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礬山鎮:面積52.95平方公裏,人口4.35萬人,轄9個居民區、1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新華街,郵政編碼:325807。 居民區:南下、內街、南垟、新街、大埔頭、竜舌頭、王傢洞、水尾、福德灣 行政村:古路下、深傢坑、內山、南下、中村、金鬥垟、南堡、頂村、楊子山、甘茶、青山後、倪傢山、埔坪、獅頭腳、拱橋內、柯嶺腳、甘岐 |
|
基本概況
礬山鎮位於安徽省廬江縣東南部,距縣城27公裏,全鎮面積125平方公裏,總人口6.96萬。同無為、樅陽縣相鄰。礬山自唐代得名,歷史悠久,以盛産明礬著稱於世。礬山地處丘陵山區,這裏環山翠黛,層巒疊嶂,茂林修竹,景色宜人,霧頂山海拔485米,為全鎮最高峰。境內廬江礬礦與鐘山鐵礦扶搖相望,夜間燈火闌珊,一派山鎮景象。礬山林業資源豐富,擁有毛竹2萬畝,杉木林3萬畝,3千畝油茶基地,1萬畝板慄經果林,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5%,古塘村為“全國緑化千強村”。
礬山地處廬南礦業地帶,礦産資源豐富,主要礦産有明礬石、鐵、銅、高嶺土、地開石等。礬山鎮黨委、政府突出工業的中心位置,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重點培植建材、建築、鐵銅開採、高嶺土深加工四大優勢産業,發揮集聚效應,形成規模優勢,着力打造礬山礦産業開發加工的航母群。
礬山鎮搶抓機遇,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工業為支撐,積極發揮資源優勢,推進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社會建設
礬山鎮交通便利,合銅路、裴店路穿境而過,缺口水運碼頭距鎮僅5公裏,公路四通八達,水路連江達海,規劃中的裴桂路即將動工,公路運輸條件得到進一步提高。
礬山現有自來水廠兩座,日供水量6000噸,擁有110KV變電所一座,已建成6000門程控電話控製係統,正在規劃擴建1.2 萬門程控電話交換係統。郵政局已開展國內、國際特快郵件傳遞任務。
礬山鎮文教衛生事業發達,現有高中一所,初中4所,小學22所,鎮幼兒園2所,教育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現有衛生院4所,完善的文化衛生設施為豐富人們文化生活,陶冶人民情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歷史沿革
礬山鎮,位於縣境東南27公裏,因盛産明礬而得名。自唐中宗時期,開始采礦煎煉礬,到了北宋時期,已成為全國五大白礬(即明礬)産區之一。《宋史·食貨志》:廬江有昆山礬場,是宋代政府管理白礬的專賣機構。而無為軍礬的主要生産區則在今的大、小礬山。因礬礦業的發展,山下逐步形成商業集鎮——礬山鎮。據宋《元豐九域志》載:礬山為廬江縣六鎮之一。清光緒《廬江縣志》記有大、小礬山兩鎮。清同治四年(1865)置大礬山保、小礬山保,隸南鄉。清宣統二年(1910),仍設大礬山保、小礬山保,隸第四區南鄉。民國二十五年(1936)設大礬山聯保辦事處,隸第二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置礬山鄉,隸泥河區。建國初的1949年,置礬山區。1955年撤銷礬山區,次年則置礬山為縣直屬鎮。1960年5月,將鎮改為公社。1985年4月,改公社仍置為縣直屬鎮,轄礬山、鐘山辦事處和3個居民委員會、5個行政村、129個村民小組。總面積(含鄉村)33.5平方公裏,農業耕地7311畝。共有4845戶、206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338戶、9527人。
建國前,鎮街道4條,主街道長360米,不整齊,路面鋪亂石和石板,開設廠、店和服務業50多傢。建國後,舊街道經拓寬整修。1954年建新市街,並建農貿市場,1985年建中心街,鋪水泥路面,擴建商業網點。交通設施有汽車站及礬礦、鐵礦汽車隊,修建通往缺口、雙鳳、磚橋、小礬山公路,並在缺口設有礬礦、鐵礦專用碼頭。
鎮以産明礬著稱,地屬企業廬江礬礦,現有職工2800多人,礦區占地面積1.2平方公裏,固定資産原值2137萬元,已成為全國兩大明礬生産基地之一,又是化工部18個重點化學礦山之一,列為省大中型骨幹企業。
鎮旁的鐘山鐵礦建於1970年,1979年正式投産,原隸屬巢湖地區,1987年劃歸合肥鋼鐵公司,屬中小型企業。
文化教育設施,1985年有中學2所、小學7所、幼兒園5所,並建有職工之傢“礦山俱樂部”、文化站、廣播站、新華書店。醫療衛生機構建有礦工醫院和衛生所。千年的古鎮,今日生機盎然,已建成以産明礬為主的新型工業集鎮。
行政轄村
鐘山村 祠山村 楊山村 古塘村 花園村 天光村 葉拐村 洪院村 梅榜村 餘鋪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8631男14759女13872家庭戶戶數7928家庭戶總人口(總)28028家庭戶男14346家庭戶女136820-14歲(總)60160-14歲男31600-14歲女285615-64歲(總)2051815-64歲男1061815-64歲女990065歲及以上(總)209765歲及以上男98165歲及以上女111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7816 |
|
基本概況
礬山鎮位於浙江省浙江礬山鎮的勞動景象蒼南縣東南部山區盆地,平均海拔280米,境內因盛産明礬而得名,素有“世界礬都”之稱,是浙南最悠久的礦山集鎮。下轄17個行政村、9個居民區、2個辦事處,總人口4.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54%,區域面積59.6平方公裏,是溫州市一星級文明城鎮、市級衛生城鎮和雙擁模範鎮,是蒼南縣的經濟文化強鎮之一。
礬山鎮物産豐盈,資源富饒,除了有儲量世界首位的明礬石資源外,還有硫磺礦、高嶺土、銀灰岩、石墨等礦産以及品類繁多的農副産品、經濟作物、海産物品。礬山交通便利,323省道綫貫穿全境,距溫州機場和104國道綫分別為100km和27km,距省對臺貿易港霞關港30公裏,距中墩碼頭、福建省福鼎市前歧姚傢嶼碼頭各10公裏。是蒼南縣南港片區的交通樞紐和“咽喉”之地,是馬站、赤溪、南宋及前歧等地周邊地區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匯集點。
600多年前,這裏還是人煙荒蕪之地。傳說四川難民秦福帶着妻兒在雞籠山一石洞下避雨,一傢人搬來幾塊石頭,堆竈做飯。幾天以後,他們驚奇地發現,原來搭竈燒火的石塊被雨水淋透後風化成了沙礫,而且還夾雜着許多透明小珠子,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秦福放幾粒到嘴裏嘗嘗,味道酸澀,順手扔到身邊的濁水窪地,小珠子溶化了,濁水卻澄清了。秦福的兒子中暑肚痛,喝下一碗小珠子溶化的清水竟然就好了。秦福認定它是一種仙丹妙藥,取名“清水珠”。從此,秦福常常來這裏燒製“清水珠”,拿去給人澄清濁水或解暑。消息傳開,村人紛紛效仿,明礬寶藏就這樣被人發現了。據明弘治《溫州府志》記載:礬,平陽赤山(今蒼南礬山)有之,素無人采,近民得其法,取石細搗提煉而成,清者為明礬,濁者為白礬。這是有關礬礦開採、生産最早的文字記載。
素有“世界礬都”之稱的“溫州礬礦”,這個距今已有600多年采煉明礬工藝的活“遺址”,2007年4月被列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礬礦和當地政府也在積極探索將礦源面臨枯竭的雞籠山礦區開發成工業遺址旅遊,走“以硐興礦”的新路子。礬山能否成為浙南的“魯爾”,我們充滿期待。
旅遊資源
礬山旅遊資源豐富,東側鶴頂山海拔998.5米,為蒼南縣第一高峰,山上怪石嶙峋,花草茂盛,奇峰異石,想象萬千,登高遠眺,雲海茫茫直達海天之際,遊目騁懷,鄰近城鄉盡收眼底。山上伫立着風力發電場的35根風力發電機猶如擎天巨柱,直插雲霄,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名山美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礬山歷史悠久,底藴深厚,明礬開採可追溯到宋朝末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文化。一年一度的明礬文化交流節,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各界朋友前來觀光旅遊。礬山人傑地靈,是革命老根據地,是著名革命將領“鐵軍將纔”朱程烈士的故裏,是黨的“七大”代表原黑竜江森林武警總隊隊長劉先同志的故鄉。又是被譽為“東方之子”全國青年作傢的現任海軍政治部創作室主任黃傳會的家乡。
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礬山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全鎮擁有化工、五金、機械、紡織、塑編、輕工等幾十門類工業企業和井巷建築企業百余家。明礬化工生産有數百年的歷史,市直屬企業溫州礬礦係原化工部18傢重點化學礦山之一,被列為“全國500傢最大工業企業及全國同行業50傢”。近年來相繼發展了發酵粉廠,精細化工廠、礬山澱粉廠、鶴竜泉飲用水廠、天湖山礦泉水廠和鶴頂山風力發電場等新企業,引進了同求儀表廠年産值達5100萬元。精細化工廠生産的ST防銹料填補了全國精細化工行業的一項空白。井巷建築業是礬山鎮一大特色産業,全鎮每年有近萬人勞務輸出大軍憑着高超的技術,吃苦耐勞的精神常年活躍在全國各地承攬冶金,人防、交通、煤炭、水電、礦井、國防等地面、地下工程,其中黃河小浪底工程、長江三峽工程、京九鐵路等國傢重點大工程當中都凝聚着礬山人的勤勞和智慧。
礬山的農業生産發展較快,全鎮耕地面積8369畝,其中水田6371畝,主要種植水稻、蕃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柑桔、茶葉、楊梅、四季柚、馬蹄筍等,在發展林業中,堅持“科技興林”,逐步成片改造薪炭林為經濟林,並積極開展緑化造林,森林覆蓋率達52.4%,1998年實現消滅荒山目標。效益農業進一步發展,引進了先進技術、優良品種,開發建立了蘑菇、馬蹄筍、花苗圃、盆菜、大棚蔬菜、藕芋、緑竹筍、山羊、肉牛、白鵝等十大農業基地。以礬都畜業有限公司為竜頭輻射其他村居形成了浙南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
礬山金融機構齊全,有礬山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及四個分社、郵政儲蓄所,2002年底全鎮存款餘額達2.5億元,貸款總數為1.9億元,為地方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保險機構有社會保險局辦事處、保險公司礬山辦事處、人壽保險辦事處。 |
|
基本概況
河北省逐鹿縣礬山鎮(Fanshan Zhen)位於北緯40°13′、東經115°25′。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接壤,東南距首都北京120千米,西北距涿鹿縣城42千米,東距官廳湖15千米。海拔690米-2303米。面積152.85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萬人。轄2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街村。京西、下廣、太康、礬野公路縱橫過境。古跡有黃帝泉、黃帝城、蚩尤寨、定豐臺等。有東靈山自然風景區。
礬山鎮林場地處東經115°28′29″,北緯40°7′36″,在礬山鎮鎮區北2千米處,林場被躍進渠環繞,距黃帝泉和水庫4千米。總面積3200畝,分上下兩個場,其中上林場面積2000畝,下林場1200畝,海拔710米。
歷史沿革
漢為涿鹿縣治,唐為礬山縣,元初改為礬山鎮。1938年宣涿懷聯合縣政府駐本鎮。1958年成立靈泉公社,1984年改礬山鎮。1997年,面積148.8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東關、南關、北關、大街、肖傢堡、馬槽溝、燕王溝、李傢堡、山兌、六堡、古城、三堡、五堡、水磨、四堡、下七旗、孟傢窯、石盆溝、𠔌傢房、竜王塘、上七旗、虸房口、焦傢梁、柳樹莊、塔兒寺、觀音殿、董傢莊、田傢溝、馬窪、葦子村30個行政村。
旅遊資源
黃帝城
河北礬山鎮的黃帝泉 黃帝城,即涿鹿故城,亦稱軒轅城,位於涿鹿縣礬山鎮三堡村北50米處。據《史記》記載,黃帝殺死蚩尤,歸服炎帝後,“邑於涿鹿之阿”即建都城於涿鹿山下的平地之上。據傳,黃帝城即黃帝所建華夏建一都城。黃帝城為不規則方形夯土城,東西寬450——500米,南北長510——540米,殘存城墻高5——10米,底厚約10米,頂厚3米左右。遺址內陸續發現了大量陶器、石器,均以距今五千年左右的仰韶文化和竜山文化為典型,與黃帝所處時代相一致。秦始皇等歷代帝黃帝泉、蚩尤三寨、蚩尤墳、上下七旗等遠古遺存至今保存尚好,為研究黃帝、炎帝、蚩尤人文三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由海外華人捐資興建的中華三祖紀念堂,古樸凝重,嚮人們展示了黃帝、炎帝、蚩尤這三位人文始祖的偉大功績,體現了海內外華人對中華文明的強大凝聚力。中華三祖堂采用唐代建築風格,堂內塑有黃帝、炎帝、蚩尤大型塑像。並陳列有在涿鹿之野出土的石斧、陶紡輪、石鏃等人類早期生産生活用品和戰爭兵器。墻壁上繪有涿鹿之戰、阪泉之戰、合符釜山、定都涿鹿四大歷史事件的大型壁畫。以黃帝城、黃帝泉、蚩尤寨、蚩尤泉為主要景點的中華三祖文化旅遊區,正在吸引着越來越多的炎黃子孫來這裏尋根祭祖。 |
|
概況 礬山鎮(Fanshan Zhen)位於北緯40°13′、東經115°25′。東南與北京市門頭溝區接壤,東南距首都北京120千米,西北距涿鹿縣城42千米,東距官廳湖15千米。海拔690米-2303米。面積152.85平方千米,人口2.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9萬人。轄2個居委會、27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街村。京西、下廣、太康、礬野公路縱橫過境。古跡有黃帝泉、黃帝城、蚩尤寨、定豐臺等。有東靈山自然風景區。
代碼 130731105:~001礬山鎮居委會 ~002礬山磷礦居委會 ~201孟傢窯村 ~202竜王堂村 ~203南關村 ~204大街村 ~205東關村 ~206北關村 ~207水磨村 ~208五堡村 ~209四堡村 ~210三堡村 ~211古城村 ~212上七旗村 ~213下七旗村 ~214𠔌傢房村 ~215肖傢堡村 ~216馬槽溝村 ~217燕王溝村 ~218李傢堡村 ~219山兌村 ~220六堡村 ~221焦傢梁村 ~222子方口村 ~223柳村莊村 ~224董傢莊村 ~225葦子村 ~226塔兒寺村 ~227觀音殿村
沿革 漢為涿鹿縣治,唐為礬山縣,元初改為礬山鎮。1938年宣涿懷聯合縣政府駐本鎮。1958年成立靈泉公社,1984年改礬山鎮。1997年,面積148.8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東關、南關、北關、大街、肖傢堡、馬槽溝、燕王溝、李傢堡、山兌、六堡、古城、三堡、五堡、水磨、四堡、下七旗、孟傢窯、石盆溝、𠔌傢房、竜王塘、上七旗、虸房口、焦傢梁、柳樹莊、塔兒寺、觀音殿、董傢莊、田傢溝、馬窪、葦子村30個行政村。
附:礬山鎮林場地處東經115°28′29″,北緯40°7′36″,在礬山鎮鎮區北2千米處,林場被躍進渠環繞,距黃帝泉和水庫4千米。總面積3200畝,分上下兩個場,其中上林場面積2000畝,下林場1200畝,海撥710米。
鎮政府駐大街村。面積152.85平方千米,人口2.15萬。轄27個行政村:大街、古城、山兌、水磨、葦子、礬東關、礬南關、礬北關、礬三堡、礬四堡、礬五堡、礬六堡、𠔌傢房、觀音殿、虸蚄口、肖傢堡、柳樹莊、焦傢梁、燕王溝、上七旗、下七旗、塔兒寺、馬槽溝、董傢莊、李傢堡、礬孟傢窯、礬竜王塘。 |
|
礬山鎮位於安徽省廬江縣東部,距縣城27公裏,全鎮面積125平方公裏,總人口6.96萬。同無為、樅陽縣相鄰。礬山自唐代得名,歷史悠久,以盛産明礬著稱於世,明礬儲量位居中國之冠。礬山地處丘陵山區,這裏環山翠黛,層巒疊嶂,茂林修竹,景色宜人,霧頂山海拔485米,為全鎮最高峰。境內廬江礬礦與鐘山鐵礦扶搖相望,夜間燈火讕珊,一派山鎮景象。
礬山鎮交通便利,合銅路、裴店路穿境而過,缺口水運碼頭距鎮僅5公裏,公路四通八達,水路連江達海,規劃中的裴桂路即將動工,公路運輸條件得到進一步提高。
礬山現有自來水廠兩座,日供水量6000噸,擁有110KV變電所一座,已建成6000門程控電話控製係統,正在規劃擴建1.2 萬門程控電話交換係統。郵政局已開展國內、國際特快郵件傳遞任務。
礬山鎮文教衛生事業發達,現有高中一所,初中4所,小學22所,鎮幼兒園2所,教育設施完善,師資力量雄厚,現有衛生院4所,完善的文化衛生設施為豐富人們文化生活,陶冶人民情操,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礬山林業資源豐富,擁有毛竹2萬畝,杉木林3萬畝,3千畝油茶基地,1萬畝板慄經果林,全鎮森林覆蓋率達75%,古塘村為“全國緑化千強村”。
礬山地處廬南礦業地帶,礦産資源豐富,主要礦産有明礬石、鐵、銅、高嶺土、地開石等。礬山鎮黨委、政府突出工業的中心位置,利用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重點培植建材、建築、鐵銅開採、高嶺土深加工四大優勢産業,發揮集聚效應,形成規模優勢,着力打造礬山礦産業開發加工的航母群。
礬山鎮搶抓機遇,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工業為支撐,積極發揮資源優勢,推進全鎮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廬南重鎮---礬山,真誠敞開懷抱,竭誠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共創美好明天。 |
|
礬山鎮位於蒼南縣東南部山區盆地,平均海拔280米,境內因盛産明礬而得名,素有“世界礬都”之稱,是浙南最悠久的礦山集鎮。下轄17個行政村、9個居民區、2個辦事處,總人口4.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54%,區域面積59.6平方公裏,是溫州市一星級文明城鎮、市級衛生城鎮和雙擁模範鎮,是蒼南縣的經濟文化強鎮之一。
礬山鎮物産豐盈,資源富饒,除了有儲量世界首位的明礬石資源外,還有硫磺礦、高嶺土、銀灰岩、石墨等礦産以及品類繁多的農副産品、經濟作物、海産物品。礬山交通便利,323省道綫貫穿全境,距溫州機場和104國道綫分別為100km和27km,距省對臺貿易港霞關港30公裏,距中墩碼頭、福建省福鼎市前歧姚傢嶼碼頭各10公裏。是蒼南縣南港片區的交通樞紐和“咽喉”之地,是馬站、赤溪、南宋及前歧等地周邊地區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匯集點。
礬山旅遊資源豐富,東側鶴頂山海拔989.5米,為蒼南縣第一高峰,山上怪石嶙峋,花草茂盛,奇峰異石,想象萬千,登高遠眺,雲海茫茫直達海天之際,遊目騁懷,鄰近城鄉盡收眼底。山上伫立着風力發電場的35根風力發電機猶如擎天巨柱,直插雲宵,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綫,名山美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礬山歷史悠久,底藴深厚,明礬開採可追溯到宋朝末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文化。一年一度的明礬文化交流節,吸引了來自海內外各界朋友前來觀光旅遊。礬山人傑地靈,是革命老根據地,是著名革命將領“鐵軍將纔”朱程烈士的故裏,是黨的“七大”代表原黑竜江森林武警總隊隊長劉先同志的故鄉。又是被譽為“東方之子”全國青年作傢的現任海軍政治部創作室主任黃傳會的家乡。
改革開放以來,礬山社會經濟迅猛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社會各項事業取得全面進步。全鎮擁有化工、五金、機械、紡織、塑編、輕工等幾十門類工業企業和井巷建築企業百余家。明礬化工生産有數百年的歷史,市直屬企業溫州礬礦係原化工部18傢重點化學礦山之一,被列為“全國500傢最大工業企業及全國同行業50傢”。近年來相繼發展了發酵粉廠,精細化工廠、礬山澱粉廠、鶴竜泉飲用水廠、天湖山礦泉水廠和鶴頂山風力發電場等新企業,引進了同求儀表廠年産值達5100萬元。精細化工廠生産的ST防銹料填補了全國精細化工行業的一項空白。井巷建築業是礬山鎮一大特色産業,全鎮每年有近萬人勞務輸出大軍憑着高超的技術,吃苦耐勞的精神常年活躍在全國各地承攬冶金,人防、交通、煤炭、水電、礦井、國防等地面、地下工程,其中黃河小浪底工程、長江三峽工程、京九鐵路等國傢重點大工程當中都凝聚着礬山人的勤勞和智慧。
礬山的農業生産發展較快,全鎮耕地面積8369畝,其中水田6371畝,主要種植水稻、蕃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柑桔、茶葉、楊梅、四季柚、馬蹄筍等,在發展林業中,堅持“科技興林”,逐步成片改造薪炭林為經濟林,並積極開展緑化造林,森林覆蓋率達52.4%,1998年實現消滅荒山目標。效益農業進一步發展,引進了先進技術、優良品種,開發建立了蘑菇、馬蹄筍、花苗圃、盆菜、大棚蔬菜、藕芋、緑竹筍、山羊、肉牛、白鵝等十大農業基地。以礬都畜業有限公司為竜頭輻射其他村居形成了浙南最大的生豬養殖基地。
礬山金融機構齊全,有農業銀行礬山營業所、工商銀行礬山分理處、中國銀行礬山分理處、礬山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以及四個分社、農村金融服務社、郵政儲蓄所,2002年底全鎮存款餘額達2.5億元,貸款總數為1.9億元,為地方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保險機構有社會保險局辦事處、保險公司礬山辦事處、人壽保險辦事處。
礬山的投資環境優良,政策優惠。鎮委在2003年黨代會上提出“把礬山建設成為現代化強鎮”的戰略目標,力求礬山“跨越式”發展。目前礬山鎮實行全方位大跨度開放,四萬多礬山人民仰慕各類人才,廣尋合作夥伴,謁誠歡迎國內外各界人士、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前來礬山洽淡貿易、投資開發、興辦産業。 |
|
涿鹿縣轄鎮。漢為涿鹿縣治,唐為礬山縣,元初改為礬山鎮。1958年成立靈泉公社,1984年改礬山鎮。距縣城25公裏。面積148.8平方公裏,人口2.1萬。京西、下廣、太康、礬野公路縱橫過境。轄東關、南關、北關、大街、肖傢堡、馬槽溝、燕王溝、李傢堡、山兌、六堡、古城、三堡、五堡、水磨、四堡、下七旗、孟傢窯、石盆溝、𠔌傢房、竜王塘、上七旗、虸房口、焦傢梁、柳樹莊、塔兒寺、觀音殿、董傢莊、田傢溝、馬窪、葦子村30個村委會。盛産竜眼葡萄。古跡有黃帝泉、黃帝城、尤寨、定豐臺等。其中黃帝城被列為河北省“九五”期間旅遊開發的重點項目和北京“3040”城慶項目。 |
|
- : Fanshan Town
- n.: Fanshan Zhen
|
|
礬山 |
|
|
|
花園村 | 白岩村 | 水尾 | 南堡村 | 新街 | 祠山村 | 古路下村 | 深傢坑村 | 內山村 | 南下村 | 金鬥垟村 | 楊子山村 | 甘茶村 | 青山後村 | 倪傢山村 | 埔坪村 | 獅頭腳村 | 拱橋內村 | 柯嶺腳村 | 甘岐村 | 鐘山村 | 楊山村 | 古塘村 | 街路村 | 楓樹坪村 | 內街 | 大埔頭 | 竜舌頭 | 王傢洞 | 福德灣 | 天光村 | 葉拐村 | 洪院村 | 梅榜村 | 餘鋪村 | 竜千村 | 赤加山村 | 尖加坑村 | 深白村 | 王西坑村 | 中村村 | 頂村村 | 坑子內村 | 嶺腳山村 | 坑門嶺村 | 園盤村 | 大坪山村 | 下厝基村 | 楊傢井村 | 石門頭村 | 埔南村 | 溫周窟村 | 王門坑村 | |
南關村 | 北關村 | 東關村 | 董傢莊村 | 葦子村 | 古城村 | 孟傢窯村 | 竜王堂村 | 大街村 | 水磨村 | 五堡村 | 四堡村 | 三堡村 | 肖傢堡村 | 李傢堡村 | 六堡村 | 觀音殿村 | 礬山鎮居委會 | 礬山磷礦居委會 | 上七旗村 | 下七旗村 | 𠔌傢房村 | 馬槽溝村 | 燕王溝村 | 山兌村 | 焦傢梁村 | 子方口村 | 柳村莊村 | 塔兒寺村 | 礬孟傢窯村 | 礬竜王堂村 | 礬南關村 | 礬東關村 | 礬北關村 | 礬五堡村 | 礬四堡村 | 礬三堡村 | 礬六堡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