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東寧縣 : 鳳岡縣 [顯示全部] > 綏陽鎮
顯示地圖
目錄
1,黑竜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綏陽鎮
  地理位置
  綏陽鎮位於黑竜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北部,南距東寧縣62公裏,北距雞西市150公裏,東距綏芬河25公裏,西距牡丹江市123公裏,濱綏鐵路、301國道、雞圖公路均橫跨境內。
  全鎮地域面積1919平方公裏,地理坐標為:東經130°09′—130°48′,北緯44°10′—44°49′,屬中緯度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海拔高度550米,平均積溫為2000—2200℃,無霜期為95天至105天。總人口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271人,非農業人口20729人,耕地面積91305畝,人均耕地4.5畝,境內轄10個居委會、24個村委會:第一~第十居委會,先鋒村、愛國村、紅旗村、柞木村、柳毛河村、聯興村、曙村、河南村、三道村、太平村、二道村、新民村、北溝村、菜營村、蔬菜村、綏西村、三道河子村、太嶺村、九裏地村、細鱗河村、雞冠村、雙豐村、細嶺村、河西村,一個街道辦事處,48個黨支部,農村黨支部24個,共有黨員1207人,其中農村黨員587人。
  歷史概況
  綏陽,原名“小綏芬”,因小綏芬河從鎮中穿過而得名。1882年(清光緒八年),推行“屯墾實邊”政策,寧古塔以東設立6屯,綏陽地區設立小綏芬屯。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開始修築中東鐵路,從海參崴至此設第六站,人們慣稱為“六站”。清代“光宣之際”,先後屬綏芬廳、東寧廳管轄。中華民國成立後,隸屬東寧縣管轄。1922年,奉係軍閥張宗昌出任綏寧鎮守使,在綏芬河一帶屯兵數萬,為了籌措軍餉,廣種罌粟和開設賭場,外省農民大量流入,小鎮人口猛增,耕地發展到三四千垧之多。東北淪陷後,1934年設小綏芬保,1938年偽東寧縣公署於此設辦事處,因其位於小綏芬河北岸,為“小綏芬河之陽”,遂命名綏陽辦事處,從此改稱“綏陽”。1939年6月,偽滿設置綏陽縣,為偽縣公署駐地,改為綏陽街。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為綏陽縣政府駐地,仍稱綏陽街。1948年10月,綏陽縣並入東寧縣,改設第二區,並為區政府駐地。同年,在小綏芬河南岸組建綏陽林業局,工業人口逐漸增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仍為第二區,1956年5月,撤區劃鄉,設置綏陽鎮。1958年9月,與金廠、細鱗河鄉合併成立曙光人民公社,後改為綏陽公社。1962年3月,與原金廠、細鱗河兩個鄉分開,分設綏陽鎮公社和金廠公社、細鱗河公社。1984年將綏陽鎮公社改稱綏陽鎮
  鎮內駐有國傢一類大型森工企業—綏陽林業局,有森林資源57.6公頃,占全縣森林資源的79.6%。東北部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綫長9公裏,65911邊防團駐紮鎮內。
  旅遊資源
  綏陽鎮山清水秀,小綏芬河橫貫中心,自東嚮西,先後與柳毛河、細鱗河、小金河匯流在一起,境內河流總長度為一百六十九公裏。綏陽鎮不僅風光秀美,更藴含着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鎮內山高林密,林區面積占80%以上,植被覆蓋率達75%,生長着包括紅鬆、赤鬆、柞樺木等70餘種木材,活體木材總面積量超過8293立方米。野生植物達300餘種,有200種是可采用的中藥材。盛産鬆茸、蕨菜、薇菜等珍稀山産品,年産量可達250萬斤,是東寧縣山野菜主産區,鎮內河流縱橫,共有大小河流20條,為從事食用菌生産提供了豐富而優質的水資源。
  基礎設施
  公共設施社會事業齊全完備,工、商、運、建、服五業全面發展。文化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鎮內有2所縣級醫院,24個衛生所,具備較高的醫療服務水平;1所中學,10所小學,其中綏陽中學已發展成為省級規範化學校;全鎮電視、通訊、交通事業十分發達,有綫電視、程控電話村村通;程控電話、手機可直拔國內外;濱綏鐵路、301國道、雞圖公路均從鎮內經過。個人儲蓄存款總額超過4億元,居民住宅樓房面積21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22.5平方米,95年被牡丹江市政府列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鎮內實現了水泥路環繞主幹道,城鎮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達到73%。
  經濟發展
  經濟數據
  2004年,全鎮農業總收入59859.6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8859.6萬元,鄉企收入4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5元,全鎮財政收入700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利潤、稅金分別實現8800萬元、2180萬元和270萬元,發展活力蓄勢待發。
  發展方向
  綏陽鎮緊緊依托地緣和資源優勢,提出了以發展食用菌産業為中心,培育市場,組建竜頭,形成産業的總體思路,大力發展黑木耳産業,確立了黑木耳主導産業,黑木耳生産達到了空前規模,極大地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拉動了鎮域經濟發展,2005年全鎮生産總量達到了1.2億袋,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黑木耳生産基地。黑木耳産業的壯大促進了以黑木耳為主的農副産品加工業的迅速發展,林竜山産品公司、德利山産品有限公司等10多傢農副産品加工業企業。2002年投入使用的綏陽黑木耳山野菜批發市場占地7萬平方米,總投資1880萬元,目前,已實現交易額18.5億元,2003年,成為國傢農業部定點市場、省級竜頭企業和東北乃至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和銷售中心。
  農村産業
  在確立主導産業的基礎上,合理優化糧經比例,糧經比例達到5:5;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52251萬元,財政收入7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5元,成為全省百強鄉鎮之一。畜牧業生産,適度發展特色養殖,有鹿、熊、珍禽、魚等,2004年全鎮牧業收入達到1807萬元。
  工業企業
  黑木耳山野菜批發大市場、進口木材加工園區、三隆木業、隆昌木業、綏—綏工業園區等企業。工商業稅收占全鎮稅收的80%,個體私營經濟活躍,並具備很強的發展後勁;進口木材加工園區,總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萬元,有 28傢企業,其中投資超500萬元的企業8傢,已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利潤506.7萬元、稅金169.6萬元。招商項目:瀋陽三隆中密度板、豐澤木業、竜祥藥業等25個項目,都已投入生産,成效顯著。
  總體發展思路
  大力發展“兩木”(木耳、木材)産業,推進“三化”(農業産業化、農村工業化、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四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財政增稅、經濟增長),圍繞這一總體思路將重點做好兩方面工作,拓寬引資領域,增強發展活力,把綏陽鎮建設成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百姓富庶的中華黑木耳第一鎮。
  
  231024105 綏陽鎮
  231024105001 第一居委會
  231024105002 第二居委會
  231024105003 第三居委會
  231024105004 第四居委會
  231024105005 第五居委會
  231024105006 第六居委會
  231024105007 第七居委會
  231024105008 第八居委會
  231024105009 第九居委會
  231024105010 第十居委會
  231024105201 先鋒村
  231024105202 愛國村
  231024105203 紅旗村
  231024105204 柞木村
  231024105205 柳毛河村
  231024105206 聯興村
  231024105207 曙村
  231024105208 河南村
  231024105209 三道村
  231024105210 太平村
  231024105211 二道村
  231024105212 新民村
  231024105213 北溝村
  231024105214 菜營村
  231024105215 蔬菜村
  231024105216 綏西村
  231024105217 三道河子村
  231024105218 太嶺村
  231024105219 九裏地村
  231024105220 細鱗河村
  231024105221 雞冠村
  231024105222 雙豐村
  231024105223 細嶺村
  231024105224 河西村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綏陽鎮
  綏陽鎮位於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北面,距縣城約19公裏,地勢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捷,鳳務公路橫穿其境,與湄潭、務川、德江接壤,是鳳岡的北大門。全鎮總面積15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28萬畝,轄六村一居,62個村民組,8578餘戶,總人口3.57萬人。現有遠程教育光纖接收站2個,信息站10個,播放點1個。是典型的山區農業鎮,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96%,糧、油、煙、畜、桑是傳統支柱産業,農民人均純收入1750元。
  該鎮金雞村爐廠坪傳統手工業鐵製農具加工已有100多年的悠久歷史,從傳統的“風箱”作業和一打二敲三補的加工方式改變為現代的皮帶鍾、電力汽錘加工産品。該組共有154戶,616人,年收入410萬元左右,其中鐵業加工57戶,年産值175萬元,占總收入的43%,曾譽稱“鐵匠組”。有鐵業加工大戶25戶,年産值94萬元,純收入45.7萬元。有電力皮帶錘和電力汽錘加工40戶。固定資産投入200多萬元。
黑竜江省牡丹江市東寧縣
  綏陽鎮位於東寧縣北部,南距東寧縣62公裏,北距雞西市150公裏,東距綏芬河25公裏,西距牡丹江市123公裏,濱綏鐵路、301國道、雞圖公路均橫跨境內。
  全鎮地域面積1919平方公裏,地理坐標為:東經130°09′—130°48′,北緯44°10′—44°49′,屬中緯度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海拔高度550米,平均積溫為2000—2200攝氏度,無霜期為95天至105天。總人口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271人,非農業人口20729人,耕地面積91305畝,人均耕地4.5畝,境內轄24個行政村,一個街道辦事處,10個居民委,48個黨支部,農村黨支部24個,共有黨員1207人,其中農村黨員587人。
  鎮內駐有國傢一類大型森工企業—綏陽林業局,有森林資源57.6公頃,占全縣森林資源的79.6%。東北部與俄羅斯接壤,邊境綫長9公裏,65911邊防團駐紮鎮內。
  2004年,全鎮農業總收入59859.6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8859.6萬元,鄉企收入4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5元,全鎮財政收入700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利潤、稅金分別實現8800萬元、2180萬元和270萬元,發展活力蓄勢待發。
  綏陽鎮山清水秀,小綏芬河橫貫中心,自東嚮西,先後與柳毛河、細鱗河、小金河匯流在一起,境內河流總長度為一百六十九公裏。
  綏陽鎮不僅風光秀美,更藴含着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鎮內山高林密,林區面積占80%以上,植被覆蓋率達75%,生長着包括紅鬆、赤鬆、柞樺木等70餘種木材,活體木材總面積量超過8293立方米。野生植物達300餘種,有200種是可采用的中藥材。盛産鬆茸、蕨菜、薇菜等珍稀山産品,年産量可達250萬斤,是東寧縣山野菜主産區,鎮內河流縱橫,共有大小河流20條,為從事食用菌生産提供了豐富而優質的水資源。
  鎮內公共設施、社會事業齊全完備,工、商、運、建、服五業全面發展。文化衛生事業發展迅速,鎮內有2所縣級醫院,24個衛生所,具備較高的醫療服務水平;1所中學,10所小學,其中綏陽中學已發展成為省級規範化學校;全鎮電視、通訊、交通事業十分發達,有綫電視、程控電話村村通;程控電話、手機可直拔國內外;濱綏鐵路、301國道、雞圖公路均從鎮內經過。個人儲蓄存款總額超過4億元,居民住宅樓房面積21萬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22.5平方米,95年被牡丹江市政府列為小城鎮建設重點鎮,鎮內實現了水泥路環繞主幹道,城鎮主要街道道路硬化率達到73%。
  綏陽鎮緊緊依托地緣和資源優勢,提出了以發展食用菌産業為中心,培育市場,組建竜頭,形成産業的總體思路,大力發展黑木耳産業,確立了黑木耳主導産業,黑木耳生産達到了空前規模,極大地促進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拉動了鎮域經濟發展,2005年全鎮生産總量達到了1.2億袋,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黑木耳生産基地。黑木耳産業的壯大促進了以黑木耳為主的農副産品加工業的迅速發展,林竜山産品公司、德利山産品有限公司等10多傢農副産品加工業企業。2002年投入使用的綏陽黑木耳山野菜批發市場占地7萬平方米,總投資1880萬元,目前,已實現交易額18.5億元,2003年,成為國傢農業部定點市場、省級竜頭企業和東北乃至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和銷售中心。
  農村産業結構在確立主導産業的基礎上,合理優化糧經比例,糧經比例達到5:5;2004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52251萬元,財政收入73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85元,成為全省百強鄉鎮之一。畜牧業生産,適度發展特色養殖,有鹿、熊、珍禽、魚等,2004年全鎮牧業收入達到1807萬元。
  綏陽鎮工業企業有:黑木耳山野菜批發大市場、進口木材加工園區、三隆木業、隆昌木業、綏—綏工業園區等企業。工商業稅收占全鎮稅收的80%,個體私營經濟活躍,並具備很強的發展後勁;進口木材加工園區,總占地面積30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萬元,有 28傢企業,其中投資超500萬元的企業8傢,已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利潤506.7萬元、稅金169.6萬元。招商項目:瀋陽三隆中密度板、豐澤木業、竜祥藥業等25個項目,都已投入生産,成效顯著。
  總體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兩木”(木耳、木材)産業,推進“三化”(農業産業化、農村工業化、城鄉一體化)進程,促進“四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財政增稅、經濟增長),圍繞這一總體思路將重點做好兩方面工作,,拓寬引資領域,增強發展活力,把綏陽鎮建設成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百姓富庶的中華黑木耳第一鎮。
東寧縣綏陽鎮名片-黑竜江省牡丹江市
  綏陽鎮是東寧縣對外交通的門戶,是一個歷史較久遠的邊陲小鎮,不僅風光秀美,更藴藏着十分豐富的自然資源,近幾年鎮黨政領導班子開拓創新,經濟呈現突飛猛進的態勢,公共設施、社會事業也日臻完備,城鎮面貌日新月異,群衆生活水平日漸提高,經濟實力列牡丹江市鄉鎮之首,正以百姓富庶、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姿態走在全面建設現代化小康社會的大道上,日益成為祖國北方一顆璀璨的明珠。
  綏陽鎮位於黑竜江省東寧縣北部,是東寧縣對外交通的門戶,濱綏鐵路、301國道、雞圖公路均橫跨境內,東北部與俄羅斯接壤,交通發達。四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此活動,1980年正式成立綏陽鎮,2001年由原細鱗河鄉與原綏陽鎮合併為今日的綏陽鎮。全鎮地域面積1919平方公裏,下設24個行政村,總人口4.1萬人,鎮內駐有國傢一類大型森工企業綏陽林業局,65911部隊邊防駐軍團駐紮在鎮內。
  鎮內山高林密,林區面積占80%以上,植被覆蓋率達75%以上,生長着紅鬆、赤鬆、柞樺木等70餘種木材,活體木材總蓄積量超過8293立方米,野生植物達300餘種,盛産鬆茸、蕨菜、薇菜等珍稀山産品,是東寧縣山野菜主産區。
  經濟與社會事業發達。2005年鎮域經濟蓬勃發展,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實現6.98億元,農業收入達到1.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09元,鄉鎮企業增加值、利潤、稅金分別實現1億元、2515萬元、468萬元,全鎮財政收入實現958萬元。近年來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提出了深入實施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優化經濟佈局,大力發展“兩木”(木耳、木材)産業,推進“三化”(農業産業化、農村工業化、城鄉一體化)進程的總體發展思路,把黑木耳産業和木材業作為強鎮富民的支柱産業來抓,2001年適時闢建了黑木耳山野菜批發大市場,總投資2200萬元,占地6萬平方米,2002年7月正式投入運營,是一個以批發、加工、銷售黑木耳為主的專業市場,共有180戶營業門市,日平均交易量突破11萬斤,黑竜江省大部分地區以及吉林、遼寧、內蒙等地的黑木耳都經由市場銷往全國各地。2005年,市場交易量突破2000萬公斤,實現交易額8億元。市場的不斷發展和壯大,有力地拉動了全鎮乃至全縣黑木耳産業,2005年全縣黑木耳總産量達到2660萬斤,占全國黑木耳産量的五分之一,黑木耳産業得到了空前發展,不僅規模上有很大提高,産品質量也提檔升級,綏陽鎮成為東北乃至全國最大的黑木耳集散地和銷售中心。2005年黑木耳生産達到1.2億袋,全鎮24個村,村村生産黑木耳,4315戶農民,3194戶從事黑木耳生産,全鎮農民僅黑木耳一項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鎮黨委組織黑木耳生産大戶、技術明白人組成了黑木耳生産協會,協會成員發展到了1000多人,全鎮生産規模超1500萬袋的黑木耳專業村有綏西和三道河子兩個村,有6個生産規模超500萬袋的一品村。2003年鎮黨委政府投資建設了綏陽進口木材加工園區,它是依托俄遠東地區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綏陽鎮良好的地緣優勢闢建的以木材精深加工業為主的大型工業園區,總占地面積202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50萬平方米,二期工程152萬平方米,已有28傢企業正式開工投産。一期工程已完成投資1.35億元,建設廠房面積5.2萬平方米,鋪設園區道路2.7公裏,生産項目由最初的以鋸材加工業為主,擴展到板方、餐具、刨光板、木材烘幹、細木工板、音樂器材和百葉窗等,年可加工各類木材40萬立方米,實現産值2.4億元。目前,園區正在規劃實施二期擴建,總占地面積為152萬平方米,設計容納45戶企業進駐。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産業結構不斷調整,全鎮農經比例逐步趨於合理,達到5:5,2004年實施兩補一免政策後,農業經濟發展迅速,2005年全鎮農業收入實現1.5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109元,創歷史新高,畜牧業發展迅速,農業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
  鎮黨委政府不斷加大社會事業投入,教育衛生事業不斷發展,全鎮共有中小學校20所,基本普及義務教育,綏陽中學多次被評為市級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先進集體、教育工作標兵單位、科研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第一小學也多次榮獲市級教育工作先進單位、科研先進單位稱號。2005年教育經費支出為51萬元。鎮內有村衛生所22個,城鎮居民主要就診於縣二院,位於鎮中心,2005年醫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房屋改造和裝修,環境有了明顯改進。城鎮建設步伐加快,至2005年鎮內住宅總面積為69萬平方米,住宅人均為17平方米,村住宅總面積為30萬平方米,2003年鎮內實現白色水泥路面環繞主幹道。全鎮共安裝程控電話7813部,業務總量365萬元,24個村全部覆蓋電話,已普及有綫電視,實現了光纜村村通,實現了電視節目加密。
英文解釋
  1. :  Suiyang Town
近義詞
綏陽
分類詳情
張開長安村張開新民村太平村二道村西山村
三莊村北溝村河西村紅星村先鋒村
三道村紅旗村河南村農科村衛星村
第一居委會第二居委會第三居委會第四居委會第五居委會
第六居委會第七居委會第八居委會第九居委會第十居委會
愛國村聯興村蔬菜村雙豐村永盛村
迎接村紅沙村硯臺村繼光村橋梁村
竜坪村平陽村馬腦村衝峰村竜順村
六井村新燎村永康村金華村柞木村
柳毛河村菜營村綏西村三道河子村太嶺村
九裏地村細鱗河村雞冠村細嶺村曙村村
劉村村江緑村敲木鼓村義陽村安壩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