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金堂縣 :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顯示全部] > 轉竜鎮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轉竜鎮位於四川金堂縣城東南,鎮東與中江縣妙豐鄉相連,南接廣興、 竹篙鎮,西靠隆盛鎮,北連中江縣永興鎮、柑柏鄉。海拔405.4-565米。 鎮人 民政府駐資水河支流南岸轉竜庵,距縣城61公裏。
  1999年,全鎮幅員面積46.43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6935畝, 其 中:田5414畝、土21521畝。
  1999年全鎮糧食總産量11929噸。水稻面積4643畝,年産2461噸; 玉米麵積12788畝,年産2877噸;紅苕面積11000畝,年産1974噸;小麥面積12316 畝,年産4260噸;豌豆面積840畝,年産139噸;鬍豆面積880畝,年産164噸;油 菜面積3840畝,年産菜籽616噸;花生面積2771畝,年産361噸;年産蔬菜3368噸; 栽培柑橘33萬株,年産4688噸,其中:椏柑12萬株,年産2100噸;臍橙13萬株, 年産1000噸;種植甘蔗146畝,年産438噸;養蠶1萬張,産繭75噸; 年産食用菌 306噸。全鎮已達小康標準。鎮有拖拉機21臺,抽水機18臺,電動機36臺, 農機 總動力825千瓦。
  有森林面積450畝,樹木35萬株。
  有耕牛544頭,出欄生豬26501頭,傢禽55605衹,年産禽蛋0. 6 噸,羊5816衹,兔21211衹。
  有淡水養魚面積268畝,網箱養魚60口,年總産魚57噸。
  1999年全鎮境內有柏油公路8.5公裏, 村道碎石公路66.5公裏,有機動車270輛,其中:公有汽車8輛、私有汽車25輛。投資18萬元, 新建金廣碎石公路8公裏;投資5萬元,新建李傢電力提灌站1座;投資5.5萬元, 完成5個村通中高音喇叭;投資12萬元,改造田傢村電網1處;投資17萬元,改造 鎮敬老院;投資20萬元,新建中心幼兒園1所。
  1999年鎮有街道1200米,街道房屋面積3.55萬平方米, 鋪面280間,其中:投資8萬元修建場鎮水泥路500米。
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
  地理位置及人口
  轉竜鎮位於金堂縣城東南60公裏,距成都市區76公裏。東與中江毗鄰,南西北分別與本縣廣興鎮、竹篙鎮、隆盛鎮接壤。幅員面積46.42平方公裏, 耕地面積26000畝,轄7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16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44萬人,非農業人口0.06萬人。
  自然環境
  全境地處淺丘,海拔405-565米。資水河橫貫6個村,天然植被豐富,山青水秀,1991年被命為“成都市緑化之鄉”。近幾年,全鎮大規模退耕還桑,新拓展良桑園近萬畝。如今,一到春夏,滿山遍野,桑園疊翠,蓊蓊鬱鬱,編織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工農業概況
  工業以鄉鎮企業為主,全鎮有各類所有製企業500余家,年産值達1.5億元,其中轉竜絲廠、高光絲廠和成都歐康科技植化有限公司為重點骨幹企業,轉竜絲廠一直被譽為“成都市鄉鎮明星企業”。過去傳統的農業生産(如水稻、小麥、油菜、玉米、紅苕),如今通過幾年的農業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已初步形成了以蠶桑、畜牧、水果、蔬菜等為主的經濟發展優勢産業。
  特色産業——栽桑養蠶
  改革開放以來,我鎮經過多年的艱苦的實踐和探索,結合宜桑宜蠶的土壤、氣候、豐富的非耕地資源及充裕的勞動力等優勢,走出了一條以蠶桑産業帶動其它産業全方位發展的新路子。1999年全鎮栽桑360萬株,2000年栽桑400萬株,2001年栽桑350萬株,2002年栽桑200萬株,2003年栽桑300萬株,2004年栽桑280萬株,2005年栽桑150萬株,7年共栽桑1300萬株,新拓展良桑園9000畝。近幾年,全鎮養蠶規模都在萬張以上,年産值均超過800萬元,其規模和效益占全縣50%以上,占成都市的四分之一,是成都市有名的蠶桑之鄉。我們已探索出了“協會+公司+共育戶+農戶”協調發展的路子,特色産業已初具規模。為進一步壯大蠶桑産業經濟,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翻新傳統農業,挖掘優勢資源,發揮土地效益最大化,建立了金堂縣大橋蠶桑産業專業生産合作社,開闢了土地流轉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邁出了新農村建設的第一步。在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實現蠶桑基地規模、養蠶規模、蠶繭産量、農民養蠶收入、蠶業行業收入“五個第一”的目標,達到良桑過萬畝、年産繭超萬擔、全行業收入上億元,建成“四川省蠶桑第一鎮”。
  交通狀況
  成達鐵路貫穿我鎮全境,成南高速公路將我鎮納入了成都市一小時經濟圈內。鄉村公路四通八達,有公路通往竹篙鎮、廣興鎮、隆盛鎮、中江縣的永興鎮,村組道路通過近幾年的建設,交通狀況大為改觀。
  全力打造“四川蠶桑綜合效益第一鎮”
  轉竜鎮深度開發蠶桑優勢資源,依托竜頭企業,實現蠶桑産業化,促進農民增收,全力打造四川蠶桑第一鎮,強力推進城鄉一體化,培育壯大省級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四川金堂竜騰繭絲綢有限公司、市明星企業—轉竜絲廠,大力發展以蠶桑、繅絲製綢為主的特色産業,延長産業鏈,完善“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利益聯結機製,擴大蠶桑規模,提高綜合效益。2004年又成功引進銷售收入過千萬元的成都歐康植化有限責任公司。全鎮大力推進畜牧、蔬菜、水果等産業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優勢産業。到2007年,城鎮化率達到15%,GDP保持兩位數增長,養蠶規模達到2.3萬張,農民蠶業收入達到2500萬元,蠶業行業收入上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500元,綜合經濟實力躋身於金堂縣“下五區”鄉鎮的前列。 爭先升位,富民強鎮,全力打造“四川蠶桑第一鎮”。至2010年,GDP保持兩位數增長,全口徑財政收入翻兩番;二、三産業總産值翻兩番;農民人均增收幅度超過全縣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000元,基本實現農村小康社會;養蠶規模達4萬張,農民養蠶收入達2500萬元,蠶業企業産值上億元;綜合經濟實力躋身於金堂縣“下五區”鄉鎮的前列。
  産業發展規劃
  1、突出抓好蠶桑産業化工程
  以蠶桑産業為支撐,統籌産業佈局 加快蠶桑産業基地建設。圍繞建“四川蠶桑第一鎮”這個品牌項目,加快土地流轉,加強培育大戶,實現規模化經營,提高桑葉的使用率,壯大養蠶規模;在農民自願的情況下逐步把土地嚮懂技術、會管理的能手集中,實現規模效益;積極探索“反租倒包”的有效形式,把農民變成産業工人;加強新技術推廣,以竜騰公司為依托,走“公司+園區+農戶”的體製,以科技推廣為支撐,在抓竜頭、建基地、創品牌上做文章,建“蠶桑産業化科技示範園”,實現企業支持力度最大、農民積極性最高、勞動面最廣、見效最快、經濟效益最好的目的;全鎮現有桑樹17000萬株,11000畝,到2010年,全鎮新栽桑樹10000畝,栽桑2000萬株,使養蠶規模達到4萬張,農民蠶業收入過4500萬元,蠶業行業收入達到1.5億元。努力發展竜頭企業,推進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的發展。加強政策扶貧和資金支持,積極探索蠶桑産業化的發展資金;蠶桑産業走好“公司+園區+農戶”的路子,建立企業和農民更加緊密的關係,利益共享、風險共擔,達到以蠶養企,以企業促進蠶桑業全面發展的效果。充分利用我鎮農産品資源優勢,通過招商引資和對上爭取,大力發展農副産品加工業和營銷業,使農業産業化經營組織帶動農戶的比例達到60%以上。積極推進“支部+協會”工作,充分利用黨支部的政治影響力,建立“幹部長期受教育,農民長期得實惠”的長效機製,壯大産業,達到合理相加、互動共振、加快發展、增收富民的目的。我鎮重點抓好支部加蠶桑産業協會,到2010年,覆蓋面達到100%。 積極發展蠶桑觀光農業。充分利用打造“四川蠶桑第一鎮”的知名度和桑園的特有的自然風光,發展蠶桑休閑旅遊業。
  2、抓好農業産業結構調整
  一是積極走好“桑—草—牧”的路子,做好“緑色”文章,唱好主“畜牧”大戲,充分利用桑園地空隙種草養畜,帶動畜牧業的結構調整,發揮出聯動的最好效應;同時每年舉辦養牛、養羊、養豬專項培訓,優化品種和技術。二是調整農業佈局,充分發揮區域比較優勢,促進農産品的區域佈局。利用資水河豐富的水資源和丘陵地區地形特徵,積極發展層次農業和種養業,在優勢區域相對集中佈局,加快發展,把優質産品和優勢區域做大做強,形成紅豆、神仙橋村的黑山羊基地,社區的蔬菜基地,神仙橋、大橋村的食用菌基地,高光水庫、資水河的水産養殖基地等四大基地。三是在保持糧食生産能力、千方百計提高單産、穩定糧食生産的基礎上,到2007年,糧經比例達到3:7,形成“田裏飽肚子,土裏出票子”的發展格局。到2010年果、蔬、菌、畜牧業産值達到1億元。 走科技興農之路,全力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建好蠶桑産業科技示範園,強化養蠶技術的培訓,力爭每年培訓農民達到8000人次以上。大力實施無公害行動計劃,到2010年,完成黑山羊、蔬菜、水果等産業的標準建設。
  3、大力發展林業
  提高森林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 以全力打造“四川蠶桑第一鎮”為奮鬥目標,以規劃為竜頭,以産業為支撐,以提高城鄉人民生活為根本目的,形成二臺地以上栽桑建園,力爭在2010年新建萬畝桑園。依靠當地群衆,尊重農民意願,推行土地流轉與林場流轉的模式,全方位消滅光禿山,統一規劃適地植樹(草),因地製宜,突出重點,先易後難,多樹種,喬灌草相結合,大力推廣林業科技成果,引進新的造林技術和樹種推廣環境技術。到2010年實現引進200個業主,緑化率達到65%。
雲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
英文解釋
  1. :  Zhuailong Town
近義詞
轉竜
分類詳情
張開花園村張開桑園村李傢村大橋村田傢村
石佛村石馬村迎竜村大水井村神仙橋村
轉竜村桐麻村芳草村竜堰村高光村
三溝村玉皇村仁和村五竜村中溝村
東林村月牙村以代塊村嚕嚕村老槽子村
中槽子村恩祖村浪泥塘村黃櫟樹村則邑村
臘烏卡村洋祥村正華村紅豆村桂竜社區
桂泉村竜燈橋村柏盛村猛虎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