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三江鎮位於新會區南部。東南與睦洲。古井鎮相鄰,西南瀕臨銀洲湖與雙水、會城鎮一水之隔,北接江門市郊。亙江鎮水陸交通暢順,有江門河道、虎坑河道貫通全境。有金門、三牙兩條二級公路貫通全境。鎮內有新良、深呂、良九、聯合水泥公路連接各管理區。水電供應充足,新會區22萬伏變電站和新城區盔源自來水廠設在三江鎮境內,郵電通訊快捷,1993年建成裝機容量2500門程控電話電訊網絡的郵電大樓。
三江鎮農業生産水稻、塘魚,兼種柑、桔、橙、甘蔗、荔枝、蔬菜等經濟作物,盛産糧、魚、糖、果,是新會魚米之鄉,該鎮旅外華僑港澳臺胞1.6萬人,是新會著名僑鄉。
三江鎮發揮人緣地緣的優勢,以優越的地理環境,吸引內外商來投資辦廠。近期引進企業有啓祥紙業有限公司、嘉利油脂有限公司、銀匯木業有限公司、弘泰五金製品廠等10多傢企業,引進外資2億多元。三江鋇是新會區郊鎮,目前已按城鎮面積10.5平方公裏,城鎮總人口2萬人的規劃開發建設。到2010年,在銀洲湖畔將崛起一座佈局合理、功能齊全;集工、貿、商、住於一體的新城鎮。 |
|
三江鎮位於貴州省錦屏縣東北部,該鎮總面積134平方公裏,東連湖南靖州縣,南接本縣大同鄉、偶裏鄉,西鄰本縣平略鎮、平秋鎮,北抵本縣茅坪鎮和天柱縣,為縣城所在地,是全縣的政治、經濟、文體中心。轄20個行政村4個社區,120個村民小組,75個自然寨,總人口3萬人,2003年全鎮完成農業總産值1586萬元,工業總産值完成2242萬元,鄉鎮企業總産值完成9120萬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500餘元。
三江鎮地處雲貴 高原東緣西丘陵盆地過渡地帶,地勢由西嚮東逐漸降低;境內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小江、亮江、境內氣候特點為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4℃,年平均降雨量1289.3毫米。
三江鎮原名城關鎮,1984年5月更名為三江鎮。1992年2月撤銷原三江區所轄的平金鄉、卦治鄉、小江鄉、茅坪鎮。
1、境內主要資源有土地、森林、水能、建材、旅遊、勞動力等。
2、境內主要糧食物為水稻;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瓜果等;主要畜牧漁業為豬、牛、雞、魚、山羊,其中清水江的中華鱘、鰱魚、娃娃魚久負盛名。
3、鎮內主要企業有木竹集團工藝公司、輪窖磚廠、石材廠、軋鋼廠、冶煉廠、液化氣站、紅木傢具廠。
4、鎮內經濟較發達的村有排洞村、平金村、潘寨村,主要經濟項目為建材,運輸、服務、養殖及優質果品生産等。
5、鎮內主要公路有省道三星綫、錦榕綫、境內總長為65公裏,水上交通上經平略、河口達劍河縣,下經茅坪鎮過天柱縣入湖南省可直達洞庭湖。鎮內主要貿易市場有農貿市場、商貿市場、紡織品市場、江濱市場,主要貿易品有豬、牛、雞、魚、土特産、百貨,年成交額約2980萬元,籌建的有藥材市場,水果市場。
6、鎮內主要名勝古跡及建設有乾隆34年的省級文物飛山閣,縣級文物卦治木業碑等。
7、三江鎮為“科技創先”試點鎮,是“六好鄉鎮黨委”和黔東南州首批25個經濟強鎮建設之一。
8、鎮內經濟開發為排洞、經平、銀洞、潘寨開發新區,主要開發項目為旅遊、房地産、工業區等。 |
|
三江鎮是江西省為數不多的千年古鎮,也是江西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已被列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示范镇。位於南昌縣東南,東靠黃馬鄉,西臨豐城市段潭鄉,南為豐城袁渡鄉,北至廣福鎮,因為撫河支流的箭江、隱溪、彭溪三條河的交匯口,所以歷史上又稱三江口。全鎮29.2平方公裏,轄9個村委會,96個自然村,2個居委會(轄三江、烏竜街等2個居委會,三江、汗塘、鬆林、山下、東莊、竹山、源溪、崗坊、徐羅等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三江口)。鎮域總人口29984人,城鎮聚居人口9688人,其中駐鎮學生2900人,非農業人口 7816人,駐鎮經商務工人員3100人,城鎮化水平30.1%。2005年全鎮GDP77136萬元,一、二、三産業比重為15.19%∶54.94%∶29.85%,農民人均純收入4200元。農業以糧食、蔬菜、荸薺為主,副業以傢畜、傢禽飼養和水産養殖為主,工業以食品加工、醫療器械為主,第三産業以商貿、農副産品集散為主。
三江鎮屬贛撫平原地區,侵蝕堆積平原地形,地勢南高北低,京九鐵路南北穿越,撫河總幹渠,青豐山河四周環繞鎮域。三江鎮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水充沛,灌溉便利,日照充足,無霜期長,有利於農作物生産。耕地面積2萬餘畝,其中蔬菜面積1萬餘畝,蔬菜品種80多個。三江鎮集貿市場規模居全省鄉鎮級之首,年集散蔬菜50萬噸,年交易額將近5億元,已形成南昌、豐城、臨川、進賢等農副産品集散地。
三江鎮位於南昌縣的東南部,距南昌縣城35公裏,廣三公路接105國道13.1公裏,梁三公路接梁傢渡大橋320國道12.4公裏,京九鐵路在鎮區設有四等站,交通便利。三江人才輩出,志士名人,蜚聲四海。共和國第一位女省委書記萬紹芬、世界著名橋梁專傢蔡方蔭就是三江優秀兒女的傑出代表。
隨着城鎮建設的不斷推進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人心,三江面貌一新、發展迅速,新城區已漸成規模,為三江帶來人氣、積聚財氣,後萬、新下、楞上、南街蔡傢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效果明顯,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
|
三江鎮位於市東南隅,地處新津、大邑、崇州三縣(市)交界處。2000年底,全鎮面積25.9平方千米,總人口30552人。轄沿河、永同、蒙渡、雙池、舒橋、雷灣、勝利、古泉、方碾、江口、牂牁、富國、西江、何店、緑合、永興、雙水等17個村,紅旗、橋東、崇奉、東風等4個居民委員會。三江鎮場鎮已建規模0.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00餘人。鎮人民政府設於三江鎮共和下街,距市區16千米。
因黑石河、羊馬河、青羊河匯流鎮境故名“三江”。1985年,三江鄉並入三江鎮。2004年,將原聽江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三江鎮;三江鎮人民政府駐崇新場。 |
|
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於2004年6月依據行政區域優化設置原則,經上級部門批準,由原來的三江鎮和金坑鎮合併而成的,是連南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連南縣委、縣政府所在地。全鎮總面積183.88平方公裏,總人口41823人,下轄10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國道323綫貫穿全鎮,距國道 107綫僅1公裏,到省城廣州衹有3小時左右的路程,鎮內村村通電話、通郵政、通機動車和實現道路硬底化,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網絡,交通非常便利。 2004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産值1.44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0.41億元,農業總産值0.52億元,農民人均收入2679元。
三江鎮有豐富的資源 ,林區面積21.4萬畝,在連南縣素有“杉都”之稱,林木種植形成了以杉木為主,鬆木、雜木等為次的資源結構,還出産靈香草、黃精、土茯苓等幾十種藥材及著名的大霧山茶葉。鎮內大竜河、金坑河、三江河三大水係的幹支流都源於崇山峻嶺,水流量大、落差大,水利資源共50000多千瓦,現共建有33座電站,總裝機容量24855千瓦,供水供電能力充足。三江鎮風景優美、景色宜人,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可供開發,有獅山古榕、古民居、鹿鳴秋高、伏兔春蔭、沿潭映月等“三江八景”。位於粵、湘、桂交界處的大霧山海拔1659米,為全縣第一高峰,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瑤族耍歌堂、謳莎腰等。全鎮有耕地面積1.2萬畝,農業方面盛産蔬菜、蠶桑、板慄等,豐富的土地資源可建成無公害蔬菜、優質水稻、蠶桑等農産品的生産、示範基地。
三江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優惠政策,不斷改善投資環境,共引進了香港利仕集團、順德永基公司、南海明發、新城織造、湖南連發、新光、馬氏絲花廠、聯興毛織廠等八傢企業落戶該鎮,現在籌建東和、新和兩大工業區,可提供廉價地皮和廠房。 |
|
三江鎮增城市轄鎮。在縣境東南部。駐地 清代在東江 、增江、縣江(已淤塞)三江之間形成圩集,故名三江圩。1961年成立三江公社,1983年改區 ,1986年建鎮。
2004年2月19日,增城市將原來的16個鎮(街)撤並為6鎮3街道:撤銷三江鎮、沙莊街道辦事處,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石灘鎮。並鎮後的大石灘,行政區域面積184平方公裏,轄石灘、三江、沙莊3個社區;鄭田、塘頭、仙塘、橫嶺、馬修、崗貝、沙尾、田邊、街心、顧屋、高門、元洲、碧江、麻車、增塘、石湖、南孛、沙隴、白江、石頭、石嚇、嶽埔、鳳埔、謝屋、橋頭、燈孛、舊山嚇、新山嚇、沙頭、崗尾、四豐、初溪、大埔圍、金蘭寺、水竜、溪頭、塘口、田橋、元美、葵湖、田心、元崗、上塘、下圍、土江、竜地、嚇崗等47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戶籍人口11萬多人,外來人口6萬多人。
該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生態環境優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物産豐富。交通運輸十分便捷,廣汕公路、廣惠高速公路、廣九鐵路、荔三公路橫穿而過,道路網絡實現村村通水泥路。
三江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長期以來有“魚米之鄉”的美譽,盛産絲苗米、優質荔枝竜眼、優質水産、無公害蔬菜和黃腳雞。近年來,三江鎮積極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大力推廣應用農業科學技術,走科技致富之路。通過逐步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形成公司加基地加農戶的農業生産模式,農業正嚮現代化進程邁進。2002年全鎮農業總産值1.718億元(90年不變價),農村人均年收入4611元,農業總産值及人均收入同比均增長1.0%。2002年全鎮優質水稻種植面積4.7萬畝,總産2.2354萬噸;蔬菜復種面積3.78萬畝,總産7.486萬噸;荔枝竜眼種植面積1.16萬畝,總産1380噸;漁塘養殖面積1.065萬畝,總産6500噸;傢禽、三鳥出欄350萬衹。該鎮建成了優質水稻、水果、水産、蔬菜和黃腳雞等五大基地。 |
|
三江鎮位於縣城西南部。東與隆興鎮相連,由南而西與正安縣接壤。西北與平模鎮毗鄰,東北與上壩土傢族接界.駐地三江。總面積74。9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870公頃。轄3個辦事處,12個村,107個村民組;1998年末12073人,其中農業人口11578人。農業總産量1793萬元,糧食總産量5219噸,烤煙産量278噸。出欄豬5465頭、牛144頭、羊508衹。存欄豬10037頭,牛2998頭、羊2134衹。全年財政收入9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80元。有鄉鎮企業428個,從業人員1325人,年産值950萬元。鎮屬中小學12所,在校學生1911人。主要礦産資源有煤、鐵和石棉。年産煤10500噸;雲峰的石棉,工業品級6級。油桐、烏桕為主要特産,油桐籽年産量185噸。
三江為南上遵義、貴陽必經之路,有省道遵尖公路通境內。開展小城鎮建設以來,共投入建設資金500多萬元。先後修建了農推站、郵電支局、信用社、煙葉站、衛生院以及鎮等辦公樓、職工宿舍樓、希望小學。硬化過境公路街道路面,新建街道寬20米、長200米,安裝了街道路燈。經過年年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全鎮78%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各辦事處均建有衛星電視地面收轉站,相繼有臺灣、山東、重慶、正安等地的客商前來投資興辦企業。隨着河濱大道、畜禽專業市場、煤炭專業市場的修建的大河壩、甕清等旅遊資源的開發。 |
|
歷史沿革
三江鎮境明清屬高城堡。民國初為高城鄉,第八(高城)團區治。一九三三年六月紅軍於鎮境置第一(普子嶺)區蘇。一九三五年紅軍撤後,鄉蘇廢,時置高城聯保,治厚壩村境。一九四0年以高城聯保置厚壩鄉。一九四五年由厚壩鄉改為竟成鄉。一九五0年改屬新建普濟區。一九五一年分鄉北置大兩鄉,一九五二年又分竟成鄉東境置分水鄉,鄉西南境置三江鄉。一九五八年撤分水鄉並入竟成鄉,為縣直屬鄉,同年建政社一的竟成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屬普濟區。一九八四年政社分設為竟成鄉,一九九二年撤竟成鄉建三江鎮。鎮轄14個村,109個社,農業人口16541人,非農業人口8600人。
自然地理
鎮址位於縣境東部,廣(元)巴(中)公路三江大橋北端,地處厚壩河,碗廠河,樟木樹河三水匯合處,故名。幅員面積111平方公裏,距縣城33公裏。森林覆蓋率34%,樹木以鬆柏為主,煤儲量豐富,鎮境地勢南北高而中部傾斜,南北為山,中為厚壩河南北縱穿。農耕地多分佈於廣達公路,普樂鐵路兩側及後壩兩岸。境北多屬礦子黃泥及冷沙黃泥土,境南多屬暗紫泥土。年均氣溫16℃,降水量約1100毫米。
基礎設施
境內交通發達,公路縱橫交錯。省道202綫穿越其境14.7km,縣道三(江)大(兩)綫,三(江)五(權)綫貫穿全境,村社道110km為支綫的交通網絡。車流量達8000次/日。鎮內有大貨車250輛,農用貨車600輛,客車60輛,客貨運輸增長速度極快。普(濟)樂(壩)鐵路9公裏橫穿腹部走廊,境內建有花園、坑坑店兩個火車站,貨物吞吐量大,運輸繁忙,成為外運內調的要道。水資源豐富,落差大,建有裝機容量650千瓦的水電站一座,並進入國網,電力充沛。電訊發達。小集鎮建設發展迅猛,初具規模,街道達到硬化,緑化、亮化、秩序井然,運轉良好,各種生活設施齊備,已成為廣元東部一顆亮麗的明珠。
經濟發展
鎮境內現有市屬以上煤礦3座,廣元市小溪溝煤業有限公司,廣元市碗廠河煤業有限公司,川北監獄五監區,鎮辦煤礦8座,全鎮煤炭産量達60萬噸。建有旺蒼縣鍋廠,年産值100萬元,産品銷往巴中、陝西。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初見規模,農副業發展迅猛,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20戶,全鎮年出欄商品豬8000頭,肉牛200頭,山羊500衹,南江黃羊200衹,小傢禽萬餘衹,禽蛋産量達145000kg 。該鎮茶葉基地,中藥材,幹果基地基本形成,後勁足。長防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農業各具特色,優勢明顯。
社會文教
鎮建有三江中學,現有教師50人,在校學生達1500人,周邊地區適齡學生大部分在該校求學。該校師資力量雄厚,設施設備完善,教學質量高。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學生。三江共有11所小學,12所幼教,尤其三江中心小學校現有學生600人。該鎮文化體育歷史悠久,已連續舉辦14屆籃球運動會,並於2001年被國傢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三江衛生院係一級甲等醫院,院內科室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醫護水平高,群衆治病有根本保證。廣播電視輸送信息可靠,光纜覆蓋率達95%以上,現已開通36套節目,郵電通訊事業發展快。程控電話達3000門,無綫通訊用戶2000餘戶。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0631男10777女9854家庭戶戶數5844家庭戶總人口(總)20272家庭戶男10468家庭戶女98040-14歲(總)49700-14歲男26240-14歲女234615-64歲(總)1464715-64歲男765715-64歲女699065歲及以上(總)101465歲及以上男49665歲及以上女518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607 |
|
區位概況
該鎮位於井研中南部,距離縣城13公裏、樂山市29公裏、五通橋32公裏,國道213、省道305公路在三江集鎮交匯,茫溪河、月波河和木瓜該鎮三江宋塔河繞鎮而過。截止2003年底,該鎮幅員面積31.43平方公裏,現有耕地15483畝(人均耕地面積0.93畝),荒坡地2940畝。其中田8020畝,土7463畝。
行政區劃
三江鎮下轄村:三江村樂元村范家山村金倉村新華村石廟村石河村新勝村順鄉村同意村長山村福泉村月波村尖山子村天井村解放村
基礎設施
截止2003年底,該鎮暢通的國省道與鄉村道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電力、天燃氣等為工農業提供了充足可靠的清潔能源;有綫廣播電視、通訊等宣傳網絡為政策、技術、信息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文化教育發展迅速,集鎮基礎設施完善,社會治安環境良好。
截止2003年底,該鎮有林地3500畝,速生楊20萬株,退耕還林1000畝,森林覆蓋率37%。有小(二)型水庫1座——同意水庫,山坪塘87口,常年蓄水量達570萬立方米。境內有豐富的頁岩和岩????等資源。全鎮7個行政村,109個組,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16672人。勞動力達8713人,常年外出務工3900人。
經濟産業
該鎮工業基礎較好,截止2005年底,已初步形成????化工、建材、紡織三大支柱産業,規模以上企業有三江桂祥化工有限公司、華象公司、西泉紡織有限公司、金竜紡織廠等4傢。2007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26000萬元,其中農業總産值7000萬元,鄉鎮企業總産值19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357元。工業以化工、建材、輕紡、釀造等産業為主,境內????岩、頁岩、水、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豐富;觀有建築建材廠7個、綢廠3個、酒廠7個:農業除糧食作物外,以蠶、藕、柚、林竹為主的經濟作物,以牛豬、小傢禽為主的養殖業優勢明顯,初具産業規模。
社會事業
2007年11月,該鎮解放村“留守兒童之傢”裏該村的40多名留守兒童邀請了該縣寶五鄉留守兒童之傢的10多名留守兒童來到三江鎮參觀、聯歡。讓活潑開朗的孩子相互溝通。該鎮政府也給留守兒童重新安置一個新傢。
旅遊景點
該鎮三江宋塔十分有名,位於井研縣城南13公裏處的三江鎮東頭小山丘上。塔為密檐式磚木結構,塔身為須彌座四方形,通高28米,共13層。塔底地邊長5.8米,逐層遞減,微嚮內收。底層內高4米,嚮上逐層遞減。塔內梯道盤旋,可以至第10層。每層四面均有假窗,有一通光方孔,有鬥拱裝飾,所有青磚,形式多樣:大磚長55釐米,寬45釐米;小磚長35釐米,寬17釐米,厚均為5.5釐米。轉角並用圓磚與三角形磚,施工時每砌3層,用抓釘嵌扣,直至塔頂,因而具有較強的防震性能。整個建築造型嚴謹、風格樸素、綫條勻稱,結構堅固,是井研縣唯一的現存時代最早、保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宗教建築。
據《榮縣志金石》第十四,有“雁塔題名”記載,其略雲:開禧二年(1206年)知州袁桂立學館,教授劉道成記,榮登進士第者一百五十五人等語。查證“開禧二年”為宋寧宗第三元之第二年。《榮縣志》又無第二處古塔的記載,故如雁塔即為三江白塔。因而白塔至少在公元1206年以前即已存在。明成化、天啓年間,曾經修整過兩次。據三江街道居民黃樹雲回憶:塔前原有一道石碑,碑文後有“洪化年培修”5個字。“洪化”為吳三桂孫世所用的年號,公元1678--1681年(清朝康熙十七年到二十年間)。因此,此塔則在明清兩代先後培修過3次。1986年,三江宋塔被樂山市政府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正在申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口數據
2002年底該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5602男7970女7632家庭戶戶數5171家庭戶總人口(總)14284家庭戶男7235家庭戶女70490-14歲(總)30570-14歲男16290-14歲女142815-64歲(總)1113215-64歲男566715-64歲女546565歲及以上(總)141365歲及以上男67465歲及以上女73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994 |
|
地理位置
三江鎮位於汨羅東北部,地處嶽陽縣、平江縣、汨羅三縣(市)交界處,北靠嶽陽縣步仙鄉,南與智峰、古侖、地理位置八景3鄉毗鄰,東與平江岑川鄉接界,西臨大荊鎮。境內有3條小江,一條由智豐鄉發源,一條由平江岑川發源,一條由嶽陽縣境發源。3條小江於鎮境石泉村匯入汨羅江,故稱“三江口”。鎮域清末隸大荊局,民國為4區荊滸鄉,1949年隸汨羅江辦事處,1950年為長新區洪源、三江鄉,1956年撤區並鄉為三江鄉,1958年與大荊鄉共建紅星人民公社,後改三江公社;1961年縮小為三江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設為建製鎮。總面積42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1.2萬畝,山林面積3.6萬畝,共轄湘平、洪源、隘口、花橋、風形、官仲、落馬、十全、金橋、齊心10個行政村,154個村民小組,共3868戶,農業人口14311人。
全鎮地形地貌以山地為主,耕地以丘崗地(坡耕地) 面積最大,平均海拔73米,土壤肥沃以粘質、砂質為主,適宜種植水稻、西瓜、玉米、蔬菜、芝麻、花生、棉花、板慄、油茶等作物,其中水稻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三江氣候屬亞熱帶氣候,位於東部季風區,常年雨水均勻,夏季氣溫不超過39℃,鼕季氣溫不低於零下4℃。
革命歷史
三江是一個山區,也是汨羅有名的紅色革命老區。在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中,曾有184位烈士為國捐軀,從平江起義到上井岡山再到參加全國解放戰爭,都灑下了他們鮮紅的熱血,湘陰蘇维埃第一任區委書記聶次蔭英勇犧牲就是其中一個代表。烈士們的鮮血鑄就了美好的新中國,革命先烈的後代----勤勞、質樸、熱情好客的三江人民,他們正鬥志昂揚地建設着美好的傢園。
區位優勢
三江鎮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環境優美。集鎮位於長嶽公路與梅仁綫交匯處,街道路面全部硬化,街道建設日新月異,個體工商經營十分紅火,吸引了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資興業,已成為三縣六鄉物資集散中心。境內有梅仁綫橫貫東西,長嶽公路縱貫南北,距107國道5公裏,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6公裏,交通非常便利。加之三條江水貫穿全境,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面完成,生活生産水電供應非常便捷。
特色農業
三江鎮農業以種養、加工為主。在種植方面,除常規的水稻、玉米、西瓜等以外,最具特色的是板慄種植。板慄是一種口味鮮美、營養豐富的果實。多年來,三江人民已熟練掌握了板慄從育苗、栽培、管理到收穫等一整套科學技術,目前三江鎮已造板慄林共5000多畝,開始挂果的板慄林面積達3000多畝。周邊鄉鎮在三江的帶動下,紛紛種植板慄,每年板慄收穫季節,各地板慄商販雲集三江,據統計,2006年,三江鎮共銷售板慄2000多噸。雖然板慄銷售給當地群衆帶來了一定的效益,但那僅僅是果實直接打入市場,沒有好包裝,沒有深加工,加之板慄在常溫下易變質,因此,三江板慄在儲藏、深加工中藴含巨大商機。在養殖方面,三江鎮以生豬、雞、鴨、鵝、牛、黑山羊為主,其中麻鴨養殖最有特色,三江鎮水資源豐富,青山緑水,魚、蚌繁多,因此形成了天然放養麻鴨的傳統,今年,麻鴨放養近千萬羽,麻鴨生長過程從不喂飼料,麻鴨全身都是寶,羽毛可以做羽絨服,肉營養價值極高,蛋加工成無鉛皮蛋,更是受顧客的青睞。在加工方面,三江鎮大米加工已成規模,全鎮規模廠傢近十傢,年大米加工在十萬噸以上。
特色加工
三江鎮工業以加工為主,包括鑄造、電子、造紙等産業。汨羅市興盛鑄造廠坐落在鎮區西郊,以鑄造加工為主,産品主要銷往長沙、嶽陽等地,今年新建廠房1000多平方米,年産值有望突破600萬元。汨羅市永華電子廠坐落在鎮區西街,集開發、生産、銷售為一體,主要從事手機免提係列、FM係列、頭戴式的媒體係列、旅行充電器係列産品生産,現有員工100多人,主要産品銷往美國、日本。三江福利造紙廠距鎮區800多米,今年,積極響應國傢號召,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緑水青山,共投資近400萬元,新添了生産設備,按省環保部門標準,安裝了環保設備及在綫監控,污水得到了有效處理,預計今年九月份全面投産。
行政區劃
三江鎮下轄村:湘平村洪源村隘口村花橋村風形村官仲村落馬村十全村金橋村齊心村
人口數據
三江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3375男7147女6228家庭戶戶數4105家庭戶總人口(總)13372家庭戶男7144家庭戶女62280-14歲(總)30960-14歲男16640-14歲女143215-64歲(總)921615-64歲男494815-64歲女426865歲及以上(總)106365歲及以上男53565歲及以上女528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3197 |
|
三江鎮,位於回竜山麓之南,地勢平坦、寬闊,恩陽、茶壩之水與巴河水交匯於此。轄區內建有四川省AA級三江水鄉旅遊區,川東北最大的碼頭三江碼頭,巴中市最大的水電站三江電站。據史載,早在雍、乾之世,內外客商在此休養生息,繁榮市場。三水上下商、貨運之舟楫多皆停泊於此。成為巴州通往營山、南部等鄰縣之古驛道。物換星移,幾經滄桑,數代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後,農、工、商飛躍發展,20世紀80年代“高峽出平湖”,三江電站落成;2000年來,改革開放日新月異,三江撤鄉建鎮,場鎮樓房櫛比,店鋪林立,街面闊整,公路通暢,水路通航達千裏,躍身為巴中市蠶桑、蔬菜、水産之冠,旅遊之勝地矣。節假日、逢場天,千帆齊揚,百舸爭流,馬達轟鳴,歌聲嘹亮。日則天馬行空,回竜起舞,木魚聲聲驚臥虎;夜則雙寨燈火,明月輝映,回星淡出,漁火點點綴三江,黨委、政府民主治鎮,惠農政策普濟全民,大興商貿,跳竜門,爭上遊,樂中興鎮。嘆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也。
三江鎮位於巴州區東部,距巴中城區24公裏,是旅遊觀光生態優美城鎮,境內群峰林立,崗巒重迭,河川交錯,四季分明,全年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水資源豐富,鎮因水活,水隨鎮山轉,水上交通便捷,極富人文特色和文化熏陶的旅遊資源。
該鎮轄12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和1個社區居委會,2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00人),鎮域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67公頃。2005年三江鎮全年實現GDP83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11元。 投資環境 近年來,三江鎮本着“小城鎮,大戰略”的思路,按照新的定位,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精心編製三江發展規劃,加大了三江小城鎮軟硬件建設。現已擁有自來水廠,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基站,已實現光纜傳輸,程控交換,國際國內直撥,裝機近1000門,實現了村通工程,共計投資330萬元改造了6.8公裏獨三公路,投資100萬元建成了三江車站,投資120萬元建成了三江政府辦公大樓,投資200萬元建成了綜合貿易市場。境內設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小學校1所,村小學校10所,幼兒園1所,國土、城建、民政、信用社、保險等行政、事業單位機構18個,建立了招商引資優質服務體係,成立了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設置了三江鎮小城鎮管理辦公室。對集鎮街道、路面實施了砼化改造和環衛、緑化、亮化等市政工程建設,進一步了道路、供水、排污、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和光纖等設施;增強了城鎮服務功能,初步建立和探索了鎮、村、社區服務體係,全力維護三江城鎮衛生、市場、治安秩序,優化城鎮環境,促進城鎮化進程,積極營造舒適、安全、文明、美觀的旅遊休閑、投資發展的新環境。 |
|
1987年置三江鎮。位於市境東南部,距市府29公裏。面積74平方公裏,人口1.2萬。羅(牛山)文(昌)公路、羅(牛山)羅(豆)公路在此交會。轄三江、江源、眼鏡塘、蘇尋三、上雲、茄南、茄丙、道學8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農具修造、製煉香茅油、燒石灰等。農業主産水稻。沿海村莊以漁業及手工業為主。打刻石碑較為出名。 |
|
三江鎮 三江鎮[Sanjiang]位於南昌縣南端。面積26.6k㎡,人口29388人。轄三江、烏竜街等2個居委會,三江、汗塘、鬆林、山下、東莊、竹山、源溪、崗坊、徐羅等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三江口。 京九鐵路及嚮(塘)樂(安)鐵路穿境而過,設有客站和貨場;廣(福)三(江)公路緊靠105、316國道;南距嚮塘機場15千米;水運通連撫河、贛江。有明末清初的秀峰橋、株子塔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郵編]330204 [代碼]360121102:~001烏竜街居委會 ~002新街居委會 ~200崗坊村 ~201源溪村 ~202汗塘村 ~203徐羅村 ~204鬆林村 ~205山下村 ~206東莊村 ~207三江村 ~208竹山村
[沿革]1949年屬塘埠、板湖等鄉,1958年屬太陽升公社,1959年改吳石公社,1968年改三江公社,1984年建鎮。1997年,面積26.6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三江居委會及三江、汗塘、鬆林、山下、東莊、竹山、源溪、崗坊、徐羅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三江街,距縣城33千米,距市中心48千米。 |
|
三江鎮地處南昌、臨川、豐城、進賢四縣(區)管轄接壤地帶,因位於撫河支流的箭江、隱溪、澎灣交匯之處,又稱三江口,歷史上曾隸屬南昌府、撫州府管轄,故有兩府四縣的美譽,是南方各省通往長安(西安)、建業(南京)、幽燕(北京)等歷朝古都的必經之路,也是水上運輸的咽喉,南宋以來就是江南著名的農副土特産品集散地,尤其是農歷三、六、九墟日,更是商賈雲集,熱鬧非凡。
三江鎮青山緑水相應,夜景白晝迷人,是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的風水寶地,歷朝都出了不少的文官武將。當代,共和國第一位女省委書記萬紹芬女士和世界著名橋梁專傢蔡方蔭先生更是三江優秀兒女的傑出代表。
三江鎮現有轄區面積27平方公裏,人口2.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萬人,耕地面積2.3萬畝,鎮區面積1.5平方公裏,交通便利,資源充裕,京九鐵路穿鎮而過,且在鎮內設有四級客貨站,105國道和316國道緊靠兩旁,鎮內有2000部程控電話可直通世界各地,3.5KVA的變電站保證電力的充足供應。
三江鎮處於贛撫平原灌區上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17.6°C,年均降雨量1539.2MM,無霜期長達279天,是江西省著名的蔬菜基地,長年蔬菜面積達1萬餘畝,40餘個品種,年産量7萬噸,也是全國三大馬蹄生産基地之一,年産馬蹄4000噸,鎮內建有9萬平方米的集貿市場,是附近8個鄉鎮的農副産品集散中心,年交易額達1.8億元,規模居全省前列。
三江鎮工業基礎較好,目前已形成農副産品加工、醫療器械、建築建材、化工化學四大支柱産業,近年來,依托便利的交通優勢和資源優勢,招商引資工作碩果纍纍。
“三江口蘿蔔腌菜”是唐朝貢品,92年榮獲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特別奬,92年中國農業食品博覽會銀質奬,産品遠銷國內外,深受消費者喜愛。
97年,該鎮被省政府批準為綜合改革試點鎮,是全省200個重點鎮之一,是全市14個重點建製鎮之一。
現三江鎮社會穩定,政通人和,2002年GDP達5.16億元,財政收入50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85元。 |
|
位於汨羅市境東北部。鎮域清末隸大荊局,民國為4區荊滸鄉,1949年隸汨羅江辦事處,1950年為長新區洪源、三江鄉,1956年撤區並鄉為三江鄉,1958年與大荊鄉共建紅星公社,後改三江公社;1961年縮小為三江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5年設為建製鎮。面積42平方千米,總人口15179人。轄10個行政村,144個村民小組。鎮政府駐貓嘴嶺。 |
|
三江鎮位於汨羅東北部,地處嶽陽縣、平江縣、汨羅三縣(市)交界處,總面積42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1.2萬畝,山林面積3.6萬畝,共轄10個行政村,154個村民小組,共3868戶,農業人口14311人,境內有三條小江流經,故稱為“三江”。
全鎮地形地貌以山地為主,耕地以丘崗地(坡耕地) 面積最大,平均海拔73米,土壤肥沃以粘質、砂質為主,適宜種植水稻、西瓜、玉米、蔬菜、芝麻、花生、棉花、板慄、油茶等作物,其中水稻是最主要的糧食作物。三江氣候屬亞熱帶氣候,位於東部季風區,常年雨水均勻,夏季氣溫不超過39度,鼕季氣溫不低於零下4℃。
二、革命歷史
三江是一個山區,也是汨羅有名的紅色革命老區。在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中,曾有184位烈士為國捐軀,從平江起義到上井岡山再到參加全國解放戰爭,都灑下了他們鮮紅的熱血,湘陰蘇维埃第一任區委書記聶次蔭英勇犧牲就是其中一個代表。烈士們的鮮血鑄就了美好的新中國,革命先烈的後代----勤勞、質樸、熱情好客的三江人民,他們正鬥志昂揚地建設着美好的傢園。
三、區位優勢
三江鎮依山傍水,山清水秀,環境優美。集鎮位於長嶽公路與梅仁綫交匯處,街道路面全部硬化,街道建設日新月異,個體工商經營十分紅火,吸引了大批仁人志士前來投資興業,已成為三縣六鄉物資集散中心。境內有梅仁綫橫貫東西,長嶽公路縱貫南北,距107國道5公裏,距京珠高速公路入口6公裏,交通非常便利。加之三條江水貫穿全境,農村電網改造已全面完成,生活生産水電供應非常便捷。
四、特色農業
三江鎮農業以種養、加工為主。在種植方面,除常規的水稻、玉米、西瓜等以外,最具特色的是板慄種植。板慄是一種口味鮮美、營養豐富的果實。多年來,三江人民已熟練掌握了板慄從育苗、栽培、管理到收穫等一整套科學技術,目前三江鎮已造板慄林共5000多畝,開始挂果的板慄林面積達3000多畝。周邊鄉鎮在三江的帶動下,紛紛種植板慄,每年板慄收穫季節,各地板慄商販雲集三江,據統計,2006年,三江鎮共銷售板慄2000多噸。雖然板慄銷售給當地群衆帶來了一定的效益,但那僅僅是果實直接打入市場,沒有好包裝,沒有深加工,加之板慄在常溫下易變質,因此,三江板慄在儲藏、深加工中藴含巨大商機。在養殖方面,三江鎮以牲豬、雞、鴨、鵝、牛、黑山羊為主,其中麻鴨養殖最有特色,三江鎮水資源豐富,青山緑水,魚、蚌繁多,因此形成了天然放養麻鴨的傳統,今年,麻鴨放養近千萬羽,麻鴨生長過程從不喂飼料,麻鴨全身都是寶,羽毛可以做羽絨服,肉營養價值極高,蛋加工成無鉛皮蛋,更是受顧客的青睞。在加工方面,三江鎮大米加工已成規模,全鎮規模廠傢近十傢,年大米加工在十萬噸以上。
五、特色加工
三江鎮工業以加工為主,包括鑄造、電子、造紙等産業。汨羅市興盛鑄造廠座落在鎮區西郊,以鑄造加工為主,産品主要銷往長沙、嶽陽等地,今年新建廠房1000多平方米,年産值有望突破600萬元。汨羅市永華電子廠座落在鎮區西街,集開發、生産、銷售為一體,主要從事手機免提係列、FM係列、頭戴式的媒體係列、旅行充電器係列産品生産,現有員工100多人,主要産品銷往美國、日本。三江福利造紙廠距鎮區800多米,今年,積極響應國傢號召,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緑水青山,共投資近400萬元,新添了生産設備,按省環保部門標準,安裝了環保設備及在綫監控,污水得到了有效處理,預計今年九月份全面投産。
六、特惠政策
三江鎮全體幹群熱忱歡迎有識之士前來投資興業,三江鎮黨委政府代表全鎮人民在盡地主之誼的同時,莊嚴承諾:
1、在職能範圍之內,政府將提供最優惠的政策,並主動協助企業處理好與稅務、工商、國土等職能部門的關係。
2、全程搞好服務,確保水電路三通。
3、主動協調好企業與周邊群衆的關係,保證其正常生産生活不受任何幹擾。
4、當好法律顧問,維護好企業及其員工的正當權益。
5、政府已在集鎮西郊建有工業小區一個,基礎設施已基本完善,並已儲備辦廠土地近百畝,用土手續已妥善處理,已全部推平可直接就地建廠。 |
|
位於江門市新會區東南部的三江鎮,是一個占地面積82.6平方公裏,擁有4.8萬人口及旅外鄉親3萬多人的大鎮。三江鎮人傑地靈,社會治安穩定,既是魚米之鄉,有是投資置業的熱土。特別是"九五"期間,社會主義建設各項事業突飛猛進,目前一個佈局合理、功能齊全的中心小城鎮已具雛形。
工業方面:不斷加快"工業興鎮"步伐,抓好鎮級企業的轉製,在改製的企業中,有6傢出讓,8傢租賃經營,改製率達97%。同時,大力支持和引導個體民營企業發展,成績顯著:到2001年止,共引入新會亞迪機電廠等8傢外資企業,固定總産投入達1.65億元。共興辦民營工業項目45個,總投資達8692萬元,其中較大的工業項目有駿竜牛仔布廠等8傢企業實 現增資近億元。我鎮今年第一季度共引進七傢企業,投資總額達4950萬元。企業第一季度新增投資達1250萬元。目前,三江鎮的工業經濟已形成了一個以塑料編織袋和服裝為竜頭帶動多個行業一並發展的良好局面,工農業總産值增長率連續三年超過13%。此外,今年狠抓工業園區的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招商引資方面:工業園管理為半封閉式,實行"六通一平",園內按別墅區的緑化標準緑化。到目前為止,第一期的500畝已招商完畢,第二期的填土工程也相繼完成。前來投資的項目有機電、製衣、金屬裝飾材料、五金、充氣産品等,投資總額達1.65億元。為了吸引更多外商到三江投資,我們製定了一套完善的招商優惠政策和引資奬勵方案,園內配套專業隊伍,為投資者提供立項、報批等有關手續的一條竜服務,設在該園區內的大小企業今後的各種收費實行一個窗口管理,為投資者分憂解難。
農業方面:抓住土地和各項承包轉換的機遇,合理調整農業生産佈局,發展優質高效農業,引導農業嚮商品化、規模化方向發展。2001鎮實現農業總産值2.66億元,比上年增長6.25%。今年我鎮的魚塘養殖、花卉種植和生豬和禽畜的養殖,已成為了我鎮農業商品化、規模化的竜頭,其經濟收入將成為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産值的主要支柱。今年第一季引進外資在皮子和臨潮辦起兩間萬頭豬場,目前我鎮萬頭豬場共有四傢,總投資達1584萬元,總産值達1680萬元。
城鎮建設方面:投資300多萬元完成金門公路三江路段四車道、緑化帶、路燈工程;投資30萬元,整治三江中心市場和深呂村、九子沙村等村級小市場,加強鎮村兩級農貿市場的建設和管理,促進農村商貿網點的經濟發展;投資20萬元,重新鋪設圩鎮河濱路水坭路面,兩岸緑化及銀湖路三江入口花圃工程,美化了三江圩鎮環境,外樹了三江良好形象。特別是新會市公共汽車延伸到三江設站,還有江門市公共汽車也延伸到三江設站,並於今年6月27日開通,為我鎮實現鄉鎮城市化和小城鎮建設邁開了新的一步。
今年重點抓好完善利生工業園的建設,完成三條區內水坭道路和兩邊緑化帶、工業園入口緑化區工程;完善給水管道、地下水道、10KV電路。在去年已投入950萬元進行工業園土地平整基礎上,計劃再投入500萬元進行二期填土工程。同時落實金門公路三江路段沿綫高標準整治。搞好金門路、金聯廠至大洞橋路段擴寬及水泥路鋪設。做好貫通銀湖公路路口至漁業場碼頭路工程的規劃。整治好牛鼻孔、豬山、洋美山、皮子山等再造緑化植被工程。
其它方面:教育、醫療保健設施日趨完善和提高,全鎮從小學到高中共有學校18所,鎮村衛生院(所)20所。鎮內還有風景優美的思仁公園,是人們休息遊覽的去處。鎮中心大道兩旁建有供電、供銷、郵電、銀行、飲食、工業、交通、中心法庭、財政等大樓,一個佈局合理、功能齊全的中心小城鎮已具雛形。 |
|
三江鎮是連南瑤族自治縣縣城所在地,總面積242.94平方公裏,總人口41924人,下轄11個村委會。
三江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境內有鹿鳴秋高、伏兔春蔭、獅子山古榕公園等景點,景色秀麗,風景迷人,吸引了衆多攝影愛好者和遊人留連忘返。
三江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電力充足,水資源豐富,勞力充裕。107國道從旁經過,到廣州僅需3小時車程,323國道貫穿全鎮,鎮內村村通電話、通郵政、通機動車和實現道路水泥硬底化,閉路電視覆蓋全鎮。
自治縣成立50周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後,經過全鎮人民的艱苦奮鬥、開拓進取,面貌日新月異,經濟、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很大成就。三江鎮是連南縣的農業大鎮,是自治縣主要的産糧區,也是連南縣的重點林業生産基地之一。農業以水稻為主,2001年全鎮水稻平均單産520公斤,總産6456噸,連續十二年實現"噸𠔌鎮";蔬菜種植是"一鄉一品"重點項目,種植面積2200畝,主要品種有辣椒、蓮藕、反季節西洋菜、絲瓜、蘿蔔等;水果種植面積已發展到2000多畝,品種以沙田柚、板慄、無花果、枇杷、楊梅、桃、青棗為主。特産有山楂、蜜棗、無花果脯、薯幹、糯米甜酒、筍幹等係列産品,馳名省內外。
鄉鎮企業發展迅速,鎮內有大小企業672傢,臨街店鋪200多間,水電站11座,裝機容量4752千瓦,建築工程隊3個,有多處廠房待租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社會文化、衛生、教育事業的發展。全鎮有初級中學1間、職業中學1間、小學7間,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9%,實現了九年義務教育。鎮辦有文化活動中心7間。鎮衛生院1間,農村設有衛生站等醫療網點12個。2000年,三江鎮被市、縣評為"文明單位"和"衛生達標鄉鎮"。
三江鎮黨委、政府真誠期望加強與海內外各界朋友之間的團结協作關係。凡到三江鎮興辦合資、合作項目的,可提供廉價地皮和廠房,並享受山區優惠政策。穿針引綫介紹協作項目被采用的,均給予一定的奬勵。
三江鎮熱誠歡迎各界朋友前來投資興業。 |
|
三江鎮 三江鎮轄1個社區、8個行政村。東綫高速公路穿境,羅(牛山)文(昌)公路、羅(牛山)羅(豆)公路在此交會。 [代碼]460108103:~001三江社區 ~200三江村 ~201茄南村 ~202道學村 ~203茄芮村 ~204蘇尋三村 ~205上雲村 ~206眼鏡塘村 ~207江源村 ~208衝坡嶺農場
[沿革]1987年置三江鎮。1997年,位於瓊山市東南部,距市政府29千米,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三江、江源、眼鏡塘、蘇尋三、上雲、茄南、茄丙、道學8個村委會。2002年劃歸美蘭區管轄。 |
|
三江鎮位於綦江中部,距縣城11公裏,離重慶60公裏。幅員面積104平方公裏,總人口6.7萬。
交通方便快捷:蒲河、趕水河在這裏交匯流入綦河,百噸貨船可順流而下直抵長江;渝黔、渝湘公路、鐵路交叉而過,渝黔高速公路在雷神店開有進出口,三江至重慶城區僅需40分鐘;經濟實力較強:全鎮社會總産值逾14億元,工農業總産值12億元,財政收入3800餘萬元。工業基礎雄厚: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有色金屬冶煉、型材加工和電器金屬製品生産基地,産品行銷國內外;建材、摩配、食品、金屬粉末的生産與加工享譽市內外。
三江鎮推出“三江人民公園”、“重慶市巨力冶金製品有限公司”、“綦江縣三江電鉛廠”、“雷園路園通寺小區幹道燈飾廣告”等引資項目,合作前景廣阔。 |
|
三江鎮 三江鎮位於崇州市東南部,地處新津、大邑、崇州三縣(市)交界處。轄3個社區、17個行政村。崇(州)雙(流)、大(邑)雙(流)公路於三江口交匯。 代碼 510184101:~005橋東社區 ~006崇新社區 ~007順金社區 ~201沿河村 ~202永同村 ~203蒙渡村 ~205舒橋村 ~207勝利村 ~208古泉村 ~209牂牁村 ~213三江村 ~214方碾村 ~217富國村 ~219三橋村 ~220宋橋村 ~221崇新村 ~222王橋村 ~224仁和村 ~227皂角村 ~228聽江村
沿革 因黑石河、羊馬河、青羊河匯流鎮境故名“三江(Sanjiang)”。清末置三江鎮,1941年改鎮為鄉,1958年改公社,1963年鎮社分設,1983年改社為鄉,1985年,三江鄉並入三江鎮。1997年,面積25.9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沿河、何店、永同、蒙渡、雙池、舒橋、雷灣、勝利、古泉、緑合、方碾、江口、三江、雙水、富國、西江17個行政村和東風、紅旗、橋東、崇新4個居委會。2000年底,全鎮面積25.9平方千米,總人口30552人。轄沿河、永同、蒙渡、雙池、舒橋、雷灣、勝利、古泉、方碾、江口、牂牁、富國、西江、何店、緑合、永興、雙水等17個村,紅旗、橋東、崇奉、東風等4個居民委員會。三江鎮場鎮已建規模0.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00餘人。鎮政府設於共和下街,距市區16千米。2004年,將原聽江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三江鎮;三江鎮政府駐崇新場。
1940年置復興鄉,1958年更名三江公社,1980年更名聽江(Tingjiang)公社,1983年置聽江鄉。位於崇州市東南部,距市區12.5千米。1997年,面積22.4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順金、三橋、萬年、宋橋、崇新、王橋、雁樂、仁和、鳳凰、安西、皂角、聽江12個行政村。崇(州)雙(流)公路過境,並與大(劃)聽(江)、崇(州)新(津)公路在鄉境交會。2004年,並入三江鎮。 |
|
三江鎮地處新津、大邑、雙流、崇州四縣交界處,境內因黑石河、羊馬河、青羊河貫穿全境而得名。
該鎮交通發達,新建崇雙公路、成大公路三沙段均為一級水泥路面。全鎮村村通公路,距崇州15公裏,距新津、雙流18公裏,距大邑、溫江22公裏,距西南航空港20公裏,距成都市區僅35公裏,是崇州市東南方的工貿中心集鎮,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 |
|
一、歷史沿革
三江鎮境明清屬高城堡。民國初為高城鄉,第八(高城)團區治。一九三三年六月紅軍於鎮境置第一(普子嶺)區蘇。一九三五年紅軍撤後,鄉蘇廢,時置高城聯保,治厚壩村境。一九四0年以高城聯保置厚壩鄉。一九四五年由厚壩鄉改為竟成鄉。一九五0年改屬新建普濟區。一九五一年分鄉北置大兩鄉,一九五二年又分竟成鄉東境置分水鄉,鄉西南境置三江鄉。一九五八年撤分水鄉並入竟成鄉,為縣直屬鄉,同年建政社一的竟成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屬普濟區。一九八四年政社分設為竟成鄉,一九九二年撤竟成鄉建三江鎮。鎮轄14個村,109個社,農業人口16541人,非農業人口8600人。
二、自然地理
鎮址位於縣境東部,廣(元)巴(中)公路三江大橋北端,地處厚壩河,碗廠河,樟木樹河三水匯合處,故名。幅員面積111平方公裏,距縣城33公裏。森林覆蓋率34%,樹木以鬆柏為主,煤儲量豐富,鎮境地勢南北高而中部傾斜,南北為山,中為厚壩河南北縱穿。農耕地多分佈於廣達公路,普樂鐵路兩側及後壩兩岸。境北多屬礦子黃泥及冷沙黃泥土,境南多屬暗紫泥土。年均氣溫16℃,降水量約1100毫米。
三、基礎設施
境內交通發達,公路縱橫交錯。省道202綫穿越其境14.7km,縣道三(江)大(兩)綫,三(江)五(權)綫貫穿全境,村社道110km為支綫的交通網絡。車流量達8000次/日。鎮內有大貨車250輛,農用貨車600輛,客車60輛,客貨運輸增長速度極快。普(濟)樂(壩)鐵路9公裏橫穿腹部走廊,境內建有花園、坑坑店兩個火車站,貨物吞吐量大,運輸繁忙,成為外運內調的要道。水資源豐富,落差大,建有裝機容量650千瓦的水電站一座,並進入國網,電力充沛。電訊發達。小集鎮建設發展迅猛,初具規模,街道達到硬化,緑化、亮化、秩序井然,運轉良好,各種生活設施齊備,已成為廣元東部一顆亮麗的明珠。
四、經濟發展
鎮境內現有市屬以上煤礦3個,廣元市小溪溝煤業有限公司,廣元市碗廠河煤業有限公司,川北監獄五監區,鎮辦煤礦8個,全鎮煤炭産量達60萬噸。建有旺蒼縣鍋廠,年産值100萬元,産品銷往巴中、陝西。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初見規模,農副業發展迅猛,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20戶,全鎮年出欄商品豬8000頭,肉牛200頭,山羊500衹,南江黃羊200衹,小傢禽萬餘衹,禽蛋産量達145000kg 。該鎮茶葉基地,中藥材,幹果基地基本形成,後勁足。長防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農業各具特色,優勢明顯。
五、社會、文教
鎮建有三江中學,現有教師50人,在校學生達1500人,周邊地區適齡學生大部分在該校求學。該校師資力量雄厚,設施設備完善,教學質量高。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學生。三江共有11所小學,12所幼教,尤其三江中心小學校現有學生600人。該鎮文化體育歷史悠久,已連續舉辦14屆籃球運動會,並於2001年被國傢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三江衛生院係一級甲等醫院,院內科室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醫護水平高,群衆治病有根本保證。廣播電視輸送信息可靠,光纜覆蓋率達95%以上,現已開通36套節目,郵電通訊事業發展快。程控電話達3000門,無綫通訊用戶2000餘戶。
六、資源優勢
1、煤炭:已探明儲量達2850萬噸,遠景儲量為1000餘萬砘,以煙煤為主,發熱量高,可用作煉焦、煉油、氣化、化學等多種工業原料和民用燃料。
2、銅板石是層疊片狀,石質堅硬,粒細、光滑、厚度均勻,極易開採。
3、石灰石分佈廣,質量高,易采易運。
4、硫鐵礦儲量豐富,品質佳,層次穩定。
5、中藥材以人參、何首烏、金銀花、杜仲、銀杏、沙參、玄參、黃薑等主要品種,種植面積大。
6、茶葉以緑毛茶為主,土壤適宜,光照時間長,茶葉品質優良。現有成片規模茶園500畝,新增優質茶園3000畝在建,適宜投資。 |
|
三江鎮位於井研縣城南部十三公裏,樂山市區東部二十九公裏,國道213綫,省道305綫(自雅路)、茫溪河、月波河、木瓜河分別交匯於三江集鎮並穿境而過,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三江宋塔屹立於鎮東。
全鎮幅員面積31.43平方公裏,轄16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總人口1.6771萬人。觀有耕地1.64萬畝、荒坡地1.3萬畝、水域面積0.3萬畝,集鎮面積1.2平方公裏,集鎮常、暫住人口0.5萬人。2002年實現工業總産值20146萬元,鄉鎮企業産值23271萬元,農業總産值4275萬元,財政收入210萬元,人均純收入2726元。
許多優越的條件授惠於三江,全鎮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茫溪河、月波河為農業、工業、集鎮的生産、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暢通的國省道與鄉村道路形成了四通八達的交通網:電力、天燃氣等為工農業提供了充足可靠的清潔能源;有綫廣播電視、通訊等宣傳網絡為政策、技術、信息的傳播創造了有利條件:文化教育發展迅速,集鎮基礎設施完善,社會治安環境良好。工業以化工、建材、輕紡、釀造等産業為主,境內????岩、頁岩、水、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豐富;觀有建築建材廠7個、綢廠3個、酒廠7個:農業除糧食作物外,以蠶、藕、柚、林竹為主的經濟作物,以牛豬、小傢禽為主的養殖業優勢明顯,初具産業規模。 |
|
三江鎮,位於回竜山麓之南,地勢平坦、寬闊,恩陽、茶壩之水與巴河水交匯於此。轄區內建有四川省AA級三江水鄉旅遊區,川東北最大的碼頭三江碼頭,巴中市最大的水電站三江電站。據史載,早在雍、乾之世,內外客商在此休養生息,繁榮市場。三水上下商、貨運之舟楫多皆停泊於此。成為巴州通往營山、南部等鄰縣之古驛道。物換星移,幾經滄桑,數代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成後,農、工、商飛躍發展,20世紀80年代“高峽出平湖”,三江電站落成;2000年來,改革開放日新月異,三江撤鄉建鎮,場鎮樓房櫛比,店鋪林立,街面闊整,公路通暢,水路通航達千裏,躍身為巴中市蠶桑、蔬菜、水産之冠,旅遊之勝地矣。節假日、逢場天,千帆齊揚,百舸爭流,馬達轟鳴,歌聲嘹亮。日則天馬行空,回竜起舞,木魚聲聲驚臥虎;夜則雙寨燈火,明月輝映,回星淡出,漁火點點綴三江,黨委、政府民主治鎮,惠農政策普濟全民,大興商貿,跳竜門,爭上遊,樂中興鎮。嘆乎,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也。
三江鎮位於巴州區東部,距巴中城區24公裏,是旅遊觀光生態優美城鎮,境內群峰林立,崗巒重迭,河川交錯,四季分明,全年日照充足,雨量豐沛,水資源豐富,鎮因水活,水隨鎮山轉,水上交通便捷,極富人文特色和文化熏陶的旅遊資源。
全鎮轄12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和1個社區居委會,2個居民小組,總人口1.9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00人),鎮域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667公頃。2005年三江鎮全年實現GDP83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11元。 投資環境 近年來,三江鎮本着“小城鎮,大戰略”的思路,按照新的定位,科學規劃,合理佈局,精心編製三江發展規劃,加大了三江小城鎮軟硬件建設。現已擁有自來水廠,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基站,已實現光纜傳輸,程控交換,國際國內直撥,裝機近1000門,實現了村通工程,共計投資330萬元改造了6.8公裏獨三公路,投資100萬元建成了三江車站,投資120萬元建成了三江政府辦公大樓,投資200萬元建成了綜合貿易市場。境內設有初級中學一所,中心小學校1所,村小學校10所,幼兒園1所,國土、城建、民政、信用社、保險等行政、事業單位機構18個,建立了招商引資優質服務體係,成立了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設置了三江鎮小城鎮管理辦公室。對集鎮街道、路面實施了砼化改造和環衛、緑化、亮化等市政工程建設,進一步了道路、供水、排污、通訊等配套基礎設施和光纖等設施;增強了城鎮服務功能,初步建立和探索了鎮、村、社區服務體係,全力維護三江城鎮衛生、市場、治安秩序,優化城鎮環境,促進城鎮化進程,積極營造舒適、安全、文明、美觀的旅遊休閑、投資發展的新環境。
招商引資
三江鎮積極探索適應國土政策的變化同規劃權限上收市級部門的新情況,爭取上級相關部門的支持和政策傾斜,初步建立了項目責任製和項目跟蹤服務制度,基本形成了“以地招商,以商招商,全民招商”的格局。近五年來,先後引進了成都雷華公司、涪陵榨菜廠、巴中市建築公司、巴中市永益繭絲綢公司、巴中市港監造船廠等近20傢企業,引資1500多萬元。
特色農業
三江鎮集淺丘、平壩、高山為一體,充分發揮“山、陵、壩”等自然資源,大力發展農、林、牧、副、漁,初步形成了以生態農業為主的特色農業,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産業,挖掘整合三江豐富的自然、生態、人文等旅遊資源和潛力;引導農民下河從事網箱魚和捕撈業,日産鮮魚2噸;建立蠶桑生産基地,戶戶栽桑養蠶,成為農民快速致富的捷徑;培植發展明月寺村優質肉豬生産示範基地,力爭人平飼養生豬1.5頭;建有1000畝黃瓜生産基地,並以此為中心,逐漸嚮全鎮乃至周邊鄉鎮輻射,盛産的黃瓜,肉質脆嫩,汁多味甘,生食生津解渴,且有特殊芳香,含水分98%,且有少量的維生素C、鬍蘿蔔素、蛋白質、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是減肥美容的佳品,長久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
發展前景
三江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已初步完成。三江鎮黨委、政府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積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堅持“依法治鎮、科技興鎮、旅遊富鎮、經濟強鎮”的發展戰略,開拓創新,積極挖掘和整合旅遊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集中力量發展和建設一批小城鎮特色相協調,與定位相一致的發展項目;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大力發展商貿,加大農業産業結構調整,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積極引導農民進城經商務工;努力實施城鎮化戰略,加大建設和管理力度,完善城鎮建設和管理力度;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産業,實施品牌戰略,打造以三江大河鮮魚為主的地方名食品牌,並做大、做精、做強,挖掘旅遊潛力,力創旅遊品牌,引導發展旅遊景點業主,培植旅遊亮點,以舒適的環境、良好的秩序、嶄新的形象和獨特的風土人情、田園風光、特産美食,招徠遊客,吸引外來消費,把三江建成旅客的一大理想驛站和觀光、旅遊、餐飲中心,努力建設“魅力三江”,加快城鎮化進程,建成“巴中第一鎮”,使三江真正成為巴中市的一顆璀燦的明珠。 |
|
三江鎮1992年興建,位於道真自治縣西南部,駐地三江。東連隆興鎮,西接正安縣,西北與平模鎮毗鄰,東北與上壩土傢族鄉接界。總面積74.9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870公頃。轄3個辦事處,12個村,107個村民組;主要礦産資源有煤、鐵和石棉。年産煤10500噸;雲峰的石棉,工業品級6級。油桐、烏柏為主要特産,油桐籽年産量185噸。三江為南上遵義、貴陽必經之路,有省道遵尖公路通境內。開展小城鎮建設以來,共投入建設資金500多萬元。先後修建了農推站、郵電支局、信用社、煙葉站、衛生院以及鎮等辦公樓、職工宿舍樓、希望小學。硬化過境公路街道路面,新建街道寬20米、長200米,安裝了街道路燈。經過年年人畜飲水工程建設,全鎮78%的農戶用上了自來水。各辦事處均建有衛星電視地面收轉站,相繼有臺灣、山東、重慶、正安等地的客商前來投資興辦企業。隨着河濱大道、畜禽專業市場、煤炭專業市場的修建的大河壩、甕清等旅遊資源的開發,將以更加優美、潔淨、舒適的環境,迎接四面八方的來賓。 |
|
三江境內因有黑石、青羊、羊馬三條河貫穿並匯合而得名,有360餘年建置歷史。三江鎮位於成都平原西部,崇州市東西面,東鄰雙流縣金橋鎮,南新新津縣興義鎮,西靠大邑縣沙渠鎮,距崇州市區16公裏,、成都市區30公裏、雙流國際航空港12公裏,川西民居博物館14公裏,界於金馬河與西河之間,地勢平坦、土地肥沃、物産豐富。三江鎮2001年被確定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
全鎮幅員面積47.1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7464.38畝。轄17個行政村、3個社區、317個村民小組。全鎮有16843戶,總人口54916人,其中城鎮常駐人口8000人,建成區面積1平方公裏。鎮域經濟:農業以大田作物、無公害蔬菜、花卉苗木、優質水果、中藥材鬱金等種植為主;養殖業以商品魚、雞、生豬為主;工業以金屬配件、鑄鐵煉鋼、飼料加工、傢具生産為主;第三産業以日用商品、舊木材、舊鋼材集散交易為主;建築業較為發達。 |
|
一、歷史沿革
三江鎮境明清屬高城堡。民國初為高城鄉,第八(高城)團區治。一九三三年六月紅軍於鎮境置第一(普子嶺)區蘇。一九三五年紅軍撤後,鄉蘇廢,時置高城聯保,治厚壩村境。一九四0年以高城聯保置厚壩鄉。一九四五年由厚壩鄉改為竟成鄉。一九五0年改屬新建普濟區。一九五一年分鄉北置大兩鄉,一九五二年又分竟成鄉東境置分水鄉,鄉西南境置三江鄉。一九五八年撤分水鄉並入竟成鄉,為縣直屬鄉,同年建政社一的竟成人民公社。一九六一年屬普濟區。一九八四年政社分設為竟成鄉,一九九二年撤竟成鄉建三江鎮。鎮轄14個村,109個社,農業人口16541人,非農業人口8600人。
二、自然地理
鎮址位於縣境東部,廣(元)巴(中)公路三江大橋北端,地處厚壩河,碗廠河,樟木樹河三水匯合處,故名。幅員面積111平方公裏,距縣城33公裏。森林覆蓋率34%,樹木以鬆柏為主,煤儲量豐富,鎮境地勢南北高而中部傾斜,南北為山,中為厚壩河南北縱穿。農耕地多分佈於廣達公路,普樂鐵路兩側及後壩兩岸。境北多屬礦子黃泥及冷沙黃泥土,境南多屬暗紫泥土。年均氣溫16℃,降水量約1100毫米。
三、基礎設施
境內交通發達,公路縱橫交錯。省道202綫穿越其境14.7km,縣道三(江)大(兩)綫,三(江)五(權)綫貫穿全境,村社道110km為支綫的交通網絡。車流量達8000次/日。鎮內有大貨車250輛,農用貨車600輛,客車60輛,客貨運輸增長速度極快。普(濟)樂(壩)鐵路9公裏橫穿腹部走廊,境內建有花園、坑坑店兩個火車站,貨物吞吐量大,運輸繁忙,成為外運內調的要道。水資源豐富,落差大,建有裝機容量650千瓦的水電站一座,並進入國網,電力充沛。電訊發達。小集鎮建設發展迅猛,初具規模,街道達到硬化,緑化、亮化、秩序井然,運轉良好,各種生活設施齊備,已成為廣元東部一顆亮麗的明珠。
四、經濟發展
鎮境內現有市屬以上煤礦3個,廣元市小溪溝煤業有限公司,廣元市碗廠河煤業有限公司,川北監獄五監區,鎮辦煤礦8個,全鎮煤炭産量達60萬噸。建有旺蒼縣鍋廠,年産值100萬元,産品銷往巴中、陝西。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初見規模,農副業發展迅猛,年出欄生豬100頭以上的養豬大戶20戶,全鎮年出欄商品豬8000頭,肉牛200頭,山羊500衹,南江黃羊200衹,小傢禽萬餘衹,禽蛋産量達145000kg。該鎮茶葉基地,中藥材,幹果基地基本形成,後勁足。長防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生態農業各具特色,優勢明顯。
五、社會、文教
鎮建有三江中學,現有教師50人,在校學生達1500人,周邊地區適齡學生大部分在該校求學。該校師資力量雄厚,設施設備完善,教學質量高。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學生。三江共有11所小學,12所幼教,尤其三江中心小學校現有學生600人。該鎮文化體育歷史悠久,已連續舉辦14屆籃球運動會,並於2001年被國傢體育總局授予“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三江衛生院係一級甲等醫院,院內科室齊全,功能完善,環境優美,醫護水平高,群衆治病有根本保證。廣播電視輸送信息可靠,光纜覆蓋率達95%以上,現已開通36套節目,郵電通訊事業發展快。程控電話達3000門,無綫通訊用戶2000餘戶。
六、資源優勢
1、煤炭:已探明儲量達2850萬噸,遠景儲量為1000餘萬砘,以煙煤為主,發熱量高,可用作煉焦、煉油、氣化、化學等多種工業原料和民用燃料。
2、銅板石是層疊片狀,石質堅硬,粒細、光滑、厚度均勻,極易開採。
3、石灰石分佈廣,質量高,易采易運。
4、硫鐵礦儲量豐富,品質佳,層次穩定。
5、中藥材以人參、何首烏、金銀花、杜仲、銀杏、沙參、玄參、黃薑等主要品種,種植面積大。
6、茶葉以緑毛茶為主,土壤適宜,光照時間長,茶葉品質優良。現有成片規模茶園500畝,新增優質茶園3000畝在建,適宜投資。
七、對外宣傳、招商項目
1、小集鎮建設:2000年被列為四川省小集鎮建設試點鄉鎮,並於2002年被評為四川省小集鎮建設先進鎮。該鎮條件優厚,基礎設施完備,人文環境好,投資回報率高,極具發展前景。
2、生態農業開發:該鎮調整産業結構力度大,服務水平高,水資源豐富,可利用三江河流域發展特種水産養殖業,市場廣阔;土壤肥沃,擬吸引一批養殖大戶、中藥材經銷公司、茶葉深加工企業等振興三江農業,提高農民收入。
3、煤炭深加工。該鎮豐富的煤炭資源,粗放經營正轉嚮精深加工,有待有識之士開發。
4、第三産業相對滯後,今後將做為全鎮招商引資的一個重要方向,餐飲業、娛樂業和以葡萄石自然風光為主的旅遊觀光業前景無限,潛力大,適宜開發利用。 |
|
- : Sanjiang Town
|
|
三江 |
|
三江鎮站 | 小三江鎮 | 新會市三江鎮良德衝皮革廠 | 新會市三江鎮新興絲織廠 | 崇州市三江鎮中心衛生院 | 連南瑤族自治縣三江鎮淳溪中學 | |
|
|
長山村 | 花園村 | 聯閤村 | 王橋村 | 石廟村 | 城西村 | 西山村 | 復興村 | 鳳凰村 | 五四村 | 新村村 | 五星村 | 潘寨村 | 水口村 | 勝利村 | 紅星村 | 新街社區 | 分水村 | 竜門村 | 隘口村 | 花橋村 | 金橋村 | 大山村 | 五裏村 | 第五村 | 新聯村 | 竜塘村 | 華山村 | 小溪村 | 民主村 | 大興村 | 天馬村 | 新華村 | 大營村 | 大山村 | 竜塘村 | 新寨村 | 新江村 | 新塘村 | 竜橋村 | 沿河村 | 皂角村 | 坪山村 | 江口村 | 汗塘村 | 徐羅村 | 鬆林村 | 山下村 | 三江村 | 竹山村 | 湘平村 | 洪源村 | 風形村 | 官仲村 | 落馬村 | 十全村 | 齊心村 | 聯和村 | 官田村 | 沙崗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