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位於南陽市市區北部,距市中心20公裏。地處方城縣、南召縣、臥竜區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焦枝鐵路、豫02綫南北穿境而過,設有聞莊火車站和石橋汽車站,交通便利。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為崗丘地帶,最高海拔173米,其餘為平原,最低海拔160米,總面積39.73平方公裏,平原有31平方公裏;全鎮耕地28900餘畝,其中潮土占70%,黃棕土占25%,其餘為砂薑黑土。這裏屬我國南北氣候的過渡區域,白河南北貫穿,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溫度適宜。
全鎮轄12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13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8156人。全鎮人口中,漢族居多,回族次之,還有藏、蒙古、苗等兄弟民族。這裏英才輩出,是漢代科學家、文學化、政治傢有“科聖”之尊稱的張衡的故鄉。這裏自古就是商貿重鎮,物産富饒,是“古南陽四大名鎮之一”,素有“銀石橋”之稱。是國傢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的“中國月季之鄉”、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河南省歷史文化名鎮”,省建設廳命名的“中州名鎮”。
石橋鎮歷史文化悠久,傳統文化積澱濃厚,古係黃帝兒子姑姓後裔鄂部落故地,夏、商、周鄂侯國中心。因其扼宛洛古道必經要塞,東臨白河,水陸交通便利,距今1400多年前已形成繁華集鎮,古稱“盈溢鎮”、“永安寨”、“石橋店”等。境內張衡博物館、鄂城寺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明代清真寺、明清古街、古商號、古民居等。大調麯、舞獅、大小鑼鼓等非物質文化遺産至今仍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石橋鎮還是我國姓氏中“晁”的發源地。這裏有很多歷史的足跡和神奇動人的傳說。衆多的人文古跡和秀美的田園風光使石橋鎮成為人們旅遊休閑的好去處,如今,石橋古鎮旅遊集張衡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於一體,進一步深入開發潛在的人文資源,奠定了石橋鎮未來的發展方向與格局。
石橋鎮始終堅持全方位引進、全過程服務的工商業發展思路,強化項目建設目標管理,突出項目建設這一工作重點。通過積極嚮上爭取政策性資金,以實現基地規模的突破。通過對外招商引資,以實現資源轉化的突破。通過對內激活民間投資,以實現非公有製經濟的突破。幾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和激活民營資本,有以瑞光變壓器公司為竜頭的電力變壓器科技集群正日益形成,端旺食品有限公司、果蔬批發市場等項目的建成,興辦企業100多傢,引進外資9000萬元,大大改善石橋的經濟結構,使石橋的經濟有了新的增長點。
近年來,石橋鎮特色農業基地強勁發展。以月季、雙孢菇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蔬菜花卉産業,“建基地、扶竜頭、促發展”,被省政府命名為“特色農業百強鄉鎮”,被市評為“農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充分利用“中國月季之鄉”的效應,全鎮月季穩步發展,面積達5000餘畝,産值占農業總産值的28%,石橋牌月季種苗被評為“河南名牌農産品”,並與石橋鎮人文資源相得益彰,成為了一大旅遊亮點。以“雙千雙萬”工程為重點的蔬菜生産,堅持以精品園示範帶動引導菜農發展優、早適銷對路蔬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鎮瓜果蔬菜面積達到8000餘畝,形成了以豫02綫為中心的蔬菜花卉帶,每年通過果蔬專業市場銷售蔬菜達5000噸以上。蔬菜已通過河南省無公害委員會無公害認證。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重大疫情防治措施得力,效果明顯,畜禽防疫工作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小城鎮建設經過多年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圍繞“緑、潔、暢、亮、美”的要求,抓規劃,抓建設,抓管理。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專傢對該鎮的總體規劃進行了高標準的修編。將人文資源和自然風光以及工業園區合理進行規劃與劃分,使之更加合理與科學。 |
|
浦口區石橋鎮位於南京西南郊,東北緊靠南京老山國傢森林公園和湯泉旅遊風景區,東南與南京主城隔江相望。屬北亞熱帶農業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3℃,日照2100小時,降雨量931毫米,全年無霜期220天。全鎮總面積70平方公裏,總人口3萬人。
石橋鎮環境優美,生態係統良好,空氣質量優良。
石橋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鎮內區級公路至312國道、南京繞城公路15公裏,經寧烏一級公路至南京長江大橋、浦口火車站、浦口碼頭35公裏,至板橋汽渡20公裏,距南京祿口機場和新生圩外貿碼頭分別為50公裏和30公裏,乘車1個多小時可抵達合肥機場。水路有連接長江和滁河的駟馬河貫穿全鎮,常年通航。
石橋鎮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初具規模。新、老鎮區市容整潔,基礎設施配套齊全。110千伏變電站作為主供電源,雙回路供電安全可靠。日供水能力3500噸,水質優良,供應充足。高標準程控電話網,可提供DDD、DDN、ISDN、ADSL、INTERNET。
石橋鎮經濟發展迅猛。工業已形成了以機電、化工、建材、冶金、服裝等多種門類的佈局,現有工業企業22傢,其中中外合資和國內合作企業5傢。鎮工業園區距312國道12公裏,規劃面積1.3平方公裏,一期占地面積516畝,區內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生態、植被和大氣環境俱佳,是中外客商投資辦企業的理想寶地。農副業形成了數傢較大規模的種植和養殖基地,産品主要有茶葉、傢禽、苗木花卉、果蔬、特種水産和意楊等。
石橋歷史沿革大事記
周
石橋鎮境屬揚州邑。
春秋
石橋鎮域屬吳,吳亡入越,越亡入楚。戰國時期,楚東侵至泗水,故石橋境域屬之。
秦
政元年(公元前221)秦始皇並吞燕、趙、齊、楚、韓魏統一全國,分設郡、縣製、置三十六郡。滅楚後,置歷陽縣(今和縣)、懷德縣(今星甸、石橋境域)屬九江郡。始皇完成統一大業後,收天下兵器鑄鐵人12樽,統一全國度、量、衡。十寸為尺,寸、尺、鬥、擔均為十進位。惟秤不同,十錢為兩,十六兩為斤,百斤稱擔。
漢
漢高帝四年(公元前203)懷德屬淮南國。
東漢分十三州、郡,懷德屬揚州邑。
三國時期(公元220?D265年)懷德屬魏。
章武元年(221)魏派曹仁大司馬、督諸軍據烏江,屯兵懷德。
西晉
太康元年(280)晉命安東將軍王渾,揚州刺史周瀎帥兵伐吳,吳派丞相張悌迎戰於歷陽。
東晉
鹹和二年(327)歷陽太守蘇峻反晉,自橫江登牛渚,為晉軍陶侃所殺。
北齊
天寶六年(555)鼕,北齊與梁,協和聯盟於歷陽,改歷陽為和州。
隋
大業十三年(617),山東農民趙義軍首領杜伏威,攻占歷陽,自稱總管。
唐
鹹通九年(868),趙義軍首領龐勳率部進駐烏江,占領和州。
廣明元年(880),趙義軍首領黃巢攻占滁、和二州。
五代
顯德五年(958),二月,柴榮率兵攻剋淮南十四洲,以江為界。南唐失和州,僑置於太平州(當今滁縣)謂新和州。
南宋
建元三年(1129),十月,金兀術第一次侵犯和州,次日再犯州,守城防御使李濤以城降。
建炎四年(1130),九月,進仕趙霖率領民兵收復和州。
明
至正十五年(1355)正月,朱元璋率農民趙義軍攻占和州,六月一日,帶領徐達。常遇春,廖永安等水師,從楊林河口渡江,大破采石礬,乘勝進取太平。
洪武九年(1376)建江浦縣,邊鄰懷德(今星甸、石村廟)。
建文四年(1402)御史劉觀遊駟馬山。
宣德九年(1434)春夏連旱,河塘涸裂,禾枯竭,民食草根、樹皮,餓死衆多。
弘治元年(1488)久無雨,旱 。
三年(1940)夏末,大雨,鼕降大雪一個多月。
正統六年(1441)、州(和)境9鄉,35都,6鎮,懷德鄉在州北70裏(今星甸鎮)下轄西九都,湯集,西十都(今石村)。
嘉靖二年(1523)夏秋大旱,禾苗枯絶。
三年(1524)夏疫遊行死相枕於道。
五年(1526)十月,免徵各衛所屯糧。
十年(1526),御史張心勘定聽民,認墾 科懷德,遵教等草坊。
十四年(1535)蝗 嚴重。
二十三年(1544)夏、秋無雨。
隆慶元年(1967)知縣王之綢令石橋諸多會文青山寺,曰:青鎖會。(《碑乘》)
正德七年(1576)夏,流賊劉六等犯境,典史談傑率民兵驅至駟潰山,斬其前鋒,餘衆潰《碑乘》
萬歷十五年(1587)火水連月,圩埠盡泛,民居蕩沒,哭聲遍野。
二十七年(1589)大旱。
三十二年(1604)夏無雨。
四十五年(1617)秋旱。
崇禎十一年(1638)旱荒。
十三年(1640)久無雨。
十四年(1641)旱荒欠收。
清
順治九年(1652)少雨減收,𠔌價騰貴。
康熙二年(1663)和含大水泱及懷德境。
十八年(1679)久不雨,民失收,食草根樹皮。免江淮旱災額賦。
十九年(1680)麥大稔。八月祥雲滿天氤 離奇,似輪如 ,五色萬狀。鼕至日,西方有星光芒如練,直貫北斗百日方沒。
二十九年(1690)十一月,大雪積陰五十日。
四十一(1702)正月朔,太白經天,太陽盡見二十二日,夜有星隕如箕,赤天燭天,天鼓鳴。
雍正元年(1723)飛蝗蔽損莊稼。
四年(1727)劃石橋境隸西鄉轄十二保。
乾隆十三年(1723)全年無透雨。
嘉慶十九年(1814)久無雨,河塘裂,賣牛馬,當田地,買𠔌物,以渡生。
道光元年(1821)山地旱,圩淹沒。
十五年(1835)旱、蝗二災並發。
鹹豐元年(1856)秋大旱,飛蝗蔽野,餓死者無數。
八年(1864)皖道陳玉成勾結捻軍掠石橋薛傢口,築壘大劉莊,北軍鞠殿華,富明阿及協領博烏分五路迎擊,平石橋,斃賊數千。
光緒十一年(1885)二月大雨,山洪泛濫,圩田淹沒。
十七年(1891)六月旱,蝗成災。
三十年(1894)石橋境地分屬石磧鄉和星甸市。
宣統元月(1909)四月旱,民謠起,“宣統宣統無水泡種”。
中華民國(1914?D1949)
民國三年(1914)設立江浦縣第三區第三國民小學,即王村小學。
十年(1921)石橋境劃歸第四區,分漫石鄉和石村鄉。
十四年(1925)十月九日,奉軍潰部由江寧鎮北渡江經石橋境沿途縱掠,受災尤酷。
十七年(1928),設石村、石橋、漫傢廟、王村廟四所國民小學。分別由王安德、鬍彰 、陳維棟、蔣仕道任校長。
十八年(1929)改設漫傢廟,石橋、石村、王村為鎮建製。當年大旱,縣賑糧賑銀。
二十年(1931)秋大水,山洪發。
二十三年(1934)秋無雨,河塘涸,田龜裂,禾苗枯,高溫43度為百年未見。
二十七年(1938)四月十二日,縣政府在三戶湯(今歸和縣)重建,同時成立保安團。經代江蘇省長德勤批準,姚鏡涵任縣長兼司令。姚走後由何漢武接縣長兼司令。縣政府機關由大趙祠堂遷鬍傢 、漫傢廟孫村庵、八大禁等地。
二十八年(1939)七月,新四軍江北濟南縱隊四連抵石橋境西地區,開展抗日宣傳活動。
二十九年(1940)五月,中共江和全工委成立,鬍剋誠任書記。
三十年(1941),九月二十五日,日軍入侵石橋、漫傢廟、王村廟,築堡清鄉,製造“血染三甲村”,“火燒幹子劉”兩大慘案,犯下滔天罪刑。十日,成立維持會。十一月成立偽石橋鄉政府,滕姬豈任偽鄉長。同年秋,國民黨桂係白崇喜部屬秦南甫潰兵在青山同尾隨追趕日軍占領石村山頭對峙,雙方炮擊一個多小時,日軍傷亡衆多敗撤東退,國軍也有少量傷亡,後西匯大部隊。
三十一年(1942)夏,石村廟中共黨員喬正纔組織地方遊擊武裝配合江和全大隊開展保衛黨的交通綫中樞——石村廟的抗日鬥爭。
三十二年(1943),中共江和全縣委成立,時生任書記,在八大禁、駟馬山一帶區域開展抗日活動,搗毀石橋日軍三光洋行,襲擊駐河口日偽稅務所。迫使日軍於四月撤離石橋、漫傢廟、王村廟等據點。
三十三年(1944)二月十七日,新四軍和含獨立大隊,和江全大隊在石村廟喬傢崗圍殲日軍清鄉隊一個連,打死日軍十人生浮十九人散逃偽軍六十多人,全連武器全被繳獲。
7月15日,國民黨171師513團和第十縱隊一部分,加江浦保團400餘人進攻江和全地區,占領石村廟、漫傢廟等集鎮,江和全大隊退轉香南區和縣範橋、南義一帶。
4月19日,新四軍第七師代師長譚希林率和含部隊攻打石村廟頑軍。23—26日,新四軍二師獨立旅進入和含地區,與和含部隊匯師收復了漫傢廟、石村廟等地區。
9月10日,七師北撤,江全縣委書記時生,交通站長徐皖東轉入正規部隊,二?D七師交通綫使命結束。
三十四年(1945)二月,中共江浦民主政府成立,在石村廟地區開展減租減息活動,發展武裝力量。在駟馬山召開參軍報名大會,茆伯義父親送子報名參軍,胸佩大紅花,騎着毛驢,擴大影響,革命青年劉有其、劉有國、滕新懷、劉壽生、吳夕賢、陳大財、徐佐軍、蘇斌、劉承炎踴躍報名參軍。
三十五年(1946)國民黨保安團縣大隊丁祥林(綽號丁大炮)、黃傢治先後駐紮石村廟、漫傢廟,石橋、王村,夏:秘密殺害地下黨員,中共石村鄉指導員,鄧本碩。新四軍七師和含獨立團馬長貴則控石橋地區大部分農村。
三十六年(1947)石橋至湯泉土公路建成,石村成為國、共兩軍爭奪的中心。
三十七年(1948)春,江全縣委書記王信友,領導七、二師幾個團兵力,開展“撥釘”戰鬥,經三晝夜圍攻,迫使駐石村國軍劉忠信獻堡投降。全部解除頑軍武裝,駐紮漫傢廟鬍孔謀第三大隊頑軍星夜棄堡潛逃,石村鄉人民政府成立,陳大財任鄉長。北到全椒、花山、藕塘,南抵南依,陶廠長達兩百公裏的中共交通綫,二師和七師運輸樞——石村廟從此暢通無阻。
二十八年(1949)二月中旬,中共江浦縣委、縣政府成立,王信友、石永傢、分別任縣委書記和縣長機關駐在石村廟街。
一九四九年
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25軍南下,先行55團抵石村一帶駐防,訓練,不久開赴裕溪口作戰渡江。
4月21日,廢除保甲製,以區、鄉村行政區劃為單位,石村、石橋、湯集三鄉屬星甸區後歸橋
林區,隸皖北滁縣專區。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普天同慶。
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年4月-1956年12月) |
|
石橋鎮位於吉安市永新縣東部,永裏公路貫穿全境,禾水河依繞而行,為東部中心城鎮,距縣城10km,轄16個行政村,184個村小組,75個自然村,總人口26000人,勞動力12600人。國土面積105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3000畝,有林面積76500畝,境內氣候宜人,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風景秀麗,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産資源有石灰石、錳、鐵等,其中以梅田石灰石為主,儲量在1000萬噸以上,熟石灰産量和質量均位居全縣前列,其他礦産資源儲量也相當豐富,尚待開發。境內著名的旅遊景點有梅田洞、碧波崖和鬥上水庫等,古人作詩文記遊者甚衆,其中“碧波飛瀑”為永新縣“八大旅遊精品”之一,每年吸引衆多遊客。
近幾年來,石橋鎮搶抓機遇,開拓創新,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農業方面註重培育特色産業,形成了以珍珠長毛兔、長嶺立體種養,高産油菜,水稻良種培育、優質果業、種桑養蠶、魚苗繁育及黑山羊養殖等8大示範基地為依托的特色農業,日光高産油菜多次榮獲“金花奬”,其菜油物美價廉,深受消費者青睞。工業方面堅持以招商引資為統領經濟工作的總抓手,擴大工業總量,壯大經濟規模。目前逐漸形成涉及石灰、精粉、礦泉水、建材、皮革、機電、醫藥、造紙、塑膠、塗料等多門類、多品牌的工業發展格局。城鎮建設方面,隨着飲用水工程、照明工程的啓用,“農民一條街”各項投資環境進一步完善,帶動了農民進鎮經商的積極性,逐漸成為永新東路經濟增長的新亮點。2004年實現經濟總收入6100萬元,農林牧魚總收入4170萬元,人均收入1600元。同時,文化、衛生、教育、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和計劃生育及綜治工作取得全面協調發展。 |
|
石橋鎮位於蒼梧縣東北部,距梧州市63公裏。轄十三個村委會和一個街委會,2008年總人口54000多人。全鎮總面積230.29平方公裏,有耕地面積41831畝,其中水田36074畝。石橋鎮水陸交通方便,東安江、梧信二級公路貫通全境,有縱橫鄉村公路七條、村村通汽車,村村通程控電話。
石橋鎮交通便利、通訊發達,國道207綫(二級路標準)貫穿全鎮,即將動工興建的洛湛鐵路路經集鎮而過,距廣西東部主要城市梧州市僅53公裏,距賀州市不到100公裏。全鎮村村通汽車和程控電話,全球通、聯通移動通信覆蓋全鎮,蒼梧聞名的竜岩名勝風景區和宋代古石拱橋就坐落於石橋集鎮內。
石橋鎮屬亞熱帶、半丘陵地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俗稱蒼梧縣北部糧倉,是蒼梧縣優質𠔌主産區,年産優質𠔌3000噸,鎮內種植的遲熟荔枝在區內外享有一定聲譽,建設有萬畝優質遲熟荔枝基地。各種資源十分豐富,礦産資源有石灰石、重晶石、白雲石、黃金、磷礦、磷赤鐵等,其中石灰石儲藏量達8000萬噸以上。森林資源豐富,有林面積25畝,木材蓄積量達10萬立方米以上。
石橋鎮的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産優質稻穀,年産3.4萬噸以上;有以遲熟荔枝為主的水果基地近兩萬畝;鄉鎮主要企業有日産10噸以上的石灰廠九個,日産20000塊紅磚以上的紅磚廠五個,傢私木器廠七間,水電站一座;石橋鎮有十一種礦藏,以石灰石最盛,藴藏量一億噸以上。石材開發為石橋鎮竜頭産業,現有碎石場43處,塊石場45傢,年産塊石30萬立方米以上;石橋山羊、三黃雞、地瓜渣、名菜“魚眼米”、寒水蜂蜜、牛辣曬煙是石橋鎮的主要特産,年産山羊10000衹以上。2009年全鎮國民生産總值4.215億元,工農業總産值3.8億元,鄉鎮企業總收入1.2億元,財政收入528萬元,銀行、信用社存款餘額4200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03元。
石橋鎮是自治區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是市、縣文明圩鎮和文明市場。石橋圩鎮街面積300多畝、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商住戶560多傢,圩鎮人口近萬人。圩鎮市場三個,集市年成交額4000多萬元。
石橋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成績,1998年被列為廣西壯族自治區32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2001年被自治區列為“十五”計劃城鎮發展重點鎮。圩鎮面積近2平方公裏,已建成水泥硬化街道15條近2公裏。圩鎮人口 1萬多人,有各種個體、集體工商企業400多傢。各種圩鎮基礎設施齊全,現代化的小城鎮初具規模。2008年被評為中國詩鄉
石橋鎮十分重視招商引資和鄉鎮企業的發展,目前已組織對重晶石、石灰石資源進行開採,特別是對石灰石的開採,年開採量達40萬噸以上,並銷往梧州、賀州、廣東等地用於生産水泥、瓷磚、耐磨磚、石灰等。鎮內還有年産10萬噸水泥的水泥廠一傢,優質石灰廠100傢,年發電量10萬千瓦時以上的鎮辦水力發電站一座,木器加工廠、食品加工廠共40多傢。為了加快鄉鎮企業發展,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改善投資環境,鎮黨委、政府除製定了土地利用、用水、用電、稅收等一係列優惠政策外,還爭取上級支持配合鎮鄉鎮企業發展建設了11萬伏輸變電站一座,開發了共140畝的鎮屬企業發展基地兩處,其中一處50畝,已建鋼筋水泥結構、面積達4000平方米的樓房兩座可供用作廠房;另一處90畝,已完成了三通一平工作。
石橋鎮是文化之鄉和遊覽勝地。有東安採茶劇、舞獅、舞竜、舞鯉魚、舞鹿兒、東安山歌等民間傳統文藝,每年竜岩院農歷“三月三”炮節活動波及東安五鎮,新興的民辦“東安詩社”名譽廣西乃至區外。村村有籃球場,其中燈光球場六個,文體活動十分活躍。石橋鎮有“蒼梧名勝——竜岩”、“豬婆洞”、“想思石人”、“馬鞍山”、“寶鴨塘”和“千年石拱橋”、“天後宮”、“中共地下支部舊址”、“史賢升烈士紀念碑”、“抗日陣亡紀念碑”十大遊覽觀光點。“竜岩”,素稱蒼梧名勝,位於石橋圩西邊約700米,為石灰岩溶洞。洞長100米,寬60米,南北貫通,洞內可容5000多人。洞內有一洞通天,“擡頭可望月,側耳聞鳥鳴”,故又稱通天岩。洞內鐘乳石奇懸,有天然的石馬、石羊、石兔、石龜、石蛇和關帝像、劉三姐對歌臺等,洞內外崖壁刻有李宗仁、白祟禧、黃旭初等達官和墨客的題詠。原自治區黨委常委、現任區政協副主席、廣西書協主席、詩詞學會會長鐘傢佐多次觀光竜岩,並有題詩刻於崖壁。“千年石拱橋”位於石橋圩南面,碑記“建於宋時”,相傳,石橋鎮就是以這座石拱橋而取名石橋。這座橋為半圓形單孔式石拱橋,與水中倒影相襯,恰成一輪圓月。橋長30餘米,寬4米多,拱跨10米,高7.5米。這座橋全部為人工鑿成的石灰岩青石板建築(青石板規格有0.8米×0.3米×0.3米、1.5米或1.2米×0.8米×0.15米等),建築時不用灰漿粘砌,每塊青石板銜接口不露縫隙,整齊劃一。橋面兩旁有寬0.3米,高0.3米的青石條欄桿。這座石拱橋雖經歷近千年的風雨滄桑,但基本完好,橋身安然自泰,看不出傾斜或沉陷跡象。衹是兩邊橋墩的某些青石板稍有變動,出現裂縫,對於研究古建築技術有着不可多得的價值。“豬婆洞”,位於竜岩出西邊,洞口僅能一人出入,順洞口入約100米,有100多平方米的“小天地”。再入便黑暗無光,且有呼吸睏難之感,這個洞多長多寬目前還是個謎。“中共石橋地下支部舊址,位於石橋中心小學校內,為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門面有五圍拱式門口。民國32年1月,中共黨員楊月英、李林林、覃舜恩到此任教,以教師身份作掩護從事革命工作,建立黨組織。同年8月,中共廣西省工委派莊炎林、韋立仁到此任教,莊炎林任黨支部書記,把石橋作為建立省工委預備基地,開展秘密革命活動。後因國民黨當局的註意和懷疑,民國33年春,莊炎林等五同志分批撤離石橋。現尚存他們的臥室、工作室和辦公桌、椅,有他們開展革命活動的圖片(展覽室)。“竜岩”、“千年石拱橋”、“中共石橋地下支部舊址”均是蒼梧縣重點保護文物單位。 |
|
基本概況
位於濟寧市區東南部,南臨微山湖畔,北依327國道,西靠京杭運河,東仰孔孟故裏,距市區17公裏,面積62.4平方公裏,35個行政村,47512人。以農副産品加工、造紙、建材、非煤産業,水陸運輸、皮毛加工等行業為主的民營企業蓬勃發展。千畝工業小區初具規模,內有正常的供電專綫,水源充沛水質優良,煤炭資源豐富。山東金橋油脂公司和山東兗煤航運有限公司兩大竜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被譽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濟三煤礦坐落在該鎮。年吞吐量500萬噸的泗河港煤碼頭已正式開航營運,開闢了我國南北物資交流的水上通道。萬畝速生林、早春西紅柿、“石橋”牌西瓜和湖區養殖是該鎮農業的四大特色。該鎮地理位置優越,自然資源豐富,産業優勢明顯,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優質的煤、廉價的電、豐富的水資源和傳統的皮毛産業是該鎮的四大優勢。
自然資源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孕育了我鎮自然、標準、特色農業。新閘、辛店基本發展成水産養殖專業村,擴大精養、優質、高産漁業養殖面積2000畝,主要發展了甲魚、河蟹、烏鱧、大口胭脂魚等特色品種,同時積極發展休閑垂釣漁業。投資100萬元前李奶牛場、崔院養豬場、劉莊養鴿場、李二養雞場等節糧型、食草型畜禽養殖,形成規模化和集約化。2002年造林67公頃,用材林年産量達4000多立方。新增經濟作物3500畝(其中經濟林800畝),以崔院為中心的大蔥發展到800畝;以劉營為中心的西紅柿發展到500畝;以劉莊為中心的優質葡萄發展到500畝;以朱莊、後石為中心的杏樹、桃樹發展到200畝。高莊村1000多畝大豆標準化生産基地促進全鎮"緑色農業"發展,"緑色農業"達1萬畝,構築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産、規模化推進的格局。
經濟發展
工業、第三産業蓬勃發展。2002年新上民營企業和技改項目11個,實際到位資金3433萬元。國傢重點工程二號礦井、三號礦井在境內開發建設,帶動濟三煤銷公司、北三礦運公司成立,拉動了沿礦區的第三産業。吳灣皮毛專業市場歷史悠久,吸引了18個省市的皮貨商,天竜裘革服裝有限責任公司投資80萬美元,産品全部銷往俄羅斯,皮毛商城一期工程的運營,壯大了皮毛購銷加工、飲食服務、交通運輸等個體私營經濟。山東金橋"一生緣"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的"一生緣"純淨油、色拉油,形成拳頭産品,呈現明顯競爭優勢,吸引了衆多客商,規模、效益均居魯西南油脂行業前列。 下一步工作打算:緊抓産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圍繞水産、畜牧、林果、蔬菜等主導産業,積極推廣新品種、高品質,增加科技含量,形成規模效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2003年引資額達1000萬元。堅持園區、市場、小城鎮建設扭在一起抓。啓動吳灣皮毛商城二期工程,預計投資550萬元,使商城規模再上檔次,唱響品牌,提高吳灣皮毛知名度,把吳灣建成全國最大的皮毛專業基地。加速構建礦外公路經濟隆起帶,重點搞好前李段開發建設,同時抓住泗河港碼頭開運通航時機,在其附近加速規劃建設雜品貨物市場,不斷開闢我鎮經濟新亮點。加強軟、硬件環境建設,打造"誠信石橋",建設美麗傢園,推進石橋鎮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5502男23299女22203家庭戶戶數12749家庭戶總人口(總)44672家庭戶男22635家庭戶女220370-14歲(總)105550-14歲男57030-14歲女485215-64歲(總)3120115-64歲男1589015-64歲女1531165歲及以上(總)374665歲及以上男170665歲及以上女2040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4047 |
|
石橋鎮,一個位於新杭城中心區域充滿活力的經濟發展區。區域面積9.73平方公裏,轄天堂園、石橋、華豐、永豐、楊傢、景榮、景安7個社區,總人口7.5萬,街道周邊小區密佈。已建成的小區有北景園小區、杭鋼生活區,已開工建設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小區有田園居住區、丁橋居住區、楊傢居住區和重機居住區。待這些小區全部完工,預計整個石橋地區及周邊居住人口有50餘萬。人氣極旺,有很強的商業氛圍。
街道郵電通信網絡、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完備;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發達,東接滬杭甬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南通市區高架及杭寧高速公路,距市中心僅5公裏;有石橋路、石祥路、石大路、華豐路、臨丁路、永華路、杭玻路、同協路、華中路等多條主幹道,建設中的石石立交、規劃中重工路、杭浦高速公路將貫穿石橋中心;區域有地鐵出入口、磁浮列車從街道南部通過。條條道路縱橫交錯,密佈成網。占地500畝的杭州市公交總公司停車場和占地3000畝的下城區“都市經濟園”也在石橋轄區內。
2004年8月石橋鎮撤鎮建街,商貿流通發展迅速,已逐步成為杭城北部的客貨流集散地。同時,先後製定和完善了一係列鼓勵投資開發,促進經貿合作的優惠政策和措施。
石橋,正以與時俱進的開放理念、戰略性的區位優勢、日臻完善的城市功能、發達的産業經濟、強勁的市場需求和豐富的人才資源,在杭州市經濟、社會、文化舞臺上發揮着愈來愈重要的的作用。 |
|
素有“一腳踏兩省、雞鳴聞三縣”的石橋鎮是鄂豫兩省的邊貿重鎮,該鎮位於襄陽、老河口、鄧州三縣的交界處。南距襄樊53公裏,北至河南省鄧州市52公裏,西離老河口38公裏,東到河南新野62公裏。全共轄34個村261個組,版圖面積204.1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8萬畝。總人口8萬餘人,其中農業人口6萬人。城鎮面積達4.5平方公裏,集鎮區域內常駐人口1.5萬人。境內有襄樊市最大水庫排子河水庫和蔚為壯觀的“地上銀河”亞洲第一大渡槽。 引丹幹渠自西嚮東穿境而過,水源十分豐富。 石橋鎮地理位置優赿,交通便利。東臨焦枝鐵路和許樊高速路出口8公裏,南臨漢十高速路出口10公裏,省道黃老路橫貫東西、牛黑路縱穿南北。鎮域內柏油路村村相通,形成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接壤焦枝鐵路綫上的魏集火車站為石橋鎮的農副産品外流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
|
石橋鎮位於河南省寶豐縣東北部,因堅固雄偉的石河橋而得名。有汝河、石河、淨腸河等河流穿境而過,林茂水清,花香鳥語,景色怡人。石橋地處平原,半丘陵,水利條件優越,農業技術先進,素有寶豐縣的“糧倉”之稱。境內交通便利,豫02綫、石香公路、石岔公路交匯於鎮區。
石橋鎮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從境區內發現的高鐵爐、竇莊、塚坡等地新石器時代遺址得知,這裏是人類文明的搖籃,迄今已有上萬年的歷史,出土的文物如新石器時代的雙孔石鏟、宋代的天青瓷壺等,對研究當時的社會文化生活有極高的學術價值。雖代有盛衰,然亦足名世。這裏有很多的歷史古跡。如:漢高帝廟、雲陽寺、高鐵卓君廟、寺門寄料天寺等。它們都靜靜地訴說着人類歷史的變遷,最值一提的當屬高皇廟的漢高帝廟,始建於西漢,現存建築高帝殿、文昌殿各3間,為清道光十年重修,雖歷經時空的輪回,但其莊重典雅的藝術風格,觀之仍不禁令人肅然起敬。大殿前有古柏、木香,木香藤條似長竜抱柱,纏繞於柏樹之上,木香枝葉繁茂,點綴在翠柏之間,既有鬆柏蒼勁之態,又有木香嬌柔之姿,木香花開香氣四溢,蔚為奇觀,成其“一百(柏)架木香”而聲名遠播。石橋的戲劇、麯藝、銅器樂等異彩紛呈,早已聲名在外。每逢節日、集會,演員們便粉墨登場,盡展演技,以娛鄉民,那歌者“問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的精湛技藝,那勇武剽捍的舞者雄風,不知陶醉了幾多衆生。
地靈人傑的樂土,孕育造就了不少為國傢統一、社會進步、人民幸福、文化昌盛作出巨大貢獻的人物。明代的牛金星飽讀詩書,通曉兵法,因不堪統治者的剝削和壓迫,率邑民參加闖王義軍,憑藉過人的才氣輔佐李自成,發展壯大義軍,推翻明王朝的統治;革命傢、婦女運動的先驅者餘自修,石橋師莊村人,1926年受中共河南省委派遣,在南陽一帶組織農民自衛軍,擊敗四川軍閥嚮國民革命軍的進攻,後返鄉創建寶豐婦女協會,開展婦女解放運動,從而青史留名;先儒徐璞玉,石橋趙莊村人,同治元年進士,為官政令平易,清正廉明,其創辦義塾百餘所,造就端人正士以萬計之舉,後世皆善之,後積勞成疾,卒於任所,著有《汝舫集》,為後人廣為傳誦;亢寶位,石橋小鬍莊人,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有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專傢,一生致力於半導體與微電子技術研究,多次獲得了國傢發明奬及省部級科技成果奬,其著作著述頗豐,影響很大。他們都使石橋大地日月增輝,山河添色。
石橋這塊肥沃的土地,有充足的日照,特別適宜種植煙草。它的歷史可追溯到清朝中葉,煙葉葉片光澤鮮亮,氣味醇和,質量好,被稱為“山西煙兒”。上世紀80年代,中外先進種植、烘烤技術的引進,煙葉質量進一步提高,受到市場的青睞,經濟效益穩步上升,成為該地的支柱産業之一。
石橋鎮全鎮共轄28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土地面積51074畝,農業人口42898人,人均耕地1.2畝。隨着近幾年中央政策對農業、農村傾斜,農業投入的加大和中央轉移支付額度的增加,加大了農民收入,使石橋鎮經濟有很大的發展。截止2007年底,地區生産總值達到72866萬元,其中非公有製經濟增加值達到63271萬元,占GDP比重的86.8%,第二産業增加值達到39197萬元,增長26%;第三産業增加值達到20601萬元,增長18%;糧食總産量和農民收入都有很大的提高。 |
|
該鎮位於瀘州市北大門,瀘縣東北部,與重慶市榮昌縣雙河鎮接壤。全鎮面積87平方公裏,轄27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3882人,耕地面積21391畝。2004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GTP)實現26490萬元,增長31%,財政收入實現1116萬元,增長38%,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完成7003萬元,增長23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232元,增加381元,計生率達到95%,全鎮人民安居樂業,社會保持穩定。
石橋鎮是工業發展大鎮,鎮黨委、政府把“工業強鎮”作為全鎮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樹立了強抓工業促發展,親商才能大發展的工作目標,連續五年被瀘州市委、市政府評為經濟發展“十強鄉鎮”。境內主要以煤炭、冶鐵、水泥、矸磚、冶金鑄件、建材、玻璃等生産為主,現有個體私營企業68個。2004年全鎮鄉鎮工業總産值實現33132萬元,比上年增加6544萬元,增長25%;工業增加值實現11089萬元,比上年增加2305萬元,增長26%;鄉企利潤實現1500萬元,比上年增加650萬元,增長43%;招商引資新辦企業9個,招商引資項目固定資産投入完成4380萬元,比上年增加1890萬元,增長76%。
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已建成優質水果基地、休稻養魚基地、仔豬生産基地等示範帶動型基地7個。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已實現光纖電視、電話、公路“村村通”。 |
|
石橋鎮位於甘肅禮縣城西部5公裏處,行政區域面積19635公頃,耕地面積73485畝。平均海拔1450米,年平均降雨量460毫米,年平均氣溫10.9℃,全年無霜期183天。全鎮轄33個村民委員會。2005年,全鎮總戶數7257戶,總人口36632人,從業人員18483人。經濟總收入8063萬元,財政收入85萬元,糧食總産量17691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685元。
名優特産:蘋果、旱煙。
旅遊景點:“聖泉映月”、三國古戰場鐵籠山。 |
|
【概況】
石橋鎮地處黃海之濱,位於蘇魯兩省交界處,總面積79.9平方公裏,耕地4.36萬畝,現轄23個行政村, 35個自然村,人口6.8萬,共1.8萬戶。石橋鎮依山傍海,自古“享山川之饒,受漁????之利”,沿海、平原、山區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綫長達10多公裏,境內有海拔高195米的蘆山和90米的龜山,兩山相距3公裏。
【發展思路】
按照“發揮優勢、融入臨港(工業園)、做大園區(硅工業園)、項目拉動、以工興鎮、全面發展”的工作思路,打造高新硅業,突破臨海經濟,重抓民營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全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區位交通】
石橋鎮交通便捷,2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南北縱貫全鎮,南距連雲港港口、白塔埠機場和連雲港火車站各45公裏,北距山東省日照市嵐山港10公裏,距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僅5公裏。
【自然資源】
石橋鎮資源豐富,礦藏富集。主要有:石英石、陶土、瓷土、千枚岩、榴輝岩、花崗石、雲母、偏硅酸礦泉水、黃沙等10多種礦産資源。經江蘇省地質礦産廳第六地質大隊勘探,全鎮擁有石英脈500餘條及大量碎石英,儲量達1.8億噸,其中SiO2含量99.9%,現已發現石英資源主要分佈在白石頭、蘇嶺、木套、九裏、石橋、東溫莊、拱齊、大溫莊、石嶺、石東等村;瓷石、瓷土儲量達4億噸,黑土資源1億噸,粘土資源4億噸,風化石資源100億噸,集中分佈在蘆山、龜山周邊地區;石東村南地下儲藏千枚岩6000萬噸;陶土、雲母儲量分別達1億噸和5000噸;沿海海域及內陸河庫黃沙儲量10億噸;蘆山礦泉水被鑒定為蘇北儲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偏硅酸型優質礦泉水。
【人文旅遊】
石橋鎮是革命老區,羅榮桓、符竹庭、彭雄和朱愛周等革命前輩曾在此流血戰鬥過,連雲港市最早紀念抗日史實的“民族英雄”碑和紀念抗日戰鬥中著名的小沙東海戰而矗立的“小沙東海戰紀念碑”等紅色景觀頗具革命教育意義;名勝古跡龜山“泊船石纜”為贛榆八景之一。
【綜合經濟】
2005年,石橋鎮實現GDP5.35億元,其中一産1.87億元、二産3.21億元、三産0.75億元;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40元。
【工業經濟】
2005年,石橋鎮抓住振興蘇北的歷史機遇,堅持以“項目興鎮,工業立鎮”戰略,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38億元,其中工業投入1.84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24.73%,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目前,全鎮已形成以高科技硅産業為主導,以鑄造、玩具、海洋食品、陶藝等産業為支柱的工業體係,共擁有工業項目52個,其中在建項目13個,投産項目39個。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12827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11307萬元,利稅2946萬元。全鎮具有資質的建築企業4傢,從業人員達3000人以上,年創産值3億元,創收3000萬元。
石橋鎮位於連雲港“一體兩翼”戰略的鳳凰北翼,工業園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裏,由硅工業園區、工業區、海洋食品加工區、臨港産業區及配套生活服務區組成。目前,已建成占地10平方公裏的工業園區起步區,起步區以硅資源加工為主導産業,園內七縱五橫水泥道路以及供水、供電、通訊、排污、亮化、美化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具有承載大項目能力,發展前景廣阔。
【農業經濟】
石橋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9萬畝,糧食播種面積3.2萬畝,總産量3.5萬噸;油料播種面積2.5萬畝,總産量0.8萬噸。先後建成2萬畝小麥、2萬畝花生、5000畝水稻、2萬畝雜色蛤四角蛤、啓迪養雞場3萬衹蛋雞、官莊村100萬衹鵪鶉6個無公害農産品基地,培育啓迪雞蛋、啓迪鵪鶉蛋、九裏三疣梭子蟹3個無公害産品。以竜頭村為中心的日光溫室蔬菜基地逐步輻射石東、潮口等村,年産量達1.2萬噸,産品暢銷南京、上海等地。東部沿海建立了6000公頃10米等深綫淺海域圈護養基地、2000公頃潮間帶灘塗貝類和3000畝紫菜養殖基地以及潮上帶6000畝梭子蟹養殖基地,先後承擔了國傢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3000畝梭子蟹四茬養殖及越鼕技術》等2個國傢級、6個省級課題研究。全鎮農村勞動力2.27萬個,年輸出1.86萬人以上。
【對外開放】
石橋鎮堅持“以港澳臺地區為重點,突破日韓”的戰略,對外開放型經濟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2005年新上新加坡客商投資250萬美元的連雲港鑫鑫硅業等5個外資項目,協議利用外資114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36.2萬美元。各類玩具、鋼鐵鑄件、深加工海産品和保鮮蔬菜等産品出口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傢和地區。
【第三産業】
2005年,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1424萬元,貸款餘額8950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79萬元。全鎮擁有石橋、九裏等6個集貿市場,年成交額達1.1億元。
【社會事業】
石橋鎮現有省重點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完全小學10所,師資隊伍506人,中小學在校生10118人;另有幼兒園10所,省級重點成教校1所和村級技術學校24所,企業職工學校6所。
【城鎮建設】
石橋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已形成三縱三橫的主框架,面積2712.8畝,區內共有2014戶、7131人,建房面積249585平方米,公共緑地面積855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
【重點企業】
贛榆縣鑫潤硅業發展有限公司:位於石橋鎮硅工業園區內,該企業由東海客商投資1.2億元興建,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總投資2000萬元,於2004年7月份開工建設,建成6臺石英拉管爐,6臺高溫燒製石英電熔爐及相關配套設施,實行35千伏和10千伏電路雙嚮運行,已於2005年1月投産,實現年産值4800萬元,創利稅800萬元。二期工程於2005年5月份開工建設,計劃投資1億元,占地面積40畝,計劃新建2幢5層石英拉管樓,新上24臺石英拉管爐及焙燒爐等生産設備。目前第1幢5層拉管樓已竣工,已預訂石英拉管爐、焙燒爐16臺套,已完成投資6000萬元,2006年10月份可全部建成投産運營。
意順農機配件加工廠:位於石橋鎮西工業園區,由山東省臨沂意順化工有限公司投資興建,計劃總投資1億元,主爐208立方米,2005年12月底建成投産,其生産驅動箱體、旋耕機體、軸承座、鑄鋼件、高錳鋼件和合金鋼件等各類鋼鐵、生鐵鑄件暢銷青島、煙臺、江陰、淮陰、馬鞍山、揚州、常州、????城等地,並出口日本、美國等國傢,年銷售收入可達6000萬元,創利稅600萬元。
連雲港衆鑫硅業發展有限公司:位於石橋鎮硅工業園區內,總投資250萬美元,該項目於2005年2月份開工建設,目前,3層拉管樓、辦公樓、脫羥車間、廠房、圍墻、回填土、廠區水泥路、緑化、亮化等全部完工,石英拉管爐等生産設備已訂購,預計2006年上半年可全部安裝完畢投入生産。該項目主要從事石英拉管、石英棒、石英砂、石英燈具及高純硅微粉加工、銷售。所生産的石英係列産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傢和地區,投産後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800萬元,獲利稅1000萬元。
贛榆縣富安紫菜公司:由香港九竜陳氏貿易有限公司與富安紫菜有限公司合資1000萬元興建,廠房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主要生産幹紫菜係列産品,年可加工紫菜1億張,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創利稅400萬元,並可吸納當地80餘勞動力就業,産品全部出口到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
【特色産品】
石英産品:硅工業園區內石英深加工型企業已達10傢,區內硅企業集群主要産品有:直徑1.5mm-160mm透明石英玻璃管、無臭氧石英玻璃管、濾紫外(UV)係列石英玻璃管、低脫羥石英管、乳白色石英玻璃管、石英棒、異型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泡殼、優質水晶粉等各種型號産品,産品主要用於鹵素燈、汞燈、金鹵燈、光纖照明、石英纖維、微波爐遠外加熱材料等方面,其産品已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係認證。
“啓迪”牌雞蛋、鵪鶉蛋:連雲港市啓迪禽業發展有限公司是贛榆縣重點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其生産的啓迪牌雞蛋、鵪鶉蛋具有蛋白濃稠、蛋黃橘紅、高維生素、高卵磷脂、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特點,産品於2004年經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産品認證,並獲得首屆“江蘇省食品質量安全高層論壇指定産品”等稱號,産品遠銷長三角洲等地區,成為蘇果、華聯等大型超市指定供貨商。
【鄉鎮名片】
石橋鎮先後榮獲“江蘇省建築之鄉”、“連雲港市新型小城鎮”、“連雲港市梭子蟹養殖之鄉”、“連雲港治安安全鄉鎮”、“贛榆縣八強工業鎮”等榮譽稱號。 |
|
石橋鎮1992年建鎮,地處盤縣東南部,距紅果新城75公裏,東臨民主鎮,南接樂民鎮,西與紅果毗鄰,北與水塘接壤。全鎮總面積58.7平方公裏,轄10個行政村,南衝、古裏、東衝、大地、妥樂、西衝、魯番。共5587戶,總人口20909人,現有耕地總面積1059.47公頃。
境內有漢、彝、苗、布依等民族,其中南衝村彝族242人,苗族1人,回族19人,布依族1人,白族2人;古裏村彝族105人,壯族1人;東衝村彝族16人,布依族1人,白族1人;大地村彝族18人;妥樂村彝族2人,水族1人;西衝村彝族7人,魯番村彝族155人,回族31人,布依族5人。海拔在1053——1993米之間,平均海拔1700米,年降雨量在1450——153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全年無霜期280天,地處東經104°30′——104°35′,北緯28°53′——35°41′之間。
劉石橋鎮礦産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煤、石膏、釺鋅、鐵等礦産資源。全鎮現有有證礦8對,機焦廠2個,洗煤廠3個。到2006年底,實現財政總收入3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14元。
全鎮共有9對煤礦,3個洗煤廠(已擴能2個)、2個機焦廠、5個非煤礦山企業、批發零售業120個、交通運輸業120個、住宿及餐飲業98個、社會服務業18個。
目前,全鎮現有公、民辦學校13所,社會力量辦學2所。有教師 139 人(其中大學本科5 人,專科 77人,師範及以下 57人),教師合率格達100 %。有在校生4207人(其中初中生1323 人,小學生2884人),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學為99.16%,中學為98.13%,小學輟學率為0.84%,中學輟學率為1.87%;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19.04%。
初步匯總,全鎮現有絶對貧睏戶432戶,1409人;低收入貧睏戶528戶,2017人;五保戶81戶,111人;民政救助戶358戶,539人。 |
|
安徽省馬鞍山市當塗縣石橋鎮位於當塗縣東南,地處大公圩中心,全鎮轄15個村,2個居委會,人口4.8萬人,面積84平方公裏。屬全國文明城鎮、安徽省的中心建製鎮、馬鞍山市衛星城、可持續發展試點鎮和當塗縣的工業重點鎮。全鎮民風淳樸、社會風氣良好,多年來,全鎮經濟社會綜合指標一直處於全縣領先位置。
石橋鎮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距205國道20公裏,馬蕪高速5公裏,314省道10公裏,距規劃中的寧安城際鐵路新當塗站20公裏。境內圍烏、青大公路貫穿,並有常年通航的長江支流青山河碼頭。
現有的工業企業有精密特鋼鑄造、可鍛造、灰鐵鑄造和機械加工為一體的重工企業,電力金具、砂輪製造和糧油、建材加工企業以及服裝生産、加工、毛巾被、毛巾生産的輕紡工業。
全鎮境內有良田3883公頃,可養水面2660公頃,農業主要是水稻、油菜和棉花種植為主。境內河網密佈,水資源豐富,東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平原水網圩區水環境綜合治理技術與實踐》一書就是以本地區為實例來闡述。
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在全市屬先進鄉鎮,全鎮擁有一甲等醫院一座、中學兩所(有全縣唯一的一所農村高中)、成人學校一所、培智學校一所、中心小學、實驗小學各一所,形成了從幼兒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一條竜教育體係。有一座投資規模達7000多萬元的大公圩中心水廠,該工程目前是全省農村規模最大的自來水廠。
為加快全鎮經濟步伐,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狠抓招商引資平臺工業集中區建設,目前入園企業十多傢,園區內“三通一平”,基礎設施較完善。為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園區成立了管委會,負責對入園企業的全方位、全程服務。 |
|
石橋鎮,簡陽市轄鎮。1909年置石橋鄉,1935年改石橋鎮。位於市境中部,距市府4公裏。面積93平方公裏,人口8.3萬,成渝鐵(公)路、成渝高速公路過境。沱江通航。轄43個村委會和6個居委會。品牌企業有:石橋挂面、建元油脂有限公司、國發油脂有限公司、農業産業結構大地公司、水力發電等二十多傢企業。農業主産水稻、小麥、玉米、棉花、油菜籽、兼産甘蔗、薯類和豆類,特産有金劍、玫瑰香柑等10000畝、花椒5000畝、優質苗木基地2000畝、黃背木耳、中藥材。養殖業以生豬為主,近年來山羊 、獺兔養殖發展迅速。目前,石橋、解放鄉的蔬菜生産、小傢禽養殖,石埝鄉的藥材生産和山羊養殖,海井鄉的果品、優質苗木生産,赤水鄉的海椒、黃背木耳生産已具規模,形成産業。石橋挂面聞名遐邇。現代女作傢羅素的故裏,四川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科技示范镇,國傢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試點區。該鎮的兩個文明建設成績令人振奮,先後被評為國傢級鄉鎮企業先進單位、資陽市計劃生育先進單位、擁軍優屬模範鎮、抗洪救災先進單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鎮,被評為簡陽市鄉鎮企業先進單位、結構調整和産業化經營先進單位、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生態環境及退耕還林先進單位。 |
|
石橋鎮位於嘉禾縣縣境北部,海拔高度:197米。地理位置東臨肖傢鎮、南接田心鄉、西臨坦坪鄉、西北與永州市新田縣接壤、北抵桂陽縣,距縣城16.5公裏。鎮政府駐石市,轄石市、楓梓溪、石鼓元、石塘、上坪、橋頭、島石、醒獅、瀚石、石仙、白珠、秀庭、南岸、泮橋、周傢、村尾、木牛、仙江、岐峰、山坡塘、石門、神渡等22個村和石橋、焦衝元等2個居委會。
全鎮地勢東部、東南、西部較高,北部、西部較低。鐘水河由南嚮北流經該鎮。
全鎮總面積57.8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426公頃,總人口29077人,其中農業人口28033人,非農業人口1044人。鎮經濟以農業生産為主,畜牧業生産為輔,鎮年工農業總産值1.4億元,年財政收入210.66萬元。全鎮交通便利。鎮內設中學2所,小學19所,醫療機構1個。
石橋鎮下轄村:楓梓溪村石塘村橋頭村南岸村醒獅村石仙村周傢村木牛村歧峰村石古元村神渡村上坪村島石村漢石村白珠村石市村秀庭村泮橋村村尾村仙江村山坡村石門村
石橋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5239男13235女12004家庭戶戶數7237家庭戶總人口(總)25009家庭戶男13069家庭戶女119400-14歲(總)69850-14歲男39420-14歲女304315-64歲(總)1621215-64歲男831515-64歲女789765歲及以上(總)204265歲及以上男97865歲及以上女1064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4981 |
|
當塗縣石橋鎮位於當塗縣東南,地處大公圩中心,全鎮轄15個村,2個居委會,人口4.8萬人,面積84平方公裏。屬全國文明城鎮、安徽省的中心建製鎮、可持續發展試點鎮和當塗縣的工業重點鎮。全鎮民風純樸、社會風氣良好,多年來,全鎮經濟社會綜合指標一直處於全縣領先位置。
石橋鎮水陸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距205國道20公裏,馬蕪高速5公裏,314省道10公裏,境內圍烏、青大公路貫穿,並有常年通航的長江支流青山河碼頭。
現有的工業企業有精密特鋼鑄造、可鍛造、灰鐵鑄造和機械加工為一體的重工企業,電力金具、砂輪製造和糧油、建材加工企業以及服裝生産、加工、毛巾被、毛巾生産的輕紡工業。
全鎮境內有良田3883公頃,可養水面2660公頃,農業主要是水稻、油菜和棉花種植為主。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賢進漁業發展公司、金馬水産養殖公司正在發展之中。
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在全市屬先進鄉鎮,全鎮擁有一甲等醫院一座、中學兩所、成校一所、培智學校一所、中心小學、實驗小學各一所,形成了從幼兒教育到成人教育的一條竜教育體係。
為加快全鎮經濟步伐,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狠抓招商引資平臺工業集中區建設,目前入園企業十多傢,園區內“三通一平”,基礎設施較完善。為更好地服務於企業,園區成立了管委會,負責對入園企業的全方位、全程服務。石橋鎮人民將以飽滿的熱情,優質的服務,熱忱歡迎各界人士前來投資興業。 |
|
|
|
面積108k㎡,人口23764人。 [郵編]343421 [代碼]360830101 [區劃]轄石橋、官田、江背、一山、奇山、黃嶺、白鷺、樟梘、長溪、北嶺、日光、壠中、梅荷、合光、沿麯、燎原等16個行政村。 |
|
全鎮總人口47380人,共12346戶,行政村35個。2002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2.95億元,林牧漁業增加值3646 萬元。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545萬元,地方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達到7593萬元。糧食總産量36708噸,耕地面積53025畝,其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19600畝,農民人均純收入3301元。鄉鎮企業實現利稅787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58萬元,民營經濟上繳稅金787萬元,實現引進外資和外地資金3433萬元。
我鎮發展優勢:我鎮地處我國著名淡水湖南陽湖畔,東依泗河,西鄰京杭運河,大運河從南陽湖區穿過, 溝通了祖國南北的水上航道。
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孕育了我鎮自然、標準、特色農業。新閘、辛店基本發展成水産養殖專業村,擴大精養、優質、高産漁業養殖面積2000畝,主要發展了甲魚、河蟹、烏鱧、大口胭脂魚等特色品種,同時積極發展休閑垂釣漁業。投資100萬元前李奶牛場、崔院養豬場、劉莊養鴿場、李二養雞場等節糧型、食草型畜禽養殖,形成規模化和集約化。2002年造林67公頃,用材林年産量達4000多立方。新增經濟作物3500畝(其中經濟林800畝),以崔院為中心的大蔥發展到800畝;以劉營為中心的西紅柿發展到500畝;以劉莊為中心的優質葡萄發展到500畝;以朱莊、後石為中心的杏樹、桃樹發展到200畝。高莊村1000多畝大豆標準化生産基地促進全鎮"緑色農業"發展,"緑色農業"達1萬畝,構築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産、規模化推進的格局。
工業、第三産業蓬勃發展。2002年新上民營企業和技改項目11個,實際到位資金3433萬元。國傢重點工程二號礦井、三號礦井在境內開發建設,帶動濟三煤銷公司、北三礦運公司成立,拉動了沿礦區的第三産業。吳灣皮毛專業市場歷史悠久,吸引了18個省市的皮貨商,天竜裘革服裝有限責任公司投資80萬美元,産品全部銷往俄羅斯,皮毛商城一期工程的運營,壯大了皮毛購銷加工、飲食服務、交通運輸等個體私營經濟。山東金橋"一生緣"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的"一生緣"純淨油、色拉油,形成拳頭産品,呈現明顯競爭優勢,吸引了衆多客商,規模、效益均居魯西南油脂行業前列。 下一步工作打算:緊抓産業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産業化進程,圍繞水産、畜牧、林果、蔬菜等主導産業,積極推廣新品種、高品質,增加科技含量,形成規模效益。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2003年引資額達1000萬元。堅持園區、市場、小城鎮建設扭在一起抓。啓動吳灣皮毛商城二期工程,預計投資550萬元,使商城規模再上檔次,唱響品牌,提高吳灣皮毛知名度,把吳灣建成全國最大的皮毛專業基地。加速構建礦外公路經濟隆起帶,重點搞好前李段開發建設,同時抓住泗河港碼頭開運通航時機,在其附近加速規劃建設雜品貨物市場,不斷開闢我鎮經濟新亮點。加強軟、硬件環境建設,打造"誠信石橋",建設美麗傢園,推進石橋鎮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 |
|
石橋鎮 石橋鎮位於寶豐縣東北部,距縣城10千米。與郟縣隔汝河相望,西鄰趙莊鄉、肖旗鄉;南至周莊鎮;東至鬧店鎮、郟縣堂街鎮。全鎮總面積72平方千米,人口41981人(2003年),轄石橋、興隆、水泉、田莊、交馬嶺、邢莊、小彥灣、朱元、𠔌官營、呂寨、東大莊、寺門、塚坡、師莊、邱樓、高鐵、何寨、李豐山、大牛、肖墳、肖樓、西大莊、高皇、趙莊、大鬍莊、閆莊、王莊、邊莊28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236個村民小組。鄭(州)南(陽)西綫公路與石香公路、石趙公路在鎮區交匯。境內有竇莊新石器時代裴裏崗文化遺址、塚坡新石器時代竜山文化遺址。 [代碼]410421103:~201石橋村 ~202興隆村 ~203水泉村 ~204田莊村 ~205交馬嶺村 ~206邢莊村 ~207小彥灣村 ~208朱元村 ~209𠔌官營村 ~210呂寨村 ~211東大莊村 ~212寺門村 ~213塚坡村 ~214師莊村 ~215邱樓村 ~216高鐵村 ~217何寨村 ~218李豐山村 ~219大牛村 ~220肖墳村 ~221肖樓村 ~222西大莊村 ~223高皇村 ~224趙莊村 ~225大鬍莊村 ~226閆莊村 ~227王莊村 ~228邊莊村
[沿革]1955年置石橋中心鄉,1958年改紅星公社,翌年更名石橋公社,1983年改鄉,1990年建鎮。1997年,面積67.5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大石橋、肖墳、何寨、東趙莊、肖樓、邢莊、高皇廟、大邊莊、𠔌官營、大鬍莊、小顔莊、東大莊、田莊、高鐵爐、閻莊、興隆莊、塚坡、王莊、李鳳山莊、寺門、交馬嶺、大牛莊、邱樓、水泉、竹園、西大莊、呂寨、師莊28個行政村。 |
|
石橋鎮 石橋鎮位於南陽市區北部。東隔白河與方城縣博望鎮相望,西與竜興鄉接壤,南瀕泗水河與蒲山鎮搭界,北與南召縣皇路店鄉毗鄰。面積39.73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5808人。轄一村、二村、夏村、小石橋、賈寨、竜窩、蔡官屯、聞莊、和寨、郭莊、朱莊、施莊12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138個村民小組。鎮人民政府駐石橋街,距市區22.3千米。焦枝鐵路、豫02綫公路穿境,白河南北貫穿。古跡有張衡墓遺址、鄂城寺隋塔。 [郵編]473112 [代碼]411303101:~200一村 ~201二村 ~202夏村 ~203小石橋村 ~204賈寨村 ~205竜窩村 ~206蔡官屯村 ~207聞莊村 ~208和寨村 ~209郭莊村 ~210朱莊村 ~211施莊村
[沿革]史稱石橋店,1958年建石橋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設鎮。1997年,面積39.7平方千米,人口3.7萬,轄石橋一村、石橋二村、夏莊、小石橋、賈寨、竜窩、蔡官屯、聞莊、和寨、郭莊、朱莊、施莊12個行政村。 |
|
石橋鎮位於寶豐縣東北部,距縣城10公裏,鄭南西綫與石香公路、石趙公路在石橋鎮中心交匯,與郟縣隔汝河相望,西鄰趙莊鄉、肖旗鄉;南至周莊鎮;東至鬧店鎮、郟縣堂街鎮。全鎮總面積72平方千米,轄28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23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1792戶,人口41981人,耕地4350公頃,人均耕地1.57畝。
2003年,全鎮GDP達到33729萬元,財政收入222萬元,人均純收入2547元,分別比2002年增加12.13%、1.8%、1.6%,在全市綜合位次排名第10名,全縣排名第4。 |
|
石橋鎮(史稱“盈溢鎮”“石橋店”“永安寨”)是東漢科學家張衡故裏,位於市境北部,東隔白河與方城縣博望相望,西與小寨鄉接壤,南瀕泗水河與蒲山鎮搭界,北與南召縣皇路店鄉毗鄰,鐵路、公路貫穿全境,是洛陽-南陽、南陽-南召公路交匯處。鎮人民政府駐石橋街。該鎮轄12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13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7483人,其中農業人口35808人,漢族居多,回族次之,另有藏、蒙、苗兄弟民族。全鎮總面積39.7平方公裏,耕地1915公頃。南距市區22.3公裏。1985年改建為石橋鎮至今。
石橋地肥水美,資源豐富,盛産小麥、玉米、大豆、水稻、花生、蔬菜、月季、西瓜等,經過近年來種植業結構調整,已有原來的單一、粗放型的糧棉種植發展成為特色農業和高效含稅農業並舉的多種經營模式;同時加大力度搞市場建設,依據總體規劃、建設、管理並重的原則,拉大鎮區框架,擴大鎮區容量,美化鎮區環境,全面提高集鎮的整體服務功能。將原有的一條1500米長的大街擴建成東西、南北各三條的總長7700米的大集鎮形成了百貨、布匹、日雜、服裝、糧油、禽蛋、肉類、竹木傢具、牲畜交易、蔬菜批發等十大專業市場。
工業從零起步,依托本鎮經濟特色,大力進行電力基礎設施的改造和建設,從發展建材、大理板材、玻璃製品、化工、水晶雕刻食品加工入手,進爾帶動交通、運輸、科技、通訊、養殖、屠宰、製革、冷藏、包裝印刷、機織刺銹手工藝産品、建築安裝、農機修造等行業的發展。
石橋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物薈萃、風景秀麗,據考證,這裏是黃帝兒子姤姓後裔鄂部落故地,夏、商、周鄂侯國中心。因其地處南陽、南召、方城三縣交界,又東臨白河,水旱碼頭,商賈雲集,成為宛北最大農副産品集散地,故有“銀石橋”之稱。這裏不僅孕育了張衡這樣一位曠世偉人,還有朱佑、張堪、張輔等歷史名人達士。主要文物古跡有:張衡墓,座落在鎮南,郭沫若為墓碑題詞,現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鄂城寺隋塔,座落在張衡中學校內,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橋街漢槐,距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樹枝凌空橫過街東,俗稱“過街槐”。另有西鄂城遺址、宋代石獅、平子讀書臺、神道碑、山陝石刻和石橋清真寺。 |
|
鎮政府駐石橋,人口 81256人,面積235平方千米。轄2個居委會、32個村委會:石橋、黑竜集、小河、梁營、竹園、周窪、宏道、上坡、石廟、柴崗、柳堰、杜河、郭營、老傢、李莊、楊營、張史、柳營、朱楊、張營、崔崗、關廟、史李、田營、司崗、前常、石黃、加崗、馬坡、吳集、李百戶、付加、付王、大戶楊。 |
|
襄樊市樊城區轄鎮。1987年置余家崗鄉,1994年建團山鎮。位於市區北部。面積40平方公裏,人口3.1萬。樊魏公路、鄧城大道過境。具有水、陸、空立體交通優勢。轄鄧城、蔡莊、臺子灣、陸寨、餘崗、黃傢、施坡7個村委會。農業以小麥、水稻、蔬菜、林果、養殖業為主。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在境內。鄧城村是春秋時期鄧國都城遺址。 |
|
轄:石橋居、焦衝元礦2個居委會;楓梓溪、石塘、橋頭、南岸、醒獅、石仙、周傢、木牛、歧峰、石古元、神渡、上坪、島石、漢石、白珠、石市、秀庭、泮橋、村尾、仙江、山坡、石門22個村委會。 |
|
嘉禾縣轄鄉。1949年為石橋鄉,1950年屬第三區石橋鄉,1958年設先鋒公社,1961年更名石橋公社,1986年復改鄉。位於縣城北面,距縣城17.5公裏,面積57.8平方公裏,人口2.9萬。鄉政府駐石橋圩。通公路。轄楓梓溪、石塘、橋頭、醒獅、石仙、秀庭、南岸、周傢、木牛、岐峰、石門、石鼓元、上坪、神渡、島石、漢石、白珠、石市、泮橋、村尾、仙江、山塘22個村委會和石橋、焦衝元煤礦2個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煤礦、化工廠、建材廠、修配廠。農業主産水稻,兼産竹木、西瓜。仙人橋是嘉禾八景之一。 |
|
石橋鎮位於蒼梧縣北部,距梧州市63公裏,是東安地區(包括沙
頭、石橋、梨埠、六堡、木雙5個鎮)的經濟、文化、衛生、交通中心。東鄰廣東封開縣大玉口區,南連梨埠,北接沙頭,四面環山,中間低平,素有“石橋小盆地”之稱。
石橋全鎮總面積230平方公裏,總人口4.7萬多人,有山地面積31.9萬畝,耕地面積41831畝,其中水田面積3.6萬畝。下轄13個村委會和1個街委會,有356個村民小組。 石橋鎮的經濟以農業為主,鄉鎮企業和第三産業也有相當大的發展。1999年,石橋鎮國內生産總值2.21億元,工農業總産量2.8億元,鄉鎮企
業總收入1.79億元,鎮財政收入52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00元。石橋鎮多年來成為蒼梧縣糧食生産、計劃生育、衛生工作、土地執法、圩鎮建設先進單位,鎮黨委1999年被評為“梧州市‘六個好’鄉鎮黨委”。
石橋鎮物産富饒,既有豐富的農林資源,也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其中石灰石藴藏量在一億噸以上。
石橋鎮是自治區首批32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之一,目前圩鎮街區占地面積300畝,新建樓房300多幢,人口近萬人。圩鎮已初步形成佈局合理、功能齊全、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的嶄新小都市,是蒼梧縣的一流小城鎮。
石橋鎮有“竜岩”、“千年石拱橋”、“天後宮”、“中共石橋地下支部舊址”等縣級重點保護文物,其中“竜岩”又是旅遊勝地。 |
|
石橋鎮 石橋鎮位於瀘縣東北部,距縣城33千米。與重慶市榮昌縣雙河鎮接壤。轄2個社區、12個行政村。瀘榮公路過境。 代碼 510521110:~004狐狸坡社區 ~005十三坡社區 ~228興盛村 ~229永定村 ~230吉祥村 ~231農豐村 ~232銀朝村 ~233紅山村 ~234大堰村 ~235洪安橋村 ~236秦傢壩村 ~237新屋咀村 ~238黃荊灣村 ~239大王山村
沿革 1940年設石橋鄉,1958年改石橋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建鎮。1997年,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4.2萬,轄銀朝、紅山、陽華、大堰、嚮莊、端衝、杉木、檬子、石粱、農豐、陽光、五甲灣、大王山、新屋咀、黃荊灣、大屋基、秦傢壩、鳳風坳、永定、甲衝、毛岩、銀岩、新民、優勝、頂峰、吉祥、太平27個行政村和石橋街、石橋新街2居委會。 2004年,面積87平方千米,轄27個農業村、2個社區,總人口43882人。 |
|
瀘縣石橋鎮是“瀘州市經濟發展十強鄉鎮”、“四川省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四川省文化先進鄉鎮”、瀘州市道林溝風景名勝區位於境內。該鎮位於瀘州市北大門,瀘縣東北部,與重慶市榮昌縣雙河鎮接壤。全鎮幅員面積87平方公裏,轄27個行政村和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43882人,耕地面積21391畝。2004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GTP)實現26490萬元,增長31%,財政收入實現1116萬元,增長38%,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完成7003萬元,增長230%,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3232元,增加381元,計生率達到95%,全鎮人民安居樂業,社會保持穩定。
石橋鎮是工業發展大鎮,鎮黨委、政府把“工業強鎮”作為全鎮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樹立了強抓工業促發展,親商才能大發展的工作目標,連續五年被瀘州市委、市政府評為經濟發展“十強鄉鎮”。境內主要以煤炭、冶鐵、水泥、矸磚、冶金鑄件、建材、玻璃等生産為主,現有個體私營企業68個。2004年全鎮鄉鎮工業總産值實現33132萬元,比上年增加6544萬元,增長25%;工業增加值實現11089萬元,比上年增加2305萬元,增長26%;鄉企利潤實現1500萬元,比上年增加650萬元,增長43%;招商引資新辦企業9個,招商引資項目固定資産投入完成4380萬元,比上年增加1890萬元,增長76%。
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已建成優質水果基地、休稻養魚基地、仔豬生産基地等示範帶動型基地7個。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已實現光纖電視、電話、公路“村村通”。
鎮黨委書記:魯世友 聯繫電話:8875859
鎮政府鎮長:盧啓芬 聯繫電話:8875508 |
|
石橋鎮位於簡城以北3公裏處,幅員面積93.6平方公裏,下轄43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375個社,總人口79000餘人,耕地面積6400多畝,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成渝鐵路、318國道橫貫全鎮。沱江河自西北嚮東南穿過,交通十分便利,自古以來就是商賈雲集的商貿重鎮和物流集散地,是著名的川中四大名鎮之一。
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3億元,比上年增長17.7%;實現農業産值0.8億元,比上年增長5.2%;鄉鎮企業實現産值4.8億元,比上年增加22%;實現鄉鎮企業增加值1.2億元,工業增加值8860萬元,利潤1816萬元;實現財政收入528萬元,糧食生産達到22550噸,農村勞務收入333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43元,比上年增加180元。 |
|
石橋鎮地處盤縣東南部,距盤縣古城約36公裏,距縣城紅果約32公裏,全鎮轄13個行政村,全鎮總人口2.05萬人,轄區總面積58多平方公裏。於一九九二年四月建鎮,由原盤縣特區樂民區公所管轄的石橋、魯番兩個小鄉合併組建而成。
境內藴藏有豐富的優質有煙煤和無煙煤資源,現有有證煤礦13對,年産原煤30萬噸;焦化廠6個,年産優質焦煤4.6萬噸;有洗煤廠5個。全鎮財政總收入的82%來自於煤炭生産。妥樂古銀杏群於2000年2月經省人民政府審定批準為第四批省級風景名勝區。
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和加強。趙(官)威(箐)公路橫跨全境,南(寧)昆(明)鐵路貴州段有約14公裏通過本鎮的5個行政村,並在魯番設有年運輸能力近期15萬噸、遠期30萬噸的貨場及轉運站、客運站。全鎮共有鄉村公路里程近50公裏,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形成了初具規模的鄉村公路網絡。通過多年的努力,全鎮80%以上的村寨及農戶飲上了清潔的自來水。電力設施完善,農網改造工程基本結束,實現了村村通電的目標。通訊發展迅速,快捷方便,自九七年開通程控電話以來已安裝程控電話近500門,11個行政村通了電話。境內建有機站,手機信號覆蓋了全鎮的大部分地區,手機擁有量達到了300餘部。
鄉鎮企業迅猛發展,招商引資成效顯著。2001年鄉鎮企業産值首次突破億元大關,2003年可望突破一億五仟萬元。截至2003年八月底止,全鎮共有招商引資企業18傢,引進資金達5000餘萬元。境外的馬紹爾群島,國內的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雲南、山東等省市及省內的客商紛紛前往石橋鎮經商辦企業。成為招商引資的一片熱土。 |
|
621226102000 石橋鎮 621226102200 聖泉村 621226102201 漢陽村 621226102202 石橋村 621226102203 孫傢灣村 621226102204 範壩村 621226102205 魯班石村 621226102206 𠔌峪村 621226102207 劉莊村 621226102208 高寺村 621226102209 瑤峪村 621226102210 斬竜村 621226102211 田坪村 621226102212 王坪村 621226102213 劉楊村 621226102214 雍山村 621226102215 古泉村 621226102216 二土村 621226102217 謝河村 621226102218 柳樹村 621226102219 魏墩村 621226102220 白金村 621226102221 仲集村 621226102222 坪道村 621226102223 周傢莊村 621226102224 三閤村 621226102225 鐘紫村 621226102226 八竜村 621226102227 興陽村 621226102228 馬竜村 621226102229 常山村 621226102230 八圖村 621226102231 王趙村 621226102232 謝傢村 |
|
石橋鎮位於四川之東北,(東經107度,北緯31度)地處達縣鐵山以西,距縣城61公裏,南臨渠縣,西接營山,北通平昌,素具達縣“西大門”之美譽。有“巴彭”省道東西穿鎮而過,乃為縣西之重鎮和物資集散之所。
全鎮幅員面積56.33平方公裏,轄20個行政村,5個社區居委會,222個村民小組,9221戶人傢,總人口70000人,其中場鎮人口近40000人,2005年全鎮GDP總收入突破1.8億元大關,人均純收入達3135元。
石橋鎮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有純厚的民俗風情,更有飲譽海內外的“中國紅色第一街”,這使得該古鎮吸引了大批的遊客。傳統的“煙花”“竜燈”“獅舞”“嗩吶”“煙火架”(1959年、1968年兩次參加四川省在成都舉辦的煙花比賽中分別獲一、二等奬)“翻山跤子”等蜚聲華夏,享譽神州。石橋鎮1981年被國傢文化部授予“農村文化藝術先進集體”榮譽稱號,1997年被達州市譽為“一級文化站”。“列寧街石牌坊及紅軍標語”被省市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對象。石橋鎮1991年被省建設廳列入“全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鎮”,1992年被原達縣地區選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被批準為省級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3年進入全省100個重點鎮之列,2004年被評為全國重點鎮。2005年國傢旅遊局、四川省人民政府將“石橋列寧街”列入川、陝、渝紅色旅遊經典區,2007年石橋鎮又被四川省評為“首批民間藝術特色之鄉”。 |
|
浦口區石橋鎮位於南京西南郊,東北緊靠南京老山國傢森林公園和湯泉旅遊風景區,東南與南京主城隔江相望。屬北亞熱帶農業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5.3℃,日照2100小時,降雨量931毫米,全年無霜期220天。全鎮總面積70平方公裏,總人口3萬人。
石橋鎮環境優美,生態係統良好,空氣質量優良。
石橋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鎮內區級公路至312國道、南京繞城公路15公裏,經寧烏一級公路至南京長江大橋、浦口火車站、浦口碼頭35公裏,至板橋汽渡20公裏,距南京祿口機場和新生圩外貿碼頭分別為50公裏和30公裏,乘車1個多小時可抵達合肥機場。水路有連接長江和滁河的駟馬河貫穿全鎮,常年通航。
石橋鎮城鎮建設發展迅速,初具規模。新、老鎮區市容整潔,基礎設施配套齊全。110千伏變電站作為主供電源,雙回路供電安全可靠。日供水能力3500噸,水質優良,供應充足。高標準程控電話網,可提供DDD、DDN、ISDN、ADSL、INTERNET。
石橋鎮經濟發展迅猛。工業已形成了以機電、化工、建材、冶金、服裝等多種門類的佈局,現有工業企業22傢,其中中外合資和國內合作企業5傢。鎮工業園區距312國道12公裏,規劃面積1.3平方公裏,一期占地面積516畝,區內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生態、植被和大氣環境俱佳,是中外客商投資辦企業的理想寶地。農副業形成了數傢較大規模的種植和養殖基地,産品主要有茶葉、傢禽、苗木花卉、果蔬、特種水産和意楊等。 |
|
石橋鎮地處黃海之濱,位於蘇魯兩省交界處,總面積79.9平方公裏,耕地4.36萬畝,現轄23個行政村, 35個自然村,人口6.8萬,共1.8萬戶。石橋鎮依山傍海,自古“享山川之饒,受漁????之利”,沿海、平原、山區各占三分之一,海岸綫長達10多公裏,境內有海拔高195米的蘆山和90米的龜山,兩山相距3公裏。
【區位交通】
石橋鎮交通便捷,2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南北縱貫全鎮,南距連雲港港口、白塔埠機場和連雲港火車站各45公裏,北距山東省日照市嵐山港10公裏,距同三高速公路出入口僅5公裏。
【自然資源】
石橋鎮資源豐富,礦藏富集。主要有:石英石、陶土、瓷土、千枚岩、榴輝岩、花崗石、雲母、偏硅酸礦泉水、黃沙等10多種礦産資源。經江蘇省地質礦産廳第六地質大隊勘探,全鎮擁有石英脈500餘條及大量碎石英,儲量達1.8億噸,其中SiO2含量99.9%,現已發現石英資源主要分佈在白石頭、蘇嶺、木套、九裏、石橋、東溫莊、拱齊、大溫莊、石嶺、石東等村;瓷石、瓷土儲量達4億噸,黑土資源1億噸,粘土資源4億噸,風化石資源100億噸,集中分佈在蘆山、龜山周邊地區;石東村南地下儲藏千枚岩6000萬噸;陶土、雲母儲量分別達1億噸和5000噸;沿海海域及內陸河庫黃沙儲量10億噸;蘆山礦泉水被鑒定為蘇北儲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偏硅酸型優質礦泉水。
【人文旅遊】
石橋鎮是革命老區,羅榮桓、符竹庭、彭雄和朱愛周等革命前輩曾在此流血戰鬥過,連雲港市最早紀念抗日史實的“民族英雄”碑和紀念抗日戰鬥中著名的小沙東海戰而矗立的“小沙東海戰紀念碑”等紅色景觀頗具革命教育意義;名勝古跡龜山“泊船石纜”為贛榆八景之一。
【綜合經濟】
2005年,石橋鎮實現GDP5.35億元,其中一産1.87億元、二産3.21億元、三産0.75億元;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040元。
【工業經濟】
2005年,石橋鎮抓住振興蘇北的歷史機遇,堅持以“項目興鎮,工業立鎮”戰略,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38億元,其中工業投入1.84億元,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24.73%,同比增長2個百分點。目前,全鎮已形成以高科技硅産業為主導,以鑄造、玩具、海洋食品、陶藝等産業為支柱的工業體係,共擁有工業項目52個,其中在建項目13個,投産項目39個。2005年,全鎮實現工業銷售收入112827萬元,其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11307萬元,利稅2946萬元。全鎮具有資質的建築企業4傢,從業人員達3000人以上,年創産值3億元,創收3000萬元。
石橋鎮位於連雲港“一體兩翼”戰略的鳳凰北翼,工業園區規劃面積30平方公裏,由硅工業園區、工業區、海洋食品加工區、臨港産業區及配套生活服務區組成。目前,已建成占地10平方公裏的工業園區起步區,起步區以硅資源加工為主導産業,園內七縱五橫水泥道路以及供水、供電、通訊、排污、亮化、美化等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具有承載大項目能力,發展前景廣阔。
【農業經濟】
石橋鎮農作物總播種面積5.9萬畝,糧食播種面積3.2萬畝,總産量3.5萬噸;油料播種面積2.5萬畝,總産量0.8萬噸。先後建成2萬畝小麥、2萬畝花生、5000畝水稻、2萬畝雜色蛤四角蛤、啓迪養雞場3萬衹蛋雞、官莊村100萬衹鵪鶉6個無公害農産品基地,培育啓迪雞蛋、啓迪鵪鶉蛋、九裏三疣梭子蟹3個無公害産品。以竜頭村為中心的日光溫室蔬菜基地逐步輻射石東、潮口等村,年産量達1.2萬噸,産品暢銷南京、上海等地。東部沿海建立了6000公頃10米等深綫淺海域圈護養基地、2000公頃潮間帶灘塗貝類和3000畝紫菜養殖基地以及潮上帶6000畝梭子蟹養殖基地,先後承擔了國傢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3000畝梭子蟹四茬養殖及越鼕技術》等2個國傢級、6個省級課題研究。全鎮農村勞動力2.27萬個,年輸出1.86萬人以上。
【對外開放】
石橋鎮堅持“以港澳臺地區為重點,突破日韓”的戰略,對外開放型經濟呈現較好的發展趨勢。2005年新上新加坡客商投資250萬美元的連雲港鑫鑫硅業等5個外資項目,協議利用外資114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36.2萬美元。各類玩具、鋼鐵鑄件、深加工海産品和保鮮蔬菜等産品出口美國、日本、韓國、德國、加拿大、新加坡、臺灣、香港、澳門等國傢和地區。
【第三産業】
2005年,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1424萬元,貸款餘額8950萬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279萬元。全鎮擁有石橋、九裏等6個集貿市場,年成交額達1.1億元。
【社會事業】
石橋鎮現有省重點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2所,完全小學10所,師資隊伍506人,中小學在校生10118人;另有幼兒園10所,省級重點成教校1所和村級技術學校24所,企業職工學校6所。
【城鎮建設】
石橋鎮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區已形成三縱三橫的主框架,面積2712.8畝,區內共有2014戶、7131人,建房面積249585平方米,公共緑地面積8554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積35平方米。
【重點企業】
贛榆縣鑫潤硅業發展有限公司:位於石橋鎮硅工業園區內,該企業由東海客商投資1.2億元興建,工程分兩期實施,一期工程總投資2000萬元,於2004年7月份開工建設,建成6臺石英拉管爐,6臺高溫燒製石英電熔爐及相關配套設施,實行35千伏和10千伏電路雙嚮運行,已於2005年1月投産,實現年産值4800萬元,創利稅800萬元。二期工程於2005年5月份開工建設,計劃投資1億元,占地面積40畝,計劃新建2幢5層石英拉管樓,新上24臺石英拉管爐及焙燒爐等生産設備。目前第1幢5層拉管樓已竣工,已預訂石英拉管爐、焙燒爐16臺套,已完成投資6000萬元,2006年10月份可全部建成投産運營。
意順農機配件加工廠:位於石橋鎮西工業園區,由山東省臨沂意順化工有限公司投資興建,計劃總投資1億元,主爐208立方米,2005年12月底建成投産,其生産驅動箱體、旋耕機體、軸承座、鑄鋼件、高錳鋼件和合金鋼件等各類鋼鐵、生鐵鑄件暢銷青島、煙臺、江陰、淮陰、馬鞍山、揚州、常州、????城等地,並出口日本、美國等國傢,年銷售收入可達6000萬元,創利稅600萬元。
連雲港衆鑫硅業發展有限公司:位於石橋鎮硅工業園區內,總投資250萬美元,該項目於2005年2月份開工建設,目前,3層拉管樓、辦公樓、脫羥車間、廠房、圍墻、回填土、廠區水泥路、緑化、亮化等全部完工,石英拉管爐等生産設備已訂購,預計2006年上半年可全部安裝完畢投入生産。該項目主要從事石英拉管、石英棒、石英砂、石英燈具及高純硅微粉加工、銷售。所生産的石英係列産品主要銷往美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傢和地區,投産後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4800萬元,獲利稅1000萬元。
贛榆縣富安紫菜公司:由香港九竜陳氏貿易有限公司與富安紫菜有限公司合資1000萬元興建,廠房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主要生産幹紫菜係列産品,年可加工紫菜1億張,實現銷售收入3000萬元,創利稅400萬元,並可吸納當地80餘勞動力就業,産品全部出口到日本、美國、加拿大等地。
【特色産品】
石英産品:硅工業園區內石英深加工型企業已達10傢,區內硅企業集群主要産品有:直徑1.5mm-160mm透明石英玻璃管、無臭氧石英玻璃管、濾紫外(UV)係列石英玻璃管、低脫羥石英管、乳白色石英玻璃管、石英棒、異型石英玻璃管、石英玻璃泡殼、優質水晶粉等各種型號産品,産品主要用於鹵素燈、汞燈、金鹵燈、光纖照明、石英纖維、微波爐遠外加熱材料等方面,其産品已通過ISO9001:2000質量體係認證。
“啓迪”牌雞蛋、鵪鶉蛋:連雲港市啓迪禽業發展有限公司是贛榆縣重點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其生産的啓迪牌雞蛋、鵪鶉蛋具有蛋白濃稠、蛋黃橘紅、高維生素、高卵磷脂、低脂肪、低膽固醇等特點,産品於2004年經過農業部無公害農産品認證,並獲得首屆“江蘇省食品質量安全高層論壇指定産品”等稱號,産品遠銷長三角洲等地區,成為蘇果、華聯等大型超市指定供貨商。
【鄉鎮名片】
“十五”期間,石橋鎮先後榮獲“江蘇省建築之鄉”、“連雲港市新型小城鎮”、“連雲港市梭子蟹養殖之鄉”、“連雲港治安安全鄉鎮”、“贛榆縣八強工業鎮”等榮譽稱號。
黨委書記:閆志勇 聯繫電話:86811111
鎮 長:韋典餘 聯繫電話:86811791
招商熱綫:0518-86811000、86822522 |
|
臥竜區石橋鎮,位於市區北部,距市中心20公裏。地處方城縣、南召縣、臥竜區結合部,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焦枝鐵路、豫02綫南北穿境而過,設有聞莊火車站和石橋汽車站,交通便利。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為崗丘地帶,最高海拔173米,其餘為平原,最低海拔160米,總面積39.73平方公裏,平原有31平方公裏;全鎮耕地28900餘畝,其中潮土占70%,黃棕土占25%,其餘為砂薑黑土。這裏屬我國南北氣候的過渡區域,白河南北貫穿,光照充足,雨量適中,溫度適宜。全鎮轄12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13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8156人。全鎮人口中,漢族居多,回族次之,還有藏、蒙古、苗等兄弟民族。這裏英才輩出,是漢代科學家、文學化、政治傢張衡的故鄉。這裏自古就是商貿重鎮,物産富饒,是“古南陽四大名鎮之一”,素有“銀石橋”之稱。是國傢林業局、中國花卉協會命名的“中國月季之鄉”、省建設廳命名的“中州名鎮”,市級重點鎮,市“三星級小城鎮”。
石橋鎮歷史文化悠久,傳統文化積澱濃厚,古係黃帝兒子姑姓後裔鄂部落故地,夏、商、周鄂侯國中心。因其扼宛洛古道必經要塞,東臨白河,水陸交通便利,距今1400多年前已形成繁華集鎮,古稱“盈溢鎮”、“永安寨”、“石橋店”等。境內張衡博物館、鄂城寺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調麯、舞獅、大小鑼鼓等優秀的民間文藝至今仍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發揮着積極的作用。
石橋鎮的發展在建國後駛上快車道,在國傢的各項政策方針的指引下,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按照國傢“改革開放”的大方針,石橋鎮全面推進農村的各項工作,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近年來,石橋鎮黨委、政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狠抓産業結構調整、非公有製經濟、項目建設、小城鎮建設,成效顯著。
特色農業基地強勁發展。近年來,石橋鎮以月季、雙孢菇發展為重點,大力發展蔬菜花卉産業,“建基地、扶竜頭、促發展”,被省政府命名為“特色農業百強鄉鎮”,被市評為“農業結構調整先進單位”。充分利用“中國月季之鄉”的效應,全鎮月季穩步發展,面積達5000餘畝,産值占農業總産值的28%,石橋牌月季種苗被評為“河南名牌農産品”。在中國首屆月季博覽會上,該鎮花卉企業的業績和信譽度名列第一。竜頭企業南陽月季基地順利通過了ISO9000國際標準體係認證,具有自營出口,産品30%實現出口銷售。以“雙千雙萬”工程為重點的蔬菜生産,堅持以精品園示範帶動引導菜農發展優、早適銷對路蔬菜,取得了明顯成效,全鎮瓜果蔬菜面積達到8000餘畝,形成了以豫02綫為中心的蔬菜花卉帶,每年通過果蔬專業市場銷售蔬菜達5000噸以上。蔬菜已通過河南省無公害委員會無公害認證。畜牧業發展勢頭良好,重大疫情防治措施得力,效果明顯,畜禽防疫工作受到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
項目建設工作整體推進。石橋鎮始終堅持全方位引進、全過程服務的思路,強化項目建設目標管理,突出項目建設這一工作重點。通過積極嚮上爭取政策性資金,以實現基地規模的突破。通過對外招商引資,特別是圍繞花卉、蔬菜、河沙等農産品及自然資源進行招商,以實現資源轉化的突破。通過對內激活民間投資,以實現非公有製經濟的突破。在此項工作中,定目標、定任務、定奬罰,取得明顯成效。幾年來,通過招商引資和激活民營資本,有月季基地保鮮庫、瑞光變壓器廠擴建、金源匯絶緣材料有限公司、萬方變壓器有限公司、端旺食品有限公司、果蔬批發市場等項目的建成,興辦企業100多傢,引進外資9000萬元,大大改善石橋的經濟結構,使石橋的經濟有了新的增長點。
小城鎮建設經過多年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圍繞“緑、潔、暢、亮、美”的要求,抓規劃,抓建設,抓管理。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專傢對我鎮的總體規劃進行了高標準的修編。樹立經營城鎮的觀念,走社會捐資、招商引資、農民帶資、政府投資、以地生財、以商活財的城鎮發展之路。通過吸納民間資金,在建設白河東街、康民街、豫02綫西市場中,硬化街道1360米,建門面房500餘間,修建下水道2700多米。同時充分利用國傢、省、市、區項目資金近千萬元,完成農網改造、地下光纜、有綫電視、移動及聯通基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進行了中小學危房改造,對鎮一中進行標準化建設。投資230萬元,建成鎮衛生院門診大樓,投資830萬元,建成占地40畝的文化小區,利用政府適當補貼與動員商戶投資結合的方式籌資300多萬元,對鎮區內的五條主幹道及豫02綫鎮區段進行了緑化、美化,修築了排水管道,安裝了路燈。堅持建管並重的原則,一方面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居民的文明意識,另一方面組建20餘人的城建中隊,從規劃、施工、鎮容等進行全面管理,並形成制度,建立了做有規範、管有標準的長效機製。 |
|
石橋鎮,1990年建鎮,2001年原九裏鄉並入石橋鎮,成為沿海大鎮。位於蘇魯兩省交界處,贛榆縣最北部,西有龜山、蘆山,東臨黃海,擁有10華裏的黃金海岸綫,2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通榆水道通過青竜大溝進入石橋。石橋鎮集山區、平源、沿海風光於一體,地理位置良好,自然環境優越。全鎮面積79.9平方公裏,耕地58620畝,人口63500口人,下轄23個行政村,今年共計完成工農業總産值13.68億元,其中農業産值 2.081億元,工業産值11.61億元,糧食總産量1.6萬噸,油料11.2萬噸。共引進資金1.2億元,到位資金7900萬元,纍计新增值稅源3000萬元。實現招商引資鑒約項目24個,已簽協議項目4個,在談項目6個。新增個體工商戶124戶,新上私營企業43,改製集體企業2傢,實現財政收入1028萬元。
加大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力度,立足資源抓特色。鎮黨委、政府充分發揮有海、有山、有平原的資源優勢,緊緊圍繞市場,按照“東漁、中菜、西果茶”的區域特色農業經濟規劃格局,增加投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初步建成了東部沿海10華裏長黃金海岸綫,6.5萬畝7米等深綫淺海域圈護養基地,2萬畝潮間帶灘塗貝類和3000畝紫菜養殖基地,萬畝潮上帶灘塗對蝦、梭子蟹養殖基地,並相繼建成了16傢河蟹育苗廠,3傢對蝦、紫菜育苗廠,3傢紫菜加工廠,6傢海産品冷凍加工廠,1個海産品批發零售市場,海産品遠銷全國10多個大中城市及韓國、日本、香港等國傢和地區。2001年水産産值占工農業總産值的30%,占農業總産值的65%,海洋捕撈又是水産業的支柱産業,占水産業總産值的70%。中部平原地區,以竜頭村為中心,嚮周圍村莊輻射,建成萬畝無公害蔬菜種植基地,並以基地為依托,建成和信食品有限公司,加工的各類蔬菜出口到日本和韓國。西部山區,以大莊、朱官莊等村為中心,建成萬畝優質雜果基地和3萬畝花生油料種植基地。全鎮捕撈養殖專業村5個、畜禽養殖專業村4個、蔬菜種植專業村2個,加快了發展高效農業、創匯農業、生態農業的進程。
工業經濟高速發展,招商引資取得可喜成績。石橋鎮是一個工業重鎮,鎮黨委、政府切實加大抓工業經濟的力度,加大投入,增加科技含量,強化竜頭骨幹企業建設,工業經濟呈現了迅猛發展態勢。今年上半年實現工業産值7.3億元,銷售收入7.14億元,分別完成年度計劃的54%和52%,招商引資取得可喜成績。僅2002年上半年就引進資金4560萬元,新上工業項目11個。目前,全鎮已建成占地200畝的陶藝工業園區1個,共有琉璃瓦廠、高壓電瓷廠、瑪鋼金加工車間、和信食品有限公司、配肥廠等9傢企業入駐工業園區,並有海産品冷凍加工、青貯飼料加工、加油城、造船廠、海立信工廠化水産育苗廠等9傢企業正在建設之中。全鎮共有工業企業19傢,私營個體企業48傢,個體工商戶發展到2460戶,已形成鑄造、建材、陶藝、化工、蔬菜加工、海産品加工等為主的工業體係。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海濱城鎮”建設的規劃目標,加大拆遷力度,製定優惠政策,引進外資,啓動民資,高起點、大手筆,加快城鎮建設的步伐,促使城鎮規劃建設日新月異。204國道、同三高速公路南北縱貫全鎮,村村實現通公路,鎮村公路總長達78公裏,全鎮自來水入戶率達80%以上。目前鎮政府駐地兩側和204國道兩側已基本實現樓房化,新建高標準商住樓近400幢;投資500多萬元的204國道九裏段3000多米長的國道兩側美化亮化工程增添了新的亮點;投資50萬元的南起小沙村,北到白石頭村,西至石橋村的亮化工程也已竣工,共新安裝不銹鋼高架路燈378盞,營造了一個優美的招商引資環境。投資1500萬元的韓口港擋潮閘西移和港口擴建改造工程,以及以韓口港為載體的韓口水産品批發市場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之中。
21世紀是石橋鎮由小康嚮現代化邁進的新階段,鎮黨委、鎮政府牢牢抓住我國入世和建設海上蘇東這一機遇,調整工作思路,進一步明確了“工業立鎮、海洋興鎮、建築強鎮、民營富鎮”的四鎮發展戰略,繼續發揚“務實求真,敢為人先”的石橋精神,進一步加大農業産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強力推進農業産業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再掀全民招商引資高潮;進一步加大集中整治投資發展軟環境活動的力度,營造一個“親商、安商、富商”的濃烈招商引資氛圍,抓好在建項目,落實在談項目,再洽談引進一批項目,為全鎮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備足後勁;進一步加快海洋經濟建設步伐,加大灘塗開發機製創新和科技創新力度,堅持養捕並舉的方針,高速度、高質量抓好韓口港拓寬改造工程,盡快建好以韓口港為載體的韓口水産品批發市場和“海”字號工業園區,引進外資,啓動民資,再上一批水産品育苗和海産品深加工企業,做大做強海洋經濟,盡快把石橋鎮建設成為工業經濟重鎮、農業經濟大鎮、海洋經濟強鎮。 |
|
- : Danqiao Town
|
|
石橋 |
|
|
|
石橋鎮站 | 上石橋鎮 | 金石橋鎮 | 襄陽區石橋鎮黑竜村中學 | 達縣石橋鎮中心衛生院 | |
|
|
光華村 | 虎山村 | 竹園村 | 張營村 | 團结村 | 新民村 | 三元村 | 石廟村 | 施莊村 | 石橋村 | 雙橋村 | 石橋村 | 太平村 | 復興村 | 水東村 | 周傢莊村 | 三閤村 | 紅山村 | 五四村 | 山西村 | 黎明村 | 團林村 | 水西村 | 永新村 | 勝利村 | 壠中村 | 周傢村 | 石橋社區 | 周傢村 | 東升村 | 謝傢村 | 大莊村 | 石嶺村 | 九裏村 | 石東村 | 王坪村 | 王集村 | 聖泉村 | 新橋 | 華豐村 | 石橋村 | 石橋村 | 北嶺村 | 靳莊村 | 陸橋村 | 石塘村 | 石門村 | 永安村 | 學田村 | 白鶴村 | 利民村 | 楊柳村 | 西衝村 | 大地村 | 劉莊村 | 竜頭村 | 金橋村 | 夏村 | 灣島村 | 石村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