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 : 神話 : 民間文學 > 中國神話
目錄
神話的概念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神話以故事的形式表現了遠古人民對自然、社會現象的認識和願望,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的自然和社會形式本身”。神話通過以神為主人公,它們包括各種自然神和神話了的英雄人物。神話的情節一般表現為變化、神力和法術。神話的意義通常顯示為對某種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解釋;有的表達了先民徵服自然、變革社會的願望。
神話的功能
  首先,人們講述神話,為的是保持社會習俗及社會制度的意義和合理性。其次,由於生産力低下,尤其是面臨着令人畏懼的自然界,個人必須把自己融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再次,先民們在神秘而悲喜莫測的日常勞動和生活中,積聚了相當多而強烈的情緒體驗,神話故事可以使難以理解的現實呈現出種種戲劇性的屬性,人們在對世界假象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種種令人不安的情緒。
神話的産生
  神話是反映古代人們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原始理解,並通過超自然的形象和幻想的形式來表現的故事和傳說。
  由於古代生産力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及社會生活的矛盾、變化,於是藉助幻想,把自然力擬人化。神話往往表現了古代人民對自然力的鬥爭和對理想的追求。
  中國神話極其豐富,許多神話保存在古代著作中。如《山海經》、《淮南子》等。
  歷代文藝創作中,類比神話、假藉傳說中的神來反映現實或諷喻現實的作品,通常也稱神話。
  中國古代有神話,但是嚮來沒有“神話”這個名詞。神話是什麽?茅盾先生曾下過一個定義:“神話是一種流行於上古時代的民間故事,所敘述的是超乎人類能力以上的神的行事,雖然荒唐無稽,可是古代人民互相傳頌,卻確信以為是真的”。
中國神話的內容
  中國神話豐富多彩,內容主要有以下9個方面:
  ①創世神話。關於天地開闢、人類和萬物起源的神話。又稱開闢神話。創世神話是人類幼年時期用幻想的形式對自然、宇宙所作的幼稚的解釋和描述,反映出原始古代人對天地宇宙和人類由來的原始觀念。
  創世神話主要有兩種:天地開闢(包括世界和萬物的形成)的神話和人類起源(包括民族的由來)的神話。天地開闢神話有3類:第一類,以創造神為主體 ,創造世界 。這個創造神的形象、稱謂以及開闢天地的方式各有不同。瑤族的創造神叫密洛陀;彝族的創造神有4個:八歌 、典尼 、支格阿魯和結支戛魯。第二類,巨人化生神話,講述天下萬物是由巨人的身體各部所化。如漢族的盤古神話,阿昌族的神話《遮帕麻與遮米麻》 ,彝族神話 《 創造萬物的巨人尼支呷金》等。第三類,自然演變的神話,講述的是想象中的天地自然形成的過程,既不是開闢神的創造,也不是巨人化生 ,完全是自然演化。如壯族神話《布洛陀與妹六甲》,納西族創世神話《人祖利恩》等。這些神話,在各少數民族的史詩和古歌中保留很多。人類起源神話有兩類:一類是解釋世界上人類的誕生,講述造人的過程,說明民族的由來;另一類是與洪水神話相聯繫,通過洪水後兄妹結合,說明再造人類的過程。在民族創世神話中,人的來源有卵生、葫蘆生、石頭生,以及從山洞或樹林上出來的種種不同說法,但較常見的是泥土造人的說法。如女媧神話。
  在創世神話中,解釋人類由來和說明民族起源的內容常常結合在一起,把民族起源和人類由來看作是同時發生的 。彝族史詩《梅葛》中記載的創世過程,以兄妹成親,生下怪葫蘆,出現8種人,解釋8個民族的由來。創世神話具有世界性,它是人類原始時期的意識形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一定的文學價值。
  ②日月星辰神話。解釋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的神話。日月星辰神話首先提出了日月星辰的由來問題。中國神話對此說法各異 ,大致有以下5 :生育說、肢體化生說、蛋生說、鑄造說、神創說。此外,還有太陽是英雄神和天帝的說法 。也有神話解釋某些星座的來歷。
  日、月有規律的出沒運轉是日、月神話解釋自然現象的一個方面。中國古代神話描述日、月的生活日程也像人類一樣有勞作、有休息。月中的陰影及月的圓缺變化是此類神話解釋自然現象的又一方面。漢族神話中就有嫦娥奔月化為蟾蜍、吳剛伐桂、玉兔搗藥等說法。少數民族中也有許多解釋月中陰影的神話。關於日、月之間的關係,人們想象它們有着同於人間的夫妻、兄妹、姊妹、姑嫂等關係。對於日、月食的現象,神話中亦有神奇的解釋。如漢族就有天狗吞食之說。射日神話是日、月神話中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它所敘述的基本內容是:天空中出現了多個太陽(或月亮),強光照射,造成了嚴重的後果。英雄的神箭手射下了多餘的日 、月。這類神話反映了遠古人類企圖控製太陽、徵服幹旱的願望。
  日月星辰神話反映了遠古人類對於天體的樸素認識,其中有的則表現了他們企圖用巫術手段控製天體的願望,具有原始科學和某種實用意義。但是由於種種原始觀念的滲透融合,最終化合成為充滿了天真幻想的神話,並被文人取為創作題材。
  ③動植物起源神話。自然神話的一種。它是原始人民對於動植物來源和特徵的解釋性故事。在原始漁獵和採集經濟時代,人類生産力水平極其低下,還不能把自己同自然界區別開來。人們往往認為周圍的動植物也像自身一樣具有知覺、感情和生活歷程,特別是對於那些同人的生活、生産有直接利害關係的動植物,則運用形象化的幻想手法說明它們的來源和特徵,便成為動植物起源神話。
  在中國流傳至今的神話作品中,單獨講述動植物起源神話較少,大多作為局部的情節存在於原始神話和創世史詩中。如布依族的神話史詩《開天闢地》中講森林和珍禽異獸是由翁戛神的頭髮和身上的虱子所變的。《誇父神話》中講桃林是誇父在逐日途中渴死後棄下的手杖變成的。這類神話認為動植物是由神體的某一部分或神的器物變化而來的。
  此外,有的神話認為動植物是創造神創造的。如彝族史詩《勒俄特依》講阿俄暑補神到人間創造生物 ,把3種樹栽在地上,從此有了樹;把花鹿放在森林,從此有了動物。還有一些神話認為神、人、動植物是互生的。
  ④洪水神話。世界性的關於宇宙毀滅和人類再生的神話。中國古代關於洪水的記載,多和治水相聯繫。如《淮南子·覽冥訓》中就述及女媧補天和治水的故事。此外,還有鯀 、禹治水的神話。它們都沒有直接和人類再生相聯繫。後世所傳洪水神話反映遠古某個時期人類在遭到毀滅性洪水災異之後,洪水遺民兩兄妹結婚,再生人類。這個神話可分為南北兩大係統。西南係統的洪水神話一般說是:雷公發洪水,淹沒世界。兄妹二人躲在葫蘆裏避開洪水,而後結為夫妻,婚後繁衍出不同的種族。北方係統的洪水神話說:洪水泛濫 ,淹沒世界。伏羲、女媧(或盤古兄妹)在石獅子或烏龜等的保護下,避過洪水,隨後結為夫妻。最後,兄妹捏黃泥人 ,再造人類,從而成為漢族“人祖”。這兩大係統神話都存在原始血緣婚的痕跡。它似是中國原始社會從群婚製嚮對偶婚製過渡的婚姻形態的反映。由於社會階段的不同,神話中對兄妹婚所持的態度也各異。早期神話以為兄妹婚為延續人類所必需;後期神話則在肯定程度上有所不同。近代西南苗 、瑤、彝等民族的洪水神話資料,在聞一多《神話與詩·伏羲考》中徵引較詳。中原和北方漢、蒙古、達斡爾等民族的洪水神話,不斷發現。它們有的和開闢創世神話相融合,有的出現了嚴重的佛教化傾嚮。由於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的製約,口傳的洪水神話常在衍變之中。
  ⑤女媧神話。女媧是中國神話中的創世女神。是原始社會母係氏族時期流傳下來的一位偉大女神形象。
  女媧神話的內容主要有兩方面。一個是造人。傳說女媧揉團黃色泥土創造了人類。後來因為繁忙便引繩入泥漿拖拉甩動 ,飛濺的泥點變成了很多的人 (見後漢應劭 《風俗通義》)。另一個是補天。補天之說最早見於《淮南子·覽冥訓》。傳說上古時候,天崩地塌,大火燃燒,洪水泛濫,惡禽猛獸殘害人民。女媧就熔煉五色石塊去修補蒼天;斬斷鱉足樹立在大地的四周,將天撐起來,還殺死了興風作浪的黑竜,以拯救中原的人民。然後把蘆葦燒成灰,堵住了滔天的洪水。女媧也可算是中國神話傳說中最早的一位治水英雄 。
  此外,還傳說女媧曾經作過笙簧。這與後來中國西南民族所吹的蘆笙相似。女媧也可以說是音樂的女神。也有傳說說女媧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風俗通義》),讓青年男女互相婚配,繁衍後代。她又是婚姻的女神。
  ⑥伏羲神話。關於中國文化創造的神話。伏羲又叫太昊伏羲,據說,是華胥氏踩了雷澤中雷神的足印生出的兒子 。他能夠沿着生長在都廣之野的作為天梯的建木“上下於天”。
  伏羲有許多創造發明,主要說他坐在一座方壇上,聽了八方風的樂音,便畫出(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八種懸卦的符號,叫做八卦,以代表天地間的種種事物。他又模仿蜘蛛結網,製作了捕魚的網。他的臣子句芒,則根據這種原理,做了捕鳥的羅。伏羲還製作了瑟,創造了《賀辯》的樂麯。上古文明的曙光,在傳說中的伏羲時代就顯露出來了 。
  伏羲後來做了東方的天帝,他的臣子句芒,便做了他的屬神。傳說中還有伏羲與女媧為夫婦的說法。此說大約出現於西漢時代。東漢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有“伏羲鱗身,女媧蛇軀”語。東漢武梁祠石室畫像上即有人首蛇身的伏羲 、女媧交尾的圖像,一邊標明是伏羲,另一邊可能是女媧。
  ⑦帝俊神話。中國古代殷民族所奉祀的天帝的神話。甲骨文稱為高祖。他本是殷民族的祖宗神,後來纔升為天帝的。他的形狀在甲骨文中是鳥的頭,獼猴的身子,一隻足 ,手裏似乎還拄着一根拐杖 。有關帝 俊的神 話 ,集中保存在《山海經·大荒經》以下五篇裏,其他書籍並無所見。帝俊的兩個妻子,一個叫羲和,住在東方海外的甘淵,生了10個太陽;另一個叫常羲,住在西方的荒野,生了12個月亮。還有個妻子叫娥皇,住在南方荒野,生了1個頭3條身子的先祖。帝俊時常從天而降,和一些五彩鳥交朋友;下方帝俊的兩座祠壇,就是由這些五彩鳥管理的。在北方的荒野,有一座帝俊的竹林,斬下竹的一節,剖開來就可以做船 。堯的時候 ,10日並出,帝俊曾賜給羿紅色的弓、白色的箭,叫他到下方去拯救人民的困苦。以上就是殘留下來的帝俊神話的片斷 。從中可以見到帝俊作為天帝的神性。由於神話的發展演變 ,帝俊又化身為傳說中人間的兩個帝王,一個是帝嚳辛氏,另一個是帝舜,他們都是半神的英雄,都有他們各自的神話傳說在流傳。
  ⑧羿神話。羿是中國神話中的射日英雄。根據先秦古籍的記載,羿或稱夷羿(《 左傳 》、《 天問 》),或稱仁羿(《山海經》)。有關羿的神話說,堯做國君時,天空中出現10個太陽,把禾苗曬焦,百姓陷入饑餓之中,各種惡禽猛獸乘機危害人民。於是天帝俊賜羿一張紅色的弓,一口袋白色的箭,叫他去解除人民的艱難困苦。羿下到凡間,首先把10個太陽射落9個,然後他又誅除猰貐 、鑿齒 、九嬰、大風、修蛇等兇殘的禽獸。最後到中原地方的桑林中捉住那頭為害最烈的大野豬。他將野豬肉蒸熟後奉獻給天帝,滿以為會受到嘉奬 ,哪知道天帝卻因為羿射殺了他的9個太陽兒子 ,很不滿意羿的作為。此外,還有羿射河伯,羿請不死之藥於[[ 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等片斷的記錄,反映羿的另一些活動和他的悲劇性的結局。《淮南子》還記載了民間奉祀羿做消災除害的宗布神。
  ⑨嫦娥神話。嫦娥是中國神話中的月中女神。嫦娥奔月神話最為民間所樂道。始見於《淮南子·覽冥訓》。神話說羿嚮西王母求得長生不死藥物後帶回傢中。嫦娥趁羿不在 ,偷吃了不死藥,不覺身子輕飄飄地飛離地面,奔嚮月宮。嫦娥奔月的神話還見於較早的《歸藏》,但《歸藏》記敘粗略,衹說嫦娥吃了西王母的不死藥奔往月宮做了月精,似乎還未和羿相聯繫。在《淮南子》的古本中尚有嫦娥到月宮化為蟾蜍的記載,今本已無,顯示了人們對嫦娥從譴責到同情的轉變。魏晉六朝到唐代這段時期,人們對嫦娥的同情愈加發展,化蟾之類的古老傳說漸被遺忘。有些學者認為嫦娥即《山海經》中的常羲。
中國神話的特點
  (一)圍繞着生存這一主題:
   1、響徹着勞動創造的回音,它是勞動創造的生動記錄,更是勞動業績和首創精神的贊美。
  神話作為古人藝術表現之一,和其他藝術一樣是起源於勞動的。神話中所歌頌的具有威望的神,或是神性的英雄,幾乎無一不與勞動有關。像開天闢地的盤古,煉石補天的女媧,發現藥草的神農,教民稼穡的後稷,治理洪水的鯀,鑽木取火的燧人氏,發明弓箭的後羿,禹親自在歷山種田,在雷澤捕魚,在河濱製陶的舜等等,他們所從事的並不是平常的勞動,而是生了“幻想翅膀”的勞動。他們有的憑藉神力如女媧煉石補天;有的使用某種法寶,如鯀竊帝之息壤治水;有的神力、法寶、技藝兼而有之,如射日除害的後羿,既有天帝賜予的神弓神箭,又倚仗着本身的神力和技藝;有的甚至幹脆變作異物從事某種特殊的勞動,以達到他所預期的目的,如禹變熊鑿山開路,再如那個“不量力”,一心追逐太陽光影的誇父以及那個溺死東海化為精衛鳥,“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的女娃的神話,衹要稍有現實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那衹是神話的美妙幻想,但它卻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古代初民不屈服於命運的積極的生活態度,通過幻想創造了神話英雄來展現他們勞動的熱情和徵服自然的勇氣和信心。
  2、充滿了厚生愛民意識:
  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衛填海都是為了擺脫和戰勝自然災害的睏擾;黃帝戰蚩尤則是為了清除人間惡勢力,不讓他們去危害人的正常生存。
  (二)顯示了博大堅韌的精神:
   從神話英雄們的鬥爭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了閃現在中國神話的頑強鬥爭意志和奮發昂揚精神,為了實現理想,這種敢於鬥爭,勇於犧牲,自強不息,捨己為人的大無畏精神表現了在神話傳說中,是符合中華民族傳統風格的,即對命運積極的抗爭精神。在中國神話中,神或者具有赫赫戰功的英雄,首先是以其果敢的精神和英勇的行為,為天下蕓蕓衆生創造了一個不可多得的生存條件,其次他們的鬥爭又是不屈的、持久的,無往而不勝的,西方神話中的神和英雄雖也不乏勇敢、堅強,但往往又被一種不可知的抽象命運所左右。
  較為典型的例子,是中國關於鯀禹治水和希臘關於普羅米修斯的神話。這兩個神話部分情節相似,但他們所賴以鬥爭的精神支柱和命運內涵卻大相徑庭。普羅米修斯被縛在奧林波斯山的懸崖上,忍受神鷹的日夜啄食而堅強不屈,但他認為“無論誰衹要學會承認定數的不可動搖的威力”“便必須忍受命運女神所判給的痛苦”,他靠命運,靠定數來忍受痛苦,最後,是命運使他與宙斯化幹戈為玉帛,取得勝利。
  希臘神話有一位普羅米修斯的神,他依照神祗形象用泥土造人,後來又想幫助人類減輕供奉神祗的負擔,最終得罪了天帝宙斯。宙斯拒絶給人類提供火,普羅米修斯藉助木本茴香的樹枝,走到太陽車那裏,竊取了火種,從此人類用火燒烤食物,照耀黑夜。普羅米修斯的行為激怒了宙斯,他派威力神剋斯托斯,暴力女神比亞,將普羅米修斯鎖在阿爾卑斯山的懸崖絶壁上,每天派一隻鷲鷹去啄食其肝髒,但肝髒被吃後,隨即又復生長,……普羅米修斯被吊在絶壁上,經歷了無數悲苦的歲月,最後被大力神赫拉剋勒斯拯救。馬剋思在《博士論文》中稱贊他為“哲學的日曆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
  中國神話中的鯀,面對洪水勇敢鬥爭,並竊天帝之息壤,甚至對黃帝派的火神祝融來殺頭也不以為意,其屍體三年不腐,用刀剖開腹部,化生出精魂和心血的結晶——禹來繼承其未竟的治水偉業。鯀靠的不是命運的安排,而是前赴後繼的積極抗爭精神。
  同樣,古臘神話中關於俄底浦斯和中國神話中刑天舞幹戚的故事,也鮮明地表現了對命運的不同態度,顯現出兩種不同的命運觀。俄底浦斯處處與命運抗衡,但最終還是擺脫不掉命運之神的安排:殺父娶母,強調了冥冥中命運的不可抗拒性;刑天反抗天帝,雖失敗被砍頭,卻仍“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戈以舞。”絲毫不受命運的左右,也沒有失敗者的悲哀,渲染出中國神話較為濃厚的悲壯色彩。→“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陶淵明《讀山海經》)。另外,還有誇父渴死後,他的手杖化作廣阔的鄧林;女娃淹死在東海,冤魂卻變為一隻誓志填海的小鳥……這一幕幕悲劇的故事,並不使人感到悲哀,主要是因為這些神話人物身上體現着的高貴精神品質及深刻思想意義。西方神話中的神如英雄也不乏其勇敢、堅強,但同時卻又被一種不可知的抽象命運觀所左右。
  但是,由於早期神話受當時生存環境及生産力水平的限製,其內容無非是當時常見的日月星辰,山川丘壑,飛禽走獸,水草樹木這些東西,所創造的神也脫離不開人的外形,比如:原始人的抗旱鬥爭,在神話中就被幻想為羿射十日的故事,他們徵服海洋的嘗試,則被想象為精衛填海的壯舉,但是不管先祖的想象多麽豐富,終究也想象不出有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更想象不出哪個神靈能手執“金箍棒”那些稅利的武器。因此,早期的神話,不可能像後世的神話那樣場面壯闊,情節復雜,人物多姿多彩,而是帶有很多毛茸茸的原始痕跡,但是如果剝落了其原始的曠野,其本來面目自然就會扭麯。
  (三)
   神話翅膀所翺翔的地方,每每都是科學創造發明的先聲(神話有時竟是科學的預言,或幻想的科學)
   在很早以前,人們就已經夢想着能在空中飛行,於是有了“飛毯”的故事,人們夢想着加速走路的速度,於是有了“快靴”的故事,當然這兩個例子都是外國神話,中國神話在這方面一點也不遜於世界各國神話。拿飛行的設想來說,就有羽人國,驩頭國,“魯班刻木為鶴,一飛七百裏”(《述異論》上),“奇肱民能為飛車,從風遠行”(《博物志•外國》)的記述,今天的飛機、火車、輪船不正都實現了遠古人在天上“飛”的夢想嗎?《列子•湯問篇》還記載了偃師嚮周穆王獻機械人的神話,這個機械人不但能歌善舞,而且能用眉目傳情,挑逗穆王左右的嬪妃,致使穆王疑心這個機器人是用真人扮的,下令殺了他的頭,我們暫且不考慮這段記載是否真實可靠,單從書中的描繪來看,就足以和現代機器人媲美。
  (四)
   從藝術上看,神話具有強烈的積極浪漫主義精神:離奇的情節,奇特的幻想,大膽的誇張,豐富的想象
   《淮南子•天文訓》:共工一怒,頭觸不周山,竟把天柱地維撞斷,使天塌一方,地陷一角,日月星辰為之改變位置。
  《史記•殷本紀》簡狄吞燕卵,孕育了商民族的始祖“契”。
  《史記•周本紀》姜嫄踩了一下巨人的足跡,竟“身動如孕”,生下後稷,後稷教民稼穡,使民豐衣足食,無饑寒之憂。
  很典型的神話:“巨鰲(大鰲或大龜)戴山”渤海之東,有五山焉,這五座大山,是由巨鰲在下面背負着,巨鰲們不以戴山為苦,反而愉快地手舞足蹈,顛得山上的神仙惶惶不安。巨鰲頭能把大山頂起,可見其大,然而竜伯國的巨人“一釣而連六鰲”並把它們放在自己背上疾速奔跑,其力量之大,形體之大就更難於想象了。
中西方神話的區別:
  1、中國神話很零散,希臘神話有嚴密得體係。因為,中國統一晚,前221年纔統一,而希臘一開始就是一個統一體。以宙斯為中心的龐大的神的傢族。
  中國古代神話篇幅都很短小,對神的事跡記載非常簡略,故事性不強,沒有古希臘神話那樣的長篇巨製和麯折生動的情節。 十二大神:主神宙斯、天後赫拉、火神赫菲斯托斯、太陽神阿波羅、月神阿耳忒彌斯、戰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愛神阿佛洛狄忒(維納斯),總之,十二大神幾乎代表了自然界的所有屬性。
  中國主神:南方神話開闢神——盤古;北方神話開闢神——女媧;三皇五帝:伏羲、女媧、神農;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2、中國上古神話有着極為鮮明的尚德精神:
  這一點在與西方神話特別是希臘神話進行比較時顯得更加突出。有人說古希臘人是正常的兒童,中華民族是早熟的兒童,正常的兒童用充滿好奇和激情的眼光看世界,早熟的兒童用淡漠和沉思的眼光看世界。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大神均有不食人間煙火、沒有凡人情欲的神格特徵;神話中充滿對遠古英雄和帝王獻身精神的謳歌與禮贊,以及對神話人物保民佑民的職分要求。這其中一部分是先天神話的內在特質,另一部分則是出於後天的改造。幾千年來,這種尚德精神一直影響着人們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和對現實人物的期望,甚至也影響着20世紀以來中國現代文明的走嚮。
  翻開中國上古神話,一個聖賢的世界撲面而來。儘管神話沒有十分完整的情節,神話人物也沒有係統的神係傢譜,但它們卻有着鮮明的東方文化特色,其中尤為顯著的是它的尚德精神。這種尚德精神在與西方神話特別是希臘神話的比較時,顯得更加突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這種尚德精神,一方面源自於原始神話的內在特質,另一方面則是後代神話改造者們着墨最多的得意之筆。在西方神話尤其是希臘神話中,對神的褒貶標準多以智慧、力量為準則,而中國上古神話對神的褒貶則多以道德為準繩。這種思維方式深深地註入中國的文化心理之中。幾千年來,中國古代神話的這種尚德精神影響着人們對歷史人物的品評與現實人物的期望,决定着社會對人們進行教育的內容與目的,甚至也影響着20世紀以來中國現代文明的走嚮。
  “不食人間煙火,沒有平凡人的情欲”,這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主要大神們神格的重要特徵。在中國的很多經史典籍中,中國上古的主要大神們,諸如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禹等等,都是崇高和聖潔的。他們不苟言笑,從不戲謔人類,更不會嫉妒和殘害人類。在個人的私生活上,他們從來都是十分規矩和檢點的,十分註重小節、註重品行和德操的修養,並且尊賢重能。幾乎每一位神王都沒有“紅杏出墻”或“亂播愛情種子”的現象。在他們的身上,衹有神聖的光環、純潔的品性和高尚的情操。當人類嚮他們看過去的時候,衹會仰面嚮上,頂禮膜拜,而不會有絲毫的不恭不敬。
  相反,在古希臘神話中,我們所看到的大大小小的天神都是世俗的,是滿身人間煙火味的形象:衆神之王宙斯狂放不羈,拈花惹草,在神界與人間留下了一大串風流債,更嚴重的是他任意行事,不講原則,充滿嫉妒和個人愛好;神後赫拉,本是衆神的表率和人間的神母,但她卻經常為嫉妒和仇恨而迷失了本性,做出一些殘酷和無神格的蠢事來,沒有絲毫讓人類敬重的地方。主神如此,他們手下的衆神也都有着極為相似的品性。
  “對神的獻身精神的崇尚和禮贊”,是中國上古神話尚德精神的另一重要體現。這種犧牲精神首先表現在古老的創世神話當中。中國的創世神話,是以犧牲創世神的肉體來完成天地開闢和萬物創造的。所以,中國古代的開闢大神盤古在完成了天地開闢任務之後,就將自己的雙眼化成了日月,將四肢與頭顱化成了五嶽,將血脈化成了長江與黃河,將毛發化成了山林與草木,將肌肉化成了泥土,將筋骨化成了金石,而他身體上的寄生物則變成了人類。另一位開闢大神女媧,她在完成了補天、造人的大功之後,也將自己的身體化成了萬物。所以《山海經》中雲有神十人,乃女媧之腸所化。今天我們雖然不能全部瞭解女媧化物的細節,但這則神話多多少少為我們透露了這方面的信息。
  後來的始祖神繼承了創世神的這一傳統,並將它發揚光大,為中華民族創造了可歌可泣的業績。燧人氏發明火歷經千辛萬苦種種磨難;炎帝為發明農業種植和草藥而嘗盡百草,幾經生死,所以《淮南子•修務訓》說神農“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闢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先秦史書則言大禹為治水十年奔走,三過傢門而不入,以至於“脛不生毛,偏枯之病,步不相過”(《荀子•非相》註引《屍子》)。
  不僅創世神和始祖神如此,在對我國遠古神話英雄的故事傳說及對英雄的謳歌中,同樣也反映出一種崇尚奉獻與犧牲的精神。在這些神話中,大凡是為社會的進步、為人類的幸福而獻身的英雄備受人們的贊頌;反之,凡是那些不利於社會前進、有礙於人類幸福的神性人物則要遭到唾棄與批判。所以為逐日而死的誇父、射日除害的後羿、救民於水患的大禹等均在人民的心目當中占據着崇高的地位;被大水淹死之後變成鳥不停地以木石勇填蒼海的精衛,也生生世世為人們所敬重。而那些殘害人類的神蛇、怪獸一般的反面人物,如果不被英雄誅滅,也會被歷史文化所誅滅。
  中國上古諸神所普遍體現的獻身精神,是世界其他民族的神話英雄所不具備的。在希臘神話中,其開闢神話充滿了血腥。巴比倫神話和北歐神話同樣也都帶有濃濃的血腥味。記載着巴比倫神話的《埃努瑪•埃立什》說,開初,神族有兩大派:一派象徵着無規律的“混沌”,是從汪洋中生出的神怪;另一派象徵着有規律的“秩序”,是從汪洋中分化出來的天神。創世的過程被理解為混沌與秩序的戰鬥過程,最後秩序戰勝了混沌,且以混沌族神怪們的屍體創造了萬物和人類。北歐神話則說,天神奧定殺死了強有力的冰巨人,以他的屍體創造了世界上的萬物。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尚德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大神們不食人間煙火的高尚以及偉大的獻身精神,同時也體現在他們“保民佑民的責任感”上。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既是被人們所禮拜的神,就應該盡到保民佑民的職責。遠古時代,中國的許多著名的大神均具有始祖神的身份。這些始祖神均是自己部族中功勞卓越的人物,他們在為本民族的發展與壯大的過程中或在民族的重大變故中,起到過巨大的作用。他們成為本民族始祖神的先决條件也决定了他們作為大神的責任與義務。特別是自西周以來,由於歷史和政治的需要,諸子百傢有意識改造神話中的人物形象,將人類理想的英雄美德都加在了他們身上。這種現象所造成的結果,使得存留在上古神話人物身上的野性消失得幹幹淨淨,有的衹是道貌岸然、冠冕堂皇。於是這些上古的神話英雄或始祖神們以一種嶄新的姿態登上了歷史舞臺,由神祗搖身一變成了品德完美的人間帝王。首先,他們均以天下蒼生為重,平治天下、造福人類是他們的根本職責。其中大禹就是一個典範。大禹大公無私,為天下蒼生的幸福鞠躬盡瘁。其他如炎帝、黃帝、堯、舜等也莫不如此。同時,中國神話傳說中的上古大神們並不以天下為己有,而是舉賢授能,並且素有“禪讓”的美德。所以,堯年老後便把帝位傳給了舜,而舜同樣也將帝位傳給了大禹。這種境界如此之高之美,以至於後人甚至搞不清這究竟是史實還是神話了。
  古希臘的神話與傳說表現出了與中國神話大不相同的文化特色。在古希臘神話中,天神與人類一樣,也表現出愛、恨、怒、欲望、嫉妒等凡俗的情感。“潘多拉的盒子”便是一個例子:當人類被創造出來以後,英雄普羅米修斯幫助人類觀察星辰,發現礦石,掌握生産技術。作為天父的宙斯竟出於對人類的嫉妒,拒絶將“火”送給人類。普羅米修斯從太陽車的火焰中取出火種贈送給人類。宙斯發現之後就將普羅米修斯鎖在高加索山上,讓兇狠的餓鷹啄食他的肝髒。與此同時,宙斯加緊了報復人類的步伐,他命令火神造出美麗的潘多拉——“有着一切天賦的女人”,諸神賜給她柔媚、心機、美貌,讓她帶着盒子送給普羅米修斯的兄弟——厄庇墨透斯。厄庇墨透斯留下潘多拉,打開了那給人類帶來災難的盒子,於是從盒子裏飛出了痛苦、疾病、嫉妒等等,從此人間便陷入了黑暗的深淵。對此,宙斯並不滿足,他又發動洪水來滅絶人類。
  西方神話中的這種種行徑和中國神話的補天、填海、追日、奔月、射日、治水等神話相比,真是判若天壤,不可同日而語。如果宙斯不幸成為中國上古的神王,那麽他早就被打進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了。
  中國上古神話中體現出的這種尚德精神,有一些是先天神話的內在特質,而另一些則是後天人為改造的。它是文明社會中文化的重塑與選擇的結果。經過這種文化的重塑與選擇,在古老的大神們身上還遺存的一點點“人性”也消失了,剩下的衹是遠遠脫離社會、脫離人類、高高在上、虛無縹緲的理念化形象,於是他們原有的神性也隨之削弱,他們成了人間崇拜的偶像,變成人間帝王們的典範。於是神話中的大神們最終演變成了人間的始祖,敬神變成了祖宗崇拜,神話變成了宗教崇拜。
  正是這種尚德精神,使中國文化中處處體現出了對“德”的要求。在我們傳統的“修齊治平”的人生境界中,將“修身”擺在第一位也說明了這一點。衹有“從頭做起”,先修身然後才能齊傢,再後才能治國、平天下。在後天漫長的文明社會裏,無論臣廢君取而代之,還是君貶臣、誅臣,往往都有從“德”方面找藉口的。似乎衹有這樣,一個又一個殺機橫生的“政變”或“貶誅”纔顯得名正言順,順理成章。這種文化的選擇,甚至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在我們民族的思維和習慣中,依然處處可以找到它的影子。
中國神話的地位
  神話是對中國各種文學創作較早發生影響的一種體裁。它的題材內容和各種神話人物對歷代文學創作及各民族史詩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它豐富的想象和對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對後世作傢的藝術虛構及浪漫主義創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淵源關係。它的口頭敘事形式也成為敘事文學體裁如小說等的先河。不少神話直接為作傢 、藝術傢提供了創作題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話,還成為人們經常援引的典故。神話的美學價值、歷史價值與認識作用是密切聯繫在一起的,是瞭解人類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鑰匙。它對研究古代社會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風俗習慣等,都有重要參考價值。中國神話在中國古代即受到一些先哲、史傢、學者的註意。他們不僅在著述中加以記述和援引,而且還對神話提出過一些片斷的見解、解釋和說明。但更多的是受到儒傢思想的影響,排除其虛幻想象的成分,企圖從中尋找歷史的根據。於是在一些古代典籍中便出現將神話歷史化的傾嚮。現代中國學者對古代神話做過不少的整理與研究 ,運用了西方人類學派等的神話學觀點進行探討,取得了相當的成績 ,諸如茅盾的《中國神話研究ABC》、聞一多的《伏羲考》等,都是這方面值得註意的著作。還有許多民族學者、民間文藝學者、文學史傢撰寫了不少論文和專著,推進了中國神話學的發展 。袁珂的《古神話選釋》 、《中國古代神話》等,對中國古代神話,分別作了註釋和整理。隨着社會科學和民間文學事業的發展,中國少數民族神話和史詩也得到了重視和研究,並出現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中國神話的發展的拓新
  ——兼評一部新的長篇神話小說《昆侖之歌》
  《昆侖之歌》是中華昆侖在2008年7月15日開始發表於百度等博客上的一部長篇中國古代神話小說。
  這部76萬多字的中國長篇神話小說《昆侖之歌》,它沒有任何仙話、史話、佛話、玄幻摻雜於其中,是一部真正的純神話作品。從此中國神話將結束它散碎蕪雜,不成係統的歷史,擁有一部真正的史詩類作品了!
  本部神話的大致結構簡單介紹
   在這部76萬多字的長篇係列神話小說之中,作者盡力對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人物與事件進行了梳理,盡力使人物按照他們的時代順序,對事件則盡力按照它們與人物的對應順序,進行了一些較為合理的排列。作者以諸神與人類的關係為主綫,將神話傳說中的諸神與人類中的英雄作為輔綫,將他們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再按邏輯與時間順序一一排列寫出。
  該書大致按照以下內容來寫:
  一、諸神與人類的誕生。主要敘述盤古、共工與地母昊英創造諸神與世界,女媧造人。
  二、諸神的戰爭。主要敘述盤古化生萬物,炎帝朱襄與水神共工兩派神祗的大戰,炎帝朱襄取得勝利成為統治世界的天帝。
  三、炎黃之戰。主要敘述精衛填海,炎帝與海神的衝突,炎帝朱襄與黃帝軒轅爭奪天帝之位的戰爭,最後黃帝軒轅成為新世界的統治者。
  四、諸神與人類的幸福時代。主要敘述諸神與人類之間的愛情故事,如:牛郎與織女,董永與七仙女,棄、摯、堯、舜、後羿等人間英雄的誕生。
  五、蚩黃之戰。主要敘述蚩尤與黃帝軒轅之間的戰爭,黃帝最終通過戰爭鞏固了自己的天帝之位以及蚩尤後代的故事。
  以上主要是描寫以神祗的事情為主,以下則過渡到是以描寫人間的英雄為主。
  六、英雄時代。它主要敘述人間英雄堯、舜、後羿、棄、摯等的故事。它分為(一)、(二)兩部分,(一)主要敘述堯、舜事跡,(二)主要敘述後羿除害與射日等。
  七、人類的墮落。主要敘述人類種種惡行,這纔引起了神祗們的憤怒,欲要消滅大地上的人類。
  八、人類的災難。主要敘述共工洪水、鯀盜息壤、葫蘆兄妹、十二生肖等故事。
  九、人類的拯救。主要敘述英雄大禹治理水患使洪水消隱人民重新得以安居的事跡。
  十、絶地天通。主要敘述有大禹葬會稽,啓與伯益的爭權,因為啓的屠殺而使天帝憤怒,絶地天通。從此,人神分隔,昆侖移位,人類開始了在蒙昧與昏暗中獨自摸索的時代。
  這部長篇神話小說與神話史詩還非常適宜於改編為電影、電視、動漫、網絡遊戲以及其他相關中國神話類産品與産業。
  另外該書還有許多極其創新的觀點,如昆侖山其實就是今天的華山、大禹不是帶人開山挖河,而衹是懲除水怪等等。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例如,作者這樣寫道:
  幾點說明
  一、昆侖山的方位
   昆侖山在中國神話傳說中曾是一座非常著名的神山。比如《山海經》、《禹貢》、《水經註》對它都不衹一次提到,其中描述往往帶有極為神奇的色彩。它是“天帝的下都”,諸神的樂園;它方圓數百裏,高插雲表,雄峻巍峨。這裏有西王母的瑤池,有結有珍珠和美玉的神樹。
  它既是中國的神話之山,是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搖籃,也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發端。古人尊昆侖山為“萬山之宗”,是“神聖”之境,編織出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因此昆侖山在中國的神話與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可是,這座在中國神話傳說與歷史文化中占據極其重要的高位的神聖之山竟然被我們的先民遺失了它的具體地點和方位,成了一個難解的地理之謎!是我們的先民集體性失憶,還是它本來就不存在?難道一座這麽重要的神聖之山在數千年的時間之河的衝涮之下竟然悄悄隱形?可是再看看《山海經》等書中所記載的其他地名,比如不周山、鐘山之類到現在不也一樣衆說紛紜,令人莫衷一是嗎!可笑的是,當初人們對這些神話傳說與歷史文化絲毫不加重視、不知愛惜與保護,甚至肆意、故意地破壞、踐踏它的存在,一旦失去它的蹤影、感到它的珍貴之後,又根據對書中一言半語的記載而按圖索驥,竟把這座當時位於天地之中、繁華奇麗的“神聖之山”考證到了古人極難涉足的西疆,考證到一片荒涼冷酷的冰川雪原。我們真不知道先民們是怎麽膜拜這座自己從未到過、見過的聖山的。
  神話中的昆侖山處於天地中心,處於大地的腹心部位,人類環繞在它的周圍,衆神居住於其上,還有宇宙樹等衆多神物。而現今的昆侖山我們的先民根本不可能在其周圍生活的。所以我們應知道,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昆侖山與現今我們所說的昆侖山絶對不是一個相同的概念。
  那麽這座古代先民所說的昆侖神山到底在哪兒呢?也許,我們要找到這座聖山,還它本來的面目,就應從古代先民所生活的地域去找,從神話傳說所可能發生的土地上去尋找它的蹤跡。
  我認為,這座昆侖神山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它就是位於富庶的陝西河渭平原上的“西嶽”華山。原因如下:
  1、它南接秦嶺,北靠黃河與渭水,是中國大地遠古文明的心髒地區。華山地區自從遠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中華”、“華夏” 以及中國漢族的前身“華族”都是因為華山而得名。《尚書》裏已經就有關於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載有黃帝、堯、舜在華山巡遊的事跡。
  2、炎帝黃帝的出生地都在此附近。它西是陝西,為炎帝族的發祥地,東是河南中原,正是古代神話傳說中黃帝軒轅族的發祥地。它夾在炎帝與黃帝兩大神話傳說中誕生地的中心地帶,自然有可能被這兩大部族當作一座“天地中心”的聖山而對它膜拜與敬祀。
  3、炎黃大戰、黃帝與蚩尤之戰的許多地點比如阪泉、涿鹿、常羊山都在華山附近,在這裏可以找到大量流傳下來的關於這些戰爭的傳說與古跡遺址。關於大戰在此地發生的種種傳說遠比將戰場移到極其遙遠荒僻的今河北涿鹿之地要更有說服力與可信性。
  4、古代傳說中的堯舜禹所建之都也在此附近,圍繞在華山的北方與東方。
  5、古代夏商周三朝的興衰、戰爭也多與此地有關。禹子啓所建立的夏朝被東方的商朝打敗後,被趕往西方,遷移到華山地區及其西部與北部;然後,在華山地區興盛強大起來的周朝再經過這兒徵服了東方的商朝。周朝所建立的兩個都城也恰好位於華山的兩邊,似乎從另一個側面也證明了華山在古代中國的中心地位。
  雖然它過去雄踞於遠古中國的繁華中心,但後來戰亂頻仍,朝代更迭,各民族間遷徙不定,戰敗者文化湮滅無聞,有關他們的一切神話傳說、宗教信仰也被破壞殆盡,戰勝者用他們本族的宗教信仰與神話傳說來代替了戰敗民族的一切,於是中國纔有了包括昆侖山在內的那些失蹤的山水、文化之謎。雖然如此,這些最為明顯的直接的理由,還是使我們相信,古代華山就是先民們神話傳說所說的昆侖神山。
  二、五帝的譜係與順序
   在這部小說中,對於五帝的傢族淵源、世係關係,我拋棄了那種已經歷史化了的頭緒繁亂且多矛盾百處的諸種記載,采用了一種更為簡潔合理的新的說法,以便於我們這部神話小說的敘述和中國神話體係的創建。如果不能打破那些舊有的紛亂記載的桎錮,跳不出那種歷史化的舊圈,我們將永難以建立一種合理的神話體係,永難以有我們自己的神話史詩。
  我們要想創建一種神話體係,除了盤古開天闢地這一條極為簡陋的神話材料以外,其他則難以幫助我們說明在它之前以及之後天地開創的任何情況。我想,一部神話史詩它必須要有一個開頭,有一種後世諸神合理的正常的譜係,這樣才能便於讀者理清它的頭緒,明了它的脈胳與源流。有了這種合理的譜係,也纔便於作品的敘述。所以,我想,要創建一個合理的神話體係,就必須對原有的神話材料中有一些取捨,使其有一個創始的過程,才能作為我們神話敘述的基點。為了方便神話的敘述,我衹能對人物的關係進行一些必要的簡潔性的調整,我想這些都是必須的,否則任何人都將難以理清中國神話中的人物關係的這一團亂麻。
  具體諸神譜係與順序請參看本人書中的敘述。
  三、大禹的事跡
   洪水神話是世界性的關於宇宙毀滅和人類再生的神話,反映了遠古某個時期人類在遭到毀滅性洪水劫難之後,遺民再生,人類終得重新繁衍。有趣的是古希臘、羅馬神話中多是人類躲避洪水,被洪水吞嗜消滅;以色列猶太民族所傳下的《聖經》中也記載有上帝發下洪水滅絶人類,衹有諾亞造出方舟這纔拯救了世界各種生物。
  中國古代關於洪水的神話傳說,多和治水相聯繫。如鯀、禹治水的故事。諸如他鑿竜門山、軒轅山;通黃河、淮河;開三峽;理長江等,治水十三年中三過傢門而不入之類。這些都是已經被歷史化了的故事,脫離了神話傳說的本色與樸質。由於它不符合當時社會生活與實際的特點,硬性編造出這種虛妄的故事,很難使人相信,更不用提使這類神話故事的流傳與推廣了。
  相比之下,《淮南子•覽冥訓》中關於女媧的記載比大禹治水的記載就要稍為生動、有趣、具體一些,從而也更有一種神話故事的真實感與可信性。“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竜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這裏說的女媧補天和治水的故事,還沒有發展到後來人們所說的大禹真的帶人去鑿山挖石,通江理河之壯舉。也正因為它沒有這種壯舉,也纔使它更有一種親和力,一種生動質樸的神話之美。
  故此,本人决不采用那種歷史化的故意使主人公思想品德超凡入聖式的寫法,盡力按照一種神話傳說中他應該具有的樣子來去寫他的事跡,讓他回歸他的人性的一面中來。那就是大禹决不是像一個施工隊長,工程院士,而是一個像女媧那樣的衹是除去各種水中怪物的人類英雄而已。
英文解釋
  1. n.:  Chinese mythology
近義詞
民間神話
相關詞
天文學家百科辭典仙劍奇俠傳四日照旅遊中國歷史鬼王幽冥太陽神
風玫瑰神女峰文化古帝神仙同性戀神話年號
王莽新朝民間信仰道教神祇神話人物道教神仙更多結果...
包含詞
中國神話洞中國神話史中國神話人物
中國神話故事中國神話簡史中國神話動物
中國神話小說中國神話歷險宮中國神話傳說詞典
中國神話人物百圖中國神話傳說辭典中國神話及志怪小說選
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中國神話研究ABC
分類詳情
張開中國神話人物讓位如願迫害劉玄耆域
蘇瓊桃花源杜宇牛郎織女麻姑天池
黃鶴樓神農華佗伏羲王亥愚公移山
精衛填海偃師彩雲山鱢蠶桑東方朔
嵇康李夫人張禹阿香姜太公葛玄
王質蠶叢刑天舞幹戚幹將莫邪千日酒徐偃王
蚩尤東王公不周山白澤玄鳥武王伐紂
昆侖山鑽木取火公主堡盧充徐奭玉白菜
紫荊樹絶地天通徐邈阿史那白水素女比肩人
尺郭東海孝婦貫月查韓憑夫婦牛渚燃犀奇肱國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