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泗洪縣 : 睢寧縣 : 江都市 : 淄川區 : 譙城區 : 襄陽區 [顯示全部] > 雙溝鎮
顯示地圖
目錄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雙溝鎮
  地處睢寧與徐州交界處,著名的觀音機場坐落於此,比鄰104國道,252省道,交通便利。生産白蓮藕。是古徐州的兩驛之一和睢寧四大鎮之一。
  自然狀況
  鎮域內地勢平坦,屬暖溫帶平原,半濕潤季風氣候,常年主導風嚮為東南、東北風,平均風速為3.29米/秒,年平均降水量900mm,最大日降雨量233mm,汛期為7—9月份,最大降雪深度21cm,年平均氣溫14℃,年日照時數為2390小時,無霜期270天左右,地面平均高程27米左右。
  全鎮境內主要河、溝有廢黃河和徐沙河、新源河。有4條大溝,通嚮廢黃河、徐沙河,中溝13條,形成大、中、小溝相通。水利設施比較完整,大中溝橋82座,機電灌站18座,排水閘16座等,大大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常年地下水位3.5米左右,地表為第四紀地層覆蓋,地表多為亞沙土、亞粘土,承載力一般為8-15T/平方米。雙溝鎮受郯廬斷裂帶影響和故黃河隱伏活動性不明斷裂帶影響,屬地震高裂度區,地震基本裂度為8度。
  經濟社會狀況
  雙溝鎮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高,2004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4.52億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7015元,三次産業的比例為63.1:23.6:13.3,財政收入731.04萬元。
  1、第一産業現狀: 2003年全鎮糧食總産量14795噸,農林牧漁業總産值18635萬元,其中農業産值為8101萬元,占43.47%,林業産值為 479萬元,占2.57%,牧業産值9373萬元,占50.30%,漁業産值570萬元,占3.06%。第一産業增加值0.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68元。2004年第一産業國內生産總值2.35億元。
  2、第二産業現狀: 近幾年,雙溝鎮工業體係發展初具規模,截止到2003年底,全鎮工業形成以建材、紡織、工藝品加工、農副産品加工等工業生産體係。第二産業增加值0.76億。有工業企業4傢,職工總數212人,全鎮完成工業總産值2.95億元,産品銷售收入2.85萬元。第二産業2004年國內生産總值1.41億元。
  3、第三産業現狀:雙溝鎮商業服務設施主要集中在鎮區,2004年第三産業的國內生産總值0.6億元。
  雙溝鎮主要經濟指標一覽表
  序號
  指標名稱
  單位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1
  社會總産值
  萬元
  72514
  62935
  52451
  1.1
  農林牧漁
  萬元
  19366
  18635
  17051
  1.2
  工業
  萬元
  37358
  29500
  21900
  1.3
  建築業
  萬元
  5204
  4900
  4500
  1.4
  交通運輸業
  萬元
  4236
  3900
  3400
  1.5
  商業飲食業
  萬元
  6350
  6000
  5600
  2
  國內生産總值
  萬元
  45220
  43510
  41220
  2.1
  第一産業
  萬元
  28510
  28205
  25810
  2.2
  第二産業
  萬元
  10710
  9905
  11310
  2.2.1
  其中:工業
  萬元
  7600
  6500
  7500
  2.3
  第三産業
  萬元
  6000
  5400
  4100
  3
  國內生産總值構成
  %
  100
  100
  100
  3.1
  第一産業
  %
  63.1
  64.8
  62.6
  3.2
  第二産業
  %
  23.6
  22.7
  27.3
  3.3
  第三産業
  %
  13.3
  12.5
  10.1
  3.4
  農民人均純收入
  元/人
  3963
  3268
  3114
  3.5
  財政收入
  萬元
  731.04
  734.15
  817.58
  3.6
  財政支出
  萬元
  1070.39
  1231.47
  1053.32
  3.7
  城鄉居民儲蓄餘額
  萬元
  16530
  9100
  7300
  3.8
  人均居民儲蓄餘額
  元/人
  2564
  1536
  1241
  土地利用概況
  鎮域土地利用現狀:雙溝鎮域土地總面積9489公頃,其中鎮區建設用地213.2公頃, 占總面積的2.2%,耕地4992公頃(74880畝),占總面積的52.4%,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866.1公頃,占總面積的9.1%。土地利用總體特徵:土地利用結構基本合理,但鎮區規模較小;鎮村人均建設用地指標較高,鎮村人均建設用地155.6平方米。
  睢寧縣雙溝鎮土地利用現狀一覽表
  序號
  用地分類
  面積
  (ha)
  比例
  (%)
  人均
  (M2/人)
  備註
  1
  總用地
  9489
  100
  1489
  全鎮常住人口6.4萬人
  2
  城鎮建設用地
  213.2
  2.2
  130
  鎮區人口合計數1.6萬人
  3
  農村居民點建設用地
  866.1
  9.1
  182
  各村常住人口合計4.8萬人
  4
  耕地
  4992
  52.4
  780
  全鎮常住人口6.4萬人
  歷史文化遺存和特色村莊概況
   1.歷史文化遺存:雙溝是座古鎮,有史可考。初見於金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的疆域圖,明史清史的地理志均有明確記載。明朝嘉靖年間,雙溝古鎮是名聞黃河兩岸的商賈交譽的繁華碼頭,靈壁縣衙在此建有漕糧倉庫,唐貞觀年間雙溝曾建過雄踞一方的清涼寺,元朝至正年間建有香火鼎盛的華嚴寺,明朝洪武年間建有鎮黃災泛濫的大王廟。在八百多年的歷史長河中,雙溝形成了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留下了許多建築遺跡、名人軼事、詩詞華章和美麗的民間傳說。尤其是兩漢文化發達,該地區出土漢畫像石已被國傢和徐州收藏。燦爛的文化與雙溝秀美的山水容為一體,形成了以“一步兩橋”、“三仙臺”、“隱月池”等雙溝八景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景觀。雙溝不僅是歷史名鎮,隨着城鎮的建設發展,觀音機場的建成使用,也必將成為徐州市現代化重鎮。 2.特色村莊概況:該鎮未發現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遺跡,不存在古村莊或特色鮮明的村莊,在村莊選點時不作考慮。
  行政組織概況
  1、全鎮2004年底有3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共有14589戶,總人口63958人,其中農業人口47516人,占總人口的74.3%,城鎮人口16442人,占25.7%,其中非農業人口5326人,占總人口的8.3%。
  2、在勞動力結構方面:3個居委會、17個行政村實有從業人員29081人,外來從業人員267人,外出從業人員3097人。其中農林牧漁業從業人員18713人,占64.3%,工業從業人員1342人,占4.6%,建築業從業人員3092人,占10.6%,交通運輸業從業人員723人,占2.5%,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從業人員1014人,占3.5%,其它從業人員4199人,占14.5%。
  雙溝鎮人口、勞動力結構現狀一覽表
  序號
  行政村
  名稱
  勞動力結構調查(人)
  鄉村實
  有從業
  人員
  農林牧漁從業人員
  工業從
  業人員
  建築業從
  業人員
  交通運輸
  業從業人
  員
  商飲服務
  業從業人
  員
  其它
  小計
  其中
  種植業
  1
  園西
  1178
  897
  886
  6
  30
  12
  5
  228
  2
  柳元
  841
  757
  720
  20
  50
  6
  8
  0
  3
  高趙
  1980
  1747
  1712
  58
  60
  21
  12
  82
  4
  魏林
  1814
  830
  808
  21
  322
  19
  23
  599
  5
  上壩
  1127
  750
  732
  90
  20
  30
  10
  227
  6
  焦營
  1050
  859
  848
  3
  126
  13
  4
  45
  7
  張宋
  698
  573
  562
  1
  100
  4
  2
  18
  8
  陳王
  880
  580
  520
  30
  48
  12
  20
  190
  9
  蘇杭
  1453
  1342
  1328
  8
  90
  0
  13
  0
  10
  官路
  1147
  993
  982
  5
  7
  10
  9
  123
  11
  孟圩
  2265
  1887
  1871
  69
  61
  56
  27
  165
  12
  觀閣
  1070
  777
  750
  76
  158
  10
  37
  12
  13
  胥灣
  1350
  1100
  850
  7
  200
  2
  35
  6
  14
  大白
  838
  500
  450
  18
  254
  11
  25
  30
  15
  紀灣
  879
  673
  654
  32
  64
  19
  12
  79
  16
  三友
  1685
  1059
  1048
  5
  240
  20
  10
  351
  17
  新源
  1436
  772
  764
  26
  258
  15
  9
  356
  小計
  17
  21691
  16098
  15485
  475
  2088
  260
  261
  2511
  鎮區
  鎮區
  2675
  557
  542
  467
  542
  175
  360
  574
  雙西
  1875
  768
  760
  160
  102
  158
  152
  535
  盤王
  855
  580
  510
  30
  190
  30
  25
  0
  雙東
  1985
  710
  700
  210
  170
  100
  216
  579
  小計
  7390
  2615
  2512
  867
  1004
  463
  753
  1688
  合計
  29081
  18713
  17997
  1342
  3092
  723
  1014
  4199
  自然村莊分佈與建設用地
  1、雙溝鎮共有53個自然村。每個行政村平均3個自然村,農村人口47516人,平均每個自然村897人。雙溝鎮17個行政村中,有三個行政村的自然村在6個以上,14個行政村的自然村在5個以下。其中800人以上的自然村有23個,占總數的43.4%。村莊規模懸殊較大,人口最小的自然村為官路村的鄭莊為151人,人口最大的自然村為胥灣村3648人。大部分村莊都是臨水和道路而建,總體特徵是自然村數量多,村莊占地面積比較大,設施滯後,環境較差。
  2、全鎮建設用地為1079.3公頃,人均建設用地為155.6平方米。人均建設用地最小的村莊為孟圩村趙樓101.1平方米,人均建設用地最大村莊為官路村的鄭莊298.0平方米,鎮域農民住房大部分為為平房,約占總建築面積的74%,主要建於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二層樓房約占26%,主要建於近五年。人均住房面積39平方米。
  睢寧縣雙溝鎮各行政村基本情況現狀統計表
  序號
  行政村
  自然村(個)
  戶數(戶)
  人口(人)
  勞動力(人)
  建設用地(公頃)
  人均用地(平方米/人)
  耕地面積(畝)
  人均耕地(畝)
  1
  孟圩
  8
  992
  4815
  2413
  73.4
  152.4
  6786
  1.4
  2
  園西
  3
  708
  2657
  1360
  51.1
  192.3
  4077
  1.5
  3
  柳元
  1
  412
  1702
  930
  25.8
  151.6
  2472
  1.5
  4
  高趙
  2
  862
  3823
  1980
  67.8
  177.3
  7123.5
  1.9
  5
  魏林
  2
  1108
  4028
  1914
  77.0
  191.2
  5535
  1.4
  6
  上壩
  5
  583
  2405
  1120
  44.2
  183.8
  2872.5
  1.2
  7
  焦營
  3
  616
  2600
  1250
  49.9
  191.9
  4731
  1.8
  8
  張宋
  2
  362
  1408
  750
  23.9
  169.7
  2022
  1.5
  9
  陳王
  1
  404
  1587
  880
  26.4
  166.4
  1668
  1.1
  10
  蘇杭
  6
  928
  3615
  1873
  62.4
  172.6
  4773
  1.3
  11
  官路
  6
  579
  2401
  1235
  68.7
  286.1
  3636
  1.5
  12
  觀閣
  3
  534
  2136
  1070
  32.6
  152.6
  1552.5
  0.7
  13
  胥灣
  1
  745
  3648
  1834
  56.4
  154.6
  4045.5
  1.1
  14
  大白
  2
  562
  2020
  1040
  39.2
  194.1
  2574
  1.3
  15
  紀灣
  3
  452
  1832
  980
  32.9
  179.6
  2880
  1.6
  16
  三友
  2
  816
  3649
  1670
  62.9
  172.4
  6342
  1.7
  17
  新源
  3
  755
  3200
  1560
  71.5
  223.4
  5872.5
  1.8
  小計
  17
  53
  11418
  47516
  36745
  866.1
  182.3
  74880
  1.3
  18
  雙西
  1
  962
  4806
  2430
  27.1
  56.4
  2820
  0.6
  19
  雙東
  1
  921
  4930
  2517
  21.5
  43.6
  2295
  0.5
  20
  盤王
  1
  392
  1380
  855
  39.1
  283.3
  802.5
  0.6
  鎮區
  896
  5326
  2830
  125.5
  235.6
  小計
  20
  56
  3171
  16442
  36745
  213.2
  130
  74880
  1.3
  合計
  56
  14589
  63958
  39575
  1079.3
  155.6
  74880
  1.2
  配套設施概況
  公共設施
  現狀公共設施主要有行政辦公、商業金融、文教衛生、金融財政、等包括鎮政府、派出所、工商所、稅務所、糧管所、農貿市場、郵電支局、銀行、文化站、敬老院等。全鎮現有中學三所(雙溝中學、雙溝二中、官路中學),在校學生6136名,102個班。小學24所,在校小學生4277名。存在問題:現有學校佈局分散,尤其是小學,造成教育資源分散,師資質量薄弱,校捨破舊,有待於重新進行整合。
  衛生係統方面,鎮級衛生院1所,床位30張;村級衛生室28個,床位15張。
  基礎設施
  1、交通: 104國道、寧宿徐高速公路平行穿越鎮域東西嚮,南北嚮交通依托252省道,觀音機場建於鎮區西北部,對外交通較為便利。鎮村之間、村村之間基本都有道路相連,但道路等級較低,有些僅為砂石路或土路,道路狹窄(3—4米)。
  2、給水:鎮區水源采用地下水源,采用深井井群直接供水方式,日供水量為360立方米,全鎮自來水普及率低,占43%,衹有鎮區及靠近鎮區的幾個村莊鋪設管道供應自來水,其餘村莊靠手壓井取淺層水,雙溝鎮鎮域擁有深井11眼,年供水量為180萬立方米。
  3、污水:鎮區采用直排式雨污合流係統,生産生活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無污水處理廠。村莊生活生産污水通過溝渠直接排入河流水體,對環境污染較大。
  4、雨水:就近匯入河流。
  5、供電:鎮區現有110KV、35KV變電站各一座,電力綫均架空敷設。所用10KV綫路是張雙綫110綫、慶雙綫110西109綫,主供鎮區和各村。2004年用電量1260萬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量530萬千瓦時,工業用電占42%,生活用電量730萬千瓦時。人均綜合用電指標偏低(人均197千瓦時)。
  6、燃氣:鎮域內無天然氣管道,鎮區部分居民使用罐裝液化氣,生活用燃氣普及率8.7%,年供應總氣量8000噸。
  7、電信:鎮區有電信支局和郵政支局各一處,開展郵政和電信等多項服務,已實現光纜傳輸。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1萬門,現裝機0.93萬門,實裝率85%,全鎮電話普及率67門/百戶。
  8、廣播電視:鎮區現有一座廣播電視站,職工11人,負責全鎮域廣電工程工作。有綫電視傳輸網絡由電纜構成,敷設方式以架空為主。全鎮2004年有限電視用戶1058戶(其中鎮區950戶),占全鎮總戶數7.6%,綫路長度17.8公裏,有綫終端覆蓋率40%。
  9、環衛設施:公厠數量不夠,垃圾收集係統不完善,缺少垃圾中轉站,垃圾隨意堆放,嚴重影響環境。生産、生活污水大多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水體。
  現狀綜述:
  1現狀特色及佈局特點:
  (1)村莊都是臨水和沿路而建,自然村莊呈現規模和集聚度較小、數量較多、空間分佈零散等特徵,鎮域農民住房大部分為平房,約占總建築面積的74%。
  (2)鎮域內地勢平坦,農田較多,河流水係縱橫交織,對農業發展有利。農副産品品種較多,主要有小麥、水稻、油料等。
  (3)地處蘇皖兩省,睢寧、銅山、靈壁三縣交接處。是南北陸地交通104國道經過的主要城鎮,觀音機場建於此鎮西北部,區位優越,交通便利。與其他城鎮間經濟聯繫密切,有利於發展外嚮型經濟。
  2存在問題:
  (1)現狀道路等級較低,結構配置不合理,通達深度不夠,個別村莊未通道路,路面狹窄,影響交通。基礎設施配套欠缺,缺乏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設施,污水直接排入水體,對環境影響較大,村民生活不便。
  (2)村莊占地面積較大,人均建設用地155.6m,不僅浪費土地,而且不利於公共服務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的配套建設,農業用地與建設用地矛盾突出。
  (3)土地利用區域分散、無序,土地利用率低,人均耕地1.2畝,低於全國人均耕地1.6畝的平均水平。
  (4)現狀産業結構不合理,第一産業占據主導地位,第二、三産業發展滯後,致使經濟總量不高。
  (5)雙溝鎮地處徐蚌隆起的東北部,郯廬隱伏活動性斷裂帶從鎮域西部及東部通過,廢黃河隱伏活動性不明斷裂帶從鎮域北部通過,為地震裂度8度區,歷史上曾發生地震10餘次,對村莊建設影響較大。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雙溝鎮
  [基本情況]雙溝鎮地處蘇皖兩省三縣交匯處,是宿遷的南大門,江蘇省百傢名鎮之一,中國名酒之鄉。歷史素有雞鳴兩省,犬吠三縣之說,區位優勢明顯, 水陸交通便捷,寧宿徐高速公路、寧徐公路穿境而過,東瀕洪澤湖,淮河、懷洪新河橫貫東西。鎮域面積86平方公裏,常用耕地面積4.15萬畝,轄9個行政村,8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06萬。2004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2416萬元,財政收入7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81元。2005年1--8月份,全鎮實現地區生産總值近2億元,財政收入(剔除農業稅)4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0元 。
  歷史沿革:
  據史料記載,雙溝居泗州州境之中“地勢廣阜、河面既闊、支港暢流、亦無雍塞衝突之患、居中控馭,地扼淮湖”。漢代曾在此設淮平縣,故稱淮平鎮。歷經風雨蒼桑,後來黃河長期奪淮,導致淮河與洪澤湖不斷决口泛濫成災,淹沒小鎮,加之這個小鎮的地形奇特,鎮的東西兩側被洪水衝刷成兩道大溝,所以到明朝時,人們又把它叫做雙溪鎮,因溪即溝,泗州州守王如玖改稱雙溝鎮,一直沿襲至今。
  鎮上一步兩廟,三步兩橋,有金兀術報恩寺,觀淮亭、義士祠,東嶽觀及乾隆禦批工程碑亭等。
  宋初,這裏即有住戶,逐漸形成集市,因臨淮河,名順河集。由於人口不斷增多、街道嚮北延伸,因東、西兩側有兩條水溝,逐名雙溝。《泗州志》載:“清康熙年間即有雙溝鎮之稱”。民國時先後屬泗縣工區和3區,民國29年(1940年),中共淮北蘇皖邊區泗南辦事處在此設雙溝區,30年,雙溝歸劃峰山區,32年,雙溝又獨立成區。1957年撤區並鄉,稱雙溝鄉,1958年9月,成立雙溝人民公社,1965年5月恢復建製,1968年,成立雙溝公社革命委員會,1981年成立雙溝鎮。1989年12月,雙溝鄉與之合併,為雙溝鎮。 
  [企業情況]
  截止到8月份,全鎮新發展私營企業18戶,個體工商戶428戶,纍计分別達到88戶和914戶,全鎮已形成釀酒、印刷、包裝、純淨水、凹凸棒土、木材、大米和面粉加工為主的工業格局。在發展項目上,一是圍繞傳統工業,鞏固發展釀酒業,全鎮釀酒企業達52戶。二是圍繞釀酒業,大力發展配套工業,全鎮紙箱、瓶蓋、彩印等配套企業已達到34戶。三是圍繞農副産品轉化,培植發展農副産品加工業,達到了10戶。
  [特色産品和資源]
  鞏固、拓寬林果基地建設,以草灣百畝林果示範園為核心區,嚮高速公路和寧徐公路兩側輻射、延伸。2003-2004年通過對草灣、周衝等村部分土地的流轉,拓植林果1000畝,品種主要有李子、油桃、凱特杏、大棗等;
  利用河道縱橫、水域寬闊的優勢,引導農民從事水産養殖,2004年底全鎮有圍網養殖面積3萬畝,內塘養殖2300畝,網箱養殖面積12萬平方米,,並且申報了1萬畝無公害水産養殖基地。全鎮水産品年産量6870噸。
  [名勝名品]
  坐落在鎮區的“陳毅元帥紀念館”、“雙溝慘案紀念館”被列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産自於雙溝鎮的中國名酒雙溝大麯享譽中外,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贊。
  位於雙溝鎮東南8公裏處下草灣猿人遺址,南臨淮河,北濱洪澤湖,是河湖間的崗嶺地帶,海拔44.4米。1954年5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楊鐘健教授在下草彎發現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新人股骨化石。1981年春,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員又在其東南1公裏的火石嶺發現同期細石器遺址,面積1500平方米,出土有颳削器、尖狀器等。下草灣猿人距今5萬年左右,是江蘇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遺存。
  [文教衛生]
  全鎮共有一所完中,兩所初中,一所中心小學,四所定點學校,十所教學點,一所中心幼兒園,在校學生總數為11359人,教師510名。近四年全鎮投資941.2萬元,對學校進行建設裝備,學校各種教學設施齊備規範。
  鎮衛生院為衛生部批準的一級甲等醫院。建築面積6500平方米,有病床60張,醫務人員153名,科室設備齊全,配有加拿大原裝進口B超、500毫安雙床雙管電視透視X光機、進口血球技術儀、721火焰光度計、麻醉機、心電監護儀、呼吸機等先進設備。
  [土特名産]
  雙溝空心挂面是江蘇省著名土特産,它外表光滑圓潤,內有銀絲般細孔。信手揀出一根,插入水中,能吹出串串氣泡;用火柴在下面點燃,可從細孔的上端冒出縷縷煙絲。采用特殊配料可配成雞湯面、蝦籽面、雞蛋面等十多種品種,各具風味,香而不膩,鮮美無比,易於消化。
  泗洪的空心挂面,原産於雙溝古鎮。宋徽宗政和年間,天長籍狀元戴南風進京路過雙溝,品嚐了空心挂面後,十分贊賞,便想特製一些挂面獻給皇上。他當即與店傢商量,用雙溝特産--淮河玉鱉熬湯三日,取其汁和面,精心加工,製成空心挂面,獻給宋徽宗趙佶。趙佶食後倍加贊賞,從此雙溝空心挂面被列為貢品,一時難得上市。明洪武十八年,皇太子朱標帶領文武群臣和諸色人匠,來到離雙溝不遠的楊傢墩修建祖陵。他聽說雙溝空心挂面細膩可口,特命泗州知州孟輝親往雙溝,特製各色空心挂面,包括玉鱉面、蟹黃面、雞汁面、蝦籽面、雞蛋面等數百斤,叫侍臣專程送進宮中,孝敬父皇。據傳朱元璋在大宴功臣時,僅賜每臣一小碗雙溝空心挂面。
  雙溝白蓮藕因為雪白嫩脆、質細無渣、香甜可口而名著一方。明清兩代的地方官常拿它進貢朝廷,因此又稱之為“貢藕”。現在年産一百五六十噸,一直遠銷到北京、上海、南京、瀋陽等各大城市,供不應求。
  [風物古跡]雙溝地區出土的《牛耕圖》(存中國歷史博物館)、鳥獸虎紋畫壁石(存故宮歷代文物展覽館)以及反映宮廷生活的漢畫像石,是一批難得的漢文化瑰寶。
  另外還有“雙溝八景”:一步兩橋、三仙臺、會仙坊、隱月池、三山夾一井、楊公墓、王載鴻墓、潘公在生處,為旅居外地的雙溝人念念不忘。
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雙溝鎮
  基本概況:
  湖北襄樊東北30公裏有一座繁華而古老的集鎮——襄陽區雙溝鎮,它東與棗陽接壤,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鎮.係諸葛亮隱居躬耕之地.距襄樊30公裏.唐白河傍鎮入漢水,316國道跨境18公裏.南臨漢丹鐵路.西臨襄樊飛機場.水陸空交通便捷。鎮區面積185.6平方公裏.總人口10.5萬人.耕地10萬畝。鎮區面積6.5平方公裏.建成面積3.7平方公裏.駐鎮人口4.3萬人.非農業人口3.5萬人。雙溝位置優越,物産豐富.是襄陽縣東部區域的中心城鎮和物貿集散地.素有”小襄樊”之稱。
  地理環境:
  雙溝地勢分為兩個階梯,東高西低,有崗地河地之分。鎮內地勢低窪,原東西南北直角相交的四條主要幹道,類似“井”字形,鎮周圍築有牢固的環城堤防。
  境內河流:
  唐白河是條繁忙的河流 
  唐白河是條繁忙的河唐白河 源有二支,皆發源於河
  南省伏牛山南麓。一支名白河,嚮東經南召、南陽、新野等縣市,於瞿灣入襄陽縣境,到雙溝鎮兩河口,全長264公裏,流域面積12270平方公裏,其中襄陽縣境河長28公裏,流域面積192平方公裏。二支名唐河(又名泌河),經方城、唐縣,至石臺寺入襄陽縣境,經雙溝鎮西至兩河口,全長230公裏,流域面積8685平方公裏,其中在襄陽縣境長46.8公裏,流域面積1192平方公裏。兩河於兩河口交匯後始名唐白何,嚮南至張傢灣註入漢水,河長22.6公裏。全流域面積(含唐河、白河、滾河)24134平方公裏,地勢由北嚮南呈扇形收縮,流域內上遊諸支源地為山地、丘陵,占39%,中下遊為平原崗地,占61%。河𠔌開闊,地形平坦,洪峰集中快,加之支流長、幹流短,易受漢水頂托倒灌,常有洪泛、漬澇。董坡水文站觀測,最大流量為11778立方米秒(1978年8月8日),最小流量為3.1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為19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徑流深271.96毫米,徑流量62.34億立方米,最大徑流量82.78億立方米,最小32.48億立方米。河寬700~1000米,沙質河床,枯水期水深2~3米,河道安全泄洪能力為6000立方米秒。唐白河流域河南、湖北兩省建成各類水庫577處,總庫容36.9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8.16億立方米,攔控面積7418平方公裏,占總流域面積的30.7%。
  鎮名由來:
   雙溝的名字由來已久。相傳古時候有一隻鳳凰落在該鎮,這衹鳳凰年復一年地面西立於東崗,後以鳳凰的嘴為分界,形成兩條大溝,南溝自鳳凰嘴左側從正東門內蜿蜒流入唐河,北溝自鳳凰嘴右側彎麯註入唐河,故名“雙溝”,至今雙溝遺址猶存。
  據《中國地名大辭典》記載:“雙溝在西周以前是襄國之域;春秋戰國時代係楚國屬地,自宋代屬襄陽府襄陽縣管轄至今”。
  位於鎮中心有一口“四眼井”,據當地老人講,古時候有四條竜彙聚於此,噴出四個泉眼,泉水清澈,味甜質純。過去在這兒建有“飛來泉”茶館,飲用這裏的茶水沁人肺腑,還能治多種疾。“四眼井”周圍有十幾戶人傢用這裏的泉水生豆芽,生出的豆芽雪白鮮嫩,久放不爛。不少遠道而來的客人,總要嘗嘗“四眼井”的水方肯離去。
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雙溝鎮
  譙城區雙溝鎮地處亳州市南25公裏,是由原雙溝鎮、三官鎮2006年3月合併新建的大鎮(建製鎮),全鎮國土面積18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3.015萬畝,轄2個居委會(雙東、雙西居委會)、24個村(任小廟、賈莊、吳寨、王各、劉莊、孟大、紀樓、位莊、柴樓、亮湖、賈集、王廟、李莊、孫集、鄒李、閆莊、三官、夏樓、周大、蒼𠔌、黃灣、堯灣、後王、劉巴村,總人口8.7萬人。雙溝城鎮設施齊全:既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也是全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和全省中心建製鎮之一,到2006年建城區面積達2.8平方公裏,鎮區常住人口1.5萬人。六條主要大街已成“雙井”字結構,全部擴建成水泥路面,兩側配置下水道,配置街心花園和高檔路燈,達到硬化率100%,供排水、有綫電視、電信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市場體係基本完善,輻射範圍1000多平方公裏。北關工業園區是全國農産品加工示範基地;雙溝現已成為譙、渦、太、鄲、鹿五個縣區交界處的區域中心小城鎮,被《中國名鎮》稱為“皖北邊貿商城、中原名珠、棉花之鄉。”雙溝文化燦爛:雙溝是全國體育先進鎮,全省群衆文化先進鎮,鎮文化站曾獲全國文化先進單位,是全省“雙百”工程試點單位,鎮廣播電視站是省四星級廣播站、全省廣播電視“村村通”先進單位。雙溝文化站文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齊全,是安徽“雙百”工程試點,現占地面積近萬平方米。雙溝交通便捷發達。京九鐵路、105國道縱穿鎮區、西有雙漯省際公路連接106國道,東有雙師公路直通京九鐵路油河車站,雙溝成為我區南部的交通中心。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雙溝鎮
  雙溝鎮面積:20.02平方千米 人口:20800人 代碼:370302107
  雙溝鎮位於淄川城區北端。轄雙鳳社區居委會;十裏鋪、孟機、小莊、牟村、楊蘭、鳳凰、華塢、南鋪、小趙莊、雙河、白沙、辛莊、西張、雙溝、東張、藏梓16個村委會。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
No. 7
  鎮政府駐雙溝,人口97680人,面積137平方千米。轄5個居委會、40個村委會:雙南、雙北、東街、西街、北街、秦莊、倉房、韋莊、楊劉、趙灣、吳河、龔咀、陶崗、梁咀、宋崗、趙寨、陶王崗、陶河、陳灣、八裏岔、程塚、杜溝、餘營、譚營、東王崗、朱樓、楊坡、肖坡、劉大灣、李莊、肖莊、郭莊、郝營、鬍莊、相公莊、鄭張營、古城、下郝灣、任莊、尚莊、金營、佘營、高營、杜崗、張崗。
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
  雙溝鎮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悠久歷史的古鎮.係諸葛亮隱居躬耕之地.距襄樊30公裏.唐白河傍鎮入漢水,316國道跨境18公裏.南霏漢丹鐵路.西臨襄樊飛機場.水陸空交通便捷。鎮區面積185.6平方公裏.總人口 10.5萬人.耕地10萬畝。鎮區面積6.5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 3.7平方公裏.駐鎮人口4.3萬人.非農業人口3.5萬人。雙溝位置優越,物産豐富.是襄陽縣東部區域的中心城鎮和物貿集散地.素有”小襄樊”之稱。
No. 9
  雙溝鎮 雙溝鎮位於睢寧縣西北部,東距縣城39千米,西距徐州38千米。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61312人(2008年底)。轄雙東、雙西、高趙、三友、新源、魏林、蘇杭、胥灣、園西、上壩、大白、焦營、官路、觀閣、盤王、陳王、柳園、紀灣、張宋、孟圩20個行政村。鎮政府駐雙東村。徐宿寧高速、104國道和雙(溝)靈(璧)公路、雙(溝)塔(山)公路縱橫交叉;徐州觀音機場座落在境內,距鎮區僅2千米。特産有白蓮藕。
  [沿革]1950年屬雙溝區,1955年建雙溝鎮與雙溝區並存,1956年撤鎮存區,1957年改區為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87年建鎮。1997年,面積94.9平方千米,人口5.5萬,轄雙西、愛民、雙東、盤王、觀閣、大白、上壩、大趙、雙高、三樓、何莊、孟圩、單橋、朱營、紀灣、吳井、焦營、魏頭、方林、陳王、胥南、胥北、蘇山、吳行、趙行、張宋、柳園、官路、溫白、大呂莊30個行政村。
  [2006年代碼]320324103(20村):~201雙東村 ~202雙西村 ~203觀閣村 ~204大白村 ~205盤王村 ~206上壩村 ~207高趙村 ~208三友村 ~209孟圩村 ~210新源村 ~211紀灣村 ~212焦營村 ~213魏林村 ~214胥灣村 ~215陳王村 ~216蘇杭村 ~217張宋村 ~218官路村 ~219柳園村 ~220園西村
No. 10
  轄:社區居委會(雙仙);村委會(涵西、唐莊、樊套、勤豐、鄧院、新河、陳行、黃莊、周墅、陳甸、三蕩、曹莊、雙溝)。
No. 11
  (居委會:雙溝、雙東、雙南、雙北、雙淮、苗莊、西崗、花園;村委會:李莊、羅崗、毛嘴、草灣、高套、周衝、湯南、劉符套)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
  雙溝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座落於蘇皖兩省,銅(山)、靈(璧)、睢(寧)交叉的三角地帶。西去徐州38公裏,東距睢寧39公裏,104國道和徐宿寧高速公路東西橫貫全境,雙(溝)靈(璧)公路和雙(溝)塔(山)公路在鎮區相接,是沿海各地北上京、津、陝、甘、晉、冀的必由之路,也是蘇、魯、豫、皖相互交往的公路樞紐;徐州觀音機場座落在境內,已經開通近20條航綫,距鎮區僅2公裏,交通十分便利。擁有裝機容量為10000門的電話程控交換機和傳輸光纜化通訊係統,信息傳播迅速、便捷,擁有3.5萬千伏變電所一座,電力設施齊全。
  雙溝鎮總面積97.2平方公裏,可耕地面積7.81萬畝,總人口5.9萬人,人均占有土地1.4畝。整體地形北高南低,屬暖溫帶季風氣候,溫濕度較為適宜,境內土質肥沃,水質純淨,水量充足,排灌方便。鎮區北部是黃河故道,盛産小麥、玉米;東部、南部為沙質土壤,適宜瓜、果、花生、棉、桑種植。
  雙溝鎮畜牧業和林果業十分發達。雙溝於1996年發展波爾羊産業,到2003年全鎮的年飼養量已達到20萬衹,其中雜交波爾羊飼養量達到11萬衹,山羊産值達到2550萬元,養羊業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成為農業主導産業之一。鎮內有專業山羊交易市場2個,山羊專業屠宰村2個,日屠宰量能達到1千衹,成立了羊業協會,把千傢萬戶的小生産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銜接起來,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奶牛生産。到目前全鎮奶牛已發展到近5000頭,主要分佈在上壩、大趙、胥灣等村,成為睢寧縣奶牛飼養第一鎮。上壩是奶牛養殖專業村,全村有奶牛近3000頭,年産鮮奶10000噸,銷售額近2000萬元,極大地富裕了當地的群衆。目前鎮內共有維維、緑建、衛崗等鮮奶收購站4個,專業奶業生産公司一傢。
  全鎮生豬飼養量達6萬頭,其中三元豬4萬頭;傢禽126萬羽。
  雙溝鎮林業生産十分發達。溝、渠、路、林全面配套,形成了極為完善的農田防護林係統工程,林網面積達35萬畝,四旁植樹28萬株,全鎮成片種植意楊4萬畝,主要品種為69、72,林業的發展帶動了全鎮板材加工業的蓬勃發展。
  雙溝鎮是優質日本梨的主産地之一,主要品種有:三水、新高、愛宕,目前種植面積有12220畝,群衆栽植日本梨獲得頗為可觀的經濟利益。
  全鎮目前小麥總面積34000畝,其中優質麥15000畝;設施菜5000畝;棉花16000畝,其中産品質棉10000畝;花生面積14000畝;花卉苗木3000畝;桑園面積5450畝,蠶繭收購站兩個。
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
  [基本情況]雙溝鎮地處蘇皖兩省三縣交匯處,是宿遷的南大門,江蘇省百傢名鎮之一,中國名酒之鄉。歷史素有雞鳴兩省,犬吠三縣之說,區位優勢明顯, 水陸交通便捷,寧宿徐高速公路、寧徐公路穿境而過,東瀕洪澤湖,淮河、懷洪新河橫貫東西。鎮域面積86平方公裏,常用耕地面積4.15萬畝,轄9個行政村,8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5.06萬。2004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2416萬元,財政收入7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81元。2005年1--8月份,全鎮實現地區生産總值近2億元,財政收入(剔除農業稅)4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50元
  [企業情況]截止到8月份,全鎮新發展私營企業18戶,個體工商戶428戶,纍计分別達到88戶和914戶,全鎮已形成釀酒、印刷、包裝、純淨水、凹凸棒土、木材、大米和面粉加工為主的工業格局。在發展項目上,一是圍繞傳統工業,鞏固發展釀酒業,全鎮釀酒企業達52戶。二是圍繞釀酒業,大力發展配套工業,全鎮紙箱、瓶蓋、彩印等配套企業已達到34戶。三是圍繞農副産品轉化,培植發展農副産品加工業,達到了10戶。
  [特色産品和資源]鞏固、拓寬林果基地建設,以草灣百畝林果示範園為核心區,嚮高速公路和寧徐公路兩側輻射、延伸。2003-2004年通過對草灣、周衝等村部分土地的流轉,拓植林果1000畝,品種主要有李子、油桃、凱特杏、大棗等;
  利用河道縱橫、水域寬闊的優勢,引導農民從事水産養殖,2004年底全鎮有圍網養殖面積3萬畝,內塘養殖2300畝,網箱養殖面積12萬平方米,,並且申報了1萬畝無公害水産養殖基地。全鎮水産品年産量6870噸。
  [名勝名品] 座落在鎮區的“陳毅元帥紀念館”、“雙溝慘案紀念館”被列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産自於雙溝鎮的中國名酒雙溝大麯享譽中外,有天下第一泉的美贊。
  位於雙溝鎮東南8公裏處下草灣猿人遺址,南臨淮河,北濱洪澤湖,是河湖間的崗嶺地帶,海拔44.4米。1954年5月,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楊鐘健教授在下草彎發現屬舊石器時代晚期新人股骨化石。1981年春,南京博物院考古人員又在其東南1公裏的火石嶺發現同期細石器遺址,面積1500平方米,出土有颳削器、尖狀器等。下草灣猿人距今5萬年左右,是江蘇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遺存。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
  雙溝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座落於蘇皖兩省,銅(山)、靈(璧)、睢(寧)交叉的三角地帶。西去徐州38公裏,東距睢寧39公裏,104國道和徐宿寧高速公路東西橫貫全境,雙(溝)靈(璧)公路和雙(溝)塔(山)公路在鎮區相接,是沿海各地北上京、津、陝、甘、晉、冀的必由之路,也是蘇、魯、豫、皖相互交往的公路樞紐;徐州觀音機場座落在境內,已經開通近20條航綫,距鎮區僅2公裏,交通十分便利。擁有裝機容量為10000門的電話程控交換機和傳輸光纜化通訊係統,信息傳播迅速、便捷,擁有3.5萬千伏變電所一座,電力設施齊全。
  雙溝鎮總面積97.2平方公裏,可耕地面積7.81萬畝,總人口5.9萬人,人均占有土地1.4畝。整體地形北高南低,屬暖溫帶季風氣候,溫濕度較為適宜,境內土質肥沃,水質純淨,水量充足,排灌方便。鎮區北部是黃河故道,盛産小麥、玉米;東部、南部為沙質土壤,適宜瓜、果、花生、棉、桑種植。
  雙溝鎮先後獲得徐州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示范镇”、睢寧縣“先進基層黨組織”、“開放型經濟工作先進鎮”、“招商引資及新上工業項目建設先進鎮”等榮譽稱號。
泗洪縣雙溝鎮名片-江蘇省宿遷市
  雙溝鎮地處蘇皖兩省三縣交界處,是宿遷市和泗洪縣的南大門,歷史素有雞鳴兩省,犬吠三縣之說,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捷,東瀕洪澤湖,淮河、懷洪新河橫貫東西,寧宿徐高速公路、寧徐一級公路貫穿全境,是江蘇省百傢名鎮之一;“聞香下馬尋古鎮雙溝,知味停車覽酒鎮風情”,雙溝的空氣散着醇香,雙溝的淮水伴着酒淌。
  雙溝作為千年古鎮,釀酒文化源遠流長,雙溝的釀酒業久已聞名遐邇,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名酒之都;數百名中外專傢論證,江淮下遊的雙溝一帶是一個古代地層沉積區,大量的古生物、原始森林隨着地殼沉降而埋藏在地下,形成雙溝地區特有的土壤和地下水成份,雙溝被稱為“人類胎盤”。
  雙溝鎮鎮域面積86平方公裏,人口5.03萬,轄10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和1個小農場,可耕地面積4.2萬畝。近年來,雙溝鎮在上級黨政組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工業突破、城鎮帶動、創業富民、維護穩定”的發展思路,立足鎮情,突出重點,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2005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6億元;財政收入1280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560萬元,首次進入全市鄉鎮前十位;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939元;引進工業項目23個,合同引資1.2億元。2006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255元,列統工業企業增加值1.82億元。雙溝鎮先後被評為“江蘇百傢名鎮”、“綜合改革試點鎮”、“省重點中心鎮”、“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示范镇”等。
英文解釋
  1. :  Shuanggou Town
近義詞
雙溝
包含詞
東雙溝鎮雙溝鎮銀酒雙溝鎮金酒
襄陽區雙溝鎮二中襄陽區雙溝鎮一中江都市雙溝鎮民樂大酒店
分類詳情
大白蘇杭三友柳園三友村新源
觀閣陳王焦營村新源村張宋雙東村
雙東雙西高趙魏林胥灣園西
上壩焦營盤王紀灣孟圩張宋村
雙西村高趙村魏林村蘇杭村胥灣村園西村
上壩村大白村觀閣村盤王村陳王村柳園村
紀灣村孟圩村官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