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双峰乡:面积48.14平方公里,人口2.36万人,辖19个行政村。乡政府驻龙避岙村,邮政编码:325615。 行政村:龙避岙、长垟、后岙、安然、湖口、水碓舟、新坊、平园、双峰、老鼠嘴、上陈管、上口、下口、叶家垟、上六坪、下六坪、大岩头、大门、溪心 |
|
双峰乡位于乐清市北部,乡驻地龙避岙村。东临大荆镇,西北与仙溪镇、龙西乡、福溪乡、智仁乡、镇安乡接壤。92年间由原来的叶家洋、双峰两乡扩并而成,地域面积48.24平方公里,共19个行政村(龙避岙、长垟、后岙、安然、湖口、水碓舟、新坊、平园、双峰、老鼠嘴、上陈管、上口、下口、叶家垟、上六坪、下六坪、大岩头、大门、溪心),22954人,耕地面积为6658亩。2005年人均收入2682元,属经济欠发达山老区乡镇。
农业和第三产业方面重点是石斛枫斗加工销售产业。石斛枫斗既可作为中药村,又可作为保健品,其市场前景广阔。石斛枫斗的来材、加工、销售为该乡的传统特色产业,产加工石斛枫斗300吨,产值1.5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目前,该乡有近一半家庭从事枫斗的加工、销售,这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野生石斛资源稀缺,为保护石斛自然资源,现已开展人工种植石斛,共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建立栽培基地200多亩,2005年将发展到300亩。其次是,建成了新坊村雪梨种植、大岩头猕猴桃种植基地、双峰和大门村畜牧养殖场、下六坪高山蘑菇种植场等特色农业基地。
工业方面主要有消防工业、铸造业和纯净水生产。2004年工业产值为1.5亿元。乡党委政府积极引进消防、制水企业,以高科技、高质量为目标,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2004年全乡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有5家,共创产值6000万元,占全乡工业总产值的40%。
全乡的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乡现有中小学3所,其中初中1所,小学2所。有民办幼儿园近10所。下辖乡中心卫生院、防保站及乡村卫生机构15所,跨入了温州市教育强乡之列。
近几年,乡党委政府围绕大荆小城市规划建设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实施“二基地”和“一特色”的产业发展观,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山老区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
|
四川省南部县双峰乡处于升钟水库腹心地段,属重淹乡镇之一,位于南部县西北方向,距县城98公里。东与升水镇相连,南与保城乡相邻,西与西河乡接壤,北与剑阁(凃山乡)相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为主,多页岩丘陵。土壤尤以水稻土、红石谷地理位置子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全乡幅员面积54.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50亩,辖14个村,91个村民小组,3030户,总人口12345人(其中农业人口11069人),人均耕地近0.3亩。
双峰乡是县确定的以粮油、蚕桑、生猪生产为主的基地乡镇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小杂粮以绿豆、碗豆为主。2007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2275万元,粮食年生产能力约5700吨,油料总产2800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
有乡级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2个,村小学3所。截止2006年全乡有14个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全乡安装程控电话1300多门,有移动电话1600多部,家用电脑上网近30台,建有移动通讯基站1座,场镇建设面积0.7平方公里,居民有800余人,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森林覆盖率达42.4%。全乡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共有16个党支部,2007年底党员人数达372人。
双峰乡下辖村:寨山村蒲家岸村柳树坪村曹家窝村龙马镇村青龙宫村麻溪寺村黄连咀村张家河村李家坝村九家街村园柏树村胖土地村陈家沟村
双峰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10567男5444女5123家庭户户数2895家庭户总人口(总)10559家庭户男5436家庭户女51230-14岁(总)24610-14岁男13330-14岁女112815-64岁(总)730815-64岁男375615-64岁女355265岁及以上(总)79865岁及以上男35565岁及以上女443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0519 |
|
基本情况
双峰寺创建于宋朝,明朝时已具规模,因地处深山,又林木参天,山高云深,遇着天凉风爽,寒天秋霜风刺面,所以取名“霜风寺”,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双峰高家村高氏三兄弟(高第、高简、高节)一个高中探花,两个中了进士,探花高简,思念家乡,赞美家乡景色,写诗三首,“双峰峙记”“双峰寺记”“赠月峰僧”后人根据“霜风”与“双峰”谐音,就习惯于现今双峰。双峰乡解放后经历了三撤三建,最后一撤时1992年9月,并于观义镇,1996年1月恢复双峰建制,双峰乡辖7个行政村,40个农业合作社,总人口8397人,其中,农业人口8257人,非农业人口140人,幅员面积35.4平方公里,地处梓潼县城西南面,距县城23公里,东与观义镇接壤,南与游仙区玉河镇接壤,西与游仙区刘家镇、东宣乡接壤,北与石牛镇接壤。
建制沿革
双峰始建于宋朝,明朝时双峰已成为一个地方的建制,新中国成立后,双峰乡经历了三建三撤,最后一次是1992年9月撤并于观义镇,1996年1月商机决定恢复双峰乡,恢复后双峰乡辖七个村,40个农业合作社,乡设双峰乡党委,双峰乡人大主席团,双峰乡人民政府,政府内设乡党政办,乡财政所,乡农经站,乡社会事务综合办等机构。
基础设施
水利设施建设。恢复乡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由于撤并等多种原因导致双峰乡基础设施滞后于其它乡镇,恢复乡镇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人畜饮水,农业生产用水,道路建设,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列入议事日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水利设施:1996年4月至1997年2月,投资30多万元,建修理乡镇自来水工程,解决了乡镇1千多人的人畜饮水困难;1997年至1999年投资600多万元,修建了武引干渠4公里。武引双峰斗渠10公里,把武引水引到了双峰境内,使双峰的立新、高家、村子、河口、柑树等村的群众受益,解决了一遇天干农时生产,人畜饮水困难的局面,增强了抗预自然灾害的能力。
1996年大搞塘埝的精神,全乡精修了山坪塘27口,石河堰4处,并对全乡所有的山坪塘、石河堰公开拍卖、转制,在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把管理权拍卖,由买主自行管护,发展水产,壮大集体经济,小二型水库3座交由县水电局管理。建乡后全乡新建提灌站10处,60%的农产购置了小型提灌设备。1998年全乡电力统一进行了农网改造,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电。
二、道路交通建设。
1、乡道建设。2002年全乡投资130万元,建成了双河沥青油路6公里(全场12公里,石牛境内6公里由石牛建修),投资了8万元建成了6米宽的街道水泥路,改变了乡上行路难,下雨一身泥,天晴一身灰的境况。一遇雨季,农资运不回,农产品运不出去。
2、村道建设。2003年河口、柑树两村利用新村扶贫之机,各自修建36公里泥结碎石路,2004年共和村、2005年立新、高家、银针、村子等村把乡到村的村道全部建成了泥结碎石路,银针村还修3.77公里3.5米宽的水泥路,连通了游仙区玉河镇水泥路,是全县第一个农民集资修建水泥路的村。同时修通了一二社泥结碎石路5公里,解决了群众一遇雨天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
3、信息网络建设。电力:2000年全乡普遍建成了农网改造、规范了线路,更换了输电线、变压器,实现了一户一表,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困难,有线电话:2000年在全乡只有场镇有7部电话的基础上,全乡7个村安装了3600多部电话,电信、移动、联通公司先后在寨子山建立了机站,2004年全乡30%的家庭安装了有线电视,信息通讯覆盖率全乡,基本无死角。
旅游名胜
双峰也越远近闻名,夜月庙坐落在双峰场镇上,庙内由千年桂花树,庙有几百年的古柏,其中一棵为梓潼境内树龄最长的古柏,黄莲树。庙后山有战壕遗址,环境幽雅、清爽,是天然的氧吧,曾受到许多文人的赞誉,特别是明朝探花高简写出了“双峰峙记”“双峰寺记”“赠月峰僧”等诗作,抗日战争时期乡政府小学和解放后,乡政府、供销社等场镇单位均建在庙内,1981年后政府机关、场镇单位才始建于现址。
人物和习俗
明朝嘉靖年间双峰乡高家村5社高氏三兄弟(高弟、高简、高洁)三人同为进士,其中高洁为探花,官至南安察吏,高简官至明水思郎刑部主事,文学方面成就颇大,诗词、文章,省文殊院都有收藏,县志有记载,且破译了北川禹穴,大禹出生北川而由此定论,高洁为进士、探花高家村又由三兄弟出名,从而取名高家村,现有石碑立于高家村五社。 |
|
1950年春建立双峰乡,同年冬分设双峰、大逐两个乡。1951年8月,双峰乡分设双峰、盈坑两个乡;大逐乡分设大岩、逐步两个乡,以上属黄坛区领导。1956年2月,随着土地改革,民主建政的完成,乡的建制进行了调整。小乡并大乡,由原来的双峰、大岩、逐步等乡和盈坑乡的上辽岗,深片各村合并为双峰乡。前属西溪区,半年后复称黄坛区,后又属黄坛区领导。1958年10月实现公社化,改称繁荣人民公社。1960年10月复称双峰公社。宁海、象山并县,为县直属。1961年11月建立双峰公社管理委员会。1965年12月经宁波地委批准为深甽特区管辖。1966年2月成立双峰公社革命委员会。1983年7月实行政社分开,恢复了双峰乡人民政府,隶属黄坛区。1992年5月全县实行撤扩并,双峰乡直属县委、县府领导。2004年9月与黄坛镇合并成立新的黄坛镇。 |
|
磐安县辖乡,地处浙江省中部,县城南侧,"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大盘山西面,是瓯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距县城41公里,以境内著名的双峰山而得名,乡政府驻大皿二村。全乡地域面积44.25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人口0.5万,山林面积51878亩,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属革命老区乡。全乡平均海拔600米左右,群山环抱,溪清水澈,九曲南去,汇聚好溪。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景观较多,不仅有古代羊氏祖宗羊喑"食菇成仙"的典故,而且还有唐朝乾符年间羊药的"进士牌坊"和清朝的"节孝牌坊",特别是抗战期间,省立宁波中学迁址双峰大皿,艰苦办学达三年之久,成为宁中百年校史上一段催人泪下光辉灿烂的历史。盛产松、杉、毛竹等林业为主,宫灯是该乡的主导产业之一,九七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天安门广场上的两盏最大的宫灯就是"双峰宫灯"。香菇和野生可食用蔬菜的开发也是该乡效益农业的主导产品,该乡建有全县最大的野菜基地,生产的"清山老农"牌野菜,以其纯天然的有机食品而远销各地,"1+1"牌野生蕨粉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市场。近年来,通过全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改观,社会福利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全乡各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简易公路、通程控电话、通高压电、通自来水、通有线电视和广播的五通目标,新建的乡科技综合楼和中心校教学楼。以下山脱贫和旧村改造相结合为重点的集镇建设开始起动,为经济的再发展提供了保证。 |
|
乡政府驻大皿。面积10.43平方千米,人口0.52万人。邮编322305。辖9个行政村:大皿一、大皿二、大皿三、大皿四、东坑、溪上、溪下、横山、西告。 |
|
双峰乡地处乐清市东北部雁荡山麓,全乡面积48平方公里,人口23221人,98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869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5442万元,人均收入2018元。
双峰乡属亚热带气候,以种植水稻、番薯为主,近几年发展了柑桔、梨、枇杷、杨梅、墨心梅、猕猴桃、茶叶等经济林和名特优水果基地;畜牧业、渔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双峰乡的工业以造纸、铸造、食品、枫斗加工业为主。其中枫斗加工业是一大特色,农闲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加工枫斗,所加工的枫斗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产品远销国外。 |
|
双峰乡地处浙江省中部,县城南侧,"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大盘山西面,是瓯江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距县城41公里,以境内著名的双峰山而得名,乡政府驻大皿二村。全乡地域面积44.25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人口0.5万,山林面积51878亩,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乡,属革命老区乡。全乡平均海拔600米左右,群山环抱,溪清水澈,九曲南去,汇聚好溪。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景观较多,不仅有古代羊氏祖宗羊喑"食菇成仙"的典故,而且还有唐朝乾符年间羊药的"进士牌坊"和清朝的"节孝牌坊",特别是抗战期间,省立宁波中学迁址双峰大皿,艰苦办学达三年之久,成为宁中百年校史上一段催人泪下光辉灿烂的历史。
盛产松、杉、毛竹等林业为主,宫灯是该乡的主导产业之一,九七年为迎接香港回归,天安门广场上的两盏最大的宫灯就是"双峰宫灯"。香菇和野生可食用蔬菜的开发也是该乡效益农业的主导产品,该乡建有全县最大的野菜基地,生产的"清山老农"牌野菜,以其纯天然的有机食品而远销各地,"1+1"牌野生蕨粉已打入上海、杭州等市场。 |
|
梓潼县辖乡。1950年始置双峰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并入观义镇,1995年复置双峰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29公里。面积41平方公里,人口0.8万。公路与108(川陕)国道相连。辖立新、高家、河口、银针、柑树、共和、村子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棉花。 |
|
【概况】双峰乡地处剑、阆、南三县交界处,属升钟水库重淹乡镇之一,全乡辖14个村,3246户,11465人,其中非农业户55户,非农业人口201人。机关、企事业单位11个,单位干部职工126人。幅员面积54.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647亩,其中退耕还林5000亩,水田面积2743亩,人均耕地0.75亩,粮食总产4643吨,人均产粮405公斤,农业总产值2063万元,人平纯收入1850元,是全县贫困乡镇之一。
【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初见成效】双峰乡粮食作物主以水稻、小麦、玉米、红苕为主,经济作物主产花生、药材、蔬菜、水果;养殖业以生猪、山羊、蚕茧为大宗,双峰人把粮、蚕、果、花生、畜禽五大项目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在蚕桑项目上,改善养蚕设施,改造口袋蚕房,巩固发展一步成桑园4000亩及四边桑。同时坚持科学养蚕,实现“总产、效益、质量”三提高,实现年养蚕3500张,产茧10万公斤。在水果项目上,双峰人民充分利用5000亩退耕地,开垦荒地1000多亩,大力发展经果林,高规格、高质量栽上了苍杂二号雪梨7万株,核桃5千株,大枣2000株,做到了经果上规模。在畜禽项目上,紧紧围绕“上生猪增牛羊、启动草食性牲畜、大上小家禽”而运作,全乡年出栏肥猪12000头,人均1头,年饲养鸡、鸭、鹅等家禽达25万只,人平25只,年出栏山羊达9000只,肉牛500头,年总收入达1000万元,占农业总收入40%。在花生项目上,全年种植3000亩,其中政府统一规划、集中成片、培肥垄、全膜覆盖、打孔点播花生2000亩,实现了规模、规范种植,全年共产花生500多吨,收入达100多万元。在“双纲、吨粮”田土建设上,双峰坚持把“川中项目、长防、长治”三大工程有机结合起来,改土近1000亩,建成了一批稳产、高产农田。农业基础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坚持“治水兴农,治水奔小康”的指导思路,狠抓微型水利工程建设,组织新打人工井120口、建池40口、山毛坑200个,山平塘5口。新建和恢复病害电灌站8处,拍卖工程达80%,解决了2000余人,4000余头牲畜饮用水问题。由于属重淹乡,为解决河西群众上学、求医、上街难问题,乡党委、政府四处筹借资金修建了王家窝、五纳嘴、桃树坪、张家河码头,共开采条石3000多方,打碎石1万余方,现已全面竣工投入使用,同时王家窝码头配备了汽渡船。投资40余万元修建了政府办公综合楼,设计面积1100多平方米,现已建设完工,即将投入使用。投资近100万元,修建双升油路(双峰至升水)、双张(双峰场至张家河)碎石路,河西村道碎石公路,目前三条公路正在规划实施之中。可望2005年全面建成通车。
【独特自然环境】双峰乡地形狭窄奇特,呈丘窄谷状,光照面少,水资源丰富,水库心脏就在该乡境内。水面最宽处达3000余米,其间碧波荡漾,水岛星罗棋布,为天然旅游避署胜地和重要风景区。碧波仙岛,规划在库区中段200多亩群岛上修建异国风情园,各类度假小舍,豪华别墅,水上乐园,湖滨浴场等设施,与现有果树公园融为一体,土壤多以风化、石骨子土为主。南部县境内最高峰猫儿山海拔818米,就座落在此,地理位置较高的长邻山海拔690米,周围沟深壁陡,地势险要,1933年徐向前元帅、许世友将军长征曾路过此地。
稿件来源:南部县县志办 供稿:邓才龙 |
|
双峰乡处于升钟水库腹心地段,属重淹乡镇之一,位于南部县西北方向,距县城98公里。东与升水镇相连,南与保城乡相邻,西与西河乡接壤,北与剑阁(凃山乡)相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貌以丘陵为主,多页岩丘陵。土壤尤以水稻土、红石谷子分布最广,面积最大。全乡幅员面积54.4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50亩,辖14个村,91个村民小组,3030户,总人口12345人(其中农业人口11069人),人均耕地近0.3亩。
双峰乡是县确定的以粮油、蚕桑、生猪生产为主的基地乡镇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红苕等,经济作物以油菜、花生为主,小杂粮以绿豆、碗豆为主。2007年全乡农业生产总值2275万元,粮食年生产能力约5700吨,油料总产2800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2500元。
有乡级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站12个,村小学3所。截止2006年全乡有14个村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全乡安装程控电话1300多门,有移动电话1600多部,家用电脑上网近30台,建有移动通讯基站1座,场镇建设面积0.7平方公里,居民有800余人,集市贸易十分活跃。森林覆盖率达42.4%。 |
|
- : Shuangfeng township
|
|
双峰 |
|
双峰双峰乡二小 | 双峰双峰乡中学 | 双峰乡政府入口 | 乐清市双峰乡预防保健站 | 双峰双峰乡第一小学门口 | |
|
|
横山村 | 下口村 | 东坑村 | 龙马镇村 | 溪下村 | 双峰村 | 立新村 | 高家村 | 共和村 | 陈家沟村 | 上口村 | 安然村 | 新坊村 | 龙避岙村 | 长垟村 | 后岙村 | 湖口村 | 水碓舟村 | 平园村 | 老鼠嘴村 | 上陈管村 | 上六坪村 | 下六坪村 | 大岩头村 | 大皿一村 | 大皿二村 | 大皿三村 | 大皿四村 | 溪上村 | 西告村 | 大门村 | 溪心村 | 叶家垟村 | 河口村 | 寨山村 | 柳树坪村 | 曹家窝村 | 张家河村 | 李家坝村 | 园柏树村 | 下阁口村 | 上阁口村 | 银针村 | 柑树村 | 村子村 | 蒲家岸村 | 青龙宫村 | 麻溪寺村 | 黄莲嘴村 | 九家街村 | 胖土地村 | 黄连咀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