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明光市 : 博羅縣 : 北碚區 [顯示全部] > 石壩鎮
顯示地圖
目錄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石壩鎮
  博羅縣石壩鎮位於惠州市北部,襟博羅、河源、紫金等縣市相接地帶,總面積182平方公裏,4.2萬人口,是廣東省農牧業最發達的鄉鎮之一,歷史上被稱為經濟貿易的“金三角”。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多年的發展,農工貿合經營一體化的構想在這裏已初步形成,隨着國傢政策的調整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日益臨近,給石壩經濟的發展帶來蓬勃的生機。
  2008年全鎮地區生産總值5.65億元,同比增長18.5%,工農業總産值3.32億元,其中農業總産值2.45億元,工業總産值0.87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14元,是廣東省農牧業較發達的鄉鎮之一。
  石壩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便利,東與河源、紫金接壤,205國道、惠(州)河(源)高速公路縱貫全鎮中心地帶。廣梅汕鐵路、大京九鐵路在境內穿過,並設有貨物中轉火車站,距深圳、廣州僅兩小時路程,距河源市仙塘大型客貨運火車站僅26公裏;北可通京滬杭;南可過深圳、廣州、東莞和港澳地區,形成一個流暢、高效的運輸網絡,隨着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和發展,對加強與對外經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更廣阔的前景。
  石壩鎮是典型的農業鎮。目前擁有3個黑皮果蔗標準化種植示範基地和9000畝的花生、蔬菜、菊花生産基地,“黑皮果蔗”、“三黃鬍須雞”,“三元雜豬苗”遠銷全國,是廣東省的名優産品。由於交通便利,石壩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巴鎮”,共有200多輛客運車,運輸業成為石壩鎮的特色産業。
  自然資源豐富,擁有17.8萬畝的森林資源,是東江流域水源林重點保護區之一,全鎮有中、小型水庫12宗,其中庫容2360萬方的黃山洞水庫、528萬方的徑背水庫,水質達到國傢1類飲用水標準。給排水係統齊全,有日供5000立方米的自來水廠,供水網絡覆蓋整個圩鎮及附近9個村,完全可以滿足全鎮工農業生産和生活用水需要;電力資源充裕,輸變電設施完善,完全可滿足用戶需要;金融部門開通外匯結算,方便、快捷。
  石壩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8720男14788女13932家庭戶戶數7145家庭戶總人口(總)28161家庭戶男14447家庭戶女137140-14歲(總)84550-14歲男45110-14歲女394415-64歲(總)1779415-64歲男919615-64歲女859865歲及以上(總)247165歲及以上男108165歲及以上女1390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6213
  下轄村
  
  象嶺村紅星村官村村冷水坑村石聯村三嘉村羅洞村埔貝村丁塘村坦田村新村村下坑村竜口村山下村石壩村烏坭湖村黃山洞村大水坑村藍田村藍新村秀埔村吉石村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石壩鎮
  石壩鎮位於明光城東13公裏處,南依小橫山,北臨津裏鎮。鎮區距蚌寧高速公路入口僅4公裏,309省道穿鎮而過,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便捷。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20平方公裏,下轄23個行政村,16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8859人,其中農業人口24362人,占地面積102.5公裏,其中耕地面積47300畝,農民平均收入2603 元,
  鎮現有初中兩所,中學占地面積64300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7300平方米。中心小學兩所,村完小五所,占地面積54204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6382平方米。在校學生3399人,其中中學1318人,小學2081人;全鎮現有教職工172人。教師中除有極少數體弱外,95%以上的人員均合格能胜任本職工作。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2931男6537女6394家庭戶戶數3656家庭戶總人口(總)12866家庭戶男6484家庭戶女63820-14歲(總)34210-14歲男17110-14歲女171015-64歲(總)842115-64歲男431215-64歲女410965歲及以上(總)108965歲及以上男51465歲及以上女57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2715
  下轄村
  
  石壩村 東聯村 勝利村 團结村 北崗村 鐘落村 下汪村 陳橋村 太平村 魏橋村 黃郢村 崗郢村 蘇郢村 莊陳村 大宋村 橋口村 王土崗村 齊郢村 包集村 徐杜村 方澗村 瓦陸村 壩程村
重慶市北碚區石壩鎮
  【基本概況】
  石壩鎮位於北碚區境內東南部,幅員面積24.75平方公裏,距城區約39公裏。東靠華鎣山支脈東山,與渝北區興隆鎮接壤,南鄰三聖,西連靜觀,北鄰柳蔭。全鎮以丘陵為主,東高西低,一 山西嶺西槽,呈南北走嚮。境內有三條小河穿過,匯於黑水灘河。
  【歷史沿革】
  清乾隆初己置石壩場,後曾更名德勝場。民國18年置石壩鎮,民國 30年撤鎮建鄉。解放後仍沿襲舊製建鄉。1958年改為石壩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為石壩鄉。1995年劃歸北碚區管轄。2000年5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撤銷石壩鄉設立石壩鎮。全鎮轄12個行政村,89個社,1個居委會。2002年末總人口15992人,場鎮人口近3000人,場鎮面積約14公頃。
  【礦産資源】
  在石壩鎮境內離鎮政府駐地約2公裏的衛東村,藴藏有儲量約10億噸的特大型石膏礦藏,礦石質量優良,一般含CaSO4在80%以上,最佳塊段含硬石膏95%,含SO3>56%,含MgO<0.9% ,可保證長年開採,被重慶市列為西部大開發的項目之一對外招商引資。其開發項目有生産超高強α 石膏和石膏砌塊以及天然硬石膏粉刷材料等,市場前景樂觀,投資回報率高。
  【交通區位】
  1997年,石壩籌資2 0 0萬元建成了7公裏長的“大鹿公路”,途經6個行政村,涉及五座橋梁,使近7000人受益。從“大鹿公路”開始,石壩掀起了一一個又一個的修路熱潮,公路里程達到35公裏,是1994年末的10倍,全鎮已實現公路村村通。全鎮固定電話裝機容量近300門,並建有移動、聯通機站各一個。
  【文教事業】
  1996年籌資40萬元完成中心校改建。1998年籌資150萬元,將中學搬遷到石壩場鎮。現設有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老年教育等,基礎教育設施完備,完成普六普九任務。
  【城鎮建設】
  1999年9月,石壩農村居民新村建設及小城鎮建設啓動,僅半年時間,投資超過千萬元的一條新街拔地而起。2000年,全面完成新街混凝土硬化。鎮衛生院於1999年實現全面改建,各項醫療設施基本完善,醫療隊伍素質逐步提高。2000年建成300立方米自來水廠一座。
  【經濟發展】
  1996年以來,在位於華鎣山支脈的東山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現已建成了近千畝高品質的伏季水果基地,並嚮上規模、上檔次方向發展。
  通過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在的石壩鎮各項基礎設施完備,機構設置齊全,經濟不斷發展:財政收入從199 4年的不足3 0萬元增加2002年的92萬元(本級);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4年的920元增加到2 0 0 2年的2038元;1994年的鄉鎮企業面臨倒閉,但到2002年實現産值4150萬元。場鎮面貌煥然一新。2003年,鎮黨委、政府提出實施退耕還林2500畝規劃;並啓動場鎮第二輪建設。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5902男8122女7780家庭戶戶數5201家庭戶總人口(總)15595家庭戶男7915家庭戶女76800-14歲(總)28870-14歲男14600-14歲女142715-64歲(總)1147815-64歲男592815-64歲女555065歲及以上(總)153765歲及以上男73465歲及以上女80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5405
安徽省滁州市明光市
  石壩鎮位於明光市以東12公裏處,309省道穿境而過,蚌寧高速距我鎮中心4公裏,交通便捷。境內玄武岩石料資源豐富,明光市黑瓜籽主産區。行政面積102.5平方公裏,轄23個行政村,人口28723人,戶數6192戶,耕地47338畝。境內有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8座,大小塘壩416面。
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
  博羅縣轄鎮。1959年設石壩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6年撤區設鎮。位於博羅縣東北部,北距河源市區28公裏,南距縣城65公裏。面積142平方公裏,人口3.3萬。京九鐵路、廣梅汕鐵路、205國道縱貫全鎮。轄象嶺、紅星、官村、冷水坑、石聯、三嘉村、羅洞、埔貝、丁壙、坦田、新村、下坑、山下、大竜口、石壩、烏坭湖、黃山洞、大水坑18個管理區和1個圩鎮居委會。農業主産水稻、花生、蔬菜、甘蔗、水果。副食品以生豬、禽為多。所産石壩三黃雞和瘦肉型雜交豬頗負盛名,工業有製藥、針織等行業。
重慶市市轄區北碚區
  石壩鎮位於北碚區境內東南部,幅員面積24.75平方公裏,距城區約39公裏。東靠華鎣山支脈東山,與渝北區興隆鎮接壤,南鄰三聖,西連靜觀,北鄰柳蔭。全鎮以丘陵為主,東高西低,一 山西嶺西槽,呈南北走嚮。境內有三條小河穿過,匯於黑水灘河。
  【石壩歷史悠久】清乾隆初己置石壩場,後曾更名德勝場。民國18年置石壩鎮,民國 30年撤鎮建鄉。解放後仍沿襲舊製建鄉。1958年改為石壩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為石壩鄉。1995年劃歸北碚區管轄。2000年5月經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撤銷石壩鄉設立石壩鎮。全鎮轄12個行政村,89個社,1個居委會。2002年末總人口15992人,場鎮人口近3000人,場鎮面積約14公頃。
  【礦産資源豐富】在石壩鎮境內離鎮政府駐地約2公裏的衛東村,藴藏有儲量約10億噸的特大型石膏礦藏,礦石質量優良,一般含CaSO4在80%以上,最佳塊段含硬石膏95%,含SO3>56%,含MgO<0.9% ,可保證長年開採,被重慶市列為西部大開發的項目之一對外招商引資。其開發項目有生産超高強α 石膏和石膏砌塊以及天然硬石膏粉刷材料等,市場前景樂觀,投資回報率高。
  【交通、通訊網絡健全】1997年,石壩籌資2 0 0萬元建成了7公裏長的“大鹿公路”,途經6個行政村,涉及五座橋梁,使近7000人受益。從“大鹿公路”開始,石壩掀起了一一個又一個的修路熱潮,公路里程達到35公裏,是1994年末的10倍,全鎮已實現公路村村通。全鎮固定電話裝機容量近300門,並建有移動、聯通機站各一個。
  【文化教育】1996年籌資40萬元完成中心校改建。1998年籌資150萬元,將中學搬遷到石壩場鎮。現設有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老年教育等,基礎教育設施完備,完成普六普九任務。
  【小城鎮建設方興未艾】1999年9月,石壩農村居民新村建設及小城鎮建設啓動,僅半年時間,投資超過千萬元的一條新街拔地而起。2000年,全面完成新街混凝土硬化。鎮衛生院於1999年實現全面改建,各項醫療設施基本完善,醫療隊伍素質逐步提高。2000年建成300立方米自來水廠一座。
  【農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1996年以來,在位於華鎣山支脈的東山實施農業結構調整,現已建成了近千畝高品質的伏季水果基地,並嚮上規模、上檔次方向發展。
  通過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現在的石壩鎮各項基礎設施完備,機構設置齊全,經濟不斷發展:財政收入從199 4年的不足3 0萬元增加2002年的92萬元(本級);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994年的920元增加到2 0 0 2年的2038元;1994年的鄉鎮企業面臨倒閉,但到2002年實現産值4150萬元。場鎮面貌煥然一新。
  2003年,鎮黨委、政府提出實施退耕還林2500畝規劃;並啓動場鎮第二輪建設。
  開放的石壩人民熱忱歡迎各界人士前來石壩投資、發展!
英文解釋
  1. :  Danba Town
近義詞
石壩
分類詳情
陳橋村大宋村東聯村北崗村下汪村
魏橋村橋口村鐘落村黃郢村崗郢村
蘇郢村莊陳村王土崗村齊郢村包集村
徐杜村方澗村瓦陸村壩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