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陳岩 Chen Yan
風動雲開淨客顔,三千丈石錦爛斑。 淤泥不是花開處,擢出天河緑水間。 |
|
詩人: 林杞 Lin Qi
天開八葉蓮花峰,神龜引子巢其中。 千年皮骨老化石,玉色不與凡工同。 |
|
蓮花峰投訴電話黃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559-2517464
安徽省旅遊投訴電話:0551-2821763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蓮花峰特別提醒蓮花峰和其它名山的頂峰一樣,在絶頂四周鐵索上挂滿了各式各樣的鎖,多為年輕情侶或夫妻攜手扣上的連心鎖,以示永結同心。
蓮花峰是黃山第一高峰,海拔1873米,為黃山絶頂,也是安徽省的最高峰,處在黃山中部。巍峨峭拔,氣勢雄偉。這裏主峰高聳其中,周圍群峰簇擁,形如一朵初綻的蓮花仰天怒放,故有此名。
登山道路衹有一條,名蓮花埂,長1公裏餘,沿途奇鬆夾道,怪石林立,杜鵑滿坡,山花爛漫,景色十分秀麗。峰頂比較平坦,方圓丈餘,四周圍以護欄。頂上有不少石刻,如“群峭摩天”、“天海奇瀛”、“突兀撐青穹”、“大巧若拙”等,大都出自名傢手筆。還有“石船”(又名“蓮花舫”)、香沙井(又名月池)等景觀。
每當風和日麗之時,在此可東觀天目,西望匡廬,北瞰九華,南視三清,皖南岡巒盡收眼底。置身於此,大有頂天立地之感。清代名畫傢石濤曾有詩贊之:“壁立不知頂,崔嵬勢接天。”
從玉屏樓至蓮花峰須沿着玉屏至天海的山路,經送客鬆、望客鬆,至蒲團鬆,這裏右有“指路石”,左有“犀牛望月”景觀,再嚮前,過蓮花溝,攀上“八百級”蓮花嶺,在嶺上可看到“金龜探海”。
下到嶺腳,前有三岔路口,右面一條即蓮花埂,可直上蓮花峰。沿途要穿過四個山洞,還可看到“真好造化”、“非人間也”等摩崖石刻,以及飛竜鬆、雙竜鬆等奇鬆異石。 |
|
蓮花峰投訴電話衡陽市旅遊投訴電話:0734-8853373
湖南省旅遊投訴電話:0731—4717614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蓮花峰在嶽廟西四十裏,狀如蓮花,方廣寺建於“蓮花心”中,寺內有慧思、海印和尚的補衲臺、洗衲池,寺前有飛來鐘懸於白果樹上,寺內原有宋徽宗趙佶題“天下名山”匾額,後移至半山亭。 |
|
蓮花峰位於黃山中部,玉屏峰西南,東對天都峰。為36大峰之一。海拔1864米,是黃山最高峰,也是華東地區第三高峰。由於周圍群山環繞,頗似蓮花,故得此名。連接蓮花嶺和蓮花峰的是一條長達一公裏半的蜿蜒小道,在到達峰頂前要過四個洞穴。蓮花峰上既有許多或似飛竜或似雙竜的松樹,也有著名的黃山杜鵑花。在黃山的中心區域聳立着三座主峰──蓮花峰、光明頂和天都峰,其雄偉壯麗盡展眼前。徐霞客在遊記中說:蓮花峰“居黃山之中,獨出諸峰之上”,“即天都亦俯首矣”。他僅憑目測便能得出如此正確的結論,在當時確是了不起的發現。他是指出蓮花峰為黃山最高峰的第一人。此峰峻峭高聳,氣勢雄偉。因主峰突兀,小峰簇擁,儼若新蓮初開,仰天怒放,故名“蓮花峰”。明代吳悵曾有詩贊曰:“一種青蓮吐絳霞,亭亭玉立淨無瑕。遙看天際浮雲捲,露出峰頂十丈花。”清代吳夢印亦有詩云:“蓮峰秀拔迥稱尊,凡欲高呼達帝閽。舉目江山如帶礪,低頭巒蚰似兒孫。風生絶獻應回雁,日落懸岩不度猿。翠影嵐光千萬狀,我雖能到未能言。”峰上有飛竜、倒挂等奇鬆。絶頂處方圓丈餘,名曰“石船”,中有一池一稱“香沙池”。登上峰頂,如置身雲霄,江河一綫,雲天一色,俱在遠眺之中。在晴朗的日子,可以東望天目,西瞻匡廬,北窺九華與長江。雨後初晴,四面八方的雲海盡收眼底,無比壯觀。據傳,古代峰頂常有“天馬”出沒。蓮花峰頂還有一奇觀,就是絶頂四周鐵索上挂滿了各式各樣的鎖。它是年輕的情侶或夫婦攜手扣上的連心鎖,以示永結同心。黃山連心鎖不僅扣在高峰絶頂處,而且幾乎所有的護欄鐵鏈上隨處可見,不僅有兩鎖相扣、共鎖於鏈的“同心鎖”,還有大小不一、相互連結的“全家福鎖”和傢人專為孩子係的“長命鎖”。
宋鹹淳四年(1268年),歙縣人,國史院編校吳竜翰,歙人、景定進士鮑雲竜,歙人、文士宋復一等三人,於秋鼕之際,自帶幹糧,費時三天,始登峰頂。後寫下《黃山紀遊》一篇,為現存最早遊蓮花峰的文字,他們三人也成為有文字記載的第一批登上蓮花峰的人。他們夜宿蓮花峰頂,霜月洗空,一碧萬裏,狂放中吹鐵笛,歌遊仙招隱之章。竜翰賦詩,有“鐵笛一聲天未曉,吹開三十六峰雲”之句。今有登峰盤道5裏,相對高度110米。登峰起步緩坡稱“蓮梗”,中間穿過四個石洞,古人稱“蓮孔”。洞穴陡立,遊人疊級而上,如在蓮孔中穿行,恰似“傾麯作蟻旋出花萼中”。沿途風光奇絶,峰壁間有“真好造化”、“非人間也”、“名不虛傳”、“天海奇觀”等摩崖題刻。峰下有蓮花洞、蓮花源。1997年又在蓮花溝開闢500米登山新道,由蹬道、棧橋、觀景臺等組成。在新道觀景臺眺望玉屏峰和天都使。尤為壯觀。
關於蓮花峰,還有一段神奇的故事:相傳很久以前,觀音大士奉天帝之命,下凡巡視。當她手持淨瓶、柳枝二寶,乘着象徵吉祥如意的蓮花寶座,駕雲來到黃山時,受到山神、水神、花神及仙猿、百鳥的熱烈歡迎。觀音見山奇水秀,雲霞造燦,草木生輝,又有許多好客的朋友,便久久盤桓,不願離去,早把那森嚴寂寞的“天宮”忘得一幹二淨。一日,天帝派來“烏鴉使者”,催觀音回宮。觀音不願遵旨,天帝即派天兵天將前來捉拿,要治她“件旨”之罪。觀音也不示弱,立即取出隨身法寶,用柳枝蘸着淨瓶裏的法水,嚮對方揮灑。天兵天將素知法水厲害,一旦沾身,立即皮焦肉爛,因而都不敢近身。加之黃山山神、水神、花神、仙猿、百烏等齊為觀音助陣,因此,一場惡戰,直打得天兵天將丟盔棄甲而逃。天帝無奈,衹得降下“禦旨”,將其逐出天宮,責令她永住波濤險惡的南海。所以人們便稱她為“南海觀世音”。其實,觀音壓根兒就沒將天帝的“禦旨”當回事,讓她住南海,她偏要住在自己心愛的黃山。觀音怕天帝再來騷擾,就索性將自己乘坐的蓮花寶座,點化成雄奇秀麗的山峰,這就是後來的蓮花峰。 |
|
蓮花峰風景區位於廣東省潮陽市南海邊陲,練江入海口處,面積1.14平方公裏。屬海洋性氣候,鼕暖夏涼,四季如春;水陸空交通方便,和深汕高速路海門口毗鄰,有公共汽車直達景區。主峰蓮花峰是南海岸邊拔地而起的一座小山峰,由一大堆瓣狀縱裂的花崗石組成。陸上遠觀,像一朵蓮花含苞待放;海上遠眺,則如盛開蓮花,公元1278年,南宋文天祥舉兵勤王,登峰尋望帝舟,遂命名並刻石為“蓮花峰”。
蓮花峰是潮汕久負盛名的勝跡,具濱海特色。於2001年榮膺廣東省第一個國傢AAA級旅遊景區。峰前一片汪洋,碧水藍天,飛鷗衹衹,白帆點點。春夏之夜,天將欲曉,海面上閃爍着銀光,環繞蓮花峰久久不散,日出方消失,這就是海岸奇觀著稱的“蓮峰海色”,為潮汕八景之一。峰東側海灘,沙白水潔,是天然的海邊浴場。夏日弄潮戲水,沙灘日浴,別有情趣。也可乘坐飛艇,駛出象山外海,體驗大海一望無垠的博大,尤其是那大海的日出,一輪新陽從海平面噴薄而上,金光萬道,何等壯觀。西側海灘,怪石嶙峋,百態千姿,有酷肖之獅首山,餘則若虎若豚,不一而足,風暴襲來,波濤洶涌,白浪排空,似千軍萬馬,動魄驚心。其上懸崖,為景區之側峰曰巾峰,峰若儒生之巾故得名。峰上有塊遙望歸航的巨石,是漁傢女的“望夫石”,它使人們回憶起漁傢過去的苦難史。望夫石北還有明清時期的古炮臺遺跡,四個炮眼中的四尊古炮窺視着入港的海面,明清時期曾在靖海抗倭的海防上立過功,歷歷在志。自宋文天祥登峰望帝之後,歷代不少名士文人在此記史刻壁,留下了有名的書法詩文百餘處,內容豐富,書體各異,形成蓮花峰摩崖石刻群,被稱贊為不朽的石頭史册,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代名傢劉海粟、老捨、趙樸初、關山月、啓功等也為蓮花峰添色增輝。近幾年我們也接待過楊尚昆、喬石、宋平、賽福鼎等二十多位黨和國傢領導人。
蓮花峰不僅海色山光,秀麗多姿,還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明清古建築“忠賢祠”、“觀海樓”、“崇文亭”;紀念性建築“萬人塚”、“文公石雕像”等。“忠賢祠”始建於明萬歷年間,清道光拓建為“蓮峰書院”,該祠匾聯林立,尚有文天祥手書刻石二幅,使瞻仰者流連忘返。至於另一省級文物“萬人塚”則是抗戰時期日軍殘殺漁民的歷史罪證,現為陵園式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蓮花峰藴涵着忠烈正氣,啓迪後人,把人們引入哲理的海洋,激發着人們愛國愛鄉之情,遊覽一番,終生受益。她吸引着海內外的遊客,觀光團絡繹不絶。年遊客量接近50萬人次。
黃山:蓮花峰 |
|
賦蓮花峰 | 蓮花峰茶 | 蓮花峰路 | 蓮花峰石刻 | 倒挂蓮花峰 | 海門蓮花峰 | 華山蓮花峰 | 黃山蓮花峰 | 監試蓮花峰 | 忽覺蓮花峰 | 今復蓮花峰 | 蓮花峰風景區 | 溫其球蓮花峰圖 | 蓮花峰次敬夫韻 | 蓮花峰下得佳名 | 蓮花峰翠濕凝秋 | 蓮花峰頭飯黃精 | 蓮花峰風景名勝區 | 廬山蓮花峰祥庵主 | 武林山十詠蓮花峰 | 次韻約登裏中蓮花峰 | 武林山十詠·蓮花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