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鎮政府駐集雲村。面積 204.65平方千米,人口1.83萬人。郵編:317209。轄31個行政村:集雲、浦西、雲西、雲峰、桐天、興水、太平、跡溪、華峰、泄上、溪岩、東溪、石梁、金順、培新、大同五、中三、大同六、大同嶺腳、大同一、大竹園、慈聖、下垟、岩頭墩、嶺後、雙溪、黃坦、外湖、毛竹蓬、大棚、塔頭坑。 |
|
石梁鎮位於臺州市天台縣北部山區,東靠寧海縣,南連城關,西與白鶴相鄰,北與新昌縣接界。地屬丘陵,山水資源豐富,氣候資源充裕,最高的華頂峰海拔1100米,適宜種植高山蔬菜與茶葉。境內遍布名勝古跡,有石梁飛瀑、銅壺滴漏水珠簾、華頂歸雲,有黃經洞、華頂寺、方廣寺、高明寺、有王羲之墨池、李白讀書堂。擁有木材、毛竹、茶葉、花崗岩、藥材、高山蔬菜等資源,是一個集農、貿、遊於一體的綜合發展旅遊鎮。 |
|
明末清初,屬太平鄉十一都。民國時期為天台縣集雲區駐地(區置駐竜皇堂村)。1961年11月,為北山區,分別管轄集雲、石橋、太平、華峰、金順、大同等6個公社。1988年7月,分為北山區,分別管轄集雲、石橋、大同、太平、華峰5個鄉71個行政村。1992年5月,由原北山區的集、太平鄉、華峰鄉、石橋鄉、大同鄉合併成石梁鎮。因國傢級風景區景點——石梁飛瀑坐落在鎮境內,即以景取名。
1982年,全面實行家庭聯産承包責任製。1983年2月,長灣村建高山蔬菜基地23。3畝,種植蕃茄、黃瓜、甜椒獲得成功。1987年1月,臺州地區民政局批準華峰鄉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根據地。1987年12月,天台縣北山區農貿綜合市場開業。1988年,“一品紅”花崗岩製品試産成功。1992年5月,由五個鄉合併成石梁鎮。1993年9月,石梁中學教學樓落成。1994年9月,石梁小學惠民教學樓落成。1996年,高山蔬菜農貿市場開業。1998年,全鎮程控電話開通,有綫電視聯網;5月,金順公路開通;同年,大同老鷹岩電站、石橋白岩下電站竣工發電。 |
|
天台為浙江古老産茶區之一。唐宋以來,天台山雲霧茶名聞全國,並東傳日本。天台山雲霧茶也稱華頂雲霧茶,歷史上為浙江省四大名傢茶之一,産於華頂、石橋諸山,唐陸羽《茶經》稱:“臺州始豐(今天台)縣生赤誠者與歙州同”,五代溫庭筠《採茶錄》雲:“天台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
石梁牌高山蔬菜係列包括甜椒、黃瓜、茄子、蕃茄、芹菜、蘿蔔、四季豆、筍茄等。産品無污染,風味好,品質優,屬“無公害”蔬菜。2000年,種植面積5920畝,産值1125.778萬元,産品暢銷全國80多個省、市、縣以及香港、澳門。 1996年嚮國傢工商局申請註册,1998年“石梁牌”甜椒獲省農副産品金奬,“天台山”筍茄獲銀奬。 |
|
又稱石梁飛瀑,位於中方廣寺前。兩崖峭壁對峙,一石如蒼竜聳然橫亙其間,似石梁,又稱石橋。梁面約0.3米,梁底空洞逾2米。主流三折穿梁而出,從高30米的峭壁上直瀉碧珠潭,瀑布色如霜雪,勢若雷霆,洶涌激濤,聲振林木。月夜觀瀑更佳,唐白居易有“天台山上月明前,二十四尺瀑布泉”的詩句,極言此妙。為國傢級風景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柯城區石梁鎮位於衢州市區西北部,鎮政府駐石梁村前山。東南距城10.5公裏,轄區東界九華鄉、萬田鄉,南連姜家山鄉、航埠鎮,西鄰常山縣,北靠七裏鄉。
石梁鎮是柯城區面積最大的鄉鎮,總面積121.6平方公裏,轄石梁、塘公、麻蓬、過溪、楊傢源、九田、上靜岩、蕎麥塢、下靜岩、中央方、柘川、祝傢山、蔣傢、梅村、李傢、後塘、柴傢坊、流塘、白嶺、珊塘、兩頭塘、大埂、裏前塢、小溝、童前、半源、大俱源、下村、黃茶、派溪頭、**底、大源山、寺橋、張西34個行政村,126個自然村,271個村民小組,8871戶,30985人。其中畲族、壯族等少數民族213人,餘皆漢族。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數255人。
地勢由西北嚮東南傾斜,山地約占總面積70%以上,屬千裏崗山脈延伸部分。海拔千米以上山峰20座,最高峰為西北邊境的白菊花尖,海拔1395米,西坑嶺海拔1348米,石門山、安山、翁傢山、黃山分佈於西部邊境。青竜山、蜜峰尖、大源山、大考山、九竜山、塢石崗分佈於北部和東部邊境。白雲山、衢門山獨立於中部田野。境內山𠔌遍布,山𠔌低部形成部分山間盆地和小平原。
境內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700—2000毫米,平均氣溫16℃,無霜期250天左右。 |
|
石梁鎮以悠久歷史而得名,又以自然生態、人文名勝而取譽。2000年歷史的釋道儒三教勝地——白雲山、唐末黃巢農民起義軍紮營安寨之地——營盤山、寧景德三年(1006年)定光古佛轉輪處——大考山青銅書院,還有現代武俠小說巨匠金庸和著名小說傢阿章的讀書棲身之處……。境內桔海萬頃,漫渺霞蔚;溪水潺孱、竹木蔥鬱,是城市居民休閑旅遊的絶佳勝地。
石梁鎮黨委政府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高標準、高起點的規劃為竜頭,以“搶抓機遇,接軌西區,藉力發展”為強鎮戰略,以創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衢州市後花園為抓手,牢牢把握生態立鎮這一發展主綫,在發展生態經濟,改善人居環境,弘揚生態文化等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逐步把石梁建設成為一個經濟發達,人居環境良好,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集休閑、觀光、度假、會議為一體的真正的城市後花園。 |
|
白雲山——衢門山——營盤山
衢州石梁鎮風光石梁白雲山海拔206.5米,位於衢州府城之西,過衢江沿白雲山路西行十餘裏即到。白雲山係千裏崗山伸嚮金衢盆地的邊緣餘脈,北臨石梁溪,南沿流塘澗,由白雲山、大崗、衢門山三座西東走嚮逶迤相連的山峰組成。民間傳聞山型如臥狀麒麟,白雲山是頭,大崗若背、衢門山似尾,山呈靈氣。《康熙縣志》:城西二十白雲山亦名佛位評(俗稱塔山奄)……。是儒、釋、道三教聖地,距今已有二千多年歷史。
“白雲山——衢門山旅遊風景區”是國傢歷史文化名城衢州古城西隅一處歷史文化古跡,因歷史原因此古跡已荒廢多年。站在城區大西門城樓“碧春樓”上嚮西眺望,近處的一座秀山即衢門山,嚮西順延緊靠衢門山的就是白雲山。在遠處高聳的千裏崗襯映下,白雲山——衢門山顯得小巧玲瓏。她離古城西安門僅5公裏,與新規劃的衢州西區僅僅不足千米的距離。杭金衢高速公路翁梅(衢州)出入口就在衢門山下。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豐厚的歷史文化遺存,决定了這裏是一處建設衢州西區後花園的極佳選址。
“浙西小九寨”—張西村
柯城區石梁鎮張西村,原名西坑村,一九八一年改名。其位於衢州市西北部,距市區23公裏,村莊坐落於衢州北高峰——“白菊花尖”(海拔1394米)的山腳下。全村116戶,320人口,山地面積16000餘畝,盛産毛竹、杉木、茶葉、筍幹等。
村莊四周群山環抱,高山疊翠,白菊花溪、涼亭崗溪和石鼓溪三支溪流匯集穿村而過,民居沿溪相侍而住,灰瓦白墻,疏密有緻,風情古樸,十裏峽𠔌風光帶異彩紛呈,豐恣神韻誘人。原始生態造化了村中自然鳳光獨特的優勢:自然景觀鬼斧神工,有石槽飛瀑,石鼓鳴天,觀音浣紗,九竜戲水,花溪疊影,石筍擎天等景觀;有野生筍幹、野蜂蜜、野山茶、野藥材等土特産;有山豹、野豬、野山鹿、野山牛、猴子等飛禽走獸,具有“青、幽、秀、奇”渾為一體之特色。山莊常年沐浴在雲煙飄渺之中,“步入張西村,猶如雲中行”,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被人們稱之為“浙西小九寨,清涼休閑𠔌”的遊覽勝地。
主姓張氏歷史源遠流長,據張氏傢譜記載:張西張氏後代為漢朝留侯張良的後裔,始祖第34代孫張士洪、張益超兄弟倆遷徙與繼承先祖張良於白雲山書院修煉業績有緣,於康熙38年從閩上杭縣白沙鎮遷徙衢西勝堂源西坑,住居繁衍至今已有13代300餘年歷史。這為張西村的人文內涵奠下了神秘的魅力。 |
|
石梁鎮位於安徽省天長市城西,天滁路穿境而過,交通便捷,而且歷史悠久,北周時即設石梁郡。1978年設石梁鄉,1992年撤區並鄉設石梁鎮。2007年4月鄉鎮區劃調整,原十八集鄉、石梁鎮合併設立新的石梁鎮。2007年11月行政村區劃調整。2008年初完成了村級黨組織和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截止2008年,全鎮轄7個村和2個社區,230個村民小組,鎮域面積109.1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0915畝,總人口31063人。 石梁鎮屬半崗半圩之鎮,境內有大小水庫6座,抗旱排澇站21處,蓄水壩1座,沿河堤防73公裏,水運方便。 |
|
石梁鎮有着雄厚的工業基礎,以加工和製造業為主的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全鎮現有工業企業60傢,其中500萬元以上的規模企業有12傢。2008年完成社會總産值7.7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5.3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484萬元,人均純收入5800元。2008年完成固定資産投資額2.484億元。同時該鎮積極盤活企業存量資産,已基本完成對原盛大公司的改製工作。
區劃調整後,為進一步振興石梁經濟,加快集鎮建設步伐,該鎮邀請安徽建工學院的專傢教授編製了集鎮規劃。2008年投入35萬元進行了富民大道路燈、下水道、緑化工程建設。2008年初組建了城鎮管理執法隊伍,加強對集鎮的管理工作。同時我鎮安排專人積極協助市經濟開發區建設工作,及時化解矛盾,為市工業園區建設創造良好環境。 |
|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2008年該鎮已完成村村通工程12.17公裏、砂石路9.3公裏。作為民生工程之一的十八集小學新校區、十八集衛生院住院樓、石梁鎮敬老院已建成投入使用。
該鎮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2007年度獲得了滁州市、天長市的表彰。 |
|
鎮政府駐石梁村。面積119.5平方千米,人口3.13萬人。郵編324015。轄34個行政村:石梁、塘公、麻蓬、楊傢源、九田、過溪、珊塘、流塘、上靜岩、下靜岩、白嶺、大埂、兩頭塘、蕎麥塢、李傢、祝傢山、裏前塢、後塘、中央方、梅村、柘川、蔣傢、柴傢坊、下村、張西、寺橋、大俱源、大源山、半源、墈底、派溪頭、童前、小溝、黃茶。 |
|
石梁鎮 石梁鎮位於天長市中西部,東經113°40′、北緯36°19′,距市區13千米。東與天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連,南接新街鎮,西同汊澗鎮比鄰,北連大通鎮。面積109.1平方千米,人口31063人(2008年)。轄十八集、石街2個社區,陸營、周營、孝庵、何莊、古庵、蔡河、石竜7個行政村,230個村(居)小組。屬半崗半圩之鎮,地勢起伏不大,北高南低,東高西低。白塔河東西穿境經高郵湖入長江。312省道天(長)滁(州)公路穿境。境內有商代石梁古城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沿革]歷史悠久,北周時即設石梁郡。1958年成立石梁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撤區並鄉設石梁鎮。1997年,面積51.6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街道居委會及青城、長城、紅廟、何莊、古庵、軍田、高莊、周尚、蔡河9個村委會。2007年,十八集鄉並入石梁鎮。
[2006年代碼]341181105(1個居委會、9個行政村):~001石街居委會 ~200長城村 ~201青城村 ~202紅廟村 ~203何莊村 ~204古庵村 ~205軍田村 ~206高莊村 ~207周崗村
[2007年11月村級調整後各村(居)及組(隊)名稱]石街社區(東泉組、西泉組、共同組、龔莊組、和平組、學田組、路北組、張莊組、朱雲組、梁莊組、長莊組、長興組、土城組、高塘組、尹莊組、三塘組、牌坊組、黃莊組、碾屋組、何莊組、竹園組、雷圩組、東風組、石街組、新河組、立星組、紅旗組、紅星組、新建組、躍進組),何莊村(紅廟組、屋組、和平組、唐莊組、曹坊組、魏莊組、東溝組、西溝組、大營組、前莊組、許圩組、瀋莊組、居莊組、翁莊組、新塘組、馮營組、東林組、圩埂組、小營組、河南組),古庵村(梁莊組、高塘組、學塘組、東澗組、陸莊組、大壩組、姚塘組、團结組、陸圩組、油坊組、灣塘組、大紀組、東林組、林澗組、西林組、三聯組、阮莊組、林場一組、上壩組、韓莊組、軍田組、六燈組、六黃組、二裏組、高莊組、歐壩組、王莊組、鬍莊組、車竜組、林場二組、魏莊組、板橋組、東營組、唐營組、何壩組),蔡河村(合建組、陳莊組、阮莊組、袁莊組、周崗組、朱莊組、張莊組、學田組、馬莊組、三墩組、劉莊組、長塘組、陸莊組、東旺組、街東組、甘莊組、連塘組、湯圓組、永豐組、楊圩組、新澗組、毛莊組、李莊組、藕塘組),十八集社區(東尖組、徐莊組、山頭組、裘莊組、祠堂組、顔莊組、澗東組、潘營組、毛莊組、王莊組、朱莊組、鬍莊組、劉北組、紀莊組、薛莊組、西營組、朱營組、路南組、路北組、三墩組、中心組、二墩組、林場組、街道組),石竜村(橋頭組、鬍莊組、毛莊組、戴莊組、新建組、楊莊組、農科組、唐營組、土圩組、中壩組、圩塘組、瀋營組、於莊組、許莊組、七裏組、王莊組、何莊組),陸營村(尤莊組、瀋圩組、陸營組、餘橋組、農科組、中營組、勝利組、陸莊組、趙莊組、槽坊組、前營組、潘莊組、東組、張莊組、蘇崗組、何莊組、毛莊組、楊莊組、董橋組、馮莊組、薛莊組、唐莊組),周營村(高莊組、趙莊一組、和塘組、古澗組、興隆組、民生組、三塘組、邱莊組、竜廟組、倪莊組、馬塘組、唐營組、白牛組、灣塘組、本莊組、高營組、金營組、薛營組、周營組、廣營組、曹莊組、趙莊二組、於莊組、蔡巷組、張莊組),孝庵村(河北組、竹園組、王圩組、蔡莊組、七圩組、農科組、河渡組、機房組、團结組、灣頭一組、自發組、紅旗組、同心組、趙莊組、韓莊組、大關組、碾屋組、李莊一組、蔣巷組、新莊組、小關組、曹莊組、陳莊組、軍莊組、新河組、錢莊組、汊河組、灣頭二組、張莊組、澗口組、李莊二組、大澗組、周莊組)。
附:十八集鄉位於天長市中西部,距市區7千米。天(長)滁(州)公路經此。白塔河航道橫貫鄉境。[沿革]1949年分設草湖、石竜、鵝眉3鄉,1961年合置十八集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50.5平方千米,人口1.3萬,轄十八集、萬圩、新港、三墩、孝庵、周營、石竜、唐營、陸營、二橋10個村委會。 [2006年代碼]341181203(11個行政村):~200街道村~201十八集村 ~202石竜村 ~203陸營村 ~204二橋村 ~205新港村 ~206孝庵村 ~207萬圩村 ~208三墩村~209周營村 ~210唐營村
~208蔡河村 |
|
石梁鎮位於天長城西13KM處,歷史悠久,地理優越,交通便捷,天汊一級公路橫穿腹地,白塔河橫貫其中。石梁鎮原是縣郡,據記載,早在宋朝時期便有“卑梁”之說。石梁鎮現有農戶4445戶,人口16639人,其中農業人口14821人,總面積53.1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27219畝,轄9個村、1個街道,109個村民小組。全鎮共有27個黨支部、1個黨總支,現有黨員514人。石梁鎮農業以水稻、小麥和油菜為主,輔以榨菜、西瓜等經濟作物。水稻的主要品種為豐兩優1號,小麥的主要品種為揚麥158,油菜的主要以“華雜四號”、“油研七號”等“雙低”品種為主。由於該鎮地處釜山水庫、時灣水庫的末端,平時用水較為緊張,加之白塔河兩岸的電站還沒有完全建設到位,水利基礎薄弱對該鎮的農業生産帶來了一定影響。石梁鎮現有企業33個,其中規模企業4個,現有企業職工1400多人。近年來,該鎮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采取了“低門檻”策略,一批有實力、發展前景看好的企業落戶該鎮,如天禾米業,天彩紡織、盛遠塑業等,值得一提的是聯誼製帽,為中外合資企業,目前正在擴大再生産。截止到目前,該鎮已經形成了紡織、輕工、綫纜、電子、郵電器材、塑料工程、化工、糧食加工、玻璃工藝九大行業為一體的復合型産業。 |
|
柯城區石梁鎮位於衢州市區西北部約十公裏,北接七裏鄉、九華鄉、南接柯城鄉、西靠航埠鎮、溝溪鄉、東至萬田鄉、九華鄉。區域面積121.6平方公裏,下轄34個行政村,人口約3.1萬人,勞動力約1.6萬人,是農業大鎮,柑桔之鄉。柑桔面積達1.8萬畝,“派溪頭7號”“下村1號”兩個柑桔品牌曾獲國傢農業部優良品味“二等奬”。石梁鎮的“麻蓬青”大豆,大俱源“京筍幹”等農特産品彼負盛名。大俱源的“京筍幹”富含鐵質成份,曾作貢品御用。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更是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在鎮域南部距市區3公裏處設立了城鎮工業區,首期面積達601畝位接西區,東臨抗金衢高速公路,交通便利,隨着我市西區開發的日具規模,投資效益將更加顯著。鎮內古跡較多,有麻蓬天主教堂、營盤山、黃巢紮營處、白雲山古庵等。隨着我鎮整合旅遊資源,拓展旅遊市場,加大招商引資開發旅遊的力度。以白雲山為主體的旅遊資源每年使很多遊客慕名而至。隨着交通條件的進一步改善,以及金衢地區經濟的發展,金衢盆地將有可能成為上海經濟區嚮欠發達地區進行經濟輻射的重要通道,在接受發達地區的技術轉變、産業轉移等方面具有優先優勢。在《衢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2—2020年)中石梁鎮為市城鎮體係規劃中距市區北部最近的“一般鎮”。隨着市區中心的西移,石梁鎮將受到衢州市經濟發展的輻射,兩者會互動協調發展,為石梁加快集聚,全面提高産業結構整體素質創造有利條件,現鎮黨委、政府熱情歡迎全國各地客商前來投資觀光! |
|
石梁鎮地處天台縣東北端,距城區23公裏,東鄰寧海縣,北靠新昌縣,西接白鶴鎮,南連赤城街道和華頂林場,全鎮區域面積158.3平方公裏,下轄31個行政村,人口1.7萬。全鎮平均海拔為667米,最高峰華頂峰海拔1098米,具有獨特的高山風景地貌。境內森林覆蓋率達到86.9%,是農業大鎮、旅遊名鎮。我鎮還是浙江省生態鎮、浙江省科普示範鄉鎮、浙江省小康型老年體育鄉鎮、浙江省毛竹之鄉、全國婚育新風進萬傢活動先進鄉鎮。全鎮社會穩定,經濟發展良好,2006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1.22億元,其中農業總産值8832萬元,工業總産值34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908元。社會事業穩步發展,污水處理廠、垃圾中轉站等社會公共設施等逐步建立完善並投入正常使用。
石梁鎮是一個以旅遊業為主導産業的旅遊集鎮。全鎮區域面積158.3平方公裏,下轄31個行政村,1.8萬人口。石梁鎮水山奇絶,境內有石梁飛瀑和華頂森林公園兩個國傢級4A級風景區,王羲之、徐霞客、康有為都曾留跡石梁。我鎮還是著名的“唐詩之路”的終點,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等著名詩人都曾在此留下不朽的詩篇。我鎮也是中國化佛教第一宗——天台宗的發祥地,境內有修禪寺、華頂寺、萬年寺、高明寺、方廣等大小寺院12座,高僧海燈法師、虛雲老和尚都曾經到此學法,修禪寺和萬年寺分別是日本天台宗、韓國日蓮宗的祖庭,開展宗教旅遊前景廣阔。我鎮還是浙東南地區避暑勝地,夏季氣候涼爽,最高氣溫僅33℃,避暑休閑旅遊是我鎮的重點開發項目。
與此同時,我們石梁鎮也是一個傳統農業大鎮,全鎮有耕地1.1萬畝,山地20餘萬畝,位於海拔600-1000米之間,山清水秀,雲霧繚繞,農産品品種豐富,品質優異。華頂雲霧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白术也有幾百年的栽培經驗,毛竹産值居臺州市首位,還有慈聖的紅朱柿、通圓寺的黃花梨都遠近聞名。 |
|
- : Danliang Town
|
|
石梁 |
|
周營村 | 何莊村 | 石竜村 | 陸營村 | 蔡河村 | 古庵村 | 石街社區 | 十八集社區 | 孝庵村 | 小溝村 | 白雲山 | 李傢村 | 高莊村 | 蔣傢村 | 溪下村 | 紅廟村 | 過溪村 | 雙溪村 | 青城村 | 梅村村 | 下垟村 | 黃茶村 | 大同五村 | 大同六村 | 石梁村 | 塘公村 | 麻蓬村 | 楊傢源村 | 九田村 | 珊塘村 | 流塘村 | 上靜岩村 | 下靜岩村 | 白嶺村 | 大埂村 | 兩頭塘村 | 蕎麥塢村 | 祝傢山村 | 裏前塢村 | 後塘村 | 中央方村 | 柘川村 | 柴傢坊村 | 張西村 | 寺橋村 | 大俱源村 | 大源山村 | 半源村 | 墈底村 | 派溪頭村 | 童前村 | 集雲村 | 浦西村 | 雲西村 | 雲峰村 | 桐天村 | 興水村 | 跡溪村 | 華峰村 | 泄上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