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名 : 舒蘭市 : 簡陽市 : 瀘西縣 : 官渡區 : 溫江區 [顯示全部] > 金馬鎮
顯示地圖
目錄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金馬鎮
  基本概況
  該鎮位於溫江區西部,金馬河東岸,截至2008年底,金馬鎮幅員面積2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5942畝;人口18143人,其中農業人口15035人,場鎮居民3108人。共轄7個社區,1個行政村。該鎮傍岷江支流金馬河而得名。受金馬河水的養育,金馬人民善良、純樸、勤勞。經過世代辛勤勞作,成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具備現代化氣息的城鎮。
  自然條件
  全鎮地勢平坦,無山無丘,岷江支流金馬河穿越而過。林木覆蓋率達31.6%,氣候溫和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夏無酷暑,鼕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5.7℃,年平均降雨量942.5毫米,全年無霜期281天。
  經濟狀況
  2008年,全鎮地區生産總值21567萬元,鎮級財政收入52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0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7216元。
  資源開發
  金馬河流域在金馬鎮內長達8公裏,擁有大面積可供開發的河灘地資源。1992年,經省政府批準在金馬鎮建立了占地3.5平方公裏的金馬旅遊區,逐步引進、建成了可容納四萬觀衆的跑馬場、國際射擊俱樂部、各類風情別墅等項目,成為四川省五大旅遊開發區之一。1999年5月成功開發出金泉一井,據專傢測試井內溫泉可供開採利用100年以上,被譽為成都平原“第一泉”。金馬溫泉屬“鍶”熱溫泉,含有十多種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的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改善睡眠、食欲、延緩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2001年成功引進由四川天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修建占地面積230畝的五星級大酒店——魚鳧國都溫泉花園大酒店,呈現代歐陸風情,盡現雍容華貴。
  區位交通
  隨着溫江經濟發展戰略嚮東、嚮南的轉移,以及溫江至成都的快速通道——光華大道的開通,金馬鎮的區位優勢日益突出,鎮政府駐地距溫江城區僅3公裏,距成都光華大道僅4公裏,從金馬到成都衹需18分鐘的車程;距成都國際航空港僅22公裏;距318國道3公裏。緊鄰國傢級海峽兩岸科技産業園區,園區內主道——蓉臺大道、八綫路穿越此鎮,升達木業,隆興企業等在此落戶。
吉林省吉林市舒蘭市金馬鎮
  該鎮位於舒蘭市的東北部,距舒蘭市53公裏,西與平安鎮,南與七裏鄉接壤,東、北與黑竜江省五常市嚮陽鎮接壤。位於北緯44°43′—44°39′,東經127°78′—127°34′,幅員面積147.99平方公裏。
  1910年4月(清宣統二年)設金馬鄉,1915年—1961年歸平安鎮管轄,1961年4月成立金馬公社,1983年11月改為金馬鄉,鄉政府駐地金馬鎮,1996年10月撤鄉設鎮。
雲南省紅河州瀘西縣金馬鎮
  基本概況
  該鎮位於瀘西縣境西北部,東接白水鎮,西與舊城鎮接壤,北與麯靖市師宗縣相連,南接中樞鎮、午街鋪鎮;國土總面積118.5平方公裏,東西最大橫距10.5公裏,南北最大縱距20公裏;全鎮轄爵册、新安、山口、太平、新壩、雨竜、石缸衝7個村民委員會,26個自然村,29個村民小組,85個合作社。2008年末,全鎮耕地總面積45965畝,總戶數12689戶,總人口51213人,其中,農業人口49903人,占總人口的97.4%。境內居住着回、彝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3%。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426人。
  自然環境
  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壩子為主,較為平坦,境內最高海拔1975.4米,最低海拔1791米,是全縣最大的萬畝壩子;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6℃,全年無霜期達238天,年日照量1962.9小時,年均降雨量1101.3毫米;人力資源十分豐富,現有農村勞動力31157人,金馬的石匠和商販在縣內較為有名;水係發達,水資源豐富,板橋河水庫主幹渠、金馬河橫貫鎮境,境內地表有水庫8個、小壩塘11個,年蓄水500餘萬立方米,地下水面積達71.3平方公裏。
  區位交通
  該鎮交通發達,區位優勢明顯,豆瀘公路、陸瀘公路、石瀘二級公路和白金公路、金碧公路、太山公路、太所公路交叉貫穿全境,形成了“三縱四橫”的交通網絡。2008年,全鎮實現100%行政村、99%自然村進村道路和村間道路水泥路硬化。
  經濟狀況
  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6541萬元,比上年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2428元,比上年增長16.5%;地方財政收入1501.2萬元,比上年增長26.4%;地方財政支出3147萬元,比上年增長57.3%;全鎮工業總産值3692萬元,比上年增長8%;固定資産投資6948萬元,比上年增長47.6%。全鎮金融係統各項存款餘額達24046萬元,同比增長48.49%;各項貸款餘額達23554萬元,同比增長37.8%。
  基礎設施
  田間道路截至2008年,全鎮共投資4779.39萬元,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13件。其中:土地整理項目1件,投資2896萬元;金馬灌區幹支渠防滲工程1件,投資560萬元;煙區水利工程9件,投資1043.39萬元;財政支農資金整合項目2件,投資280萬元。13件工程均已在年內竣工並投入使用,共襯砌“三面光”溝渠26條67.41千米,新建水池20個,鋪設管網11千米,農田坡改梯6103畝,改善灌溉面積28350.6畝,建成3000畝早實核桃基地和300畝水果基地各一個。
  截至2008年,投資760萬元,規劃占地15畝的金水建築建材有限責任公司主體工程已完工;投資18.1萬元,完善集鎮新區三角地小市場道路和建材市場內排水係統。位於集鎮中心占地66.85畝,規劃戶數115戶的農村居民小區進行基礎工程建設;全長3000米的環鄉公路已初步完成擋墻支砌等基礎工程。加大“兩小”出讓力度,拍賣小宗地92宗10.98畝,共收取土地出讓金457.16萬元,單宗土地出讓最高價達1783.44元/平方米。
  截至2008年,全鎮通過群衆自籌和爭取上級補助,投資100多萬元硬化村間道路3條3.6公裏;在土地整理項目、煙水工程項目中修村間、田間道路25條41.5公裏,進一步改善了農村生産生活條件。
  文化教育
  2008年全鎮共有中小學24所。其中:初級中學1所,職業初級中學1所,村委會完小7所,村完小6所,村小6所,單師校點3個。初中教學班43 個,在校生 2307人,初中毛入學率105.73 %;小學教學班 155個,在校生 5761人,入學率 99.96 %;學前(幼兒)教學班 37個,在園(班)1290 人,入園率50.98 %。小學在校生年輟學率 0.05 %,初中在校生年輟學率 1.34 %。
四川省資陽市簡陽市金馬鎮
  該鎮為簡陽市轄鎮。1935年置金馬鄉,1958年改宏興公社,1962年更名金馬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於市境東部,距市府23公裏。面積24平方公裏,人口1.8萬。通公路。轄金馬、榿木、玉泉、海棠、方井、全勝、紅壩、翻身8個村委會。農業主産水稻、小麥、玉米、甘薯,兼産棉花、油菜籽,特産柑橘。養殖生豬、蠶。
吉林省吉林市舒蘭市
  舒蘭市轄鄉。1949年置平安區,1958年並入平安公社,1961年析置金馬公社,1984年置鄉。位於市境東北部。面積148平方公裏,人口1.7萬。蛟(河)金(馬)公路終點。東瀕拉林河。轄金馬、團结、新勝、永發、新農、友誼、萬寶、長勝、五一、黎明、永興、萬福、天德、吉興、朝陽、新華、新立19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製磚、編織、油坊等廠。農業主産稻穀、玉米。
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
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
  改革開放前,金馬是瀘西縣最大的鄉鎮,是瀘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鎮,三大産業發展規模及發展水平均居全縣前茅,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都相對處於領先的地位.
   近年來,金馬鎮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教育上,加大硬件設施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強化教育隊伍管理,提高辦學質量,順利通過了“普九”、“普實”驗收,全鎮有中學1所,職中1所,完全小學13所,在校學生達8892人,有教職工450人;文化上,各種文藝創作及農村文化活動蓬勃開展,農村文化生活活躍;衛生上,金馬中心衛生院已經建設成為瀘西最大的鄉鎮衛生院;“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已在全鎮農村推行,社會穩定,治安良好。
  金馬鎮是瀘西的農業大鎮,金馬壩子是全縣最大的萬畝壩子。
   鎮加快村間道路建設,與過境主幹道相連接,構建起全鎮“三縱四橫”的交通網絡。從2002年1月至2003年7月,多方籌集資金2500萬元,發動群衆投工投勞60多萬個,修建村間道路177條,總長達143.3公裏,其中水泥路面145條,105公裏,砂石路面32條、383公裏,使全鎮100%的村委會、90%的村民小組通水泥路。在2003年11月份開工的太所公路完成後,該鎮四通八達的公路網將覆蓋全鎮。
溫江區金馬鎮名片-四川省成都市
  金馬鎮位於溫江區西部,金馬河東岸,北接天府街辦,東連涌泉街辦,南與雙流縣金橋鎮接壤,金馬河、楊柳河順域而過。溫泉大道、光華大道緊密相連,直達成都,鎮域內交通四通八達。政府駐地,金馬太極大道19號,距溫江城區7公裏。轄村(社區)8個,105個村民小組。幅員面積25平方公裏,耕地15418畝,人口19671人,其中:農業人口17496人。
瀘西縣金馬鎮名片-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金馬鎮位於瀘西縣境西北部,東接白水鎮,西與舊城鎮接壤,北與麯靖市師宗縣相連,南接中樞鎮、午街鋪鎮;國土總面積118.5平方公裏,東西最大橫距10.5公裏,南北最大縱距20公裏;全鎮轄爵册、新安、山口、太平、新壩、雨竜、石缸衝7個村民委員會,26個自然村,29個村民小組,85個合作社。2006年末,全鎮耕地總面積45965畝,總戶數12487戶,總人口50512人,其中,農業人口48915人,占總人口的96%。境內居住着回、彝等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3.3%。全鎮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6‰,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426人。
  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地形以丘陵、壩子為主,較為平坦,境內最高海拔1975.4米,最低海拔1791米,是全縣最大的萬畝壩子;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6℃,全年無霜期達238天,年日照量1962.9小時,年均降雨量1101.3毫米;人力資源十分豐富,現有農村勞動力30860人,金馬的石匠和商販在縣內較為有名;水係發達,水資源豐富,板橋河水庫主幹渠、金馬河橫貫鎮境,境內地表有水庫8個、小壩塘11個,年蓄水500餘萬立方米,地下水面積達71.3平方公裏;交通發達,區位優勢明顯,豆瀘公路、陸瀘公路、石瀘二級公路和白金公路、金碧公路、太山公路、太所公路交叉貫穿全境,形成了“三縱四橫”的交通網絡。2006年,全鎮實現100%行政村、99%自然村進村道路和村間道路水泥路硬化。
  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12297萬元,同比增長8%,農民人均純收入1878元,同比增長8%。地方財政收入966.3萬元,同比增長12.76%;地方財政支出2044.3萬元,同比增長18%。全鎮實現工業總産值5400萬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906萬元,同比增長35%。全鎮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7922萬元,同比增長13.17%,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673萬元,各項貸款餘額3482萬元。
  近年來,金馬鎮經濟及社會各項事業快速發展,得到了省、州、縣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會計百科
    成都市溫江區金馬鎮傍岷江正流金馬河而得名,受金馬河水的養育,金馬人民善良、純樸、勤勞。經過世代辛勤勞作,建造了今天具有一定規模的、具備現代化氣息的金馬鎮。全鎮幅員面積22.3平方公裏,轄1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社區,5260戶,總人口17728人。全鎮地勢平坦,無山無丘,岷江正流金馬河穿越而過。林木覆蓋率達31.6,氣候溫和濕潤,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夏無酷暑,鼕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5.7℃,平均降雨量942.5毫米,全年無霜期281天。
    金馬河流域在金馬鎮內長達8公裏,擁有大面積可供開發的河灘地資源。1992年,經省政府批準在金馬鎮建立了占地3.5平方公裏的金馬旅遊區,逐步引進、建成了可容納四萬觀衆的跑馬場、國際射擊俱樂部、各類風情別墅等項目,成為四川省五大旅遊開發區之一。1999年5月成功開發出金泉一井,據專傢測試井內溫泉可供開採利用100年以上,被譽為成都平原“第一泉”。金馬溫泉屬“鍶”熱溫泉,含有十多種對人體健康極為有益的物質和微量元素,具有調節植物神經功能,改善睡眠、食欲、延緩衰老、預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2001年成功引進由四川天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5億元,修建占地面積230畝的五星級大酒店——魚鳧國都溫泉花園大酒店,呈現代歐陸風情,盡現雍容華貴的大酒店將笑迎四方賓客。
   近年來,隨着溫江經濟發展戰略嚮東、嚮南的轉移,以及溫江至成都的快速通道——光華大道的開通,金馬鎮的區位優勢日益突出,鎮政府駐地距溫江城區僅3公裏,距成都光華大道僅4公裏,從金馬到成都衹需18分鐘的車程;距成都國際航空港僅22公裏;距318國道3公裏。緊鄰國傢級海峽兩岸科技産業園區,園區內主道——蓉臺大道、八綫路已穿越此鎮,升達木業,隆興企業等已在此落戶。在此投資可享受與科技園區同樣的優惠政策和優質服務。
英文解釋
  1. :  Jimma Town,  Jinma Town
近義詞
金馬鄉, 金馬
分類詳情
太平村新安村山口村十裏村新壩村
金馬村全勝村雨竜村海棠村翻身村
玉泉村方井村紅壩村榿木村桄木村
牛街村方旺村爵册村石缸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