安达市管辖,因与大庆区重名,更名为新兴镇。1965年5月,撤销大庆区,恢复大同镇名称,划归安达县管辖。1978年4月,将大同镇划归安达市(大庆)管辖,隶属大同区,并为大同区政府驻地。
多年来,大同镇始终坚持“调农重牧兴工、培育市场、繁荣大同”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现有的万寿菊、大鹅等资源,鼓励农副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色素生产企业一家,市级畜牧加工企业两家,并通过建龙头、壮基地、连农户,已形成了一条有机商业链。全镇已形成瓜菜、色素原料、大鹅为主的三大产业;全镇蔬菜、万寿菊等经济作物种植比例70%以上。蔬菜产业发展种植面积2万余亩,各类棚室1800栋,43型温室285栋,种植以荷兰彩椒、以色列柿子等为主的20多个品种,总量达6.5万吨。万寿菊原料基地两万亩,色素产业威名远扬,是东北最大的万寿菊生产和销售基地,年加工万寿菊原料近3万吨,生产叶黄素300吨。大鹅养殖通过成功引进原种白鹅繁育企业,已带动全镇及周边发展大鹅200万只。镇内还建有农用物资批发、旧物交易、蔬菜批发、建材交易等多个专业化市场,是大庆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和交流中心。 |
|
位于永登县城东南16公里处,庄浪河中游,总面积为28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169米,年均降水量290.2毫米,无霜期126天左右。辖13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44839亩、林地5046亩。人口25838人。2004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46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020元。全镇土地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是天然的农林业种植区。
大同镇交通、通讯便利,水利、电力资源相当充足。利用优势,该镇先后建成保家湾大蒜、郭家墩蒜苗、泉水沟甘蓝、南北同陇椒、毛家沙沟西瓜、贾家场地膜洋芋等六大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建成了全县规模最大的南北同千亩日光温室基地和“林海苗圃”等一批农林企业,并建成全县唯一一家贮存量4000吨的蔬菜保鲜批发交易市场。毛家沙沟西瓜、陇椒二号等农产品享誉县内外。
依托境内丰富的砂石资源,现有各类企业30家。以建材为主导产品的企业占大多数,其中兆远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最快、规模最大,水泥电杆、水泥管、釉面砖等产品远销省内外。2000年分别在甘南、玛曲建成分公司,并成立了兆远房地产开发公司。企业年产值达2600万元。 |
|
大同镇地处鄂东蕲春北部山区,蕲河上游,镇政府驻大同村,人口30721人,面积139.7平方千米。辖27个村委会:大同、两河、汤坝、鲍山、谢围、湖口畈、柳树、小竹冲、操山、南冲、李山、上车门、葛山、大桴、柳林、石坪、金沟、三山坳、板溪、游山、何铺、连城、王街、方桥、栗木岭、黄山、塘山。这里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蕲太蕲英公路在此汇结,距黄黄高速公路、京九铁路均在50公里以内,距武汉城市圈160公里。
大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资源充足,特产丰富。境内山高林密,层峦叠嶂,仙人台海拔1159米,雄居蕲阳之巅,以仙人台白云观为主体的东晋建筑群,历经风雨沧桑,至今保存完好,已成为黄冈市及蕲春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鄂东一个重要的道教圣地和旅游风景区。大同水库岛屿密布,山清水秀,风光绚丽,是生态旅游开发理想之地。
主要矿产有铜矿石、铁矿石、大理石、石英石、长石、花岗岩等。茶叶、楠竹、药材、板栗、芋麻是主要农特产品,现已建成“茶、麻、药、栗、竹”五大基地,板栗达到18000亩,茶叶5000亩,药材3000亩,楠竹25000亩,芋麻3000亩。
民营经济彰显勃勃生机,形成了采矿、石材、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等为主体的民营企业群。
城建建设日新月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文化、教育、卫生、通讯和社会公益事业迅猛发展。 |
|
大同镇位于安康城区以西20公里处,西连恒口镇,东接五里镇,南与香山乡交界,北与富强乡、运溪乡连壤。辖46个行政村,28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8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耕地3.4万亩,其中水浇地1.8万亩。
大同镇历史悠久,地处安康“西路坝子”要冲地带,南有凤凰山,北有牛山作屏,中有清澈的月河。阳安铁路从北贯通,安恒公路从中穿越,交通十分方便。集镇年代久远,经数百年发展,现有大小街道4条。镇内居住人口逾万人,日人口流量达1.2万人,每日商口交易额4万元以上,是农副产品丰富、工商贸易较发达的小型城镇。
大同镇是汉滨粮油生产的生产地,恒惠、月惠两渠道贯东西、发达的水利为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占据全镇经济的主要部分。主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近年来,全镇调整产业结构,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效为目标,围绕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发展蚕桑、香茹、黄姜、畜禽、水果五大支柱产业。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大同镇是316国道沿线最长的镇,全镇有40%村分布于5公里的公路两边。大同依托此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全镇私营、个体经济达1200余户,主要以建筑、建材、商贸流通、家具、食品加工、种养殖为主,第三产业总收入占国民生产值的一半以上。其中家具、工艺品远销省内外。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37591男19787女17804家庭户户数10508家庭户总人口(总)37367家庭户男19663家庭户女177040-14岁(总)115030-14岁男65040-14岁女499915-64岁(总)2362015-64岁男1205015-64岁女1157065岁及以上(总)246865岁及以上男123365岁及以上女1235户口本地住在本地36841 |
|
大同镇位于浙江省建德市西南部。1992年原溪口乡并入,2001年原劳村镇并入。2001年10月,辖42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总人口43475人,其中农业人口22752人。
2002年,全镇总面积109平方千米,辖42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总人口43968人,其中农业人口41228人。2004年,辖42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总人口43475人,其中农业人口22752人。
2005年4月撤销大同镇、上马乡,设立新的大同镇。调整后,全镇面积160平方千米(其中原大同镇109平方千米,原上马乡51平方千米),辖58个行政村(其中原大同镇42个行政村,原上马乡16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其中原大同镇2个,原上马乡1个),总人口53923人(其中原大同镇40670人,上马乡13253人)。
2007年,将李家镇管村桥村划归大同镇管辖。调整后,大同镇辖3个居民区, 59个行政村 |
|
概况
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镇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境北部,东连玉虹乡、城厢镇,南接祥福镇,西交青白江区中心城镇大弯街道办事处,北毗广汉市。辖6个村民委员会,2个社区,108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1.49平方公里。境内有文澜堤、壁山头汉墓群、战斗村汉墓群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镇人民政府驻新街,位于镇境西部。大同镇原名景峰乡。199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4年和1996年该镇分别被列为市级和省级小城镇试点镇,现被区委、区政府规划为工业集中发展区。
历史沿革
1940年置大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景峰乡。199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7年,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一心、跃进、福聚、战斗、爱国、丰收、上游、景峰、新建、五勤、向阳、复兴、西林13个行政村。2004年,辖8个行政村、2个社区,108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新街,位于镇境西部。
行政代码
510113103:~001一心社区 ~002红光社区 ~003新锋社区 ~200同福村 ~201界牌村 ~202青龙村 ~203五里村 ~204西林村
地形和经济
镇境属平坝,海拔465米—469米。有耕地22754亩,其中水田21749亩。该镇属都江堰自流灌区,土壤肥沃,盛产水稻、小麦和油菜籽。家庭养殖以猪、鸡、鸭、兔为主。经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截止2004年,大同镇已有养殖大户76户,种植大户45户,经济林木1500亩,大型苗木、花卉基地7个,三星级“农家乐”1家。2004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00元,全镇GDP达39000万元。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快速是大同镇的一大特色。1995年,该镇被列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2002年被列为青白江区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大弯街道办事处的卫星城镇。国家重点工程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巨石集团成都公司、国龙前锋表面处理公司、五冶钢瓶、天保机械为代表的60多家中小型企业云集于此,已形成了一个集机械加工、冶金、化工、建材、包装、食品加工、皮鞋加工、金属铸造为一体的新兴工业园区。
文化教育
大同镇紧邻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畅达,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境内已拥有一套由幼儿至高中的完整教育体系:镇内有中心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4所,初级中学1所。巴蜀名校、国家级重点示范中学——大弯中学也在该镇境内,校园新贵北大附中成都实验学校紧傍其侧。医疗设施完善,拥有一流的医疗技术。金融、邮政、综合市场一一齐备。
大同镇作为省级小城镇试点镇,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我国正式加入WTO的历史机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立足长远,发挥优势,以规划促建设,以建设促发展,以发展促繁荣,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该镇先后投入资金1亿元,完成水、电、气、交通、排污管道、通讯、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该镇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大同镇的交通极为发达,距双流国际机场40公里,距成都市区34公里,距成南高速公路9公里,距青白江火车站3公里,距成绵高速公路4公里,距国际进出口贸易的黄金口岸中国华铁储运2公里。镇内有成达线穿境而过;省道唐巴公路与同福公路、城太公路交错相通;镇城区内有8条水泥路面街道,村村通柏油路。城市公交2路、4路穿行其间。 |
|
赤水市大同镇地处赤水市西部,距市区10公里,与四川省合江县、叙永县、本市复兴镇、文化办事处接壤。全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25个村1个街道,154个村民组9个居民小组,6366户,20041人,其中居民765户2121人,有苗族190户802人,全镇耕地面积19845亩。大同镇是一个竹业、旅游重镇,原名大洞场,在原大同区所在地,1991年建并撤为大同镇。据有关资料考证,大同镇距今已有 2000多年历史,是贵州省十三个明令保护的文化古镇之一。
大同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温润,年平均温度17—12℃,年均降雨量1280毫米,海拔228—1280米,具亚热带生物生存繁衍和活动的优越条件,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9%。拥有森林面积50000亩,其中楠竹4500亩,杂竹35000亩;有野生动植物2300多种,其中有桫椤、云彬、银杏等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8种,长尾雉、大雉、大鲵、山羊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10余种。大同土地肥活,物产丰富。年可供商品楠竹50000余根,杂竹40000余吨;盛产柑桔、柚子、荔枝、香蕉等30多种亚热带水果;中草药多达700余种,尤以黄柏、杜仲、石斛等产量最大,水产品有鲤角、鲢鱼、草鱼等50余种;农作物以水稻、玉米、红薯、大豆、马铃薯为主。大力发展养殖业,以鸡、鸭、肉兔、肉鸽为主,蔬菜种类繁多,极大丰富城镇居民的菜篮子。
大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总面积94.5平方公里,尤以小家碧玉的“四洞沟”国家级风景区及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黄进教授考察认定为举世罕见、奇妙无穷的杨家岩丹霞地貌为最,许多慕名而来的中外专家、学者、游客无不为古镇、溪流、瀑布及绝佳的生态和奇特的自然风光所惊叹和陶醉。 |
|
河北省武安市大同镇(Datong Zhen)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8千米。镇政府驻大同村。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3.93万人(2002年)。辖21个行政村。
沿革 1953年大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通乐乡并入。1997年,辖大同、营里、马会、南冯昌、北冯昌、沙沟、小屯、兰村、儒教、贾里店、张里店、新里店、王里店、西通乐、西马项、罗义北庄、罗义南庄、东马项、南通乐、东通乐20个行政村。 |
|
基本概况
区域地图 大同镇位于长汀县城郊,东邻新桥镇、童坊镇,南接策武乡,西与古城镇、江西瑞金市、石城县交界,北和铁长乡、庵杰两乡毗邻,土地总面积211平方公里。 全镇辖30个建制村,有26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504户,41997人,均为汉族,讲客家方言。
历史沿革
1934年苏维埃福建省军区曾设在大同东街村;1949年冬,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汀县军事代表团在大同设工作团,1950年春成立大同公所(后称第二区)。1958年成立红旗人民公社,1965年改为附城公社。1984年10月撤社建乡,1993年1月撤乡建镇。
地理概况
大同境内群山起伏,资源丰富。闻名遐迩的汀州八景皆在此境内,龙山白云、苍玉古洞、通济瀑泉、朝斗烟霞、云骧风月、拜相青山、霹坜丹灶、宝珠睛岚均坐落在汀江河畔,依山傍水,别具一番风味。著名的汀江客家母亲河纵贯南北,水域面积6097亩。现有电站3个,装机容量594千瓦;耕地面积19944亩,园地面积2623亩,特别是环绕汀州县城的小平原,地广平畴,土地肥沃,南方多种农经作物皆可生长,是长汀县城无公害"菜篮子"工程的主要基地;有林地面积228564亩,竹林面积57056亩,有煤、褐铁和石灰石等矿藏。 这里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和宜人,年平均气温18.5℃,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70天。
人口数据
(2000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47178男23575女23603家庭户户数11826家庭户总人口(总)46580家庭户男23283家庭户女232970-14岁(总)126340-14岁男67220-14岁女591215-64岁(总)3099615-64岁男1545715-64岁女1553965岁及以上(总)354865岁及以上男139665岁及以上女2152户口本地住在本地41639
基础设施
大同交通便利,10个城郊村环抱县城,10个平原村分布在319国道、 洋万线省道和汀铁公路县道上,10个山区村与江西瑞金市、本县的古城镇、铁长乡、童坊镇毗邻,公路里程68公里。镇区信用社1个,电话装机数量5900部,集贸综合市场2个,自来水普及率55%,生活用燃气普及率40%,有线电视入户率30%,人均住房面积30平方米。
经济发展
近年来,该镇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后劲增强"目标,全面实施"立足城郊、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培养支柱、招商引资、发展三产、创新体制,加快发展"的战略举措,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群策群力,开拓创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财政收入逐年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1年该镇完成财政收入416万元, 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66万元,中央级财政收入50万元。 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且略有结余,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48元。 |
|
概况 大同镇(Datong Zhen)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8千米。镇政府驻大同村。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3.93万人(2002年)。辖21个行政村。
代码 130481106:~201 大同村 ~202 小屯村 ~203 沙沟村 ~204 兰村 ~205 儒教村 ~206 贾里店村 ~207 张里店村 ~208 新里店村 ~209 王里店村 ~210 南冯昌村 ~211 北冯昌村 ~212 马会村 ~213 营里村 ~214 西通乐村 ~215 东通乐村 ~216 西马项村 ~217 东马项村 ~218 罗义北庄村 ~219 罗义南庄村 ~220 罗义东庄村 ~221 南通乐村
沿革 1953年大同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1996年通乐乡并入。1997年,辖大同、营里、马会、南冯昌、北冯昌、沙沟、小屯、兰村、儒教、贾里店、张里店、新里店、王里店、西通乐、西马项、罗义北庄、罗义南庄、东马项、南通乐、东通乐20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大同村。面积74平方千米,人口3.93万。辖21个行政村:大同、小屯、儒教、营里、沙沟、兰村、马会、罗义东庄、罗义南庄、罗义北庄、贾里店、张里店、王里店、新里店、北冯昌、南冯昌、东马项、西马项、东通乐、南通乐、西通乐。 |
|
镇政府驻古城路52号。面积386平方千米,人口4.5万。邮编311614。辖3个居民区、58个行政村:大同、劳村、上马;高桥、大同、石砚、富楼、三村、孟塘、郎家、四村、徐韩、久山湖、冯家、溪口、傅家、琴山、松溪、古城山、富塘、盘山、清潭、朝阳、西垄、胡村源、镇源、雅坑、万圣、劳村、劳三、石门庄、白岭、洞山、田畈、黄垄、潘村、南泥坞、黄家、寻芳、葛岭、童坞、碧山、黄山头、丰畈、枫树底、上马、杨家、童源、茶坪、叶村、禹甸、凤山、翁家、平塘、石郭源、儒博、万兴、祝家、城山、小溪源、石塔坞。 |
|
大同镇位于建德市西南部,距市政府所在地新安江25.3公里,320国道自东向西穿境而过。全镇地域面积160平方公里(其中原大同镇109平方公里,原上马乡51平方公里),辖58个行政村(其中原大同镇42个行政村,原上马乡16个行政村),3个居民区(其中原大同镇2个,原上马乡1个),总户数15735户(其中原大同镇11963户,上马乡3772户),总人口53923人(其中原大同镇40670人,上马乡13253人),2004年原大同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原上马乡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耕地面积34804亩(其中原大同镇27043亩,原上马乡7761亩)。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99286万元,工农业总产值9.345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3511亿元(其中原大同镇7.8亿元,原上马乡5511万元),农业总产值1.4795亿元(其中原大同镇1.1188亿元,原上马乡360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76万元(其中原大同镇258万元,原上马乡18万元)。全镇有工业企业429家,全年共引进市外项目9个,实到内资1943万元,实到外资30万美元;外贸出口供货值5400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9431万元。原大同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6.6元,比上年增长10.01%,原上马乡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20元。全镇有信用社4家,建设银行办事处1家,邮政储蓄所2所,有中学3所(其中原大同镇2所,原上马乡1所),小学21所(其中原大同镇18所,原上马乡3所),幼儿园31所(其中原大同镇30所,原上马乡1所)。
大同镇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三国时新昌县治所在地,历来是建德西部重镇,商品集散地,是大同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改革开放以来,大同镇经历三次合并,1992年撤销原大同镇、溪口乡,设立新的大同镇;2001年撤销大同、劳村2镇,设立新的大同镇;2005年4月撤销大同镇、上马乡,设立新的大同镇。 |
|
大同镇是大同区八个乡镇之一,系大同区政府所在地。大同镇地处松嫩平原中西部,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53,954亩。
大同镇辖6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01年底全镇人口达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
大同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萨大、大肇、明沈、同昌等4条主干路穿镇而过,油田专用公路四通八达。通迅装机总量达2万门,全镇电话入户率达90%。
大同镇素有“地下出油,地上产粮之称,地下油藏丰富,地上不仅能够产粮,而且能够产蔬。近几年大同镇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红干椒产业发展迅速。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同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人才优势,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向强镇富民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同镇真正成为了大同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同镇是全区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面积达15,000亩,品种20多个。作为大同镇重点品业的蔬菜生产,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全镇发展各类棚室940栋,其中“43”型温室85栋,全镇瓜菜总产量达4.5万吨,创产值2800万元。经过努力大同镇在蔬菜生产上不但面积有了突破,而且品种不断更新,效益连年递增。如今大同镇不但生产露地菜,还利用温室生产食用菌、油桃、礼品西瓜等。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地都在开发新品种,新项目,争取更大效益。在这方面大同镇走在了全区前列。2000年大同镇引种了红干椒品种,取得了较好效果,农民反响较好。经过两年发展,大同镇红干椒面积现已发展到2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37%。红干椒品业的发展,为大同镇的结构调整指明了道路,也为大同镇的农民带来了实惠。2001年红干椒种植户亩收入均在400元以上,是玉米的5倍左右。2002年大同镇又招商引资建成了大庆绿友天然绿色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大同镇向东北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又迈近了一步。
大庆绿友天然色素厂落户大同镇,为大同镇带来了无限商机,全国最大的红色素提练厂和全区3万亩的红干椒面积,吸引各地客商纷纷而至,这将带动大同镇商业,饮食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
|
位于武安市城北10千米处,属丘陵区域。辖区面积为74.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750公顷,21个行政村,10120户,38500口人,属农业镇。全镇交通十分便捷,武邑路从镇区内贯通,乡间道路全部水泥硬化,形成四条主线七条支线全长36.2千米的交通网络,基本实现了“五通”,即通电、通邮、通电话、通公路、通自来水。全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年生猪养殖早突破6万头,蛋鸡存栏10万只,肉牛饲养量达到2000头。同时民营经济逐步壮大,形成了精粉、团球、洗煤、焦化综合生产经营格局,拉动了建筑、运输和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拥有各类企业摊点1495个,2003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83元。 |
|
大同镇 大同镇位于长汀县北部,县城北郊。辖30个行政村。319国道穿境而过。 [代码]350821101:~201师福村 ~202高坑村 ~203黄屋村 ~204荣丰村 ~205翠峰村 ~206东埔村 ~207东街村 ~208计升村 ~209李岭村 ~210红卫村 ~211草坪村 ~212红湖村 ~213印黄村 ~214东关村 ~215南里村 ~216南寨村 ~217新庄村 ~218罗坊村 ~219红星村 ~220新民村 ~221七里村 ~222利星村 ~223光明村 ~224建明村 ~225新峰村 ~226郑坊村 ~227七古村 ~228正平村 ~229天邻村 ~230黄麻畲村
[沿革]1949年设第二区,1956年设大同区,1958年改红旗公社,1960年析设大同公社,1965年更名附城公社,1984年改大同乡,1993年建镇。1997年,面积211.1平方千米,人口4万,辖东关、东街、师福、东埔、翠峰、荣丰、黄屋、高坑、计碤、李岭、红卫、草坪、红湖、印黄、天邻、镇平、七古、郑坊、七里、利星、光明、建明、新峰、南里、南寨、罗坊、新庄、红星、新民29个村委会。1998年,新设黄麻畲行政村。 |
|
大同镇位于长汀县城郊,东邻新桥镇、童坊镇,南接策武乡,西与古城镇、江西瑞金市、石城县交界,北和铁长乡、庵杰两乡毗邻,土地总面积211平方公里。 菜篮子 工程的主要基地;有林地面积228564亩,竹林面积57056亩,有煤、褐铁和石灰石等矿藏。 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后劲增强 目标,全面实施 立足城郊、调整结构、扩大规模、培养支柱、招商引资、发展三产、创新体制,加快发展 的战略举措,解放思想,真抓实干,群策群力,开拓创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1年该镇完成财政收入416万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66万元,中央级财政收入50万元。财政收支保持平衡且略有结余,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148元。 |
|
镇政府驻大同,人口30721人,面积139.7平方千米。辖27个村委会:大同、两河、汤坝、鲍山、谢围、湖口畈、柳树、小竹冲、操山、南冲、李山、上车门、葛山、大桴、柳林、石坪、金沟、三山坳、板溪、游山、何铺、连城、王街、方桥、栗木岭、黄山、塘山。 |
|
大同镇 大同镇位于青白江区境北部,距区府3.6千米,东连城厢镇,南接祥福镇,西交大弯街道,北毗广汉市。面积21.49平方千米。辖3个社区、5个行政村。唐(家寺)巴(中)公路过境。 代码 510113103:~001一心社区 ~002红光社区 ~003新锋社区 ~200同福村 ~201界牌村 ~202青龙村 ~203五里村 ~204西林村
沿革 1940年置大同(Datong)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更名景峰乡。199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7年,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一心、跃进、福聚、战斗、爱国、丰收、上游、景峰、新建、五勤、向阳、复兴、西林13个行政村。2004年,辖8个行政村、2个社区,108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新街,位于镇境西部。 |
|
大同镇位于成都市青白江区境北部,东连玉虹乡、城厢镇,南接祥福镇,西交青白江区中心城镇大弯镇,北毗广汉市。辖13个村民委员会,112个村民小组。人口25675人(2003年11月底统计),幅员面积21.49平方公里。境内有文澜堤、壁山头汉墓群、战斗村汉墓群等区级文物保护单位。镇人民政府驻新街,位于镇境西部。大同镇原名景峰乡。1995年10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1994年和1996年该镇分别被列为市级和省级小城镇试点镇。2004年7月9日,大同镇增挂街道办事处牌子,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
镇境属平坝,海拔465米—469米。有耕地22754亩,其中水田21749亩。该镇属都江堰自流灌区,土壤肥沃,盛产水稻、小麦和油菜籽。家庭养殖以猪、鸡、鸭、兔为主。截止2003年11月底,全镇农业经济总收入达2207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660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增加了240元,完成目标120%。
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快速是大同镇的一大特色。1995年,我镇被列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2002年被列为青白江区的工业新区。以国家重点工程10万吨污水处理厂和国龙前锋表面处理厂为代表的60多家中小型企业聚集成片,已形成了一个集机械加工、冶金、化工、建材、包装、食品加工、皮鞋加工、金属铸造为一体的新兴工业园区。成都飞亚曲轴有限公司、青白江区磷肥厂、青白江区塑料厂、东兴装贸公司等是该镇的骨干和重点企业。飞亚曲轴公司、区塑料厂和区磷肥厂的产品均已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
大同镇已拥有一套由幼儿至高中的完整教育体系:镇内有中心幼儿园1所,中心小学1所,村完小4所,初级中学1所。巴蜀名校、国家级重点示范中学——大弯中学也在该镇境内。镇内有银行1家、敬老院1所、医院2家、综合市场1个。
大同镇的交通极为发达,距双流国际机场40公里,距成都市区34公里,距成南高速公路5公里,距青白江火车站3公里,距成绵高速公路2公里,距国际进出口贸易的黄金口岸中国华铁储运2公里。镇内有成达线穿境而过;省道唐巴公路与同福公路、城太公路交错相通;镇城区内有8条水泥路面街道,村村通柏油路。镇内高压输电线、自来水管道、天然气管道、排污管道、绿化、光缆、通讯基站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是成都市文明卫生城镇。
2003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以粮油生产、多种经营、乡镇企业为支撑的经济结构进一步稳固。截止12月,财政收入达746万元,比上年增长22.58%;完成农业增加值3216.3万元,同比增长4.8%;完成企业增加值12660万元,同比增长14%;实现入库税金631万元,同比增长14.7%;完成利税965万元,同比增长14%;农民人均收入3660元,去年基础上增加240元,完成目标的120%。通过一、二、三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我镇产业发展更加协调。 |
|
|
|
610902106000 大同镇 610902106200 东红村 610902106201 高楼村 610902106202 王台村 610902106203 龙泉村 610902106204 双椿村 610902106205 官木楼村 610902106206 月北村 610902106207 鲁家村 610902106208 三村 610902106209 双兴村 610902106210 杨庄村 610902106211 江沟村 610902106212 水利村 610902106213 友爱村 610902106214 新湾村 610902106215 老湾村 610902106216 金马沟村 610902106217 新丰村 610902106218 新一村 610902106219 同心村 610902106220 民七村 610902106221 黄营村 610902106222 五档村 610902106223 南村 610902106224 北村 610902106225 全胜村 610902106226 联合村 610902106227 江庵村 610902106228 高河村 610902106229 三中村 610902106230 石家营村 610902106231 安龙村 610902106232 光荣村 610902106233 贺坝村 610902106234 枫树村 610902106235 清泉村 610902106236 永青村 610902106237 保卫村 610902106238 白龙泉村 610902106239 园河村 610902106240 夹河村 610902106241 庙垭村 610902106242 余姐村 610902106243 白路村 610902106244 六郎村 610902106245 蜡烛村 |
|
620121109000 大同镇 620121109201 王家坪村 620121109202 郭家墩村 620121109203 北同村 620121109204 南同村 620121109205 泉水沟村 620121109206 高岑村 620121109207 安山村 620121109208 新农村 620121109209 青寺村 620121109210 贾家场村 620121109211 保家湾村 620121109212 跌马沟村 620121109213 长川村 |
|
大同镇位于安康城区以西20公里处,西连恒口镇,东接五里镇,南与香山乡交界,北与富强乡、运溪乡连壤。辖46个行政村,28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8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人。耕地3.4万亩,其中水浇地1.8万亩。大同镇历史悠久,地处安康“西路坝子”要冲地带,南有凤凰山,北有牛山作屏,中有清澈的月河。阳安铁路从北贯通,安恒公路从中穿越,交通十分方便。集镇年代久远,经数百年发展,现有大小街道4条。镇内居住人口逾万人,日人口流量达1.2万人,每日商口交易额4万元以上,是农副产品丰富、工商贸易较发达的小型城镇。大同镇是汉滨粮油生产的生产地,恒惠、月惠两渠道贯东西、发达的水利为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占据全镇经济的主要部分。主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近年来,全镇调整产业结构,以农民增收,财政增效为目标,围绕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发展蚕桑、香茹、黄姜、畜禽、水果五大支柱产业。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大同镇是316国道沿线最长的镇,全镇有40%村分布于5公里的公路两边。大同依托此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全镇私营、个体经济达1200余户,主要以建筑、建材、商贸流通、家具、食品加工、种养殖为主,第三产业总收入占国民生产值的一半以上。其中家具、工艺品远销省内外。 |
|
一、基本情况
[自然概况]大同镇是大同区八个乡镇之一,系大同区政府所在地。大同镇地处松嫩平原中西部,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53,954亩。
[人口与行政区]大同镇辖6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4个社区居委会。截止2001年底全镇人口达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
[交通通迅状况]大同镇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萨大、大肇、明沈、同昌等4条主干路穿镇而过,油田专用公路四通八达。通迅装机总量达2万门,全镇电话入户率达90%。
[资源]大同镇素有“地下出油,地上产粮之称,地下油藏丰富,地上不仅能够产粮,而且能够产蔬。近几年大同镇加大了结构调整力度,红干椒产业发展迅速。
二、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大同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利用地缘优势,人才优势,以结构调整为手段,向强镇富民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大同镇真正成为了大同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大同镇是全区的蔬菜生产基地,蔬菜面积达15,000亩,品种20多个。作为大同镇重点品业的蔬菜生产,近几年取得了较快发展。全镇发展各类棚室940栋,其中“43”型温室85栋,全镇瓜菜总产量达4.5万吨,创产值2800万元。经过努力大同镇在蔬菜生产上不但面积有了突破,而且品种不断更新,效益连年递增。如今大同镇不但生产露地菜,还利用温室生产食用菌、油桃、礼品西瓜等。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各地都在开发新品种,新项目,争取更大效益。在这方面大同镇走在了全区前列。2000年大同镇引种了红干椒品种,取得了较好效果,农民反响较好。经过两年发展,大同镇红干椒面积现已发展到2万亩,占全镇耕地总面积的37%。红干椒品业的发展,为大同镇的结构调整指明了道路,也为大同镇的农民带来了实惠。2001年红干椒种植户亩收入均在400元以上,是玉米的5倍左右。2002年大同镇又招商引资建成了大庆绿友天然绿色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大同镇向东北最大的红干椒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又迈近了一步。
大庆绿友天然色素厂落户大同镇,为大同镇带来了无限商机,全国最大的红色素提练厂和全区3万亩的红干椒面积,吸引各地客商纷纷而至,这将带动大同镇商业,饮食业和运输业的发展。
三、村镇建设
大同镇的市容市貌,公共设施在两年内有了极大改观,所有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所有巷道红砖辅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的状况已成为历史。百合园区和同深街的开发加快了大同镇的发展,同时也将城市装扮的更加艳丽。近两年开展文明村屯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的村容村貌,全镇80%的村屯都成了文明村屯。办学条件较以前有极大改善,镇内有重点高中1所,职业教育学校1所,普通中学2所,小学6所。社会保障网络已建成,现在大同镇村村有卫生所,镇有卫生院,敬老院。
四、发展前景
“镇域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是大同镇委、镇政府及全镇人民的奋斗目标。大同镇将充分利用区域特点,发展镇域经济。 |
|
大同镇是大庆市大同区政府所在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条件优越,城市基础设施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地方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曾被评为黑龙江省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全镇有6个自然村,4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6.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7万人),幅员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4万亩。境内有萨大、大肇、明沈、同昌4条主干路穿镇而过;油田专用公路纵横交错,村村皆通柏油路,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现代化通讯设施齐全完备;电力供应充足;资金运转便捷;科教文卫事业繁荣兴旺;饮食娱乐、经贸流通、金融服务等发展迅速。
多年来,大同镇始终坚持“调农重牧兴工、培育市场、繁荣大同”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现有的万寿菊、大鹅等资源,鼓励农副产品加工,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现有国家级色素生产企业一家,市级畜牧加工企业两家,并通过建龙头、壮基地、连农户,已形成了一条有机商业链。全镇已形成瓜菜、色素原料、大鹅为主的三大产业;全镇蔬菜、万寿菊等经济作物种植比例70%以上。蔬菜产业发展种植面积2万余亩,各类棚室1,800栋,43型温室285栋,种植以荷兰彩椒、以色列柿子等为主的20多个品种,总量达6.5万吨。万寿菊原料基地两万亩,色素产业威名远扬,是东北最大的万寿菊生产和销售基地,年加工万寿菊原料近3万吨,生产叶黄素300吨。大鹅养殖通过成功引进原种白鹅繁育企业,已带动全镇及周边发展大鹅200万只。镇内还建有农用物资批发、旧物交易、蔬菜批发、建材交易等多个专业化市场,是大庆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和交流中心。
“镇域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是大同镇委镇政府及全镇人民的奋斗目标。大同镇将充分利用区域特点,坚持“投资者是上帝,引资者是功臣,机关干部是公仆,损害投资环境是罪人。”的发展原则,全力为投资者营造政策最优惠、环境最宽松、服务最优质的发展平台。 |
|
- : Datong Town
- n.: Datong Zhen
|
|
大同 大同镇街道 |
|
大同镇街道 | 永登县大同镇砖厂 | 武安市大同镇小屯中学 | 崇明县大同镇影剧院 | 永登县大同镇农技推广服务部 | 永登县大同镇青寺村丰硕高原夏菜专业合作社 | |
|
|
向阳村 | 联合村 | 双兴村 | 杨家村 | 新安村 | 南寨村 | 跃进村 | 复兴村 | 丰收村 | 黄山村 | 小屯村 | 红卫村 | 朝阳村 | 东红村 | 安山村 | 西垅村 | 龙泉村 | 南村村 | 光荣村 | 新农村 | 沙沟村 | 五里村 | 三村 | 高桥村 | 郎家村 | 上马村 | 凤山村 | 战斗村 | 新建村 | 天堂村 | 石佛村 | 民族村 | 黄金村 | 八角村 | 华丰村 | 杨庄村 | 新丰村 | 新一村 | 清泉村 | 石家营村 | 大同社区 | 何铺村 | 爱国村 | 年丰村 | 荣华村 | 金凤村 | 大同村 | 鲁家村 | 新湾村 | 同心村 | 枫树村 | 建明村 | 新峰村 | 荣丰村 | 七里村 | 高坑村 | 翠峰村 | 草坪村 | 南里村 | 七古村 | | | | | | 更多结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