鮭總科 > 鮭科
目錄
No. 1
  鮭科 Salmonidae
  分類學地位 taxonomy
  |__真核生物域 Eukarya
  |__動物界 Fauna
  |__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__脊椎動物亞門 Vertebrata
  |__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__幅鰭亞綱 Subclass Neopterygii
  |__原棘鰭總目
  |__鮭形目 Salmoniformes
  種類:全世界共有11屬67種,臺灣現有1屬2
  生態:底棲,卵生,肉食
  鮭亞目,鮭總科的1科。為一群大、中型的冷水性魚類。體延長而稍側扁。口大,口上緣由前頜骨與上頜骨組成。眼中大,具脂性眼瞼。上、下頜骨、鋤骨與舌上有圓錐狀齒。身被小型圓鱗,頭部無鱗。鰓膜嚮前不與峽部相連。鰾大。有幽門盲囊11-210。背鰭一枚,位於體背中央,後方有一枚脂鰭;腹鰭有腋突;尾鰭叉形;各鰭均無硬棘。有脂鰭,背鰭和腹鰭相對,在體中部,體被圓鱗,有鰾,上頜前端無吻鈎;口底無大褶膜;有脂鱗,背鰭與腹鰭相對或稍前;幽門育囊存在。 全世界有3亞科,分別為白鮭亞科(Coregonidaeinae)3屬32種、鮭亞科(Salmoninae) 7屬30種及茴魚亞科(Thymallinae),約1屬5種(Nelson, 1994)分佈在北半球的淡水和海水中,是北半球洄遊性魚類。
  提起鮭科魚類,大傢應該不會陌生,因為被稱為「國寶魚」的臺灣鱒就是臺灣鮭科魚類中惟一的本土魚種。一般而言,鮭的身體呈紡錘形,稍側扁,口大,眼睛有脂性眼瞼,身體被覆小型圓鱗,頭部則無鱗片,具有一枚脂鰭,尾鰭分叉。它們主要棲息在溫帶水域,適合較低水溫,有些是陸封型,即終生生活在河川、湖泊中;有些則會降海洄遊,成熟時再回到母川産卵。大西洋的鮭屬和太平洋的鱒屬中,有不少種類的成魚體長可達一公尺,是重要的經濟性食用魚類,鮭魚醒目的橙色魚肉十分易於辨認,是生魚片的主要材料之一。臺灣鱒屬於陸封型鮭魚,目前衹存活於海拔1500多公尺的大甲溪上遊七傢灣溪,族群量甚少,一般以小型水生動物、昆蟲為食。臺灣鱒過去曾是當地泰雅族人的蛋白質來源,但因數量稀少,政府早已將其列入保育類動物,禁止捕撈。
  如:大麻哈魚(北鱒魚) Oncorhynchus keta 、馬蘇麻哈魚Oncorhynchus masou;cherry sa-lmon、 北鮭 Stenodus leucichthys、鱒魚 Salmo playtcephalus、哲羅鮭 Hucho taimen、虹鱒 Salmo gairdneri、
  烏蘇裏白鮭 Coregonus ussuriensis、虎嘉鮭 (貝氏哲羅鮭)Hucho bleekeri、、細鱗鮭 Brachymystax lenok 等。
英文解釋
  1. lat.:  salmonidae
近義詞
鮭魚科
相關詞
動物魚類鮭形目生物學紅斑鮭屬魚綱茴魚屬百科大全
漢字語言字典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麻哈魚屬三文魚大麻哈魚虎嘉鮭哲羅鮭
細鱗鮭馬蘇麻哈魚北鮭鱒魚虹鱒
烏蘇裏白鮭茴魚亞科鮭亞科白鮭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