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科 : 中草藥 : 觀賞魚 > 金魚
目錄
觀賞魚
  鯽魚經過人工長期培養形成的變種,身體的顔色有紅、黑、藍、紅白花等許多種,是著名的觀賞魚。
No. 2
  金魚的東營頭前面有一張嘴,頭上有兩衹圓圓的大眼睛,身體短而肥,魚鰭發達,尾鰭有很大的分叉。
  金魚也稱“金鯽魚”,是由鯽魚演化而成的觀賞魚類。金魚的品種很多,顔色有紅、橙、紫、藍、墨、銀白、五花等,分為文種、竜種、蛋種三類。
  金魚起源於我國,12世紀已開始金魚傢化的遺傳研究,經過長時間培育,品種不斷優化,現在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直接或間接由我國引種的。
  金魚易於飼養,形態優美的金魚能美化環境,很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特有的觀賞魚。價格:1~100元一條。
  金魚是我國人民樂於飼養的觀賞魚類。它身姿奇異,色彩絢麗,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活的藝術品,因而為人們所喜愛。根據史料的記載和近代科學實驗的資料,科學家已經查明,金魚起源於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鯽魚。它先由銀灰色的野生鯽魚變為紅黃色的金鯽魚,然後再經過不同時期的傢養,由紅黃色金鯽魚逐漸變成為各個不同品種的金魚。作為觀賞魚,遠在中國的晉朝時代(265~420年)已有紅色鯽魚的記錄出現。在唐代的“放生池”裏,開始出現紅黃色鯽魚,宋代開始出現金黃色鯽魚,人們開始用池子養金魚金魚的顔色出現白花和花斑兩種。到明代金魚搬進魚盆。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脊椎動物門、有頭亞門、有頜部、魚綱、真口亞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的硬骨魚類。金魚和鯽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魚類和人類的關係甚為密切,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捕捉魚類作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國已有了養魚的記錄(根據殷墟出土甲骨卜辭),由於長期的捕魚、養魚,同魚類接觸的機會頗多,這也就是對魚類的觀察機會非常之多,瞭解也多,所以很容易發現在野生魚類中發生變異的種類,尤其是變為金色或紅色的種類更易引起人們的關註。當時人們把金色或紅色的魚類統稱為“金魚”。我國明代偉大的本草學家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寫有:“金點有鯉鯽鰍數種,鰍尤難得,獨金鯽耐久,前古罕知……。
  以上可知,稱為“金魚”的魚原有四種,“金鯽”即顔色變為黃、紅的鯽魚,以後由於單獨培育金鯽,變化越來越大,所以,“金魚”這一名稱衹代表由金鯽培育出來的各變異品種,即現今的金魚
  金魚的故鄉是在浙江的嘉興和杭州兩地。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由我國傳出去的。根據日本學者鬆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國金魚傳至日本的最早記錄是1502年。金魚傳到英國是在17世紀末葉,到18世紀中葉,雙尾金魚已傳偏歐洲各國,傳到美國是在1874年。
  金魚的外部形態,與鯽魚有極大的不同,幾乎沒有一個單一性狀沒有發生變異。其體態變異包括體色、體形、鱗片數目、鱗片形態、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頭形、眼睛、鰓蓋、鼻隔膜等變異。這裏主要舉出體色變異、頭形的變異和眼睛的變異。
體色的變異
  金魚的種種顔色,主要是由於真皮層中許多有色素皮膚細胞棗色素細胞所産生。金魚的顔色成分衹有3種:黑色色素細胞、橙黃色色素細胞和淡藍色的反光組織。所有這些成分都存在於野生鯽魚中。傢養金魚鮮豔多變的體色,衹不過是這3種成分的重新組合分佈,強度、密度的變化,或消失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成分而形成的。
頭形的變異
  我國各地飼養者把頭形分為虎頭、獅頭、鵝頭、高頭、帽子和蛤蟆頭。在這些頭形中,有的是同一類型,在各地有着不同的名稱。如北京飼養者稱為虎頭的,在南方稱為獅頭;在北京稱為帽子的,在南方稱為高頭或鵝頭。在這裏根據陳楨教授的命名,把頭形區分為平頭、鵝頭和獅頭3種類型。
  1、平頭型:其頭部皮膚是薄而平滑的,稱為平頭型。有窄平頭和寬平頭之分。
  2、鵝頭型:頭頂上的肉瘤厚厚凸起,而兩側鰓蓋上則是薄而平滑的。
  3、獅頭型:頭頂和兩側鰓蓋上的肉瘤都是厚厚凸起,發達時甚至能把眼睛遮住。
眼睛的變異
  可分為正常眼、竜眼、朝天眼和水泡眼。
  1、正常眼:與野生型鯽魚的眼睛一樣大小者稱為正常眼。
  2、竜眼:眼球過分膨大,並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這種眼稱為竜眼。
  3、朝天眼:朝天眼與竜眼相似,都比正常眼大,眼球也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所不同的是朝天眼的瞳孔嚮上轉了90度而朝嚮天。還有一種在朝天眼的外側帶有一個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朝天泡眼。
  4、水泡眼:這種眼的眼眶與竜眼一樣大,但眼球卻同正常眼的一樣小,眼睛的外側有一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水泡眼。還有一種與水泡眼相似,衹是眼眶中半透明的水泡較小,在眼眶的腹部衹形成一個小突起,從表面上看很像蛙的頭形,所以稱為蛙頭,也有人稱為蛤蟆頭。
  生物的種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從一個形狀簡單的類型可以逐漸進化成多種多樣的形態。
  金魚的飼料種類
  金魚雖是一種經人類完全馴化的雜食性魚類,但是,它和鯽魚等其他魚類一樣,飼料是否選擇合理,投喂是否正確可直接影響金魚的生長發育、色彩深淺和鮮豔程度、特徵的顯現、豐滿與否、以及産卵數量、孵化率和金魚的抗病力。所以,在金魚的飼料中,必須具有營養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和一定量的無機????類及微量元素等。例如: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情況下,凡是能每天喂足新鮮而活的紅蟲者,則魚體生長發育特大,尤其是獅子頭、水泡等特徵(指肉瘤和水泡)更為發達,這也許就是紅蟲中含有大量的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豐富營養物的緣故。
動物性飼料
  動物性飼料是金魚最喜愛吃,而且營養最豐富的飼料之一。它的品種很多,常見的有:
  1)魚蟲(俗稱紅蟲、水蚤)
  是孳生在污水坑塘、池、江河中的浮遊動物,是各種水蚤類的俗稱。其體型有大有小,像紅蜘蛛蟲,它的體色呈血紅色,體形偏小,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它以浮遊植物為食,有利於淨化水質,所以,我們常用鮮活的紅蟲適當投喂(指不過剩)的金魚要比投喂其他代用飼料的金魚發育快,顔色鮮豔、魚病發病率也相應減少。
  2)劍水蚤,體呈青灰色,(俗稱青蹦)
  它屬甲殼動物中的橈足類。它的優點是生命力強,遊動快,能存養幾天不死。但缺點是體型小,如果用來投喂數齡的老親色,因它們遊動快,就更難捕食,而且劍水蚤還能咬傷小魚苗,所以,投喂劍水蚤時,最好用開水燙一下。
  3)草履蟲 (俗稱灰水)
  它是浮遊生物中幾種原生動物的俗稱。如草履蟲,可用稻草培養,最適宜投喂剛孵出的魚苗。輪蟲,它是多細胞動物(即由許多細胞組成其本身的),如龜紋輪蟲、水輪蟲、柱輪蟲、泡輪蟲等等。
  4)孑孓 搖蚊的幼蟲,(南方稱為血蟲,北方地區稱為油蹦)
  是搖蚊的幼蟲,體色血紅,故得名為血蟲,其營養豐富,價格也比較貴,不容易保存,需要冷藏,一般愛好者直接將其冷凍後投喂。
  5)水蚯蚓
  它的種類很多,水蚯蚓金魚最愛吃,它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它們一般生活在肥沃的江河或流水的陰溝污泥表層,一端伸入污泥中,一端隨水擺動,它的個體細小、柔軟、體鮮紅色或深紅色,容易被金魚吞食,但在投喂前必須進行反復漂洗,又條件的話,必須養幾天後,水蚯蚓將泥吐淨後再投喂。
植物性飼料
  金魚的飼料當然是以動物性飼料為最理想,但是,由於多種原因缺乏動物性飼料的情況下,植物性飼料可以成為救急或維持生命的輔助飼料。常見的有蕪萍、水草等,其中蕪萍是種子植物中體形最小的種類之一。植物體無根莖細小如砂,營養成分也較好。另一種是小浮萍,它有一條細絲狀根,金魚在饑餓時也要吃,一般衹可喂較大的金魚,但不可多喂,喂前要仔細檢查有無害蟲和蟲卵,或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片刻再喂,否則很容易帶入病菌和蟲害。
合成飼料
  發展規模金魚養殖業,光靠捕撈天然餌料魚蟲不能滿足需要,除開展人工培養魚蟲外,還必須發展配合顆粒飼料的生産,供應市場,一方面可解决養殖場的飼料來源,另一方面也可滿足金魚愛好者家庭養玩金魚的需要。有了人工飼料,家庭飼養金魚就方便多了。
  配合顆粒飼料要求營養成分齊全,符合金魚生長發育的需要,主要成分應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無機????和維生素等5大類。
  1.蛋白質 是金魚身體的主要組成成分,在體內的作用是生長新組織,修補舊組織,也是熱能供應的組成成分。餌料中必須有足夠的蛋白質,才能促進金魚快速生長。
  2.糖類 是金魚體內熱能的主要物質,是金魚的主要飼料成分。
  3.脂肪 是儲存熱能最高的食物,其生理功能和糖一樣,在體內氧化供給能量。一般來說飼料中缺少脂肪,金魚生長慢、個體小,會降低魚體對低溫、缺氧的耐力,越鼕時易造成死亡;脂肪過多,魚體過肥,會阻礙性腺的發育。
  4.無機????類 是組成色骨骼的主要元素,如磷酸鈣、碳酸鈣。魚的血液、肌肉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鈣和磷。飼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鈣又能促進消化和幫助脂肪、磷的吸收。金魚除了能從飼料中獲得鈣和磷外,也能通過皮膚、鰓將水中的鈣和磷滲透到體內。金魚還需要鐵、銅、鎂、鈉、鉀、鑽等微量元素,缺少了這些元素就會生長緩慢,發生疾病。為了保障金魚的正常生長,飼料中應含有這些元素。
  5.維生素 這也是金魚生長必需的。長期缺乏維生素,魚體發育不良,生長緩慢或完全停止,甚至會産生畸形,對外界不良環境和各種魚病的抵抗力降低。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色鰭斷裂,魚體色素消失,體色變淡,不鮮豔;缺乏維生素e,會使性腺發育不良或不發育,同時對水生真菌的抵抗力在為降低,在飼料中加少量維生素b12,能夠促進生長。
  正確掌握喂食時間和方法
  金魚的喂食時間不管是投喂活飼料還是人工飼料,都要掌握這樣幾個原則:
  1.每天投喂次數 衹需1—2次,每次投喂量宜在1—2小時內吃完。天氣、水質正常,對生命力強的品種魚群可適當增加一點投食量。
  2.投食時間 春、夏宜早,一般在早晨6—7時左右,太陽開始曬及魚池(缸)時投食。深秋及鼕季投食時間可稍遲一點,一般在7—8時左右,寒鼕季節甚至可延遲到10時前後投喂。但切忌在傍晚大量投食。即使魚群覓食明顯,也應在下午3時左右少量投食為好。11月以後,水溫明顯下降,金魚的食欲有減退趨勢,傍晚更不宜投食。
  3.隨着金魚的長大的投食量宜逐漸適當增加 但不能盲目投食,特別是人工飼料,更應嚴格控製。家庭養魚,可采取將一日量分1—2次投喂的方式,避免飼料一次投量過多,積存池(缸),敗壞水質。
金魚的換水方法
  金魚飼養前輩很早就有“養魚先養水”的經驗之談,這說明水質的好壞是會直接影響金魚正常的生長發育。換水的目的也就在於清除水中污物(垃圾、魚便及剩餘飼料、陳腐雜質),保持水的清潔,調節水溫,增加水中氧氣,從而刺激金魚的生長發育。
  想養好金魚,必須對養魚水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1.生水
  指剛放出而未經晾曬處理過的自來水或井水。其水溫常與養魚池(缸)中的水溫相差較大,裏面含的氯氣較多,這種水對金魚危害極大。
  2.新水
  就是自來水或井水、泉水,經過晾曬靜置沉澱2—3天左右的,並且與魚池(缸)水溫相等或相似的幹淨水。
  3.陳水
  就是魚池(缸)中底部含有糞便、污物的髒水。包括池(缸)中長期未換的飼水。
  4.老水
  就是魚池(缸)中清潔而呈嫩緑色、緑色、老緑色或緑褐色的水的統稱。其中以嫩緑色水為最佳。在老水中浮遊的緑藻較多,它們也是金魚很好的輔助飼料。這種水中腐敗分解的有機質少,溶氧較多,常以嫩緑色而清潔的老水養魚,養出來的魚食欲最為旺盛,魚體健壯,色澤鮮豔,發育很快。
  5、回清水
  如果發現原來池(缸)中的老緑水突然變成了澄清水,許多緑藻沉澱缸底,這種現象稱之回清水。這種水容易引發魚病,需全部更換。
  (一)一般換水 正常的情況下,特別是炎熱的夏天,每天衹要堅持將魚池(缸)底部的糞便和髒物連同陳水,用膠管輕輕吸出1/10—1/5,清除水面灰塵及浮出的糞便,然後沿池(缸)壁徐徐註入等溫的新水,保持水質的清潔。這種換水方法不易傷及魚體,方法簡便而安全,最適用於家庭魚缸或小池養魚者應用。
  (二)部分換水 這種換水方法主要在兩種情況下進行。一種情況在炎熱的夏季和初秋,魚池(缸)中的飼水換了沒有幾天,而水色轉緑極快(飼料投喂量偏少的緣故),水質尚清潔的情況下,為了防止金魚燙尾,所以,可把池(缸)中的金魚全部撈出來,然後把池(缸)中的水成蠃旋形轉動,待靜止片刻後,把池(缸)中央的污物和陳水用橡皮管吸去1/3—1/2,然後註入等溫、等量的新水,再把金魚撈入原池(缸)內飼養。
  另一種情況是池(缸)中的水纔換沒有幾天,水色尚好,可因為當天喂食量過多,出現浮頭的情況下,必須采取應急措施。換水的辦法和上面講的相同。
  如果是漁場的大魚池,就不必把金魚撈出來,而用摺叠式攔網把魚攔圍在一邊,再把池中的水用撈網輕輕旋轉數十秒鐘,待水靜止片刻隨後開動排水閘慢慢放水或用吸管吸除池(缸)中央過剩的魚蟲、糞便和陳水,或用撈魚網兜從中央撈去過剩魚蟲後,再放去1/4—1/2的陳水,最後註入等量、等溫新水,這種方法常見於魚場或家庭因投食量過多的時候所采用的急救方法。
  (三)徹底換水 這種換水往往是結合翻池(缸),挑選幼魚或成魚的同時進行的一種換水法。常常是由於水質嚴重敗壞或青苔過長,魚過密的情況下纔采用的。具體有兩種方法:
  1.在沒有空閑池的情況下,衹好將全部金魚撈入盆內或者把網箱放入鄰池水中暫養,在盆內或網箱內加入增氧頭增氧。然後,刷去原池壁上的青苔,徹底衝洗幹淨以後,重新註入等溫新水,靜置片刻待水溫相等後將魚撈入原池(缸)內。
  2.如果有空閑池和新水時,則衹要將全部金魚撈入盆或網箱內,分別挑選處理好,該分池的分池,不分池的待水溫相等後就可將金魚移入新水內飼養。這種換水方法應特別註意水溫,最好要選擇晴天的早晨9時前進行。不過此法一般衹適用於成魚或較大的幼魚,仔魚不宜使用。如果條件許可,在徹底換水前,可先在備用的池(缸)中盛滿伏水,然後把魚直接撈入備用池(缸)內為好。這樣水溫變化小,魚群容易適應新環境,使魚免受盆內或網箱內擠軋之苦。這種換水方法,在春、秋季節一般每隔半月左右進行1次。夏季大伏天氣、水溫高達28℃以上,在水色極易濃色,水質很易混濁的情況下,一般5—7天應徹底換水1次。鼕季水溫降至4℃左右,金魚活動緩慢,食欲減少,水質不易敗壞,無特殊情況一般不全部換水。
怎樣辨別金魚的雌雄
  雌雄金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辨別:
  (一)外部形態的區別:
  (1)體形的差別:雄性金魚一般體形略長,雌性金魚身體較短且圓。懷卵期雌魚較雄魚腹部膨大。
  (2)尾柄的差別:雄魚比雌魚略粗壯。
  (3)胸鰭的差別:細心觀察可發現,雄魚稍尖長,胸鰭第一根鰭刺較粗硬;雌魚呈短圓形,胸鰭第一根鰭刺不太硬。
  (4)泄殖孔的差別:由肚皮嚮上看,雄魚泄殖孔小而狹長,呈凹形;雌魚泄殖孔大而略圓,嚮外凸。
  (二)色澤的區別:雌雄不同的金魚,在體色上略有差異,雄魚一般顔色鮮豔,而雌魚略淡一些,在繁殖發育期,雄魚體色更為鮮豔。
  (三)手感與動感:用手輕托魚的腹部,中指和無名指感觸到雄魚腹部有一條明顯的硬綫,雌魚則腹部較軟。走過魚池邊時,猛踏腳觀察,雄魚遊動速度快而且敏捷,雌魚動作則慢一些。
  (四)追星:隨着氣溫的升高,金魚在産卵期會出現第二特徵--追星,這是辨別金魚性別最容易、最準確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種辨別方法。雄魚的追星出現在胸鰭第一根刺和鰓蓋邊緣,多時整個胸鰭每個鰭條上都長有追星,前端的明顯,後面的要仔細纔可以觀察到。這種粗糙的小白點就是追星。
  運用以上辨別方法,還必須依靠有多年飼養的經驗和平時細心觀察,才能準確的辨別金魚的雌雄。
金魚的繁殖
  一般來說産卵期的雌魚肚子較大,雄魚腹部沒什麽變化。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現,雄魚左右前鰭的前方硬骨刺上有幾個小白點兒,尤其是在産卵期較為明顯,而雌魚絶對沒有。
  另外在産卵期雄魚總是追着咬雌魚的屁屁,這時快産卵啦,應該將這一對魚單獨放在一個魚缸內,缸內稍微多放一些水草,以便産的魚卵可以粘附在水草上,否則魚卵沉入水底被魚兒吃掉,産卵後的雌魚暫時不要再和任何雄魚混養,讓它充分好好休息調養,以保護雌魚。
  把粘有魚卵的水草放置在有魚水的魚缸內{最好是瓦缸},放在陽光能金魚的繁殖季節是在每年的春夏之交。我國南方要比北方早1-2個月,在南方為3-4月間産卵,在北方為4月底到6月底産卵。金魚通常1年就可以成熟産卵,也就是說1年可以繁殖1代。如果鼕季提高溫度,加強飼養管理,金魚7-8月齡時,在嚴寒的鼕季也可以提前産卵,並非一定要到1年(12月齡)時才能産卵繁殖。金魚在繁殖的季節裏可多次産卵。約隔一二周産1次,可産2-3次。照射到的地方,一個月左右就會浮出小魚。
No. 12
  金魚
  (《綱目拾遺》)
  【異名】朱砂魚(《綱目拾遺》)。
  【來源】為鯉科動物金魚的肉或全體。
  【動物形態】金魚
  是鯽魚的變種。種類很多,形態變異甚大。體形有長身和短身二型,體色有灰、橙紅、黑、白、紫、藍、雜斑、五花等顔色。頭較大,有平頭、獅頭、鵝頭和絨球等種,除平頭外,頭部多生有草莓狀的瘤。眼凸出,眼球膨大,按形狀有竜睛、朝天眼、水泡眼、蛙頭等分別。鱗片除正常鱗外,尚有透明鱗、珠鱗等種;透明鱗看似一片玻璃;珠鱗的鱗片邊緣色深,中央色淺而外凸,猶如鑲嵌的珍珠一般。背鰭有或無;臀鰭單鰭或雙鰭;尾鰭亦有單尾及雙尾兩種;雙尾鰭中有的分為3葉,有的分為4葉,均形大而披散。
  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飼養。
  【化學成分】全身各部一般都含類鬍蘿蔔素皮膚所含的類鬍蘿蔔素,主要為葉黃素及蝦黃質;又含酮葉黃素、4,4'-二酮-3-羥基-β-鬍蘿蔔素等,它們都是成酯型而存在。肌肉的類鬍蘿蔔素都是遊離型,其中主要為玉蜀黍黃素及葉黃素。肝中的類鬍蘿蔔素也是遊離型,其中主要為玉蜀黍黃素、β-鬍蘿蔔素、葉黃素。卵中類鬍蘿蔔素主要為玉蜀黍黃素、葉黃素,尚含少量的酮類鬍蘿蔔素如4-酮-4′-羥基-β-鬍蘿蔔素、雞油菌黃質、蝦黃質。
  眼球含維生素A,其含量比一般魚類都高。
  皮膚尚含多種蝶呤;在皮膚的黑素細胞中有黃蝶呤、生蝶呤、異黃蝶呤,在赤細胞中有異黃蝶呤、7-羥基生蝶呤、異黃蝶呤-6-羧酸。不論白、黃、灰、黑各種金魚,其皮膚都含酪氨酸酶,小魚比大魚所含尤多。
  腦中含腎上腺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前者約為後者的3.4倍。腦的水抽提液含亮氨酸(異亮氨酸)、纈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甘氨酸(絲氨酸)、天門鼕氨酸等。
  心髒約含等量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膽汁中含牛磺膽酸。
  【性味】《綱目拾遺》:"味苦微鹹,有小毒。"
  【功用主治】清熱,利水,解毒。治水臌、黃疸、咳嗽。
  ①《綱目拾遺》:"解服鹵毒。治瘋癲,石臌,水臌,黃疸。"
  ②《動植物民間藥》;"解熱。治肺炎,百日咳,心髒病,肋膜炎,腎髒病。"
  【用法與用量】內服:搗汁、煮食或煅存性研末。
  【選方】①治瘋癲,石臌,水臌,黃疸:紅色金魚一個(取三尾者),甘蔗大者一、二枚。同搗爛,絞汁服,吐出痰涎愈。(《慈航活人書》)
  ②治百日咳,心髒病,肋膜炎,肺炎:金魚全身黑燒服。(《動植物民間藥》)
  ③治腎髒病:金魚煮食之。(《動植物民間藥》)
  ④解服鹵毒:金魚一、二枚搗之,灌下,吐出涎水自蘇。(《綱目拾遺》)
金魚
goldfish
  【類別】
  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魚綱--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鯽魚。
  金魚和鯽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 auratus)。金魚也稱“金鯽魚”,是由鯽魚演化而成的觀賞魚類。金魚的品種很多,顔色有紅、橙、紫、藍、墨、銀白、五花等,分為文種、竜種、蛋種三類。
  金魚起源於我國,12世紀已開始金魚傢化的遺傳研究,經過長時間培育,品種不斷優化,現在世界各國的金魚都是直接或間接由我國引種的。
  在人類文明史上,中國金魚已陪伴着人類生活了十幾個世紀,是世界觀賞魚史上最早的品種。在一代代金魚養殖者的努力下,中國金魚至今仍嚮世人演繹着動靜之間美的傳奇。作為世界上最有文化內涵的觀賞魚,它在國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國魚之尊貴身份。
  金魚易於飼養,形態優美的金魚能美化環境,很受人們的喜愛,是我國特有的觀賞魚。價格:1~100元一條。
  盆養及池養的觀賞鯉科(Cyprinidae)魚類,學名Carassius auratus。原産於東亞,但已移殖許多其他地區。近似鯉魚(Cyprinus carpio)但無口須。在中國,至少早在宋朝(960∼1279)即已傢養。野生狀態下,體緑褐或灰色,然而現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變異,可以出現黑色、花色、金色、白色、銀白色以及三尾、竜睛、或無背鰭等變異。幾個世紀的選擇和培育這樣不正常的個體,已經産生了125個以上的金魚品種。包括常見的具三葉拂尾的紗翅,戴絨帽的獅子頭以及眼睛突出且嚮上的望天。雜食性,以植物及小動物為食。在飼養下也吃小型甲殼動物,並可用剁碎的蚊類幼蟲、𠔌類和其他食物作為補充飼料。春夏進行産卵,進入這一季節,體色開始變得鮮豔,雌魚腹部膨大,雄魚鰓蓋、背部及胸鰭上可出現針頭大小的追星。卵附於水生植物上,孵化約需一周。觀賞的金魚已知可活25年之久,然而平均壽命要短得多。在美國東部很多地區,由公園及花園飼養池中逃逸的金魚,已經野化了。野生後復原了本來顔色,並能由飼養在盆中的5∼10公分(2∼4英寸)長到30公分。
  金魚是我國人民樂於飼養的觀賞魚類。它身姿奇異,色彩絢麗,可以說是一種天然的活的藝術品,因而為人們所喜愛。根據史料的記載和近代科學實驗的資料,科學家已經查明,金魚起源於我國普通食用的野生鯽魚。它先由銀灰色的野生鯽魚變為紅黃色的金鯽魚,然後再經過不同時期的傢養,由紅黃色金鯽魚逐漸變成為各個不同品種的金魚。作為觀賞魚,遠在中國的晉朝時代(265~420年)已有紅色鯽魚的記錄出現。在唐代的“放生池”裏,開始出現紅黃色鯽魚,宋代開始出現金黃色鯽魚,人們開始用池子養金魚金魚的顔色出現白花和花斑兩種。到明代金魚搬進魚盆。在動物分類學上是屬於脊椎動物門、有頭亞門、有頜部、魚綱、真口亞綱、鯉形目、鯉科、鯉亞科、鯽屬的硬骨魚類。金魚和鯽魚同屬於一個物種,在科學上用同一個學名(Carassius auratus)。
  魚類和人類的關係甚為密切,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捕捉魚類作為食物。在距今3200多年前,中國已有了養魚的記錄(根據殷墟出土甲骨卜辭),由於長期的捕魚、養魚,同魚類接觸的機會頗多,這也就是對魚類的觀察機會非常之多,瞭解也多,所以很容易發現在野生魚類中發生變異的種類,尤其是變為金色或紅色的種類更易引起人們的關註。當時人們把金色或紅色的魚類統稱為“金魚”。我國明代偉大的本草學家李時珍,在他的《本草綱目》中寫有:“金點有鯉鯽鰍數種,鰍尤難得,獨金鯽耐久,前古罕知”……稱為“金魚”的魚原有四種,“金鯽”即顔色變為黃、紅的鯽魚,以後由於單獨培育金鯽,變化越來越大,所以,“金魚”這一名稱衹代表由金鯽培育出來的各變異品種,即現今的金魚
  金魚的故鄉是在浙江的嘉興和杭州兩地。根據日本學者鬆井佳一(1934)的研究,中國金魚傳至日本的最早記錄是1502年。金魚傳到英國是在17世紀末葉,到18世紀中葉,雙尾金魚已傳偏歐洲各國,傳到美國是在1874年。
  金魚的外部形態,與鯽魚有極大的不同,幾乎沒有一個單一性狀沒有發生變異。其體態變異包括體色、體形、鱗片數目、鱗片形態、背鰭、胸鰭、腹鰭、臀鰭、尾鰭、頭形、眼睛、鰓蓋、鼻隔膜等變異。這裏主要舉出體色變異、頭形的變異和眼睛的變異。
體色的變異
  金魚的種種顔色,主要是由於真皮層中許多有色素皮膚細胞棗色素細胞所産生。金魚的顔色成分衹有3種:黑色色素細胞、橙黃色色素細胞和淡藍色的反光組織。所有的這些成分都存在於野生鯽魚中。傢養金魚鮮豔多變的體色,這衹不過是這3種成分的重新組合分佈,強度、密度的變化,或消失了其中一個、兩個或三個成分而形成的。
  有些同種魚類的不同個體間具有不同的色彩。有些魚類同一個體的一色,在一定的範圍內隨着背景的改變而發生變化。這是魚類對生存環境的特殊適應。這種變化,隨着物種的不同,變色的能力、速度會有所不同。
  會變色的魚類特別多,金魚是其中一種,變色主要受神經係統和內分泌係統控製,大多數對顔色的感應主要依靠頭部神經係統。主要原因是為了適應環境色彩,同時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在受電光照射後,就會把一定的顔色和斑紋顯示出來。當魚受傷、生病或水中缺氧、水質變差時,魚的體色會變暗,失去光澤。
眼睛的變異
  可分為正常眼、竜眼、朝天眼和水泡眼。
  1、正常眼:與野生型鯽魚的眼睛一樣大小者稱為正常眼。
  2、竜眼:眼球過分膨大,並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這種眼稱為竜眼。
  3、朝天眼:朝天眼與竜眼相似,都比正常眼大,眼球也部分地突出於眼眶之外,所不同的是朝天眼的瞳孔嚮上轉了90度而朝嚮天。還有一種在朝天眼的外側帶有一個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朝天泡眼。
  4、水泡眼:這種眼的眼眶與竜眼一樣大,但眼球卻同正常眼的一樣小,眼睛的外側有一半透明的大小泡,這種眼稱為水泡眼。還有一種與水泡眼相似,衹是眼眶中半透明的水泡較小,在眼眶的腹部衹形成一個小突起,從表面上看很像蛙的頭形,所以稱為蛙頭,也有人稱為蛤蟆頭。
  其實,生物的種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從一個形狀簡單的類型可以逐漸進化成多種多樣的形態。
金魚的飼料
  金魚雖是一種經人類完全馴化的雜食性魚類,但是,它和鯽魚等其他魚類一樣,飼料是否選擇合理,投喂是否正確可直接影響金魚的生長發育、色彩深淺和鮮豔程度、特徵的顯現、豐滿與否、以及産卵數量、孵化率和金魚的抗病力。所以,在金魚的飼料中,必須具有營養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種維生素和一定量的無機????類及微量元素等。例如:在其他條件完全相同情況下,凡是能每天喂足新鮮而活的紅蟲者,則魚體生長發育特大,尤其是獅子頭、水泡等特徵(指肉瘤和水泡)更為發達,這也許就是紅蟲中含有大量的動物性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豐富營養物的緣故。
怎樣辨別金魚的雌雄
  雌雄性金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辨別:
  (一)外部形態的區別:
  (1)體形的差別:雄性金魚一般體形略長,雌性金魚身體較短且圓。懷卵期雌魚較雄魚腹部膨大。
  (2)尾柄的差別:雄魚比雌魚略粗壯。
  (3)胸鰭的差別:細心觀察可發現,雄魚稍尖長,胸鰭第一根鰭刺較粗硬;雌魚呈短圓形,胸鰭第一根鰭刺不太硬。
  (4)生殖器的差別:由肚皮嚮上看,雄魚生殖器小而狹長,呈凹形;雌魚生殖器大而略圓,嚮外凸起。
  (二)色澤的區別:雌雄不同的金魚,在體色上略有差異,雄魚一般顔色鮮豔,而雌魚略淡一些,在繁殖發育期,雄魚體色更為鮮豔。
  (三)手感與動感:用手輕托魚的腹部,中指和無名指感觸到雄魚腹部有一條明顯的硬綫,雌魚則腹部較軟。走過魚池邊時,猛踏腳觀察,雄魚遊動速度快而且敏捷,雌魚動作則慢一些。
  (四)追星:隨着氣溫的升高,金魚在産卵期會出現第二特徵--追星,這是辨別金魚性別最容易、最準確的時候,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種辨別方法。雄魚的追星出現在胸鰭第一根刺和鰓蓋邊緣,多時整個胸鰭每個鰭條上都長有追星,前端的明顯,後面的要仔細纔可以觀察到。這種粗糙的小白點就是追星。
  運用以上辨別方法,還必須依靠有多年飼養的經驗和平時細心觀察,才能準確的辨別金魚的雌雄性。
金魚和鯽魚可以雜交嗎?
  從理論上講是可以的,金魚本身就是從野生的鯽魚選育而來的,它們在生物學意義上是同一種物種的不同品種。
  但是實際上很難讓金魚和鯽魚進行雜交,因為兩者在外形和生活習性上發生了很大變化,混養在一起時,鯽魚明顯具有生理優勢,很難讓優勢差距明顯的魚自然配對。
  在理論上講,將金魚和鯽魚實行人工授精能夠實現繁育的成功,但是沒有人會做那樣的事,因為兩者的後代既不會比金魚好看,也不會有鯽魚那樣強的生活能力,兩方面都不會出色。
  【金魚疾病的防治】
  要醫治病魚,必須確知病源和病況,若缺乏經驗,很難準確判斷病癥。最基本的做法是把疾病分類,然後施行適當的治療法。當無法知道金魚所患的是何種病癥,就衹好實施較廣泛的治療法,采取藥性較廣的藥物。倘若發現缸中一尾金魚生病,便應立即把病魚移到另一個隔離治療缸去,這樣才能防止其它金魚也受感染。 下面將金魚疾病的治療方法介紹如下:
  一、細菌性爛尾、爛鰭癥:由細菌引起的爛尾、爛鰭癥傳染性極高,從鰭條開始,繼而身體腐爛至死。這種爛鰭癥有兩種病徵,第一種由鰭邊開始腐爛,再嚮內伸展,第二種由鰭中央部分開始,嚮四面八方蔓延。患處變白色,最後脫落。金魚運送或産卵後身體抵抗力會減弱,此時最易感染此疾病。病魚一經發現,必須立即隔離,施以抗生素或叮啶黃等藥劑來治療病魚。爛鰭癥的病徵出現較慢時,治療法是更換部分缸水,清洗過濾器和添加少許食????入缸內,並停止喂食數天。食????療法的作用是增加水的比重,改變水中的滲透壓,透過滲透作用的變化來殺死細菌和其他的病原體。也可直接使用市售的Sera治細菌治生蟲劑、美利堅滅菌靈、女王鯨專治金魚疾病劑、女王鯨治細菌劑及AZ00治細菌劑來治療。
  二、細菌性鰓病:感染細菌性鰓病的金魚,最初的病徵是食欲不振,常停在水面下,且呼吸急促,若是揭起鰓蓋後緣,會見到呈白色的殘缺鍶絲。尤其在擁擠的魚缸中,當水質變壞時,金魚最易感染此癥,且傳染性很高,因此須隔離病魚。治療此病的方法及藥劑和細菌性爛尾、爛鰭癥相同,但需加????到水中(每一百公升水量加兩公剋食????),以減少金魚體液由腐爛的鍶絲流失到魚體外,導致金魚脫水而死。真菌也會引緻爛鍶,因此要改善水質,這樣纔可控製病情。過濾器能清除懸浮微粒,防止細菌及真菌滋長,保持缸水清潔,因此加強過濾係統能夠防止鍶病的發生。
  三、立鱗病:在水族箱內,常可發現金魚因罹病而導致鱗片突出並脫落。大部分病魚的鱗片幾乎會全部立起來,僅有少數的病魚出現部分立鱗現象,如果磨擦病魚的體表,原已鬆動的鱗片就會紛紛脫落。引起此病的病原體目前尚不清楚,但多在鼕季和夏季水溫低時發生。此病的死亡率很高,若是及早發現,施以抗生素治療,如美利堅滅菌靈及AZ00治細菌劑也可治愈病魚。此病無傳染性,但照顧病魚卻是相當麻煩。
  四、紅點病:病魚的體側及腹部均會出現明顯的紅斑點,此為其最大的特徵。倘若水中細菌大量增加,金魚皮膚會受到破壞,因而充滿血液,此時應立即更換缸水,便可不藥而愈。嚴懲的病魚則需隔離,施以抗生素治療。
  五、徵菌性疾病:金魚是變溫動物,體溫是隨着水溫而改變。當鼕季水溫降低,魚體抵抗力亦隨之減弱,因此受徵菌感染的情形很普遍。患病的金魚身體會長出白色棉花狀物體,尤其是頭上的肉瘤最易受感染。應盡量保持缸水清潔,用甲烯藍染液塗抹患處可加快痊愈,也可施孔雀緑溶液治療法,把病魚浸泡於一百公升水含0.2公剋的藥物溶液中,直至其痊愈為止,亦可直接用Sera治徵菌治生蟲劑、女王鯨治徵菌劑、AZ00治徵菌劑治療。
  六、白點病:這種病是由原生動物所引起,病原體名為白點蟲,它會深入皮膚的細胞,進行無性繁殖,形成白色的小點狀胞囊。患有此病的金魚全身滿布白點,每個白點胞囊內含有許多幼小白點蟲,白點蟲吸取魚體組織的營養而長大並增加數目,後來破囊而出,遊到水中,再返回魚體上侵襲皮膚,形成更多的小白點。在患病初期,病魚會用身體磨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討厭的病原體,若不立刻治療,病魚身體會迅速受嚴重破壞而死亡。當白點蟲侵入魚體後,藥物治療不能奏效,衹有當小白點蟲在魚體繁殖後,新個體遊到水中,藥劑才能殺死它們。治療法為使用百分之0.01濃度的孔雀緑溶液,把病魚浸泡多天,直至小白點完全消失,孔雀緑溶液的毒性很強,不可使用過量,否則金魚亦會被毒死,或使用市售的Sera治白點劑、美利堅立滅白點、女王鯨治白點劑、AZ00治外寄生蟲劑治療。
  七、魚虱病:魚虱是一種寄生性的甲殼類動物,大部分時間寄生在金魚身體上,衹有幼蟲和成蟲産卵期纔到水中流動。魚虱腹面處有兩個吸盤,用來吸附在金魚身體上。口部呈針狀,用來刺進魚體,吸取血液,使患處出血變紅,因而易受細菌感染。除非金魚受大量的魚虱侵襲,否則不易因此病而死亡。有機磷的殺蟲齊是魚虱的特效藥,但對金魚也有害處,最好的方法是用尖鉗子把魚虱逐一除去,或用Sera魚池治生蟲劑、美利堅治生蟲劑、美利堅去吸蟲特效錠、女王鯨治寄生蟲劑、AZ00治外寄生蟲劑治療。
  八、吸蟲性疾病:侵襲金魚皮膚、鍶和其它器官的吸蟲有很多種,較普通的有皮膚性吸蟲和鍶吸蟲兩種。當金魚受上述吸蟲侵襲,身體會痙攣,食欲降低,遊動呆滯。鰓部若受嚴重感染,金魚會因不能吸取氧氣而窒息。成魚和幼魚的治療法有異,成魚可放進稀福馬林溶液三十分鐘,幼魚以濃食????溶液代替福馬林溶液,寄生吸蟲即會被殺死或受刺激而脫離魚體,或以市售Sera治徵菌性治生蟲劑、美利堅治生蟲劑及去吸蟲特效錠、女王鯨治寄生蟲劑、AZ00治外寄生蟲劑治療。
  九、缺氧病:金魚是吸取水澡溶氧來呼吸生存的,每一公升水應有五毫剋溶氧量,不然金魚會因吸不到充足氧氣而窒息,輕微的缺氧會造成浮頭,金魚浮到水面上呼吸,所以應用打氣泵打氣入水中,以確保金魚得到充足的氧氣。
  十、魚鰾病:罹患此病的金魚無法維持其軀體的平衡,有時會有倒栽蔥似的翻跟鬥,最後不是沉在水底,就是浮在水面上。短身腹部肥大的金魚最常患此病,病魚也有正常食欲,能生存很長時間,但失去觀賞價值。這種病無法治療,防治的方法就是水溫不宜急劇升降。
金魚的種類
  1、草種魚 草種魚體型近似鯽魚,是金魚中最古老的一種,身體側扁呈紡錘形,有背鰭,胸鰭呈三角形,長而尖。其主要品種有:
  (1)金鯽 尾鰭較短,單葉,呈凹尾形;全身均為橙紅色, 是最古老的金魚品種。
  (2)草金魚直接起源於金鯽。尾鰭較長,雙葉或三葉,不分開, 呈燕尾形或菱角形(即三尾);全身均為紅色。
  (3)紅白花草金魚尾鰭較短,單葉,呈凹尾形;頭部和身體上紅、白色兼有。
  2、竜種魚 竜種魚是金魚的代表品種,也是主要品種。其主要特徵是體短,頭平而寬,眼球膨大突出眼眶之外,似竜眼;鱗片圓而大,胸鰭長而尖呈三角形,尾鰭四葉。主要品種有:
  (1)紅竜眼 全身通紅,具有竜種魚的特徵,是竜種魚中最普通的品種。
  (2)墨竜睛 通身烏黑,背部尤其顯著,有“黑牡丹”之稱。 好的品種為烏黑閃光,像黑絨墨緞。
  (3)蝶尾 具有竜睛魚的特徵,唯獨其尾部似蝴蝶。
  (4)紫竜睛 整個魚體呈紫銅色,飼養得好的, 還能發出耀眼的紫銅色金屬光澤。
  (5)藍竜睛 體色有淺藍、深藍之分。遊動時,錦鱗閃閃,姿態恬靜、優美。
  (6)五花竜睛 是由透明鱗類的金魚與各色竜睛魚雜交而形成的品種。 大部分為透明鱗片,小部分為普通磷,呈五色斑點,所形成的圖案光彩奪目,遊動時猶如飄動的彩綢
  (7)紫藍花竜睛 是以紫竜睛和藍竜睛雜交而成的品種,以藍色為底色, 鑲有不規則的褐色斑紋,素而不淡,頗具風格
  (8)十二紅竜睛 身軀銀白,獨以四葉尾鰭、兩片胸鰭、兩片腹鰭、 兩個眼球和背鰭、吻等十二處呈紅色而得名。其色白得潔淨,紅得豔麗,十分悅目,是比較珍貴的品種。
  (9)喜鵲花竜睛 魚體以藍色為基色,頭、吻、眼球、尾鰭則均為藍中透黑, 腹部銀白鮮亮,酷似喜鵲的顔色。其姿態俊俏動人,但在飼養過程中易褪色,故以其色澤穩定者為上品。
  (10)熊貓金魚是由墨蝶尾培育而成的,具竜種魚之特徵。身體較短而圓,尾鰭蝴蝶狀,除腹部和兩側各有一塊銀白色斑塊外,頭、眼、胸鰭、背鰭、腹鰭、臀鰭均為黑色,有的眼睛周圍還有道白圈,黑白分明,酷似熊貓。其姿態憨厚而端莊,甚招人喜愛。
  (11)透明鱗竜睛 有背鰭,鱗片透明,顔色多為紅[竜睛球 具竜睛和絨球之特徵。鼻中隔特別發達,凸出於鼻孔之外,形成兩個肉瓣似的絨球。在遊動時左右擺動,十分動人。竜睛球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竜睛球、墨竜睛球、紫竜睛球、藍竜睛球、紫藍花竜睛球、紅白花竜睛球、喜鵲花竜睛球、朱球墨竜睛等多種。
  (12)四球竜睛 具有竜睛球的特徵,衹是鼻中隔變異為4 個球凸出於鼻孔之外,由此得名。其體色與絨球的顔色相同,但也有不一致的。
  (13)紅頭竜睛 身軀潔白如銀。唯有其頭頂部朱紅如血,紅、白鮮豔悅目,背鰭高聳,尾長而大。遊動時姿態柔軟,飄忽而美麗。
  (14)竜睛高頭 又稱竜睛帽子。兩眼之間的頭頂部分生長有肉瘤堆,似草莓狀,以肉瘤發達厚實、位置端正為上品。依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紫竜睛高頭、藍竜睛高頭、紅竜睛高頭、白竜睛高頭、紅白花竜睛高頭、紫藍花竜睛高頭、墨紅花睛高頭、朱砂眼竜睛黃高頭等。
  (15)紅頭竜睛高頭 其特徵基本同紅頭竜睛,是由其頭部變異之品種即頭部具有肉瘤堆,呈紅色,
  (16)紅竜睛虎頭 其特徵基本上與紅竜睛高頭相同,衹是其頭部之肉瘤發達,除頭部被肉瘤包裹着外,還下延嚮兩則之頰顎,致使口也被包裹而顯得有些凹陷[
  (17)睛獅頭 其特徵基本同紅竜睛虎頭,衹是肉瘤更為發達,隆起得更為厚實。
  (18)墨竜睛獅頭 其特徵同紅竜睛獅頭,衹是全身烏黑似緞,被視為珍品
  (19)竜睛翻鰓 具有竜睛魚特徵,衹是鰓蓋嚮外翻轉,部分鰓絲露出。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竜睛翻鰓、墨竜睛翻鰓、藍竜睛翻鰓、五花竜睛翻鰓等。
  (20)竜睛球翻鰓 是竜睛翻鰓的變異品種,即除具有竜睛翻鰓之特徵外,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凸出於鼻孔之外。根據其紅竜睛球翻鰓、紫竜睛球翻鰓、藍竜睛球翻鰓、墨竜睛球翻鰓、五花竜睛球翻鰓等。
  22)望天魚 是竜睛魚的變異品種。眼球嚮上轉90度角,瞳孔朝上,背鰭消失,眼圈晶亮。觀魚時,有先見其光之妙。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望天、藍望天、紅白花望天、朱鰭白望天等。
  23)望天球 是望天魚的變異種,主要特徵是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凹出於鼻孔外面而得名。依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望天球、五花望天球等。
  (24)紅竜背 無背鰭,瞳孔側嚮,鰓蓋、頭部、鼻均正常。頭、體均為紅色。
  25紅竜背球 除了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凹出於鼻孔以外,其餘的特徵同紅竜背。
  26)紅頭竜睛高頭翻鰓 有背鰭,鼻、鱗片正常,鰓蓋嚮外翻轉,部分鰓絲裸露在外,頭上具有肉瘤堆,呈草莓狀,色紅,魚體
  (27)紅竜睛高頭翻鰓 具竜睛高頭特徵,但鰓蓋嚮外翻轉,部分鰓絲外露,頭體均為紅色
  (28)紅竜睛高頭球翻鰓 除具有紅竜睛高頭翻鰓特徵外,就是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凹出於鼻孔之外。
  3、文種魚 文種魚的主要特徵是體短而圓,頭平而窄,嘴尖,眼小,大尾,尾鰭叉多在四葉以上。體色多為紅、紅白、紫、藍黃、五色雜斑等。高頭(北方稱“帽子”)和珍珠是其代表種。高頭體短而圓,頭寬,頭頂上生長着草莓狀肉瘤,從其肉瘤的生長部位和發達程度還可以分為鵝頭型高頭和獅頭型高頭兩種類型。前者的肉瘤僅限於頭項範圍;後者的肉瘤還延伸到兩頰顎。依其主要品種的形態特徵可以分為很多種。 珍珠魚又稱為珍珠鱗,其鱗粒粒如珠,故得名。珍珠魚有球型、橄欖型兩類,還有大尾和短尾之區別。依其體色可以分為很多種
  (1)紅高頭 頭上生長有肉瘤堆,鰓蓋、鼻中隔正常。全身通紅色。
  (2)五花高頭 頭上有肉瘤堆,鰓蓋、鼻中隔正常。全身有的以紅色為底色, 鑲有藍、白、黃、黑各色斑點;或以藍色為底,鑲有紅、白、黃、黑各色斑點。其色彩、圖案極美,以藍底鑲紅、黃斑點比例大的最為悅目。
  (3)紅白花高頭 頭部生有草莓狀肉瘤。 體表花紋有大小和形狀不規則的紅白色斑塊組成
  (4)軟鱗紅白花高頭 主要特徵是有似薄而嫩的軟鱗,全身都有紅、 白斑分佈,兩眼烏黑閃亮,是金魚中之真貴品種。
  (5)紅頭高頭 又稱鶴頂紅。身軀銀白色,頭項部的肉瘤為紅色, 似鶴頂紅冠 ,故得名“鶴頂紅”,也稱“紅運當頭”。在人們心目中它是幸福、吉祥、 福壽雙全的象徵,深受人們的喜愛。
  (6)黃頭高頭 身軀為白色頭頂部的肉瘤為黃色。
  (7)朱頂紫羅袍 是由紫高頭變異而成,身軀深紫色, 僅頭頂肉瘤部分鮮紅豔麗。形態端莊文靜,壅容華貴,是金魚中的珍貴品種。
  (8)玉頂紫羅袍 頭部的草莓狀肉瘤潔白如玉,身軀深紫色。
  (9)玉印頭 又名玉頂高頭,由紅高頭變異而成。全身通紅, 僅頭部正中生有銀白色的肉瘤堆,像一枚方正的玉印,非常稀少,很名貴。
  (10)墨獅頭 由高頭變異而成。頭部肉瘤發達,顯得很厚實,且從頭頂部直接下延至兩頰顎包及鰓蓋,常使嘴、眼凹於肉瘤之中,因酷似威武之雄獅又全身烏黑而得名。在水中遊動時,光渾閃爍,深受人們喜愛。
  (11)紅高頭球 頭部具有肉瘤堆,鼻中隔呈絨球狀,頭和身軀呈紅色。
  (12)紅高頭球翻鰓 頭部具有內瘤堆,鼻中隔變異呈絨球狀,鰓蓋翻轉,通體紅色。
  (13)紅高頭翻鰓 頭部具有肉瘤堆,鰓蓋翻轉,鼻中隔正常,全身紅色。
  (14)紅珍珠體色朱紅或者是橙紅,鱗呈白色或米黃色突起,形似珍珠,且排列整齊,在遊動時閃爍着珍珠般的光彩
  (15)紫珍珠 身體紫色,閃耀着深褐色或紫銅色光澤,珠鱗淡黃色,兩色相映,頗有古色古香之風貌。
  (16)五花珍珠 具珍珠之特徵,衹是體表顔色由紅、白、黃、藍、黑等不規則之斑紋所組成。
  (17)墨竜睛珍珠 全身烏黑閃光,珠鱗亦為黑色,與魚體渾然一體。兩個算盤珠似的大眼睛又很像是竜睛,非常好看。其他特徵同紅珍珠。
  (18)紅竜睛珍珠 具有竜睛魚和珍珠魚的特徵,全身通紅。
  (19)紅珍珠翻鰓水泡體色鮮紅,珠鱗米黃,異常醒目。它集珍珠1翻鰓、水泡三個品種的特徵於一身,所以很珍珠貴。
  (20)紅光背珍珠 無背鰭,鱗呈乳突狀,全身紅色。
  4、蛋種魚 蛋種魚的主要特徵是體短而肥,形如鴨蛋,無背鰭。有成雙的尾鰭和臀鰭。鰭的長、短和形狀差異較大。一般絨球、水泡、虎頭等的鰭短小而圓;丹鳳、翻鰓、紅頭等的鰭較長大。
  (1)水泡 在金魚中屬於名貴品種。有一對特殊構造的眼, 也就是在眼珠的周圍長出一個內含液體半透明的大泡,故稱為“水泡眼”。水泡的泡膜很薄,清晰欲穿,像兩衹珠分別挂在魚頭兩側。水泡魚在遊動時兩個水泡眼猶如兩衹大燈籠,左右顫動,加之雙開的尾鰭飄飄忽忽,甚是迷人。水泡魚根據其體色可以分為紅水泡、銀水泡、五花水泡、紅白花水泡、墨水泡、黃水泡、藍水泡、紫藍花水泡、喜鵲花水泡等不同品種。此外,還有紅水泡帽子、黃水泡帽子、紅白花水泡帽子等,它們與其他水泡魚不同的特徵是頭下長有草莓狀的肉瘤。
  (2)絨球 其主要特徵是鼻中隔變異形成一對肉質球。 根據其體可分為紅絨球、白絨球、紫絨球、紅白花絨球、五花絨球(身披五色斑紋,連魚鰭也是五花的。無論是什麽品種,均以個大、結實、溜圓、肉質球緊貼鼻孔且左右對稱
  (3)虎頭 頭部長有比高頭更加發達的肉瘤,除包着頭頂部以外, 還包嚮兩頰額,眼和嘴也陷到肉瘤裏。在頭項部之肉瘤上隱約可見一“王”字凹紋,顯得威武雄壯。其頭大,遊動時像蹣跚行動的長者,頗有年高望重之勢。根據其體色劃分,有紅虎頭、銀虎頭、黃虎頭、白虎頭、紅白花虎頭、五花虎頭等。此外,還有紅眼黃虎頭,與以上各種“虎頭”的區別在於其黑亮的大眼外還有一圈紅色彩膜包着,似鑲在頭部米黃色肉瘤堆中之寶石,非常悅目。
  (4)翻鰓 兩個鰓蓋的後部由內外反轉,魚鰓裸露在外, 外表猶如一個半月形傷口,較體色深。選擇時,以鰓蓋翻轉的程度左右一致為佳。以紅翻鰓多見,也有五花翻鰓等品種。
  (5)丹鳳 尾鰭長而大,在遊動時如輕紗飛舞,宛如神話中所描述的鳳凰尾。 根據其
  (6)紅頭 體色銀白,各鰭微黃,頭頂具有紅色斑塊,形狀彎麯, 宛如一隻元寶。選擇時,要求色塊的形狀酷似元寶,而且色澤也應鮮亮。
風水學用語
  指蟬翼砂以內微茫隱現之幹流水。因其自頭而分,交襟於腳,分合之形,如人腰帶之間所佩金色,故以名之。繆希雍《葬經翼•察形篇》:“凡真穴必有圓動處……蓋有此因相可乘,左右必有微茫麯抱之水。交揖於穴前小明堂內,後人更之曰蝦須、蟹眼、金魚者。此也。”金魚是幹流水,其形隱約,不必真有水流,但須有寸高寸低之痕跡。金色界合相輔於穴場左右,是貴穴結處的重要證佐。郭璞《葬經》;“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註云:“支壠二者俱欲得水。高壠之地,或從腰落、雖無大江攔截,亦必池塘以止內氣。不則去水稍遠,而隨身金魚不可無也。倘金魚不界,則謂之雌雄失經(有山無水),雖藏風亦不可用。”金魚之水,須有蟬翼之砂護衛,無砂拘轉,則水散亂不聚,反遭其殃!
百科辭典
  jinyu
  金魚
  goldfish
    硬骨魚綱鯉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鯉亞科(Cyprininae)鯽屬(Carassius)。 是野生紅鯽在長期人工飼養及選育下傢化而成的觀賞魚。形態各異、色彩繽紛、品種繁多,世界各國都有飼養,但以中國和日本最為普遍。中國金魚的品種、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許多是特有的名貴品種,每年大量出口。金魚也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實驗材料;國際上測定各種藥物對魚類的毒性指標常以金魚為試驗對象。由於金魚喜吞食孑孓,在公園、賓館、庭院的噴水池、人工小河和小湖中放養金魚,還可以控製蚊子孳生,保持水質清新。因此,飼養金魚不僅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而且有一定的科學、經濟價值。
    傢化和傳播 金魚起源於中國。它的傢化經歷了漫長的年月,主要分為以下4個階段。
    野生時期 中國早在北宋年間,杭州興教寺等寺廟的水池內已有紅鯽飼養。這可認為是原始的金魚,但其體型仍與野生鯽相似。由於紅鯽被古人視為神物,故長期被作為佛教的“放生”用魚而得到保護。
    池養時期 至公元1163年(紹興三十二年),南宋皇帝趙構在杭州德壽宮內大造金魚池,一些士大夫競相仿效,養金魚成為一時風尚。當時還出現了專門從事“魚活兒”的養金魚技工,他們用水蚤喂養金魚,熟悉繁殖金魚的方法,還出售金魚。如吳自牧《夢粱錄》曾記載:“金魚……今錢塘門外多畜養之,入城貨賣,名魚活兒。”由於人造池中衹養金魚,既沒有與野鯽雜交的可能,又避免了種間鬥爭,因而繁殖較易,繁殖中出現的一些性狀變異,經金魚愛好者的不斷挑選、保存,無意識地起到了人工選擇的作用。此時金魚的顔色已有紅色、白色、黑白相間的花斑色和淡棕色,但體型尚無多大變化。
    盆養時期 經遼、金、宋、元諸代,金魚的性狀變化不大。至明嘉靖時期,1548年在杭州“生有一種金鯽魚,名曰火魚,以色至赤故也。人無有不好,傢無有不蓄。競色射利,交相爭尚,多者十餘缸,至壬子(1552)極矣”(《七修類藁》)。“火魚”的出現,進一步引起愛好者的飼養興趣,杭州、蘇州等地開始用缸飼養。至1579年,用缸、盆飼養已較盛行,時稱“盆魚”。這一時期金魚的體形、鰭、體色等又出現許多新的變異。如出現了五花(彩色)和水晶藍(玻璃魚)兩種顔色,新增了透明鱗和網透明鱗兩種變異。當時張謙德的《□砂魚譜》是中國最早的一本論述金魚生態習性和飼養方法的專著。
    有意識的人工選擇時期 到了清代晚期,金魚飼養進入有意識選種階段。如句麯山農所著《金魚圖譜》(1848)認為“雄魚須擇佳品,與雌魚色類大小相稱”;拙園老人所著《蟲魚雅集》(1904)提出“出子時盈千纍萬,至成形後,全在挑選,於萬中選千,千中選百,百裏拔十,方能得出色上好者”,都說明當時對金魚進行有意識的選擇已是事實。此時金魚的品種約有20餘種。姚元之著《竹葉亭雜記》中載“竜睛魚中不僅有身黑如墨,至尺餘不變的墨竜睛外,尚有純紅、純翠,又有大片紅花者,紅碎紅點者,虎皮者,紅白翠黑什花者”。這一時期可稱是金魚傢化史上的盛期。
    從清末到抗日戰爭前的30餘年間,由於遺傳學的發展,人們采取雜交方法獲得了一些新品種,增加了藍色、紫色和紫藍色金魚,也出現了翻鰓、水泡眼品種。1935年時中國約有70餘品種,其中新品種有竜睛球、珍珠竜睛、竜睛水泡眼、□砂眼、蛋種翻鰓、朝天竜球等。到1941年前,在上海一帶出現了珍珠翻鰓、珍珠朝天竜、珍珠水泡眼等新品種,以及虎頭翻鰓、水泡眼翻鰓、獅子頭翻鰓、蛤蟆頭翻鰓等。此外還有一種扇尾金魚。抗戰期間原有的金魚品種遭到損失,是中國金魚發展史上的一個衰落時
英文解釋
  1. n.:  goldfish,  kept in bowls and ponds
法文解釋
  1. n.  poisson rouge
近義詞
金鯽魚, 朱砂魚
金魚
金魚
相關詞
魚類淡水魚觀賞魚衡水地區友誼生物學生物
動物自然寵物中國金魚水族更多結果...
包含詞
金魚缸金魚草金魚藻
分類詳情
獅子頭金鯽魚鶴頂紅獅子滾綉球
紅高頭竜睛紅竜睛球花高頭竜睛紫高頭竜睛
葡萄眼瑪瑙眼彩色竜睛紫虎頭竜睛
紅頭白竜睛墨虎頭竜睛紫蝶尾竜睛紅虎頭竜睛
紫竜睛墨竜睛花文魚彩色文魚
花高頭獅頭球花獅頭彩色高頭
朝天竜球紅頭竜背彩色竜背球竜背球
彩色蛤蟆頭紫高頭球玉印頭球花高頭球
紫虎頭黃虎頭花虎頭玉印頭
紫珍珠墨珍珠竜睛紅珍珠竜睛竜背種金魚
藍蛋鳳球蛋種金魚文魚燕尾
文種金魚鵝頭紅藍高頭紫高頭
紫竜睛球紅虎頭竜睛球藍竜睛球花竜睛球
花高頭燈泡眼竜睛蝶尾墨竜睛玻璃花竜睛紫蘭花竜睛
蝶尾紅竜睛鳳尾竜睛喜鵲花竜睛藍竜睛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