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概況
福田鎮地處羅浮山下,位於博羅縣西部。毗鄰增城市,是惠州市的西大門,全鎮有常住人口3萬多人,管轄區占地86.7平方公裏,其中有農田1700公頃,山林4330公頃,有9個山塘水庫。廣汕、廣梅公路橫貫全鎮,距廣州市80公裏,離惠州市53公裏,深圳市110公裏,距離紅海碼頭15公裏,石竜火車站17公裏,交通縱橫非常便利。福田鎮下轄1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統計到2008年,常住人口3萬餘人,外來人口0.9萬餘人。福田嶺南特色鮮明,民風淳樸,佛、道教文化厚實。鎮內土地平坦肥沃,林産資源和珍稀藥材豐富。
1998年工農業總産值(按90年不變價)45251萬元,其中工業總産值40330萬元,農村年人均收3346元。到2005年為止,全福田鎮實現工業總産值48238萬元,農業總産值5500萬元,財政收入17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
沿革
1958年屬長寧公社,設福田管理區,1961年析置福田公社,1983年廢社設區,1986年鼕撤區建鎮。
經濟建設
福田鎮農業主産水稻、蔬菜和水産養殖,畜牧業為主,其中蔬菜遠銷深圳、香港等地。2000年以來每年平均出産糧食1.8萬噸,蔬菜2.6萬噸,水果7500噸。工業以製衣、電子、塑膠為主。
福田鎮工業格局齊備,有福興、福達、福信三個工業園區,吸引外資、民營等工業企業300多傢,以電子、五金、塑膠産品為支柱,年産值達24億元。“三高”農業有以順興公司為代表年産值上億元的省市級農業竜頭企業3傢,“福田菜心”更是以其鮮嫩甜美、可口無渣的品質和搭乘“神舟”四號飛船上太空育種的經歷而盛名遠播。飲食服務業在周邊具有優勢地位。旅遊、房地産業方興未艾。
2008年後福田的經濟發展方向:全面建設以電子、五金等輕型工業和三高農業、餐飲、生態旅遊等現代化服務業為主導産業體係的工業型城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三農”,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力爭2020年前基本實現現代化。
社會基礎事業
福田路網縱橫,廣汕公路、廣惠高速橫貫西東;通訊快捷,網絡齊全;輸變電站、自來水廠完善,水電充裕;醫療衛生設施齊備,文化娛樂場所衆多;金融、郵政服務到傢;人民安居樂業,社會穩定祥和。
領導班子:
黨委書記、人大主席曾運福:主持黨委、人大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鎮長朱業華: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黨委副書記張志勇:分管黨群(包括組織、紀檢、宣傳、武裝、政協、工青婦、科技、體育)、黨政辦、統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
黨委委員、副鎮長陳群舒:分管財政(一個窗口收費)、交通、圩鎮部門協調工作;
副鎮長謝永球:分管農林水、經管、民政、僑務、宗教、科協、移民工作;
副鎮長葉潤連:分管工業、引進、安全生産、食品安全、郵政、電信、打假工作;
副鎮長梁銘生:分管農企、水産、畜牧、農業綜合開發;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彭可明:分管紀檢、村建、規劃;
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龔新球:負責人大、依法治鎮、維穩、綜治、政法工作;
黨委委員、武裝部長曾羽靈:分管武裝、文教衛生、農村合作醫療工作;
黨委委員劉永強:分管維穩、綜治、公安工作。
黨委委員、紀委副書記周惠娟:分管組織、工青婦工作;
黨委委員曾伯祥:分管國土、環保、供電、自來水公司;
黨委委員鄧惠輝:分管宣傳、計生。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1126男16377女14749家庭戶戶數6416家庭戶總人口(總)25560家庭戶男13084家庭戶女124760-14歲(總)76330-14歲男40420-14歲女359115-64歲(總)2155315-64歲男1148715-64歲女1006665歲及以上(總)194065歲及以上男84865歲及以上女1092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2074 |
|
著名景點:義竜洞
概況
福田鎮位於江西省萍鄉市上慄縣南部,面積49.9k㎡,統計到2008年人口44945人。轄福田、硤石等2個居委會,清泉、福田、雙源、明山、長安、長塘、邊塘、戰山、躍星、大宇、清溪、桃文、連陂、田中、硤石、山田等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福田,距縣政府29千米。319國道過境。境內東北部有森林公園和義竜洞。鎮政府所在地距市政府10公裏,距離縣城30公裏。境內交通便利,新老319國道縱貫南北,昌金高速公路橫穿東西。福田鎮現轄13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耕地面積1032.6公頃(其中水田847.33公頃),林地2538.93公頃。進入21世紀以來積極發展小城鎮建設,轄區範圍內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15所,中小學教職工人數225人。
郵編代碼
[郵編]337006
[代碼]360322104:~001福田居委會 ~090硤石居委會 ~200清泉村(註:此為舊代碼,清泉村2007年底改由萍鄉經濟開發區代管後代碼應該發生變化) ~201福田村 ~202雙源村 ~203明山村 ~204長安村 ~205長塘村 ~206邊塘村 ~207戰山村 ~208躍星村 ~209大宇村 ~210清溪村 ~211桃文村 ~212連陂村 ~590田中管理處 ~591硤石管理處 ~592山田管理處(硤石居委會,清泉、田中、硤石、山田等村由萍鄉經濟開發區代管)
沿革
1949年屬桐木區,1958年析置福田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改鎮。1997年,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4萬人,轄福田、文岐、桃花、清溪、大字、躍星、邊塘、戰山、明山、雙源、安全、長塘、長安、連陂、光衝、園藝場、田中、三田、硤石19個行政村和福田、硤石、清溪3個居委會。2007年12月清泉村劃歸萍鄉經濟開發區管理。
資源優勢
礦産資源
福田轄區範圍內資源較為豐富。礦産資源主要有煤、石灰石,儲量多、品質優。尤以石灰石為最,漫山遍嶺,易采易選。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以青山、秀水、奇石、天然溶洞為一體的義竜洞而著稱,屬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已列入市、縣重點旅遊開發區,洞內鼕暖夏涼,美景如畫,奇石林立,千姿百態、溶潭泉水、清澈如鏡,素有地下“藝術長廊”美稱。義竜洞因民間傳說許真君擒孽竜而得名,融青山、秀水、奇石、天然洞為一體,全洞長4公裏,係天然地下溶洞,洞內奇石林立,千姿百態,溶潭泉水,清澈如鏡,全年鼕暖夏涼,是休閑旅遊的最佳場所。
基礎設施
福田交通發達,新舊319國道、320國道和滬瑞高速公路縱橫交錯於境內,通訊網絡覆蓋全鎮。全境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並實現了村村通客車。
經濟建設
福田早就有“噸糧鎮”之稱,是萍鄉市的商品糧生産重地。21世紀以來,特色農業、緑色食品工業發展迅速,農業産業化進程不斷加快,主要有邊塘村的魚一豬一沼為一體的主體農業、園藝場和戰山村的魚苗繁養基地、福田村的牛蛙和蛋鴨養殖基地、雙源村的楊梅和李子種植基地、清泉村的中藥材種植和加工基地、梅花鹿養殖基地等。到2008年,農副産品主要有茶油、鹿製品、毛竹、板慄、生薑等。
福田工業基礎十分雄厚,歷年是上慄縣的工業重鎮,是萍鄉市首批鄉鎮企業超億元鄉鎮。主要有獅形實業有限公司、清溪建材廠、萍鄉市防爆風機廠、萍鄉市第十塑料廠、萍鄉市耐酸工業瓷廠、福安出口花炮廠、五湖出口花炮廠、富麗出口花炮廠、竜鳳出口花炮廠、福田造紙等,全鎮形成了以建築材料、鞭炮焰花、環保陶瓷、防爆風機、造紙化工等為主的新型工業格局。
基層黨建
2007年來,福田鎮大力開展創建“學習型機關”活動,造就出了一支善於學習、勇於創新的高素質隊伍,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該鎮不斷完善學習運用機製和學習保障機製,通過製訂學習遠景規劃與近期目標,形成每星期一次集中學習、每月一場學習講座、每季度一次專題學習交流、半年一次學習筆記展評、年終一次學習評先奬優等制度化措施。同時,該鎮強化學習激勵和績效考核機製,鼓勵機關幹部通過學歷教育、專業進修、網絡教育、遠程教育等途徑搞好學習。該鎮規定,幹部參加高等院校深造,拿到國傢承認的畢業證書,學費全部報銷;在年度考核和提拔使用幹部上嚴格與學習績效挂鈎。這一係列有力措施,使該鎮機關幹部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由“學不進”變為“學得深”,有力地提高了全體機關幹部的綜合素質。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4996男18132女16864家庭戶戶數7787家庭戶總人口(總)34130家庭戶男17493家庭戶女166370-14歲(總)85690-14歲男43670-14歲女420215-64歲(總)2407515-64歲男1256515-64歲女1151065歲及以上(總)235265歲及以上男120065歲及以上女1152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3140 |
|
基本概況
福田鎮位於仁和區西部,東與西區格裏坪鎮接壤,南與雲南省華坪縣石竜壩鄉交界,北與華坪縣大興鎮相連。最高海拔1640米,最低海拔1022米,鎮境內多為二半山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4.5℃。轄務子田村、塘壩村、金龜村三個行政村,21個村民小組,有基層黨支部7個。幅員面積52.3平方公裏,總耕地3390畝,其中水田2010畝,地1380畝,人均耕地0.71畝。鎮政府距仁和區政府65公裏。
人口民族
截止到2006年,全鎮總戶數1199戶,總人口4225人。其中女2095人,占總人口的49.6%;農業人口3944人,占總人口的93.3%;少數民族人口2049人,占總人口的48.5%;200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 。
經濟發展
2005年完成國內生産總值(GDP)4512萬元,其中第一産業958萬元,第二産業2994萬元,第三産業560萬元。國民生産總值在2004年完成4200萬元的基礎上,增加312萬元,增長了7.4% 。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903男2012女1891家庭戶戶數1023家庭戶總人口(總)3834家庭戶男1955家庭戶女18790-14歲(總)10140-14歲男5020-14歲女51215-64歲(總)262615-64歲男138615-64歲女124065歲及以上(總)26365歲及以上男12465歲及以上女139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554 |
|
福田鎮是巫山縣的江北中心鎮,幅員面積123.78平方公裏,截止到2008年,總人口43728人,是巫山縣連接巫溪縣及江北各鎮的交通樞紐,著名的大寧河流經鎮北。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理、自然條件,1995年命名為國傢部級小城鎮試點鎮,2003年被納入重慶市“百強工程鎮”。
福田鎮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以白色蠶桑、緑色茶葉、黑色煤炭、紅色柑桔為支柱的四色産業。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3143男17131女16012家庭戶戶數8939家庭戶總人口(總)33106家庭戶男17100家庭戶女160060-14歲(總)93810-14歲男49810-14歲女440015-64歲(總)2137515-64歲男1098915-64歲女1038665歲及以上(總)238765歲及以上男116165歲及以上女122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32009 |
|
福田鎮 福田鎮位於上慄縣南部,南北嚮較寬,東鄰東源鄉、彭高鎮,西接長平鄉、安源區青山鎮,南連安源經濟開發區田中管理處,北界上慄鎮楊岐村和長平鄉新華村。面積49.9k㎡,人口44945人。轄福田、硤石等2個社區,清泉、福田、雙源、明山、長安、長塘、邊塘、戰山、躍星、大宇、清溪、桃文、連陂、田中、硤石、山田等1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福田村雙峰路,距萍鄉市政府7千米,距縣城26千米。319國道過境。境內東北部有森林公園和孽竜洞。 [郵編]337006 [代碼]360322104:~001福田居委會 ~090硤石居委會 ~201福田村 ~202雙源村 ~203明山村 ~204長安村 ~205長塘村 ~206邊塘村 ~207戰山村 ~208躍星村 ~209大宇村 ~210清溪村 ~211桃文村 ~212連陂村 ~590田中管理處 ~591硤石管理處 ~592山田管理處 ~593清泉管理處(2006年代碼為~200)(硤石居委會,清泉、田中、硤石、山田等村由萍鄉經濟開發區代管)
[沿革]以駐地而得名。前屬萍鄉縣清明鄉。1949年屬桐木區。1958年成立福田公社,隸屬福田區。1966年,將馬棚大隊劃歸彭高公社管轄(因壇華水庫糾紛問題),關下大隊劃歸國營雞冠山墾殖場管轄。1969年,將源頭大隊劃歸城關區青山鎮管轄。1971年為上慄區(縣級區)福田公社。1984年改鄉,轄19個行政村,面積57.13平方千米。1992年改鎮。1995年硤石、三田、田中3村劃歸安源經濟開發區管理。1997年,面積57.1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福田、文岐、桃花、清溪、大字、躍星、邊塘、戰山、明山、雙源、安全、長塘、長安、連陂、光衝、園藝場、田中、三田、硤石19個行政村和福田、硤石、清溪3個居委會。2003年9月,文岐、桃花、清溪、安全、清泉、園藝場6個村合併為桃文、清溪、清泉3個村。全鎮實際管轄1個居委會、13個行政村,面積52.9平方千米,3.72萬人,其中非農人口3824人。2007年12月清泉村劃歸萍鄉經濟開發區管理。 |
|
福田鎮位於上慄縣南端,距縣城25公裏,現有人口3.5萬,總面積49.88平方公裏,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礦産資源主要有石灰石、煤,儲量多,品質優,具有良好的開發前景;旅遊資源以青山、秀水、奇石、天然洞融為一體被譽為“天下第一洞”的省級重點風景區孽竜洞。農副産品有:茶油、鹿製品、毛竹、板慄等,工業有建築材料、鞭炮焰花、環保陶瓷、防爆風機等主導産業。 |
|
博羅縣轄鎮。1958年屬長寧公社,設福田管理區,1961年析置福田公社,1983年廢社設區,1986年鼕撤區建鎮。位於縣境西部,北依羅浮山。面積86.7平方公裏,人口2.5萬。324綫國道橫貫全鎮,福九園公路直通深圳。轄徐福田、坳嶺、山下、荔枝墩、橫溪頭、依崗、福田、營盤下、馬田、周袁、雞公坑、圍嶺、聯和、蓮塘崗、石巷、柿樹下、道姑田17個管理區和1個居委會。農業主産水稻、蔬菜和水産養殖,畜牧業為主,其中蔬菜遠銷深圳、香港等地。工業以製衣、電子、塑膠為主。 |
|
福田鎮 福田鎮位於巫山西北部,距縣城70千米。轄三橋社區,橋頭、鬆柏、蓮花、段傢、鬍傢、茶山、雙塘、轎子、雙鳳、渾水、涼水、慄子、金字、高橋、水口、跑馬、椿樹、金鳳、凌雲、天宮、白竜21個行政村。巫(山)(巫)溪公路過境。 [代碼]500237103:~002三橋社區 ~208橋頭村 ~210鬆柏村 ~211蓮花村 ~219段傢村 ~226鬍傢村 ~230茶山村 ~235雙塘村 ~236轎子村 ~237雙鳳村 ~238渾水村 ~239涼水村 ~240慄子村 ~241金字村 ~242高橋村 ~243水口村 ~244跑馬村 ~245椿樹村 ~246金鳳村 ~247凌雲村 ~248天宮村 ~249白竜村
[沿革]1943年置福田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3.1萬,轄橋頭、凌雲、鬆柏、蓮花、塘坊、雙風、銀窩、轎子、椿樹、紅嶺、跑馬、雙梁、五梁、中梁、金風、渾水、硝洞、段傢、天宮、桃園、回竜、水口、涼水、鬍傢、烏鴉、桃山、白竜、尖山、雙塘、金宇30個行政村和福田場1個居委會。
2003年底區劃調整後的福田鎮,轄原福田鎮、五竜鄉所轄行政區域,面積123.78平方千米,人口42285人,鎮政府駐橋頭溪。
附:五竜鄉位於巫山西北部,距縣城78千米。公路與(巫)山(巫)溪公路連接。 [沿革]民國屬福田鄉,1953年置五竜鄉,1961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三坪、雙塘、茶山、竜井、高橋、慄子6個行政村。2003年撤鄉並入福田鎮。 |
|
福田鎮是巫山縣的江北中心鎮,幅員面積123.78平方公裏,截止到2008年,總人口43728人,是巫山縣連接巫溪縣及江北各鎮的交通樞紐,著名的大寧河流經鎮北。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和得天獨厚的地理、自然條件,1995年命名為國傢部級小城鎮試點鎮,2003年被納入重慶市“百強工程鎮”。
福田鎮的經濟發展主要是以白色蠶桑、緑色茶葉、黑色煤炭、紅色柑桔為支柱的四色産業。 |
|
攀枝花市仁和區福田鎮位於攀棱花市西部的川滇交界處,鎮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55公裏,是攀枝花市26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攀枝花市的西大門,福田鎮與雲南華坪相鄰,是雲南省滇西北地區入川的必經之地。川滇寧華二級路貫穿全鎮,村村社社通公路,距西區格裏坪火車站18公裏,全鎮幅員面積52.3平方公裏。
全鎮轄4個村1個居委會20個合作杜,耕地面積3690.2畝,總人口3815人,其中城鎮人口258人,農村人口3557人。 全鎮主要有漢、彝。傣三種民族,並有少量的傈僳、納西、壯、回、滿、白六種民族雜居,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8.2%。 |
|
攀枝花市仁和區福田鎮位於攀棱花市西部的川滇交界處,鎮政府所在地距市中心55公裏,是攀枝花市26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是攀枝花市的西大門,福田鎮與雲南華坪相鄰,是雲南省滇西北地區入川的必經之地。川滇寧華二級路貫穿全鎮,村村社社通公路,距西區格裏坪火車站18公裏,全鎮幅員面積52.3平方公裏。
全鎮轄4個村1個居委會20個合作杜,耕地面積3690.2畝,總人口3815人,其中城鎮人口258人,農村人口3557人。全鎮主要有漢、彝。傣三種民族,並有少量的傈僳、納西、壯、回、滿、白六種民族雜居,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8.2%。福田鎮是(1994年)仁和區第一個實現小康的鄉鎮,也是攀棱花市第一個實現小康的民族鄉鎮。1997年福田鎮被四川省政府評為“四川省第三次民族團结進步先進集體”。福田鎮於1995年10月被列為四川省小集鎮建設試點鎮,是攀枝花市21個試點小城鎮建設的鄉鎮之一。
福田鎮海拔在1022—164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24.5℃,年日照270天,年無霜期達320天,屬典型的亞熱帶幹熱河𠔌氣候境內不僅有三川,還有水庫四座,最大型的水庫容量為128萬立方米,十條水渠婉延鎮內各村杜,水資源十分豐富。可灌溉。
面積5000餘畝。福田鎮充足的水源和光熱條件,適合於亞熱帶各種農作物生長,主産水稻、小麥、玉米、紅苕、花生、豆類等,一年兩熟,局部可一年三熟,水稻的最高單産可達1100公斤,平均單産可達900多公斤。
福田鎮基礎設施齊全,有一座35KW榆變電站和和一個年發電量為1750KW的水能發電站,全鎮戶戶用上照明電;建有一個電視差轉臺、三個衛星電視地面接收站;95%的農戶用上了衛生自來水:全鎮有一個鎮級中心小學,4所村小學;有鄉衛生院1個,村衛生站4個:全鎮通訊網絡豐富,移動、聯通、電信等通訊公司都在福田建有機站,全鎮村村通電話,固定電話入戶率達38%。全鎮土地面積為8.07萬畝,其中耕地僅3690.2畝,耕地與非耕地比例為1:24左右,宜農荒坡多,現已引進資金開發荒山9000畝,還有10000餘畝荒山等待開發。 |
|
- : Futian Town
|
|
福田 |
|
|
|
|
|
長安村 | 長塘村 | 蓮花村 | 白竜村 | 桃花村 | 福田社區 | 涼水村 | 水口村 | 鬆柏村 | 清溪村 | 清泉村 | 茶山村 | 雙鳳村 | 高橋村 | 橋頭村 | 雙塘村 | 金鳳村 | 明山村 | 大宇村 | 安全村 | 三橋社區 | 段傢村 | 鬍傢村 | 慄子村 | 金字村 | 跑馬村 | 凌雲村 | 天宮村 | 金龜村 | 硤石社區 | 雙源村 | 邊塘村 | 戰山村 | 躍星村 | 桃文村 | 連陂村 | 田中管理處 | 硤石管理處 | 山田管理處 | 清泉管理處 | 圓藝場村 | 文岐村 | 轎子村 | 渾水村 | 椿樹村 | 跑馬村委員會 | 椿樹村委員會 | 金鳳村委員會 | 渾水村委員會 | 橋頭村委員會 | 凌雲村委員會 | 鬆柏村委員會 | 蓮花村委員會 | 雙鳳村委員會 | 轎子村委員會 | 雙塘村委員會 | 金字村委員會 | 段傢村委員會 | 天宮村委員會 | 水口村委員會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