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ìnyì Qū,Sinyi District
信義區面積11.2077平方千米,人口231,476人(2006年),人口密度20,653人/平方千米。
1980年3月12日臺北市市區行政區域調整,由原鬆山區縱貫綫鐵路以南地區(光復南路以西光信、車層二裏及華聲、正聲、中興、石景四裏部份地區除外)與大安區和平東路三段以北之黎順、黎平、黎富三裏及黎忠、黎安二裏部份地區合併而成,命名“信義區”。地名主要來自該地當時是臺北最大的一個都市計劃地帶——信義計劃區,而此計劃區是因為主要座落在信義路上而得名。
* 中正公園
* 役政公園
* 靈泉禪寺
o 月眉山中的靈泉寺源於福建涌泉禪寺,創設於清光緒24年,是臺灣北部重要的佛教發祥地。寺廟歷經整修,古味已蕩然無存,但因位處山中,幽靜清雅,又設有佛學院,每年仍有不少大專院校的學生,到此參禪靜修。
o 靈泉禪寺創建之開山祖,係由福建鼓山涌泉寺景蜂禪師門下~善智、善慧二位大師;(1899)他們發起在基隆東郊月眉山興建靈泉禪寺,現任住持為宏法老法師。靈泉禪寺創建之原型,係四合院式~前殿為奉祀彌勒菩薩、兩側配祀四大天王;後殿為正殿,本尊釋迦文佛。車廂為庫寮、齋堂,西廂為客堂、禪堂等。皆為磚、瓦、木材、及部分石材構築古型樸素建築之叢林禪剎。寺內祀佛菩薩、十六尊者、護法朱天等聖像,皆為昔日福建名匠林起鳳師所雕塑。靈泉寺不僅是臺灣第一個具有叢林規模的禪剎,還是月眉山派的發祥地。其分燈寺院達47處之多,主要分佈於臺灣東部與北部。
o 交通:由基隆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右轉接忠四路、仁五路,遇與愛三路岔口時左轉續行,再右轉仁一路接東明路前行,至與月眉路岔路口時再右轉入月眉路直行,可抵登山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