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華僑大學投訴電話 泉州市旅遊投訴電話: 0595-22162068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華僑大學是在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於1960年由國傢創辦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地處中國閩南金三角,與祖國寶島臺灣隔海相望,在泉州、廈門分別設有校區。學校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是國傢重點建設的大學和首批獲得中國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的大學,是中國面嚮海外開展華文教育的主要基地。
華僑大學設立董事會,實行校長負責製。傑出的國務活動傢、已故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廖承志為首任校長,現任校長是全國政協委員、博士生導師吳承業教授。董事會由海外華僑、港澳同胞、歸僑等各界著名人士及各級政府領導組成,莊希泉、鬍平、賈慶林、陳明義、宋德福等先後擔任華僑大學董事長。
華僑大學以“面嚮海外、面嚮港澳臺、面嚮海峽西岸經濟區”為辦學方針,按照“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辦學宗旨和“會通中外、並育德纔”的辦學理念,形成了“一校兩生、因材施教”的教學特色,“一元主導、多元交融”的校園文化和“寬容為本、和而不同”的校園精神。學校具有博士、碩士、學士、預科等層次完整的辦學體係,現有19個院係(部),9個博士學位點,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4個碩士學位點,6個工程碩士領域,53個本科專業,1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學科門類涉及理、工、經、管、法、文、哲、史等8大類。學校以“重視基礎、拓寬專業、增強能力、提高素質”為人才培養目標,努力造就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境內外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建校45年來,共培養海內外各類人才7.6萬餘人,其中境外生3.6萬餘人。至2005年底,學校現有各類在校生2.4萬人,其中境外生近3000人,分別來自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日本、朝鮮、美國、阿根廷和港澳臺等29個國傢和地區。學校擁有教職員工1700餘人,其中500餘人具有高級職稱;專任教師900餘人,其中正副教授近400人,具有博士學位141人,38位教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一批教授在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學校辦學條件優良,校園占地面積74萬平方米(含華文學院),總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占地132萬平方米的廈門新校區正在興建中。學校教學基礎設施完善,實驗室設備先進,圖書館館藏圖書文獻資料總量103萬種、204萬册。
華僑大學註重教風、學風建設,以教學質量為工作中心,以“教學質量年”為主導,教學質量穩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得到保證。學校以學風建設為學生工作重點,強調學生素質教育,成績斐然,在近三屆全國“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華僑大學共獲得10餘個奬項,團體總分分別居全國高校第13、16、10名,居福建省高校榜首,並捧得第八屆“優勝杯”;學生男子籃球隊在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分別奪得第二、第五、第七屆總冠軍及第四屆總亞軍,並獲得2004年首屆“健康杯”大學生男子籃球賽冠軍;在歷屆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數學建模競賽、電子科技競賽、全國周培源力學競賽等賽事中華大學生成績居福建高校前列。近年來,學校還設立了10餘個奬教奬學基金,使教風、學風更上新臺階。
華僑大學科研工作堅持高起點、高投入、大跨步,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成效顯著。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以來,我校纍计承擔國傢級科研課題43項,省部級科研課題324項,科研成果通過評審鑒定285項,申請各種專利40項,獲得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奬1項、二等奬2項,三等奬8項,福建省優秀社科成果二等奬4項、三等奬16項。五年共發表學術論文4649篇、出版學術專著212部。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國際檢索係統最新統計,我校在《scie》、《ei》的發表的科技論文數量居全國高校排名的95位、66位,論文被國際刊物引用居全國高校81位。《華僑大學學報》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並進入中國期刊方陣。
華僑大學全方位開展國際學術交流與科技合作,目前已與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菲律賓、印尼、泰國等國傢和港澳臺地區的30餘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係。諾貝爾物理學奬獲得者楊振寧、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麥剋?法登等國際著名學者以及泰國上議院議長素春?差裏科等先後應聘擔任華僑大學名譽教授。
今日之華僑大學,正以全面發展華文教育、全面建設廈門校區、全面建設教學研究型和諧大學三大中心任務為核心,努力嚮更高的辦學水平和辦學層次邁進,致力於建設成為辦學規模適當、學科結構合理、師資力量雄厚,以工程學科為優勢、以華文教育為特色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建設成為一所國內外著名的一流的僑校。 |
|
華僑大學是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國傢於1960年創辦的綜合性大學。學校直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領導,是中國政府重點建設大學和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的大學,是面嚮海外開展華文教育的主要基地和國傢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華僑大學以“面嚮海外、面嚮港澳臺”為辦學方針,堅持“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辦學宗旨和“會通中外、並育德纔”的辦學理念。學校設立董事會,實行校長負責製。國傢領導人廖承志、葉飛親自擔任首任、次任校長,現任校長為博士生導師丘進教授。學校董事會由海外華僑、港澳同胞、歸僑等各界知名人士、專傢、領導組成,莊希泉、鬍平、賈慶林、陳明義、宋德福等先後任董事長。
華僑大學現有21個學院,9個博士點,6個一級學科碩士點,66個碩士點,工商管理碩士(MBA)、公共管理碩士(MPA)、法律碩士(JM)、工程碩士等4個專業碩士學位點,62個本科專業;1個國傢重點學科,11個省部級重點學科;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涉及理、工、經、管、法、文、哲、史、農、教育10大門類。
華僑大學有教職員工2115人,其中專任教師1129人,正副教授457人,具有博士學位255人。博士生導師48人,歷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傢47人;“國傢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列入國傢級“百千萬人才工程”1人,列入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4人。
華僑大學有完善的教學、科研設備和公共服務體係。學校在泉州、廈門兩市設有校區,校園總面積226.8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134萬册,電子圖書80萬册。各類研究機構6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7個。
近半個世紀以來,華僑大學共培養海內外各類人才9.9萬人,其中境外學生4萬餘人。目前各類在校生2.8萬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2500餘人;來自30個國傢和地區的華僑、港澳臺和外國學生3600餘人,是全國華僑學生最多的大學。學校以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為主導,推進素質教育,形成了“一校兩生、因材施教”的教學特色,“一元主導、多元交融”的校園文化和“寬容為本、和而不同”的校園精神,人才培養成績斐然。其中學生男籃在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已舉行的十屆賽事中六次獲得總冠軍。
華僑大學大力發展服務於海外華僑華人的華文教育,在泰國曼𠔌、印尼泗水、菲律賓馬尼拉及香港、澳門等地設立辦事機構。學校積極開展對外教育和學術交流,同境外40多所高校和相關機構建立合作交流關係。
今日之華僑大學,正以全面發展華文教育、全面建設廈門校區、全面建設教學研究型大學三大任務為核心,致力於建設成以華文教育為特色、以工程學科為優勢的教學研究型綜合性大學,成為海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華大校訓華僑大學校訓及內涵說明
一、校訓
會通中外,並育德纔
二、說明
作為校訓,“會通中外”主要側重於表達治學方法,意思是會合中外文化而變通或貫通之。即是說,做學問既不應拘泥於國學而排拒外邦,也不應言必稱歐美、西洋而數典忘祖。當今,世界各國社會、經濟之發展日趨全球化,各項高新科學技術對人類文明進程發生着愈來愈深刻的影響。學校面嚮海外及港澳臺,學生學成之後將回原居住地工作,故有必要也有可能讓他們廣泛接觸、研究中外學問,並盡量做到融會貫通且有所創新。自然科學作為公理或定律雖無中外之分,但科學技術史上的各種學說,如地心說和蓋天說、數宇宙和氣宇宙,都各有淵源,對於瞭解科學發現的規律有甚大幫助,亦應學習而會通之。至於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知識,雖然“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但中外相異之處更多,尤需互相比較、互相啓迪、互相補充。
“並育德纔”,則側重於闡明辦學方針,意指育德與育纔不可偏廢,應當並重齊抓,使其互相促進。“並育”指一齊發育,引申為競相發育。《中庸》雲:“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正是“萬物並育”,纔有繁盛活潑的生態。雖有競爭,卻更可互相促進。德與纔之關係,也大抵如此。品德高尚會産生強大的學習動力和良好的學風;而知識的積纍和學養的提高,也為道德認識和道德實踐提供必要的前提和豐富的養料。
如是說,“會通中外”講的是如何做學問,標示師生對真理的追求,那麽,“並育德纔”講的則是如何育人和做人,標示師生對價值的追求。而真理追求和價值追求的統一,正是本校訓的精華所在。
校徽說明
華僑大學校徽為徽章形式,標志中心是繁體的“華大”字、將其變成一顆樹的形狀,代表華僑大學和其樹人的性質。“華大”字下面的三條弧綫代表海洋,象徵着海內外,說明華僑大學面嚮海內外華僑華人,充分體現了我校的基本特徵。圖標中的“1960”代表華僑大學創辦於1960年。整個標志體現了樹人之宗旨的華僑大學正不斷地為各地輸送各種優秀人才,像一顆茁壯成長的長青樹屹立於大地之間、華僑之間。本標志具有強烈的視覺衝擊和識別性。
校歌:《一方沃土》
喬 羽 詞
𠔌建芬 麯
造一方沃土,播種我們的希望,
引一道泉水,灌溉我們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遙遙相望,
今日弦歌聲聲歡聚一堂。
造一方沃土,播種我們的希望,
引一道泉水,灌溉我們的理想。
昨日五洲四海遙遙相望,
今日弦歌聲聲歡聚一堂。
會通中外今古攻讀世紀新章,
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會通中外今古攻讀世紀新章,
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山巍巍,水洋洋,大好神州是故鄉。
泉州華僑大學 |
|
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合署辦公,是學校黨委和行政的綜合辦事機構。主要職能是 :協調與督辦,文秘與調研,機要與保密,信息管理與綜合統計,辦公自動化,與外界聯繫及接待,信訪工作;管理、協調學校涉外工作,留學生涉外及外籍專傢管理工作,因公出國(境)人員手續辦理,國際交流合作,承擔董事會及校友總會工作事宜,承擔華僑事務和臺灣事務工作事宜;指導綜合檔案室和居委會工作。
黨辦校辦內設秘書科、行政科,學校外事辦公室、綜合檔案挂靠黨辦校辦。外事辦同時挂港澳臺僑事務辦公室、校友總會辦公室、董事會辦公室牌子。校長辦公室同時指導華僑大學董事會駐香港辦事處、華僑大學澳門聯絡處、華僑大學北京辦事處開展日常工作。
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的主要職能是:
1、協助校黨政領導協調各部門的綜合性工作,檢查、督促各部門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學校有關會議决議貫徹執行情況,負責瞭解、反饋和督促檢查工作
2、負責起草學校的發展規劃、黨政工作計劃、學校綜合性總結、報告、决議等各類文件,擬定全校性規章制度,發佈有關校行政通知、佈告等
3、負責學校的重要活動、重要會議的日程安排及組織、協調、督促、檢查其籌備、落實情況
4、根據學校中心任務和工作要求,調查研究全校黨務、教學、科研、後勤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情況,及時嚮校領導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學校决策服務
5、負責全校日常的黨政公文處理工作
6、負責黨委信息工作
7、掌管、使用校章、黨委章和校長的印章,審定黨政部門印章的核製,填發對外行政介紹信、證明信
8、負責校保密委員會的日常工作
9、負責機要文書處理工作。對上級黨組織各種文件要做好簽收、分發、保管,並及時組織傳閱、催辦、清退和銷毀工作;負責校黨委文件和重要資料、信函的保管、立捲、歸檔工作
10、負責全校檔案的接收、整理、保管、鑒定、統計、利用、管理工作及有關學校綜合狀態數據統計工作
11、負責學校與社會的橫嚮聯繫,加強校際合作;做好上級領導機關、兄弟院校領導同志的接待工作
12、負責接待與處理群衆來信、來訪
13、歸口管理學校的各項涉外事宜;負責來訪外賓的接待工作;統籌安排學校外事活動;負責對全校外國專傢的管理,學校因公出國(境)人員護照、簽證報批工作,學校董事會工作,協助有關部門做好聯絡校友工作
14、完成校領導交辦的其他行政工作 |
|
工商管理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土木工程學院、建築學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化工學院、機電及自動化學院、旅遊學院、法學院、文學院、華文學院、外國語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數學科學學院、美術學院、音樂舞蹈學院 、體育學院 、成人教育學院 |
|
华侨大学 华文教育华侨大学 华文教育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是華僑大學對外漢語教學的單位,是中國教育部首批公佈的有資格招收外國留學生的單位之一,是國務院僑辦首批批準的華文教育基地之一,是國傢漢辦支持周邊國傢漢語教學重點學校之一,是國傢在福建省最早設立的漢語水平考試考點。學院的主要任務是嚮海外華僑華人及其他外籍人士傳播中國語言文化,進行漢語培訓,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華文學院坐落於聞名遐邇的廈門市集美學村。校園占地六萬多平方米,依山傍海,風光旖旎,交通便利。20幢具有“嘉庚風格”的中西合璧式建築由低到高、整齊雅緻地排列於校園內,成為一道極具特色的建築景觀。
華文學院的前身是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是經國務院批準,並委托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53年主持創辦、專招華僑學生、華裔青年以及來華學習漢語文化知識的外籍學生的特色學校。為適應海外華文教育迅速發展的需要,1997年國務院僑辦决定將集美僑校成建製並入華僑大學,與華僑大學對外漢語教學部合併,成立華文學院。
建校以來學院始終堅持“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宗旨,弘揚陳嘉庚先生嚴謹治校的辦學精神,以弘揚中華文化為己任,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成果。目前,學院已經形成了以華文教育為主要方向,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係,為世界三十多個國傢和地區培養了3.2萬多名畢業生,對中華文化的傳播和海外華文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在海外享有極高的聲譽。
華文學院現設有華文係、預科部、培訓部、高職部、現代技術教育中心和華文教育研究所等教學和科研機構,有外漢語教學、華文教育和漢語言三個本科專業。學院不僅設有本、專科學歷教育和初、中、高非學歷教育,還開辦短期漢語學習班、華文師資培訓班、海外學生夏(鼕)令營、華僑華人學生預科先修教育等多種辦學形式。目前,學院有1900多名學生在校接受各種形式的教育,其中境外生800多名,分別來自印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日本、越南、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及中國的香港、澳門、臺灣等20個國傢和地區。
華文學院現有教職工106人,其中教師60人,具有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的教師19人,外教1人。廣大教師積極參與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近五年來完成校級以上課題37項,其中省部級以上課題13項,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出版論文專集、專著3本。學院還與美國、日本、菲律賓、韓國等國傢的海外華文教育機構及數十所學校保持着密切的聯繫,對外文化學術交流與合作非常活躍。
近年來,華文學院積極改善辦學條件,現已具備較先進的教學設施和方便齊全的生活設施:教學電腦230臺、語音設備238座、多媒體教室3間、交互式多媒體教室1間、網絡教室1間、電子閱覽室2間、圖書館藏書7萬餘册、中外文期刊250多種,新的圖書館大樓也正在建設之中;此外還有室內健身房、塑膠跑道操場、網球場、羽毛球場等各種體育設施;學生宿舍有從兩人間到八人間多種檔次,設施便利。
2004年3月7日,國傢主席鬍錦濤同志在全國政協僑界座談會上關於華文教育的重要講話,是黨中央、國務院對僑務工作,特別是華文教育工作的最全面、最完整、最具戰略意義的一次講話。講話將使僑務工作和華文教育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學院深入學習領會鬍錦濤主席的講話精神,進一步提高了對華文教育和華僑教育的認識,並從學校的戰略定位、辦學理念、辦學思路的高度貫徹“為僑服務,傳播中華文化”的辦學宗旨,努力開創“十一五”期間華文教育大發展的新局面。
在上級部門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體師生長期不懈的努力,一定能夠實現把華文學院建設成 “享譽海內外的華文教育基地、海外師資培訓基地以及大學預科教育基地”宏偉目標!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歷史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的前身是被歸僑學生譽為 “僑生搖籃”的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簡稱“集美僑校”),而集美僑校的歷史是與陳嘉庚的光輝名字和集美學村聯繫在一起的。
1953 年 6 月第二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後,考慮到南洋各地華僑教育受種種限製,回國求學的僑生將會日益增多,陳嘉庚先生嚮中央人民政府建議在集美創辦歸國華僑學生中等補習學校,專收歸國僑生,進行補習教育。 中央人民政府采納了他的建議,並撥專款委托他負責籌建工作,學校由中僑委(國務院 僑辦的前身)及地方政府領導,以中僑委為主。
1953 年 11 月,在福建省僑委、福建省教育廳、廈門市文教局的領導下,成立“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籌備委員會”,進行建校籌備工作,並接收以前“國立福建航專”移交的校捨和教學設備。是年 12 月,集美華僑補習學校開始接待第一批歸國僑生 ` , 12 月下旬開始上課。 1954 年,在校學生 910 名,同年高考錄取率高達 75% 。 1955 年和 1960 年高考錄取率分別高達 80% 和 98% 。據統計,自 1954 年 1 月正式開學至 1971 年 11 月被迫停辦,集美僑校十幾年間先後辦了 354 個班,總計培養華僑學生 1 , 9432 人。
1957 年,經中僑委同意,陳嘉庚先生倡辦的“僑屬子女補習學校”成立,並委托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負責兼辦。 1957 年 8 月該校正式招生,首批錄取 727 名僑屬學生。 1960 年因為學校接受安置大批印尼歸僑學生的任務,校捨不敷使用,僑屬子女補習學校停辦。
1960 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集美華僑補習學校被迫停課。 1971 年底,學校被迫停辦。粉碎“四人幫”以後,中共中央重申黨的僑務政策,國務院决定復辦暨南大學、華僑大學和廣州、集美兩所華僑學生補習學校。 1978 年 6 月,福建省教育局、福建省僑辦召開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復辦工作會議。 1978 年 9 月,廈門市成立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復辦籌備領導小組。由於校捨被占用,暫藉集美中學部分校捨使用。 1978 年 12 月開始復辦招生。 1981 年 12 月,集美僑校搬回原校址。
1982 年,經國務院批準,增設“集美中國語言文化學校”,專收華僑、華人子女來校學習漢語,設一年製漢語基礎班和二年製漢語專修班。 此外,還承辦海外學生夏令營、華文教師培訓班等。從 1978 年復辦至 1991 年,學校大學先修班招收華僑學生 951 人,僑屬學生 1383 人,漢語班外籍學生 419 人,各種專修班、培訓班 643 人,海外華文教師夏令營 272 人,合計 3862 人。連同“文革”前的校友總共 2 , 3294 人。
為了適應海外華文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提高辦學層次, 1997 年 2 月,國務院僑辦决定集美僑校成建製並入華僑大學,成立華僑大學(集美)華文教育中心,歸華僑大學領導。 1999 年,中心升格為華僑大學集美華文學院, 2002 年更名為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從此,學校建設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辦學形式、專業設置、學科建設、在校學生數以及教學、科研、軟硬件建設等方面都有了飛躍的發展。
從集美華僑補習學校到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僑校走過了光輝燦爛的五十年 。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五十華誕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枝頭果挂,壠上稻黃,是令人開懷的收穫季節。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走過了步履堅實的半個世紀,迎來了她的五十周年校慶。
五十年前,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已經年愈古稀,正當新中國初創時期,百善待舉,百廢俱興,嘉庚先生有着與年輕人一樣的亢奮,受中央政府委托,他手持拄杖,逡巡於與廈門島一水之隔的集美鎮,在海邊的一塊地勢緩緩起伏的坡地上,伫立良久,拄杖有力地頓擊地面……不久,這塊土地上人如潮涌,大興土木,新中國建國以來為海外華僑華人回祖國求學而設立的特色學校--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誕生了。
這所學校依山面海,嘉庚先生以他獨到的匠心,因地製宜,設計督造了精美的校捨。校園建築是典型的"嘉庚風格"樓群,中西合璧,瑰麗典雅。站在它那紅磚捲拱的大走廊,可以極目雲帆點點的大海,而樓頂,是最具閩南特色的橙黃瓦頂,藍天麗日,光芒眩目,這一抹厚重的暖色,五十年來,煨熱了多少海外學子的心。
集美華僑學生補習學校自建校以來,接納了一批又一批海外學生。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在校僑生曾達四千多人。文革浩劫,學校也經歷了坎坷,一度停辦。文革後黨中央重申僑務政策,指示迅速復辦集美僑校。自1978年復辦後,莘莘學子,八方彙聚,燭光薪火,重又復燃。華文教育事業,日趨蓬勃發展。1997年2月,為適應海外華文教育事業迅速發展的需要,國務院僑辦决定將集美華僑補校成建製並入華僑大學,與華大對外漢語教學部合併,成立華僑大學(集美)華文教育中心。後經國傢教育部批準,正式成立華僑大學華文學院,並保留"集美華僑補校"的校牌。
華文學院堅持"為僑服務"的宗旨,弘揚嘉庚先生嚴謹治校的辦學精神,針對海外生源的特點,開展有特色的辦學。它由初期單純的為華僑學生補習中文,到現在已發展成設有對外漢語、漢語言本科教育,還有大學預科、先修教育,以及華文初、中、高級非學歷教育,近年還承辦了國內生的高職教育,此外,還有形式活潑的短期漢語學習班、華文師資培訓班,並且有華裔學生夏令營、鼕令營。在教育園地的萬紫千紅中,華文教育這一朵奇葩,以別樣的風姿,綻放異彩。春華秋實,碩果纍纍,華文學院建校五十年來,為三十多個國傢和地區培養了數以萬計的人才,校友遍布海內外。
一個呱呱墜地的嬰兒,歷經五十年,可以由稚嫩走嚮成熟;一項神聖偉大的事業,歷經五十年,已經由初創走嚮中興。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在衆多校友的呵護下,華文學院迎來了事業騰飛的黃金時期,學科建設蒸蒸日上,校園修葺一新,南國風光旖旎迷人。當此華誕嘉慶,母校誠招各方校友,舉杯同慶;同行齊集研討華教,砥礪推進。盛會之後,必將再創華文教育事業的新局面。
我們用鮮花祝賀華文學院成果斐然的過去,
我們用歡歌祝福她的更加燦爛輝煌的未來。 |
|
华侨大学 厦门校区
校區簡介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位於獲得聯合國最佳人居奬的海上花園城市、中國經濟特區----福建省廈門校區大門綜合教學樓群廈門市集美文教區,集美區是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的故鄉,由他傾資建設的集美學村就座在此。這裏具有濃郁的人文教育傳統氣息和氛圍,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風光旖旎,氣候宜人,環境優雅,交通便捷,是進出廈門島的重要門戶,校園區位條件良好,北靠天馬山,南臨杏林灣,依山面水,環境怡人。與規劃建設中廈門園藝博覽園和杏林灣中心區緊密相鄰。
建設華僑大學廈門校區,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為進一步發揮華僑大學在國傢僑務工作中的作用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華僑大學大力發展華文教育,擴大對外招生,提高學校辦學水平,進一步做好“為僑服務”工作的戰略部署。廈門校區總用地面積132萬平方米,總規劃建築面積60萬平方米,總投資16億元,其中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8.3億。至2010年全日製普通教育在校生達到1.5萬人。2004年11月7日,廈門校區正式開始動工建設,2006年10月,廈門校區正式啓用。 |
|
华侨大学 华大校友网华侨大学 华大校友网 华侨大学 华大校友网 华侨大学 华大校友网
華僑大學校友總會
華僑大學學生來自海內外,建校44周年來,華僑大學培養了近6萬人畢業生遍布海內外,其中境外校友3.2萬餘人。建立校友會有利於學校與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的廣泛聯繫,有利於校友在海內外的互助互濟、這也是幾萬海外校友長期的願望。
1985年11月1日,華僑大學舉行建校25周年慶祝活動,邀請各地校友參加並於11月2日召開“華僑大學校友總會成立大會”,參加大會的各地校友代表400餘人。會議討論通過《華僑大學校友總會章程》;成立華僑大學校友總會理事會。校友總會宗旨規定:“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傢政策,遵守社會公共道德風尚,發揚校友愛國、愛校的精神,加強校友與母校的聯繫,團结海內外校友共同為振興中華、建設四化、為增進國際間學術交流和友好往來,為母校的建設和發展作貢獻。大會選舉了謝白秋為理事長由47人組成的第一屆理事會。第三屆校友總會會長:莊善裕同志,理事長為李冀閩同志。
在華大校友會推動下,各地校友會也先後成立,截至目前為止,華僑大學校友已在各地成立18個校友分會。其中,境外有泰國、香港和澳門。此外,日本、菲律賓、印尼、新西蘭、美國、新加坡等地區校友,有的與母校總會聯繫,有的正在醖釀如何組織校友開展活動。
華僑大學的發展成就,與廣大校友的積極作用密不可分。特別是1985年11月2日“華僑大學校友總會”成立以來,學校與校友間的聯繫進一步加強,廣大校友星散五洲、但情係母校、熱愛中華,充分發揚“愛國、愛鄉、愛校”的精神,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發展對我友好關係、推動祖國和平統一和港澳回歸、加強校友聯繫、協助對外招生、捐資建設母校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華僑大學校友總會成立20多年來,做了大量工作,對於團结校友,實現校友會宗旨,調動校友積極性,為人民、為社會做出良好的服務和貢獻,發動校友關心學校的建設和發展以及關心校友,為校友排憂解難的方面,都起到很好作用。
1、加強了境內外校友聯繫,校友會成立校友與母校聯繫的紐帶和橋梁。
2、幫助校友,為他們排憂解難。
3、嚮海內外宣傳介紹校友事跡。
4、積極配合學校和董事會,作好境外招生工作的宣傳和接待工作。
5、協助校董事會,發動校友捐助、支持學校建設。
華僑大學歷屆校長
姓名開始擔任日期最後擔任日期備註1廖承志1960/101983/6/10(病逝)生於日本東京大久保2韋愨1964/41970/1副校長,代校長2葉飛1983/101988/8生於菲律賓,開國上將3陳覺萬1988/81993/8生於印度尼西亞國4莊善裕1993/81999/125吳承業1999/122008/12/10從臺灣隨母回到北京6丘進2008/12/10現任校長,原西安交大副校長
華僑大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名單(現在這一屆)
(截止至2008年1月4日)
一、董事長
宋德福【已故】
二、副董事長
王今翔 王鳳超 孔 泉 莊啓程 劉澤彭 許東亮 許連捷
李群華 吳承業 何厚鏵 汪毅夫 陳永栽 陳守仁 洪祖杭
陳進強 鄭立中 鄭年錦 鄭道溪 施子清 施良僑 徐剛
黃光漢【已故】 楊振志【已故】
三、秘書長
吳承業(兼)
四、副秘書長
陳仲升 陳進強(兼)唐志堅 蔡素玉 鞠維強
五、董事
丁文志 丁良輝 丁思強 馬有禮 方小榕 孔繁壯 鄧仲綿
盧文端 呂振萬 呂振臏 任剋雷 莊 凌 莊善春 莊善裕
劉 輝 江洋竜 杜祖貽 李欲唏 李焯芬 李碧蔥 李霽生
楊孫西 楊啓秋 吳清輝 吳端景 邱季端 邱建新 汪瓊南
張永青 陳本顯 陳成秀 陳江和 陳志成 陳亨利 陳明金
陳展垣 陳焜旺 林廣場 林文燦 林玉唐 林訓明 林同春
林金城 林樹哲 羅宗正 周穎南 鄭河水 鬍鴻烈 柯伯誠
施世築 施嘉驊 姚志勝 姚榮輝 駱志鴻 徐鬆華 高梧桐
郭全強 黃天中 黃雙安 黃玉山 黃呈輝 梁維特 曾曉民
謝文盛 賴慶輝 蔡永亮 蔡聰妙 顔延齡 顔金煒 潘宗光
戴肖峰 魏 葦
六、榮譽董事
王為謙 林一心 趙敬群 唐星樵 黃豐州
黃保欣 梁披雲 曾星如 莊世平【已故】 徐四民【已故】
華僑大學各地校友會
華僑大學香港校友會第十屆理監事會名單
二00七年十二月九日
歷屆會長、理事長: 謝文盛、汪瓊南、潘耿福、王欽賢、李碧蔥
本屆會長: 曾敏麗
副 會 長: 吳斯維 林 高 峰 張仁忠 許碧珍 郭維國 蔡劍英
蔡麗斌 鄭鬆岩 羅文強
秘 書 長: 宋春榮
副秘書長: 林 郭乃珍 林秀清
監 事 長: 汪瓊南
副監事長: 蔡真枝 王友寳 朱日輝 吳健鴻 周衛平 林子堅 林玉珍 侯多明
屈慶祥 郭海麟 劉子榮 潘秋華
華僑大學香港校友會
通訊地址: 香港九竜彌敦道552號竜馬大廈五樓前座
電 話: (00852)-27838795
傳 真: 27839946
Website: http://www.hqu.org.hk
E-mail: info@hqu.org.hk
華僑大學澳門校友會第九屆理事會成員
(2006.9-)
理 事 長: 揚志榮
副理事長: 顔奕恆、唐偉傑、盧玉泉、張念島、黃偉陽、吳小玲、陳耀輝、
賴文威、陳衛華
秘 書 長: 顔奕恆(兼)
副秘書長: 李慧賢、黃冠瑋
第九屆會員大會
主 席: 黃世興
副 主 席: 餘桂生、馮傢輝
第 九屆監事會
監 事 長: 陳浩軍
副監事 長: 顔奕嘉、黃素瓊
華僑大學澳門校友會
地 址: 沃門羅理基大馬路600號第一國際商業中心20樓2001室
電 話:(00853)28702291
傳 真: (00853)28706799
電 郵: aauhqm1983@yahoo.com.hk
華僑大學泰國曼𠔌校友會理事會名單
會 長:曾紀貞
副會長:陳碧達、郭少康、周麗雲
秘書長:陳炳輝
秘 書:林虹、李榮華、餘秀蘭、符曉星、林美玉、賴淡銀、李淑嬌、江華、吳獻群
華僑大學泰國曼𠔌校友會
通訊地址:泰國曼𠔌巴差叻路門牌227號
電 話:00662-5860853-6 9123575-7687
傳 真:00662-9123575-7655
E- MAIL:yongqing@hotmail.com
rexproducts@hotmail.com
華僑大學印尼校友總會首屆理事會
(2004年12月18日在印尼泗水市)
主 席: 鄧仲綿
常務主席: 張蘭英
副 主 席: 陳平智
秘 書 長: 陳靜美
總 財 政: 嚴敏娟
通信地址: 印尼泗水市音望瑪琅街85-89號
電 話: (62-31)545-3333
傳 真: (62-31)535-3034
電 郵: jr.radjimin@ramasari.com
華僑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籌)
蘇耀原
馬來西亞巴生中華獨中教師
通訊地址:CHUNG HUA INDEPENDENT HIGH SCH. 129, Jalan Kota Raja, 41000 Klang, Selangor, Malaysia
電話:+6012-2908684
華僑大學廈門校友會第五屆理事會名單
2007年3月11日
顧 問:謝白秋 何耿豐 隋樂恕 商錚 曾淑萍
名譽會長:薑國文
會 長:曾 雄
副 會 長:周歲紅,於景州,陳漢
秘 書 長:(暫缺)
副秘書長:吳翠珠,劉麗卿,肖青,黃偉平
常務理事:曾 雄,陳紫萱,謝英夏,陳發強,鐘梅倫,黃菊英,蔡元吉
周歲紅,陳 漢,陳愛珠,方美珠,葉金菊,吳翠珠,劉麗卿
陳金珠,肖 青,楊毅融 於景州,龔曉竜,黃偉平,葉 炯
通訊地址:廈門市思明西路64號5樓廈門臺盟
電 話:0592-6037065 13806020594
華僑大學海南校友聯誼會理事會機構及組成人員
(2002.4.1)
永久名譽會長:黃來福
名 譽 會 長:周歲紅、劉勁鬆、邢嚮勇、陳旭、林明星、邢益武、趙建平、高月海、劉蔚
會 長:潘傢森
副 會 長:黃宏勇
理 事 長:符澤勁
秘 書 長:符成專
電 話:潘傢森13307590588
華僑大學福州校友會第四屆理事會名單
名譽會長:方曉丘
顧 問: 孫紹振 李 紅(女) 杜 民(女)
名譽會長: 方曉丘 吳君亨 馬媛嫜 尤宗祥 趙海鵬
會 長: 張志平
常務副會長:楊文君(女) 黃子波 駱勁
副 會 長: 蔣曉斌 黃英湖 鄧新 劉建偉 趙若飛 高增法
黎壁蓮(女) 魏和軍 方志堅
秘 書 長: 鄧 新(兼)
副秘書業長:林巧燕(女) 林錦英(女) 金秋蓉(女) 林 輝
闕 華 施錫安
監 事 長: 孫 禮
福州市五四路116省中旅宿舍2-701
電 話: 0591-7518479(H)
華僑大學泉州校友會理事會名單
會 長:郭景仁
副會長:黃宏斌、莊振偉、遊英華、陳文國、王國茂
秘書長:遊英華(兼)
顧 問:林一心、王福起、林傳沙、陳驥、劉恩惠
華僑大學泉州校友會
會 址:津淮街西段北片後坂裕達小區C區4#-103室
電 話:0595-22187900 0595-22666660(手機)
華僑大學上海校友會第二屆理事會成員
(2007年12月22日)
名譽主席:謝文盛
顧 問:潘敏琪、俞伯洪、王暉、許晰
會 長:李景來
副 會 長:奕紀梁、黃捷、黃復興、李立
秘 書 長:王簡
副秘書長:吳炳文、張景三、謝詰
上海延安西路129號上海大廈10樓1011室
李景來 ;021-65558540(H) 13641780540
華僑大學廣州校友會
會 長:陳運藻
地 址:廣州黃埔石化路166號大院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黃埔校區)
電 話:020-82122731 13922261093 (手)
E-mail:leonch@21cn.com
華僑大學深圳校友會第三屆理事會名單
(2005年7月25日)
會 長:湯毅
副會長:吳學東、許競嶸、王剛、林鳳英
監事長:王及強
秘書長:許梅生(84109288 13502844698)
深圳校友會會址:深圳市彩田南路中深花園B座2705號
Tel:755-82996308
Fax:82995538
網址:www.hqu-sz.com
華僑大學潮汕校友會第一屆理事會名單
(2006年2月3日)
會 長: 李鎮勇
副會長: 王偉忠 蘇維輝 鬍浩彬 黃運濤 許旭文
秘書長:鬍浩彬(兼)
Tel:013715899733
網址:www.hqu-cs.org
華僑大學廣西校友會
會 長:邱國華
地 址:廣西省僑聯
華僑大學江西省校友會
會 長:塗學東
地 址:江西省僑聯
電 話:0791-6265861
華僑大學湖南省校友會
會 長:彭世美
地 址:湖南郴州市政府外事辦公室
電 話:0735-2225938
華僑大學浙江校友會第二屆理事會
名譽會長:張鬆,黃炳烈
會 長:林賢福
副 會 長:俞伯洪,王新華,張一成,韋敦奎,鄭博光,周方平
秘 書 長:韋敦奎(兼)
副秘書長:楊曉軍,王高瞻
理 事:劉光明,劉清輝,餘敏(女),繆建民,鄔華君(女),陳義竈,田 歡,
林賢福,俞伯洪,王新華,張一成,韋敦奎,鄭博光,周方平,王金勇
聯繫地址:杭州體育場路498號浙地珠寶公司
聯 人:韋 0571-56363269,13868133309,85111349/h,wei3309@vip.sina.com
網 址: www.zjhqu.com
華僑大學三明校友會第四屆理事
(2000年8月)
會 長:
副 會 長:劉勝開 鐘智華 黎國昭 陳燕鷹
秘 書 長:鬍海嶽
副秘書長:王永檀 朱國勇
會 址:三明市列東丁香新村61幢一樓(三明市僑聯內)
電 話:0598-8242531
傳 真:0598-8224769
華僑大學漳州校友會
會 長:馮春祿
地 址:漳州市僑聯會薌城區南昌路小商品城C棟404-405
電 話:0596-2025521
華僑大學竜岩校友會
會 長:張小珍
地 址:福建竜岩市軍民路20號竜岩市僑聯
電 話:0597-2324871
華僑大學石獅校友會
會 長:洪金造
地 址:石獅市公安局法製科
電 話:8899258(靈)
華僑大學晉江校友會
會 長:李亞溫
地 址:晉江羅山鎮倉邊村晉江鑽石體育用品有限公司
電 話:0595-8191176
華僑大學山西校友會(籌)
第一屆理事會
會 長:孫琥瑭
副會長:馬臣文 鄭 傑 牛劍鋒
秘書長:鄭 傑(兼)
理 事:渠海剛 張樹浩 邢豔芬 李曉華 田 苗
梅智斌 馬玉玲 張信貴 楊瀟傑 文 超 張 傑
聯絡人:鄭 傑: 13653406073 arjan@163.com
孫琥瑭: 13264161156 ax009@sina.com
地 址:山西太原市迎澤南街鼎元時代中心A6樓(鄭 傑)
山西太原市萬柏林區委黨校函授站(孫琥瑭)
【部分優秀校友(排名不分先後)】
俞伯洪 上海高新技術企業———匯友精密化學品有限公司副總裁
陳傑生 港九紡織協會副會長、華大香港校友會名譽會長、星華貿易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林廣場 北京元亨房地産開發集團董事長
(華大的積極添加啊) |
|
大學 | 學院 | 人物 | 教授 | 導師 | 教育工作者 | 詩人 | 專傢 | 林姓 | 福建 | 田徑 | 漳浦 | 三級跳遠 | 籃球 | cuba | 高校 | 藝術學院 | 人文 | 公共管理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計算機專業 | 校園文化 | 景觀 | 更多結果... |
|
|
燕京華僑大學 | 華僑大學編輯 | 國立華僑大學 | 兌山華僑大學 | 華僑大學新聞社 | 華僑大學愛心社 | 華僑大學文學院 | 華僑大學學生會 | 華僑大學體育部 | 華僑大學董事會 | 華僑大學商學院 | 華僑大學圖書館 | 華僑大學廣播臺 | 華僑大學法學院 | 華僑大學俱樂部 | 華僑大學董事長 |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 | 華僑大學足球協會 | 華僑大學考研論壇 | 華僑大學土木學院 | 華僑大學茶苑協會 | 華僑大學書法協會 | 華僑大學集郵協會 | 華僑大學攝影協會 | 華僑大學影藝協會 | 華僑大學旅遊學院 | 華僑大學化工學院 | 華僑大學拳擊協會 | 華僑大學長跑協會 | 華僑大學登山協會 | 華僑大學棋牌協會 | 華僑大學商務協會 | 華僑大學外語協會 | 華僑大學街舞協會 | 華僑大學理工學院 | 華僑大學體育學院 | 華僑大學網球協會 |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 | 華僑大學吉他協會 | 華僑大學遊泳協會 | 華僑大學美術學院 | 華僑大學證券學社 | 華僑大學易網協會 | 華僑大學人文學社 | 華僑大學電影協會 | 華僑大學物流協會 | 華僑大學旅遊協會 | 華僑大學環保協會 | 華僑大學附屬中學 | 華僑大學廈門校區 | 華僑大學女生協會 | 中國華僑大學董事 | 華僑大學外語學院 | 華僑大學羽毛球協會 | 華僑大學廈門工學院 | 華僑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華僑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 華僑大學CUBA俱樂部 | 華僑大學穿越話劇社 | 華僑大學光電子協會 | 華僑大學自行車協會 | 華僑大學道德促進會 | 華僑大學藝術設計培訓中心 | 華僑大學大學生就業協會 | 華僑大學MVG女生協會 | 華僑大學市場營銷協會 | 華僑大學青春紅絲帶協會 | 華僑大學乒乓球協會 | 華僑大學健身健美協會 | 華僑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協會 | 華僑大學太極拳協會 | 華僑大學學生團體聯合會 | 華僑大學讀書俱樂部 | 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廣播臺 | 華僑大學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天南門樓 |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南門 | 華僑大學後勤管理處監控科 | 華僑大學基建委員會 | 華僑大學陳嘉庚紀念館 | 華僑大學音樂舞蹈學院 | 華僑大學陳影鶴遊泳館 | 華僑大學許東亮銅像 | 華僑大學造血幹細胞協會 | 華僑大學計算機協會 | 華僑大學留學同路人協會 | 華僑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 華僑大學人力資源協會 | 華僑大學數學應用協會 | 華僑大學跆拳道協會 | 華僑大學新葉文學社 | 華僑大學思想論辯協會 | 華僑大學外國語學院 | 華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 華僑大學反貧睏協會 | 華僑大學國情調查協會 | 華僑大學交誼舞協會 | 華僑大學青年創業者協會 | 華僑大學群航法學會 | 華僑大學芝麻漫畫社 | 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 | 華僑大學福建音樂學院 | 華僑大學校長兼黨委書記 | 華僑大學碩士生導師 | 山西華僑大學籌建處 | 華僑大學大田縣函授教學點 | 華僑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華僑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南僑建築群 | 華僑大學大學生心理健康協會 | 華僑大學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 | 華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 | 華僑大學善春啓鑾藝術教學樓 | 華僑大學學生會學生權益維護中心 | 華僑大學洪祖杭綜合教學大樓 | 華僑大學施良僑科技實驗大樓 | |
|
|
音樂學院 | 中山路 | 金蓮 | 武廟 | 文學院 | 小泉 | 體育部 | 舞蹈隊 | 西街 | 梅園 | 紫藤花 | 和而不同 | 對外漢語 | 謝俊 | 一卡通 | 何厚鏵 | 廖承志 | 公主樓 | 吳承業 | 張嚮前 | 陳守仁 | 一食 | 二食 | 楊曉 | 美術學院 | 經濟管理學院 | 工商管理學院 | 學生街 | 東街 | 打錫街 | 校董 | 三食 | 泉州校區 | 紫荊園 | 嘉庚廣場 | 九一路 | 廈門校區 | 華文學院 |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 | 機電及自動化學院 | 人文與公共管理學院 | 教育中心 | 承認教育學院 | 古加尼 | 蔣欣欣 | 陳榮仁 | 桑梓社區 | 桑梓論壇 | 寬容論衡 | 華僑大學董事長 | 寬容為本 | 張佳濱 | 於祥 | 陳利偉 | 王奕民 | 金川活動中心 | 大展廳 | 小展廳 | 陳嘉庚紀念堂 | 嘉庚紀念堂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