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現象 : 應用力學 : 地質 : 災難 > 地震
目錄
·定義 Definition·震級 Magnitude·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地震現象 Earthquake Phenomena·成因和類型 Causes and Types·相關知識 Knowledge
·地震之最 The most earthquake·地震生存手册(漫畫版)·地震自救 Self earthquake
·地震時的9條須知 Earthquake of 9 notes·安全準備工作 Safety and preparedness·臨震應急準備 Impending emergency preparedness
·地震的預報 Earthquake prediction·地震科學數據 Earthquake Science Data·關於地震的諺語 Proverbs about earthquakes
·關於地震的警句 Aphorisms about earthquakes·地震之最 The most earthquake·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6級以上的地震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earthquake more than 6 previous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英文解釋·法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分類詳情·更多結果...
定義 Definition
  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振動,期間會産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
  英文:earthquake
  全球板塊構造運動地球可分為三層。中心層是地核;中間是地幔;外層是地殼。地震一般發生在地殼之中。地殼內部在不停地變化,由此而産生力的作用(即內力作用),使地殼岩層變形、斷裂、錯動,於是便發生地震。超級地震指的是震波極其強烈的大地震。但其發生占總地震7%~21%,破壞程度是原子彈的數倍,所以超級地震影響十分廣泛,也是十分具破壞力。
  地震是地球內部介質局部發生急劇的破裂,産生的震波,從而在一定範圍內引起地面振動的現象。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層的快速振動,在古代又稱為地動。它就像海嘯、竜捲風、冰凍災害一樣,是地球上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災害。大地振動是地震最直觀、最普遍的表現。在海底或濱海地區發生的強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稱為海嘯。地震是極其頻繁的,全球每年發生地震約550萬次。
  地震波發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離震源最近的一點稱為震中。它是接受振動最早的部位。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將震源深度小於70公裏的叫淺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裏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於300公裏的叫深源地震。對於同樣大小的地震,由於震源深度不一樣,對地面造成的破壞程度也不一樣。震源越淺,破壞越大,但波及範圍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壞性地震一般是淺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為12公裏。
  破壞性地震的地面振動最烈處稱為極震區,極震區往往也就是震中所在的地區。
  某地與震中的距離叫震中距。震中距小於100公裏的地震稱為地方震,在100-1000公裏之間的地震稱為近震,大於1000公裏的地震稱為遠震,其中,震中距越長的地方受到的影響和破壞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動是一種復雜的運動,它是由縱波和橫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震中區,縱波使地面上下顛動。橫波使地面水平晃動。由於縱波傳播速度較快,衰減也較快,橫波傳播速度較慢,衰減也較慢,因此離震中較遠的地方,往往感覺不到上下跳動,但能感到水平晃動。
  當某地發生一個較大的地震時,在一段時間內,往往會發生一係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個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後發生的地震叫餘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時空分佈規律。
  從時間上看,地震有活躍期和平靜期交替出現的周期性現象。
  從空間上看,地震的分佈呈一定的帶狀,稱地震帶,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馬拉雅山兩大地震帶。太平洋地震帶幾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淺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釋放的地震能量約占全部能量的80%。
震級 Magnitude
  震級是指地震的大小,是表徵地震強弱的量度,是以地震儀測定的每次地震活動釋放的能量多少來確定的。震級通常用字母M表示。我國目前使用的震級標準,是國際上通用的裏氏分級表,共分9個等級。通常把小於2.5級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級地震叫有感地震,大於4.7級地震稱為破壞性地震。震級每相差1.0級,能量相差大約30倍;每相差2.0級,能量相差約900多倍。比如說,一個6級地震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美國投擲在日本廣島的原子彈所具有的能量。一個7級地震相當於32個6級地震,或相當於1000個5級地震
  按震級大小可把地震劃分為以下幾類:
  弱震震級小於3級。有感地震震級等於或大於3級、小於或等於4.5級。
  中強震震級大於4.5級、小於6級。強震震級等於或大於6級。其中震級大於等於8級的又稱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 Seismic intensity
  同樣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壞不一定相同;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壞也不一樣。為了衡量地震的破壞程度,科學家又“製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地震烈度。在中國地震烈度表上,對人的感覺、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現象作了描述,可以作為確定烈度的基本依據。影響烈度的因素有震級、震源深度、距震源的遠近、地面狀況和地層構造等。
  一般情況下僅就烈度和震源、震級間的關係來說,震級越大震源越淺、烈度也越大。一般來講,一次地震發生後,震中區的破壞最重,烈度最高;這個烈度稱為震中烈度。從震中嚮四周擴展,地震烈度逐漸減小。所以,一次地震衹有一個震級,但它所造成的破壞,在不同的地區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一次地震,可以劃分出好幾個烈度不同的地區。這與一顆炸彈爆後,近處與遠處破壞程度不同道理一樣。炸彈的炸藥量,好比是震級;炸彈對不同地點的破壞程度,好比是烈度。
  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有人說在蘇州是4級,在無錫是3級,這是錯的。無論在何處,衹能說常熟-太倉發生了5.1級地震,但這次地震,在太倉的沙溪鎮地震烈度是6度,在蘇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無錫地震烈度是3度。還有就是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發生了8.級大地震,造成了很大的損失。
  在世界各國使用的有幾種不同的烈度表。西方國傢比較通行的是改進的麥加利烈度表,簡稱M.M.烈度表,從1度到12度共分12個烈度等級。日本將無感定為0度,有感則分為I至Ⅶ 度,共8個等級。前蘇聯和中國均按12個烈度等級劃分烈度表。中國1980年重新編訂了地震烈度表(見表)。
  中國地震烈度表
  1度:無感-僅儀器能記錄到;
  2度:微有感-個特別敏感的人在完全靜止中有感;
  3度:少有感-室內少數人在靜止中有感,懸挂物輕微擺動;
  4度:多有感-室內大多數人,室外少數人有感,懸挂物擺動,不穩器皿作響;
  5度:驚醒-室外大多數人有感,傢畜不寧,門窗作響,墻壁表面出現裂紋
  6度:驚慌-人站立不穩,傢畜外逃,器皿翻落,簡陋棚捨損壞,陡坎滑坡;
  7度:房屋損壞-房屋輕微損壞,牌坊,煙囪損壞,地表出現裂縫及噴沙冒水;
  8度:建築物破壞-房屋多有損壞,少數破壞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9度:建築物普遍破壞-房屋大多數破壞,少數傾倒,牌坊,煙囪等崩塌,鐵軌彎麯;
  10度:建築物普遍摧毀-房屋傾倒,道路毀壞,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撲岸;
  11度:毀滅-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毀,地表産生很大變化;
  12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
  例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級為7.8級,震中烈度為十一度;受唐山地震的影響,天津市地震烈度為八度,北京市烈度為六度,再遠到石傢莊、太原等就衹有四至五度了。
  08-08-31世界地震情況
地震現象 Earthquake Phenomena
  地震發生時,最基本的現象是地面的連續振動,主要是明顯的晃動。
  極震區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動之前,有時首先感到上下跳動。這是因為地震波從地內嚮地面傳來,縱波首先到達的緣故。橫波接着産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1960年智利大地震時,最大的晃動持續了3分鐘。地震造成的災害首先是破壞房屋和構築物,如1976年中國河北唐山地震中,70%~80%的建築物倒塌,人員傷亡慘重。
  地震對自然界景觀也有很大影響。最主要的後果是地面出現斷層和地裂縫。大地震的地表斷層常綿延幾十至幾百千米,往往具有較明顯的垂直錯距和水平錯距,能反映出震源處的構造變動特徵(見濃尾大地震,舊金山大地震)。但並不是所有的地表斷裂都直接與震源的運動相聯繫,它們也可能是由於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響。特別是地表沉積層較厚的地區,坡地邊緣、河岸和道路兩旁常出現地裂縫,這往往是由於地形因素,在一側沒有依托的條件下晃動使表土鬆垮和崩裂。地震的晃動使表土下沉,淺層的地下水受擠壓會沿地裂縫上升至地表,形成噴沙冒水現象。大地震能使局部地形改觀,或隆起,或沉降。使城鄉道路坼裂、鐵軌扭麯、橋梁折斷。在現代化城市中,由於地下管道破裂和電纜被切斷造成停水、停電和通訊受阻。煤氣、有毒氣體和放射性物質泄漏可導致火災和毒物、放射性污染等次生災害。在山區,地震還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鎮的慘劇。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遊形成地震湖。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時,神奈川縣發生泥石流,順山𠔌下滑,遠達5千米。
成因和類型 Causes and Types
  地震分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兩大類。此外,某些特殊情況下也會産生地震,如大隕石衝擊地面(隕石衝擊地震)等。引起地球表層振動的原因很多,根據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為以下幾種:
  1、構造地震
  由於地下深處岩石破裂、錯動把長期積纍起來的能量急劇釋放出來,以地震波的形式嚮四面八方傳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搖地動稱為構造地震。這類地震發生的次數最多,破壞力也最大,約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於火山作用,如岩漿活動、氣體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稱為火山地震。衹有在火山活動區纔可能發生火山地震,這類地震衹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於地下岩洞或礦井頂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稱為塌陷地震。這類地震的規模比較小,次數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發生在溶洞密佈的石灰岩地區或大規模地下開採的礦區。
  4、誘發地震
  由於水庫蓄水、油田註水等活動而引發的地震稱為誘發地震。這類地震僅僅在某些特定的水庫庫區或油田地區發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藥爆破等人為引起的地面振動稱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為活動引起的地震。如工業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動;在深井中進行高壓註水以及大水庫蓄水後增加了地殼的壓力,有時也會誘發地震
相關知識 Knowledge
  我們最熟悉的波動是觀察到水波。當嚮池塘裏扔一塊石頭時水面被擾亂,以石頭入水處為中心有波紋嚮外擴展。這個波列是水波附近的水的顆粒運動造成的。然而水並沒有朝着水波傳播的方向流;如果水面浮着一個軟木塞,它將上下跳動,但並不會從原來位置移走。這個擾動由水粒的簡單前後運動連續地傳下去,從一個顆粒把運動傳給更前面的顆粒。這樣,水波攜帶石擊打破的水面的能量嚮池邊運移並在岸邊激起浪花。地震運動與此相當類似。我們感受到的搖動就是由地震波的能量産生的彈性岩石的震動。
  第一類波的物理特性恰如聲波。聲波,乃至超聲波,都是在空氣裏由交替的擠壓(推)和擴張(拉)而傳遞。因為液體、氣體和固體岩石一樣能夠被壓縮,同樣類型的波能在水體如海洋和湖泊及固體地球中穿過。在地震時,這種類型的波從斷裂處以同等速度嚮所有方向外傳,交替地擠壓和拉張它們穿過的岩石,其顆粒在這些波傳播的方向上嚮前和嚮後運動,換句話說,這些顆粒的運動是垂直於波前的。嚮前和嚮後的位移量稱為振幅。在地震學中,這種類型的波叫P波,即縱波,它是首先到達的波。
  彈性岩石與空氣有所不同,空氣可受壓縮但不能剪切,而彈性物質通過使物體剪切和扭動,可以允許第二類波傳播。地震産生這種第二個到達的波叫S波。在S波通過時,岩石的表現與在P波傳播過程中的表現相當不同。因為S波涉及剪切而不是擠壓,使岩石顆粒的運動橫過運移方向。這些岩石運動可在一垂直嚮或水平面裏,它們與光波的橫嚮運動相似。P和S波同時存在使地震波列成為具有獨特的性質組合,使之不同於光波或聲波的物理表現。因為液體或氣體內不可能發生剪切運動,S波不能在它們中傳播。P和S波這種截然不同的性質可被用來探測地球深部流體帶的存在。
  S波具有偏振現象,衹有那些在某個特定平面裏橫嚮振動(上下、水平等)的那些光波能穿過偏光透鏡。穿過的光波稱之為平面偏振光。太陽光穿過大氣是沒有偏振的,即沒有光波振動的優選的橫方向。然而晶體的折射或通過特殊製造的塑料如偏光眼睛,可使非偏振光成為平面偏振光。
  當S波穿過地球時,它們遇到構造不連續界面時會發生折射或反射,並使其振動方向發生偏振。當發生偏振的S波的岩石顆粒僅在水平面中運動時,稱為SH波。當岩石顆粒在含波傳播方向的竪直平面裏運動時,這種S波稱為SV波。
  大多數岩石,如果不強迫它以太大的振幅振動,具有綫性彈性,即由於作用力而産生的變形隨作用力綫性變化。這種綫性彈性表現稱為服從虎剋定律,是以與牛頓同時代的英國數學家羅伯特·虎剋(1635~1703年)而命名的。相似的,地震時岩石將對增大的力按比例地增加變形。在大多數情況下,變形將保持在綫彈性範圍,在搖動結束時岩石將回到原來位置。然而在地震事件中有時發生重要的例外表現,例如當強搖動發生於軟土壤時,會殘留永久的變形,波動變形後並不總能使土壤回到原位,在這種情況下,地震烈度較難預測。
  彈性的運動提供了極好的啓示,說明當地震波通過岩石時能量是如何變化的。與彈簧壓縮或伸張有關的能量為彈性勢,與彈簧部件運動有關的能量是動能。任何時間的總能量都是彈性能量和運動能量二者之和。對於理想的彈性介質來說,總能量是一個常數。在最大波幅的位置,能量全部為彈性勢能;當彈簧振蕩到中間平衡位置時,能量全部為動能。我們曾假定沒有摩擦或耗散力存在,所以一旦往復彈性振動開始,它將以同樣幅度持續下去。這當然是一個理想的情況。在地震時,運動的岩石間的摩擦逐漸生熱而耗散一些波動的能量,除非有新的能源加進來,像振動的彈簧一樣,地球的震動將逐漸停息。對地震波能量耗散的測量提供了地球內部非彈性特性的重要信息,然而除摩擦耗散之外,地震震動隨傳播距離增加而逐漸減弱現象的形成還有其他因素。
  由於聲波傳播時其波前面為一擴張的球面,攜帶的聲音隨着距離增加而減弱。與池塘外擴的水波相似,我們觀察到水波的高度或振幅,嚮外也逐漸減小。波幅減小是因為初始能量傳播越來越廣而産生衰減,這叫幾何擴散。這種類型的擴散也使通過地球岩石的地震波減弱。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地震波從震源嚮外傳播得越遠,它們的能量就衰減得越多。
地震之最 The most earthquake
  中國十一次大地震
   1556年中國陝西華縣8級地震,死亡人數高達83萬人。是目前世界已知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
   1668年7月25日晚8時左右,山東郯城大地震震級為8.5級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縣,是中國歷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破壞區面積50萬平方公裏以上,史稱“曠古奇災” 。
  1920年12月16日20時5分53秒,中國寧夏海原縣發生震級為8.5級的強烈地震。死亡24萬人,毀城四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
  1927年5月23日6時32分47秒,中國甘肅古浪發生震級為8級的強烈地震。死亡4萬餘人。地震發生時,土地開裂,冒出發緑的黑水,硫磺毒氣橫溢,熏死饑民無數。
  1932年12月25日10時4分27秒,中國甘肅昌馬堡發生震級為7.6級的大地震。死亡7萬人。地震發生時,有黃風白光在黃土墻頭“撲來撲去”;山岩亂蹦冒出灰塵,中國著名古跡嘉峪關城樓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滾滾……餘震頻頻,持續竟達半年。
  1933年8月25日15時50分30秒,中國四川茂縣疊溪鎮發生震級為7.5級的大地震地震發生時,地吐黃霧,城郭無存,有一個牧童竟然飛越了兩重山嶺。巨大山崩使岷江斷流,壅壩成湖。這次的地震對汶川地震應該有啓示。
  1950年8月15日22時9分34秒,中國西藏察隅縣發生震級為8.6級的強烈地震。喜馬拉雅山幾十萬平方公裏大地瞬間面目全非:雅魯藏布江在山崩中被截成四段;整座村莊被拋到江對岸。
  邢臺地震由兩個大地震組成:1966年3月8日5時29分14秒,河北省邢臺專區隆堯縣發生震級為6.8級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46秒,河北省邢臺專區寧晉縣發生震級為7.2級的大地震,共死亡8064人,傷38000人,經濟損失10億元。
  1970年1月5日1時0分34秒,中國雲南省通海縣發生震級為7.7級的大地震。死亡15621人,傷殘32431人。為中國1949年以來繼1954年長江大水後第二個死亡萬人以上的重災。
  1975年2月4日19時36分6秒,中國遼寧省海城縣發生震級為7.3級的大地震。由於此次地震被成功預測預報預防,使更為巨大和慘重的損失得以避免,它因此被稱為20世紀地球科學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奇跡。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2秒,中國河北省唐山市發生震級為7.8級的大地震。死亡24.2萬人,重傷16萬人,一座重工業城市毀於一旦,直接經濟損失100億元以上,為20世紀世界上人員傷亡最大的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時3分、21時16分,中國雲南省瀾滄、耿馬發生震級為7.6級(瀾滄)、7.2級(耿馬)的兩次大地震。相距120公裏的兩次地震,時間僅相隔13分鐘,兩座縣城被夷為平地,傷4105人,死亡743人,經濟損失25.11億元。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縣(31.0°N,103.4°E),發生震級為8.0級地震,直接嚴重受災地區達10萬平方公裏。截至7月4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遇難:69225人遇難,374640人受傷,失蹤18624人。緊急轉移安置1500.6341萬人,目前纍计受災人數4624萬人。經濟損失已經超過8000億元人民幣。
  全球二十世紀以來的最強地震
  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2005年3月28日(北京時間29日零時9分)發生裏氏8.5級地震,這是自1900年以來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十一大最強烈地震之一。以下是十一次大地震的基本情況(按震級排列):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裏氏8.9級(又有報為9.5級)。發生在智利中部海域,並引發海嘯及火山爆發。此次地震共導致5000人死亡,200萬人無傢可歸。此次地震為歷史上震級最高的一次地震
  2、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裏氏8.8級。此次引發海嘯,導致125人死亡,財産損失達3.11億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區、加拿大育空地區及哥倫比亞等地都有強烈震感。
  3、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裏氏8.7級,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德裏亞島及烏那剋島附近海域。地震導致休眠長達200年的維塞維朵夫火山噴發,並引發15米高的大海嘯,影響遠至夏威夷島。
  4、(並列)印度尼西亞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裏氏8.7級,發生在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的亞齊省。地震引發的海嘯席捲斯裏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及印度等國,導致約30萬人失蹤或死亡。
  4、(並列)俄羅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裏氏8.7級。此次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夏威夷群島,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5、厄瓜多爾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裏氏8.8級,發生在厄瓜多爾及哥倫比亞沿岸。地震引發強烈海嘯,導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聖-費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6、(並列)印度尼西亞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裏氏8.7級,震中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離三個月前發生9.0級地震位置不遠。目前已經造成1000人死亡,但並未引發海嘯。
  6、(並列)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裏氏8.7級。地震引發高達10.7米的海嘯,席捲了整個舒曼雅島。
  7、中國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裏氏8.5級。2000餘座房屋及寺廟被毀。印度雅魯藏布江損失最為慘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8、(並列)俄羅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裏氏8.5級,發生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
  9、(並列)印度尼西亞大地震(1938年2月3日):裏氏8.5級,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班達附近海域。地震引發海嘯及火山噴發,人員及財産損失慘重。
  10、(並列)俄羅斯千島群島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裏氏8.5級,並波及日本及俄羅斯等地。
  ·世界震級最大的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8.9級地震
  ·中國震級最大的是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8.5級地震
  ·死亡人數最多的是1556年1月23日的陝西華縣8級地震,死亡83萬人
  其次是1976年7月27日的唐山7.8級地震,官方數據死亡25.5萬人(估計可達65.5萬人)
地震生存手册(漫畫版)
地震自救 Self earthquake
  
  震後很有可能餘震,而且餘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所以學習自救是地震後很重要的措施之一。
  地震發生時,至關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頭腦,鎮靜自若的態度。衹有鎮靜,纔有可能運用平時學到的地震知識判斷地震的大小和遠近。近震常以上下顛簸開始,之後纔左右搖擺。遠震卻少上下顛簸感覺,而以左右搖擺為主,而且聲脆,震動小。一般小震和遠震不必外逃。 由此可見,地震,雖然目前人類還不能完全避免和控製,但是衹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災害降到最低限度。總結有以下幾點:
  1.保持鎮靜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觀察到,不少無辜者並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傷或擠壓傷致死,而是由於精神崩潰,失去生存的希望,亂喊、亂叫,在極度恐懼中“ 扼殺”了自己。這是因為,亂喊亂叫會加速新陳代謝,增加氧的消耗,使體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時,大喊大叫,必定會吸入大量煙塵,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傷亡。正確態度是在任何惡劣的環境,始終要保持鎮靜,分析所處環境,尋找出路,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傷和擠壓傷是地震中常見的傷害。開放性創傷,外出血應首先止血擡高患肢,同時呼救。對開放性骨折,不應作現場復位,以防止組織再度受傷,一般用清潔紗布覆蓋創面,作簡單固定後再進行運轉。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進行固定。並參照不同傷勢、傷情進行分類、分級,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3.妥善處理傷口擠壓傷時,應設法盡快解除重壓,遇到大面積創傷者,要保持創面清潔,用幹淨紗布包紮創面,懷疑有破傷風和産氣桿菌感染時,應立即與醫院聯繫,及時診斷和治療。對大面積創傷和嚴重創傷者,可口服糖????水,預防休剋發生。
  4.防止火災地震常引起許多“次災害”,火災是常見的一種。在大火中應盡快脫離火災現場,脫下燃燒的衣帽,或用濕衣服覆蓋身上,或臥地打滾,也可用水直接澆潑滅火。切忌用雙手撲打火苗,否則會引起雙手燒傷。消毒紗布或清潔布料包紮後送醫院進一步處理。
  5.同時要預防破傷風和氣性壞疽,並且要盡早深埋屍體,註意飲食飲水衛生,防止大災後的大疫。
  最新自救建議:不要躲在桌子下
  日本的《地震手册》避震知識十條中,第一條就明確的寫着“要躲在堅固的傢具下”。所以,日本教師堅信,最好的辦法是“藏在桌下”。這個想法是以日本地震多在數十秒後結束,天花板不會落下為前提的。
   建築物天花板因強震倒塌時,會將桌床等傢具壓毀,人如果躲在其中,後果不堪設想,如果人以低姿勢躲在傢具旁,傢具可以先受倒塌物品的力道,讓一旁的人取得生存空間。
  學校避震
  1、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註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2、不要回到教室去。
  3、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4、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臺上去!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衹需躲在堅實的傢具旁邊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墻墻根、墻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震後自救
  地震時如被埋壓在廢墟下,周圍又是一片漆黑,衹有極小的空間,你一定不要驚慌,要沉着,樹立生存的信心,相信會有人來救你,要千方百計保護自己。
  地震後,往往還有多次餘震發生,處境可能繼續惡化,為了免遭新的傷害,要盡量改善自己所處環境。此時,如果應急包在身旁,將會為你脫險起很大作用。
  在這種極不利的環境下,首先要保護呼吸暢通,挪開頭部、胸部的雜物,聞到煤氣、毒氣時,用濕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體;擴大和穩定生存空間,用磚塊、術棍等支撐殘垣斷壁,以防餘震發生後,環境進一步惡化。
  設法脫離險境。如果找不到脫離險境的通道,盡量保存體力,用石塊敲擊能發出聲響的物體,嚮外發出呼救信號,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動,這樣會大量消耗精力和體力,盡可能控製自己的情緒或閉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員到來。如果受傷,要想法包紮,避免流血過多。
  維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廢墟下的時間比較長,救援人員未到,或者沒有聽到呼救信號,就要想辦法維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節約,盡量尋找食品和飲用水,必要時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如果你在三腳架區,可以利用旁邊的東西來護住自己,以免餘震再次把自己傷害,再把手和前胸伸出來,把臉前的碎石子清理幹淨,讓自己可以呼吸,等人來救你。
  震後互救
  震後,外界救災隊伍不可能立即趕到救災現場,在這種情況下,為使更多被埋壓在廢墟下的人員,獲得寶貴的生命,災區群衆積極投入互救,是減輕人員傷亡最及時、最有效的辦法,也體現了"救人於危難之中",的崇高美德。
  搶救時間及時,獲救的希望就越大。據有關資料顯示,震後20分鐘獲救的救活率達98%以上,震後一小時獲救的救活率下降到63%,震後2小時還無法獲救的人員中,窒息死亡人數占死亡人數的58%。他們不是在地震中因建築物垮塌砸死,而是窒息死亡,如能及時救助,是完全可以獲得生命的。唐山大地震中有幾十萬人被埋壓在廢墟中,災區群衆通過自救、互救使大部分被埋壓人員重新獲得生命。由災區群衆參與的互救行動,在整個抗震救災中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救人的方法
  應根據震後環境和條件的實際情況,采取行之有效的施救方法,目的就是將被埋壓人員,安全地從廢墟中救出來。
  通過瞭解、搜尋,確定廢墟中有人員埋壓後,判斷其埋壓位置,嚮廢墟中喊話或敲擊等方法傳遞營救信號。
  營救過程中,要特別註意埋壓人員的安全。一是使用的工具(如鐵棒、鋤頭、棍棒等)不要傷及埋壓人員;二是不要破壞了埋壓人員所處空間周圍的支撐條件,引起新的垮塌,使埋壓人員再次遇險;三是應盡快與埋壓人員的封閉空間溝通,使新鮮空氣流人,挖扒中如塵土太大應噴水降塵,以免埋壓者窒息;四是埋壓時間較長,一時又難以救出,可設法嚮埋壓者輸送飲用水、食品和藥品,以維持其生命。
  在進行營救行動之前,要有計劃、有步驟,哪裏該挖,哪裏不該挖,哪裏該用鋤頭,哪裏該用棍棒,都要有所考慮。
  過去曾發生過救援人員盲目行動,踩塌被埋壓者頭上的房蓋,砸死被埋人員,因此在營救過程中要有科學的分析和行動,才能收到好的營救效果,盲目行動,往往會給營救對象造成新的傷害。
  施救和護理
  先將被埋壓人員的頭部,從廢墟中暴露出來,清除口鼻內的塵土,以保證其呼吸暢通,對於傷害嚴重,不能自行離開埋壓處的人員,應該設法小心地清除其身上和周圍的埋壓物,再將被埋壓人員擡出廢虛,切忌強拉硬拖。
  對饑渴、受傷、窒息較嚴重,埋壓時間又較長的人員,被救出後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強光刺激,對傷者,根據受傷輕重,采取包紮或送醫療點搶救治療。
  避震要點
  震時是跑還是躲,我國多數專傢認為: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是應急避震較好的辦法。避震應選擇室內結實、能掩護身體的物體下(旁)、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開間小、有支撐的地方,室處開闊、安全的地方。
  身體應采取的姿勢: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盡量蜷麯身體,降低身體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體。
  保護頭頸、眼睛,掩住口鼻。
  避開人流,不要亂擠亂擁,不要隨便點明火,因為空氣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氣體。
  強震過後如何自救
  1、地震發生後,應積極參與救助工作,可將耳朵靠墻,聽聽是否有幸存者聲音。
  2、使傷者先暴露頭部,保持呼吸暢通,如有窒息,立即進行人工呼吸。
  3、一旦被埋壓,要設法避開身體上方不結實的倒塌物,並設法用磚石、木棍等支撐殘垣斷壁,加固環境。
  4、地震是一瞬間發生的,任何人應先保存自己,再展開救助。先救易,後救難;先救近,後救遠。
  地震謠言如何甄別
  1、正確認識國內外當前地震預報的實際水平,人類目前作出的較大時間尺度的中長期預報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相對較低。
  2、要明確,在我國,發佈地震預報的權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單位或個人都無權發佈地震預報消息。對待地震謠傳,要做到不相信、不傳播、及時報告。
  3、學習地震常識,消除恐震心理。
  地震來臨時,家庭成員該如何避震,專傢建議掌握三條原則:
  原則一:因地製宜,正確抉擇。是住平房還是住樓房,地震發生在白天還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堅固,室內有沒有避震空間,你所處的位置離房門遠近,室外是否開闊、安全。
  原則二:行動果斷、切忌猶豫。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鈞一發之際,决不能瞻前顧後,猶豫不决。如住平房避震時,更要行動果斷,或就近躲避,或緊急外出,切勿往返。
  原則三:伏而待定,不可疾出。古人在《地震錄》裏曾記載:"卒然聞變,不可疾出,伏而待定,縱有覆巢,可冀完卵",意思就是說,發生地震時,不要急着跑出室外,而應抓緊求生時間尋找合適的避震場所,采取蹲下或坐下的方式,靜待地震過去,這樣即使房屋倒塌,人亦可安然無恙。
地震時的9條須知 Earthquake of 9 notes
  1. 搖晃時立即關火,失火時立即滅火
  大地震時,也會有不能依賴消防車來滅火的情形。因此,我們每個人關火、滅火的這種努力,是能否將地震災害控製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從平時就養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關火的習慣吧。
  為了不使火災釀成大禍,傢裏人自不用說,左鄰右捨之間互相幫助,厲行早期滅火是極為重要的。
  地震的時候,關火的機會有三次:
  第一次機會 在大的晃動來臨之前的小的晃動之時
  在感知小的晃動的瞬間,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關火!",關閉正在使用的取暖爐、煤氣爐等。
  第二次機會 在大的晃動停息的時候
  在發生大的晃動時去關火,放在煤氣爐、取暖爐上面的水壺等滑落下來,那是很危險的。
  大的晃動停息後,再一次呼喊:"關火!關火!",並去關火。
  第三次機會 在着火之後
  即便發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鐘之內,還是可以撲滅的。為了能夠迅速滅火,請將滅火器、消防水桶經常放置在離用火場所較近的地方。
  2. 不要慌張地嚮戶外跑
  地震發生後,慌慌張張地嚮外跑,碎玻璃、屋頂上的磚瓦、廣告牌等掉下來砸在身上,是很危險的。此外,水泥預製板墻、自動售貨機等也有倒塌的危險,不要靠近這些物體。
  3. 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鋼筋水泥結構的房屋等,由於地震的晃動會造成門窗錯位,打不開門,曾經發生有人被封閉在屋子裏的事例。請將門打開,確保出口。
  平時要事先想好萬一被關在屋子裏,如何逃脫的方法,準備好梯子、繩索等。
  4. 戶外的場合,要保護好頭部,避開危險之處
  當大地劇烈搖晃,站立不穩的時候,人們都會有扶靠、抓住什麽的心理。身邊的門柱、墻壁大多會成為扶靠的對象。但是,這些看上去挺結實牢固的東西,實際上卻是危險的。
  在1987年日本宮城縣海底地震時,由於水泥預製板墻、門柱的倒塌,曾經造成過多人死傷。務必不要靠近水泥預製板墻、門柱等躲避。
  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註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此外,還應該註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
  在樓區時,根據情況,進入建築物中躲避比較安全。
  5. 在百貨公司、劇場時依工作人員的指示行動
  在百貨公司、地下街等人員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發生混亂。請依照商店職員、警衛人員的指示來行動。
  就地震而言,據說地下街是比較安全的。即便發生停電,緊急照明電也會即刻亮起來,請鎮靜地采取行動。
  如發生火災,即刻會充滿煙霧。以壓低身體的姿勢避難,並做到絶對不吸煙。
  乘電梯的話
  在發生地震、火災時,不能使用電梯。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
  高層大廈以及近來的建築物的電梯,都裝有管製運行的裝置。地震發生時,會自動的動作,停在最近 的樓層。
  萬一被關在電梯中的話,請通過電梯中的專用電話與管理室聯繫、求助。
  6. 汽車靠路邊停車,管製區域禁止行駛
  發生大地震時,汽車會象輪胎泄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必須充分註意,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為了不妨礙避難疏散的人和緊急車輛的通行,要讓出道路的中間部分。
  都市中心地區的絶大部分道路將會全面禁止通行。充分註意汽車收音機的廣播,附近有警察的話,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難時,為不致捲入火災,請把車窗關好,車鑰匙插在車上,不要鎖車門,並和當地的人一起行動。
  7. 務必註意山崩、斷崖落石或海嘯
  在山邊、陡峭的傾斜地段,有發生山崩、斷崖落石的危險,應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在海岸邊,有遭遇海嘯的危險。感知地震或發出海嘯警報的話,請註意收音機、電視機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場所避難。
  8. 避難時要徒步,攜帶物品應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災,蔓延燃燒,出現危機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時,采取避難的措施。避難的方法,原則上以市民防災組織、街道等為單位,在負責人及警察等帶領下采取徒步避難的方式,攜帶的物品應在最少限度。絶對不能利用汽車、自行車避難。
  對於病人等的避難,當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難的方式等進行商定。
  9. 不要聽信謠言,不要輕舉妄動
  在發生大地震時,人們心理上易産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采取行動,極為重要。
  從攜帶的收音機等中,把握正確的信息。相信從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災機構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輕信不負責任的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
  地震是自然界10大災害之一,也是損失最為嚴重的災難,帶給社會和人們的是破壞和毀滅。目前,人類對地震的預報,仍然是一道尚未攻剋的科學難題。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地震預報工作極為重視,我國地震工作者經過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成功地預地震上,積纍了豐富而寶貴的經驗。現在全國建有400多個臺站,網點2000多個。廣西建有觀測臺站29個,觀測網點50多個,觀測項目39項。築起了一道保護國傢財産和人民生命安全的防護網。 同時,防震減災貫徹的是以“預防為主,防禦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重點抓好防震減災宣傳工作和建設工程地震安全性評價和抗震設防工作是我們剋盡職守的天職。一旦地震發展,國傢和各級人民政府會很快實施地震緊急求援工作,全力搶救受害的群衆,保一方平安。
  家庭防震的重點,主要是保證震時和震後如何有條不紊地進行家庭的防震救災。
  根據各傢不同情況,可采取以下措施:
  1) 學習地震知識,掌握科學的自防自救方法。
  2) 分配每人震時的應急任務,以防手忙腳亂, 耽誤寶貴時間。
  3) 確定疏散路綫和避震地點,要作到暢通無阻。
  4) 加固室內傢俱雜物,特別是睡覺的地方, 更要采取必要的防禦措施。
  5) 落實防火措施,防止爐子、煤氣爐等震時翻倒; 傢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
  浴室、水桶要儲水,準備防火用沙;學習必要的防火、滅火知識。
  6) 學會並掌握基本的醫療救護技能,如人工呼吸、 止血、包紮、搬運傷員和
  護理方法等。
  7) 適時進行家庭應急演習, 以發現彌補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處和正確識別地
  建築物要有堅固的地基
  如果某些動物反常在道路上狂奔,這是地震的預兆,要即使讓人們離開建築物到空曠的地方去
  要做到預測到以後以最快的速度讓人民知道,及時疏散開,減小人的損失
  1.大震前有何前兆? 1. 地下水異常。
  由於地下岩層受到擠壓或拉伸,使地下水位上升或下降;或者使地殼內部氣體和某些物質隨水溢出,而使地下水冒泡、發渾、變味等。
  井水是個寶, 前兆來得早,
  天雨水質渾, 天早井水冒,
  水位變化大, 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顔色, 有的變味道。 2. 動物異常。
  震前一、二天,牛、馬趕不進圈,亂蹦亂跳,嘶叫不止,煩燥不安,飲食減少;一些豬羊不吃食,煩燥不安,亂跑亂竄;狗狂叫不止;雞不進窩,驚啼不止;鴨不下水;傢兔亂蹦亂跳,驚恐不安;鴿子在震前數天驚飛,不回巢;密蜂一窩一窩地飛走;老鼠反應最靈敏,在震前一天至數天,老鼠突然跑光了,有的叼着小老鼠搬傢;有些鼕眠的蛇爬出洞外,上樹;魚驚慌亂跳遊嚮岸邊,翻白肚等。
  震前動物有預兆; 老鼠搬傢往外逃;
  雞飛上樹豬拱圈; 鴨不下水狗狂叫;
  鼕眠麻蛇早出洞; 魚兒驚慌水面跳。 3. 地光和地聲。
  地光和地聲是地震前夕或地震時,從地下或地面發出的光亮及聲音,是重要的臨震預兆。地震有“前震一主震一餘震”的規律,要註意掌握,防止 地震前如何準備?
  要掌握防震減災知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明確地震時的疏散路綫 和避震場所;清除樓道和門前的雜物;妥善處置室內易燃易爆物 品;關閉煤氣,切斷電源,熄滅爐子火等;衣袋裏裝上家庭成員名 單、工作單位、通訊號碼等。有確切血型的要寫明血型。地震時怎樣求生?地震時,從地震發生到房屋倒塌,一般有12秒鐘,此時要保持冷靜,
  (1) 能撤離時,迅速有序地疏散到選定的安全地區,不要擁擠在樓梯和過道上。
  (2) 來不及撤離,應就近避震,震後再迅速撤離到安全地方。例如:在傢裏可躲在床或
  桌下面或跨度較小的房間,如衛生間等。在教室裏可躲在書桌下或墻角邊。在車間裏可躲在機床下或小房間。在影劇院,在飯店可躲在椅子下。
  (3) 撤到室外或正在室外的人員要選擇空曠地帶避難。
  (4) 避震時,要註意保護頭部,如用枕頭頂在頭上,用臉盆頂在頭上,用書包頂在頭上,用雙手護住頭部。
安全準備工作 Safety and preparedness
  1. 自己傢的安全對策是否萬無一失?
  平時的準備工作,是將受害控製在最小程度的基本。
  對大衣櫃、餐具櫃廚、電冰箱等做好固定、防止傾倒的措施。
  在餐具櫃廚、窗戶等的玻璃上粘上透明薄膜或膠布,以防止玻璃破碎時四處飛濺。
  為防止因地震的晃動造成櫃廚門敞開,裏面的物品掉出來,在櫃廚、壁櫥的門上安裝合葉加以固定。
  不要將電視機、花瓶等放置在較高的地方。
  為防止散亂在地面上玻璃碎片傷人,平時準備好較厚實的拖鞋。
  註意傢具的擺放,確保安全的空間。
  充分註意煤油取暖爐等用火器具及危險品的管理和保管。
  加固水泥預製板墻,使其堅固不易倒塌。
  2. 緊急備用品準備好了嗎?
  (1)飲用水 (2)食品、嬰兒奶粉 (3)急救醫藥品 (4)便攜式收音機、手電筒、幹電池 (5)現金、貴重品 (6)內衣褲、毛巾、手紙等
  3. 從平時起,建立鄰里互助的協作體製
  發生大地震時,可以預計在廣大區域造成巨大災害。在這種情況下,消防車、救護車不可能隨叫隨到。所以,,有必要從平時起通過街道等組織,與當地居民進行交流,建立起應付發生火災、傷員時的互助協作體製。
  從平時起,鄰里之間應就一旦有事時互助協作體製進行商談。
  積極參加市民防災組織。
  積極參加防災訓練。
臨震應急準備 Impending emergency preparedness
  在已發佈破壞性地震臨震預報的地區,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應急工作:
  1.備好臨震急用物品, 地震發生之後,食品、醫藥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生産和供應都會受到影響水塔、水管往往被震壞,造成供水中斷。為能度過震後初期的生活難關,臨震前社會和 家庭都應準備一定數量的食品、水和日用品,以解燃眉之急。
  2.建立臨震避難場所 住的問題也是一件大事。房捨被震壞,需要有安身之處;餘震不斷發生,要有一個躲藏處。這就需要臨時搭建防震、防火、防寒、防雨的防震棚。各種帳篷 都可以利用,農村儲糧的小圓倉,也是很好的抗震房。
  3.劃定疏散場所,轉運危險物品: 城市人口密集,人員避震和疏散比較睏難,為確保震時人員安全,震前要按街、區分佈,就近劃定群衆避震疏散路綫和場所。震前要把易燃、易爆和有毒物 資及時轉運到城外存放。
  4.設置傷員急救中心 在城內抗震能力強的場所,或在城外設置急救中心,備好床位、醫療器械、照 明設備和藥品等。
  5.暫停公共活動 得到正式臨震預報通知後,各種公共場所應暫停活動,觀衆或顧客要有秩序地撤離;中、小學校可臨時在室外上課;車站、碼頭可在露天候車。
  6.組織人員撤離並轉移重要財産 如果得到正式臨震警報或通知,要迅速而有秩序地動員和組織群衆撤離房屋。 正在治療的重病號要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對少數思想麻痹的人,也要動員到安全 區。農村的大牲畜、拖拉機等生産資料,臨震前要妥善轉移到安全地帶,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車輛要開出車庫,停在空曠地方,以便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作用。
  7.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城市發生地震可能出現嚴重的次生災害,特別是化工廠、煤氣廠等易發生地震次生災害的單位,要加強鑒測和管理,設專人晝夜站崗和值班。
  8.確保機要部門的安全 城市內各種機要部門和銀行較多,地震時要加強安全保衛,防止國有資産損 失和機密泄漏。消防隊的車輛必須出庫,消防人員要整裝待發,以便及時撲滅火 災,減少經濟損失。
  9.組織搶險隊伍,合理安排生産 臨震前,各級政府要就地組織好搶險救災隊伍(救人、醫療、滅火、 供水、 供電、通信等)。必要時,某些工廠應在防震指揮部的統一指令下暫停生産或低 負荷運行。
  10.做好家庭防震準備 在已發佈地震預報地區的居民須做好家庭防震準備,製定一個家庭防震計劃,檢查並及時消除傢裏不利防震的隱患。 ⑴檢查和加固住房 對不利於抗震的房屋要加固,不宜加固的危房要撤離。對於笨重的房屋裝飾物如女兒墻、高門臉等應拆掉。 ⑵合理放置傢具、物品 固定好高大傢具,防止傾倒砸人,牢固的傢具下面要騰空,以備震時藏身; 傢具物品擺放做到“重在下,輕在上”,墻上的懸挂物要取下來成固定位,防止掉下來傷人;清理好雜物,讓門口、樓道暢通;陽臺護墻要清理,拿掉花盆、雜 物;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⑶準備好必要的防震物品準備一個包括食品、水、應急燈、簡單藥品、繩索、收音機等在內的家庭防震包,放在便於取到處。 ⑷進行家庭防震演練進行緊急撤離與疏散練習以及“一分鐘緊急避險”練習。
地震的預報 Earthquake prediction
  地震和颳風下雨一樣,都是一種自然現象,在它來臨之前是有前兆的,特別是強烈地震,在孕育過程中總會引起地下和地上各種物理及化學變化,給人們提供信息,衹要人們認真觀測並掌握地震前兆的規律,地震預報總有一天會實現。在地震預報方面,我國地震工作者已經取得可喜的成績。1975年2月4日海城7.3級地震時,我國做出了成功的預報,這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預報。在其後又成功地預報了1976年5月29日雲南竜陵7.3級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鬆潘、平武之間發生的兩次7.2級地震。最近十幾年又有幾次較好的地震預報。成功的地震預報不但極大地減輕人員傷亡,而且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些震例說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預測、可以預防的。 在震前的一段時間內,震區附近總會出現一些異常變化。如地下水的變化,突然升、降或變味、發渾、發響、冒泡。氣象的變化,如天氣驟冷、驟熱,出現大旱、大澇,電磁場的變化、臨震前動物、植物的異常反應等等。根據這些反應進行綜合研究,再加上專業部門從地震機製,地震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生物變化、天體影響及氣象異常等方面利用儀器觀測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可以對發震的時間,地點和震級進行預報。如海城1975年的7.3級地震的成功預報,就是一例。但是,由於地震成因的復雜性和發震的突然性,以及人們現時的科學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預報還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在世界上尚無一個可靠途徑和手段能準確的預報所有破壞性地震。為此各國地震工作者和專傢都在努力探索。但是,地震預報是當代科學難題之一,地震預報遠沒有過關,還停留在半經驗半理論階段,全球每年在陸地上發生的幾次七級以上地震及我國近些年發生的一些中強地震、特別是1976年唐山7.8級大地震都未能作短臨預報。這些地震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災難。因此,地震預報需要全世界科學家的共同合作,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註,需要地震工作者幾代人的艱苦奮鬥纔有可能最終在理論上攻剋。發佈地震預報的規定:地震預報一般由省級人民政府發佈,情況緊急時,可由市、縣人民政府發佈48小時內的臨震警報,並同時嚮上級報告。北京地區的地震預報則由國傢地震局負責提出,經國務院批準後,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嚮社會發佈。其它任何單位和個人都無權發佈地震預報消息。我國目前的地震預報水平的狀況,大體可以這樣概括:我們對地震孕育發生的原理、規律有所認識,但還沒有完全認識;我們能夠對某些類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預報,但還不能預報所有的地震,我們作出的較大時間尺度的中長期預報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臨預報的成功率還相對較低。我國的地震預報由於國傢的重視和其明確的任務性,經過一代人的努力,已居於世界先進行列。在第四個地震活躍期內,曾成功地對海城等幾次大震做過短臨預報,因此經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審,作為唯一對地震作出過成功短臨預報的國傢,被載入史册。但是從世界範圍說,地震預報仍處於探索階段,尚未完全掌握地震孕育發展的規律,我們的預報主要是根據多年積纍的觀測資料和震例,進行經驗性預報。因此,不可避免地帶有很大的局限性。為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第十六條規定:國傢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佈制度。地震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程序發佈。任何單位或者從事地震工作的專業人員關於短期地震預測或者臨震預測的意見,應當報國務院地震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負責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門或者機構按照前款規定處理,不得擅自嚮社會擴散。在我國,地震預報的發佈權在政府。屬於地震係統的任何一級行政單位、研究單位、觀測臺站、科學家和任何個人,都無權發佈有關地震預報的消息。
地震科學數據 Earthquake Science Data
  地震科學數據應用領域
  (1)在地球科學基礎理論研究的作用
  地球科學是以觀測為基礎的科學,地球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離不開大量地球觀測數據信息。如,地球深部構造、地球動力學、地殼現今運動等研究需要大量的地震地磁、重力和地殼形變數據。著名的地球物理學家古登保說:地震是照亮地球內部的明燈。正是現代地震觀測,特別是數字地震觀測,使地球物理學家揭示了地球內部構造,地球內部介質的變化。大陸漂移和板塊學說的形成與地震、地磁觀測是密切結合的。留美地球物理學家宋曉東博士和美國地球物理學家合作,通過對大量的連續觀測地震數據的研究,發現地球內核與地球外部自轉速度不一樣的重要現象,被列為二十世紀地球科學的重大發現之一。因此,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的基礎數據是人類認識地球和地球形成的重要依據,是地球科學創新和發現的基礎,中國科學院和各高等院校的地球係統科學基礎研究部門對中國地震局對外開放地球物理與地球化學觀測數據抱有極大興趣。
  (2)在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傢重大工程項目决策中得到廣泛應用
  我國正處在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地震科學數據對國民經濟建設和國傢重大工程項目决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大型工礦企業、核電站、水庫、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均應進行地震和地質災害安全性評估以及相關研究工作。如我國已經確定的長江三峽工程、南水北調、青藏鐵路,西氣東送等重大建設項目,以及西部大開發中的各項重要設施建設均需要地震危險區劃及各種尺度的地震預測結果和多項地球物理觀測數據和活動地質構造數據等作為項目立項决策和實施過程中解决有關問題的科學依據。
  地震科學數據按照其獲取途徑可以劃分為五大類:
  觀測數據。包括:地震、地磁、重力、地形變、地電、地下流體、強震動、現今地殼運動等觀測數據。這是地震科學數據中數量最大的一類數據。
  探測數據。包括:人工地震、大地電磁、地震流動臺陣等數據。
  調查數據。包括:地震地質、地震災害、地震現場科考、工程震害、震害預測、地震遙感等數據。
  實驗數據。包括:構造物理實驗、新構造年代測試、建築物結構抗震實驗、岩土地震工程實驗等數據。
  專題數據。這類數據為綜合性數據,主要服務於某一重要研究專題、重大工程項目、某一特定區域綜合研究等工作目標而建立的。如:地學大斷面探測研究、火山監測研究、水庫地震監測研究、礦震監測研究、典型大震震害、中國大陸地殼應力環境數據、三峽工程、青藏鐵路、建築物地震安全性評價等方面的數據。
關於地震的諺語 Proverbs about earthquakes
  一:
  牛馬驢騾不進廄 豬不吃食拱又鬧
  羊兒不安慘聲叫 兔子竪耳蹦又跳
  狗上房屋狂吠嚎 傢貓驚鬧往外逃
  雞不進窩樹上棲 鴿子驚飛不回巢
  老鼠成群忙搬傢 黃鼠狼子結隊跑
  冰天雪地蛇出洞 鼕眠動物夏蘇早
  傾聽大群定嚮飛 蜜蜂群遷跑光了
  青蛙蛤蟆細無聲 魚翻白肚水上躍
  野雞亂叫怪聲啼 蟬兒下樹不鳴叫
  園中虎豹不吃食 熊貓麋鹿驚怪嚎
  大汨上岸哇哇叫 金魚出缸籠鳥吵
  二:
  1.響聲一報告,地震就來到。
  2.大震聲發沉,小震聲發尖。
  3. 響得長,在遠程;響得短,離不遠。
  4. 先聽響,後地動,聽到響聲快行動。
  5. 上下顛一顛,來回晃半天。
  6. 離得近,上下蹦;離得遠,左右擺。
  7. 上下顛,在眼前;晃來晃去在天邊。
  8.房子東西擺,地震東西來;要是南北擺,它就南北來。
  9.噴沙冒水沿條道,地下正是故河道。
  10.冒水噴沙哪最多?澇窪鹼地不用說。
  11. 豆腐一擠,出水出渣;地震一鬧,噴水噴沙。
  12. 窪地重,平地輕;沙地重,土地輕。
  13. 磚包土坯墻,抗震最不強。
  14. 酥在顛勁上,倒在晃勁上。
  15. 女兒墻,房檐圍,地震一來最倒黴。
  16. 地基牢一點,離河遠一點;墻壁好一點,連結緊一點;房子矮一點,房頂輕一點;佈局合理點,樣子簡單點。要想再好點,互相多學點。
  17. 地震鬧,雨常到,不是霪來就是暴。
  18. 陰歷十五搭初一,傢裏做活多註意。
  19. 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
  20. 地下水,有前兆:不是漲,就是落;甜變苦,苦變甜;又發渾,又翻沙。見到了,要報告。為什麽?鬧預報。
關於地震的警句 Aphorisms about earthquakes
  “災前預防,不僅比災後救援更人道,而且更經濟。” --科菲·安南(Kofi A.Annan)
  “寧肯有備無震,不可震時無備。”
  “做好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減災意識。”
  “建立健全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係。” --溫傢寶
  地下水異常
  井水是個寶,前兆來得早。
  無雨水質渾,天旱井水冒。
  水位變化大,翻花冒氣泡。
  有的變顔色,有的變味道。
  四大震區
  中國地震主要分佈在五個區域:臺灣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23條大小地震帶上。
地震之最 The most earthquake
  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2005年3月28日(北京時間29日零時9分)發生裏氏8.5級地震,這是自1900年以來人類歷史上發生的十一大最強烈地震之一。以下是十一次大地震的基本情況(按震級排列):
  1、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2日):裏氏8.9級(又有報為9.5級)。發生在智利中部海域,並引發海嘯及火山爆發。此次地震共導致5000人死亡,200萬人無傢可歸。此次地震為歷史上震級最高的一次地震
  2、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裏氏8.8級。此次引發海嘯,導致125人死亡,財産損失達3.11億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區、加拿大育空地區及哥倫比亞等地都有強烈震感。
  3、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裏氏8.7級,發生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安德裏亞島及烏那剋島附近海域。地震導致休眠長達200年的維塞維朵夫火山噴發,並引發15米高的大海嘯,影響遠至夏威夷島。
  4、(並列)印度尼西亞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裏氏8.7級,發生在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上的亞齊省。地震引發的海嘯席捲斯裏蘭卡、泰國、印度尼西亞及印度等國,導致約30萬人失蹤或死亡。
  4、(並列)俄羅斯大地震(1952年11月4日):裏氏8.7級。此次地震引發的海嘯波及夏威夷群島,但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5、厄瓜多爾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裏氏8.8級,發生在厄瓜多爾及哥倫比亞沿岸。地震引發強烈海嘯,導致1000多人死亡。中美洲沿岸、聖-費朗西斯科及日本等地都有震感。
  6、(並列)印度尼西亞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裏氏8.7級,震中位於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離三個月前發生9.0級地震位置不遠。目前已經造成1000人死亡,但並未引發海嘯。
  6、(並列)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裏氏8.7級。地震引發高達10.7米的海嘯,席捲了整個舒曼雅島。
  7、中國西藏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裏氏8.5級。2000餘座房屋及寺廟被毀。印度雅魯藏布江損失最為慘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8、(並列)俄羅斯大地震(1923年2月3日):裏氏8.5級,發生在俄羅斯堪察加半島。
  9、(並列)印度尼西亞大地震(1938年2月3日):裏氏8.5級,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班達附近海域。地震引發海嘯及火山噴發,人員及財産損失慘重。
  10、(並列)俄羅斯千島群島大地震(1963年10月13日):裏氏8.5級,並波及日本及俄羅斯等地。
  ·世界震級最大的是1960年5月22日的智利8.9級地震
  ·中國震級最大的是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8.5級地震
  ·死亡人數最多的是1556年1月23日的陝西華縣8級地震,死亡83萬人
  其次是1976年7月27日的唐山7.8級地震,官方數據死亡25.5萬人(估計可達65.5萬人)
新中國成立以來歷次6級以上的地震 Sinc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earthquake more than 6 previous
  2009年8月28日09時52分,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緯37.6度,東經95.8度) 發生6.4級地震
  2009年7月9日19時19分,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官屯鄉(北緯25.6度、東經101.1度)發生6.0級地震
  2008年11月10日9時22 分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北緯37.6,東經95.9) 發生6.3級地震
  2008年10月6日16時30分在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當雄縣發生6.6級地震
  2008年10月5日23時52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剋孜勒蘇柯爾剋孜自治州烏恰縣發生6.8級地震
  2008年9月25日9時47分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地區仲巴縣 發生6.0級地震
  2008年8月30日16時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涼山彝族自治州會理縣交界發生6.1級地震
  2008年8月25日21時22分西藏日喀則地區仲巴縣發生6.8級地震
  2008年8月5日17時49分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發生6.1級餘震
  2008年8月1日16時32分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姚渡鎮與甘肅文縣交界處發生6.1級餘震
  2008年6月2日0時59分24秒臺灣臺北市發生6.0級地震
  2008年5月25日16時21分,四川青川發生6.4級餘震
  2008年5月18日凌晨四川省江油市文勝鄉以北、馬角鎮以西發生6.0級餘震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在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發生8.0級大地震
  2008年3月21日06時33分新疆於田縣發生7.3級地震
  2007年6月3日雲南普洱發生6.4級地震 
  2003年2月24日10時03分在新疆伽師縣城東約40公裏處發生6.8級地震
  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侖山地區發生8.1級大地震
  1999年9月21日臺灣花蓮西南發生7.2級地震
  1998年1月10日河北尚義發生6.2級地震
  1996年5月3日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發生6.4級地震
  1996年3月19日新疆伽師-阿圖什地區發生6.9級地震
  1996年2月3日17時14分雲南省麗江市發生7.0級地震
  1995年10月24日06時46分52秒,雲南武定縣發窩、康照一帶發生6.5級地震
  1995年7月12日雲南孟連縣中緬邊界發生7.3級地震
  1988年11月6日21點3分與21點15分在雲南省瀾滄與耿馬縣分別發生7.6級和7.2級地震
  1976年8月16日四川鬆潘—平武發生7.2級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7.8級地震造成24.3萬人死亡
  1976年5月29日雲南竜陵發生7.4地震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發生7.3級地震
  1974年5月11日雲南大關發生7.1級地震
  1973年2月6日四川爐霍發生7.6級地震
  1970年1月5日雲南玉溪市通海縣高大鄉、峨山縣小街鎮和建水縣麯江鎮之間發生7.7級地震
  1969年7月18日渤海灣發生7.4級地震
  1966年年3月8日至29日河北邢臺發生7.2級地震
  1950年8月15日西藏墨脫發生8.5級大地震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dizhen
  地震
  earthquake
    地球內部介質(岩石)突然發生破壞,産生地震波,從而在相當範圍內引起地面震動的現象。破壞開始的地方稱為震源。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影稱為震中。當地震很大時,地球介質破壞區的尺度可達幾十甚至幾百公裏,稱為震源區。大多數地震在地面引起的震動衹有用靈敏的儀器才能察覺。
    地震現象 包括地震直接造成的原生現象和由地震造成的各種次生現象。
    地面震動 是地震直接造成的基本現象之一。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動相當復雜,包含着各種不同頻率和振幅的振動,震動的優勢方向也隨時間變化很快。因而地震時地面質點運動的軌跡呈現出一種相當復雜的圖像(圖1地震時地面質點運動軌跡圖)。
    大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動具有很強的破壞力,它可以在幾分鐘甚至幾秒鐘內對自然景觀和人類構築物造成嚴重的破壞。明隆慶《華州志》記載:1556年陝西華縣大地震時,“山川移易,道路改觀。屹然而起者成阜,坎然而下者成壑,倏然而涌者成泉,忽焉而裂者成澗。民廬官廨、神宇城池,一瞬而傾圮矣。”(見中國著名大地震
    1906年美國舊金山大地震和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都發生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附近,造成了十分嚴重的災害和生命財産損失(圖2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造成隅田河口附近軍港起火,見世界著名大地震)。1976年中國唐山大地震發生在人口衆多的工業城市,在極震區內,經過正規設計的各類工業廠房和結構物有70~80%倒塌,或主體結構遭到嚴重破壞。
    強烈的地面震動還會在有些地方造成砂土液化,使一些結構堅固的建築物因地基失效而整體傾倒。在現代化城市中,地震引起的道路坼裂(圖3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東京市內電車軌道被破壞),鐵軌扭麯,橋梁折斷,堤壩潰决,以及由於地下管道和電纜被破壞造成停水、停電、通訊中斷和易燃易爆物起火,有毒氣體逸出等都會釀成極嚴重的次生災害。
    地震斷層和地裂縫 淺源大地震發生時,地表還可見到地震斷層(圖4 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大地震造成的斷層(虛綫表示斷層,點綫表示基準面的走嚮))和地裂縫(圖5 1964年阿拉斯加大地震造成的地裂,寬約1.8米,長830米)。震源處的岩層斷裂和錯動延伸到地表而形成的斷層稱為原生斷層,常綿延幾十到幾百公裏,通過不同的地貌單元而基本保持原來的方向。次生斷層是在地面震動原生斷層活動的影響下局部發生的較小規模的斷層,其錯動方式各異。1931年中國新疆富藴大地震時,從可可托海到二臺,形成長達176公裏極為壯觀的地震斷裂帶。這個斷裂帶的斷層錯動方式以右旋水平錯動為主,在局部地段也可見到正斷層,帶有走滑分量的逆斷層,地塹式斷陷和地壘式隆起。1891年日本濃尾大地震時在根尾𠔌中出現一個大斷層,把一條大路截斷,東側地面上升約6米,並嚮北錯動約4米,於是在根尾𠔌中形成了一個大斷崖。1906年美國舊金山大地震時,沿聖安德烈斯斷層發生的錯動,是最大水平位移達6.4米的右旋錯動。許多地震是在原有的斷層帶上發生新的錯動,但也有的地震斷層是在地震發生後纔出現的。
    在地表沉積層較厚的平原地區,表土在地震力的作用下常形成各種形態的地裂縫。受擠壓的地下水通過地下砂層沿裂縫噴出地表,形成噴砂冒水現象(圖61976年中國唐山地震時出現噴砂冒水現象)。地裂縫形成的原因較為復雜。有些地裂縫可能與基岩以下的斷層活動有關,或者本身就是斷層在地表的出露,是原生的;但也有的地裂縫是受地形或表土性質影響,在地面強烈震動時局部塌陷而形成的,是次生的。
    山崩和滑坡 大地震時,自然景觀也將發生變化。山崩和滑坡常掩埋村鎮,或堵塞江
英文解釋
  1. :  earthquake,  n sudden violent movement of the earth's surface,  seism
  2. n.:  cataclysm,  earthquakes,  magnitude,  quake,  shock,  tremor,  earthquak, quake,  convulsion of nature,  earthquake; seism; quake,  earthquake shocks
法文解釋
  1. n.  tremblement de terre, séisme
近義詞
地震地質學, 地質力學, 地震
相關詞
歷史文化科學科技地質地理自然景觀
遼寧災害地震預測成功自然地球預測百科大全旅遊
碑林西昌中國管理監督政府機構儀器測量
淺層地震自然現象百科辭典物理百科物理地球物理更多結果...
包含詞
地震學地震儀地震計地震帶地震波
地震竜地震圖地震區地震站地震的
地震棚
分類詳情
張開熔岩張開大地測量張開地球化學張開岩石圈張開堰塞湖張開盆地
張開滑坡溫泉潮汐輻射冰川變形
大陸地基黃土流體熱點大陸架
露頭構造火山口膨脹傾嚮地心引力
青藏高原日食磁場斷層板塊地殼
地熱地心潛水生物圈遙感本初子午綫
地平綫河床泥石流月食板塊構造地層缺失
防震山崩凹陷震動蠕動背斜
走嚮色譜分析邊緣斷層布格校正差異應力沉積建造
沉積水磁穩定性磁性地層學大陸地震大陸增長地層間斷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