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1. 百年古鎮西來,位於靖江市東部,距靖江市區16公裏,是泰州市的“東大門”。東南面臨長江,與張傢港隔江相望,東北與如臯市毗鄰。省道江平路貫通南北,沿江高等級公路穿鎮而過,境內有14.7千米的長江岸綫,4條通江內港,水陸交通十分便利。鎮域總面積56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819公頃。轄18個行政村、2個居民委員會,是泰州市重點中心鎮。鎮區擁有全市鄉鎮最大的農貿市場和獨有的農業科技植物園。
靖江市轄鎮。1958年為西來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建鎮。位於市境東部,距市府23公裏。面積27平方公裏,人口3萬。江平公路過境,寧通一級公路從鎮邊穿城,東瀕長江。轄西來、建國、建新、見竜、見南、見東、趙傢、東來、常樂、立新、普福、青竜、振興、義興、靖安、合作、豐産、靖興18個村委會和西來1個居委會。工業産品有電焊機、電子附件、炊具、標準件、建材等。農産有稻、麥、棉。 |
|
2. 兩河環抱西來鎮位於成都市蒲江縣北部邊緣,是成都市十大古鎮之一。規劃區內的古鎮兩河環抱,河邊古樹參天;建築、實用和民間工藝融為一體,木結構、川西民宅風味十足的民居,構成了兩百米古街,同時,西來鎮還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和人文風貌。
西來古鎮位於蒲江縣境內,距成都衹有80多公裏,距雅安也衹有50多公裏。鎮上的民居是明清時典型的川西特色,兩百多米長的老街全是木質結構的瓦房。“西來有史可查者在1500年左右。三國時期,在今敦厚、西來、復興一帶的臨溪漕處,有臨溪古渡(西來古渡),是蒲江與邛崍的必經之地。當時,渡口兩岸人丁興旺,來來往往行人也很多,慢慢發展出供人歇腳的商鋪,並延伸出了現在西來鎮的河壩街。宋朝末年,臨溪古渡發展為臨場鎮。乾隆年間,蒲江縣長李紳文更名為西來鎮。” |
|
西來鎮基本概況
一、自然地理狀況
1、地理位置與地形
西來鎮位於蒲江縣域西北部,東經103´3",北緯301´8",地跨臨溪河與大小五面山,距成都市區84公裏,東臨壽安鎮距國道108綫10公裏,西連復興鄉距國道318綫9公裏,南靠鶴山鎮距縣城11.3公裏,北壤邛崍寶林鎮距邛崍市區12公裏。全鎮幅員面積78.87平方公裏,轄10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73個農業社,3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9663人,總戶數9208戶。總耕地面積36154畝。
地形屬淺丘陵山地為主。北騎大五面山,南峙小五面山,兩山之間為臨溪河中遊平壩。西來鎮是全縣五個區域中心鎮之一,2005被評為成都市“十大魅力城鎮”,同年被列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鎮”,2007年被評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
2、氣象氣候
西來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6.2℃,極端最高氣溫36.6℃,極端最低氣溫-4.6℃,年均無霜期為335天,年均降雨量1250毫米,年均日照時間1213小時,常年主導風嚮為西北風。
3、自然資源
土壤:西來鎮土壤由第四新老衝積物發育而成,為黃潮河泥田,分為旱地和水田地兩大類。生産力型定為中等肥力、中産田。
植被:西來鎮總緑化面積40924.7畝,其中經濟林23460.5畝,喬木林1680.4畝,灌木林627.4畝,江河緑地59.1畝,公路緑地80.6畝,零星緑地3560.82畝,場鎮緑地144.95畝。全鎮森林覆蓋率45.7%。
能源:能源資源主要有水能、煤碳、天然氣、沼氣等。尤其是天然氣資源豐富,但分佈零散,單口氣田産量一般,全鎮現有天然氣井20口,日均産氣量20萬方。
二、社會經濟概況
1、歷史沿革
西來鎮歷史悠久,早在南北朝西魏恭帝元年(554年)曾設縣,為古臨溪縣治地,歷經北周、隋、五代、北宋等朝代,歷時518年,宋仁宗熙寧五年廢縣設鎮,隸屬邛州,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劃屬蒲江。民國二十九年改為西來鄉,1958年10月西來鄉改為西來公社。1983年復改西來鄉,1992年改為西來鎮,2004年9月將原敦厚鄉和高橋鄉管轄的育纔村、桂花村、陡岩村、大田村並入西來鎮至今。
2、經濟概況
2006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34980萬元:第一産業12260萬元,其中農業4418萬元,第二産業10450萬元,其中工業 8400萬元,第三産業12270萬元,産業比為:第一産業:第二産業:第三産業=1:0.86:1,2006年財政收入62萬元,其中國稅29萬元,地稅33萬元。2006年末農村人均收入達4733元。
西來鎮現有大小企業76傢,主要為建材、農産品加工、釀酒三大類。2006年鄉鎮企業實現銷售産值20500萬元,利稅485萬元。
全鎮2006年糧食産量19174噸,水果産量為 27229噸,蔬菜産量為37265噸,水稻製種達1500 畝,養殖業方面,年出欄生豬13.5萬頭,年出産成魚1780噸,年銷售傢禽26萬衹,我鎮是全縣的兩高一優農業和蔬菜集散地,有澄溪蔬菜合作社、漁業合作社、鶴山果品協會西來分會等7傢專合組織。
西來鎮第三産業不斷壯大,2006年農村勞動力轉移5310人,其中勞務輸出2100人 ,古鎮旅遊開發如火如荼,正在不斷深化,與之相配套的商業服務業、文化娛樂等正迅猛發展。
3、基礎設施
西來鎮交通條件較好,鎮域南北嚮有川西旅遊環綫過境,中部東西嚮有連接國道318綫和108綫的壽臥路,有20條村道,均為砼道或瀝青路面,總長68.2公裏,另有碎石路53條,總長64.7公裏,早在2002年我鎮就全面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目前,全鎮已基本形成較完備的道路交通網絡。
建有35KV的變電站,電網覆蓋全鎮。郵政所一所,電信支局一所,電信發射接收站9個,無綫電通訊覆蓋鎮域95%。
鎮一級的行政、經濟機構比較齊全,有鎮政府、派出所、工商所等,有九年製學校2所,中小學校各一所,村小1所,衛生院1所,衛生分院2所,村醫療站13個。
全鎮有黨支部20個,黨員1021名,全鎮在職機關幹部39名,有中小學教師186名,在校學生3190人,入學率100%,已全面普及九年製義和教育;醫務工作者45名;敬老院3所,贍養“五保”老人6人,民政救濟戶325戶,622人;老年大學3所,453人。 |
|
居委會(西來、土橋);村委會(豐産、義興、普福、五圩、王聖、東來、趙傢、丹華、西來、見竜、敦義、東升、荷花、桐村、泥橋、高傢、新木、永奠、封傢、鬱傢、創新、竜華、竜飛) |
|
靖江市轄鎮。1958年為西來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建鎮。位於市境東部,距市府23公裏。面積27平方公裏,人口3萬。江平公路過境,寧通一級公路從鎮邊穿城,東瀕長江。轄西來、建國、建新、見竜、見南、見東、趙傢、東來、常樂、立新、普福、青竜、振興、義興、靖安、合作、豐産、靖興18個村委會和西來1個居委會。工業産品有電焊機、電子附件、炊具、標準件、建材等。農産有稻、麥、棉。 |
|
- : Xilai Town
|
|
西來 |
|
|
|
白馬村 | 場西村 | 東升村 | 創新村 | 石橋村 | 福田村 | 青山村 | 大田村 | 清泉村 | 趙傢村 | 荷花村 | 泥橋村 | 高傢村 | 竜華村 | 大同村 | 義興村 | 高橋社區 | 兩河村 | 銅鼓村 | 鐵牛村 | 馬福村 | 藕花村 | 楓江村 | 紅塘村 | 馬湖村 | 桂花村 | 育纔村 | 土橋社區 | 豐産村 | 普福村 | 五圩村 | 王聖村 | 東來村 | 丹華村 | 西來村 | 見竜村 | 敦義村 | 新木村 | 永奠村 | 封傢村 | 鬱傢村 | 竜飛村 | 臨溪社區 | 敦厚社區 | 雙流村 | 殘城址村 | 墩柑村 | 金相村 | 陡岩村 | 西來社區 | 桐村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