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東山鄉(Dongshan Xiang)舊區劃名稱,屬榮成市。原為東山人民公社。1984年3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社,設立東山鄉。1989年12月18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撤鄉,設立東山鎮。 |
|
轄:東山、上窩鋪、大杖房、大河西、小杖房、大營子6個村委會。 |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東山鄉 Quanzhou Coun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East Shan |
東山鄉地處都陽山脈腹地,位於自治縣東北部,距縣城47公裏,是右江革命根據地之一。東南與大化縣板蘭鄉、北景鄉及本縣鳳凰鄉接壤,西北面與東蘭縣三石鎮相鄰。全鄉總面積136平方公裏,轄8個行政村150個村民小組3583 戶11003人,其中瑤族人口占89.9% ,壯族占4.96% ,漢族占 4.8% ,毛南族占0.34% 。
東山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7479男14513女12966家庭戶戶數7934家庭戶總人口(總)27443家庭戶男14484家庭戶女129590-14歲(總)58760-14歲男30710-14歲女280515-64歲(總)1922315-64歲男1029415-64歲女892965歲及以上(總)238065歲及以上男114865歲及以上女1232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7154
該鄉地處大石山區,境內群山起伏,山巒疊嶂,地表無河係,山多地少,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地之稱。全鄉實有耕地面積 6829畝,水田10畝,糧食作物以珍珠黃玉米、黃豆、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火麻為主,火麻年産量83 噸。獨特的養殖業是黑山羊、香豬、鴿子和烏骨雞,土特産品有沙皮、鈎藤、金銀花、青藤等。2002年糧食總産量1714 噸,農業總産值1848 萬元,人均有糧250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025元。
全鄉現有學校24所,其中初中1所,在校學生158人,小學(含教學點)23所,在校學生1078人,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6 人,具有較先進的配套器材。鄉級油路貫穿全鄉中央,8個行政村通四級砂路,全鄉廣播電視覆蓋率達65%。鄉府所在地設有農貿交易市場1個,每逢3、6、9是街。
東山鄉是個少數民族聚居之鄉,其中有土瑤、番瑤、安定瑤3個支係。他們各有自己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射弩、打陀蠃是這裏土瑤的民間體育傳統,文錢被稱為“射弩之村”美譽。番瑤有自己獨特、華麗、別具一格的服裝,還具有打銅鼓、吹嗩吶和唱山歌等習俗,每年農歷5月29日為“祝著節”,以紀念創業母神秘咯陀的生日。 |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鬆山區東山鄉 Chifeng Songshan East Shan |
東山鄉位於赤峰市鬆山區西北部,距市區105公裏,是個半農半牧的山區鄉,全鄉1742戶,5857口人,鄉轄6個行政村,51個村民組,行政村分別是:大營子村委會、東山村委會、小杖房村委會、大河西村委會、大杖房村委會、上窩鋪村委會,這裏有蒙、漢、滿等各種民族居住。
東山鄉總面積為34.2萬畝,其中:耕地26486畝,多為山坡地,水澆地僅3451畝,林業用地17.7萬畝,有林面積為12.9萬畝,森林覆被率為37.6%,牧業用地13萬餘畝。
自然氣候條件:這裏屬半幹旱大陸性氣候特徵,年平均氣溫2℃,有效積溫2000℃,無霜期95-110天左右,年降水量一般在300-350毫米之間,雨量多集中在6-8月份,水熱條件配合適當,對農牧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但也有不利的條件,氣象災害嚴重,主要是風沙幹旱、冰雹和洪澇等災害。
東山鄉地質類型屬中山石質山地,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土壤主要是石礫土、棕壤和黑土等。東山鄉資源豐富:
(一)林木資源:現有林木5.8萬畝,主要樹種有樺樹、柞樹、山榆樹、山杏等;成林山杏3.6萬畝,杏核年産量達70萬斤;人工落葉鬆成林面積3萬畝;樹下植被以多年生灌木、榛柴為主;
(二)東山鄉牧場廣阔,面積達20餘萬畝,牧草質量較好。較適合作為肉牛、肉羊的飼草料,且牛羊肉質鮮嫩,肥而不膩;
(三)獨特的氣候條件為土豆的種植提供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土豆種植已成為東山鄉的特色産業,年産土豆2萬噸以上,食用菌的培育在東山鄉也漸成氣候,培育規模達50萬袋;
(四)林網相間的草田和燦漫的山花使位於東山鄉的皇傢漫甸旅遊度假村呈現出獨特風景,年接納遊客2萬餘人;
(五)隨着封山禁牧的實施,植被的恢復,野生動物又重返東山,野生動物主要有狐狸、狍子、山兔,且數量有上升趨勢。 |
雲南省文山縣東山鄉 Wenshan County Shan |
東山彝族鄉位於文山縣東北部,北緯23°,東經104°,鄉人民政府駐地岔路壩距縣城10公裏,新硯文公路穿境而過,區位優勢明顯。全鄉國土總面積128.30平方公裏,全鄉轄荒寨、南林、合掌、前進4個村委會,43個自然村,64個村民小組。境內平均海拔1600米,年平均氣溫15.7℃,年降雨量1000毫升。年末共有2252戶10147人,居住着彝、苗、漢、壯四種民族,其中彝族占72.40%,是文山縣的五個少數民族鄉之一。全鄉有耕地15006畝,山、石、旱地多,平地較少,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糧食作物以玉米、小麥為主,經濟作物主要有烤煙、甘蔗、辣椒等,其中烤煙最適宜種植,已成為東山鄉富民興鄉的支柱産業。礦産資源主要有硫化鋅、氧化銅等,面積一千餘畝,已探明藴藏金屬礦4000噸,現有雲南文山安邦公司一私營企業開採。全鄉森林覆蓋率達15.60%,有雲南鬆等用材林和桃、李等經濟林果。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159萬元,糧食總産量394.20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400公斤;財政收入271萬元,其中烤煙稅186萬元;鄉鎮企業總收入1 342萬元,創稅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348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5‰。年末鄉機關幹部職工65人,其中少數民族占59.70%,大專以上文化程度占55%。
歷史建製及民族傳統文化
東山彝族鄉原為攀枝花社(區)的一部分,1950年為兩個行政村,1952年土地改革時劃5個鄉,土改結束後並為兩個鄉,1958年為紅旗公社的兩個管理區,1963年屬攀枝花區,為兩個小公社,1966年由攀枝花劃分出來成立公社,起名為前進人民公社,劃為8個大隊,1968年並為4個大隊,1982年由公社改為區,1985年更名為東山區(因其位於文山城盤竜河東面,與西山對稱而得名),1987年4月由區改鄉,現為東山彝族鄉。
傳統文化
彝族是境內較古老的民族,語言屬漢藏語,係藏緬語族彝語支,居住在東山的各族人民,在開發祖國邊疆,發展本地經濟和文化都曾經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在長期的共同勞動和共同鬥爭中,由於共同的命運和共同的利益,結成了骨肉般的兄弟情誼,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民族關係。
彝族是東山境內居住的主體民族,有自己的語言,沒有文字,學習主要使用漢文,彝族以“阿紮”支係居首,“阿紮”是本民族的自稱,最早見於清康熙到嘉慶年間的碑記和官府行文,稱“阿咱”,但自乾隆修志到以後的志書,都定名為“黑僕拉”或“阿成”等。由於居住環境為山區,以種旱地為主,主産玉米、小麥、豆類和少量的地𠔌,主食品種不多,以玉米為主,生活較為單調,絶大多數農戶一般都是一日兩餐,還有少數農戶一日三餐,方法是將玉米碾成面,用水調潮合烹食,這種方法一直沿襲至今,其餘方式不多見。
彝族服飾(阿紮支係)
男裝:頭戴小團貌和紗帕,上身穿訂七對紐子對襟衣,下身穿比大腿寬兩倍以上的扭擋褲,腳穿草鞋,腿綁布帶;褲子,成人一般衹穿一條,不論個頭大小和高矮,褲擋要超過大腿兩倍,褲腳長到腳到腳蠃拐。顔色都是青一色。
女裝:頭包花帕子,上身穿面肩衣,下身穿大褲子,胸戴圍腰,脖挎鈕鏈,腰係小背帶。腳穿大花鞋。
帕子用布一尺五,其中頭頂用粉蘭、大紅各三寸,剪成四丫逗攏,並用棉綫縫好,用圍全用青布或黑布,整塊帕子四周邊沿用絲綫綉紮,帕子寬度要綉紅、白、黃、緑、藍等七色絲綫,共綉一寸寬的六至八條,每條上要訂上四至六朵絲綫纓論。每論再訂上一個銀論,七色中間也要訂滿銀論,共需九百多個。靠西部的帕頭訂三至上串芝麻鈴,每串長四至五寸,帕尾除訂用絲綫做成的泡論外,還要訂二十四至二十六個五寸長的絲綫花球。
圍腰用布六尺,其中圍腰心和四周要四尺五寸,腰帶要一尺五寸,用絲綫綉滿竜鳳圖樣和花朵,腰帶長至腳彎。圍腰鏈有單、雙鏈,雙鏈配製四至六個毫銀吊上芝麻鈴。
小背帶。用布五尺,顔色全用青色或黑色,縫製較為簡單,無特色,既不綉花,也無銀器,係在腰上,主要是遮蓋腚部防凍及背小孩。
大花鞋,綿布做,麻綫勒底,鞋幫用絲綫綉花,平日裏不捨得穿,一般在逢年過節和喜慶日子才能見到。
彝族婦女的穿着比男子講究,特別是青年婦女穿上新衣服,包上新帕子,帶上圍腰,左右手指戴上七八個銀戒指,那麽人才一般的也變成了美女,好的更是錦上添花。隨着社會變革和科技的普及,服飾已嚮多樣式發展,特別是年輕一輩已嚮漢式,現代方向發展。
婚俗:彝族的婚姻,很早就實行一夫一妻製,子女成婚後即自立門戶。舊社會的婚煙習俗,絶大多數是父母包辦,走媒訂親。但許多村寨通過跳弦自由戀愛談成的也不少見。舊社會的阿紮婚姻,一般青年男女在十四五歲訂親,十六七歲結婚,要經過走媒、燒香、傳檳榔、接親四個過程,訂親到結婚需兩、三年時間。
1、走媒:男方傢父母喜歡某個姑娘作為自的兒媳,需請一至二個做媒去女方傢說親。
2、燒香:男方說到媳婦,感到高興和自豪,為了造聲勢和擴大影響,希望好心人支持這門親事,警告壞心人不敢破壞這樁婚姻。
3、傳檳榔:男方送禮錢和部份禮物到女方傢,商議决定結婚日子。
4、接親:父母為兒女操辦終身大事,要選擇一個對兒子媳婦和全家都吉利的日子,提前六至八個月告知女方傢,使女方傢有較長的時間安排縫製和購置女兒嫁妝。解放以來,部份村寨已對上述四個過程有所進化,多數以自由戀愛結為終身伴侶。
宗教信仰
居住東山的彝族沒有具體的信仰,衹是幾乎每個村都建有山神廟。春節正月初一至初八,也流傳着一些舊的傳統信仰習俗,如祭蒼竜、獻祖宗、獻土地、插青枝、獻山神、喚竜開山等各種儀式,實際上也是一種信仰。
民族節日
彝族喜舞愛舞,音樂舞踏都是本民族獨特的風格和濃郁的生活氣息。他們善舞喜舞,歌麯、舞麯和樂麯的調子很多,傳統的舞踏有弦子舞(三步弦)、霸王鞭等。彝族的節日,阿紮除漢族相同外,對民族節日曆來都很重視,辦得熱烈、興旺。全年十二個月,除終、臘月為接親辦喜事的月份外,每月至少有一個節日,加上做會、祭竜,節日更多了。在衆多的節日中,尤以春節、火把節最為隆重、活躍。其次是端午節、牛王會。在節日裏,男女都穿着盛裝,唱、跳、吹、彈,狂歡舉舞。火把節是彝族最隆重的節日,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這天,彝族同胞的村村寨寨集在各自的村寨歡度民族傳統節日。這天,人們都擺設酒宴,熱烈慶賀,吃過晚飯後,男女青年聚集在空場上,仍火把跳弦步,火光照亮了夜空,照亮了姑娘們豔麗的服飾,映紅了青年男女的臉,弦聲、火把打碰聲、歡聲匯集在一起,村寨一片歡騰,人們興致愈加高漲,誰也不願休息,深夜不想歸傢,通宵達旦,夜以繼日。 |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東山鄉 BAZHONG Tongjiang County Shan |
基本情況:東山鄉位於通江縣南部,距縣城38公裏,居東經107度16分,北緯31度47分,東與三合鄉,南與鐵佛鎮,西北與廣納鎮接界,鄉人民政府駐東山。轄4個村,36個村民小組,共有1760戶,總人口7305人,其中農業人口6429人。幅員面積21.9平方公裏,現有耕地3858畝,其中田520畝,地1658畝;海拔250—700米,森林覆蓋率為26%。年平均降雨量300毫米,平均氣溫26℃,無霜期280天。經濟以養殖業和種植業為主,主産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等農作物;養殖業以養殖生豬、雞、鴨為主,年糧食總産量3474噸,其中油菜350噸。年出欄8367頭,牛900餘頭。2004年,國內生産1705總值萬元,農民人均純收1222元。
基礎設施:現有4人村通公路,通車里程達35公裏,通鄉公路1條、通村公路5條。有塘庫88座,容水161萬立方米,其中最大的硝洞溝水庫容為89萬立方米,有土渠54000米,標準石渠4100米,自流灌溉850畝。農戶通電率99%,通自來水率45%,通光纖紡90%,電話普及率每百人4部,建有移動基站1個。
社會事業:中心小學1所、村小3所,在校生886人,教師32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8.6%;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服務站4個,病床5張;有廣播站1所。 |
青海省海東地區互助土族自治縣東山鄉 Tu Autonomous County in Qinghai Haidong Region East Shan |
青海省海东地区互助土族自治县东山乡
【東山鄉】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府駐地15千米。人口1.1萬,以土族為主,占總人口的75.6%。面積85.5平方千米。東山鄉政府駐大莊,轄大莊、下季、寺爾、連大、吉傢玲、賀爾、大泉、岔爾溝、白牙合、下袁保、上袁保、東山12個村委會。1949年沿舊製設東山鄉,1958年並入沙塘川公社,1961年分設東山公社,1983年復設東山鄉。 |
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東山鄉 Yiyang City, Shan Dong Anhua |
東山鄉位於安化縣境內東南端,芙蓉山之麓,沂溪河發源地。東與寧鄉縣溈山鄉、巷子口鎮接壤,南鄰高明鄉,西與清塘鋪鎮毗鄰,北與新橋建鎮試驗區相連。總面積47.7平方公 裏,轄阮東、周梅、柳侖、嚴傢、下茶、幹沙、安茶、高星、塘、柏楊、東江、燈盞、東山、金傢、建林、仙崇、建陽、殷傢衝18個村,176個村民小組。2000年總人口15577人。
東山古屬寧鄉,宋熙寧5年始歸安化。明清至民國初,屬歸化鄉。新中國成立後,行政隸屬關係多次變更:1956年名東山鄉,1961年稱東山人民公社,1981年復稱東山 鄉,1995年12月,新橋東山合併,建東山鄉,鄉政府設阮傢段。1998年8月,建新橋建鎮試驗區。東山地處邊遠,水土流失嚴重,長期經濟睏難。80年代後期,東山鄉被 列入全省貧睏鄉,其時農民人均純收入僅130多元。改革開放後,通過實行農村責任製, 調整産業結構,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取得明顯成效。200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01元 。由於貧睏,東山鄉的勞務輸出,在安化起步最早,有的農戶在外地已成為百萬富翁。
一、主要産業
糧食 有稻田6610畝,旱土569畝,分佈於群山峽𠔌之中。其中,沙質耕地6466畝,冷浸田、天水田860畝。因大部分勞力外出打工或從事他業,全鄉稻田種植以中稻為主。1986~2000年,全鄉推廣水稻新品種11個,新技術11項 ,加上旱糧,2000年糧食總産量為2609噸。
養殖 1986~2000年,豬、牛、羊的養殖量由4000頭增至6500頭,傢禽由5200羽增至12000羽。東山村村民寧強,從1999年開始發展 養殖業,個人養黑山羊200頭,引進南江黃羊50頭,年獲利3萬多元。
藥材 藥材、生薑面積逐年擴大。1986年,藥材種植面積100畝,2000年增至300畝;生薑面積由150畝增至900畝。産品銷往長沙、湘潭等地。
勞務輸出 1986年,有2000餘人到深圳、廣州打工,此後逐年 增加。2000年,外出務工人員達5400餘人。勞務收入從1986年的800萬 元,增至2000年的4200萬元。村民寧子雪、陳明權的個人資産均已超過1千萬元。 陳明權係本鄉燈盞村人,1989年赴廣東打工,經承包裝卸碼頭業務,創上千萬元資産。 為報效家乡,1995~1999年共計捐款2萬元。2000年起每年損款4000元, 救濟家乡五保戶,頗受鄉人稱贊。
林業 全鄉山林53844畝,其中鄉辦林場800畝, 村辦林場8處2000畝。為保持水土,大部實行封禁。2000年,林業收入僅為51萬 元。
鄉鎮企業 1990年擴建東山鄉瓷廠,生産工業陶瓷,連續三年産值 超過100萬元,每年實現利潤3萬多元,安置殘疾人員30名。由於受市場影響和技術 製約,1995年破産關閉。另有個體加工作坊20傢,年産值均在3萬元以下。2000年,全鄉工、商、運、建、副等行業合計收入210萬元。
二、基本建設
電力 1986~2000年,從寧鄉縣溈山接綫,架設高壓綫路50公 裏,使全鄉100%的村、95%的農戶用上係統電。2000年,國傢實行農網改造,投入420萬元,整改14個村的供電綫路。
水利 沂溪流經境內9公裏,支流9條,由於土壤含沙量大,兩岸河堤不 固,每逢山洪暴發,造成嚴重災害。特別是1992、1996、2000年的大洪災,先後淹死3人,衝垮河堤3600米,衝毀稻田120畝,直接經濟損失180萬元。15年間, 全鄉修復河堤4200米,修成攔河壩11座;投入51萬元對水庫進行了配套維修,其中桂 岩山小Ⅰ型水庫,配套渠道總長8400米,有效灌溉面積3500畝;投入509萬元水土 保持資金,對沂溪河上遊進行綜合治理,治理度達81.5%;從燈盞村青花洞引水,建105立方米蓄水池一個,使鄉政府附近1200人用上了自來水;完成14個村人畜飲水工程,80%的農戶都用上自來水。
電信 1996年以前,僅有一條從大福架入的電話專綫,裝自動電話一部。1999 年10月,建電信樓,開通程控電話。至2000年,有程控電話用戶420戶,移動電話用戶120戶,電話入村率為100%。
電視 2000年,建成閉路電視網,傳送6套節目,電視村通率100%。
三、教育 衛生
教育 1986年,全鄉有小學10所,1996年增至18所。由於各級對教育的重視,積極開展集資建校,實施義教工程,先後新建教學樓13棟。2000年,全鄉有中學1所,鄉中小1所,村小17所;有教職工117人,在校學生2964人; 校園面積60.12畝,校捨面積9610平方米。
衛生 1993年,鄉衛生院從柏楊村整體搬遷至阮傢段,占地1.2畝 ,建築面積600平方米,添置醫療設備20萬元。2000年,有醫務人員23名,床位10張。 |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祥雲縣東山鄉 Dali Bai Autonomous Prefecture, Yunnan Xiangyun East Shan |
東山鄉位於祥雲縣東北部,東與大姚、南與姚安接壤,西與劉廠相連,北與禾甸、米甸毗鄰。鄉政府所在地妙姑,距縣城64公裏,全鄉總面積326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85%,境內山脈縱橫,溝𠔌遍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為2868米、最低海拔為1640米。是祥雲縣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貧睏山區鄉,全鄉轄大古者、幹海、新朗、妙姑、新民、餘食朗、外居苴、小莊子8個村委會,82個村民小組,2320戶其中農業戶2315戶。2005年總人口9899人,農業人口9738人。民族以彝族為主,彝族人口有8384人,占總人口的86.1%,居住有漢族、白族、傈僳族、苗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5.9%;人口密度30.4人/平方公裏,人口自然增長率9‰。
全鄉實有耕地面積8081畝,其中田5308畝,地2710畝,常用耕地面積為6616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1畝,農村勞動力6299人。農業種植結構上大春以水稻、玉米為主,小春以蠶豆、小麥、豌豆、油菜為主,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百合等。
全鄉有鄉鎮企業175個,其中工業企業85個,以酒類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三個,主要以清梅酒和鬆茸酒為主。
東山有着光榮的革命歷史,是革命老區,是滇黔桂邊縱八支隊活動的主要地區,是滇西地下黨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東山彝族人民為雲南的解放作了重要的貢獻。
東山彝族婦女擅長刺綉,民族刺綉有悠久的歷史,手工刺綉的民族服裝圖案精美,色彩絢麗,剪裁科學,工藝精湛,內容豐富,反映了彝族人民生産生活歷史的變遷,充分體現了彝族婦女的勤勞與智慧,刺綉的東西包括頭飾、服飾、鞋飾、腰帶等,各種飾品根據年齡和婚配情況有所差別,整體搭配協調、精緻美觀。
改革開放以來,東山鄉黨委、政府團结帶領全鄉各族人民,興修公路,水庫,海塘,調整産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到2005年,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20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026元,結束了東山等天下雨、靠天吃飯的歷史,農業綜合效益穩步提升,實現了從吃不飽—吃飽—吃好的突破性轉變。“十一五”期間,東山鄉黨委、政府確立了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和東山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提出了“生態強鄉,林牧富民”和“打基礎、興科技、調結構、建支柱,走糧、煙、畜、特、林並舉”的發展思路,緊緊圍繞“四個一萬”(一萬畝核桃、一萬畝高産穩産農田、一萬畝經濟作物、一萬頭大牲畜)工程的目標和任務,大力推廣科技措施,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鞏固“平安東山”和“無毒鄉鎮”創建成果,努力推進東山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東山鄉 Liangshan Yi Autonomous Prefecture of Sichuan Province Shan Pugh |
東山鄉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普格縣轄鄉。1953年建河東鄉,1960年並入紅星公社,1961年復河東鄉,1972年改河東公社,1984年置東山鄉。位於縣境南部,距縣城27公裏。面積59.7平方公裏,人口0.5萬。轄河東、李傢坪、先鋒、高鋒、東方5個村委會。農業主産玉米、馬鈴薯。種植花椒、蘋果、梨。有硫鐵礦。 |
|
繁峙縣轄鄉。1958年屬南峪口公社,1983年建鄉,1984年改東山鄉。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城37公裏。面積140平方公裏,人口1.8萬。轄東山、南峪口、山會、角耳河、中莊寨、李莊、東魏莊、西魏莊、蘇傢口、水磨、童子崖、楊林、聯興、圐圙木口、興勝、蛟坨、白傢峰、黃草、砂窯溝、寺子、巡檢寺、暖溝、凍冷溝、射香、天岩、拖房溝、大黃溝、决坪、正溝、黑介溝31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玉米、𠔌子、黍子、鬍麻、黃芥為主。礦産有金礦、石英礦、鐵礦,現有東山鐵礦。岩山寺大殿壁畫,為金代御前畫師王逵所畫,為省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峪口晴嵐”為繁峙十景之一。 |
|
東山鄉位於祥雲縣東北部,東與大姚、南與姚安接壤,西與劉廠相連,北與禾甸、米甸毗鄰。鄉政府所在地妙姑,距縣城64公裏,全鄉總面積326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85%,境內山脈縱橫,溝𠔌遍布,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海拔為2868米、最低海拔為1640米。是祥雲縣唯一的一個少數民族貧睏山區鄉,全鄉轄大古者、幹海、新朗、妙姑、新民、餘食朗、外居苴、小莊子8個村委會,82個村民小組,2320戶其中農業戶2315戶。2005年總人口9899人,農業人口9738人。民族以彝族為主,彝族人口有8384人,占總人口的86.1%,居住有漢族、白族、傈僳族、苗族,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5.9%;人口密度30.4人/平方公裏,人口自然增長率9‰。 全鄉實有耕地面積8081畝,其中田5308畝,地2710畝,常用耕地面積為6616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81畝,農村勞動力6299人。農業種植結構上大春以水稻、玉米為主,小春以蠶豆、小麥、豌豆、油菜為主,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百合等。
全鄉有鄉鎮企業175個,其中工業企業85個,以酒類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三個,主要以清梅酒和鬆茸酒為主。
東山有着光榮的革命歷史,是革命老區,是滇黔桂邊縱八支隊活動的主要地區,是滇西地下黨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東山彝族人民為雲南的解放作了重要的貢獻。
東山彝族婦女擅長刺綉,民族刺綉有悠久的歷史,手工刺綉的民族服裝圖案精美,色彩絢麗,剪裁科學,工藝精湛,內容豐富,反映了彝族人民生産生活歷史的變遷,充分體現了彝族婦女的勤勞與智慧,刺綉的東西包括頭飾、服飾、鞋飾、腰帶等,各種飾品根據年齡和婚配情況有所差別,整體搭配協調、精緻美觀。
11、湖南省邵陽市綏寧縣東山侗族鄉
轄:東山、牛背嶺、翁溪、表華、謝莊、陽溪、橫坡、白岩、俊頭、石橋、路斯、洛界、大凼、大坪、三溪、土溪、長界、樂榮、深坳19個村委會。 |
|
轄:阮東、周梅、柳侖、嚴傢、下茶、幹沙、安茶、高星、塘、柏楊、東江、燈盞、東山、金傢、建林、仙崇、建陽、殷傢衝18個村委會。 |
|
東山鄉 東山鄉地處都陽山脈腹地,位於自治縣東北部,距縣城 47 公裏,是右江革命根據地之一。東南與大化縣板蘭鄉、北景鄉及本縣鳳凰鄉接壤,西北面與東蘭縣三石鎮相鄰。全鄉總面積 136 平方公裏,轄 8 個行政村 150 個村民小組 3583 戶 11003 人,其中瑤族人口占 89.9% ,壯族占 4.96% ,漢族占 4.8% ,毛南族占 0.34% 。
該鄉地處大石山區,境內群山起伏,山巒疊嶂,地表無河係,山多地少,素有九分石頭一分土地之稱。全鄉實有耕地面積 6829 畝,水田 10 畝,糧食作物以珍珠黃玉米、黃豆、紅薯為主,經濟作物以火麻為主,火麻年産量 83 噸。獨特的養殖業是黑山羊、香豬、鴿子和烏骨雞,土特産品有沙皮、鈎藤、金銀花、青藤等。 2002 年糧食總産量 1714 噸,農業總産值 1848 萬元,人均有糧 250 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 1025 元。
全鄉現有學校 24 所,其中初中 1 所,在校學生 158 人,小學(含教學點) 23 所,在校學生 1078 人,衛生院 1 所,醫務人員 6 人,具有較先進的配套器材。鄉級油路貫穿全鄉中央, 8 個行政村通四級砂路,全鄉廣播電視覆蓋率達 65% 。鄉府所在地設有農貿交易市場 1 個,每逢 3 、 6 、 9 是街。
東山鄉是個少數民族聚居之鄉,其中有土瑤、番瑤、安定瑤 3 個支係。他們各有自己的語言和風俗習慣。射弩、打陀蠃是這裏土瑤的民間體育傳統,文錢被稱為“射弩之村”美譽。番瑤有自己獨特、華麗、別具一格的服裝,還具有打銅鼓、吹嗩吶和唱山歌等習俗,每年農歷 5 月 29 日為“祝著節”,以紀念創業母神秘咯陀的生日。 |
|
東山傈僳族彝族鄉位於永勝縣城東南88公裏,直距36公裏,總面積379.2平方公裏。境內最高海拔3390米,最低海拔1100米,年平均氣溫12.7℃,平均年降雨量1150mm。全鄉轄氂牛坪、東山、嚮陽、河東、東江五個村委會46個村民小組。2003年全鄉農村總戶數為1935戶,人口7308人,其中傈僳族4092人,占總人口的56%;彝族2996人,占總人口的41%;其它民族220人,占總人口的3%。勞動力4780人,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5%。
到2003年末,全鄉實有耕地面積15458畝,人均占有耕地2.1畝。全鄉國民生産總值為575萬元,糧食總産量為2003噸,人均有糧274公斤,人均純收入694元。 |
|
東山彝族鄉是文山縣5個民族鄉之一,位於文山縣東北部,鄉人民政府駐地岔路壩距縣城5.6公裏,轄4個村民委員會,42個自然村,有2169戶,9876人,居住着彝、苗、漢、壯4種民族,其中少數民族人口占90%,彝族占72.3%,全鄉總面積128.3平方公裏,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有耕地面積16064畝,旱地占96.2%,平均海拔1600米,糧食主産玉米、小麥,占糧食總産量的98%,經濟作物有烤煙、甘蔗、果樹、辣椒等,其中烤煙最適宜,果樹發展最有前景。礦産資源主要有硫化鋅、氧化銅等,面積一千餘畝,初步探明藴藏量4000金屬噸,境內森林覆蓋率為13%,用材林主要有松樹,經濟林果主要有桃李、柿子等,農民每年水果收入達20多萬元,經濟效益比較明顯。草場資源豐富,發展養殖業很有發展潛力,依托硯文公路開發旅遊資源、實施緑色通道,建立立體生態種養殖基地,積極招商引資,興建飲食服務業。全鄉現有勞動力6458個,其中從事農業的有5967個,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96人。農田水利建設完成炸石造地5396畝,全鄉基本農田、地面積人均1.01畝。全鄉實現村村通電的目標,公路建設基本形成網絡,自95年開展扶貧攻堅鄉來,人畜飲水問題基本解决,共建大水池20個,小水窖1017個,總溶水量5996m3。2001年,全鄉糧食總産量383.3萬公斤,農民人均産糧401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1896.1萬元,財政稅收14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18元,鄉鎮企業總收入167萬元,總産值300萬元,創稅27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得到有效控製,在實施“精神文明工程”中,創建了溫飽和文明示範村,啓動了“十星級文明戶”試點工作。評出鄉“巧女子”10名和“五好文明家庭”,“三五”普法鞏固加強,“九五”普法積極開展。全鄉擁有學校22所,其中中心校1所,成技校1所,完小3所,初小12所,一師一校5所。共有教職工115人,學生1522人,其中中學生417人,小學生1105人,少數民族學生1273人。全鄉中小學入學率達95.25%、99.08%。 |
|
623023208000 東山鄉 623023208200 石傢山村 623023208201 韓傢溝村 623023208202 真節村 623023208203 坪裏村 623023208204 店子灣村 623023208205 魯傢村 623023208206 羅傢村 623023208207 灣裏村 623023208208 井坪村 623023208209 石磊村 623023208210 遼暖村 623023208211 楊傢村 623023208212 中牌村 623023208213 下莊村 623023208214 毛傢村 623023208215 謝傢村 |
|
632126206000 東山鄉 632126206200 大莊村 632126206201 岔爾溝村 632126206202 大泉村 632126206203 東山村 632126206204 賀爾村 632126206205 吉傢嶺村 632126206206 聯大村 632126206207 上元保村 632126206208 寺爾村 632126206209 下李村 632126206210 下元保村 632126206211 白牙閤村 |
|
東山傈僳族彝族鄉位於永勝縣城東南88公裏處,總面積379.2平方公裏,轄氂牛坪、東山、嚮陽、河東、東江五個村委會,42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農村總人數7308人,農村經濟總收入為831萬元,全鄉糧食總産量達到2003噸,人均有糧274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798元。
資源優勢:
經濟林果産業是東山鄉的支柱産業,經濟林果纍计種植面積達8072畝,其中核桃5726畝,花椒1465畝。
畜牧業是東山鄉的傳統優勢産業,2003年全鄉肉類總産量為814噸,年末大小牲畜存欄44060頭(匹、衹),當年大小牲畜出欄23055頭(匹、衹),實現畜牧産值315萬元。
日本大白蘿蔔産業是東山鄉2003年開始實施的一項後續産業。實施了日本大白蘿蔔種植項目並獲得成功,經過測試,畝産值最高達1120元,為山區人民增加收入又找到一條路子。
經濟發展思路:
圍繞一個“貧”字,念好“山”字經,抓住兩大機遇,做好五篇文章,實現一個目標。
“山”是全鄉的獨特地理環境,海拔從1100米到3390米,形成了幹熱河𠔌區、冷涼山區的立體氣候、立體農業。水力資源、森林資源、土地資源豐富,且開發潛力巨大。必須做好“山”的文章。抓住兩大機遇:就是抓住國傢實施退耕還林和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兩大機遇。做好五篇文章,一是繼續做好以山羊為主的畜牧業,發揮好傳統優勢産業;二是進一步做好以花椒、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果業,培育我鄉未來的支柱産業;三是加強基礎教育和科技培訓,提高勞動者素質;四是加強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産生活條件,增強經濟發展後勁;五是抓好扶貧工作。 |
|
本鄉土地總面積有一二四點九七八平方公裏,行政區域劃分為東山、東中、東正、三榮、大客、科裏、東河、聖賢、南溪、水雲、林安、東原、嶺南、南勢、青山、高原等十六村。 |
|
環境敏感地:
1.急水溪係新營淨水場水源保護區:
水源保護區位於急水溪中上遊,以新營市東南方臺糖公司新營總急水溪攔水壩起,溯及上遊及龜重、六重、白水溪等支流及相關溝渠之腹地,至白河水庫止。東山鄉全鄉皆在此水源保護區內。
2.六甲斷層:
位於臺南縣東山至六甲的山麓,呈北北東走嚮,長約十公裏。 |
|
■地方歷史:
東山鄉原本荒蕪未開,明鄭時期福建漳、泉兩州之漢人隨延平郡王開墾拓荒東山鄉平地,同時山地東河村於幹隆中葉有西拉雅平埔族蕭壟社民移居此地。清朝時,移居東山鄉人口日多,並與原住民通婚,交易成立新莊。日據以後,因臺南縣以新營為地方行政中心,東山鄉與新營關係密切,至戰後東山成長速度緩慢,幾乎為零成長的狀況。 |
行政沿革 Administrative History |
本鄉於清朝時期屬諸羅縣哆囉嘔西堡,日據時代重編為臺南府????水港店子口支廳番社,嗣後置州郡街莊隸屬臺南州新營郡,名為番社莊,光復後將不雅莊名改為東山鄉。 |
|
- : Dongshan township
|
|
東山 |
|
|
|
嚮陽村 | 花園村 | 白馬村 | 新民村 | 河東村 | 河東村 | 楊傢村 | 南莊村 | 小莊子村 | 前進村 | 東山村 | 東山村 | 東山村 | 東山村 | 東山村 | 先鋒村 | 東方村 | 謝傢村 | 下莊村 | 大莊村 | 梅山村 | 花山村 | 五裏村 | 柏楊村 | 清水村 | 白嶺村 | 白竹村 | 高峰村 | 大泉村 | 青山村 | 南溪村 | 中莊寨村 | 李莊村 | 三聯村 | 古木村 | 東江村 | 魯傢村 | 羅傢村 | 灣裏村 | 興勝村 | 下莊村 | 水磨村 | 南峪口村 | 東山底村 | 蘇傢口村 | 山會村 | 天岩村 | 聯興村 | 楊林村 | 東位村 | 西位村 | 水麽村 | 角耳河村 | 童子崖村 | 蛟蛇村 | 木口村 | 正溝村 | 圐圙村 | 黃草村 | 砂堯溝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