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 : 財經 : 財會 : 環境資源 > 人口
目錄
rénkǒu rénkǒu
  人民或居民總數
居住在一定地域內或一個集體內的人的總數 Residing in a certain area or a group to total number of people within
  居住在一定地域內或一個集體內的人的總數。《漢書·王莽傳上》:“ 羌 豪 良願 等種,人口可萬二千人。” 宋 嶽飛 《條畫合行事件札子》:“本軍頭口老小正兵七萬人口。” 郭沫若 《海濤集·流沙》:“這表示廠裏並不止那燒窯老一人,一定還有相當的人口的。”
No. 3
  人。 元 劉緻 《端正好·上高監司》套麯:“有錢的納寵妾買人口偏興旺。”《二刻拍案驚奇》捲二七:“不動幹戈,能入虎穴,取出人口,真奇才奇想!”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這種時候,偏偏還要添人口!”
No. 4
  人的口,指言談、議論。《孔叢子·抗志》:“夫其親敬,非心見吾所可親敬也,則亦以人口而疏慢吾矣。” 明 鬍應麟 《詩藪·遺逸上》:“惟其好立異名,故紛紛人口不已。”
人口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population
  人口(Population),通常是指一個地理區域的人的數目。
  人口是一個內容復雜、綜合多種社會關係的社會實體,具有性別和年齡及自然構成,多種社會構成和社會關係、經濟構成和經濟關係。人口的出生、死亡、婚配,處於家庭關係、民族關係、經濟關係、政治關係及社會關係之中,一切社會活動、社會關係、社會現象和社會問題都同人口發展過程相關。
  人口按居住地可以劃分為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還可以按年齡、性別、職業、部門等構成劃分為不同的群體。人口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是全部社會生産行為的基礎和主體。由於社會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人口發展過程不同,人們對人口現象的認識和反映也不同,所以在每個社會都有與其相應的人口思想和理論。
全球人口 Global population
  目前全球人口:6,706,993,152(2008年7月)
人口再生産類型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原始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長率僅見於一些發展中國傢的個別地區。
  傳統型:高出生率,較高死亡率,較低的自然增長率僅見於少數發展中國傢的一些地區。
  過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多為發展中國傢,如亞洲的巴基斯坦。
  現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很低的自然增長率,如歐洲的德國,目前東亞大部分國傢除蒙古及北朝鮮外為這一類型。
人口的預測 Population projections
  人口預測就是根據現有的人口狀況並考慮影響人口發展的各種因素,按照科學的方法,測算在未來某個時間的人口規模、水平和趨勢。
  人口預測為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提供重要信息,預測的結果可以指明經濟發展中可能發生的問題,藉以幫助製訂正確的政策。人口預測始於1696年,當時英國社會學家G.金使用簡單的數學方法對英國未來600年的人口發展進行了粗略的計算,雖然這一結果與以後的實際情況相差甚遠,但他的思想卻對後人的工作很有啓發。
人口的增長 Population growth
  人口增長計算公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世界人口增長麯綫圖自然增長率大於0,表示人口增加。
  出生率是一年內出生嬰兒數占總人數的比率;死亡率是一年內死亡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率。
  人口的數量自有記錄以來,在18世紀以前,人口增長得十分緩慢;18世紀以後,特別是20世紀以來,世界人口的增長速度纔大大加快。
  2006年3月,世界人口總數已達65億。
  人口增長的速度,是由出生率與死亡率决定的。從全球看,隨着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現在每年新出生的嬰兒數大大多於死亡的人數,使得人口總數得以不斷增長。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各地是不同的。
  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近8000萬人,有人稱人類進入了“人口爆炸”的時代。人們為了生存和發展,除了要滿足飲水、吃飯、穿衣、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之外,還有教育、醫療、就業等其他方面的需求。人口數量過多,人口增長過快對環境、經濟和社會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瞭解决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人類必須控製自己,做到有計劃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長與社會、經濟的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
人口爆炸 Population explosion
  用來形容某地區的人口突然快速地增長,就像炸彈爆炸的一瞬間般。人口爆炸通常都會發生在戰爭之後的一至兩年,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世界各國都出現了人口爆炸。
  全球人口數量爆炸性的增長:從1820年的10億、1930年20億、1960年30億、1974年40億、1988年50億、在2000年已經達到60億。
人口的分類 Classification of population
  1、按行政建製分類
  市人口:市管轄區域內的全部人口(含市轄鎮,不含市轄區縣);
  鎮人口:縣轄鎮的全部人口(不含市轄鎮);
  縣人口:縣轄鄉人口
  2、按常住人口分類
  市人口:設區的市的區人口和不設區的市所轄的街道人口
  鎮人口:不設區的市所轄鎮的居民委員會人口和縣轄鎮的居民委員會人口
  縣人口:除上述兩種人口以外的全部人口
   1952-1980年數據為第一種口徑的數據,1982年以後的數據為第二種口徑的數據。
  3、按是否在業分類
  在業人口(又稱就業人口) 指十五周歲及十五周歲以上人口中從事一定的社會勞動並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人口
  不在業人口 指十五周歲及十五周歲以上人口中未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包括在校學生、料理傢務、待升學、市鎮待業、離退休、退職、喪失勞動能力等非在業人口
   總負擔係數 指被撫養人口(0-14歲和65歲以上人口)與15-64歲人口的比例。計算公式為:
  總負擔係數=被撫養人口/15-64歲人口×100%
   負擔老年係數 指老年人口(65歲以上人口)與15-64歲人口的比例。計算公式為:
  負擔老年係數=老年人口/15-64歲人口×100%
   負擔少年係數 指少年兒童與15-64歲人口的比例。計算公式為:
  負擔少年係數=少年兒童人口/15-64歲人口×100%
人口的遷移 Population migration
  概念
  一般指的是人口在兩個地區之間的空間移動,這種移動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遷出地打遷入地的永久性或長期性的改變。
  原因
  人口遷移中經濟原因是主要的,如為擺脫貧睏和失業,改善生活,或為發財致富,謀求事業成功等。此外,政治、宗教、文化及戰爭和災荒也可能導致遷移。人口遷移的直接後果表現在對遷出、遷入地區人口數量、性別和年齡構成的不同影響。一般移民中男性多於女性,年輕人多於兒童和老人。從間接的經濟和社會後果看,遷出地人口壓力減輕,可能得到移民匯款收入,但勞動力減少,特別是具有熟練技能與高文化水平的勞動力遷出,使遷出地的撫養、教育費用受到很大損失。對遷入地區,由於人口和勞力增加,經濟上有利,但也可能帶來民族矛盾或其他社會問題。
  政治因素對人口遷移有着特殊的影響。其中政策、政治變革及戰爭等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一個國傢的政策,特別是有關人口遷移政策的實施,會對人口遷移産生重要的影響。合理的政策可以促進人口遷移合理正常地進行;但是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雖然合理而實施政策的措施不合理,可能産生相反的效果。戰爭破壞人類正常生活環境,並常常引發人口遷移。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戰爭引起的歐洲人口遷移達到3000萬人。20世紀末發生在非洲盧旺達、剛果地區部族戰爭,引起了數以百萬計的人口遷移。
人口的分佈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pulation
  四大人口稠密區:
  (1)亞洲東部
  (2)亞洲的南部
  (3)歐洲
  (4)北美洲東部
  四大人口稀疏區:
  (1)高緯度地區
  (2)高山高原地帶
  (3)沙漠地帶
  (4)濕熱未開發的熱帶雨林
  人口分佈是指人口在一定時間內的空間存在形式、分佈狀況,包括各類地區總人口的分佈,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過程和構成(如遷移、性別等)的分佈等。
  它是受自然、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自然環境條件(如緯度、海拔、距海遠近等)對人口分佈起重要作用。20世紀以來,隨世界範圍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社會、經濟和政治等因素對人口分佈的影響越來越大。
   世界人口分佈具有以下特點:
  ①不平衡性。人口分佈的最大特徵是不平衡性。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衹占陸地面積7%的地區,卻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陸地上;而大陸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無人居住。就區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國之間的人口分佈也是不平衡的。亞洲陸地面積占全球的29.4%,但人口占60%(1980年)。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傢和地區中,人口1億以上的7個國傢的總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55%以上。在各國內部的不同地區之間人口分佈也很不平衡。如中國以愛輝—騰衝一綫為界,此綫以東地區土地占全國的42.9%,人口卻占全國總人口的94.4%(1982年)。
  ②隨緯度、海拔和離海遠近呈有規律的變化。人口分佈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衹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緯20°~60°之間的溫帶和亞熱帶地區。人口分佈還有集中於沿海地區的趨勢。人口分佈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對稀少。
  通常,中緯度、地勢低平和沿海位置對人口有明顯的吸引作用。現在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緯20~60°地區;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區人口占全球的56.2%,海拔200~1000米地區人口占全球的35.6%;世界距海岸200公裏以內地區雖衹占全球陸地面積不足30%,但擁有世界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③時滯性(或惰性)。人口分佈往往明顯落後於生産力發展和經濟中心的轉移。其原因在於人口分佈的變化依賴於自然增長率和淨移民率的時間積纍效應,速度比較遲緩。衹有在人口基數很少的新開發地區,移民因素才能立即産生顯著效果。全球、各國和各地區人口(現象)的分佈特點及其形成條件的研究,幾乎構成人口地理學的全部內容。
  在一定時點上,人口在地理空間上的居住狀況。全世界人口分佈極不平衡。90%以上的人口集聚在10%的土地上,不到10%的人口散居在其餘90%的陸地上。中國的人口分佈也極不平衡。如果從東北黑竜江省的愛輝縣到西南雲南省的騰衝縣劃一直綫(稱為愛輝—騰衝綫),約有94%的人口居住在約占全國土地面積42.9%的東南部地區,約6%的人口居住在約占全國土地面積57.1%的西北部地區。人口分佈的狀況與自然、經濟、社會、政治等多種因素有關。地區的自然環境差異、自然資源的多寡,都會影響各地區經濟發展和生産佈局,從而造成人口分佈的不平衡。一般來說,人口最稠密地區都是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歷史悠久的地區。而人口稀少的地區,主要是自然環境惡劣、資源尚未開發、經濟欠發達的地區。
  目前,大洋州人口約占世界人口的0.5%,北美洲為6.9%,歐洲為10.5%,南美洲為6.7%,非洲為12.5%,亞洲為63%。
人口的普查 Population census
  人口普查是指在國傢統一規定的時間內,按照統一的方法、統一的項目、統一的調查表和統一的標準時點,對全國人口普遍地、逐戶逐人地進行的一次性調查登記。人口普查工作包括對人口普查資料的搜集、數據匯總、資料評價、分析研究、編輯出版等全部過程,它是當今世界各國廣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資料的一種最基本的科學方法,是提供全國基本人口數據的主要來源。
  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登記具有個別直接性。從調查方法上來看,原則上個人的數據應當由當事人直接申報。但在實際調查中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自行申報,比如嬰幼兒或正值到外地出差、旅遊、當時不在傢的人就不能自行申報,應由每戶指定一位熟悉情況的人如實代為申報。
  由於出生、死亡、遷移等原因,人口數是在隨時變化的,所以人口普查必須以一個特定時點為標準,全國同時進行調查。不論普查員實際入戶登記時間在哪一天,都應該以標準時間為準,好比用照相機把當時的人口狀況拍攝下來一樣,以免重登或漏登。
  此外,人口普查組織還具有一些其他特點,如具有高度集中性,人口普查必須由國傢統一組織進行;具有嚴格統一性,全國有統一的普查方案,統一的工作步驟和進度等;具有定期性,當今世界上許多國傢已規定,每隔五年或十年舉行一次人口普查。
人口的政策 Population policy
  人口政策是一個國傢根據本國人口增長過快或人口停止增長乃至出現負增長而采取的相應的政策措施。不同的國傢,因本國人口發展的情況不同,采取了不同的人口政策;而且,一個國傢的人口政策還會隨着本國人口發展的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調整。例如,泰國20世紀上半葉時期推行的是提倡與鼓勵生育,到60年代中期,人口年平均增長率達到3.2%;由於人口劇增,人均耕地減少,糧食供應緊張,於70年代開始大力推廣“家庭生育計劃”,1992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由70年代初的3%下降到1.5%。法國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出生率持續下降的國傢,也是第一個出現人口老齡化的國傢。國傢為了提高出生率,緩解老齡化程度,采取了一係列政策措施,鼓勵人們多生育。
人口的老齡化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人口老齡化(aging of population)是指一個國傢或地區在一個時期內老年人口比重不斷上升的現象或過程。國際上,一般以60歲或65歲為老年人的年齡起點,老人比重占5—10%稱為成年型人口,10%以上為老年型人口。成年型人口嚮老年型人口的轉化以及在老年型人口內老年人口比重繼續上升都是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將增加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還給社會公共福利、醫療衛生等方面帶來影響。
央視欄目《人口》 CCTV section "population"
  《人口》欄目由中央電視臺與國傢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合辦、中國人口宣傳教育中心承辦,是中央電視臺目前唯一的揭示生命奧秘、傳遞生命科學,探尋中國人口與經濟、人口與社會協調發展的一檔專題欄目。 《人口》長期堅持促進人口與社會和諧健康發展的宗旨,傳播人口知識、宣揚健康理念,倡導人文關懷,呼籲尊重生命,追求科學,實現人與社會協調發展。央視欄目《人口》欄目每期二十分鐘,播出時間為中央電視臺一套的周六下午三點二十五分,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在央視一套周末黃金時段播出的社教類節目之一。
英文解釋
  1. n.:  Population,  Human population,  period of prosperity (,  boom,  total number of these
法文解釋
  1. nf.  population
  2. n.  nombre de personnes d'une famille
近義詞
區域內動物的總數
相關詞
文化名人土著人類節日紀念日社會戰略
政策法規地理百科辭典墨西哥城市首都人文地理世界
罰款計劃生育生育政治行政更多結果...
包含詞
人口學人口論人口的人口稅
分類詳情
張開旅遊張開娛樂張開少數民族流浪者旅行
難民人權空調生活方式旅遊設施
公共衛生環境衛生城市地區土地分配低價住房
流動工人社區改善計劃新社區非高峰時間通勤種族關係
農村地區社會指數貧睏階層城區改造城區壓力
婦女地位人類住區的環境方面屍體處置區城供熱住房密度
過度擁擠城市衰敗社會-經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