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五星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西與新甸鋪鎮隔河相望,東臨王莊,南接湖北朱集鎮。總面積82平方公裏,耕地7.1萬畝,轄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1.2萬戶,5.4萬人。該鎮境內地勢平坦,溝渠縱橫,土壤肥沃,盛産糧食、蔬菜、棉花、花生、食用菌等。
五星鎮歷史悠久,至今有1200多年歷史,關於它的由來,緣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元代前,大水衝來一紫檀木佛像,上盤有顔色不同的五條蛇,時人認為五竜爺想在此安傢,於是就在佛像停留處建了三間廟宇,取名五竜廟。乾隆末年,一位山西籍的知府去雲南赴任,住宿五竜廟,夜夢自己乘竜進京見駕,疑有神佑。從此官運亨通,視為五竜爺神力所致。後返鄉經此,捐資擴建廟宇,重塑神象。並在正殿懸挂匾額,上書“五靈一德”,下刻知府印模。後香煙驟盛,朝拜者接肩摩踵。村民趨勢開館設店,建街闢集。於是,五竜廟日益繁榮昌盛起來。解放初(1947—1949年)稱五竜廟鄉,屬二區歸新野。1958年8月建立五竜廟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62年5月撤區,為五竜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67年改稱五星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83年12月,撤社,建立五星鄉,屬新野縣。1996年10月撤鄉建鎮為五星鎮,屬新野縣,轄判官莊、孫樓、魏樓、五星、後樓、大李營、水田、廖樓、任集、方營、黃營、郭湖、王葛莊、閩營、張樓、馬莊、臺莊、陳莊、張店、宋灣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
1978年,全公社工農業總産值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衹有66元。改革開放後,全鎮實行了土地承包,生産力得到解放和發展,農業産值迅速增加,農民逐步富裕起來。進入新千年來,五星鎮黨委、政府立足新形勢,為了實現新的突破,使農村、農業、農民有更大更快的發展,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積極發展培育民營經濟。同時,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林牧菜等副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來。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13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9.8億元,農業總産值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菌菜産業突出設施,創新機製,輻射發展,提高效益。蔬菜面積發展到3.7萬畝,其中,設施栽培面積達到0.8萬畝,總産量達148310噸。食用菌品種發展到5個,輻射20個村,平菇規模500萬袋,産值3000萬元;香菇100萬袋,産值1300萬元;雙孢菇達到30萬平方米。建成王各莊--郭湖百餘畝無公害蔬菜示範園、方營百畝立柱大棚、判官莊30畝雙孢菇示範園。重點培育早春四季豆、辣椒等主導品種,引進太空豆等4個新品係。以雙孢菇為主導,兼顧平菇、香菇等品種,引進開發白靈菇等新品種,形成了良性發展的態勢。
個體私營經濟圍繞傳統優勢産業上項目,擴規模,抓發展。至目前,全鎮已新上100萬元以上的項目3個,5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2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20戶,安排剩餘勞力近萬人。
畜牧養殖業實行項目帶動、能人促動、政策推動,建成占地約150畝、總畜位1000餘頭的魏樓生態肉牛養殖示範小區,黃營、廖樓、水田、任集4村近百畝規模養殖場也正在緊張有序建設。 |
|
五星鎮位於五營區東北部邊緣,距區址10公裏處,居於湯旺河南岸。東與紅星區毗鄰,南 接楊樹河林場,西、北隔湯旺河與麗林實驗林場相望。頭道楊樹河橫穿鎮內,流人湯旺河。占地 1200公頃,屬於楊樹河林場施業區版圖。地下礦産資源主要有鐵礦和石灰石礦。 1958年成立五星鋼鐵廠,政權機構設五星街道辦事處,隸屬五營區領導;1960年3月,成立五星人民公社,隸屬伊春市人民委員會所轄;1962年12月,撤銷五星人民公社成立五星區 。1970年改為五星鎮。
五星鎮轄境四面環山,湯旺河從鎮內流過,𠔌地狹長,是五營區的主要農業區,以種植馬鈴薯和蔬菜為主。石灰石、大理石儲量豐富。鎮辦工業有水泥廠、白灰廠等。1992年末全
鎮總人口5148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66人;滿、朝鮮、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3%。鎮政府駐於鎮內。 |
|
五星鎮位於燈塔市西部30公裏處,西與遼河油田茨榆坨採油廠、瀋陽市遼中縣茨榆坨經濟區相望,東距佟二堡經濟特區1.3公裏。小小綫公路橫貫全鎮,交通、通訊十分便捷。全鎮現有耕地面積10萬畝,人口4.3萬,轄19個村。
全鎮以稻米、葡萄、花卉、蔬菜、奶牛、黃牛、肉雞的集約化生産為重點的農業産業化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全鎮葡萄生産面積達2000畝,花卉面積達500畝,草坪面積達4000畝,蔬菜面積達2000畝,林果生産面積達800畝,奶牛飼養量達500頭,肉牛飼養量達3000頭,蛋雞飼養量達10萬衹,肉雞年出欄量達20萬衹。
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迅速,草磚廠、酒廠、利福電器廠的産品暢銷全國各地。今年新建的骨膠廠、布匹加工廠即將投産,糧𠔌加工廠規模不斷擴大,為全鎮優質米的外銷提供了條件。基礎設施齊全。全鎮已實現了村村通黑色路面,總里程達77公裏;6000門程控電話可通世界各地。 |
|
河南省新野縣五星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西與新甸鋪鎮隔河相望,東臨王莊,南接湖北朱集鎮。總面積82平方公裏,耕地7.1萬畝,轄宋灣村、判官莊村、前孫樓村、魏樓村、五星村、後樓村、大李營村、水田村、廖樓村、任集村、方營村、黃營村、郭湖村、王葛莊村、閩營村、南張樓村、南馬莊村、臺莊村、陳莊村、張店村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1.2萬戶,5.4萬人。該鎮境內地勢平坦,溝渠縱橫,土壤肥沃,盛産糧食、蔬菜、棉花、花生、食用菌等。
五星鎮歷史悠久,至今有1200多年歷史,關於它的由來,緣於一個美麗的傳說。元代前,大水衝來一紫檀木佛像,上盤有顔色不同的五條蛇,時人認為五竜爺想在此安傢,於是就在佛像停留處建了三間廟宇,取名五竜廟。乾隆末年,一位山西籍的知府去雲南赴任,住宿五竜廟,夜夢自己乘竜進京見駕,疑有神佑。從此官運亨通,視為五竜爺神力所致。後返鄉經此,捐資擴建廟宇,重塑神象。並在正殿懸挂匾額,上書“五靈一德”,下刻知府印模。後香煙驟盛,朝拜者接肩摩踵。村民趨勢開館設店,建街闢集。於是,五竜廟日益繁榮昌盛起來。解放初(1947—1949年)稱五竜廟鄉,屬二區歸新野。1958年8月建立五竜廟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62年5月撤區,為五竜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67年改稱五星人民公社,屬新野縣。1983年12月,撤社,建立五星鄉,屬新野縣。1996年10月撤鄉建鎮為五星鎮,屬新野縣,轄判官莊、孫樓、魏樓、五星、後樓、大李營、水田、廖樓、任集、方營、黃營、郭湖、王葛莊、閩營、張樓、馬莊、臺莊、陳莊、張店、宋灣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
1978年,全公社工農業總産值0.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衹有66元。改革開放後,全鎮實行了土地承包,生産力得到解放和發展,農業産值迅速增加,農民逐步富裕起來。進入新千年來,五星鎮黨委、政府立足新形勢,為了實現新的突破,使農村、農業、農民有更大更快的發展,大力實施工業強鎮戰略,積極發展培育民營經濟。同時,大力調整農業結構,發展林牧菜等副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使農民的生活逐步富裕起來。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13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9.8億元,農業總産值3.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菌菜産業突出設施,創新機製,輻射發展,提高效益。蔬菜面積發展到3.7萬畝,其中,設施栽培面積達到0.8萬畝,總産量達148310噸。食用菌品種發展到5個,輻射20個村,平菇規模500萬袋,産值3000萬元;香菇100萬袋,産值1300萬元;雙孢菇達到30萬平方米。建成王各莊--郭湖百餘畝無公害蔬菜示範園、方營百畝立柱大棚、判官莊30畝雙孢菇示範園。重點培育早春四季豆、辣椒等主導品種,引進太空豆等4個新品係。以雙孢菇為主導,兼顧平菇、香菇等品種,引進開發白靈菇等新品種,形成了良性發展的態勢。
個體私營經濟圍繞傳統優勢産業上項目,擴規模,抓發展。至目前,全鎮已新上100萬元以上的項目3個,5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2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20戶,安排剩餘勞力近萬人。
畜牧養殖業實行項目帶動、能人促動、政策推動,建成占地約150畝、總畜位1000餘頭的魏樓生態肉牛養殖示範小區,黃營、廖樓、水田、任集4村近百畝規模養殖場也正在緊張有序建設。 |
|
鎮政府駐三尖泡,人口3.9萬人,面積109.3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河坨子、蘇麻堡、黑溝子、三尖泡、五星、頭泡、黃臘坨、八荒地、北坨、牛犋、民生一、民生二、西三傢子、東土臺、楊傢、高沙溝、裏仁、羅傢臥子、高傢、莊河。 |
|
五星鎮位於太和縣中部,轄24個村委會,104個自然村,耕地4.14萬畝,面積55平方公裏,人口41733人。五蔡路、雙清路穿境而過,105國道縱貫南北,界洪河、黑茨河繞境而過。
五星木材專業市場是從2002年開始逐漸興起壯大的一個專業市場,其規模在2004年迅速膨脹,現有木材行89傢,主要集聚在105國道及雙李路兩側,其中雙李路楊油坊集37傢,105國道兩側及商城52傢,有獨立經營和股份經營兩種方式。日交易額80餘萬元,從業人員近萬人,從事木材分撿、鋸解、裝卸人員5000多人,外運大型卡車每天停放30餘輛,日均外運20餘車。
該鎮篩網一條街占地100多畝,總投資規模達2000多萬元,年銷售總額3000多萬元,實現利稅100多萬元,從業人員近千人。 |
|
五星鎮 五星鎮位於新野縣南部,西與新甸鋪鎮隔河相望,東臨王莊鎮,南接湖北省襄樊市襄陽區朱集鎮。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5.4萬人(2005年)。轄宋灣、判官莊、前孫樓、魏樓、五星、後樓、大李營、水田、廖樓、任集、方營、黃營、郭湖、王葛莊、閩營、南張樓、南馬莊、臺莊、陳莊、張店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境內地勢平坦,溝渠縱橫,省道S244綫、溧河—朱集綫、新王綫(新甸鋪—王莊)公路過境。 [代碼]411329106:~200宋灣村 ~201判官莊村 ~202前孫樓村 ~203魏樓村 ~204五星村 ~205後樓村 ~206大李營村 ~207水田村 ~208廖樓村 ~209任集村 ~210方營村 ~211黃營村 ~212郭湖村 ~213王葛莊村 ~214閩營村 ~215南張樓村 ~216南馬莊村 ~217臺莊村 ~218陳莊村 ~219張店村
[沿革]1958年建五竜廟公社,1967年改五星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建鎮。1997年,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五竜廟、判官莊、前孫樓、魏樓、後樓、大李營、水田、廖樓、任集、方營、郭湖、閩營、南張樓、王葛莊、南馬莊、黃營、臺莊、陳莊、張店、宋灣20個行政村。 |
|
五星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西與新甸鋪鎮隔河相望,東臨王莊,南接湖北朱集鎮。總面積82平方公裏,耕地7.1萬畝,轄20個行政村,100個自然村,244個村民小組,1.2萬戶,5.4萬人。該鎮境內地勢平坦,溝渠縱橫,土壤肥沃,盛産糧食、蔬菜、棉花、花生、食用菌等。2002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6.3億元,其中農業産值2.1億元,工業産值4.2億元;財政收入44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30元。菌菜産業突出設施,創新機製,輻射發展,提高效益。蔬菜面積發展到3.7萬畝,其中,設施栽培面積達到0.8萬畝,總産量達148310噸。食用菌品種發展到5個,輻射20個村,平菇規模500萬袋,産值3000萬元;香菇100萬袋,産值1300萬元;雙孢菇達到30萬平方米。建成王各莊--郭湖百餘畝無公害蔬菜示範園、方營百畝立柱大棚、判官莊30畝雙孢菇示範園。重點培育早春四季豆、辣椒等主導品種,引進太空豆等4個新品係。以雙孢菇為主導,兼顧平菇、香菇等品種,引進開發白靈菇等新品種,形成了良性發展的態勢。
個體私營經濟圍繞傳統優勢産業上項目,擴規模,抓發展。至目前,全鎮已新上100萬元以上的項目3個,50萬元以上的項目4個,20萬元以上的項目10個,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20戶,安排剩餘勞力近萬人。
畜牧養殖業實行項目帶動、能人促動、政策推動,建成占地約150畝、總畜位1000餘頭的魏樓生態肉牛養殖示範小區,黃營、廖樓、水田、任集4村近百畝規模養殖場也正在緊張有序建設。 |
|
五星鎮位於燈塔市西部30公裏處,西與遼河油田茨榆坨採油廠、瀋陽市遼中縣茨榆坨經濟區相望,南距中國佟二堡皮裝大市場1.3公裏;“小小綫”國防公路橫貫五星全境,交通、通訊十分便捷。
全鎮現轄19個行政村,4.3萬人口。年國內生産總值3.4212億元,人均純收入2980元,是一個新興的城鎮。
五星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五星鎮土地資源豐富,農業基礎較好。現有耕地11萬畝,其中水田3萬畝,旱田具有水澆、噴灌條件的耕地達2.3萬畝,是一個以農業和農産品加工為主的大鎮。以粳稻生産,葡萄、花卉、草坪、蔬菜、林果高新技術開發,集約化養殖為重點;以發展“兩高一優”為標準,初步形成了農業産業化的新格局。
農田基本建設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爭取國傢資金110萬元,完成了羅臥村節水防滲工程,並獲得了遼陽市級“大禹杯”優勝單位榮譽稱號。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發展迅速。毛皮加工廠、糧𠔌加工廠、酒廠、電熱毯廠的産品暢銷全國各地,並遠銷海外。個體皮裝業已形成規模,全鎮皮裝戶發展到1000多戶,為皮裝戶生産服務的噸光、噴漿、行棉、綉花等個體服務企業62傢,從事皮裝生産、加工、經銷、服務的人員達9000多人。
基礎設施齊全。全鎮所轄19個村,村村通黑色路面,5600門程控電話可通世界各地,農民居住條件不斷改善,農民住宅樓已達7萬平方米。 |
|
- : Wuxing Town
|
|
五星 |
|
楊傢村 | 五星村 | 高傢村 | 蘆莊村 | 張店村 | 水田村 | 閩營村 | 河坨子村 | 付橋村 | 任集村 | 牛犋村 | 三尖泡村 | 西三傢子村 | 七臺子村 | 南張樓村 | 羅傢臥子村 | 蘇麻堡村 | 黑溝子村 | 頭泡村 | 黃臘坨村 | 八荒地村 | 民生二村 | 東土臺村 | 高沙溝村 | 常寨村 | 南馬莊村 | 魏樓村 | 後王村 | 楊寨村 | 裏仁村 | 黃營村 | 後樓村 | 朱王村 | 齊莊村 | 方營村 | 民生一村 | 莊河村 | 郭橋村 | 北坨村 | 小郭莊村 | 劉樓村 | 北坨子村 | 劉關村 | 光李寨村 | 劉廟灣村 | 王葛莊村 | 付祠堂村 | 黑溝臺村 | 高沙溝子村 | 判官莊村 | 前孫樓村 | 大李營村 | 廖樓村 | 尖張村 | 於秦村 | 樓周村 | 稻香橋村 | 後付村 | 星王村 | 郭湖村 | 付寨村 | 宋灣村 | 楊西樓村 | 臺莊村 | 三李莊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