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陽縣 : 林口縣 : 望奎縣 : 望城縣 : 開原市 : 興文縣 : 榮縣 : 建德市 : 臨夏縣 : 秦安縣 : 海豐縣 : 恭城瑤族自治縣 : 貢井區 : 呼蘭區 : 衢江區 : 同安區 : 廬山區 : 嶽麓區 : 鼎湖區 [顯示全部] > 蓮花鎮
顯示地圖
目錄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蓮花鎮·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蓮花鎮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蓮花鎮·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蓮花鎮·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蓮花鎮
·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蓮花鎮·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蓮花鎮·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蓮花鎮
·黑竜江省綏化市望奎縣蓮花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縣蓮花鎮·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蓮花鎮
·遼寧省開原市蓮花鎮·湖南省望城縣蓮花鎮·黑竜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蓮花鎮
·No. 16·No. 17·No. 18
·No. 19·No. 20·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
·No. 25·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No. 27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No. 29·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
·No. 31·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
·No. 34·No. 35·秦安縣蓮花鎮名片-甘肅省天水市
·貢井區蓮花鎮名片-四川省自貢市·同安區蓮花鎮名片-福建省廈門市·英文解釋
·近義詞·包含詞·分類詳情
·更多結果...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
  鄉鎮概況
  蓮花鎮位於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西北部山區地帶,南面繼接集美區,西連長泰縣,北鄰安溪縣,處於多縣區交界處,地理位置較為特殊。鎮址距同安城區9公裏,距廈門國際機場25公裏。蓮花鎮地面東西寬約15公裏,南北長約21.8公裏,土地總面積196.4平方公裏。全鎮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西北面屬中低山地帶,東南部屬低丘臺地和河𠔌平原,耕地多分佈在河𠔌兩岸,最高峰是小坪的狀元尖山,海拔1072米。
  行政區劃
  蓮花鎮轄19個行政村,其中軍營、淡溪、白交祠、西坑、小坪、水洋、尾林7個村分佈在海拔500-1000米的山上,蔗內、內田、上陵、羅溪分佈在海拔150-500米的半山腰,美埔、溪東、蓮花、後埔村、窯市、雲洋、雲埔、沃溪分佈在海拔100米以下的平原地帶。蓮花鎮境內交通網四通八達,村村通公路,省道205綫穿過雲洋、雲埔、澳溪3個村,長約15.3公裏,東視綫(同泰路)穿過美埔、溪東、蓮花、後埔、上陵、羅溪6個村,長19公裏。全鎮總人口3.4萬人。
  氣候條件
  蓮花鎮自然與生態資源十分豐富和優越。氣候條件優越。蓮花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光熱資源豐富,霜期短,常年平均氣溫20.8℃,月平均氣溫最高28.4℃,最低12.2℃,年日照2138.2小時,年積溫7681℃,年降雨量1600-1800毫米,全年無霜期300天以上(山下平原村為350天以上),適宜發展亞熱帶,熱帶氣候特色的農業生産,也可以引進溫帶動植物供生産上利用,對農業生産綜合發展十分有利。由於復雜的地形地貌所形成的小氣候特點和海拔不同高度的溫差,又特適宜發展蔬菜,花卉等作物的反季節栽培。
  資源
  --水資源豐富。全鎮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62億立方米,平均可利用水量1.18立方米,可以充分滿足農業及二、三産業發展的需求,山區還可利用山澗溪流的自然落差發展小水電,供照明和發展企業之需。
  --土地資源類型多樣。全鎮地形復雜,土壤類型呈立體分佈,海拔950米以上分佈粗骨性黃壤和少量黃壤,海拔600-950米分佈黃紅壤,海拔600米以下分佈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和粗骨性紅壤;河𠔌兩岸平原地帶主要分佈輕壤土、中壤土和砂壤土。土壤類型的多樣化及分佈狀況對發展多樣化生産極為有利。海拔300-800米之間,其土壤和氣候特點適宜毛竹、茶葉生長,還可發展蔬菜、花卉的反季節栽培。海拔300米以下山坡地適於種植典竹、紅竹、雷竹及各種果樹,河𠔌地帶適宜種植糧食、油料、蔬菜及豆科、薯竽類作物等。
  --生態和旅遊資源豐富。蓮花鎮是典型的山區鎮,山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70%以上,有林地面積占土地總面積的55%以上,境內污染少,空氣清新,生態環境極為優越,又有萬畝果園、茶園和竹林,是廈門市最理想的休閑農業開發區。蓮花鎮境內有享有“天然森林公園”之美譽的蓮花山景區,原始次森林“金光湖”。小坪森林公園、供尼姑講經吃齋的佛心寺、慧覺岩、安樂塔、麒麟寨、銅鉢岩,還有民國時期安、同、泰三縣土皇帝葉金泰的鄉間別墅等,又有宋代理學名傢朱熹的許多手跡題刻,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可開闢成蓮花三日遊。
  産業
   蓮花的名優特農産品很多,諸如竜眼、荔枝、香蕉、柑桔、茶葉、竹筍、地瓜、檳榔芋等等。山上村的茶葉、簿皮紅心地瓜幹和內田柑桔、雲洋緑竹筍、後埔村檳榔芋是其中之佼佼者。
  旅遊
  2004年廈門同安蓮花國傢森林公園正式獲國傢林業局批準,這是廈門市惟一的國傢級森林公園。
  同安蓮花國傢森林公園位於同安區蓮花鎮,北與安溪縣比鄰,西與長泰縣接壤,西南與集美區相連,總面積達3824公頃,包括蓮花山、金光湖原始次森林帶、小坪省級森林公園、文山竜潭峽𠔌瀑布群、銅鉢岩熱帶觀光果園等五大景區。蓮花國傢森林公園內現有景點126處,其中天象景觀2處、地文景觀42處、水文景觀38處、生物景觀24處、人文景觀20處。森林公園內山石風光雄奇靈秀,群峰如林,流泉飛瀑,各具風采。此外,蓮花森林公園內植被豐富,多為亞熱帶雨林,種類繁多,層次結構復雜。常緑闊葉林、針葉林、針闊混交林、灌叢草坡應有盡有,僅金光湖就有維管束植物754種之多,還發現了恐竜時代的桫欏以及國傢一級珍稀藥材金綫蓮、靈芝草、風鼓草等。 該森林公園總面積3824平方公裏,位於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規劃建設蓮花山、金光湖、小坪、文山、銅鉢岩等5個景區。
  蓮花山景區位於蓮花鎮後埔村,距同安城區12公裏。主峰蓮花山(海拔755.2米)不時被雲霧彌漫籠罩,忽隱忽現,變化萬千。登峰四顧,林海浩渺,群山漫舞,峻嶺交錯,良田村捨一覽無遺。山間樹木繁多、泉涌其間,自然風光秀美。蓮花湖碧波蕩漾,湖光山色相映成趣。山腰處有千年古剎太華岩寺。開發思路:規劃內容有太華聖境、蓮花攬勝、湖畔閑情、丹崖浮翠4個小區。
  金光湖景區 位於蓮花鎮內田村,距同安城區22公裏。這裏植被茂盛蔥蘢,保持着原生狀態,有着閩南“西雙版納”之美譽。水景也是這個區域的一大特色。金光湖景區開發潛力較好,已有港商投資開發金光湖景區,目前正在進行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開發思路:作為東南沿海僅存的一顆森林瑰寶,金光湖景區以金光湖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為背景,體現原始森林的原始及神秘感。
  小坪景區 位於同安區西北部,距同安城區16公裏。這裏層巒疊嶂,此起彼伏,層次分明,植物衆多,溪澗回繞。開發思路:規劃力求突出自然景觀秀色,充分展示森林旖旎迷人的風采及茶文化的深厚底藴。規劃有科教園、休閑遊樂、紀念林、竹類觀賞、水上活動、茶文化6個小區。
  文山景區 位於同安蓮花鎮雲洋村。這裏兼具林、泉、石、瀑之勝,目前已經修建景區遊步道。開發思路:力求開發成融樸實、自然為一體,極富冒險與挑戰並存的旅遊景觀。規劃有峽𠔌探險、文山紅葉、古寨追風3個小區。峽𠔌探險小區位於景區東部。文山紅葉小區位於景區西部,這裏植被較差,規劃通過人工補植的方法進行樹種調整和林分改造,種植楓香、銀杏、烏桕等色葉樹,以體現秋色,混交一些具較高觀賞價值的常緑闊葉樹。古寨追風小區位於景區南部,這裏的製高點——燈火寨海拔329米,視野開闊。
  銅鉢岩景區 位於蓮花鎮雲洋村。這裏的前身是同安區農業局所屬的南亞熱帶竜眼果樹研究所的轄區,區內竜眼遍山。開發思路:突出田野自然風光,把景區建成集科普、休閑、遊覽、科研為一體的遊覽勝地。規劃獅山風光、花果山2個小區。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2869男17314女15555家庭戶戶數8802家庭戶總人口(總)31467家庭戶男16196家庭戶女152710-14歲(總)78300-14歲男42980-14歲女353215-64歲(總)2273515-64歲男1199715-64歲女1073865歲及以上(總)230465歲及以上男101965歲及以上女128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0699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蓮花鎮
  鄉鎮概況
  蓮花鎮位於衢州市衢江區東北部,距衢城二十七公裏,雲豐公路直達,東與十裏豐農場、竜遊縣相鄰,北通省城,銅山源、芝溪穿鎮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有41個行政村, 34073人,是衢江區人口最多的鄉鎮,面積73.1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8952 畝。
  行政區劃
  總面積73平方公裏,下轄41個行政村:蓮花村、廟壠村、園裏村、秧田畈村、金鈎橋村、犁頭山村、趙莊村、山外村、上餘村、樟樹山村、東山邊村、大岩頭村、山豐村、東湖村、五坦村、西山下村、下岱村、古樓底村、下山沿村、杜村村、董傢村、澗峰村、月山村、兩塘村、華壠村、大墩村、外黃村、裏黃村、後黃村、缸窯頭、橋東村、楊下林村、石崗山村、天井堂村、石橋頭村、勝楊村、朱新村、方營村、黃傢堰頭村、毛桐山村、大路口村。總戶數10045戶,3.4萬人。
  産業經濟
  糧食、生豬、柑桔、傢禽為農業四大傳統支柱産業,西瓜、草莓、葡萄、花卉、苗木等農業新興産業發展迅猛,建材、電子、服裝、藺草加工等為工業支柱産業。 工業經濟迅猛發展。近三年來,鎮黨委政府積極實施“外招、內動、對接”三大戰略,堅持工業發展首位意識,狠抓招商引資,全鎮現有各類企業30余家,纍计工業投入12500餘萬元,規模以上企業有6傢,基本形成電子、機械、製造、服裝、礦石為主導的多元産業格局。2004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7572萬元,工業總産值達272萬元。2006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322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425元。
  現代農業欣欣嚮榮。效益農業、緑色農業、現代農業初具雛形。效益農業基地化,相繼建有西瓜、葡萄、草莓、食用菌、優質稻、生豬、麻鴨、藺草等十大基地,且皆居全區之首;緑色農業品牌化,擁有巨蓮、一哥、緑紅、蓮凱等品牌,巨蓮西瓜榮獲“浙江省新秀品牌西瓜”稱號,緑紅象山橙榮獲省柑桔博覽會優質奬;産業經營組織化,相繼組建了糧食、西瓜、葡萄、食用菌、農機等新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近千農民入社,成為現代核心農民;現代農業機械化,農田基礎全面完成標準農田建設,路渠管網現代化,農田作業機收機割率達90%,在全市率先初步實現農業機械化。
  規劃建設
  城鎮建設大步推進。基本完成新一輪城鎮規劃修編測量工作。128.7公頃面積商居用地和28.6公頃面積工業用地的集鎮建設框架已經拉開。以振興街為集鎮發展的主軸,商貿、文化、衛生、娛樂等各功能區定位明確。大型超市、連鎖店、專買店成為集鎮商貿的主流。河道淨化、街道亮化、庭園緑化構成集鎮的和諧環境。
  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取得明顯效果,犁頭山村被列為省級生態示範村;康莊工程建設全面實施,全鎮實現村村通水泥路,道路硬化達87公裏,是全省三個康莊工程建設長遠先進鄉鎮之一;學校佈局進一步合理,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質量,全市農村學校領先;群衆性創建活動不斷豐富,“三項文明”建設成果突現,“平安蓮花”成為蓮花鎮的第一品牌。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9798男15607女14191家庭戶戶數9356家庭戶總人口(總)29760家庭戶男15571家庭戶女141890-14歲(總)58990-14歲男30370-14歲女286215-64歲(總)2112115-64歲男1118215-64歲女993965歲及以上(總)277865歲及以上男138865歲及以上女1390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8648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蓮花鎮
  鄉鎮概況
  蓮花鎮位於建德市北部,地處杭州—千島湖—黃山黃金旅遊綫中段,東與下涯鎮毗連,南與新安江鎮接壤,西北與淳安縣的淡竹鄉、富文鄉交界。建淳公路貫穿過境,距建德市新安江鎮16公裏,離淳安千島湖鎮36公裏。06省道貫穿全境,是陸路遊覽千島湖和黃山的必經之地。全鎮行政總面積為87.42 平方公裏,總人口11093人,轄13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是杭州市首批奔小康和新農村鄉鎮之一。是一個交通便捷,工業、農業、商貿業綜合發展的杭州市級小康鎮。
  蓮花鎮享有“新安江後花園”的美稱。全鎮境內碧水青山,峰巒群疊,自然環境十分優美。該鎮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和旅遊開發資源,是投資辦廠、開發旅遊、建立休閑度假場所的理想寶地。蓮花鎮交通十分便利,06省道貫穿全鎮,杭(杭州)千(千島湖)高速公路沿鎮而過,給蓮花鎮又帶來了一次大的發展機遇。
  建置沿革
  境內有座山峰,狀如蓮花,故名蓮花峰。地以山峰而名。1949年置蓮花鄉。1958年為洋溪公社蓮花管理區。1960年擴大公社規模,為新安江公社蓮花管理區。1961年調整公社規模,以蓮花管理區地置蓮花公社。1983年撤社置蓮花鄉。1994年9月置蓮花鎮。1982年,全面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1993年建成鄉有綫電視站,1997年與建德市有綫電視臺聯網。1993年郭村安裝自來水;至1998年,全鎮各村都用上了自來水。1994~1996年,先後投入80萬元,建成長700米、寬20米的蓮花大街。1995年,全面開通程控電話;1996年被列為杭州市首批小康鄉鎮;1998年建淳公路改建工程竣工。
  産業經濟
  2003年,全鎮工業總産值達到5.14億元。工業主要以鈣塑産品和紡織綉品為主,是建德市重要碳酸鈣基地之一,享有“母料之鄉”的美譽,該鎮重點企業建德市勝利塑膠化工有限公司研製開發的拉絲級母料遠銷西歐等國傢和地區。蓮花鎮設立了占地298畝的工業集聚點,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已有多傢企業入駐,是投資創業的理想場所。農業主要以傢禽、花卉苗木、茶葉、蔬菜等為主,是杭州市十大畜牧強鎮之一,全鎮蛋雞存欄數達到了100萬羽,占全市蛋雞養殖總量的三分之一,産值達1400餘萬元,是浙江省無公害禽蛋産品基地和杭州都市農業禽蛋基地。由蓮花鎮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種植的鐵皮石斛已試種成功,目前鐵皮石斛基地已發展到30畝,纍计投資達到200多萬元,該基地是浙江大學試驗基地之一。2003年度蓮花鎮榮獲建德市農業經濟發展一等奬。蓮花鎮連續兩年被評為杭州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以及杭州市首批“平安鄉鎮”,連續三年被評為建德市“最佳集鎮”。
  工業重鎮
  蓮花鎮是建德市工業重鎮之一,産業佈局合理,工業企業發展後勁強,碳酸鈣和紡織工藝品是蓮花鎮兩大支柱産業,境內藴藏着豐富的方解石和石灰石資源,工業功能區的建設更為工業經濟的發展提供廣阔的空間。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0044男5150女4894家庭戶戶數3031家庭戶總人口(總)10025家庭戶男5134家庭戶女48910-14歲(總)24120-14歲男12800-14歲女113215-64歲(總)658015-64歲男337015-64歲女321065歲及以上(總)105265歲及以上男50065歲及以上女552戶口本地住在本地9715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蓮花鎮
  概況
   蓮花鎮位於九江市廬山區西南部,東臨虞傢河鄉、威傢鎮,南倚廬山,西與開發區相連,北接十裏街道,105國道、京九鐵路、昌九公路經過本鎮,境內有江西製氧機廠、五七二七廠、江西華聲電器總廠、海揚紡織有限公司等國有大型企業和市林科所、市地震臺等事業單位。
  政區
   現轄蓮花、妙智、江西製氧機廠、八二六廠、廬山水泵廠等5個居委會,潘灣、譚畈、東城、新橋、竜門、蓮花、梅山、九竜、排山、雙塔、太平等1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妙智鋪。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5個村(居)民小組。現全鎮總面積:74.3k㎡ 人口:18871人,其中農業人口1.1萬人。現有黨支部21個,黨總支1個,其中農村基層黨組織8個,全鎮共有黨員366名,其中農村黨員256名。郵編:332008 
  産業
   蓮花鎮近城近郊,山清水秀,物産豐富,民風淳樸。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蓮花鎮人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學科技、闖市場,紛紛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涌現出一大批特色種植、養殖專業戶。蓮花張記菜刀、查氏茶餅、“三元”雜交豬、“好漢坡”麻辣醬、大棚草莓等特色産品遠近聞名。規劃1000畝的新橋工業小區、東城工業小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備,區位優勢,是境內外有識之士投資創業的理想樂園。目前,已有九江財興五金廠、江西美廬乳業有限公司、九江匯誠製衣有限公司、九江鑫星玻纖廠、九江東盟彩印包裝廠、環球科技有限公司、九江熱管鍋爐廠等10傢企業落戶園區,年創産值1.8億元,上繳稅收600餘萬元,安排勞動力就業2000人。目前全鎮個體私營企業總數達35傢。建築建材、玻纖、精細加工等支柱産業正在形成。2004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産總值1.67億元,同比增長19.3%;完成財政收入1300萬元,同比增長28.9%;引進資金1.468億元,同比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3240元,同比淨增360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0865男15761女15104家庭戶戶數8697家庭戶總人口(總)30015家庭戶男15240家庭戶女147750-14歲(總)67980-14歲男35060-14歲女329215-64歲(總)2181115-64歲男1112815-64歲女1068365歲及以上(總)225665歲及以上男112765歲及以上女112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7849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蓮花鎮
  蓮花鎮,位於秦安縣東北45公裏清水河下遊,地處秦安、莊浪、靜寧三縣交界處,是古“絲綢之路”進入甘肅的第二重鎮;元明清時期為“東西大道”和“南北大道”的交匯處,有“旱碼頭”之美稱。明代蓮花鎮位居全縣四大鎮之首,清居八大鎮之首,如今除興國鎮外是鄉村第一大鎮。
  蓮花鎮古名蓮花城,是一座有着古老歷史的文化名城。
  話說“蓮花”
  《綱鑒易知錄》中雲:伏羲氏太昊之母居於華胥之諸,而生帝。“華胥”就是扶渠,是蓮花的古稱。這個地方現在甘肅省成紀,它的北面至今還有個蓮花城。
  《神話考古》(陸思賢著)中雲:華、花一字,華胥應是遠古民族或部落的女酋長。司馬貞《補史記·三皇本紀》中雲:太昊包羲氏,風姓,代燧人氏繼天而王。母曰華胥,生庖犧於成紀。
  可見,“華胥”有兩種說法。一為伏羲之母,人名;一為伏羲之母居住的地方,地名。《中華詞典》對“胥”的古義解釋是:小官吏:~吏。裏~(一裏之長)。鈔~(管抄寫的小官)。又參照“‘華胥’就是扶渠,是蓮花的古稱。”之說,可見,“華胥”在古人的心中是花中之冠、人中之王。蓮花,又名芙蓉,古稱扶渠(芙蕖),是聖潔高雅之花,故有“一朵蓮花一淨土,一葉菩提一如來。”之言。從而可以說,不管是以“華胥”為地名,還是為人名,都是古代人們由花賦予部落酋長的崇敬之心,表現出人們的愛戴之意。
  伏羲之母“居於華胥”還是她“名曰華胥”,這個無需定說,但“華胥”(蓮花)象徵地位之高、能力之大近乎神靈的這種意識卻在古人心中日趨明顯,從而在生活中逐漸成型定論。
  這一點還與古代人們的生殖崇拜有關。郭沫若在《釋祖妣》一文中認為,花朵乃是女陰的象徵。崇祀植物是古人生殖崇拜的一種表現。《山海經與世界文化之謎》(宮玉海著)中言:華夏民族的先祖都與“華”(即花)有關係……花對於華夏民族生成及信仰有密切關係。在寧夏賀蘭山岩畫圖騰中,植物花圖形衹蓮花一種,由花冠、花托、或花梗組成,花瓣3至5瓣,下有托葉。可見古代人們為了求得“種”的繁衍與昌盛,擴大人類自身的生産,便産生了熾熱的生殖崇拜。而這種崇拜主要就是對花——蓮花的崇拜。
  甘肅省成紀,就是今天水市秦安縣一帶,人祖伏羲降生於此,這已有多種史料辨明,現在無所爭議。伏羲之母“居於華胥之諸,而生帝”;《山海經與世界文化之謎》中也言:黃帝的兒子玄囂,即青陽氏少昊(五帝之一),其母夢大星如虹降於華諸而生;“華諸”也就是華胥之諸。可見古成紀地域中確實有以“華胥”(蓮花)為名的古地名。
河南省漯河市舞陽縣蓮花鎮
  蓮花鎮位於漯河市舞陽縣東北部27公裏處。東與郾城縣陰陽趙鄉接壤,南界澧河與九街鄉相望,西與北舞渡、薑店鄉為鄰,北隔沙河為郾城縣新店鄉。面積62.3平方公裏。耕地52500畝。轄拐子王村、半李村、閆灣村、韓寨村、王寨村、三關廟村、長村趙村、馬灣村、白莊村、玉皇廟村、瀋莊村、劉益莊村、吳李村、天邊楊村、小趙村、大趙村、史渡口村、彎莊村、楊桂莊村、李灣村、於莊村、興國周村、朱寺村、包莊村、郭莊村、李寨村、薛寨村等27個行政村,60個自然村,193個村民小組,10310戶,43000人。鎮政府駐蓮花鎮。郵編:462400
  明代,王氏始祖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因村周圍低,中間高,形成土圪疙,曾名圪疙王莊。後據地處沙河拐彎處而得名——拐子王。明清時期多屬徐莊、唐河、西九麯保。民國初屬人和區,1931年北部多屬第七區,南部屬第二區,1943年均屬清和鄉;1947年解放;1948年北部屬沙北縣第四區;南部屬舞陽縣第十一區;1949年沙北縣撤銷後,北部屬第九區,南部屬第十區;1958年設拐子王公社;1984年社改鄉;1994年更名蓮花鎮至今。
  全鎮地勢西高東低,絶大部分為窪地。沙河、澧河、泥河等河流橫貫東西。得天獨厚的水利資源占全鎮土地面積的80%。大型水利工作泥河窪滯洪區,自1992年以來,開發出漁場2500多畝,藕池1800多畝,昔日廢棄撂荒的沼澤地,今日荷花盛開魚滿塘。成了人們觀光旅遊、度假消閑、賞花垂釣的好去處。傳統種植業,盛産小麥、玉米。特別是優質辣椒,廣銷國內各大城市,並遠涉重洋銷往澳大利亞。成為豫南較大的辣椒種植基地。
  鄉鎮有企業24傢。重點企業有匯通集團半李養殖基地竜頭,帶動周邊形成年出欄20萬頭的生豬基地。舞蓮面粉廠、機車配件廠、舞陽油畫布廠、惠泓塑料廠、科美珠綉廠、玖合花業、三雄模具廠等。工業總産值1.9億元,農業0.3億元,人均收入1875元,糧食總産量39138噸,居全縣首位。財政收入507.8萬元,居民儲蓄額7200萬元。
  集會:蓮花鎮、馬灣、薛集每日晨集。古剎大會有:彎莊正月初七的廟會;包莊二月二的“祖師廟會”;獅子劉二月初九的“三官廟會”;鬍城集二月十五的“高廟會”;彎莊二月二十八的“白衣堂燒香會”;廟西趙清名後第二天的“周公廟會”;朱寺三月三的“延壽寺燒香會”;後蔡三月十五的“湯王廟燒香會”;鬍城集的“小滿會”;鐵佛趙入伏第一天的“佛爺打扇會”;玉皇廟元月二十四“玉皇廟火日會”;興國周八月十七的“青竜爺會”;後蔡十月十五的“湯王廟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7538男19237女18301家庭戶戶數10634家庭戶總人口(總)37321家庭戶男19060家庭戶女182610-14歲(總)93720-14歲男53080-14歲女406415-64歲(總)2383015-64歲男1200915-64歲女1182165歲及以上(總)433665歲及以上男192065歲及以上女241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7235
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蓮花鎮
  鎮情簡介
  長沙市嶽麓區蓮花鎮原屬湖南省望城縣,2008年6月湖南省省會長沙市區劃調整後,與原望城縣含浦鎮,坪塘鎮一並劃入長沙市嶽麓區。
  該鎮地處長沙市嶽麓區西南邊緣,東臨嶽麓區含浦鎮,南界寧鄉縣道林鎮、湘潭縣響塘鄉,西毗嶽麓區雨廠坪鎮,北接望城縣白箬鋪鎮、嶽麓區雷鋒鎮。全鎮總面積113平方公裏,人口5.1萬人,農田30910畝,山林115394畝,水面5912畝。2004村級區劃調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區蓮花鎮區劃交通衛星圖整後,全鎮轄16個村,1個居民社區,258個村民小組,10個居民小組。3所中學,14所小學,1傢縣級醫院,2傢衛生院,原為望城縣面積最大的鄉鎮。
  2007年底,國務院批準長株潭城市群為全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沙市率先提出設立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建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長沙大河西先導區。蓮花鎮所在的嶽麓區全部進入了大河西先導區的核心區。“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是兩型社會的基本要求。新型城市化是大河西先導區的必由之路。
  省委書記張春賢指出,要“堅持城鄉統籌,走協調發展的城市化新路子。要將城市化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農村人口轉移以及發展現代農業結合起來,走城鄉共同繁榮的新路子。”
  蓮花鎮作為長沙新城區的組成部分,不僅要加快發展速度,更要註重節約資源、集約用地、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現代農業、提升鎮區品質。
  2008年10月,嶽麓區蓮花鎮被長沙市小城鎮建設協調領導小組批準為“城鄉統籌兩型社會”建設示范镇。 
  2009年2月16日,長沙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劍飛提出,要將蓮花一帶打造成“中國最美鄉村”。
  嶽麓區區委書記趙建強表示,在2009年,他們將繼續紮實開展“兩型”創建,尤其是抓好蓮花“兩型”示范镇建設,加快推進萬畝土地綜合整理、玉華山生態安置小區、蓮花集鎮改造等項目,高起點配套好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把蓮花這個長沙市區最大的“緑肺”建設成“中國最美的鄉村”。
  該鎮區劃
   由北嚮南,由東嚮西,依次為:竜洞村,新橋村,中長村,金華村 竜臺村,華寶村,大華村,立馬村,雲蓋村,五豐村,軍營村,桐木村 東塘村,雲友村,集賢村,金鳳村。蓮花社區位於該鎮中心地區,為鎮行政中心。
  交通情況
   交通便利 北與319國道相接,鎮內交通發達,公路密佈,規劃建設中的長花灰韶高級旅遊公路、黃橋大道、京珠(京港澳)西綫高速公路與已建成的“謝金”綫、“雨九(X079)”綫、“蓮善(X081)”綫、“坪金(X083)”綫均穿鎮而過,“蓮善”綫與“雨九”綫呈十字狀交叉於蓮花社區,是全鎮的交通主動脈。該鎮村村通公路,四通八達,物暢其流。鎮中心距長沙汽車西站20公裏,距猴子石大橋12公裏,距黃花國際機場35公裏。
  自然環境
  境內群山環抱,丘崗起伏,山清水秀,風景宜人,五峰山、虎形山、黃毛大嶺等處尤為險峻秀麗。
  全鎮113平方公裏中,森林覆蓋率達54.3%以上。進入蓮花鎮域,衹見群山環抱,山巒疊翠,茂林修竹,郁郁葱葱,溪流清澈,水庫如鏡,空氣清新,生態宜人。俯瞰整個長沙市區,再也找不到面積如此之大、山坡如此之高、森林如此之密、生態如此之好的區域。蓮花鎮是長沙市區最大的“緑肺”。
  境內自然資源豐富,有煤、石灰石、路石,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鎮共有小I型水庫3座,小Ⅱ型水庫5座,塘、壩星羅棋布,水資源充足。
  經濟情況
  蓮花鎮於1995年由原蓮花鄉、五豐鄉、桐木鄉合併而成,由此形成了3個集鎮:蓮花橋集鎮(鎮政府駐地),五豐集鎮,桐木集鎮。2007年全鎮財政總收入2124萬元,其中,一般預算財政收入175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300元。
  蓮花鎮目前是一個典型的農業鄉鎮,産業結構以農業為主,農業結構內部以農、林為主,兼及牧副漁業。隆平優質雜交稻、無公害蔬菜、茶葉這三種農産品的種植業是目前蓮花鎮的支柱産業,此外,主要農産品還有柑桔、木材、瘦肉型生豬。
  2007年1至9月全鎮財稅總收入1536.7萬元,鄉鎮企業工業總産值2.08億元。桐木建設、遠興機械、飛洋鑽探、蓮花建材、駿利實業等支柱産業蓬勃發展,現全鎮上下確立了科學規劃謀發展,建設和諧新蓮花的目標,落實對接環綫、加快發展、爭取城市經濟輻射的做亮一點、激活一綫的發展戰略,打造五峰工業板塊、蓮花建築建材板塊、桐木省會後勤保障板塊,以培育支柱産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突破,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強力推進三化進程,大力改善人民生活,充分發揮和利用資源優勢。
  該鎮擁有豐富的坯石資源,適合發展建材、坯石加工等産業;同時,該鎮十分註重生態平衡,保持生態環境,得天獨厚無污染的自然環境,適宜度假、休閑,這為該鎮發展旅遊、休閑類項目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此外,雷鋒農副産品大市場的正常運轉,為該鎮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步伐提供了更大的便,農民發展蔬菜、養殖等經濟農業興趣濃厚。這為逐步把蓮花建設成為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省會明珠重鎮提供了保障。“十一五”期間,將搶抓機遇,充分發揮人文和資源優勢,樹立科學發展觀,建設蓮花新鎮,不斷推進蓮花新一輪快速高效發展。
  科教文衛
  文化教育衛生事業飛速發展 蓮花鎮擁有3所初級中學(五豐中學,桐木中學,雙楓中學),32所小學,在校學生總數7420人,教職員工420人,為九年製義務教育合格鄉鎮,擁有2所幼兒園,縣級醫院1所,鎮級醫院3所。
四川省自貢市貢井區蓮花鎮
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莲花镇
  一、基本情況
  蓮花鎮位於貢井區西南31公裏處,北同竜潭、橋頭相鄰,西與五寶、南與牛尾為鄰,東與農團和宜賓高升接壤,面積44.33平方公裏,為丘陵地形,平均海拔315米,林木覆蓋率近50%。全鎮轄葛麻、黃桷、余家、楊傢祠、象鼻、雷扁、白倉、沙溪、陸和、花馬石、川主等11個村、共80個社,1個社區。全鎮耕地面積11288畝,人口12923人(其中非農人口623人),共3823戶。人口出生率為7.58‰自然增長率為1.8‰,符合政策生育率94.23%。
  二、歷史沿革
  集市名叫蓮花場,相傳場中小河裏半夜曾開過蓮花,後建廟名蓮花寺。明末,場毀於兵災。清道光時重修,仍興集市。清末設保。民國29年(1940年)蓮花場聯保改為蓮花鄉。解放後,仍建蓮花鄉。1995年,榮縣撤鄉建鎮,設蓮花鎮。2005年8月,區劃調整蓮花鎮劃歸貢井區管轄。鎮人民政府駐蓮花場。
  三、旅遊資源
  全鎮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一是山水。這裏山清水秀,平均海拔315米,山巒起伏,層巒疊障;有1個水域面積為280畝的“紅星水庫”,水庫周圍青山環抱,庫中碧波蕩漾。附壩旁邊山上已種植有近200株的成片觀賞桃樹林,梨樹300餘株,柑桔、橙類3000餘株,果林成蔭;林中建有農傢樂1個,有美味可口的泉水豆花和飄香的陳年臘肉,足以讓你一飽口福。碎石公路直通水庫附壩,水庫極具開發價值。二是竹木。全鎮森林覆蓋面積達30000餘畝;竹海林場面積近10000畝,素有“萬畝竹海”之稱,所到之處,極目遠眺,滿眼蒼翠。在與牛尾、宜賓高升接壤的雷碥村、象鼻村,集中了約5000畝的竹海。7公裏長的村道公路兩旁全是茂盛、清幽的竹林和樹林。林中棲息着數十種鳥類。清晨和夕陽西下,各種鳥叫聲此起彼伏,讓人應接不暇、流連忘返;霞光萬丈,直射進深幽的竹林,縷縷陽光挾帶着清新的空氣,足以讓你忘卻城市的繁華與喧囂,使你置身大自然的懷抱,倍感輕鬆與愜意。
  具備雛形的村道公路穿過竹海林區全境。高黎路(柏油路面)改造將大大縮短城區到蓮花鎮的時間。這裏將是人們休閑度假的好地方。隨着區委、區政府對蓮花鎮“發展生態農業,打造旅遊品牌”的規劃,“竹海”與紅星水庫,將被打造成新貢井的後花園——萬畝竹海旅遊區。
  四、農業結構
  全鎮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花生、油菜為主,屬典型的農業鎮。2005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達24364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18263畝,經濟作物面積3513畝,其他農作物面積2588畝;生豬出欄19965餘頭,肉羊出欄23400頭,肉兔出欄158500衹,小傢禽出欄約40萬衹。糧食總産達7560噸,油料産量413噸,水産品産量250噸,勞務輸出2500多人,創勞務收入2000餘萬元,農業增加值增長5%,畜牧業産值占農業總産值的30%,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的比重為3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663元。
  蔬菜種植初具雛形,僅沙溪村種植優質辣椒“宇航一號”(俗稱“七星椒”)近200畝,白倉村水産養殖面積達到100畝,黃桷村規模養兔年産達80000衹、稻田養魚近200畝,楊傢祠村各類柚子面積達105畝。
  竹編是該鎮的一個特色産業。全鎮現有規模(8人以上從事竹編的)竹編場12個,年供應竹編製品達50萬張,産值近400萬元。
  五、社會事業
  鎮內有九年製學校1所,全鎮學生總人數為1190人,現有教職工65人;鎮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8個;鎮敬老院1個,集中供養老人14名;鎮廣播電視站1個,全鎮有綫電視覆蓋率為12%。
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蓮花鎮
  蓮花鎮位於哈爾濱市呼蘭區西北邊境距縣城45公裏,東、北、西三面與本區鄉鎮相鄰,北面與綏化、巴彥兩市、縣隔河相望。
  全鎮現有10個行政村,15個自然屯,居民6000戶,共2.5萬人.境內交通十分便利,哈伊公路在境內西北部穿過,南連呼蘭、哈爾濱,北通綏化、伊春,鎮政府距哈伊公路公6公裏,到石人、康金火車站分別是8公裏和15公裏,距哈綏高速公路出口15公裏.鎮內砂石路面平整,鎮、村間沙石道路縱橫交錯,路平溝直,道旁白楊挺立、緑柳搖曳。鎮內外通訊也十分便利,程控電話通訊網絡可隨時獲取海內外信息。全鎮幅員面積18萬畝,耕地面積12萬畝,地勢平坦。南部地區糧豆雙豐,糧豆年總産量在億斤以上,其中以玉米種植為主,年産量可達4.8萬噸;北部地區水闊草盛,魚肥稻香,畜興禽旺,是令人神往的資源寶地。夏秋之季,千頃水面池埂相連,徽波蕩漾,驅車而來的垂釣者比比皆是;萬畝草原隨風輕拂,花妍柳緑,蝶舞鶯歌。這裏不但盛産銀鯽、泥鰍、田雞等宴席上的佳品,還有大量的紅柳、蘆葦、草炭等待開發,畜牧業生産得天獨厚,牛羊遍田野。生豬、黃牛、鴨、鵝、山綿羊生産是這裏的一大優勢。肉雞、奶牛生産發展很快,畜禽産品加工潛力很大。
  鄉鎮企業發展迅猛,全鎮企業産值到2005年已達到6.3億元,占鄉鎮社會總産值的75%,以刨花板、獸用中藥、木材削平為主的鄉鎮企業生産的産品暢銷各地。近年來,鄉鎮企業産值、利稅不斷增長,各項指標每年以11%的比例迅鼓增長。位於哈伊公路72公裏處的馬傢工業小區,占地300畝,交通便利,現已有進戶企業16傢。
  第三産業迅速興起,運輸、勞務、建築業等方興未艾,旅店、美發、洗浴、照相應運而生。郵電樓、飲服樓和半封閉市場坐落在鎮經濟中心。
  經濟的振興,促進了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規範化的鎮中學,整潔的衛生院,寬闊平坦的體育場,與頗具規模的各類新廠房交相輝映,使這裏平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黑竜江省綏化市望奎縣蓮花鎮
  蓮花鎮地處望奎縣的東北部,興安山地和東北平原的過渡地帶上。地形以丘陵、緩坡為主,地表起伏不大,它南接海豐鎮,東連東升鄉,北靠海倫,西與廂白鄉接壤,西南、西北分別與燈塔惠七鎮毗鄰,全鎮共有13個行政村、31個自然屯。是東北地區的經濟、交通中心。
  資源概況
  土地:土地是農業的載體,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土地。蓮花鎮全鎮土地面積202727畝,其中耕地面積149603畝,林地面積25154畝,牧草地面積556畝,水域面積1791畝,居民、工礦企業用地11280畝,交通用地4217畝,荒地面積9702畝。
  水:蓮花鎮地上水域共有500畝,其中塘壩5座,面積300畝,自然溝200畝。均屬季節性,每年夏季水量充沛,秋鼕季節水量減少,甚至斷流。蓮花區域地下水為地下潛水和承壓水兩層,上層潛水區在15米至20米之間,便於開採,下層為承壓水,深度在50-90米之間,含水層、為305米厚的中細粒砂石層,這層水水量穩定,不易受污染。
  氣候條件:蓮花鎮地處望奎縣的北部低溫多雨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候衹有1.7度,無霜期126天左右,日照時間達2,680小時,積溫2,520度,生長期內積溫2,450度,年降水量500mm左右。
  科教事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這是世紀偉人鄧小平的話,蓮花鎮政府重視教育,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已成為全鎮的共識,全鎮現有一所中學、十六所小學,在校學生3,400餘名,教職員工152人,教師學歷達標率中學為90%,小學為100%,學生入學率小學為100%,中學為98%,畢業率100%。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恭城縣蓮花鎮
  鄉鎮概況
  蓮花鎮位於恭城瑤族自治縣南部,東毗鐘山縣,南鄰平樂縣同安鎮,西接平樂縣二塘鎮,北接本縣平安鄉,距縣城14公裏,轄23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114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5.4萬人。鎮域面積361平方公裏,耕地面積43669畝,水果總面積7萬畝,其中月柿5萬畝,建立蓮塘嶺萬畝無公害月柿標準化栽培示範基地。2003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産值10033萬元,農業總産值1.56億元,實現財政收入680.6萬元,人均純收入1864元。該鎮是恭城縣最大的水果和農産品集散地,享有中國“月柿之鄉”的美譽。
  地理位置
  蓮花鎮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境內藴藏大量的鈦、鐵、鉛、鋅、錫、大理石、花崗岩等礦石,其中以大理石、花崗岩為最著名,花崗岩總儲量25億立方米,主要有紅、灰兩種,紅色名為“蓮花紅”,可與“岑溪紅”相媲美。
  旅遊資源
  該鎮的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有古色、古香的朗山民居,山清水秀的蘭洞天池和傳統民族旅遊。還有以“賞果園風光,品瑤鄉風情”為主題,集生態農業、旅遊觀光為一體的文化生態旅遊紅岩新村已初具規模。首屆恭城瑤族自治縣月柿節開幕式——走進中國月柿之鄉大型文藝演出在紅岩生態旅遊新村舉行並取得了圓滿成功。
  基層組織
   蓮花鎮黨委下轄3個黨總支,42個黨支部,13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486人,其中農村黨員1079名,占74.6%。每個村都建有黨校,各自然村建有黨員電教中心戶。每年村黨支部以黨校和黨員電教中心戶為陣地,依托電化教育、寬帶網等現代科技手段對黨員進行科技培訓,黨員培訓面達90%以上,每個有勞動能力的黨員都掌握了1—2門科技致富技術。他們在自身致富的同時,積極帶領群衆脫貧致富,有效地促進了全鎮經濟發展。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1352男27317女24035家庭戶戶數13030家庭戶總人口(總)51236家庭戶男27212家庭戶女240240-14歲(總)107110-14歲男56540-14歲女505715-64歲(總)3676415-64歲男1982715-64歲女1693765歲及以上(總)387765歲及以上男183665歲及以上女2041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0870
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蓮花鎮
  蓮花鎮位於鼎湖區東部,與四會市接壤,距廣州60公裏,到端州區35公裏,是東面進入肇慶市城區的第一站,是肇慶新興的現代化工業衛星城鎮,總面積67平方公裏,下轄14個村(居)委會, 總人口2.5萬人。該鎮投資環境優越,321國道、三茂鐵路從城鎮腹地穿越而過,有新建的11萬伏輸變電站和日供水2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廠。
  蓮花鎮有可耕地面積32556畝,盛産肇實、塘魚、黑鬃鵝、鮮雞蛋、果蔬、無公害優質大米等,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一是發展大農場大基地為主導的溫氐奶牛場、金源萬頭豬場、紅竜果場、蔬菜基地,調整農業生産佈局1000多畝,以奶牛場為中心發展玉米、甘蔗飼料基地;二是發展綜合性的效益型基地 ,實行立體化養殖,同時發展路網商貿經濟,帶動全鎮商品經濟。
  蓮花鎮領導班子始終堅持“以誠招商,共同發展”的宗旨,調配使用好自有資金的同時,積極引資發展工業。鎮內外嚮型經濟發展迅速,涌現了一批規模企業,有肇慶市最大的投資20多億元的外商獨資企業永盛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有占地1300多畝、年飼養量3000頭奶牛的溫氏奶牛場院和臺商投資800多萬元的大桐林業有限公司等。集旅遊觀光、飲食娛樂於一體的頗具特色的“依坑美食街”馳名西江流域。
  肇慶市鼎湖區蓮花鎮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園區是經國傢環保局和省環保局批準,集中處理和利用第七類固體廢物及其他廢物的定點産業化園區。園區具有高起點開發、高標準規劃、高要求建設、高品位運營的特點,園區規劃總面積約5200畝。已有多傢大型的環保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入園投資。
  蓮花鎮城發展以“鎮級架構、縣級規模”為目標,中心城區從2平方公裏起步,延伸至12平方公裏,使城區真正成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建設投入大量資金完善街道硬底化、321國道的擴建、路燈的安裝等,以及投入40多萬元建設鎮文化廣場。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7155男13402女13753家庭戶戶數6791家庭戶總人口(總)23650家庭戶男11889家庭戶女117610-14歲(總)75010-14歲男41000-14歲女340115-64歲(總)1767315-64歲男856715-64歲女910665歲及以上(總)198165歲及以上男73565歲及以上女124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1375
遼寧省開原市蓮花鎮
  位於開原市東北部,東經124°05′至東經124°24′,北緯42°32′至北緯42°34′之間。東南北三面分別與吉林省梨樹縣、遼寧省西豐縣和昌圖縣為鄰,西與開原市威遠堡鎮接界。蓮花地處丘陵區,屬長白山餘脈哈達嶺,居民多住在兩個山係之間狹長的溝𠔌,貫穿溝𠔌的是著名的葉赫河。區域面積1.73萬公頃,境內70%為山地,約1.2萬公頃,耕地衹占20%,約為0.35萬公頃。全鎮下轄10個行政村,17000口人,滿族人口占68%,是一個滿族聚居的鎮。二楊綫和東德綫兩條縣級公路在鎮內十字型交叉,構成了全鎮公路的主框架,另有多條村路與之相通,交通便捷。
  蓮花鎮歷史悠久,糖坊北山遺址面積大約5000多平方米,地面多有石器和陶器殘片。陶片為夾砂陶,遺址中採集到鬲足、豆把、器底、器耳、口沿等。根據這些遺物初步判定,遺址屬夏傢店上層文化,相當於中原的春秋時期。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蓮花就有人類居住。
  到了明代,蓮花地方空前繁榮,明政府修築的萬裏長城從蓮花通過,重要關口鎮北關就在蓮花境內,它是海西女真葉赫部等進入北京朝貢的交通要道,目前遺址尚存。明朝還在這裏開設關市,與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進行貿易,並將開市、停市做為控製脅持各族的手段。當時的蓮花地方被稱為棉花街,《奉天通志》“鎮北關”條記載“此地市易當以棉花為大宗,以應東北夷人之需要,故以‘棉花’名傳。”棉花街後有一蓮花泡,一到夏日,蓮花盛開,成為當地的一大美景,又加上棉花與蓮花諧音,因此後來將“棉花街”改稱蓮花街,蓮花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開設北京經奉天(瀋陽)到船廠(吉林市)的大驛道,在棉花街設一驛站,稱蒙古和羅站。康熙皇帝兩次東巡都從蓮花經過,並留下了茶棚、歡喜嶺等地名和優美的傳說。
  蓮花鎮鼕季嚴寒漫長,夏季炎熱短促,春季溫暖幹旱,秋季天高氣爽。降雨集中在夏季,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樣的氣候適合多種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高梁、大豆等;水果主要有山楂、蘋果、梨、杏等;野生植物資源有柞樹、椴樹、楊樹、獼猴桃等;野生動物資源有雉雞、野兔、鬆鼠等;礦産資源有花崗岩、石灰石、鐵礦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發展農村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蓮花鎮名人:趙本山,1958年生於鐵嶺開原縣蓮花鄉石嘴村,莊稼院長大的民間演藝奇才。
  趙本山6歲時成為孤兒,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拉二鬍、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麯、二人轉小帽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苦難的童年成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為其日後的小品、演藝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又入威遠鄉業餘劇團,後藉調西豐縣劇團主演二人轉。
  1982年,遼寧省舉辦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趙本山在李忠堂與崔凱合作的拉場戲《摔三弦》劇中扮演肓人張志,一舉成名。“摔”劇獲演出一等奬。當年,趙本山考入鐵嶺縣劇團,擔任主演並任業務團長。1986年被調到鐵嶺市民間藝術團。那時,趙本山與潘長江在瀋陽一起演出的二人轉《大觀燈》200餘場,場場爆滿,轟動東三省。
  趙本山主演的拉場戲《一加一等於幾》、戲麯電視劇《雙叩門》、《過了這個村》、《摘幌》等劇,獲過許多國傢、省級奬勵。
  1987年,在薑昆的推薦下“打入”了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開始了他更加輝煌的藝術人生。春節晚會上,小品《徵婚》、《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送禮》、《鐘點工》、《昨天、今天、明天》、《賣拐》、《賣車》均獲一、二等奬。由個人投資主演的電影《男婦女主任》98國傢級“華表奬”,並獲優秀男主角奬;為繁榮發展藝術,他創辦了“本山藝術公司”。2002年春,電視劇《劉老根》在中央電視臺1套播放,播放時,收視率空前,許多城市萬街空巷。2002年9月5日——10日以趙本山名字命名的“趙本山杯”小品大賽會同中國鐵嶺首屆國際民間藝術節在鐵嶺舉行,社會好評如潮。
  現為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國傢一級演員、中國麯藝協會會員、遼寧省麯藝傢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鐵嶺市形象大使。
  憑藉其紮實的舞臺表演功底,趙本山屢次登上大銀幕,其中最受註目的當屬張藝謀的《幸福時光》以及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近幾年除了在晚會小品節目及一係列喜劇題材電視劇中出現外,2006年老趙還出演了張揚的《落葉歸根》,表現頗受影迷肯定。
湖南省望城縣蓮花鎮
  蓮花鎮轄:雙石、城墻、大華、立新、天星、桐木、新臺、豐塘、古塘、新南、長鬆、永久、大洞、新荷、竜雲、天台、竜洞、寶糧、蓮花、華林、金橋、金鳳、天竜、軍營、聯湖、東團、聯豐、丁塘、金亭、湖田、高橋、新華、雲坪、雲友、五豐、上竜36個村委會。
黑竜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蓮花鎮
  蓮花鎮 轄9個村委會:江西村、柳樹村、蓮花村、東河村、東興村、字砬子村、新富村、大發村、新民村。
  231025108 蓮花鎮
  231025108201 江西村
  231025108202 柳樹村
  231025108203 蓮花村
  231025108204 東河村
  231025108205 東柳村
  231025108206 字砬子村
  231025108207 新富村
  231025108208 大發村
  231025108209 新民村
No. 16
  鎮政府駐孤榆樹,人口1.7萬人,面積169.42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孤榆樹、青石、東屯、東北、糖坊、新房子、水泉、石竜、王傢、蓮花、硯臺、茶棚、保安。
No. 17
  位於呼蘭區西北邊境,距區城45千米,東、南、西三面與本區鄉鎮相鄰,北面與綏化、巴彥兩市、區隔河相望。全鎮現有10個行政村,15個自然屯,居民6000戶、共2.5萬人口。
  
  230111110 蓮花鎮
  230111110200 馬傢村
  230111110201 蟠竜村
  230111110202 孤榆村
  230111110203 興業村
  230111110204 井沿村
  230111110205 老哈村
  230111110206 永安村
  230111110207 蓮花村
  230111110208 梁傢村
  230111110209 大東村
No. 18
  231221104 蓮花鎮
  231221104200 寬四村
  231221104201 寬五東村
  231221104202 寬五西村
  231221104203 信五村
  231221104204 信六村
  231221104205 廂白後頭村
  231221104206 廂黃前二村
  231221104207 廂黃後三村
  231221104208 廂黃後二村
No. 19
  鎮政府駐蓮花路10號。面積158平方千米,人口5.61萬。郵編311618。轄1個居民區、13個行政村:蓮花;郭村、林茶、裏芳、徐傢、江珠、齊平、勝利、鄭傢、樟村、洋溪嶺、薛上、昴畈、桑園。
No. 20
  鎮政府駐蓮花村。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4.57萬人。郵編324019。轄41個行政村:蓮花、澗峰、董傢、兩塘、月山、大墩、華壟、大岩頭、杜村、五坦、下山沿、西山下、廟壟、東山邊、下岱、秧田畈、樟樹山、趙莊、上餘、古樓底、山外、犁頭山、金鈎橋、園裏、後黃、大路口、缸窯頭、毛桐山、橋東、裏黃、外黃、黃傢堰頭、楊下林、石崗山、方營、東湖、朱新、勝楊、山豐、天井堂、石橋頭。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
  蓮花鎮位於建德市北部,與淳安縣接壤。全鎮總面積87.42平方公裏,轄13個行政村,1個居民區,總人口11044人。2004年,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團结帶領全鎮廣大幹部群衆,認真落實鎮黨委提出的“工業富鎮、旅遊興鎮、教育強鎮、發展城鎮”工作思路,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紮實工作,全鎮經濟社會繼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70408萬元,比上年增長13%。其中工業總産值61422萬元,比上年增長12.8%;農業總産值8986萬元,比上年增長13.1%。農民人均收入5984元,比上年增長13%。財政總收入459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18萬元。榮獲杭州市農村經濟“十佳”鄉鎮、杭州市教育強鎮、杭州市文明鄉鎮、建德市農業經濟發展二等奬鄉鎮,連續四年被評為建德市“最佳集鎮”等榮譽稱號。
  全鎮效益農業成效顯著。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大田種植結構調整面積6177畝,建立了蔬菜、花卉、苗木、吊瓜、粉葛、板監根、鐵皮石斛等農業示範基地,其中“大塢山”牌吊瓜、“小香”牌鐵皮石斛,“喜哆哆”牌禽蛋,裏芳牌“紫多滿茶”等特色農産品在國內享有盛譽,形成了蓮花鎮獨特的産業格局。全鎮蛋雞養殖近百萬羽,禽蛋産值占全鎮農業産值的50%以上。緑化造林1881畝,完成山林流轉2480畝,發展毛竹、山核桃、香榧種植近2000畝、努力打造蓮花農民的“生態緑色銀行”。2004年榮獲杭州市農村經濟“十佳”鄉鎮。
  工業經濟持續發展,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實現工業總産值61422萬元,比上年增長12.8%;完成工業銷售産值60617萬元,比上年增長18.2%;完成外貿出口交貨值9160萬元,完成年計劃的104.3%;完成招商引資任務1232萬元,實際利用外資3萬美金。形成了以碳酸鈣産品、綉品、化工、電子、塑料製品等6大行業70多個産品的工業産業佈局。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區
  蓮花鎮位於衢州市衢江區東北部,距衢城二十七公裏,雲豐公路直達,東與十裏豐農場、竜遊縣相鄰,北通省城,交通十分便利。全鎮有41個行政村,
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
  蓮花鎮位於哈爾濱市呼蘭區西北邊境,距縣城45公裏,東、北、西三面與本區鄉鎮相鄰,北面與綏化、巴彥兩市、縣隔河相望。
  全鎮現有10個行政村,15個自然屯,居民6000戶,共2.5萬人。境內交通十分便利,哈伊公路在境內西北部穿過,南連呼蘭、哈爾濱,北通綏化、伊春。鎮政府距哈伊公路公6公裏,到石人、康金火車站分別是8公裏和15公裏,距哈綏高速公路出口15公裏。鎮內砂石路面平整,鎮、村間沙石道路縱橫交錯,路平溝直,道旁白楊挺立、緑柳搖曳。鎮內外通訊也十分便利,程控電話通訊網絡可隨時獲取海內外信息。全鎮幅員面積18萬畝,耕地面積12萬畝,地勢平坦。南部地區糧豆雙豐,糧豆年總産量在億斤以上,其中以玉米種植為主,年産量可達4.8萬噸;北部地區水闊草盛,魚肥稻香,畜興禽旺,是令人神往的資源寶地。夏秋之季,千頃水面池埂相連,徽波蕩漾,驅車而來的垂釣者比比皆是;萬畝草原隨風輕拂,花妍柳緑,蝶舞鶯歌。這裏不但盛産銀鯽、泥鰍、田雞等宴席上的佳品,還有大量的紅柳、蘆葦、草炭等待開發,畜牧業生産得天獨厚,牛羊遍田野。生豬、黃牛、鴨、鵝、山綿羊生産是這裏的一大優勢。肉雞、奶牛生産發展很快,畜禽産品加工潛力很大。
  鄉鎮企業發展迅猛,全鎮企業産值到2005年已達到6.3億元,占鄉鎮社會總産值的75%,以刨花板、獸用中藥、木材削平為主的鄉鎮企業生産的産品暢銷各地。近年來,鄉鎮企業産值、利稅不斷增長,各項指標每年以11%的比例迅鼓增長。位於哈伊公路72公裏處的馬傢工業小區,占地300畝,交通便利,現已有進戶企業16傢。
  第三産業迅速興起,運輸、勞務、建築業等方興未艾,旅店、美發、洗浴、照相應運而生。郵電樓、飲服樓和半封閉市場坐落在鎮經濟中心。
  經濟的振興,促進了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事業的發展。規範化的鎮中學,整潔的衛生院,寬闊平坦的體育場,與頗具規模的各類新廠房交相輝映,使這裏平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蓮花——這處古老而清新的熱土,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正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姿吸引着各地的有識之士,將夢幻變為現實,可以確信,映日蓮花一定會更加美好。
遼寧省鐵嶺市開原市
  蓮花鎮,位於開原市東北部,東經124°05′至東經124°24′,北緯42°32′至北緯42°34′之間。東南北三面分別與吉林省梨樹縣、遼寧省西豐縣和昌圖縣為鄰,西與開原市威遠堡鎮接界。蓮花地處丘陵區,屬長白山餘脈哈達嶺,居民多住在兩個山係之間狹長的溝𠔌,貫穿溝𠔌的是著名的葉赫河。區域面積1.73萬公頃,境內70%為山地,約1.2萬公頃,耕地衹占20%,約為0.35萬公頃。全鎮下轄10個行政村,17000口人,滿族人口占68%,是一個滿族聚居的鎮。二楊綫和東德綫兩條縣級公路在鎮內十字型交叉,構成了全鎮公路的主框架,另有多條村路與之相通,交通便捷。蓮花鎮歷史悠久,糖坊北山遺址面積大約5000多平方米,地面多有石器和陶器殘片。陶片為夾砂陶,遺址中採集到鬲足、豆把、器底、器耳、口沿等。根據這些遺物初步判定,遺址屬夏傢店上層文化,相當於中原的春秋時期。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蓮花就有人類居住。到了明代,蓮花地方空前繁榮,明政府修築的萬裏長城從蓮花通過,重要關口鎮北關就在蓮花境內,它是海西女真葉赫部等進入北京朝貢的交通要道,目前遺址尚存。明朝還在這裏開設關市,與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進行貿易,並將開市、停市做為控製脅持各族的手段。當時的蓮花地方被稱為棉花街,《奉天通志》“鎮北關”條記載“此地市易當以棉花為大宗,以應東北夷人之需要,故以‘棉花’名傳。”棉花街後有一蓮花泡,一到夏日,蓮花盛開,成為當地的一大美景,又加上棉花與蓮花諧音,因此後來將“棉花街”改稱蓮花街,蓮花的名稱一直沿用至今。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開設北京經奉天(瀋陽)到船廠(吉林市)的大驛道,在棉花街設一驛站,稱蒙古和羅站。康熙皇帝兩次東巡都從蓮花經過,並留下了茶棚、歡喜嶺等地名和優美的傳說。蓮花鎮鼕季嚴寒漫長,夏季炎熱短促,春季溫暖幹旱,秋季天高氣爽。降雨集中在夏季,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這樣的氣候適合多種作物生長,主要農作物有玉米、水稻、高梁、大豆等;水果主要有山楂、蘋果、梨、杏等;野生植物資源有柞樹、椴樹、楊樹、獼猴桃等;野生動物資源有雉雞、野兔、鬆鼠等;礦産資源有花崗岩、石灰石、鐵礦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發展農村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No. 25
  蓮花鎮 蓮花鎮位於同安區西北部。面積196.4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36102人(2004年)。轄蓮花、後埔、蔗內、內田、上陵、軍營、淡溪、白交祠、西坑、羅溪、尾林、水洋、小坪、澳溪、雲浦、雲洋、窯市、溪東、美埔19個行政村。東(頭埔)梘(頭)公路過境。境內有金光湖原始次森林。
  [代碼]350212105:~201蓮花村 ~202後埔村村 ~203蔗內村 ~204內田村 ~205上陵村 ~206軍營村 ~207淡溪村 ~208白交祠村 ~209西坑村 ~210羅溪村 ~211尾林村 ~212水洋村 ~213小坪村 ~214澳溪村 ~215雲埔村 ~216雲洋村 ~217窯市村 ~218溪東村 ~219美埔村 (舊代碼還有:~501祥溪農場 ~502大溪農場 ~503圳上茶場 ~504小坪林業實驗場)
  [沿革]1959年建蓮花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改鎮。1997年,面積196.4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蓮花、後埔、蔗內、內田、上陵、軍營、淡溪、白交祠、西坑、羅溪、尾林、水洋、小坪、澳溪、雲埔、雲洋、窯市、溪東、美埔19個村委會。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
  蓮花鎮位於廈門市同安區西北部,東鄰同安區汀溪鎮,南通集美區,西接漳州長泰縣,北連泉州安溪縣,是西北部進入廈門經濟特區的緑色北大門。轄區面積196.4平方公裏,人口3.4萬人,轄有19個行政村。全鎮擁有山地20.6萬畝,耕地2.8萬畝。2005年實現社會總産值5.96億元,財政總收入13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38元。
  蓮花山風景名勝區、金光湖生態旅遊區、達嘉野山𠔌、文山竜潭峽𠔌、銅鉢岩亞熱帶觀光果園等五大景區、126個景點整合為廈門唯一的國傢級森林公園,總面積達3846公頃。鎮黨委、政府把旅遊開發作為中遠期發展經濟的工作目標,不斷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編印宣傳挂歷、郵政明信片、製作宣傳亭以及各新聞媒體的宣傳推介,森林公園的知名度與日俱增。
  在確保糧食生産的前提下,以茶、果、菜、花、藥等高效經濟作物為重點,進一步搞好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和創匯農業。繼續發展訂單農業,做強做大農業加工企業,提高農産品的加工能力和産業化水平。
  蓮花鎮是廈門市茶葉生産基地。茶葉是蓮花鎮山上七個村和半山兩個行政村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約占收入的70%。品種主要有鐵觀音、本山、毛蟹、奇蘭、黃旦等。種植面積約11500畝,年産量2875噸。近幾年積極引導茶農和經銷商在茶葉品種、深加工、包裝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茶葉品味和檔次,多次舉辦賽茶會,茶葉主要銷售全國各地和東南亞、日本等地。蓮花鎮同時也是果、竹、林、藥的重要生産基地。
No. 27
  蓮花鎮 蓮花鎮位於廬山區中西部。面積74.3k㎡,人口18871人。轄蓮花集鎮、華聲廠、江氧廠、妙智、廬山水泵廠、五七二七廠6個社區,蓮花、潘灣、譚畈、東城、新橋、竜門、太平7個村。鎮政府駐妙智鋪,距區政府4千米。105國道和昌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古跡有北宋哲學家周敦頤墓、佛教聖地蓮花洞、鐵佛寺、竹泉山莊、北宋華豐橋、道教聖地太平宮。
  [郵編]332008 [代碼]360402103:~001蓮花集鎮社區 ~002華聲廠社區 ~003江氧廠社區 ~004妙智社區 ~005廬山水泵廠社區 ~006五七二七廠社區 ~200蓮花村 ~201潘灣村 ~202譚畈村 ~203東城村 ~204新橋村 ~205竜門村 ~206太平村 ~570廬山蓮花鎮蓮花林場
  [沿革]1951年屬九江縣第二、七區,1955年設蓮花鄉,1957年劃屬廬山,1958年成立蓮花公社,1967年改名紅旗公社,1968年劃屬九江市,1970年又劃屬廬山管理局,1980年復置蓮花公社,1984年建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1萬,轄潘灣、譚畈、東城、新橋、竜門、妙智、蓮花、梅山、九竜、排山、雙塔、太平宮12個行政村。?年,轄蓮花、妙智、江西製氧機廠、八二六廠、廬山水泵廠等5個居委會,潘灣、譚畈、東城、新橋、竜門、蓮花、梅山、九竜、排山、雙塔、太平等11個行政村。
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
  蓮花鎮位於九江市廬山區西南部,東臨虞傢河鄉、威傢鎮,南倚廬山,西與開發區相連,北接十裏街道,105國道、京九鐵路、昌九公路經過本鎮,境內有江西製氧機廠、五七二七廠、江西華聲電器總廠、海揚紡織有限公司等國有大型企業和市林科所、市地震臺等事業單位。現全鎮農業人口1.1萬人,總面積42平方公裏。現轄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65個村(居)民小組。現有黨支部21個,黨總支1個,其中農村基層黨組織8個,全鎮共有黨員366名,其中農村黨員256名。
  蓮花鎮近城近郊,山青水秀,物産豐富,民風淳樸。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蓮花鎮人民在黨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學科技、闖市場,紛紛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涌現出一大批特色種植、養殖專業戶。蓮花張記菜刀、查氏茶餅、“三元”雜交豬、“好漢坡”麻辣醬、大棚草莓等特色産品遠近聞名。規劃1000畝的新橋工業小區、東城工業小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完備,區位優勢,是境內外有識之士投資創業的理想樂園。目前,已有九江財興五金廠、江西美廬乳業有限公司、九江匯誠製衣有限公司、九江鑫星玻纖廠、九江東盟彩印包裝廠、環球科技有限公司、九江熱管鍋爐廠等10傢企業落戶園區,年創産值1.8億元,上繳稅收600餘萬元,安排勞動力就業2000人。目前全鎮個體私營企業總數達35傢。建築建材、玻纖、精細加工等支柱産業正在形成。2004年全鎮完成國內生産總值1.67億元,同比增長19.3%;完成財政收入1300萬元,同比增長28.9%;引進資金1.468億元,同比增長40%;農民人均純收入3240元,同比淨增360元。
No. 29
  蓮花鎮 蓮花鎮位於舞陽縣東北部。轄拐子王、半李、閆灣、韓寨、王寨、三關廟、長村趙、馬灣、白莊、玉皇廟、瀋莊、劉益莊、吳李、天邊楊、小趙、大趙、史渡口、彎莊、楊桂莊、李灣、於莊、興國周、朱寺、包莊、郭莊、李寨、薛寨27個行政村。古跡有春秋時期鬍國故城遺址。
  [代碼]411121103:~201拐子王村 ~202半李村 ~203閆灣村 ~204韓寨村 ~205王寨村 ~206三關廟村 ~207長村趙村 ~208馬灣村 ~209白莊村 ~210玉皇廟村 ~211瀋莊村 ~212劉益莊村 ~213吳李村 ~214天邊楊村 ~215小趙村 ~216大趙村 ~217史渡口村 ~218彎莊村 ~219楊桂莊村 ~220李灣村 ~221於莊村 ~222興國周村 ~223朱寺村 ~224包莊村 ~225郭莊村 ~226李寨村 ~227薛寨村
  [沿革]1958年建拐子王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更名蓮花鎮。1997年,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4.4萬,轄拐子王、薛寨、李寨、郭莊、包莊、朱寺、興國周、於莊、楊桂莊、彎莊、史渡口、大趙、小趙、閻灣、韓寨、王寨、三官廟、長村趙、白莊、天邊楊、吳李、劉益莊、玉皇廟、瀋莊、李灣、馬灣、半李27個行政村。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縣
  蓮花鎮地處望城縣西南邊緣,東臨含浦鎮,南界寧鄉道林鎮,西毗雨廠坪鎮,北接白箬鋪鎮、雷鋒鎮。全鎮總面積113平方公裏,人口5.1萬,農田30910畝,山林115394畝,水面5912畝。村級區劃調整後,全鎮轄16個村,1個居民社區,258個村民小組,10個居民小組,3所中學,14所小學,1傢縣級醫院,2傢衛生院,屬望城縣面積最大的鄉鎮。境內群山環抱,丘崗起伏,山清水秀,風景宜人,五峰山、虎形山、黃毛大嶺等處尤為險峻秀麗。全鎮公路呈十字形交匯於蓮花橋,是我縣出入湘潭、寧鄉的西南重要通道,四通八達,物暢其流,鎮中心距長沙汽車西站20公裏,距猴子石大橋12公裏,距黃花國際機場35公裏。“十五”期間,全鎮國民生産總值由9.7億元增加到13.8億元,淨增4.1億元,年均增長8.4%,鄉鎮企業工業總産值由1.73億元增加到2.33億元,淨增0.6億元,年均增長7%,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889元增加到2969元,年均增長11.4%。桐木建設、興隆山莊、飛洋鑽探、遠興機械、中洲建材、方圓鬃刷等支柱産業蓬勃發展,現全鎮上下確立了“對接高教園區、加快發展步伐”的整體思路,打造五峰工業板塊、蓮花建築建材板塊、桐木省會後勤保障板塊,充分發揮人文和資源優勢,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科學規劃謀發展,建設和諧新蓮花”為目標,落實“對接環綫、加快發展、爭取城市經濟輻射”的“做亮一點、激活一綫”的發展戰略,以培育支柱産業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突破,以重點項目為支撐,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題,強力推進“三化”進程,大力改善人民生活,逐步把蓮花建設成為經濟繁榮、人民富裕、環境優美、社會和諧的省會明珠重鎮,不斷推進蓮花新一輪快速高效發展。
No. 31
  蓮花鎮位於鼎湖區東部,與四會市接鑲,距廣州60公裏,到端州區35公裏,是東面進入肇慶市城區的第一站,是肇慶新興的現代化工業衛星城鎮,總面積67平方公裏,下轄14個村(居)委會,總人口2.5萬人。
廣東省肇慶市鼎湖區
  蓮花鎮位於鼎湖區東部,與四會市接鑲,距廣州60公裏,到端州區35公裏,是東面進入肇慶市城區的第一站,是肇慶新興的現代化工業衛星城鎮,總面積67平方公裏,下轄14個村(居)委會, 總人口2.5萬人。該鎮投資環境優越,321國道、三茂鐵路從城鎮腹地穿越而過,有新建的11萬伏輸變電站和日供水2萬立方米的自來水廠。
  蓮花鎮有可耕地面積32556畝,盛産肇實、塘魚、黑鬃鵝、鮮雞蛋、果蔬、無公害優質大米等,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一是發展大農場大基地為主導的溫氐奶牛場、金源萬頭豬場、紅竜果場、蔬菜基地,調整農業生産佈局1000多畝,以奶牛場為中心發展玉米、甘蔗飼料基地;二是發展綜合性的效益型基地 ,實行立體化養殖,同時發展路網商貿經濟,帶動全鎮商品經濟。
  鎮內外嚮型經濟發展迅速,涌現了一批規模企業,有肇慶市最大的投資20多億元的外商獨資企業永盛紡織印染有限公司;有占地1300多畝、年飼養量3000頭奶牛的溫氏奶牛場院和臺商投資800多萬元的大桐林業有限公司等。集旅遊觀光、飲食娛樂於一體的頗具特色的“依坑美食街”馳名西江流域。
  肇慶市鼎湖區蓮花鎮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園區是經國傢環保局和省環保局批準,集中處理和利用第七類固體廢物及其他廢物的定點産業化園區。園區具有高起點開發、高標準規劃、高要求建設、高品位運營的特點,園區規劃總面積約5200畝。目前,已有多傢大型的環保再生資源有限公司入園投資。
  蓮花鎮城發展以“鎮級架構、縣級規模”為目標,中心城區從2平方公裏起步,延伸至12平方公裏,使城區真正成為全鎮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區建設投入大量資金完善街道硬底化、321國道的擴建、路燈的安裝等,以及投入40多萬元建設鎮文化廣場。
四川省宜賓市興文縣
  蓮花鎮位於興文縣東北部,治所在蓮花街,距縣城18公裏。地理位置東經105°11′
No. 34
  620522101000 蓮花鎮
  620522101201 蓮花村
  620522101202 袁山村
  620522101203 上河村
  620522101204 曾梁村
  620522101205 仁義村
  620522101206 桑川村
  620522101207 馮溝村
  620522101208 郭河村
  620522101209 薑寨村
  620522101210 湫果村
  620522101211 槐竜村
  620522101212 七土村
  620522101213 大莊村
  620522101214 陽灣村
  620522101215 灣兒村
  620522101216 高樓村
  620522101217 小戶村
  620522101218 新莊灣村
  620522101219 範墩村
  620522101220 董灣村
  620522101221 川子村
  620522101222 好地村
  620522101223 董新村
  620522101224 吳灣村
  620522101225 安臺村
  620522101226 姚窪村
  620522101227 馬麯村
  620522101228 雙廟村
No. 35
  622921103000 蓮花鎮
  622921103201 蓮城村
  622921103202 焦張村
  622921103203 魯傢村
  622921103204 賈傢村
  622921103205 曙光村
秦安縣蓮花鎮名片-甘肅省天水市
秦安县莲花镇名片-甘肃省天水市
  秦安縣蓮花鎮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北端,秦安縣東北部,地處靜寧、莊浪、秦安三縣的交匯地帶,自古素有“旱碼頭”之稱。蓮花鎮1999年被甘肅省列為全省綜合改革試點鄉鎮,2000年撤鄉建鎮。全鎮面積94.52平方公裏,全鎮共28個行政村,88個村民小組,9556戶,42074人,耕地面積63509畝,人均耕地1.51畝。2005年底農民人均純收入1522元。
  近年來,蓮花鎮黨委、鎮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小城鎮建設為契機,狠抓産業結構調整,發展壯大支柱産業,圍繞“農業穩鎮,商貿活鎮,工業強鎮”的發展思路,以鄉鎮企業、林果業、餐飲商貿為主的新興産業發展迅速。以建材、澱粉加工、食品加工為主的鄉鎮企業和小作坊已發展到162傢,鄉鎮企業從業人員1150人,2005年底完成總産值13740萬元,營業收入完成13250萬元。建成了川道區千畝優質富士基地、老鷹頂千畝早酥梨基地和千畝優質桃基地等四處優質果園基地,2005年鎮上又多方籌資300多萬元建起200多座果窖,並在宏義果品公司建起了1座1000噸氣調庫,為林果支柱産業的發展進一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底全鎮水果園面積達23838畝,水果總産量達13881噸,總産值1632萬元。一條兩公裏的商業街已經形成,商貿業年成交額達1億元。
  蓮花鎮緊抓國傢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於1999年對蓮花鎮鎮區進行了拆遷改造,拆遷面積達2多萬平方米,通過六年來的改造建設,水、電、通信、有綫電視,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基本到位,投入建設資金4200多萬元,小城鎮的雛形基本形成。
  為了進一步改善發展鄉鎮企業的政策和投資融資環境,鎮黨委、政府把小城鎮建設與發展鄉鎮企業並舉,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加快工業園建設,逐步形成密集、高效型鄉鎮企業發展網絡,立足我鎮實際,發展資源優勢,創辦獨具特色的鄉鎮企業。積極開發了一批以果品,薯類為主的,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術拳頭産品,把股份製合作企業作為振興企業經濟的突破口,充分利用17000畝果園,年産果品6000噸和年加工薯類3000多噸的産業優勢,積極組建果品集團公司和薯類加工集團公司。蓮葉公路和蔡蓮公路的建設,為蓮花鎮發展又註入新的活力,開放的蓮花鎮熱情歡迎有識之士來蓮花辦廠經商。
貢井區蓮花鎮名片-四川省自貢市
  一、基本情況
  蓮花鎮位於貢井區西南31公裏處,北同竜潭、橋頭相鄰,西與五寶、南與牛尾為鄰,東與農團和宜賓高升接壤,面積44.33平方公裏,為丘陵地形,平均海拔315米,林木覆蓋率近50%。全鎮轄葛麻、黃桷、余家、楊傢祠、象鼻、雷扁、白倉、沙溪、陸和、花馬石、川主等11個村、共80個社,1個社區。全鎮耕地面積11288畝,人口12923人(其中非農人口623人),共3823戶。人口出生率為7.58‰自然增長率為1.8‰,符合政策生育率94.23%。
  二、歷史沿革
  集市名叫蓮花場,相傳場中小河裏半夜曾開過蓮花,後建廟名蓮花寺。明末,場毀於兵災。清道光時重修,仍興集市。清末設保。民國29年(1940年)蓮花場聯保改為蓮花鄉。解放後,仍建蓮花鄉。1995年,榮縣撤鄉建鎮,設蓮花鎮。2005年8月,區劃調整蓮花鎮劃歸貢井區管轄。鎮人民政府駐蓮花場。
  三、旅遊資源
  全鎮境內旅遊資源豐富。一是山水。這裏山青水秀,平均海拔315米,山巒起伏,層巒疊障;有1個水域面積為280畝的“紅星水庫”,水庫周圍青山環抱,庫中碧波蕩漾。附壩旁邊山上已種植有近200株的成片觀賞桃樹林,梨樹300餘株,柑桔、橙類3000餘株,果林成蔭;林中建有農傢樂1個,有美味可口的泉水豆花和飄香的陳年臘肉,足以讓你一飽口福。碎石公路直通水庫附壩,水庫極具開發價值。二是竹木。全鎮森林覆蓋面積達30000餘畝;竹海林場面積近10000畝,素有“萬畝竹海”之稱,所到之處,極目遠眺,滿眼蒼翠。在與牛尾、宜賓高升接壤的雷碥村、象鼻村,集中了約5000畝的竹海。7公裏長的村道公路兩旁全是茂盛、清幽的竹林和樹林。林中棲息着數十種鳥類。清晨和夕陽西下,各種鳥叫聲此起彼伏,讓人應接不暇、流連忘返;霞光萬丈,直射進深幽的竹林,縷縷陽光挾帶着清新的空氣,足以讓你忘卻城市的繁華與喧囂,使你置身大自然的懷抱,倍感輕鬆與愜意。
  具備雛形的村道公路穿過竹海林區全境。高黎路(柏油路面)改造將大大縮短城區到蓮花鎮的時間。這裏將是人們休閑度假的好地方。隨着區委、區政府對蓮花鎮“發展生態農業,打造旅遊品牌”的規劃,“竹海”與紅星水庫,將被打造成新貢井的後花園——萬畝竹海旅遊區。這裏必將是各位有識之士投資開發的熱土,熱情、開放的蓮花人民歡迎各位商傢前來投資開發。
  四、農業結構
  全鎮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花生、油菜為主,屬典型的農業鎮。2005年農作物播種總面積達24364畝,其中糧食作物面積18263畝,經濟作物面積3513畝,其他農作物面積2588畝;生豬出欄19965餘頭,肉羊出欄23400頭,肉兔出欄158500衹,小傢禽出欄約40萬衹。糧食總産達7560噸,油料産量413噸,水産品産量250噸,勞務輸出2500多人,創勞務收入2000餘萬元,農業增加值增長5%,畜牧業産值占農業總産值的30%,經濟作物占種植業的比重為35%,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663元。
  蔬菜種植初具雛形,僅沙溪村種植優質辣椒“宇航一號”(俗稱“七星椒”)近200畝,白倉村水産養殖面積達到100畝,黃桷村規模養兔年産達80000衹、稻田養魚近200畝,楊傢祠村各類柚子面積達105畝。
  竹編是我鎮的一個特色産業。全鎮現有規模(8人以上從事竹編的)竹編場12個,年供應竹編製品達50萬張,産值近400萬元。
  五、社會事業
  鎮內有九年製學校1所,全鎮學生總人數為1190人,現有教職工65人;鎮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8個;鎮敬老院1個,集中供養老人14名;鎮廣播電視站1個,全鎮有綫電視覆蓋率為12%。
  六、發展思路
  “新貢井、新蓮花,搶機遇、調結構,奮力推進蓮花跨越式發展”,這是蓮花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的共識。“加強農業基礎,繁榮第三産業,適度開發林産業,實現經濟總量和農民收入穩定增長”,這是未來五年黨委政府的發展思路。加快農業産業結構調整、開發林業資源,加強旅遊等第三産業的開發、培育和發展,經過3到5年的努力,把全鎮建設成為農業優勢明顯、生態環境較好,農業特色突出、第三産業活躍,農民增收明顯、人民群衆安居樂業的新蓮花。蓮花人民滿懷信心走嚮燦爛的明天!
同安區蓮花鎮名片-福建省廈門市
  蓮花鎮位於廈門市同安區西北部,東鄰同安區汀溪鎮,南通集美區,西接漳州長泰縣,北連泉州安溪縣,是西北部進入廈門經濟特區的緑色北大門。轄區面積196.4平方公裏,人口3.4萬人,轄有19個行政村。全鎮擁有山地20.6萬畝,耕地2.8萬畝。全鎮基層黨支部24個,黨員總數1192人。2005年實現社會總産值5.96億元,財政總收入13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38元。
  幾年來,蓮花鎮黨委、政府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立足鎮情,明確了“工業立鎮、農業穩鎮、旅遊富鎮、和諧發展”的思路,展現了“團结、奮進、和諧、發展”的蓮花風貌,充分發揮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産業特色,逐步形成“山上茶葉香、半山水果甜、山下開發熱、旅遊人車涌”的發展格局,全面建設獨具特色的優美鄉鎮。2004年鎮政府被授予“省綜治工作先進單位”、“省級安置幫教工作先進單位”、“市級雙擁工作先進單位”、“市級徵兵工作先進單位”、“區級招商引資工作先進單位”、“區富餘勞力轉移先進單位”等十八項榮譽稱號。當前全鎮上下正致力於:
  抓工業園建設。全力啓動工業片區建設。蓮花工業片區規劃面積1500畝,2004年通過開發建設首期500畝工業片區,采取軍民共建的辦法,並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目前工業區簽約項目10個,其中外資項目4個,協議利用外資4600萬美元,內資項目6個,投資2.2億元。預計工業片區全部建成投産後,年産值7.5億元,年創稅收3500萬元,提供5000多個就業崗位。營造良好投資環境、加大工業園區開發建設力度是鎮黨委、政府近年發展經濟的主要工作思路。
  抓旅遊開發。蓮花山風景名勝區、金光湖生態旅遊區、達嘉野山𠔌、文山竜潭峽𠔌、銅鉢岩亞熱帶觀光果園等五大景區、126個景點整合為廈門唯一的國傢級森林公園,總面積達3846公頃。鎮黨委、政府把旅遊開發作為中遠期發展經濟的工作目標,不斷加大宣傳力度,通過編印宣傳挂歷、郵政明信片、製作宣傳亭以及各新聞媒體的宣傳推介,森林公園的知名度與日俱增。
  抓高優農業發展。在確保糧食生産的前提下,以茶、果、菜、花、藥等高效經濟作物為重點,進一步搞好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優質高效農業、特色農業和創匯農業。繼續發展訂單農業,做強做大農業加工企業,提高農産品的加工能力和産業化水平。
  抓基礎設施建設。鎮黨委、政府加大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落實村村通硬質道路和村村通自來水工程建設,去年村村通硬質化路50公裏,已實現各行政村通水泥路。建成1.5公裏達到市政標準的蓮美鎮區一條街。目前,全鎮的水、電、路、通訊日臻完善。
  抓做好茶文章。蓮花鎮是廈門市茶葉生産基地。茶葉是蓮花鎮山上七個村和半山兩個行政村農民的主要經濟收入來源,約占收入的70%。品種主要有鐵觀音、本山、毛蟹、奇蘭、黃旦等。種植面積約11500畝,年産量2875噸。近幾年,鎮政府積極引導茶農和經銷商在茶葉品種、深加工、包裝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茶葉品味和檔次,多次舉辦賽茶會,茶葉主要銷售全國各地和東南亞、日本等地。蓮花鎮同時也是果、竹、林、藥的重要生産基地。
英文解釋
  1. :  Lianhua Town
近義詞
蓮花
包含詞
蓮花鎮二中開原市蓮花鎮中心小學
望城縣蓮花鎮桐木中學望城縣蓮花鎮五峰中學
同安縣蓮花鎮聚達工藝廠恭城縣蓮花鎮竹木工藝廠
廬山蓮花鎮蓮花林場海豐縣蓮花鎮衛生院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臨夏縣公司蓮花鎮營業廳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甘肅有限公司秦安縣公司蓮花鎮營業廳
恭城縣蓮花鎮竹木工藝製品廠
分類詳情
張開石竜村張開保安村張開新民村張開桑園村勝利村
蓮花村蓮花村徐傢村雙石村雙石村
蓮花村蓮花村蓮花村蓮花村蓮花村
蓮花村蓮花村蓮花村馬傢村復興村
趙莊村東屯村東柳村西坑村沙溪村
沙溪村蓮花社區長嶺村湖山村郭村
樟村江西村竜門村興傢村大莊村
王傢村蟠竜村永安村蓮花社區鄭傢村
董傢村月山村東城村梅山村玉皇廟村
仁義村立新村金橋村湖田村高橋村
新華村立新村金橋村湖田村高橋村
新華村蓮塘村大坪村雙廟村曙光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