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 貿易
目錄
No. 1
  亦作"易"。
mào yì mào yì
  買賣的通稱
No. 3
  改變;變易
No. 4
  星辰錯謬,高下貿易
交易,買賣 , The sale of
  交易,買賣。《墨子·號令》:“募民欲財物粟米,以貿易凡器者,卒以賈予。”《新唐書·藩鎮傳·劉從諫》:“﹝ 從諫 ﹞性奢侈,飾居室輿馬。無遠略,善貿易之算。” 清 李漁 《巧團圓·試艱》:“為商作賈的人,平日做慣貿易。” 冰心 《再寄小讀者》六:“ 威尼斯 是 意大利 東海岸對東方貿易的三大港口之一。”
變易,更換 Shift, change
  變易,更換。《後漢書·虞詡傳》:“明日悉陳其兵衆,令從東郭門出,北郭門入,貿易衣服回轉數周。” 宋 嶽珂 《籲天辨誣》捲三:“﹝ 孫覿 ﹞以諛墓取足,貿易是非,至以得不償願,作啟譏駡。” 清 錢謙益 《<建文年譜>序》:“當滄海貿易禾黍顧瞻之後,欲以殘編故紙,慙遺三百年未死之人心。”
交往,來往 Exchanges between
  交往,來往。 清 李漁 《意中緣·毒餌》:“我結交的是三公五侯,貿易的是萟林纔藪。”
No. 8
  亦作"懋易"。
釋義 Interpretation
  貿易: mào yì
  trade
  貿易,是自願的貨品或服務交換。貿易也被稱為商業。貿易是在一個市裏面進行的。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換貨品或服務。現代的貿易則普遍以一種媒介作討價還價,如金錢。
  金錢的出現(以及後來的信用證、鈔票以及非實體金錢)大大簡化和促進了貿易。兩個貿易者之間的貿易稱為雙邊貿易,多於兩個貿易者的則稱為多邊貿易貿易出現的原因衆多。由於勞動力的專門化,個體衹會從事一個小範疇的工作,所以他們必須以貿易來獲取生活的日用品。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往是因為一地在生産某産品上有相對優勢,如有較佳的技術、較易獲取原材料等。
  貿易的英文解釋
  Trade: Trade is the activity of buying, selling, or exchanging goods or services between people, firms, or countries.
貿易舉例 Trade Example
  凡列入海關統計的進出口貨物,其貿易方式以海關的監管方式為基礎進行分組,分為以下幾種:
  1. 一般貿易
  2. 國傢間、國際組織無償援助和贈送的物資
  3. 其他境外捐贈物資
  4. 補償貿易
  5. 來料加工裝配貿易
  6. 進料加工貿易
  7. 寄售、代銷貿易
  8. 邊境小額貿易
  9. 加工貿易進口設備
  10. 對外承包工程出口貨物
  11. 租賃貿易
  12. 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品
  13. 出料加工貿易
  14. 易貨貿易
  15. 免稅外匯商品
  16. 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
  17.出口加工區
  18. 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
  19.出口加工區進口設備
  20. 其他
■貿易條件 ■ terms of trade
  出口商品與進口商品的交換比率。又稱進出口商品比價,通常用指數表示,即進出口商品比價指數。計算公式是:貿易條件指數=出口價格指數/進口價格指數×100。例如,以上年為基期,進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均為100,一年來進出口商品價格都提高了,但提高幅度不同,出口商品價格提高10%,進口商品價格提高5%,則貿易條件指數提高。
  貿易條件指數較基期高,意味着出口商品價格相對於進口商品價格提高了,也即該國能以較少的出口商品換取較多的進口商品,這對該國說來是有利的,是外貿條件的改善。相反,如果進口商品價格指數提高快於出口商品,甚至出口商品價格指數不變或下降,則貿易條件指數較基期低,意味着一國要出口更多商品才能換回與原來相同的進口商品,顯然這對該國是不利的,是貿易條件的惡化。通常用這種變化來作為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之間不等價交換的一種指標。
  貿易條件是指一國的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進口商品價格指數的比率。以某一時期為基期,貿易條件為100,如果比較期的貿易條件大於100,表明該國能以較少的出口商品換取原來相同數量的進口商品,貿易條件得到改善,對該國是有利的;如果小於100,表明一國要出口更多的商品才能換回與原來相同數量的進口商品,貿易條件惡化,對該國不利。
■國際貿易 ■ International Trade
  國與國之間進行的商品和勞務交換。對貿易當事國來說是對外貿易。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世界貿易。由於現代國與國之間的貨幣信貸關係、科技合作關係等都以商品運動為基礎,故國際貿易是現代國際經濟聯繫的基本形式。
  簡史國際貿易是在國際分工和商品交換基礎上形成的。在奴隸社會,由於生産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國際貿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隸和供奴隸主消費的奢侈品。在封建社會,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也有所發展。這一時期,中國與歐亞各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國際貿易活動,地中海、波羅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國之間也有貿易往來。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當時參與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和供封建主消費的奢侈品。
  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産生後,特別是産業革命以後,由於生産力迅速提高,商品生産規模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並開始具有世界規模。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本主義國傢的對外貿易額不斷上升。英國在國際貿易中長期處於壟斷地位。當時參與國際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工業原料和機器設備。19世紀末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後,形成了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經濟體係和世界市場。
  此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衝擊和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遭到很大破壞,世界貿易額銳減並停滯不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美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頭號大國。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着生産的社會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産力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空前活躍並帶有許多新的特點,貿易中的製成品已超過初級産品而占據主導地位,新産品不斷涌現,交易方式日趨靈活多樣。
  當代國際貿易以發達國傢為主,美國仍是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但地位有所下降;德、日等國的對外貿易有極大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傢在國際貿易中所占份額不大,但與自身相比,對外貿易也有了很大發展,成為國際貿易中一支不可輕視的力量。國際貿易在當代國際事務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對各國自身的經濟發展也有重要意義。
  理論國際貿易的理論是研究國際間商品流通規律的理論。它要闡明一係列基本問題,例如,各國間為什麽會發生商品交換;各個歷史時期國際貿易的性質和特徵由什麽决定等等。廣義的國際貿易理論還應包括國際價值理論和國際收支理論。
  實務國際貿易的實務指完成一筆進口或出口交易所進行的一係列業務活動。大體上可分3個階段:①交易前的準備工作。②交易的磋商和合同的訂立。③合同的履行。
  對外貿易統計,各國不盡相同。有的國傢以國境劃分進出口,凡進入國境的商品即列入進口,稱總進口;凡運出國境的商品即為出口,稱總出口,其中包括復出口即進口商品未經加工又再出口。總進口額加總出口額即一國總貿易額。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用這種方法統計對外貿易額。有的國傢以關境為標準劃分進出口,雖進入國境但未進入關境的商品不算進口,衹有進入關境的商品纔列入進口,稱專門進口;國內産品運出關境和進口後未經加工又運出關境的商品列入出口,稱專門出口。專門進口額加專門出口額即專門貿易額。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用這種方法統計對外貿易額。上述兩種方法都不把過境商品列入外貿額。各國的進出口通常是不相等的,一定時期內進出口的差額稱為貿易差額。出口大於進口叫出超、貿易順差或貿易盈餘,出口小於進口叫入超、貿易逆差或貿易赤字;進出口相等稱為貿易平衡。
  國際貿易規模用世界貿易額表示。為避免重複計算,衹統計各國的出口或進口,以世界出口額或進口額作世界貿易額。由於各國的貿易額是進出口總額,故世界貿易額不等於各國貿易額的加總。由於各國一般都以離岸價格計算出口、到岸價格計算進口,故世界進口額總是大於世界出口額。世界貿易額通常以美元為貨幣單位計算。現實貿易額受價格變動影響,往往不能正確反映實際貿易額的變化,因此世界貿易額要以一定時期的不變價格來計算,這樣才能衡量出國際貿易量的變化情況。
  國際貿易的方式有多種:①按貨物的運輸方式,可分為陸路貿易、海路貿易、空運貿易和郵購貿易。國際貿易中多數貨物是通過海路運輸的。②按貿易過程中是否有第三者介入,可分為直接貿易與間接貿易兩大類。前者即商品生産國與消費國直接貿易;後者則是在商品生産國與消費國之間有第三國中間商介入,具體形式又有多種。一種是商品雖由生産國直接運往消費國,但兩方不直接發生買賣關係,而是通過第三國中間商成交的;另一種是生産國先把産品運往第三國,由中間商再把産品銷往消費國。此外,一國由外貿廠商經營的外貿也屬間接貿易。③按參加交易過程的國傢數量,可分為雙邊貿易與多邊貿易。雙邊貿易即生産國與消費國直接進行的交易。但一國的産品往往不全能適應對方的需要,這樣就會産生貿易差額,造成貿易不平衡和支付睏難,這就需要其他國傢的介入。多邊貿易即在多國之間、在較大範圍內進行的交易,它容易使各交易國各得所需並達到貿易平衡。④按清償方式,可分為現匯貿易和易貨貿易。現匯貿易即以貨幣直接支付進口貨款,現代國際貿易中主要的支付手段為美元、德國馬剋、日元等可自由兌換的貨幣。易貨貿易即雙方均以貨物計價進行清償,這樣做可以彌補外匯不足的睏難,並能推動本國産品的出口。因直接換貨有一定難度,故往往采用一種形式更加靈活的廣義的易貨貿易,即規定在一定時期內用幾種貨物進行交換,分別結算、綜合平衡。⑤按交易中進口與出口的關係,可分為單邊進口、單邊出口和對等貿易。前兩種指一國對他國出口同從該國進口無關,是獨立進行的,後一種指要求兩國間的進出口交易要對等。現代國際貿易多采用前兩種形式。
■國際貿易的特點 ■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一) 國際貿易是一項具有涉外性質的商務活動
  (二) 國際貿易屬跨國交易,情況錯綜復雜
  (三) 國際貿易易受國際局勢變化的影響,具有不穩定性
  (四) 國際貿易面臨的風險遠比國內貿易
  (五) 國際貿易綫長面廣,中間環節多
  (六) 國際市場商戰不止,競爭異常激烈
■國際貿易的基本做法 ■ The basic approach in international trade
  一、進出口貿易的一般業務程序
  (一)出口貿易的業務程序
  1、交易前的準備。
  (1)落實貨源和做好備貨工作;
  (2)加強對國外市場與客戶的調查研究,選擇適銷的目標市場和資信好的客戶;
  (3)製定出口商品經營方案或價格方案,以便在對外洽商交易時胸有成竹;
  (4)開展多種形式的廣告宣傳和促銷活動。
  2、商訂出口合同。
  3、出口合同的履行。
  (1)認真備貨,按時、按質、按量交付約定的貨物;
  (2)落實信用證,做好催證、審證、改證工作;
  (3)及時租船訂艙,安排運輸、保險,並辦理出口報關手續;
  (4)繕製、備妥有關單據,及時嚮銀行交單結匯,收取貨款。
  (二)進口貿易的業務程序
  1、交易前的準備
  (1)製定進口商品經營方案或價格方案,以便在對外洽商交易和採購商品時,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盲目行事;
  (2)在對國外市場和外商資信情況調查研究的基礎上,並經過貨比三傢,選擇適當的採購市場和供貨對象;
  2、商訂進口合同
  3、進口合同的履行;
  (1)按合同規定嚮銀行申請開立信用證;
  (2)及時派船到對方口岸接運貨物,並催促賣方備貨裝船;
  (3)辦理貨運保險;
  (4)審核有關單據,在單證相符時付款贖單。
  (5)辦理進口報關手續,並驗收貨物。
  二、各種國際貿易方式的運用
  三、國際貿易爭議的預防和處理
■無形貿易 ■ invisible trade
  不是因商品的進出口而發生的收入和支出。又稱無形交易、無形進出口。包括:伴隨着商品和人的國際間移動而發生的勞務收支項目,如貨物運費、保險費、客運費、旅遊費用等;由資本的國際間移動而産生的投資收益項目,如利潤、利息、紅利、租金等;以及如駐外機構經費、僑民匯款、專利費等其他收支項目。屬於這些項目的支出構成無形進口;屬於這些項目的收入構成無形出口。有形貿易的收支(貿易收支)和無形貿易的收支(非貿易收支)構成國際收支中經常項目的主要部分。
  貿易分為多種類型,專業術語也很多,有對外貿易,對內貿易,國際貿易,海外貿易等等 什麽是國際貿易?什麽是對外貿易?什麽是海外貿易? 答: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泛指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所進行的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活動。它既包含着有形商品(實物商品)交換,也包含着無形商品(芝務、技術)的交換,又可稱為世界貿易(World Trade)。 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 是特指國傢際貿易活動中的一國或地區同其他國傢或地區所進行的商品、勞務和技術的交換活動。這是立足於一個國傢或地區去看待它與其他國傢或地區的商品貿易活動。有時也被稱為國外貿易(ExternalTrade), 海外貿易(Oversea Trade) 是指某些海島國傢如英、日等國或某些海島地區如臺灣等的對外貿易。 什麽是出口貿易?什麽是進口貿易?什麽是轉口貿易? 答:出口貿易是將本國所生産或加工的商品(包括本國擁有的勞務)輸往國外市場進行銷售的對外貿易活動. 在進行對外貿易活動時,常常會遇到兩個都有”出口”二字,但含義有所不同的概念,應註意它們的區別:其一為淨出口.這是專指同類商品的出口量大於同類商品的進口量的部分;其二為復出口貿易.這是指買進外國商品後未經加工又輸出到外國的貿易活動. 進口貿易是將外國所産或加工的商品(包括外國擁有的勞務)購買後輸入本國市場的貿易活動. 轉口貿易是區別於商品生産國與商品消費國直接買賣商品的直接貿易行為而提出來的.它是指商品生産國與商消費國因某種原因不能直接進行商品買賣,而須通過第三國進行商品的買賣活動.第三國不僅是中介人的身份,而且也是貨主,也要通過此類交易獲取利潤.這種形式就是轉口貿易.第三國參與此類活動,必須經過商品的價值轉移活動---買和賣,但不一定要經過商品的實物轉移,可以不經過本國而對商品進行生産與消費國的直接運輸. .什麽是有形貿易?什麽是無形貿易? 答:有形貿是指在進出口貿易中進行實物商品的交易,因這些商品看得見摸得着幫稱為有形貿易.有形貿易的進出口都要辦理海關手續,並在海關的進出口統計中反映出來,從而構成一個國傢一定時期的對外貿易額.目前,聯合國為便於統計,把有形商品分成10類,63章,233組,786個分組,1924個基本項目,幾乎包括國貿易的所有商品. 國際貿易標準分類的各類商品名稱如下: 0類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動物 1類 飲類及煙劃草 2類 非食用原料(不包括燃料) 3類 礦物燃料潤滑油及有關物質 4類 動植物油,油脂和蠟 5類 末列名的化學品和有關産品 6類 主要按原料分類的製成品 7類 機械和輸設備 8類 雜項製品 9類 未分類的其他商品 無形貿易是指在國際貿易活動中所進行的是沒有物質形態的商品的交易:主要是指勞務技術金融等.無形貿易通常不辦理海關手續,在海關的 出口統計中反映不出來,而在國際收支中反映出來.無形貿易額是一國國際收支的重要部分. .什麽是過境貿易?什麽是總貿易?什麽是專門貿易? 答:過境貿易是指甲國嚮乙國運送商品,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須通過第三國,對第三國來說,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此項交易,但商品要進出該國的國境或關境,並要經過海關統計,從而構成了該國進出口貿易的一部分. 總貿易是指以國境為標準劃分進口與出口的一種統計方法,也稱為總貿易體係.總貿易可分為意進口和總出口.凡是進入一國國境的商品一律列入總進口,包括進口後供國內消費的部分和進口後成為轉口或過境的部分;凡是離開一國國境的商品一律列入總出口,包括本國産品的出口外國商品的復出口及轉口或過境的部分.總進口額和總出口額構成總貿易額.目前,采用總貿易統計方法的國傢有美英國日本加拿大中國等90多個國和地區.] 專門貿易是指以關為劃分進口和出口標準的統計方法,也稱為專門貿易體係.專門貿易又可分為專門進口和專門出口.專門進口是指外國商品進入關境並嚮海關繳納關稅,由海關放行後才能稱為專門進口.專門出口是指從國內運出關境的本國産品及進口後未經加工又運出關境的復出口商品.專門進口額加上專門出口額構成一國的專門貿易總額.目前,采用專貿易統計方法的國傢有德國瑞士法國等80多個國傢和地區. 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有哪些異同? 答: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既有一定的共同性,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別。共同性表現為: (1)在社會再生産中的地位相同。國際貿易從事着國傢間的商品和勞務的的交換,國內貿易是國界內的商品和勞務的交換,雖然活動範圍有所不同,但都是商業活動,都處在社會再生産過程中的交換環節,處於社會再生産過程中的中介地位。 (2)有共同的商品運動方式。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交易過程大同小異,但商品流通運動的方式卻完全一樣,即:G-W-G 。商呂經營的目的都是通過交換取得更多的經營利潤。 (3)基本職能一樣,都受商品經濟規律的影響和製約。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基本職能都是媒介成商品交換,即做買賣。其他活動如融資、儲存、運輸、報關都必須為它服務;同時,都必須遵循商品經濟的基本規律,如: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節約流通時間規律等。這些規律均會在一定時間和程度上影響到國際和國內的貿易。不管是從事國際,還是國內的貿易都必須遵循這些經濟規律,不得違背。 主要區別表現為: (1)語言、法律及風俗習慣不同。;國際間進行貿易活動首先會遇到差異,必須首先剋服這些障礙,否則就無法恰當地進行貿易洽談、簽約,處理貿易糾紛,進行市場調研。國內貿易雖然也會遇到一些語言、風俗習慣的差異,但差別要小得多。 (2)各國間貨幣、度量衡、海關等制度不同。進行國際間商品交換,會遇到須用外幣支付且匯率又經常變動,以及各國間度量衡、海關制度均有較大差別等諸多問題,使得國際間商品交換活動復雜化。相比之下,國內貿易就簡單多了。 (3)各國的經濟政策不同。各個國傢的經濟政策主要是為本國經濟發展起作用的,但又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國際貿易的開展,且很多政策也會因不同的經濟形勢、不同的執政者而變化。這裏有金融政策、産業政策、進出口管理政策、關稅政策等等,從事國際商品交換活動必須研究這些政策。國內貿易研究的內容要少得多。 (4)國際貿易的風險大於國內貿易。商品交換離不開競自然存在相當的風險。但相比之下,國際貿易的風險更多也更大。其表現在資信風險、商業風險、 價格風險、匯率風險、運輸風險以及政治風險等方面。
貿易保護主義 Trade protectionism
  貿易保護主義是對外貿易政策的一種基本類型,與之相對的是貿易自由
  化.它是指由國傢采取各種措施幹預對外貿易,以保護本國市場免受外國商
  品的競爭,並對本國出口商給予優惠或津貼,奬勵出口.其主要內容是:在
  進口方面,國傢采用各種限製進口的措施,如徵收高額的進口稅,進口配額,
  進口許可製,外匯管製等保護國內市場免受外國競爭;在出口方面,對本國
  出口商給予現金補貼和各種財政上的優惠,以鼓勵商品出口."奬出限入"
  是貿易保護主義的基本特徵.
自由貿易 Free trade
  自由貿易理論的要點主要是:
  (1)自由貿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國際分工。在自由貿易下,各國可按照自然條件,比較利益和要素豐缺狀況,專門生産其有利較大或不利較小的産品,這種國際分工可帶來很多利益,如專業化的好處、要素的最優配置、社會資源的節約以及技術創新等等。
  (2)擴大真實國民收入。各國根據自己的稟賦條件發展具備比較優勢的部門,要素就會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運用,再通過貿易以較少的花費換回更多的東西,從而增加國民財富。
  (3)自由貿易下,由於進口廉價商品,國民開支減少。
  (4)自由貿易可加強競爭,減少壟斷,提高經濟效益。企業在自由貿易條件下,要與外國同行進行競爭,這樣就會消除或削弱壟斷勢力,從長遠看,能促進一國經濟增長。
  (5)自由貿易有利於提高利潤率,促進資本積纍。對外貿易可阻止國內利潤率下降的趨勢,通過商品進出口的調節,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水平,增加資本積纍,使經濟得以不斷發展。
貿易術語的國際貿易慣例 Trade term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s
  在國際貿易業務實踐中,因各國法律制度、貿易慣例和習慣做法不同,因此,國際上對各種貿易術語的理解與運作互有差異,從而容易引起貿易糾紛。為了避免各國在對貿易術語解釋上出現分歧和引起爭議,有些國際組織和商業團體便分別就某些貿易術語作出統一的解釋與規定,其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有:
  國際商會製定的《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簡稱INCOTERMS);國際法協會製定的《華沙—牛津規則》(Warsaw-Oxford Rules);美國一些商業團體製定的《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Revised American Foreign Trade Defintion 1941)。
  由於上述各項解釋貿易術語的規則,在國際貿易中運用範圍較廣,從而形成為一般的國際貿易慣例。這些解釋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在國際貿易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中都起了積極的重要作用。由於國際貿易慣例是國際貿易法的淵源之一,在當前各國都在積極謀求國際貿易法律統一化的過程中,國際貿易慣例的作用更為顯著,尤其是通過國際商會對《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不斷修訂,有效地促進了國際貿易慣例的發展。
  國際貿易慣例日益受到各國政府、法律界和貿易界的重視、在國際立法和許多國傢的立法中,都明文規定了國際貿易慣例的效力。例如,在1988年1月1日生效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中充分肯定了慣例的作用。該公約規定: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排除適用的慣例,或雙方當事人已經知道或理應知道的慣例,以及在國際貿易中被人們廣泛采用和經常遵守的慣例,即使當事人未明確同意采用,也可作為當事人默示同意慣例,因而該慣例對雙方當事人具有約束力。又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經濟合同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未作規定的,可適用國際慣例”。由此可見,為了合理地商訂和履行合同以及正確運用國際貿易慣例,國際貿易從業人員必須瞭解國際上各種通行的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以便在實際業務中對其作出適當的抉擇和正確的解釋。現將解釋貿易術語的各種國際貿易慣例,分別簡介如下:
  一、《199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199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是在《198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的基礎上修訂公佈的,該《通則》於1990年7月1日生效。
  (一)修訂《1980年通則》的原因
  1、適應電子信息交換日益頻繁運用的需要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時代,電子信息交換(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簡寫為EDI)在國際貿易業務中已越來越廣泛地被人們采用,以電子信息取代紙單證的做法日漸增多,使“無紙貿易”逐漸變成現實。在此形勢下,如何確保相應的電子信息與原來的紙單證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一個亟待解决的很現實的重要問題。這個問題,衹能隨着實踐的發展,由貿易慣例和法律來解决,這是國際商會修訂《1980年通則》最重的原因。
  2、適應運輸技術的發展和運輸方式變革的需要隨着集裝箱運輸發展起來以後,傳統的單一的海運嚮多式聯運發展,貨物的交接地點也從傳統的“港—港”交接逐漸轉嚮“門—門”的交接。加之,海運中使用車輛裝卸的滾裝、滾卸運輸的出現,使原有的貿易術語無法適應現實業務的需要。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對有關的貿易術語作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就顯得十分必要,這也是此次修訂《通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二)《1990年通則》的主要變化
  《1990年通則》同《1980年通則》相比,變化很大,因此,《1990年通則》的公佈和生效,標志着國際貿易慣例的重大發展。在《1990年通則中》,貿易術語的種類及其分類排列方法,貿易術語的國際代碼與使用範圍,買賣雙方義務劃分的標準以及單證的運用等方面,都有明顯的變化。
  貿易壁壘
  大部份貿易壁壘皆有相同原理,就是為貿易加入某種成本,令貨品的價格上升。兩國或多個國傢之間重複地施行貿易壁壘對付其他國傢,做成的紛爭被稱為貿易戰。
  經濟學家認為貿易壁壘會減低經濟的效率,此觀點可由比較優勢理論解釋。理論上,自由貿易代表清除所有貿易壁壘,除了與健康或國傢安全有關的産品外。
  實際上,即使是鼓勵自由貿易的國傢,本身亦會大量補貼部份工業或農業,例如鋼鐵、稻米等。已發展國傢對出口産品的補貼常被發展中國傢指為以本傷人及危害發展中國傢相同行業的生存。
會計百科 Accounting 百科
    貿易是自願的貨品或服務交換。貿易也被稱為商業。貿易是在一個巿場裏面進行的。最原始的貿易形式是以物易物,即直接交換貨品或服務。現代的貿易則普遍以一種媒介作討價還價,如金錢。金錢的出現(以及後來的信用證、鈔票以及非實體金錢)大大簡化和促進了貿易。兩個貿易者之間的貿易稱為雙邊貿易,多於兩個貿易者的則稱為多邊貿易貿易出現的原因衆多。由於勞動力的專門化,個體衹會從事一個小範疇的工作,所以他們必須以貿易來獲取生活的日用品。兩個地區之間的貿易往往是因為一地在生産某産品上有相對優勢,如有較佳的技術、較易獲取原材料等。
  貿易
  凡列入海關統計的進出口貨物,其貿易方式以海關的監管方式為基礎進行分組,分為以下幾種:
  1.一般貿易
  2.國傢間、國際組織無償援助和贈送的物資
  3.其他境外捐贈物資
  4.補償貿易
  5.來料加工裝配貿易
  6.進料加工貿易
  7.寄售、代銷貿易
  8.邊境小額貿易
  9.加工貿易進口設備
  10.對外承包工程出口貨物
  11.租賃貿易
  12.外商投資企業作為投資進口的設備、物品
  13.出料加工貿易
  14.易貨貿易
  15.免稅外匯商品
  16.保稅倉庫進出境貨物
  17.出口加工區
  18.保稅區倉儲轉口貨物
  19.出口加工區進口設備
  20.其他
  ■貿易條件:
  出口商品與進口商品的交換比率。又稱進出口商品比價,通常用指數表示,即進出口商品比價指數。計算公式是:貿易條件指數=出口價格指數/進口價格指數×100。例如,以上年為基期,進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均為100,一年來進出口商品價格都提高了,但提高幅度不同,出口商品價格提高10%,進口商品價格提高5%,則貿易條件指數提高。貿易條件指數較基期高,意味着出口商品價格相對於進口商品價格提高了,也即該國能以較少的出口商品換取較多的進口商品,這對該國說來是有利的,是外貿條件的改善。相反,如果進口商品價格指數提高快於出口商品,甚至出口商品價格指數不變或下降,則貿易條件指數較基期低,意味着一國要出口更多商品才能換回與原來相同的進口商品,顯然這對該國是不利的,是貿易條件的惡化。通常用這種變化來作為發達國傢與發展中國傢之間不等價交換的一種指標。
  ■國際貿易
  國與國之間進行的商品和勞務交換。對貿易當事國來說是對外貿易。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構成世界貿易。由於現代國與國之間的貨幣信貸關係、科技合作關係等都以商品運動為基礎,故國際貿易是現代國際經濟聯繫的基本形式。
  簡史國際貿易是在國際分工和商品交換基礎上形成的。在奴隸社會,由於生産力低下,交通不便,商品流通量不大,國際貿易很有限,交易的商品主要是奴隸和供奴隸主消費的奢侈品。在封建社會,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國際貿易也有所發展。這一時期,中國與歐亞各國通過絲綢之路進行國際貿易活動,地中海、波羅的海、北海和黑海沿岸各國之間也有貿易往來。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地理大發現,推動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當時參與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和供封建主消費的奢侈品。資本主義生産方式産生後,特別是産業革命以後,由於生産力迅速提高,商品生産規模不斷擴大,國際貿易迅速發展,並開始具有世界規模。從17世紀到19世紀,資本主義國傢的對外貿易額不斷上升。英國在國際貿易中長期處於壟斷地位。當時參與國際貿易的商品主要是一般消費品、工業原料和機器設備。19世紀末進入帝國主義時期後,形成了統一的無所不包的世界經濟體係和世界市場。此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衝擊和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遭到很大破壞,世界貿易額銳減並停滯不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貿易進一步擴大和發展,美國成為國際貿易中的頭號大國。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着生産的社會化、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特別是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生産力的迅速發展,國際貿易空前活躍並帶有許多新的特點,貿易中的製成
英文解釋
  1. n.:  Commerce,  protectionism,  trade,  Trading,  traffic,  token import,  (commercial) trade
  2. v.:  boycott,  change
法文解釋
  1. n.  commerce
近義詞
, 懋易, 交易, 易貨, 商業, 買賣, 交換, 互換, 交流, 調換, 更換, 代替, 互給, 回歸原位, 對某人, 取代, 業務,
職業, 日常工作, 每日常規的一部分
相關詞
品質百科辭典會計百科海關經濟開放社會金融
物流經濟學術語項目類百科大全國際貿易經濟學收支經濟特區
外匯對外貿易條約法律更多結果...
包含詞
貿易的貿易額貿易戰貿易站貿易商
貿易風
分類詳情
張開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