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縣 : 平山縣 : 花垣縣 : 南鄭縣 : 柞水縣 : 小金縣 : 鄰水縣 : 都江堰市 : 甘洛縣 : 漢源縣 : 彝良縣 : 全州縣 : 盤縣 [顯示全部] > 兩河鄉
顯示地圖
目錄
Lianghe Xiang
  兩河鄉(Lianghe Xiang) 位於平山縣東部,縣城西北部,西林山腳下,南傍滹沱河,與縣城隔河相望,東倚三汲鄉,北鄰南甸鎮,朔黃鐵路橫穿東部。南部地勢平坦,北部屬丘陵區。全鄉總面積46平方千米/56.7平方千米,總人口2萬人(2002年)。轄23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兩河村,郵編050400。
  [沿革] 因定居於南甸河與滹沱河(古河道)匯合處,故取村名為兩河。1958年歸屬南甸大公社轄下兩河管理區,1961年實行政社合一,成立兩河公社(因駐地兩河得名)。
  鄉政府駐兩河村。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1.83萬。轄16個村委會:西河、程口河、秘傢岸、西洞、雜洞、西李坡、莊溝、東李坡、南白雁、鬍傢疃、蘆傢莊、山北頭、山頭、蒲桃、王傢莊、張楊、西嶽、東嶽、西廟頭、郭村、通傢口、新水碾、鬍村。
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兩河鄉
  兩河鄉是商洛市人口最少的鄉,鄉政府駐地距柞水縣縣城45公裏。西接寧陝縣,南連鎮安縣,北與營盤鎮為界。境內山大溝深,總面積47平方公裏,轄中華、新豐2個行政村,4個村民小組,206戶,737人。
  森林資源豐富。境內有林地面積8萬餘畝,用材林主要是華山鬆、馬尾鬆、冷杉、椴樹、樺樹、楊樹等;林特産品主要有核桃、板慄、漆木油、生漆、黑木耳、香茹、天麻、五味子等;境內盛産中藥材,品種達350種左右,大宗的有五味子、柴鬍、黃薑片、豬苓、菖蒲、杜仲、桔梗、天麻等。
  境內群山連綿,溝壑縱橫,山高坡陡,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鄉共有耕1490畝,其中25度以下的坡地887畝,占總面積的59.5%,25度以上的坡地603畝,占總面積的40.5%,其中基本農田201畝,占總面積的13.5 %,人均基本農田0.25畝。耕地質量差,多為沙質,不保肥,不保墒,糧食産量較低。
  近年來,該鄉立足本地實際,調整結構興産業,林牧興農壯財源,改善環境爭投入,強化領導促發展,主攻牧藥菌,狠抓經濟林和勞務輸出。2002年,全鄉工農業總産值為162萬元,財政收入為3.7萬元,糧食産量為273噸,鄉鎮企業總收入為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090元,人均産糧為400公斤。
  基礎設施建設有了一定改善,全鄉2村4組全都通了網電,鄉村簡易公路達到23公裏,村村組組都通了公路,改善了交通狀況,加快了兩河鄉的脫貧步伐。
  全鄉共有學校2所,其中中心小學1所,初級小學1所,在校學生77人。全鄉有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2所,基本消除了地方病,保障了人民身體健康。鄉上還建有敬老院,使五保老人有一個幸福的傢園。
四川省漢源縣兩河鄉
  漢源縣兩河鄉地處漢源縣城西北,流沙河中遊南岸,全鄉轄5個行政村28個村民小組,1100多戶農戶,人口4100多人,大多居住在倉、旭河兩岸的橫山上,幅員面積64.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323畝,其中水田950畝。人均耕地約1.5畝。田地隨海拔的高低呈立體分佈,土質好壞,氣溫高低及需水的差異較大。農作物主要以水稻、玉米、小麥、豆類和洋芋,紅苕為主;經礦産品有硫鐵礦、鉛鋅礦、銅礦、褐鐵礦等。是典型的種養業發展鄉鎮。
  2000年糧食總産2216噸,人均糧食500多公斤;種植業收入680萬元;養殖業收入2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61元;鄉鎮企業産值128萬元,收入96萬元;計劃生育率96.5%。1999年至2001年退耕還林面積600畝。全鄉有綫電視覆蓋和人畜飲水普及率均在95%以上。有中心校一所、村小一所,學生340人。教師19人。境內還有縣重點工工程兩河電站;電站裝機容量2500KWXZ,年發電量約為20000000KW/時。
  兩河鄉黨委、政府的工作思路是:夯實一個基礎,主要以治水興鄉為動力。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培育四根支柱:1、林果業支柱,在現有水果的基礎上,着力進行老品種的改良換代,以退耕還林為主綫,大力發展幹果和山木藥材;2、養殖業支柱,在保證生豬、菜牛、菜羊出欄數的前提下,發展具有相當規模的長毛兔養殖基地,使其成為一個高增收的起點;3、礦産業支柱。現兩河鄉境內探明的有鉛鋅礦、硫鐵礦、褐鐵礦和銅礦等貯量豐富,極具開採價值,為便於礦産品的開採,兩河鄉現已從倉河兩岸分別修建一條公路進趙院村上礦山;4、四荒地資源開發支柱。兩河鄉境內現有丟棄荒地五、六千畝,具有相當好的開發前景。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兩河鄉
  兩河鄉位於全州縣東南部,距縣城36公裏,南與灌陽縣接壤,東南與湖南道縣毗鄰,是全州南大門,總面積153.7平方公裏,有耕地面積3萬畝,其中水田1.92萬畝,旱地1.08萬畝,轄16個村委,163個自然村,總人口3.84萬人。
  兩河鄉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文化教育源遠流長,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大田村進士鄧寧民在兩河鄉大田村南璜溪之濱,建成全州縣最早的璜溪書院,現還存有唐吳道子繪的石刻孔子畫像。抗日戰爭末期和解放戰爭初期,該鄉曾是桂北遊擊隊活動的主要地區。
  該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有百裏——道縣(2016綫)公路、全州——平東沙子公路貫穿全境。百灌二級公路的建成通車,更是為當地經濟的騰飛提供了交通保障。目前,全鄉的16個行政村已全部通車。
  該鄉資源豐富,水資源方面,馬頭水庫是灌江的源頭,灌陽河、新富江流量富足,水質優良,建有電站兩座,電力樞紐完善。新富江的源頭上劉村委,更是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特別適合養生避暑。
  礦産以煤、錳、鋅、氧化鎂、河沙等礦産資源著稱;糧食以優質大米、玉米、小麥、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紅瓜子、紅辣椒、油菜、毛桃果等為主,年産紅瓜子20餘萬公斤,紅辣椒50萬公斤,油菜90萬公斤,毛桃果100萬公斤。兩河辣椒以其色鮮、肉厚、味美、耐腌而聞名區內外,被稱為“全州第一辣”,紅瓜子以色鮮味香,口感良好,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青睞。隨着經濟結構調整戰略的實施,該鄉不斷加大大田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新引進了葡萄、布朗李等名特優水果,發展“二高一優”高效農業。該鄉的布朗李種植已具一定規模,在全縣已有名氣種植面積達200多畝,2002年全縣夏熟早産水果種植現場會在該鄉召開。
河北省平山縣兩河鄉
  兩河鄉地處平山縣城北7公裏,東鄰國傢級歷史古跡保護區中山國和萬壽寺,與縣城隔河相望,朔黃鐵路橫穿該鄉東部,通往天台山、中山國兩條旅遊公路縱橫穿過,南傍滹沱河,東倚東、西靈山,主要以大農業為主。去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一年起步,兩年發展,三年大變"的總體思路指導下,經過全鄉上下的共同努力,加快了農業産業化步伐,已形成一、二、三産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全鄉共23個行政村,2萬餘人,總面積56.7平方公裏,荒坡、荒山面積廣阔,旱地面積較大,尤其是西北部丘陵地帶,十年九旱,老百姓衣食靠天,以天養民,加之近幾年的持續嚴重幹旱,農作物幾乎連年絶收,就連人畜飲水都成了問題,農民增收緩慢,南部與西、北部地區貧富差別拉大。讓西、北部地區的秘傢岸、盧傢莊等13個村盡快告別"貧睏",成為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自去年以來,在抓好一、二、三産協調發展的同時,重點規劃實施了八大工程、九個工程區。
  ----1、西靈山景區綜合開發
  ----涉及山頭、蒲桃等四個村,5000畝,在規劃設計上我們着重於經濟、生態、旅遊兼顧的原則。目前,整個基礎工程已基本完成。共整地3500畝,挖坑30萬個,栽植各種樹木264萬株,嫁接大棗90萬株,點播椿樹、油鬆、山杏等樹木1500畝。為解决好西靈山綜合開發的關鍵因素,該鄉投資90萬元,開通了寬5米,長13華裏的環山路--"富民路"一條,打寬10米,長20米,深20米的大口機井兩眼,修揚水站4座,鋪設地下管道8000餘米,修建貯水1000立方米的集雨蓄水池4座,寬開了鄉政府所在地至西靈山的公路1.8公裏,並全部改修成了沙石路。目前,西靈山的緑化和十餘處歷史古跡的規劃修復工程正在全力實施,力爭三年內變成春有花,秋有果,四季緑的花果山。
  ----2、三萬畝優質林果基地
  ----該基地是十萬畝丘陵開發項目的一個區。目前,共投資419萬元,完成栽植20000畝,栽植優質李子、桃、杏扁、山杏等果樹120萬株,打機井38眼,修揚水站26座,建貯水200方的蓄水池18座,鋪設地下管道12.5萬米,修寬8米,長19華裏的沙石路1米,修寬4米的田間路三縱三橫共60華裏。
  ----3、15000畝緑色食品基地
  ----涉及該鄉南白雁、盧傢莊、兩河等18個村,共15000畝,年可産優質花生1000萬斤,紅小豆、緑豆、小米等小雜糧100萬斤。在去年八月和今年五月兩次緑色食品展銷會上,很受客商的青睞。
  ----4、百萬株酸棗嫁接
  ----今春以來,對全鄉的所有酸棗樹進行了清棵、嫁接、圍坑。並製定優惠的政策,實施靈活的開發機製,鼓勵大、小戶承包,鄉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使涉及東洞、山頭、南白雁等18個村的酸棗樹全部嫁接,共嫁接大棗250萬株。
  ----5、8000畝退耕還林
  ----涉及全鄉13個村,共8000畝。其中,退耕4000畝,匹配4000畝。目前,已完成退耕4600畝,超額完成600畝;匹配4000畝。主栽樹種全部完成,涉及12個班的副栽樹正在運作,兩天時間全部完成。
  ----6、2400畝薪炭林
  ----該工程是優化該鄉旅遊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共栽植火炬、籽穗槐、山杏等樹木204萬株。目前,該工程全部完成。
  ----7、3000畝灘塗"精品開發工程"
  ----涉及該鄉的兩河、新水碾、南白雁等5個村,共3000畝,三月底以前全部完成。共栽植三倍體毛白楊、中楊46、速生楊36萬株。由於嚴把"三關"即:進苗關、挖坑關、澆水關,使成活率達到90%以上。既保護了環境,又使南甸河流域的荒灘産生了很大經濟效益。該工程真正突出了"精品"二字。
  ----8、程口河三千畝經濟林
  ----即將程口河東嶺3000畝崗坡次地全部開發,共放炮4.5萬餘響,挖坑18萬個,栽植棗樹、核桃、花椒等經濟樹種18萬株。為瞭解决缺水問題,打直徑為10米,深25米的大口機井2眼,修貯水200方的蓄水池4座,鋪設管道2200米。目前,整個工程已全部完成。
湖南省花垣縣兩河鄉
  兩河鄉地處花垣縣西部,距縣城46公裏,現有耕地7705.9畝,旱地面積7435.9畝,人均耕地0.72畝。轄12個行政村,56個自然寨,110個村民小組,2335戶10846人,97%以上屬於苗族。現有中小學校11所,在校生1285名。全鄉喀斯特地形顯著,西南邊緣的梳子山是境內最高峰。全鄉鼕冷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富,年均氣溫16℃,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顯著。境內林地資源有松樹、杉樹、油桐樹、油茶樹等,以盛産桐油聞名;畜牧資源有豬、牛、羊等,以飼養山羊著稱,年內養畜12074頭,産值600多萬元。礦産資源有錳、磷、釩等,以錳出名,現有廠礦企業6傢,固定資産2000多萬元,年上繳稅收180萬元,其中兩河電解錳廠固定資産1500萬元,年納稅150萬元,是境內最大企業。年末全鄉基本實現通車、通水、通電、通話、通播、通視。2003年全鄉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950萬元,財稅收入50萬元,糧食總産量524.6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715元。
四川省小金縣兩河鄉
  兩河鄉位於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城以北,位置東經102°32',北緯30°28',面積為1035k㎡,有牧草56.3萬餘畝,是屬全縣占地面積、牧草面積和林地面積最大的一個鄉,距縣城70km,海拔3060m,全鄉轄8個村,24個村民小組,另加一個國營牧場,人口4720餘人。
  全鄉現有耕地面積6997畝,糧食總産量124萬公斤。牲畜存欄17000頭,實現國民生産總值784.8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1361.3元;全鄉內企事業單位有:學校(其中中心校1所,村小5所)、醫院、信用社、郵電所;全鄉內共有大小電石水泥拱橋9座;鄉電站2座,裝機容量470KW,各村級小型電話9座,裝機容量250KW。
  兩河鄉地域遼闊,河𠔌地帶地勢平坦,氣候宜人,是特色農作物所最宜生態區,境內可開發利用的資源十分豐富,除特色農牧産品外,還有天然的野生菌類幾十種和名貴中藥材幾十種。
  同時,境內適宜的海拔、秀美的自然風光,加上乾隆皇帝兩度用兵大、小金川的古戰場遺址和紅軍長徵著名遺址──兩河口政治局遺址──關帝廟,以及本地特濃郁的嘉絨藏族民俗風情,構成了本地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目前,已着手對境內的銀廠溝、瑪嘉溝、虹橋溝、霸王溝的旅遊資源開發利用。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兩河鄉
  兩河鄉位於甘洛縣西北部,距縣城27公裏,鄉政府所在地秀水村,幅員面積53.7平方公裏,轄8個行政村、19個村民小組、共有548戶、2385人,全鄉現有耕地400公頃,林地1487公頃,3470公頃優質草場,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大,是全縣較為典型的農、林、牧發展的主要鄉鎮之一。兩河鄉8個村就有6個村缺水,3個村條件惡劣,連種玉米都不能成熟。兩河鄉為改變這一狀況,采取一個村一個重點項目,發展林果業和養殖業,突出兩河鄉優勢:從解决群衆溫飽着手,在高寒的三個村推廣地膜良種玉米。去年,又在泥覺俄洛、中普、泥水這三個村推廣種植大白蕓豆,經濟收入一嚮偏低的三個村村民,去年種大白蕓豆每戶增收3000多元。今年,村民種大白蕓豆積極性高漲,種植面積由去年900畝擴大到今年的1500畝。泥水村、中普村不僅發展養殖業,還側重發展本地晚熟李子,這種李子成熟期晚,市場價格看好,每公斤高達3元,本地李子通過三年發展,已進入挂果盛産期。
  近幾年,該鄉還在兩河花椒上做文章,鼓勵適宜種花椒的村組栽種花椒,現已有一半花椒挂果。花椒收入最多的是馬耳朵村白崇林傢,去年産幹花椒150多公斤,收入5200元。
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兩河鄉
  兩河鄉位於滇東北彝良縣北部,距縣城41公裏,東與本縣小草壩鄉接壤,南與本縣竜安鄉連界,西接本縣鐘鳴鄉,北連????津縣柿子鄉。東西最大橫距13.5公裏,南北最大縱距21公裏,國土面積167.33平方公裏。兩河鄉北部較狹長,南部較寬圓,由西北嚮東南(北)呈桑葉形狀。地形變化較大,山脈溝𠔌以縱嚮分佈為主,南部高北部低,海拔最高點位於東南部的三打桿梁子2118米,最低海拔位於東北部馬草坡埂子636米,高低相差1482米,鄉內河流均屬金沙江水係,主要河流黑水河發源於境燕大河壩,流程40.5公裏。兩河鄉屬溫帶氣候,東、南、西部海拔高,雲霧多,氣溫稍低。兩河鄉下轄7個村(民)委員會,142個村民小組,5133戶21173人。農村4973戶20873人,人口密度為127人/平方公裏。境內有縣鄉公路彝-田公路,全鄉7個村均通路、通電、通電話。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7所。兩河鄉人民政府所在地兩河集鎮。兩河鄉糧食作物有玉米、稻穀、小麥、洋芋等。畜牧業主要有生豬養殖、土雞養殖等。
  兩河鄉七個村均分佈有大竹、水竹、黃皮竹等;七個村均生長野生天麻,在白米村還建立了板慄、天麻菌材林基地;兩河村、大竹村種有烤煙、白蕓豆。兩河鄉的煤主要分佈於田黃、小溪、白米、兩河、大竹五村,最大儲量位於兩河村樺竹坪,總儲量450萬噸;結晶硅位於大竹村毛傢溝,品位高達99.9%,儲量大;另外還有銅、鐵礦分佈,石灰石、粘土、石英砂等建築材料也有廣泛分佈。
貴州省盤縣兩河鄉
  兩河鄉位於盤縣中部,東與劉官鎮相鄰,南與西衝鎮接壤,西與紅果鎮相望,北與滑石、盤江交界。全鄉總面積93平方公裏,轄兩河村、扯紮村、猴場村、吳官村、馮傢莊村、鄢官村、亮山村、啞密村、下寨村、城關箐村、海鋪村11個行政村99個村民組,擁有5480餘戶2.03萬人,境內居住着漢、彝、回、布依等十多個民族。共有可耕地面積1.17萬畝,林地總面積6.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2%,98年獲“全國造林緑化百佳鄉”。自然村寨主要分佈在320國道和兩水綫傍,“水、電、路、通訊”問題基本解决,具有一定的區位優勢。
  兩河鄉是一個典型的以種、養業為主的純農業貧睏鄉,平均海拔1780米,年降雨量1328.7毫米,無霜期252天,年日照時數1593.8小時,年平均氣溫1.5m/s,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受亞熱帶季風氣候影響,具有適宜多種工農業生産的氣候條件自然環境。現已建有蒼溪雪梨、金秋梨、黃桃等經果林基地2000畝,經濟作物前景廣阔。曾被譽為“煤海中的緑洲”。
  青山環抱的老機場農業綜合開發小區,氣候溫和、土壤肥沃。距紅果新城7多公裏,基礎設施已基本完成。“貴州省第二屆彝族火把節”在此舉辦。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區位優勢具有長遠的開發價值。現規劃設計已結束,總開發面積2500畝,擬建民族風情園、遊泳館、休閑遊樂中心、特種養殖(奶牛、野兔、肉犬、麂子)、種植(野菜、葡萄、楊梅、花卉苗圃、大棚蔬菜)等項目。現已具有大棚蔬菜種植、養雞、養牛等項目實施,實初具成效。
No. 11
  轄:路橋、鬥拱、兩河、石花、土屯、水田、桐木、毛崗、麻拉、馬岩、????井、牛星12個村委會。
廣西桂林市全州縣
  兩河鄉位於全州縣東南部,距縣城36公裏,南與灌陽縣接壤,東南與湖南縣毗鄰,素有全州東大門之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總面積153.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689.1公頃,轄16個行政村,163個自然村,總人口3.8萬餘人。
  兩河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百裏–––道縣(20163綫)公路,全州–––平樂沙子(20162綫)公路橫穿而過,是八桂入湘的咽喉之一,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穩定的政治環境,使該鄉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該鄉地下礦儲藏量豐富,尤以煤、錳、鋅、氧化鎂儲量最高。糧食以優質大米、玉米、小麥、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紅瓜子,紅辣椒、油菜為主,年産紅瓜子20餘萬公斤,紅辣椒50萬公斤、油菜90萬公斤。還盛産柑桔、毛桃果、長棗等水果,兩河辣椒以具色鮮、肉厚、味味美、耐腌而聞名避,被稱為“全州第一辣”。 近年來,該鄉因地製宜,加大了大田種植結構調整的力度,大力發展“二高一優”高效農業,新引進了葡萄,布朗李等名優水果,銳意進取,勤政務實的兩河鄉領導班子正擔一個充滿希望和活力的兩河鄉不斷推嚮新的世紀,全鄉人民願與各地客商精誠合作,共同開發,共圖兩河的振興大業。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
  兩河鄉位於都江堰市西南端,屬都江堰市邊遠純山區鄉鎮之一,幅員面積45平方公裏,人口5000多人,轄9個行政村、62個社。我鄉交通便捷、通訊順暢、電力充足、天燃氣貫通,距都江堰市區27公裏,東鄰大觀鎮、南鄰崇州市街子鎮、西鄰崇州市三郎鎮、北鄰青城山鎮。境內環境優美,青山連綿起伏,森林覆蓋率達78.6%,其中有15平方公裏的原始森林,終年樹常緑、水常青、花常開。氣候宜人,常年平均氣溫15.5攝氏度;物種豐富,生物多樣性達一千多種,有數百年的楨楠、銀杏、珙桐等珍貴古樹名木,有大熊貓等珍稀動物;水資源豐富,有清澈不斷的味江河,常年平均流量4平方米/秒。有深遂韻文化底藴,豐富的人文景觀,有神奇的天國山佛教文化,有古樸來風的唐宋石刻,有氣勢揮弘的清道光年間襲一等侯楊國楨陵園遺跡。
    截止2002年底,全鄉共實現GDP3482萬元,比2000年增長28.9%;工商稅收35.8萬元,比2000年增長35.5%萬元;農民人均支配年收入3241元,比2000年增加306元;糧經比例由2000年的7:3調整為2002年的3:7。
四川省廣安市鄰水縣
  兩河鄉地處鄰水縣東槽銅鑼山下,白水河畔,全鄉1148人,幅員面積23.7萬平方公裏。全鄉去年底完成農業總産值5362萬元,其中農村經濟總收入2159萬元,比前五年增長46.8%,畜牧業總産值達到2253萬元,生豬年出欄21140頭,人均1.5頭,人均純收入達3020元,比五年前增長1120元,增長66.1%,鄉鎮企業總産值達760萬元,計劃生育率達85.8%,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千分之三以內。瀘蓉高速公路橫穿全境並有出口岸。
  兩河鄉政府設有黨政辦、經發辦、農業服務中心、社會事務辦、計生辦、財政所等內設機構。服務“三農”,管理社會公共事務,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推廣農業技術,維護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
  我鄉位於小金縣城以北,位置東經102o32',北緯30o28',面積為1,035km2,有牧草56.3萬餘畝,是屬全縣占地面積、牧草面積和林地面積最大的一個鄉,距縣城70km,海拔3,060m,全鄉轄8個村,24個村民小組,另加一個國營牧場,人口4,720餘人。
  全鄉現有耕地面積6,997畝,糧食總産量124萬公斤。牲畜存欄17,000頭,實現國民生産總值784.8萬元;農牧民人均收入1,361.3元;全鄉內企事業單位有:學校(其中中心校1所,村小5所)、醫院、信用社、郵電所;全鄉內共有大小電石水泥拱橋9座;鄉電站兩座,裝機容量470KW,各村級小型電話9座,裝機容量250KW。
  兩河鄉地域遼闊,河𠔌地帶地勢平坦,氣候宜人,是特色農作物所最宜生態區,境內可開發利用的資源十分豐富,除特色農牧産品外,還有天然的野生菌類幾十種和名貴中藥材幾十種。
  同時,境內適宜的海拔、秀美的自然風光,加上乾隆皇帝兩度用兵大、小金川的古戰場遺址和紅軍長徵著名遺址──兩河口政治局遺址──關帝廟,以及本地特濃郁的嘉絨藏族民俗風情,構成了本地獨具特色的旅遊資源,目前,已着手對境內的銀廠溝、瑪嘉溝、虹橋溝、霸王溝的旅遊資源開發利用,展現出十分光明的開發利用前景。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甘洛縣
  兩河鄉位於甘洛縣西北部,距縣城27公裏,鄉政府所在地秀水村,幅員面積53.7平方公裏,轄8個行政村、19個村民小組、共有548戶、2385人,全鄉現有耕地400公頃,林地1487公頃,3470公頃優質草場,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潛力大,是全縣較為典型的農、林、牧發展的主要鄉鎮之一。
No. 17
  610721204000 兩河鄉
  610721204200 三門村
  610721204201 沙灣村
  610721204202 白廟村
  610721204203 紅廟村
  610721204204 倒廟村
  610721204205 茅埡村
  610721204206 兩河口村
  610721204207 墁坡村
  610721204208 燕子坎村
  610721204209 地坪村
  610721204210 爐河壩村
No. 18
  611026200000 兩河鄉
  611026200200  中華村
  611026200201 新豐村
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
  南鄭縣轄鄉。1958年成立兩河公社,1984年改鄉,1996年鋼廠鄉並入兩河鄉。位於縣境西部,距縣城14公裏。面積54.9平方公裏,人口0.9萬。縣內有公路過境。轄沙灣、三門、白廟、紅廟、倒廟、茅埡、慢坡、兩河、碾子壩、地坪、爐河壩11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建材、水電、商貿、木材及糧油加工為主。農業以種植玉米、小麥、水稻為主。
陝西省商洛市柞水縣
  兩河鄉是商洛市人口最少的鄉,鄉政府駐地距縣城45公裏。西接寧陝縣,南連鎮安縣,北與營盤鎮為界。境內山大溝深,總面積47平方公裏,轄中華、新豐2個行政村,4個村民小組,206戶,737人。
  森林資源豐富。境內有林地面積8萬餘畝,用材林主要是華山鬆、馬尾鬆、冷彬、椴樹、樺樹、楊樹等;林特産品主要有核桃、板慄、漆木油、生漆、黑木耳、香茹、天麻、五味子等;境內盛産中藥材,品種達350種左右,大宗的有五味子、柴鬍、黃薑片、豬苓、菖蒲、杜仲、桔梗、天麻等。
  境內群山連綿,溝壑縱橫,山高坡陡,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全鄉共有耕1490畝,其中25度以下的坡地887畝,占總面積的59.5%,25度以上的坡地603畝,占總面積的40.5%,其中基本農田201畝,占總面積的13.5 %,人均基本農田0.25畝。耕地質量差,多為沙質,不保肥,不保墒,糧食産量較低。
  近年來,該鄉立足本地實際,調整結構興産業,林牧興農壯財源,改善環境爭投入,強化領導促發展,主攻牧藥菌,狠抓經濟林和勞務輸出。2002年,全鄉工農業總産值為162萬元,財政收入為3.7萬元,糧食産量為273噸,鄉鎮企業總收入為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090元,人均産糧為400公斤。
  基礎設施建設有了一定改善,全鄉2村4組全都通了網電,鄉村簡易公路達到23公裏,村村組組都通了公路,改善了交通狀況,加快了兩河鄉的脫貧步伐。
  全鄉共有學校2所,其中中心小學1所,初級小學1所,在校學生77人。全鄉有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2所,基本消除了地方病,保障了人民身體健康。鄉上還建有敬老院,使五保老人有一個幸福的傢園。
  為了加速兩河鄉脫貧致富步伐,兩河鄉黨委、政府製訂了一係列優惠政策,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歡迎各界人士來兩河投資開礦、辦廠。招商引資項目有:開發荒山荒坡;開採兩河鄉境內礦産資源;創辦農副産品加工企業;發展食用菌加工等。
  書記:吳建寶
  鄉長:閻德宏
  電話:(0914)4323677
  郵編:711400
全州縣兩河鄉名片-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
  全州縣兩河鄉位於全州縣東南部,距縣城36公裏,南與灌陽縣接壤,東南與湖南道縣毗鄰,是全州南大門,總面積153.7平方公裏,有耕地面積3萬畝,其中水田1.92萬畝,旱地1.08萬畝,轄16個村委,163個自然村,總人口3.84萬人。
  兩河鄉歷史悠久,民風淳樸,文化教育源遠流長,南宋淳熙年間(1174—1189),大田村進士鄧寧民在兩河鄉大田村南璜溪之濱,建成全州縣最早的璜溪書院,現還存有唐吳道子繪的石刻孔子畫像。抗日戰爭末期和解放戰爭初期,該鄉曾是桂北遊擊隊活動的主要地區。
  該鄉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有百裏——道縣(2016綫)公路、全州——平東沙子公路貫穿全境。百灌二級公路的建成通車,更是為當地經濟的騰飛提供了交通保障。目前,全鄉的16個行政村已全部通車。
  該鄉資源豐富,水資源方面,馬頭水庫是灌江的源頭,灌陽河、新富江流量富足,水質優良,建有電站兩座,電力樞紐完善。新富江的源頭上劉村委,更是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特別適合養生避暑。
  礦産以煤、錳、鋅、氧化鎂、河沙等礦産資源著稱;糧食以優質大米、玉米、小麥、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紅瓜子、紅辣椒、油菜、毛桃果等為主,年産紅瓜子20餘萬公斤,紅辣椒50萬公斤,油菜90萬公斤,毛桃果100萬公斤。兩河辣椒以其色鮮、肉厚、味美、耐腌而聞名區內外,被稱為“全州第一辣”,紅瓜子以色鮮味香,口感良好,受到廣大人民群衆的青睞。隨着經濟結構調整戰略的實施,該鄉不斷加大大田種植結構調整力度,大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新引進了葡萄、布朗李等名特優水果,發展“二高一優”高效農業。該鄉的布朗李種植已具一定規模,在全縣已有名氣種植面積達200多畝,2002年全縣夏熟早産水果種植現場會在該鄉召開。
  優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條件,豐富的自然資源,穩定的政治環境,使該鄉的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迅猛發展。銳意進取、勤政務實的兩河鄉領導班子正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帶領全鄉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充滿希望與活力的兩河鄉正日趨壯大,願與海內外客商真誠合作,為着共同的目標,共圖振興大業。
英文解釋
  1. :  Lianghe township
  2. n.:  Lianghe Xiang
近義詞
兩河
包含詞
全州縣兩河鄉防保所
分類詳情
大寨村王傢莊村山北頭村五星村前鋒村
紅廟村石城村秀水村華山村大橋村
大田村大衝村小溪村山頭村新豐村
水田村沙灣村石板村黃金村馮傢莊村
茶坪村中華村雙江村大安村桐木村
大竹村三門村上宅村東嶽村兩河村
兩河村兩河村兩河村兩河村兩河村
兩河村中坪村盧傢莊村大灘村尖峰村
桂傢村河口村田乾村白廟村白水村
白花村????井村????井村石花村青林村
馬岩村竜興村菜園村大石村新福村
東洞村毛崗村大板村土屯村半河村
上劉村富康村莊溝村西洞村蘆傢莊村
下寨村油房村兩河口村麻岩村虹光村
田黃村路橋村下劉村木城村彭壩村
關金村白米村亮山村地坪村河坪村
源東村銅廠村黃泥衝村鬥拱村麻拉村
牛星村鬍村村西嶽村郭村村張楊村
海鋪村紅梅村通傢口村程口河村秘傢岸村
新水碾村西李坡村東李坡村南白雁村鬍傢疃村
蒲桃村西廟頭村趙院村鬍傢町村吳官村
墁坡村倒廟村茅埡村泥水村五股村
美田村魯水村五桂嶺村百板洞村厚桂村
猴場村廟堡村燕子坎村合堂村科牛村
俄洛村白坤村中普村泥覺村馬爾多村
濫泥村扯紮村鄢官村啞密村城關箐村
爐河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