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彰武縣 : 沾化縣 : 乳山市 : 黔江區 [顯示全部] > 馮傢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馮傢鎮(Fengjia Zhen)屬乳山市。在乳山市區東北部。面積136平方公裏,人口3.44萬。原為馮傢人民公社。1984年3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社,設立馮傢鎮。鎮政府駐馮傢。轄馮傢、北高格莊、南高格莊、合子莊、徐傢村(徐傢村、辛傢莊)、合子、盤石(盤石、夏傢庵)、魯傢、吳格莊、上口、張傢寨(張傢寨、西莊)、中寨、林傢寨、唐傢店子、花傢疃、北吉子園、西吉子園、東吉子園、南吉子園、孔傢、消水河、馬山溝、馬山前、砦裏(砦裏、三義村)、莊子夼、王傢庵、觀上馮傢、北劉伶莊、南劉伶莊、北漢村、呂格莊、北河崖、萬傢、高傢臺(高傢臺、小於傢)、王疃、南漢村、北泥溝、南泥溝、東泥溝、東官莊、瑞木山(瑞木山、小官莊)、東馬傢莊、葛口、山北頭、石城、湯上、湯後疃、湯東疃、湯南場、沽水頭、馬傢泊子(馬傢泊子、姜家莊)、趙傢庵(趙傢庵、姜家庵)、臥竜53村民委員會,61自然村。
山東乳山市馮傢鎮
  馮傢鎮位於美麗富饒的膠東半島,隸屬乳山市,東毗威海, 北鄰煙臺,南瀕黃海。總面積135.9平方公裏,轄53個行政村,3.7萬人,耕地3.6萬畝。著名作傢馮德英所著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就是以這裏為背景寫成,並在此拍攝成膾炙人口的影片,如今馮傢鎮已成為海內外人士註目的焦點。
  馮傢鎮依山傍水,大自然不僅造化了秀美的風光,宜人的氣候,而且賜予了豐富的物産資源,有金、銀、銅等多種金屬及大理石、花崗石、硫等非金屬物質,其中黃金和大理石儲量十分豐富。
  馮傢鎮景色秀麗,風光迷人,勝跡衆多。有中國金代三大道院之一的聖水宮和熱效應好、礦化度高的天然溫泉,以及風光秀美的萬畝生態園,是一處理想的旅遊、避暑和療養勝地。
  近年來,沐浴着改革的春風,乘着加入WTO的翅膀,鎮黨委、政府立足自身實際,發揮自身優勢,開拓創新,勇於進取,運籌帷幄,科學規劃,真抓實幹,全鎮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迅猛態勢,成為膠東半島有名的奶業大鎮和經濟強鎮。
  全鎮工業以招商引資為突破口,以創樹品牌為主攻方向,形成了以魚竿生産、花生加工、魚片加工、建築裝飾、服裝加工、果品儲藏等為主的工業生産體係。主要産品有釣魚竿、鋁合金門窗、花生製品、水果罐頭等,有10種産品打入國際市場,遠銷歐美、日本、臺灣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
  以發展緑色農業為重點,以“建設山川秀美、林豐果茂的緑色生態鎮”為目標,現已形成了“兩橫一縱一點”的生態農業格局,即橫穿東西的黃壘河緑色銀行、309國道沿綫萬畝高效農業經濟帶、縱貫南北的牟浪綫經濟長廊和以盤石——北寨為主的萬畝生態園。奶業生産已實現了典型帶動、整體推動的生産格局,年收入可達1億元。
  2003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9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14億元,農業總産值5億元;社會固定資産總投資3.6億元;完成工業銷售收入12.9億元;實現利稅7800萬元;實現區域性財政收入786.9萬元;上繳各類保金177萬元。
山東沾化縣馮傢鎮
  馮傢鎮位於沾化縣西北部,北臨渤海灣,東依徒駭河,西跨秦口河,處於濟南城市圈、半島城市群和天津濱海新區的幾何中心,是濱州市北接(接軌天津新區)的前沿陣地和“中建設(建設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區)”的主戰場之一。版圖面積254平方公裏,轄44個行政村,總人口6.1萬。政府駐地東南距縣城20公裏。連接膠東半島和京津唐地區的新海路、連接濱州和東風港的東濱路縱貫全鎮;水路有秦口河、徒駭河直接與東風港、濱州港相連,直通渤海,交通十分便利。1997年2月撤鄉設鎮,2001年3月鄉鎮規模調整,李家乡並入馮傢鎮。該鎮先後榮獲“山東省體育先進鄉鎮”、“市級城鎮建設試點鎮”、“市級星火示範鄉鎮”、“全縣先進基層黨組織”等稱號。
  農業經濟健康發展。全鎮形成了以漁業、棉花、沾化鼕棗、畜牧為主的四大特色主導産業,帶動了農民收入的增長。馮傢鎮是魯北重要的海産品生産、集散基地,擁有漁船700餘衹,從業人員5000餘人,機動車1.2萬輛,從事流通人員8000餘人;海淡水養殖面積2.5萬畝;全國百強水産品批發市場——魯北水産品批發市場和全國最大的海蜇專業批發市場——王爾莊海蜇批發市場位於該鎮,經營魚類200餘種,蝦蟹貝類50餘種,産品遠銷全國各地及俄羅斯、韓國、日本、越南等國傢。馮傢鎮是魯北重要的棉花生産基地,年植棉14萬畝以上。馮傢鎮是沾化鼕棗的主産地之一,全鎮鼕棗密植園達2.1萬畝。馮傢鎮是魯北重要的畜牧業生産基地,2005年全鎮養牛數量達4318頭,養羊9650衹,養雞規模達63萬衹,特種養殖650衹。
  工業經濟開始起步。按照“圍繞農業辦工業、圍繞資源優勢辦工業”和“傳統産業抓升級、新興産業抓突破”的工業發展思路,全鎮工業經濟實現從無到有的突破,初步形成了以棉花深加工、海産品存儲加工、????及????化工為主的三個工業小區框架。在棉花深加工方面,引資1億餘元建起了20余家棉花加工廠和1傢織布廠;在海産品存儲加工方面,纍计發展冷藏廠13傢,年儲存能力8000餘噸;在????及????化工方面,纍计發展????及????化工項目6傢。
  民營經濟和第三産業深入推進。全鎮上下初步形成了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民營經濟和第三産業有了長足的發展,在交通運輸業、批零貿易業、餐飲服務業、農牧漁服務業、租賃業、房地産、物流配貨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産業規模。近年來,全鎮纍计發展民營經濟和第三産業項目1000個,實現固定資産投資額5億餘元。
  小城鎮建設如火如荼。作為市級城鎮建設試點鎮,馮傢鎮依靠便利的交通,小城鎮建設步伐逐年加大。鎮駐地形成了三縱三橫6條街道、占地面積2.17平方公裏的小城鎮格局。幾年來,纍计投資6000餘萬元,建成樓房300多幢。特別是近幾年來,共投資2600萬元完成了馮李路拓寬改造、馮傢汽車站、“園丁傢園”住宅小區、魯北水産品批發市場、鎮區街道美化亮化、中學電教大樓和中心幼兒園七項工程,小城鎮的服務功能得到了加強。
  兩大市場優勢凸現。兩大市場優勢凸現。魯北水産品批發市場位於馮傢鎮政府駐地。1996年投資興建,2005年進行改擴建。現有營業面積4.5萬平方米,實現固定資産投資1000萬元。主要經營産自渤海、黃海、東海及東南亞海域的蝦皮、海米、琵琶蝦等蝦蟹類和梭魚、鱸魚等魚類以及海蟄等多種水産品,銷售網輻射全國各地及韓國、俄羅斯和東南亞國傢。2005年實現交易額18億元。2001年,在“全國百強水産品批發市場”評選中,列第51位。2002年又被市政府列為農業産業化重點竜頭企業(項目)。 王爾莊海蜇批發市場位於馮傢鎮王爾莊村,2001年開工建設,占地30畝,總投資156萬元。2005年進行改擴建,預計總投資2500萬元。主要經營來自國內及東南亞海域的37個種類的優質海蜇,經營範圍輻射到全國各地及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俄羅斯、中亞及東南亞等國傢。2005年市場交易額達到20億元。現為全國最大的海蜇集散中心和國際海蜇貿易基地。
遼寧彰武縣馮傢鎮
  馮傢鎮位於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正北部,距縣城20公裏處。屬溫帶季風性氣候,主導風嚮西南風,年平均氣溫7.1℃,最低氣溫28.4℃,最高氣溫37.4℃,地耐力6.7噸/米。總面積為144平方公裏,其中農田保護區面積為7.4萬畝。全鎮總人口為1.75萬人,鎮政府下轄九個行政村,70個村民組,鎮政府設在候貝營子村。
  該鎮地理位置優越,氣候適宜,交通十分便利,大鄭綫鐵路,丹霍304綫公路、馮城、大韓、馮蘭綫公路縱橫交錯,距瀋陽、140公裏,距阜新市130公裏,距內蒙古通遼市140公裏,並有鐵路、國傢級公路相連。鎮內礦産資源豐厚,已探明硅砂貯量1000×1000×4(米),含SIO2>93%,鎮內有兩座中型水庫,總面積為1060畝。由於近幾年註重生態建設,着重調整農業結構,到2002年,林地面積8.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8.5%,牧草地面積6500畝。該鎮是彰武縣重點産糧區,玉米年産量15600噸,水稻年産量3000噸,花生産量1800噸。生豬飼養量5萬頭,黃牛飼料量5000頭,白鵝飼養量15萬衹。鎮內金融、通信、通訊設施齊全,電視差轉臺覆蓋周邊鄉鎮,有占地315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的文化中心大樓,有占地70000平方米的農貿交易市場,還有總投資2000萬元的禾豐牧草加工企業,有資産總額600萬元的福環木業公司。這些都為該鎮農業産業化基地建設和改革開放,招商引資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重慶黔江區馮傢鎮
  馮傢鎮位於渝東南邊陲武陵山脈中段,地處黔江區中部,渝東南的阿蓬江邊,東臨蓬東鄉,南接濯水鎮,北與正陽鎮相連,處於東經108°46′59″,北緯29°23′45″,幅員面積51平方公裏,
  重慶黔江區馮傢鎮,2007年全鎮GDP實現12638.2萬元,人均GDP達到496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678元,完成財政體製基數157.81萬元,財政收入達到268萬元。實現了經濟的較快增長,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占經濟總量比重變化明顯,各項事業得到了協調快速健康的發展。
  全鎮緊緊圍繞大力發展生豬産業的總體部署,無公害生豬産業的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去年,全鎮新建並基本完工二級擴繁場一個;已動工1000頭以上的商品豬養殖大戶6戶,完工4戶;完成100頭以上的養殖大戶396戶;新建圈捨22000餘平方米,改建圈捨17315餘平方米;引進後備母豬1230頭,圈存能繁母豬達到2150頭;全年生豬出欄11656頭,創收232萬元;已投放生豬養殖專業貸款110戶、125萬餘元;全鎮生豬共計投保1447餘頭。
  穩步發展烤煙和無公害蔬菜。落實烤煙面積1400畝,全鎮收購煙葉13萬斤,上中等煙達49.5%,實現産值65萬元,創稅12萬元。以望江蔬菜園區為竜頭,帶動面上蔬菜發展,全鎮種植商品蔬菜5000畝。不斷提高科技含量,推廣引進優良品種和高薪蔬菜,使馮傢逐步成為黔江主城區蔬菜供應的主要基地,全年産值達1050萬元以上。
  該鎮新建集鎮面積0.03平方公裏,集鎮面積達到1.66平方公裏;城鎮人口達6788人,新增312人;城鎮化率達到26.8%,提高了3個百分點;改造房屋風貌30戶,規劃區內新建房屋建築面積16680平方米。為推進集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集鎮功能,提升集鎮形象,全鎮共計投放資金60.6萬元。抓好規劃宣傳、實施規劃管理,通過各種宣傳形式,使集鎮規劃建設法規知曉率普遍提高,規範了集鎮鄉村建設秩序。完成新小區街道瀝青路面工程、下水道工程、長話傳輸管網和電信管網的鋪設等。目前新小區已有33戶建房,主體完工28戶。具有鮮明特色的風貌小區初具規模,路燈、人行道、緑化基礎設施等建設已進入實施階段。
  馮傢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4059男7322女6737家庭戶戶數4334家庭戶總人口(總)14013家庭戶男7284家庭戶女67290-14歲(總)42160-14歲男23240-14歲女189215-64歲(總)878315-64歲男445115-64歲女433265歲及以上(總)106065歲及以上男54765歲及以上女51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3438
No. 6
  鎮政府駐馮傢,人口1.78萬人,面積144.4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馮傢、候貝營子、王傢街、小沙力土、林傢、那力、柏傢、哈大冷、得力。
No. 7
  面積260.98平方千米,人口58151人。轄44個村委會,43個自然村。鎮政府駐馮傢村,郵編256805。
重慶市市轄區黔江區
  馮傢鎮位於渝東南邊陲武陵山脈中段,地處黔江區中部,渝東南的阿蓬江邊,東臨蓬東鄉,南接濯水鎮,北與正陽鎮相連,處於東經108°46′59″,北緯29°23′45″,幅員面積51平方公裏,全鎮轄25個行政村,156個村民小組,7089戶、25300人,其中田7109畝,土13256畝,2001年實現人均純收入1342元,是黔江區第三大鎮。馮傢鎮距黔江城區18公裏,國道319綫,渝懷鐵路貫穿全鎮,烏江支流阿蓬江穿流其間,陸運里程近100公裏,教育基礎設施較好,有中學1所,小學11所,在校學生5600人,教職工339人,通訊發達,建有衛星地面接收站1個,無綫尋呼站4個,安裝有多功能程控電話1506門,商業服務網點500餘個,建有1個日供應水0.5萬噸的自來水廠,裝機容量為4×3200千瓦的漁灘電站,年發電量7000萬度,另配有35kv變電所1個,容量為1560kv。馮傢鎮氣候適宜,常年氣溫15.4℃,最高氣溫36.5℃,最低氣溫-3℃,全年無霜期短,土地肥沃,盛産糧食、水果、蔬菜、烤煙等,目前已建成無公害蔬菜園500多畝,各類蔬菜4000多畝,年産柑桔18萬多公斤,蔬菜2500多萬公斤,建有優質黑桃基地8000多畝,已成為黔江最主要的糧食、蔬菜、畜牧、經果基地,馮傢鎮物産豐富,人傑地靈,境內中壩村石英砂藴藏量大,品位極高,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聞名遐邇的官渡峽旅遊風景區,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白水朱、一綫天、神仙洞、崖棺、苗傢水寨等人文自然景觀具有“一幽二雅三靜四奇五光六色七絶八險九神十景”之妙韻,農業綜合開發庫區生態經濟林建設,保存完好的“紅三軍政委萬濤烈士故居”舊石器遺址等,更增添了旅遊品位。
彰武縣馮傢鎮名片-遼寧省阜新市
  馮傢鎮位於彰武縣正北部,距縣城20公裏處。距瀋陽140公裏,距阜新130公裏,距內蒙古通遼市140公裏,大鄭鐵路、丹霍304綫橫貫南北,東鄰大德鄉,北鄰章古臺鎮,西鄰大冷鄉,南鄰前福興地鄉,興隆堡鄉。地理坐標東經122度29秒,北緯42度34秒,平均海拔144米,屬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受西伯利亞大陸性氣候影響。全年四季交替明顯,主導風嚮西南風,平均降水423.8毫米,全鎮總土地面積21.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7.4萬畝,全鎮8個行政村,40個自然屯,70個村民組,總戶數4569戶,其中農業戶4182戶,全鎮總人口1.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5萬人。2006年預計實現總産值1.1億元,其中農業總産值8000萬元。鎮政府設在候貝營子村。
   我鎮地理位置優越,氣候適宜,由於近幾年註重生態建設,着重農業結構調整,到2002年林地面積8.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8.5%。交通十分便利,礦産資源豐富,已探明硅砂貯量約1億噸,其中不占耕地、開採運輸方便的儲量3000萬噸以上,原硅砂SIO2>83%,深加工後含量92%,是玻璃、玻璃製品、鑄造業的基礎原料,具有較高的開採價值和廣阔的市場前景。
   馮傢市場歷史悠久,占地7萬平方米,是彰武北部聯通內蒙地區聞名的農副産品、牲畜貿易集散地,年交易額在1.2億元——1.5億元,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規劃佈局合理,配套功能齊全,工業規劃區商業一條街,304綫路邊工商業經濟帶建設規範,地域性中心小城鎮已經形成。
   水利資源豐富,地河和小河流共4條,小型水庫兩座,總面積1060畝,是馮傢水稻生産的主要水源,機井共有141眼,小型農田井1064眼,為農業生産提供保障,馮傢鎮是我縣重點糧食産區,以玉米、水稻、花生為主。玉米年産量25000砘,花生年産量1800噸,水稻面積8000畝,年産量4000噸,馮傢大米,水質、氣候等條件優良,較為聞名,具有深加工、精包裝、創品牌的開發前景。
   特色農業:萬壽菊種植及深加工項目,經過2年來償試,現已成功探索出一條公司+農戶,竜頭帶基地的産業化道路,2006年全鎮種植1萬畝,實現農業産值1200萬元,畝增收600元,人均增收400元,全縣推廣3萬畝,預計産量3萬噸以上,禾豐公司可創工業産值3000萬元,利稅200萬元,一個以馮傢為竜頭的萬壽菊加工基地初步形成。2005年被縣政府命名為萬壽菊基地先進鎮。
   畜牧業以養鵝為重點,2005年白鵝養殖量達到42萬衹,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白鵝生産優勝鄉鎮。生豬飼養達到7.1萬頭,黃牛飼養量6560頭,綿羊飼養12200衹。
   工業以禾豐公司、福環木業、玉富板材、馮傢磚廠為竜頭企業,商、飲、服、修,二、三産業以市場和小城鎮為依托,成為拉動我鎮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增長點,2006年預計實現工業産值3080萬元,從業人數1300人,實現稅收收入127萬元。人均純收入3450元。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健康發展,教育佈局合理調整,九年製教學樓已經峻工,可使全鎮70%的教師和學生在優雅的環境下工作和學習。衛生事業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有綫電視覆蓋全鎮。入戶1500戶,計劃到2006年末達到2400戶,使全鎮80%的彩電和60%的居民都能看上有綫電視,鎮內金融、通信、通訊設施齊全,利用800平方米文化中心樓,開展豐富文化體育活動。被省政府評為文化先進鎮,籃球、乒乓球活動連續在市縣比賽中獲得優異成績,2005年被省體育局等部門評為遼寧省第二批千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籃球隊作為我省唯一一支代表隊參加全國農民籃球比賽。村屯規劃步伐加快,柏傢村、林傢村、那力村、哈大冷村已初見成效,其中那力村實現了全村通沙石路。
   馮傢鎮1.7萬勤勞的人民在新一屆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取得了日新月異的成績,2006年鎮黨委被縣委、縣政府被為先進黨委,柏傢村被評為遼寧省委命名為先進黨支部,我們將不懈努力,不斷加強班子自身建設,帶領全鎮廣大幹部、群衆勵精圖治,發奮圖強,抓住機遇,以滿腔熱忱,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馮傢各項事業的振興,創造新的輝煌。
英文解釋
  1. :  Fengjia Town
近義詞
馮傢
包含詞
阜新市彰武縣馮傢鎮預防保健站
分類詳情
林傢村姜家莊村小官莊村東泥溝村徐傢村
南寨村東山後村西山後村姜家庵村山北頭村
王傢庵村西莊村萬傢村盤石村劉宅村
石城村臥竜村孔傢村北寨村柴傢村
南趙村得力村哈大冷村柏傢村那力村
小沙力土村王傢街村候貝營子村馮傢村趙傢庵村
馬傢泊子村沽水頭村湯南場村湯東疃村湯後疃村
湯上村葛口村東馬傢莊村瑞木山村東官莊村
南泥溝村北泥溝村王疃村小於傢村高傢臺村
北河崖村呂格莊村南劉伶莊村北劉伶莊村觀上馮傢村
莊子夼村三義村砦裏村馬山前村馬山溝村
消水河村南吉子園村東吉子園村西吉子園村北吉子園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