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陡門鄉:面積50.00平方公裏,人口1.08萬人,轄1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全安村,郵政編碼325108。
行政村:全安、牛倫、潘垟、陡門、全山、東坑、林村:梅嶴、茅竹坑、珠山、大溪、西林垟、上莊山、翁山、山溪頭、紹山、金竹垟、平坑 |
|
區域概況
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陡門鄉位於永嘉縣境東南部,楠溪江下遊,東鄰樂清市雁蕩山,西連永嘉縣城——上塘、西北接楠溪江。總面積50.00平方千米,全鄉轄18個行政村(全安、牛倫、潘垟、陡門、全山、東坑、林永嘉縣陡門鄉風光 村:梅嶴、茅竹坑、珠山、大溪、西林垟、上莊山、翁山、山溪頭、紹山、金竹垟、平坑),42個自然村,148個村民小組。至2006年底全鄉總人口11719人,在傢人口2340人,外出人口9379人,占全鄉總人口的80.1%。2005年農民人均收入2621元(扶貧監測數據為3576元,達到全國人均收入平均水平以上)。鄉政府駐地全安村,海拔305米,距縣城21公裏。郵政編碼325108。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6270男3306女2964家庭戶戶數1962家庭戶總人口6199家庭戶男3259家庭戶女29400-14歲(總)16160-14歲男9390-14歲女67715-64歲(總)374415-64歲男190515-64歲女183965歲及以上(總)91065歲及以上男46265歲及以上女448戶口本地住本地5617
旅遊資源
全鄉平均海拔350米左右,山脈承接括蒼山,與雁蕩山緊連。地形、地貌與雁蕩山相似,也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傢級風景名勝區楠溪江第五大風景區,在2005年景區規劃調整中,並入太平岩景區中。陡門景區洞多岩奇、水清山美,主要有竜井、蓮花峰、九竜山、石鑊寺、花瓶岩、虹岩寺、赤岩洞、五雷山,鯉魚山、吊船岩、鬆羅洞、鴨落洞等100多個景點,有緊挨的鶴巢洞和坳公坳婆岩;而最集中的是陡門村附近的溪𠔌群,鴨落洞群及有關古跡,以及以山溪頭水庫釣魚基地為中心的休閑區、有以農傢小樓、永樂山莊和五雷山為主的農傢樂等。陡門鄉在生態保護和環境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一個天然氧吧,以水清、岩奇、洞幽、地緑、民風古樸而著名,是旅遊觀光休閑度假、遊樂避暑的勝地。
區位交通
陡門鄉緊接縣城,又地處永樂交界,區位優勢明顯。到永嘉縣城僅僅20公裏,車程為25分鐘,到溫州城區50來公裏,一個小時以內即可到達。與樂清虹橋相距25公裏。諸永高速公路出口離該鄉衹有6公裏,它的建成更進一步縮短溫州市區到陡門鄉的距離。該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已較為完善,特別是道路隨着康莊工程的全面實施和完成,村村通上了水泥路。
經濟物産
農業開發通過長期的發展,番薯棗、有機米、野菜等農産品在全縣甚至全市有一定的名氣。
全鄉耕地面積6103畝,其中水田面積4350畝,旱地面積1753畝。盛産烏牛早茶、西瓜、中草藥、紅田魚、高山蔬菜等。同時素有陡門山三件寶“生薑、金銀花、蕃茹棗”三産。 |
|
區域概況
河南省新鄉市原陽縣陡門鄉位於原陽縣東南隅,南濱黃河,東接封丘縣境,隔河與開封相望,黃河大堤由北部橫穿全境,交通便利。鄉人民政府駐地陡門村,全鄉區域面積80.73平方公裏,35925畝耕地,所轄25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188個村民小組,2000年總人口36568人,有回族1900人,多數集中在仁村堤村,其餘為漢族,是原陽縣第三大鄉。有堤南灌渠和祥符朱一幹灌渠可供灌溉。堤北多種小麥、水稻,堤南多種小麥、玉米、大豆、棉花、 花生、蔬菜等。近河灘地多不保收。
該鄉土地平整,土質多為沙土和兩合土,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氣溫平均14.4攝氏度,年降水量549.9毫米,無霜期224天,適應多種動、植物生長繁衍。境內公路縱橫交錯、黃河大堤橫穿東西連接與106國道與107國道之間,順堤可達全國各地。2000年,全鄉已形成了現代化的通訊網絡,開通了4000門程控電話,建成了無綫電話轉播臺,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全鄉35925畝耕地,全部實現了井渠、機電配套,實現了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每年嚮國傢提供商品糧350萬公斤,已建成緑色食品開發基地。 |
|
陡門鄉代碼:410725211。2006年,轄44個村委會:陡東村、範灘村、西三李村、韋城村、安莊村、周莊村、陡西村、閆辛莊村、大吳莊村、仁村堤村、大北村、曹莊村、劉莊村、趙張莊村、邢堂村、後韋村、張素莊村、朱莊村、靛池葛村、河西張村、三教堂村、大南村、徐莊村、大三李村、桃園村、黑石村、薛莊村、回灣村、趙莊村、畢張村、十六堡村、北王莊村、南王莊村、魯莊村、大王莊村、馬莊村、楊莊村、焦莊村、小閆莊村、宋莊村、潘莊村、黑圪壋村、三官廟村、郭莊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6568男19035女17533家庭戶戶數8587家庭戶總人口36568家庭戶男19035家庭戶女175330-14歲(總)105240-14歲男58480-14歲女467615-64歲(總)2344615-64歲男1203815-64歲女1140865歲及以上(總)259865歲及以上男114965歲及以上女1449戶口本地住本地36496
經濟發展
1995年農業總産值6850萬元;糧食 總産17524噸,油料總産2350噸。 鄉村企業有建材、化工、糧油加工、運輸、建築等,主要廠傢有化工廠、磚廠、黃河仿瓷餐具廠等。1995年鄉村企業總産值5888萬元,其中工業産值1554萬元,運輸業産值2196 萬元,建築業産值934萬元,商業及飲食業産值896萬元。集市貿易活躍,陡門村農歷逢單日有集,韋城村 逢雙日有集;農歷九月二十五一舊至二十七日有連續三天的物資交流大會。1995年全鄉社會總産值12430 萬元,完成工商稅收22.3萬元。
陡門鄉35925畝耕地全部實現了井渠、機電配套,並實現了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每年嚮國傢提供商品糧350萬公斤。至2000年,已建成堤北6000畝優質水稻種植、東部菜瓜棉間作套種、西部7000畝金銀花生産三個各具特色的重點種植區。種植優質小麥豫麥34、陝優225、高優503等50000畝。2000年,該鄉成立緑野有限公司,並建有金銀花、日光溫室培訓基地,切實為農戶提供技術及産、供、銷等一係列服務。2000年全鄉共有日光溫室、大小拱棚5000餘座,蔬菜與糧食立體間作面積1.5萬畝,經濟林800畝,有幹、支、鬥渠250條,機井800眼,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實現了井渠機電雙配套,黃淮海綜合治理也基本上得到了全面開發。
特色養殖
陡門鄉生豬産銷公司始建於1995年,至2000年已發展成擁有黃河良種豬場、生豬場、飼料加工廠和面粉廠等下屬企業4個,固定資産達千萬元,占地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其中,生豬場年出欄商品豬1.2萬頭以上,是豫北地區最大的養豬場。1997年被省政府列為“河南省涉農企業50強”,連年被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
|
陡門鄉位於永嘉東部,東鄰樂清市,南連烏牛鎮,西接上塘鎮、沙頭鎮,北靠沙頭鎮、花坦鄉,行政區域面積50平方公裏。鄉政府駐地全安,海拔305米,距縣城21公裏。全鄉現有18個行政村,42個自然村,148個村民小組。至2006年底全鄉總人口11719人,在傢人口2340人,外出人口9379人,占全鄉總人口的80.1%。上年農民人均收入2621元(扶貧監測數據為3576元,達到全國人均收入平均水平以上)。
全鄉面積49.5平方公裏,平均海拔350米左右。山脈承接括蒼山,與雁蕩山緊連。地形、地貌與雁蕩山相似,也形成了獨特的自然風光,被國務院確定為楠溪江第七大風景區,在2005年景區規劃調整中,並入太平岩景區,現建設詳細規劃正在編製中。陡門景區洞多岩奇、水清山美,主要景點有竜井、蓮花峰、九竜山、石鑊寺、花瓶岩,虹岩寺,赤岩洞,五雷山,鯉魚山、吊船岩、鬆羅洞、鴨落洞等,有緊挨的鶴巢洞和坳公坳婆岩;而最集中的是陡門村附近的溪𠔌群,鴨落洞群及有關古跡,以及以山溪頭水庫釣魚基地為中心的休閑區、有以農傢小樓、永樂山莊和五雷山為主的農傢樂,等等。
同時,陡門鄉在生態保護和環境方面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是一個天然氧吧、健康休閑的好去處。
陡門鄉緊接縣城,又地處永樂交界,區位優勢明顯。到永嘉縣城僅僅20公裏,車程為25分鐘,到溫州城區50來公裏,一個小時以內即可到達。與樂清虹橋相距25公裏。即將竣工的諸永高速公路出口離我鄉衹有6公裏,它的建成將更進一步縮短溫州市區到陡門鄉的距離。
農業開發通過長期的發展,番薯棗、有機米、野菜等農産品在全縣甚至全市有一定的名氣。
我鄉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已較為完善,特別是道路隨着康莊工程的全面實施和完成,村村通上了水泥路。 |
|
陡門鄉 陡門鄉位於原陽縣南部,南臨黃河,黃河大堤穿境,距縣城22千米。轄陡東、範灘、西三李、韋城、安莊、周莊、陡西、閆辛莊、大吳莊、仁村堤、大北、曹莊、劉莊、趙張莊、邢堂、後韋、張素莊、朱莊、靛池葛、河西張、三教堂、大南、徐莊、大三李、桃園、黑石、薛莊、回灣、趙莊、畢張、十六堡、北王莊、南王莊、魯莊、大王莊、馬莊、楊莊、焦莊、小閆莊、宋莊、潘莊、黑圪壋、三官廟、郭莊44個行政村。原(陽)韋(城)公路過境。 [代碼]410725211:~201陡東村 ~202範灘村 ~203西三李村 ~204韋城村 ~205安莊村 ~206周莊村 ~207陡西村 ~208閆辛莊村 ~209大吳莊村 ~210仁村堤村 ~211大北村 ~212曹莊村 ~213劉莊村 ~214趙張莊村 ~215邢堂村 ~216後韋村 ~217張素莊村 ~218朱莊村 ~219靛池葛村 ~220河西張村 ~221三教堂村 ~222大南村 ~223徐莊村 ~224大三李村 ~225桃園村 ~226黑石村 ~227薛莊村 ~228回灣村 ~229趙莊村 ~230畢張村 ~231十六堡村 ~232北王莊村 ~233南王莊村 ~234魯莊村 ~235大王莊村 ~236馬莊村 ~237楊莊村 ~238焦莊村 ~239小閆莊村 ~240宋莊村 ~241潘莊村 ~242黑圪壋村 ~243三官廟村 ~244郭莊村
[沿革]1952年建陡門鄉,1955年改中心鄉,1956年更名韋城鄉,1958年屬朱莊公社,1959年析建陡門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81.6平方千米,人口3.6萬,轄陡西、邢堂、大張莊南、仁村堤、東河西張、陡門東、周莊、東安莊、三教堂、張素莊、韋城、東曹莊、劉莊、西三李、大吳莊、小徐莊、範灘、老朱莊、大三李、後韋、靛池葛、大張莊北、桃園、趙張莊、閻辛莊25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郭莊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陡門鄉管轄。
附:郭莊鄉位於原陽縣東南部,南臨黃河,北靠黃河大堤,距縣城16千米。 [沿革]1952年設郭莊鄉,1959年屬陡門公社,1973年建郭莊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7年,面積41.8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郭莊、篦張、東宋莊、黑圪壋、黑石、魯莊、潘莊、三官廟、薛莊、馬何莊、十六堡、南王莊、回灣、楊莊、北王莊、大王莊、趙莊、焦莊、小閻莊19個行政村。 |
|
陡門鄉情況簡介: 陡門鄉位於原陽縣東南隅,東接封丘縣境,隔河與開封相望,黃河大堤由北部橫穿全境,交通便利。鄉人民政府駐地陡門村,全鄉區域面積80.73平方公裏,32956口人,35925畝耕地,所轄25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188個村民小組,有回族1900人,多數集中在仁村堤村,其餘為漢族,是原陽縣第三大鄉。該鄉土地平整,土質多為沙土和兩合土,屬大陸性暖溫帶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氣溫平均14.4攝氏度,年降水量549.9毫米,無霜期224天,適應多種動、植物生長繁衍。境內公路縱橫交錯、黃河大堤橫穿東西連接與106國道與107國道之間,順堤可達全國各地。目前,全鄉已形成了現代化的通訊網絡,開通了4000門程控電話,建成了無綫電話轉播臺,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全鄉35925畝耕地,全部實現了井渠、機電配套,實現了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每年嚮國傢提供商品糧350萬公斤,現已建成緑色食品開發基地。陡門鄉農業發展:陡門鄉轄25個行政村,35925畝耕地,全部實現了井渠、機電配套,並實現了作業機械化、種植良種化、栽培科學化。每年嚮國傢提供商品糧350萬公斤。現已建成堤北6000畝優質水稻種植、東部菜瓜棉間作套種、西部7000畝金銀花生産三個各具特色的重點種植區。種植優質小麥豫麥34、陝優225、高優503等50000畝。目前,該鄉已成立緑野有限公司,並建有金銀花、日光溫室培訓基地,切實為農戶提供技術及産、供、銷等一係列服務。全鄉共有日光溫室、大小拱棚5000餘座,蔬菜與糧食立體間作面積1.5萬畝,經濟林800畝,有幹、支、鬥渠250條,機井800眼,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實現了井渠機電雙配套,黃淮海綜合治理也基本上得到了全面開發。該鄉經濟快速發展,正嚮社會主義新農村邁出堅實的步伐。特色養殖:陡門鄉生豬産銷公司始建於1995年,現已發展成擁有黃河良種豬場、生豬場、飼料加工廠和面粉廠等下屬企業4個,固定資産達千萬元,占地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其中,生豬場年出欄商品豬1.2萬頭以上,是目前豫北地區最大的養豬場。97年被省政府列為“河南省涉農企業50強”,連年被市委、市政府、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
|
- : Doumen township
|
|
陡門 |
|
東坑村 | 範灘村 | 大王莊村 | 大溪村 | 薛莊村 | 大吳莊村 | 全山村 | 梅嶴村 | 全安村 | 牛倫村 | 潘垟村 | 三官廟村 | 茅竹坑村 | 西林垟村 | 上莊山村 | 山溪頭村 | 紹山村 | 金竹垟村 | 大南村 | 珠山村 | 北王莊村 | 安莊村 | 平坑村 | 焦莊村 | 翁山村 | 魯莊村 | 陡門村 | 潘莊村 | 三教堂村 | 南王莊村 | 黑石村 | 十六堡村 | 畢張村 | 大三李村 | 靛池葛村 | 張素莊村 | 黑圪壋村 | 後韋村 | 仁村堤村 | 閆辛莊村 | 陡西村 | 西三李村 | 陡東村 | 河西張村 | 韋城村 | 回灣村 | 趙張莊村 | 大北村 | 小閆莊村 | 林村村 | 邢堂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