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 职业 > 人才市场
目录
No. 1
  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主编的《2005年中国人才报告——构建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才开发》(黄皮书)日前已出版发行,该报告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人才状况分析报告。记者于10月8日采访了该报告的负责人、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院政策研究室的李建钟博士。李建钟表示,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才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无论是从人才的总量、高级人才的储备以及人才与经济结构发展有效配置等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中国人才发展呈现三个主要特点
  “人才队伍总量持续稳定增长;人才的素质逐步提高;人才向第三产业过度集中;人才地域分布仍呈东强西弱态势,我国人才资源配置正处于历史性转折过程中,这是现在我国内地人才发展最主要的特点。”李建钟介绍。
  一、第三产业人才有过度集中的趋势
  报告表明,目前,我国人才产业分布的突出特点是,人才产业结构与国民经济的产业布局分布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专技术人才数量明显偏低,就业人员的学历状况急需改善。从三个产业的产值看,2002年,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是15.3%、50.4%、34.3%;从就业人员看,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是50%、21%、29%,而中专技术人才的比例分别是5%、18%、77%,大专以上的学历人才比例分别是1.2%、15.2%和83.6%,差异太大。这就意味着第三产业在集中大批人才的同时,人才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其他产业,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发展制造业大国的目标不相适应。
  二、非公有制单位将是接收人才的绝对主力
  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形成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也带来我国人才队伍结构状况的根本性变化。其突出表现是国有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总量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持续下降。1996年,我国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包括公务员)为10949万人,到2001年,仅为7409万人,平均每年减少5%以上;国有单位专业技术人员1999年以来减少了130万,下降4%;党政人才减少59万,下降7%;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由1998年的262.5万人,减少到2002年的212.3万人,2003年又有所回升。与此同时,1994年-2003年,非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分别增长了29倍和3.4倍;非国有单位职工总数和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占全国职工总数的比例分别提高了23%和11%,报告预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未来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将会成为我国人才就业的主要方向。
  三、专业技术人才分布很不合理
  这主要表现在:一、不同所有制单位人才分布不合理。目前,占全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以上的专业技术人才主要分布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二、产业和行业分布需要调整。例如第三产业内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金融管理、房地产、商贸餐饮以及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人才比例偏低,这些都需要补充和加强。三、学科或专业分布机构不合理。教育、卫生、经济、会计等类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以上,而工程技术专业技术人才仅占总数的18%。在从事研究与发展(R&D)的专业人才中,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现代医药、环保等类专业人才短缺。
  中国人才市场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报告认为,虽然中国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的进程已展开,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人才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户籍制度的制约。因为现行的户籍制度,很多毕业的大学生考虑到落实户口,很多人不愿意到私营企业里找自己合适的工作,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落户仍然受到严格限制,这些都严重地制约了人才的跨地域流动,成为影响人才要素市场的重要因素。
  二、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滞后。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单一的国有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模式不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并存的新形势;现行的“人档分离,收费管理”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办法不符合建立统一开放的人才市场的需求;而且传统人事档案的采集利用制度也不符合“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
  三、人事制度改革尚未完全到位。但是由于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辞退、辞职的暂行规定与公务员辞职、辞退的暂行规定的不完善之处,影响了国家机关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出口,造成了想出去的人出不去,不胜任的人该走却走不了的局面,这些都导致了人才市场供需主体难以完全到位,人才市场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对人才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四、人才市场管理体制没有完全理顺。就全国范围而言,很多地方还没有建立起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活动的执法检查制度,未对人才流动与人才市场活动实行日常即时性的监督管理,人才市场的就业歧视、职业安全、权益保护问题突出,影响了人才市场的健康发展。
  -链接
  我国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28%
  2010年专业技术人才至少缺1746万
  报告统计分析表明,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从年均增长速度方面考察,1978年至2003年,人才总量的增长速度年均为7.34%,实际经济总量?穴GDP?雪的增长速度年均为9.38%,经济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28,即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28%。
  “十一五”期间
  第二、三产业人才最为短缺
  报告预测,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为1746万—266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缺口为211.5万—224.3万人,第二产业为1172.8万—1266.6万人,第三产业为3170.7万—3421.7万人,新兴产业为414.6万—440.8万人。从学历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看,与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最低水平(11%左右)相比,差距在2%—3%之间。与“十五”中期(2003)相比,人才总量缺口为2618万—2968万人,第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缺口分别52万—64.8万、352.9万—446.7万、864.5万—1115.5万、86.2万—112.4万?熏学历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差距为5%—6%。
  “十一五”末 全国技能人才8000万
  总体看,“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存在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从总量上看,预计到“十一五”末期,全国技能人才总量将达到8000万人,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主的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重将达到5%,其中高级技师120万人,占1.5%,技师280万人,占3.5%。每年平均新培养高级技能人才24万,5年新增120万,同时培养高级工2000万、中级工3200万、初级工2400万,分别占技能人才的25%、40%和30%。
  从结构上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这与我国产业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联系。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强。
  职业介绍所(employment agency)
  为失业人员介绍就业的机构。又称失业介绍所、劳动介绍所。任务是进行就业登记,掌握劳动力资源,介绍、安排劳动力就业,监督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共同遵守劳动合同和协议,对闲散劳动力进行组织、管理、业务技术培训和政治思想教育。
  职业介绍所在20世纪初产生。西方职业介绍所有官办和民办两种。最初制定职业介绍办法的是英国的《职业介绍法》。1949年以前,中国也曾设有佣人介绍所,那是官僚资本家以介绍就业为名盘剥失业工人的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为解决以前遗留下来的失业问题,国家各劳动局下设劳动介绍所,
  主要任务:①登记、统计失业职工。②调查公、私营企业需要劳动力情况。③筹划介绍职工就业事宜。④介绍求职人员就业。1958年以后逐步撤销。1963年,在国务院发出《全国大中城市恢复和建立劳动力介绍所的通知》之后,这一机构又得以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职业介绍所再次撤销。1978年开始建立劳动服务公司,基本上具有职业介绍所的职能。现阶段,在中国劳动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存在大量失业人员的情况下,逐步恢复和发展这一组织机构,对改革劳动制度,合理安排劳动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百科大全
  人才市场
    人才市场用人单位和人才双方通过市场或市场形式进行
  相互选择的活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人单位包括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
  三资企业等。人才主要包括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
  建立和发展人才市场的指导思想是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和加强宏观管理结合起来,逐步实现由人才闲置与人才奇缺向市
  场交流、调剂余缺及合理配置转变;逐步实现由现存的人才单位、
  部门所有向社会所有、互通有无、合理流动转变;并逐步实现由统
  包统配的人才资源模式向国家宏观管理下发挥人才市场对人才资
  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模式转变。以使各类人才尽可能合理流动、
  合理配置、合理使用。
  建立和健全人才市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加强对人才
  市场功能和作用的研究。在公开、平等、竞争的原则上,真正实现
  用人和择业的双向选择。②建立和健全人才市场运行法则。即建立
  和健全人才市场的有关政策、法规,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行为,
  建立流动、仲裁、合同制度,保护用人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引
  导人才流动的方向,控制流速和流量,使人才市场在法律的规范下
  有序地运行。③加强人才市场的场所和手段建设。在现有人事部门
  所属的人才交流机构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固定的人才市场,为人才
  交流提供便利的社会条件,增强人才交流机构社会化服务功能,拓
  宽服务领域,发挥其在人才市场中的主渠道作用。人才市场的活动
  方式,不能仅停留在集市市场的水平,要提高人才市场管理手段现
  代化的程度,建立全国性的人才供求信息网络,加强各地人才市场
  之间的横向联系,为单位择人和个人择业提供更及时、更快捷、更
  丰富的信息。
    
英文解释
  1. :  careers fair
  2. n.:  the personnel market
相关词
档案毕业生就业江西九江市场人才招聘
求职人才中介人才资源市场安定门北京人才市场安定门人才市场经济社会
猎头教育培训人事代理人才派遣服务上海市深圳人才招聘
汽车招聘网站兴达人才市场宝安人才市场更多结果...
包含词
市人才市场省人才市场新乡人才市场
青岛人才市场百花人才市场广东人才市场
三亚人才市场厦门人才市场河北人才市场
宁波人才市场南方人才市场九江人才市场
兴达人才市场罗湖人才市场无锡人才市场
温州人才市场桂林人才市场沈阳人才市场
江阴人才市场信阳人才市场洛阳人才市场
郑州人才市场漳州人才市场北京人才市场
南通人才市场湛江人才市场宁德人才市场
岳阳人才市场湖南人才市场宝安人才市场
玉林人才市场巴中人才市场长沙人才市场
泰州人才市场三明人才市场西部人才市场
三峡人才市场中国人才市场鄞县人才市场
杭州人才市场梧州人才市场云南人才市场
镇江人才市场锦州人才市场綦江人才市场
娄葑人才市场通化人才市场南开人才市场
抚顺人才市场山人人才市场安徽人才市场
余姚人才市场太仓人才市场潍坊人才市场
本溪人才市场内江人才市场南沙人才市场
邗江人才市场劲草人才市场智海人才市场
三和人才市场南海人才市场中心人才市场
智通人才市场海尔路人才市场开封市人才市场
温州人才市场网河北省人才市场湖南省人才市场
上海人才市场网安定门人才市场宁波市人才市场
连云港人才市场柳州市人才市场人才市场填个表
桂林市人才市场海安县人才市场阜新市人才市场
智通人才市场站池州市人才市场北京人才市场报
南平市人才市场滨海县人才市场淮阴市人才市场
保定市人才市场盐城市人才市场防城港人才市场
潍坊市人才市场东莞中心人才市场深圳宝安人才市场
智通人才市场总部人才市场管理规定长沙智通人才市场
中国吴江人才市场中国苏州人才市场湖北三峡人才市场
中国成都人才市场人才市场报广告部奉化网上人才市场
乌鲁木齐人才市场宁波丽水人才市场中国西安人才市场
四川眉山人才市场上海闸北人才市场五一路省人才市场
广东虎门人才市场中华旅游人才市场青岛卫生人才市场
中国太仓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长春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
吉林省人才市场条例广州市人才市场管理条例四川省人才市场管理条例
青岛山东路人才市场深圳市兴达人才市场北京市安定门人才市场
劳务人才市场交易情况东莞市基业人才市场杭州市下城区人才市场
建筑网络世界人才市场辽宁凌海市人才市场淘金城网上人才市场
上海市外高桥人才市场天津市大港区人才市场重庆市南岸人才市场
佛山石湾区人才市场福州市晋安区人才市场肇庆市百乐人才市场
抚顺市新宾县人才市场浙江省新昌县人才市场中国慈溪网上人才市场
杭州市拱墅区人才市场天津市滨海人才市场遵义开发区人才市场
杭州下城区人才市场花都皮革皮具人才市场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才市场
中国网上农村人才市场佛山市石湾区人才市场交流服务中心中国西安人才市场第一分市场
天津人才服务中心中国北方人才市场沙县劳务技术人才市场管理服务中心广州外语人才市场咨询服务部
人才市场报电子版上海精彩网络有限公司
分类详情
张开中国人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