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1、浙江省義烏市蘇溪鎮
區劃人口:
義烏市蘇溪鎮位於義烏市東北部。東鄰諸暨市、東陽市,南界廿三裏街道辦事處、稠城街道辦事處,西連後宅街道辦事處,北接大陳鎮,交通便利。地處東經120?06′,北緯29?05′。總面積109.1平方公裏,常住人口6.8萬,本地人口4.6萬,外來人口5萬。鎮轄69個行政村,142個自然村。502個村民小組,係浙江義烏工業園區所在地,是義烏的中心鎮和副城區、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綜合改革試點鎮和浙江省襯衫工業專業區,是義烏市最具活動的區域之一。鎮政府駐地鬍宅村,處在鎮中西部,距義烏市政府13公裏,離國際商貿城福田市場6公裏。義烏民航機場距蘇溪僅12公裏。37省道公路、陽光大道、環城北路穿鎮而過。
歷史沿革:
蘇溪(又名酥溪)的行政區域名稱多次變更。明朝屬竜祈鄉七、八、十都。清乾隆年間設酥溪鎮。鹹豐十一年(1861)太平軍進駐義烏時,並鄉後,又屬北鄉;1934年又改設蘇溪鎮;1946年,鄉鎮裁並,蘇溪為鄉,轄21個保,251個甲,1949年5月,廢除保甲制度,建立農會,1950年蘇溪鄉分劃為蘇溪、立塘、中心、路東、聯合、新新、新建、甘溪8個小鄉;1956年並鄉,蘇溪鄉轄蘇溪、立塘2個鄉及中心、路東2個鄉的部分村;1958年9月改稱蘇溪生産大隊,1961年建為蘇溪人民公社,轄19個大隊;1983年政社分設,在原公社範圍建鄉;1986年12月撤鄉建鎮。1992年5月撤區,擴鎮並鄉,新新、巧溪、楊梅崗3個鄉並入蘇溪鎮,共轄50個村,2001年3月,原荷葉塘鎮的上西陶、西山下、畈田、婁下張、東宅、上大路、上山下、范家、東殿前、上甘、新廳、下陳、東湖門、木城、石塘、張滸、裏宅、高嶺、塘頭應、東陶、東洪、後山塢等22個村並入蘇溪鎮,劃出八裏橋頭、立山黃、新和等3個村並入大陳鎮。
自然資源:
自然資料豐富。有鈷土礦、凝石灰岩礦。野生動植物繁多。獸類有30餘種,黃鼠狼、水獺、麂、野山兔、鬆鼠、狗獾、野豬、狸子、刺蝟、國傢二類保護的有穿山甲、江豬。鳥類有200多種,屬稀有珍貴的有啄木鳥、杜鵑、黃鸝;主要鳥類有雉雞、山雞、竹雞(泥滑滑);野鴨(鳧)、稻雞、長尾鵲、鵓鴣、相思鳥、貓頭鷹、麻雀、山雀、翠鳥、布𠔌鳥、斑鳩、畫眉、燕子、雁(雁鵝)、白頭翁、老鷹、隼、喜鵲、八哥、烏鴉、鷺鶿等。蛇類主要有烏梢蛇、蘄蛇(五步蛇)、蝮蛇(犁頭蝮)、赤練蛇(火辣蛇)、眼鏡蛇(老鴉樸)、竹葉青蛇、油菜花蛇、銀環蛇、水蛇等。介甲類繁殖於溪、塘、水庫中,多屬野生,有鱉、蝦、蠃螄、蟹、蚌、蛇、田蠃、烏龜、剋蛇龜等。野生魚類有鯽魚、烏鯉、鮎魚、泥鰍、黃刺魚、黃鱔、鰟鮍、 魚粲 條、鰻魚、麥穗魚、石板魚等。山區林地主要植被鬆、杉、毛竹等。
旅遊風光:
蘇溪山明水秀,緑樹成蔭。境內有滴水岩公園、齊廬山景區和雙溪風景旅遊區。1997年群衆自籌,在滴水岩公園的講學山山頂建造聚寶塔1座,塔身為縉雲石塊砌成,7層,高35.50米,塔壁上飾有浮雕佛像1000尊,內有蹬高樓梯108級,盤旋而上,蹬上最高層朝南遠眺,可看到東陽市的白雲塔,兩塔南北呼應,其間高樓、田野、道路交融。齊廬山和高殿山的緑樹叢中各建有革命烈士陵園,安眠着幾十位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英勇犧牲的烈士。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人們前往祭掃。墓旁有亭、殿,又成了人們遊覽、小憩的景點。滴水岩公園的水竹洞天更是清幽迷人。古時文人墨客到此即觸景作詩。清?唐肅《水竹洞天》:“人間洞天三十六,誰到蘇溪溪上頭。湘水有人裁玉笛,武陵無地入漁舟。半泓竜起或成雨,六月夜來疑是秋。更有高樓名積翠,重重簾箔不須鈎。”清?範幹《水竹洞天》:“蘇溪溪上亭還好,水竹清幽勝倍加。萬幹修篁領風月,一泓寒玉浸煙霞。詎知洞府神仙窟,便在山林處士傢。安得攜朋並載酒,爛題詩句發英華。”
科教文衛:
蘇溪鎮每年組織開展重大節日和傳統節日大中型群衆文化活動6次以上,內容包括:大型文藝晚會、大合唱、卡拉OK、交誼舞、象棋、書法、徵文等比賽活動,其規模檔次不斷提升,群衆參與率較高,社會影響面廣。體育運動、體育競賽蓬勃開展,參加市級比賽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不斷加強和改善農村體育設施建設,據統計:2004年10月止,蘇溪鎮有燈光球場42個,普通球場18個,乒乓球室26個,排球場5個,門球場3個,溜冰場2個,臺球廳18傢(經營性),田徑場5個,健身館7個。2003年6月,位於蘇溪鎮開發區好派路,占地25畝的新院址內建築面積8379平方米的新門診綜合樓建成投入使用。同時蘇溪醫院由原址搬入新址,極大的改善了工作環境及群衆就醫環境。蘇溪醫院是一所公立非營利性醫院、一級甲等醫院、愛嬰醫院、醫保定點單位,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骨傷科、疾控科、婦幼保健科、發熱門診、中醫科、醫技科、手術室和住院部等科室,開放座位25張。主要設備有東芝彩超、進口全身動生化、500mA、200 mAX光機、CLE-10胃鏡,十二導自動分析心電圖機、自動洗胃機、麻醉機、心裏監護儀、母胎監護儀等設備。到2003年底有正式在編職工93人。蘇溪鎮其他衛生機構設置:村衛生室37個,私人診所3個。蘇溪鎮現有八所小學,包括蘇溪一小、蘇溪二小、新新小學、同春小學、西山下小學、巧溪小學、後山塢小學、楊梅崗小學;一所初中即蘇溪鎮初級中學,一所職校即蘇溪職校。蘇溪鎮中於1999年下半年,由蘇溪鎮政府投資3000萬元,市教委投資2000萬元建成,占地120畝,有班級40個,在校學生數2104人,正式教職工129人,今年的中考成績在鄉鎮初級中學中名列前茅,有11人考入義烏中學。
經濟社會:
工業
蘇溪鎮現有工業企業1699傢。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服務功能,紮實開展為企業“解難題、辦實事”活動,使整個工業經濟運行不但在量上呈現持續穩步增長的態勢,在質的方面也有明顯提高。同時,緊緊抓住省級開發區——義烏工業園區落戶的契機,加快推進園區開發建設力度,引進了一批科技優勢、創業優勢、環保優勢明顯的企業,發展多元化企業,使該鎮的工業經濟呈現多頭並進的態勢,企業的科技含量、綜合競爭力、經濟外嚮度等有了大幅提升。涌現出了四達五金、博尼服飾、棒傑服飾、沙洲絲巾、鴻仰彩印、琳達襪業等一批行業竜頭企業。2007年1-10月份,全鎮共完成財政收入8796萬元,同比增長21.9%;實現工業總産值49.9億元,同比增長15.74%;完成銷售收入42億元,同比增長17.15%;完成出口交貨值6億元,同比增長59.37%。全鎮規模以上企業80傢,纍计完成工業總産值8.7億元,同比增長39.40%,完成銷售産值8.3億元,同比增長42.54%。
2006年浙江義烏工業園區正式落戶蘇溪鎮。服裝業做為蘇溪鎮的一項支柱産業,在經歷了數年的市場低迷後,開始轉暖。蘇溪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服裝企業挖掘潛力,開展自主創新,走科技化、外嚮型的發展道路。在積極實施品牌戰略方面,鼓勵企業走創牌之路,提高産品的附加值。今年上半年,蘇溪鎮四達五金的“一星”商標獲得了“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博尼服飾的“歐耶”、棒傑服飾的“法維詩”正在申報“中國馳名商標”。蘇溪鎮農業生産情況良好。防汛抗旱工作準備充分,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較大的旱澇災害。農業服務工作比較到位,農民培訓、種子供應、技術指導、動物防疫等工作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農業
蘇溪鎮現有耕地25960畝,其中水田22300畝,小二型以上水庫6座,標準農田19200畝,占總耕地的73%。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農業的發展,出臺了一係列扶農優惠政策。一是近年來投入資金1200餘萬元,建設標準農田3000畝,改善了生産條件;二是扶持專業戶、農業竜頭企業,建立優質農産品、無公害農産品基地,現全鎮有種養大戶90餘戶、農業企業55傢,經營面積7000畝,占總耕地的30%。其中,全華火腿有限公司為金華市農業竜頭企業,藤香園等7傢為義烏市農業竜頭企業。全鎮現有農業部級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三傢、省級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四傢、義烏市級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三傢。2007年,藤香園有限公司種植的“雪青梨”、“早生新水”二個品種被評為省級金奬優質農産品。蘇溪農業正嚮規模化、專業化、效益化發展,農産品質量不斷得到新提高,農業效益持續獲得新提升。
鎮村建設:
重點工程建設
重點工程建設是蘇溪發展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全鎮今年實施中的市重點工程有8項,鎮重點工程有13項,是全市重點工程數量最多的鎮街之一,工程內容涉及交通、水利、農田改造、學校建設、市政設施等各個方面。該鎮一方面精心抓好市重點工程建設,努力確保各項市重點工程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着力抓好鎮重點工程的質量和進度,不斷提高城鎮建設水平,完善基礎設施,改善居住環境,提高群衆生活質量。
新農村建設
通過開展新農村建設,蘇溪農村的環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全鎮69個行政村中已有59個村達到“雙建設”各類標準。從2003年以來,蘇溪鎮已完成或正在實施的村莊整治村有45個,同時啓動了鬍宅、楊梅崗等8個村的舊村改造。鎮政府還積極幫助巧溪水庫山區農民下山脫貧,第一期下山脫貧小區建設已竣工,入住農戶202戶;第二期下山脫貧小區包括2棟水平房(即290套)已進入招標程序。經過幾年建設,涌現了一批先進村,如蘇南村被列入省級小康示範村,長府、新樂等村被列入金華市小康示範村。
社會事業:
創建工作
近年來,蘇溪鎮在努力提升投資環境的同時,着力營造幹淨、整潔、優美的衛生環境。在鎮區,通過“拆違、治亂、緑化、亮麗”四大戰役和全民參與環境衛生大整治活動,環境衛生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農村,通過以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陣地建設為主要內容的“雙建設”活動以及“鄉風文明村”創建活動,涌現了一大批“鄉風文明村”和“雙建設”示範村,村容村貌大為改觀,為義烏市創建成為國傢衛生城市、國傢環保模範城市、國傢園林城市及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作出了應有的貢獻,該鎮也先後榮獲了浙江省衛生鎮、浙江省生態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榮譽稱號。
計生工作
全鎮有育齡婦女10397人,落實各種避孕措施9517人,綜合避孕率達91.54%。近年來,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計劃生育工作,始終堅持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目標,全面推行計生全員責任製,着力抓好性別比整治、流動人口管理、社會撫養費徵收、計生協會建設、查環婦檢和四環手術落實等工作。努力構建“依法管理,村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長效機製。計劃生育管理水平明顯提高,計劃生育符合率在94%以上,穩定在低生育水平。
社會治安
蘇溪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民主法製建設。針對蘇溪企業多、外來人口多等特點,該鎮以創建“平安蘇溪”為突破口,堅持發展與穩定並重,富民與安民並進,努力抓好防控體係建設,全力維護社會穩定。全鎮69個行政村、50人以上的企業都建立了治調委員會、義務消防隊,每年投入聯防經費150餘萬元。按照“一片一警”的要求,建成了四個片警務室,設立外口辦,建立報警點、警民聯繫點,形成了“守點”、“巡片”和“控面”的警務工作方式,還在全鎮範圍內安裝了紅外綫電子監控係統,實行24小時監控。在抓好治安防控體係建設的同時,努力構建大調解工作機製,把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作為促進全鎮和諧穩定的關鍵,做到常抓不懈。
社會事業
蘇溪鎮轄區現有小學八所、初中一所、高中一所、中心衛生院一所、村衛生室三十七個、中心敬老院兩座。
蘇溪鎮黨委、政府把社會事業工作當作推進全鎮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來抓。每年組織開展重大節日和傳統節日大中型群衆文化活動6次以上,內容包括:大型文藝晚會、大合唱、卡拉OK、交誼舞、象棋、書法、徵文等比賽活動,其規模檔次不斷提升,群衆參與率較高,社會影響面廣。體育運動、體育競賽蓬勃開展,門球、籃球、武術、柔力球等項目均在省、市比賽中取得了佳績,鎮區還一年一度舉行千名老年人健身走活動。蘇溪鎮中、蘇溪一小的課程改革工作得到了國傢課改工作評估組的高度肯定,鎮政府還先後投入了7000多萬元對蘇溪鎮中、職校教學樓進行了重建、擴建,蘇溪三小也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之中。積極開展了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工作,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勞動保障與社會救助體係,在今年第二次慈善資金募集中,全鎮共募集善款640餘萬元。幾年來,蘇溪鎮先後獲得了浙江省體育強鎮、浙江省衛生鎮、首批金華市農村公共衛生示范镇、義烏市衛生強鎮等諸多榮譽。
名人名篇:
蔣仲苓,1922年9月21日生,義烏市蘇溪鎮蔣宅村人。1938年南京震旦大學附屬中學畢業,同年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十六期通訊科學習,1940年畢業。其後在陸軍大學西南參謀班特二期、陸軍步兵學校高級班六期、陸軍參謀大學正規班六期、三軍大學戰爭學院將官班結業。1941年任湖北二六集團總司令部參謀處中尉參謀。1944年任第六師上尉連長、1945年任通訊兵第七團上尉連長。1946年任通訊兵署署長室上尉參謀、1947年任七十五軍軍部少校參謀、中校科長。去臺後50年代初期駐守大陳島,任陸軍營長、副團長。1955年江山島戰役後隨軍撤至金門。1959年任九二師團長、1968年任預六師師長、1970年任二六師師長、1972年7月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參謀長。1975年任第九軍(後改為第三軍)中將軍長。1977年任第六軍團司令,1980年任金門防衛司令官。1981年11月晉升陸軍二級上將,任陸軍總司令。1988年5月任副參謀總長兼執行官。1989年1月兼任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1989年11月任總統府參軍長,至1992年10月1日屆齡除役,改任國策顧問。1981年3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1988年7月當選國民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1993年8月當選為國民黨第十四屆中央委員。1994年11月任國防部部長。1992年2月,辭去國防部長職務。1999年9月獲美國諾維契大學頒贈榮譽博士學位。現任國民黨副主席。
蘇溪工業開發規劃科學,設計超前,功能齊全,服務到位,工業基地一、二期引進企業89傢,總投資10億元。三期開發的外商投資區、標準廠房創業區、服飾印刷區申請入區企業270多傢,用地4600多畝,城鎮建設日臻完善,形成了“三縱四橫”的道路網架。蘇溪鎮中、蘇溪醫院、廣電大樓、財政大樓、供電大樓及江北綜合市場等一大批標志性建築拔地而起,投資1億多元的蘇溪江緑化防洪工程已全面啓動。“緑化、環保、生態”蘇溪,不僅是投資創業發展的熱土,更是居住休閑的寶地。農業産業化發展迅猛,標準農田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産條件,推行了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全鎮已有8000餘畝土地用於特色農業開發,涌現出蔬菜、苗木、瓜果、畜禽等60余家種養大戶。以現代科技應用為特色的現代高科技農業園區初步形成,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浙江義烏工業園區於2006年經國傢發改委批復成立,位於蘇溪鎮境內。目前規劃開發面積17.34平方公裏,由老區與新區兩部分組成。老區於90年代陸續開發,已完成開發3.303平方公裏,其中工業用地2平方公裏,基礎設施纍计投入6.1億元。建成區面積2.81平方公裏,共有企業155傢,其中億元以上企業2傢,500萬元以上企業64傢,外資企業17傢,中外合資企業10傢,高新技術企業2傢,企業固定資産投入51.8億元,引進外資1.2億美元。截至目前,園區企業今年共實現銷售收入40.2億元,完成出口交貨值6.3億元,完成企業稅收1.2億元,實現企業利潤3.6億元。
定位
經過省發改局牽頭組織的9傢單位專傢的聯合評審,園區産業規劃已基本通過論證,産業規劃的基本定位是:
⑴把園區打造成為義烏市的中心副城區。在強化産業功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培育商貿、居住、科教、休閑、文化等功能,協調推進工業園區和新城區建設,形成以高附加值為特色的工業新城。
⑵吸引集聚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資金密集型的先進製造産業,促進現有勞動密集型的製造産業轉型提升,使園區成為義烏市産業升級的主要平臺。
⑶留住本地、吸引本市和引進周邊地區的企業總部,重點強化管理、研發、營銷等總部職能,占據産業鏈核心關鍵環節,適當轉移一般加工製造等職能,使園區成為企業總部聚集地。
⑷加大創意設計和技術研發力度,配套建設科研功能區塊,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為全市小商品製造産業的發展提供研發、設計等服務平臺,成為科技創新先導區。
⑸踐行循環經濟發展理念,強化循環産業鏈設計,嚴格控製能耗、水耗和固廢排放,提高土地産出效率和資源節約利用率,建設循環經濟發展示範園區。
園區重點發展四園一群,即:精品服裝針織園、配套裝備電器園、時尚工藝飾品園、創意設計孵化園和企業總部樓宇群。除此之外,園區還配套了行政辦公區、文教區、金融服務區、市場集散區、物流中轉區和居住區。
擴容情況
目前,園區擴容範圍內的土地詳查已完成。擴容範圍總面積11.29平方公裏,其中農用地9.46平方公裏、建設用地1.01平方公裏、林地0.57平方公裏、未利用地0.25平方公裏,分南北兩個區塊,南區塊7.47平方公裏,東至外環快速通道,南至蘇福路,西至老浙贛鐵路,北至濱河路;北區塊3.82平方公裏,位於大陳江北側。
2、江西蘇溪鎮
蘇溪鎮位吉安市泰和縣西南邊境,與萬安縣、遂川縣接壤。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42個村小組,160個自然村,總面積98平方公裏,其中山地面積25萬畝,耕地面積3.8萬畝。全鎮常住人口2.2萬餘人,農業人口1.9萬餘人,5000餘戶。圩鎮白土街,為鎮政府駐地。2002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42億元,財政總收入360餘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7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17元。
一、歷史沿革及行政區劃
蘇溪鎮建製始於明朝,古稱白土裏。1954年2月,為便於梅陂水渠管理,經萬安縣、泰和縣協商,吉安專員公署批準,將萬安縣所轄的白土鄉劃歸泰和縣第二轄區,成立白土鄉。1958年10月,白土鄉人民政府改名蘇溪人民公社。1969年蘇溪、馬市、棲竜三個公社合併為馬市人民公社,1972年馬市人民公社又拆為蘇溪、馬市、棲竜三個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鄉人民政府,1997年撤鄉建鎮至今。轄上宏、高溪、芫背、橫塘、蘇溪、三居、石陂、上彭、下彭、石洲、水口、油居、良邊、雷岡14個行政村。
二、交通、資源
蘇溪鎮交通便利,105國道途徑圩鎮,貫穿全鎮9個村委會,境內長達11公裏,全鎮村村通路,部分村組通水泥路。圩鎮離縣城21公裏,離贛粵高速公路6公裏,離火車站23公裏,離井岡山機場25公裏。
蘇溪鎮水資源豐富,有小(二)型水庫三座,小山塘51座,水面面積3000畝,梅烏江貫穿全鎮,過境流程20.5公裏,梅陂水庫、梅陂渠道、梅陂灌溉站、雷岡水電站是全鎮的主要灌溉工程,全鎮有效自流灌溉面積達27000餘畝。
礦産資源有磁鐵礦、石膏礦,分別分佈在蘇溪村,下彭、水口、雷岡村,但因儲量不明,尚未開採。
三、特産
近年來,蘇溪鎮黨委、政府以市場為導嚮,以效益為中心,以資源為依托,以産業結構調整為主綫,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農作物以優質稻(玉雪粘、馬壩油粘、馬壩新粘)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工業蔗、水果蔗、西瓜(無籽西瓜、水蜜雙色冰淇淋西瓜、拉網西瓜、秋西瓜)、花卉苗木、百合、花生、雙低油菜、芝麻、楊肖二六柑桔、棚柑、車前籽、沙田柚、板慄等。百合是傳統特色經濟作物,現種植面積有1000餘畝。工業蔗、水果蔗、優質稻為全縣重點生産鄉鎮之一。全鎮現有花卉苗木基地4個,面積1500餘畝,主要品種有楊樹、紅花繼木、杜鵑、沉水樟、含笑、人工草皮等;特色畜禽産品有:鵝、羊、烏雞、肉牛。近年來,該鎮加大科技興農力度,發展草食畜禽,種草養牛、種草養鵝、種草養羊逐步興起,全鎮2002年種草3000畝,養牛5000餘頭,養鵝3萬餘衹,養羊100餘頭。
四、企業
鎮政府將企業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招商引資、激活民資上來,不斷發展工業企業。全鎮現有重點企業7個,即江西鬆泰林化發展有限公司、廣泰化工發展有限公司、銀河珠寶有限公司、天虹玩具廠、天依裝飾材料廠、華興精製米廠、泰和縣二建公司等。2002年全鎮企業總産值6500萬元,其中工業企業總産值4741萬元,上繳稅收290萬元。
五、城鎮建設
蘇溪鎮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建有全區一流的綜合集貿市場和農民商貿街、小康示範村、短途汽車站、長途汽車站、自來水廠等。農貿市場二期工程開發已啓動。
六、文教、衛生
全鎮有一所初級中學、4所完小、7個教學點、16所幼兒園。初級中學教學質量位居全縣前茅,每年考入泰和中學學生達60餘名。小學積極爭取希望工程支助,投資15萬元的希望樓正在建設之中。
全鎮建有電信、移動、聯通三個基站,共有手機用戶1000戶。村村通電話,固定電話用戶達2400戶。廣播電視由過去的微波有綫電視改為光纜傳輸電視,電視節目達29套,全鎮有綫電視用戶600餘戶。
全鎮共有1所中心醫院、1所分院、15所衛生所,中心醫院為一級甲等標準醫院。 |
|
蘇溪鎮 郵編:322009 代碼:330782105 面積109.1平方千米,人口4.72萬人(2005年底)。現轄1個居民區、68個行政村:鬍宅;新院、蔣宅、後店、車站、蘇院、馬丁、新中、徐豐、立塘、密溪、竜華、洪流、東青、杜村、蘇南、邢宅、新樂、王界、嚮東、韓界、長府、徐樟塘、油碑塘、灣頭下、齊山樓、月白塘、余家殿、同春、塘裏蔣、同裕、三聯、聯合、上樓、青春、翁界、下屋、溪北、雙溪、花廳、殿下、仙下、仙頂、屏風石、裏西崗、裏外甘、裏宅、高嶺、木城、石塘、下陳、新廳、上甘、范家、畈田、東宅、張滸、上西陶、後山塢、塘頭應、東湖門、東殿前、上山下、上大路、樓下張、西山下、東陶、東洪、楊梅崗。鎮政府駐鎮前街35號。
以駐地得名。 清朝時屬竜祈鄉七、八、十都,民國時蘇溪鄉、新新鄉,1950年分屬蘇溪、立塘、中心、路東、聯合、新新、新建、甘溪等鄉,1956年分屬蘇溪、聯合、新新、甘溪等鄉,1961年改為蘇溪、新新、甘溪、聯合4個人民公社。1983 年改稱蘇溪、新新、巧溪、楊梅崗、聯合、路東等鄉,1986年願蘇溪鄉改為建製鎮,1992年新新、巧溪、楊梅崗3鄉並入蘇溪鎮,聯合、路東、前店3個鄉合併稱荷葉塘鄉。2002年荷葉塘鎮的一部分村莊並入蘇溪鎮,原新新鄉的八裏橋頭、新和、立山黃3個村委會並入大陳鎮。 |
|
蘇溪鎮位於義烏市東北部,南靠稠城街道、廿三裏鎮、東臨東陽市、北接大陳鎮、西連後宅街道,浙贛鐵路復綫和37省道穿鎮而過,是一個交通便利、資源豐富、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源遠流長的古鎮。2001年行政區劃調整後,全鎮總面積109.1平方公裏,人口8.7萬,下設鬍宅、蔣宅、新新、巧溪、路東、聯合6個工作片,轄68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義烏縣蘇溪鄉人民政府於1955年建立,當時為義烏縣蘇溪鄉公所。 建鄉時,下轄八個行政村,十五個自然村,即:邢宅村、新樂(5個自然村),蔣宅、鬍宅、鵝毛山腳(2個自然村),馬丁、油碑塘(2個自然村),楊梅崗。鄉公所駐地蔣宅村。1955年並大鄉,原蘇溪鄉、立塘鄉、中心鄉合併為蘇溪鄉,共轄25個行政村,五十一個自然村。1956年成立鄉黨總支。1957年拆區並鄉時,在原來的下轄範圍外,又劃入上西陶、下西陶、殿前、下兆、溪前、樓卜六個自然村。直至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2001年3月,義烏市機構調整,把原荷葉塘鎮的聯合、路東工作片並入蘇溪鎮,至止蘇溪鎮成為目前的行政區域規模和設置。改革開放以來,蘇溪人吃苦耐勞、精明能幹,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初步形成了以農業為基礎,工業為主導,第三産業相應發展的産業格局。2002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8.98億元,工農業總産值28億元,財政稅收3794萬元,人均收入達5721元。在義烏市建設現代化商貿城市“一體兩翼,金烏騰飛”的發展戰略中,蘇溪定位為義北新城區。2000年被命名為浙江省中心鎮、浙江省衛生鎮、金華市文明鎮,同時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鎮。 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 |
|
蘇溪鎮 面積:98k㎡ 人口:19025人 郵編:343712 代碼:360826105 轄蘇溪居委會,上宏、高溪、芫背、蘇溪、橫塘、三居、上彭、下彭、水口、雷崗、模山等11個村委會。鎮政府駐上彭村。 |
|
溪 鎮 基 本 概 況
蘇溪鎮位於泰和縣西南邊境,與萬安縣、遂川縣接壤。轄14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42個村小組,160個自然村,總面積98平方公裏,其中山地面積25萬畝,耕地面積3.8萬畝。全鎮常住人口2.2萬餘人,農業人口1.9萬餘人,5000餘戶。圩鎮白土街,為鎮政府駐地。2002年,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42億元,財政總收入360餘萬元,地方財政收入270餘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17元。
一、歷史沿革及行政區劃
蘇溪鎮建製始於明朝,古稱白土裏。1954年2月,為便於梅陂水渠管理,經萬安縣、泰和縣協商,吉安專員公署批準,將萬安縣所轄的白土鄉劃歸泰和縣第二轄區,成立白土鄉。1958年10月,白土鄉人民政府改名蘇溪人民公社。1969年蘇溪、馬市、棲竜三個公社合併為馬市人民公社,1972年馬市人民公社又拆為蘇溪、馬市、棲竜三個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管理委員會改為鄉人民政府,1997年撤鄉建鎮至今。轄上宏、高溪、芫背、橫塘、蘇溪、三居、石陂、上彭、下彭、石洲、水口、油居、良邊、雷岡14個行政村。
二、交通、資源
蘇溪鎮交通便利,105國道途徑圩鎮,貫穿全鎮9個村委會,境內長達11公裏,全鎮村村通路,部分村組通水泥路。圩鎮離縣城21公裏,離贛粵高速公路6公裏,離火車站23公裏,離井岡山機場25公裏。
蘇溪鎮水資源豐富,有小(二)型水庫三座,小山塘51座,水面面積3000畝,梅烏江貫穿全鎮,過境流程20.5公裏,梅陂水庫、梅陂渠道、梅陂灌溉站、雷岡水電站是全鎮的主要灌溉工程,全鎮有效自流灌溉面積達27000餘畝。
礦産資源有磁鐵礦、石膏礦,分別分佈在蘇溪村,下彭、水口、雷岡村,但因儲量不明,尚未開採。
三、特産
近年來,蘇溪鎮黨委、政府以市場為導嚮,以效益為中心,以資源為依托,以産業結構調整為主綫,發展特色農業、效益農業。農作物以優質稻(玉雪粘、馬壩油粘、馬壩新粘)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工業蔗、水果蔗、西瓜(無籽西瓜、水蜜雙色冰淇淋西瓜、拉網西瓜、秋西瓜)、花卉苗木、百合、花生、雙低油菜、芝麻、楊肖二六柑桔、棚柑、車前籽、沙田柚、板粟等。百合是傳統特色經濟作物,現種植面積有1000餘畝。工業蔗、水果蔗、優質稻為全縣重點生産鄉鎮之一。全鎮現有花卉苗木基地4個,面積1500餘畝,主要品種有楊樹、紅花繼木、杜鵑、沉水樟、含笑、人工草皮等;特色畜禽産品有:鵝、羊、烏雞、肉牛。近年來,該鎮加大科技興農力度,發展草食畜禽,種草養牛、種草養鵝、種草養羊逐步興起,全鎮2002年種草3000畝,養牛5000餘頭,養鵝3萬餘衹,養羊100餘頭。
四、企業
鎮政府將企業工作的重點轉移到招商引資、激活民資上來,不斷發展工業企業。全鎮現有重點企業7個,即江西鬆泰林化發展有限公司、廣泰化工發展有限公司、銀河珠寶有限公司、天虹玩具廠、天依裝飾材料廠、華興精製米廠、泰和縣二建公司等。2002年全鎮企業總産值6500萬元,其中工業企業總産值4741萬元,上繳稅收290萬元。
五、城鎮建設
蘇溪鎮科學規劃、加大投入,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建有全區一流的綜合集貿市場和農民商貿街、小康示範村、短途汽車站、長途汽車站、自來水廠等。農貿市場二期工程開發已啓動。
六、文教、衛生
全鎮有一所初級中學、4所完小、7個教學點、16所幼兒園。初級中學教學質量位居全縣前茅,每年考入泰和中學學生達60餘名。小學積極爭取希望工程支助,投資15萬元的希望樓正在建設之中。
全鎮建有電信、移動、聯通三個基站,共有手機用戶1000戶。村村通電話,固定電話用戶達2400戶。廣播電視由過去的微波有綫電視改為光纜傳輸電視,電視節目達29套,全鎮有綫電視用戶600餘戶。
全鎮共有1所中心醫院、1所分院、15所衛生所,中心醫院為一級甲等標準醫院。 |
|
- : Suxi Town
|
|
蘇溪 蘇溪鎮社區, 蘇溪鎮居委會 |
|
|
|
蘇溪鎮中 | 蘇溪鎮居委會 | 義烏市蘇溪鎮東升服裝廠 | 義烏市蘇溪鎮信譽服裝廠 | 義烏市蘇溪鎮旭軍服裝廠 | 義烏市蘇溪鎮堅強服裝廠 | |
|
|
聯閤村 | 橫塘村 | 水口村 | 雙溪村 | 上甘村 | 范家村 | 石塘村 | 高嶺村 | 竜華村 | 油碑塘村 | 翁界村 | 同裕村 | 塘裏蔣村 | 同春村 | 余家殿村 | 月白塘村 | 齊山樓村 | 灣頭下村 | 裏外甘村 | 徐樟塘村 | 長府村 | 韓界村 | 王界村 | 邢宅村 | 洪流村 | 密溪村 | 後山塢村 | 石陂村 | 上彭村 | 楊梅崗村 | 東洪村 | 上山下村 | 東殿前村 | 東湖門村 | 塘頭應村 | 仙下村 | 上西陶村 | 張滸村 | 木城村 | 模山村 | 裏西崗村 | 屏風石村 | 仙頂村 | 徐豐村 | 三聯村 | 上樓村 | 東宅村 | 後店村 | 嚮東村 | 新廳村 | 溪北村 | 蘇溪村 | 高溪村 | 新樂村 | 青春村 | 新中村 | 蘇南村 | 樓下張村 | 下陳村 | 裏宅村 | 馬丁村 | 新院村 | 畈田村 | 下屋村 | 上大路村 | 立塘村 | 蘇院村 | 東陶村 | 蔣宅村 | 花廳村 | 車站村 | 東青村 | 西山下村 | 殿下村 | 油居村 | 鬍宅社區 | 雷岡村 | 蘇溪鎮社區 | 下彭村 | 芫背村 | 上宏村 | 三居村 | 良邊村 | 石洲村 | 杜村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