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學 : 網絡遊戲 > 石器
目錄
石器(stone implements)
  是指以岩石為原料製作的工具,它是人類最初的主要生産工具,盛行於人類歷史的初期階段。從人類出現直到青銅器出現前,共經歷了二三百萬年,屬於原始社會時期。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又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也有人將新、舊石器時代之間列出一個過渡的中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使用打製石器,這種石器利用石塊打擊而成的石核或打下的石片,加工成一定形狀的石器。種類有砍砸器、颳削器、尖狀器等。新石器時代盛行磨製石器,這種石器先用石材打成或琢成適當形狀,然後在礪石上研磨加工而成。種類很多,常見的有斧、鑿、刀、鐮、犁、矛、鏃等。精磨的石器有的可呈鏡面狀。齊傢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末期文化,能見少數刀、鑿、鏡子等紅銅器。夏商迤後,人類社會進入了階級社會,但夏商,甚至更晚的一段時期內,石器仍作為重要工具使用。囿於礦體的開採、溶煉、鑄鍛等技術水平,當時的金屬工具、武器,不少還是承襲磨製石器形製發展而成的,石器中的斧、錛、鏟、刀、鐮、鏃、矛頭等器形,不但是青銅器的祖型,甚至影響到鐵器。值得註意的是,金屬器産生以後,某些磨製石器又直接因襲青銅器的形製,如鉞、戈、劍、斧等。
石核石器
  也稱礫石石器。從礫石或石材上打下石片,以剩下的石核作為工具來使用。丁村遺址的三棱大尖狀器係從兩面或三面交互打擊加工,使之成形。習慣上把兩面刃的礫石石器稱為敲砸器,單面刃的稱為砍砸器,在礫石周緣加工,則成為圓形的石球,但以上的用途分工並不明顯。
石片石器
  指從石塊上打下的石片加工而成的石器,如颳削器、尖狀器等。颳削器是在石片的一邊或多邊加工。由於刃部的加工部位以及形式的不同,有短颳削器、長颳削器、圓颳削器、刃颳削器等。尖狀器是沿石片相鄰的邊加工成銳尖,以利於刺割。其他像桂葉順、矛頭和鏃等武器的出現時間稍晚,大都是從兩面細緻加工,也屬於這一類器形的範疇。雕刻器係在石片尖端打成垂直的短刃,可用來雕刻骨角器及其藝術品。兩端器出自砸擊法的石片,兩端的打擊的痕跡,為北京人文化的典型遺物。此外,在石片兩側打缺口的粗糙石刀,則是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收割工具。
  據推測,人類形成的過程中,在長期使用天然木棒和石塊來獲取食物和防衛時,偶爾發現用礫石摔破後産生的銳緣來砍砸和切割東西比較省力,從而受到啓示,便開始打擊石頭,使之破碎,以製造出適用的工具。
  就世界範圍看,人類開始製造工具大約是在300萬年前。最早的工具大概沒有什麽標準的形式,一物可以多用。坦桑尼亞奧杜韋峽𠔌發現的最早石製工具,大約距今200萬年左右,其典型的石器是用礫右打製的砍砸器。
  在舊石器時代製作石器最原始的辦法,是把一塊石頭加以敲擊或碰擊使之形成刃口,即成石器。打製切割用的帶有薄刃的石器,則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先從石塊上打下所需要的石片,再把打下的石片加以修整而成石器。初期,石器是用石錘敲擊修整的,邊緣不太平齊。到了中期,使用木棒或骨棒修整,邊緣比較平整了。及至後期,修整技術進一步提高,創造了壓製法。壓製的工具主要是骨、角或硬木。用壓製法修整出來的石器已經比較精細。
  到新石器時代,石器製造技術有了很大進步。首先,對石料的選擇、切割、磨製、鑽孔、雕刻等工序已有一定要求。石料選定後,先打製成石器的雛形,然後把刃部或整個表面放在礪石上加水和沙子磨光。這就成了磨製石器
  磨製石器與打製的石器相比,已具備了上下左右部分更加準確合理的形製,使用途趨嚮專一;增強了石器刃部的鋒度,減少了使用時的阻力,使工具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穿孔技術的發明是石器製作技術上的又一重要成就,它基本上可分為鑽穿、管穿和琢穿三種。鑽穿是用一端削尖的堅硬木棒,或在木棒一端裝上石製的鑽頭,在要穿孔的地方先加些潮濕的沙子,再用手掌或弓弦來轉動木棒進行鑽孔。管穿是用削尖了邊緣的細竹管來穿孔,具體方法與鑽穿相同。琢孔,即用敲琢器在大件石器上直接琢成大孔。穿孔的目的在於製成復合工具,使石製的工具能比較牢固地捆縛在木柄上,便於使用和攜帶,以提高勞動效率。
  新石器時代的石器種類大大增多。早期遺址中大量出土的農業、手工業和漁獵工具有斧、錛、鏟、鑿、鏃、矛頭、磨盤、網墜等,稍後又增加了犁、刀、鋤、鐮等。
  原始社會時期生産工具的改進,增強了人們嚮自然界作鬥爭的能力,社會生産和生活的天地變得日益廣阔起來。但由於當時人們所能支配的物質衹不過是石、木、骨、角和利用天然纖維簡單加工而成的繩索等,這就限製了工具的創造和發展。
  石器與自然力破碎的石塊的區別
  由於晝夜和季節冷熱變化,引起岩石和石塊的表面與其內部不一致的膨脹和收縮。因此在岩石或石塊由溫度造成的破裂面上往往有環繞一個中心的同心圓波紋。而石器則沒有或者破壞了這種特徵。另外,石塊受到水力的作用,衝撞到岸邊的岩石上或者石塊相互撞擊,使得石塊破碎,産生錐體,但這種錐體要比人工石片顯得平坦和散漫。比較典型的是中國華南部第四紀沉積物中有嚙齒類動物咬成的“假石器”。
出土的石器
  1.神像飛鳥紋琮新石器
  上海青浦福泉山良渚文化墓葬出土的神像飛鳥紋玉琮,湖緑色,玉質晶瑩,有透光性。在琮體四面分別琢出一組神人獸面紋,即良渚先民崇拜的神像。其四角有四衹飛鳥,為神像的使者。玉琮是史前時期祭典和斂葬的重要禮器。
  2.新石器玉琀
  玉琀是人骨口中發現的一種玉器,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崧澤文化遺址中。此琀造型簡潔,呈雞心形。中穿一大孔,是以管鑽從單面鑽成。通體琢磨精緻。
  新石器
  英文:Neolith
  釋文:經磨製磨光石斧及裝柄方法工序而製成的,具一定形狀和功用的石器。人類使用新石器,對於過去所用的打製的舊石器而言是一個進步。新石器可一直使用到銅石並用時代及青銅器時代。有些地區直至18~19世紀仍在使用某些磨製石器
百科辭典
  shiqi
  石器
  Stone Implements
    以石頭為原料製作的工具。它是人類最初的主要生産工具。在很長的時期內,石器在生産中占有支配地位。在考古學上,把主要使用石器的時期稱為石器時代,這一時代大約開始於二、三百萬年以前,可以劃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3個階段(見史前考古學)。每個時代或文化的石器,製作工藝和器形都具有不同的特徵。甚至晚到青銅時代,某些石器在生産上仍然發揮着主要的作用。根據石器的製作方法,可分為打製和磨製兩大類。隨着時間的推移,製作工藝和器形都有顯著的變化,因而石器的製法和器形,常常成為判斷遺跡年代或文化性質的重要標尺。
    石器的原料和來源 石器時代人類製造石器的石材是經過選擇的。硬度大的礦物,如火石、淺燧石、石英、瑪瑙、碧玉、黑曜石和軟玉;硬度較大的火成岩,如安山岩、流紋岩、玄武岩、輝長岩和緑輝岩;質地稍軟的水成岩,如頁岩、砂岩等,都是經常選用的石材。不過往往受到附近所産石料種類的限製。石材的來源大體有3種:第1種是採集礫石,在山𠔌、河床和海灘上,有經水衝磨的礫石(河卵石),這是最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第2種是開採石料,在山上開採石材,並就地打成石器的粗坯,如內蒙古呼和浩特大窯舊石器製作場和廣東南海西樵山遺址都屬於采石場遺址。在歐洲還發現用竪井坑道來開採火石的遺跡。第3種是貿易交換,通過以物易物的方式,來獲得附近所不出産的石材,如獲取軟玉、鬆緑石、黑曜石等比較珍貴或性能較好的石材,多采用這種方式。
    石器的製作工藝 打製工藝 這是一種原始方法,從舊石器時代起即廣泛地被應用,直到新石器時代甚至更晚的時期仍然使用。製作時用石錘(或角、木錘)打擊石材,打下具有鋒刃的碎片,稱為石片,可用來加工成石器。石材被打下若幹石片之後,失去其原來的形狀,表面遺有許多石片的剝離痕跡,稱為石核,是打片過程中的剩餘物。打製石器的製作,一般分兩個步驟:第一步即打片。在此之前,需要修理石材,如係球形礫石,先在頂部打成一個平面,叫作“臺面”或“打擊面”(也有利用礫石面作為臺面的)。沿臺面的邊緣嚮下打製石片,被打擊的地方,叫作“打擊點”。打擊點之下出現一個半圓形的凸包,叫作“半錐體”。在半錐體之中,又有一個小凹坑,叫作“疤痕”。石片上環繞打擊點的地方,有許多同心圓的紋道,叫作“弧形紋”。由打擊點放射出許多細小的裂痕,叫作“裂紋”。凡屬人工的打製石片,都具有上述的各項特點。打製的方法有3:一是直接打法,用石錘直接打擊石核以剝離石片,是最常用的一種打法;二是砸擊法,把石核放在石砧上,再用石錘砸擊,北京人的兩極石片或兩端器便是用這種方法製成的;三是間接打法,用木製或骨角製的短棒,一端放在石核上,用石錘打擊另一端,可以産生細長的石葉,細石器中的細石葉便是用這種方法打成的。第二步是加工。打下的石片具備了使用痕跡或經過加工修整具備了一定的形狀,才能稱之為石器。加工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打擊法,用石錘沿石片的邊緣垂直打擊,打出深而短的痕跡;另一種是壓製法,用石製或骨角製的壓砸器,在石片的邊緣上壓出淺而長的痕跡。一般的加工,是由石片的劈裂面嚮背面加工,稱為單面加工。由兩面交互加工的,稱為兩面加工。在石片的兩緣,嚮不同的方向加工,稱為錯嚮加工。
    除人工打製以外,自然力也可使石塊破碎,成為自然破碎的石片。自然破碎不外有下列兩種原因:一是外力破碎,原因較復雜,如急流衝擊、冰川移動等,可將石塊擊碎成石片。這種石片多棱角而缺乏固定的形狀,既沒有臺面,半錐體也
英文解釋
  1. :  stone implement
  2. n.:  artifact,  neolith
相關詞
化石考古遺址石器時代肯尼亞歷史人類工藝
文物故宮博物院璽印汪泓陽原古人類發祥地工具兵器
生活收藏圓明園圓明園文物更多結果...
包含詞
舊石器投石器
分類詳情
福村北島石器時代南島深紅
人竜碧青瑪麗娜絲漁村薩姆吉爾村柯奧村
柯爾剋村卡坦村霍特爾村加加村多多村
奇喀喀村烏魯力村卡魯它那村塔姆塔姆村福爾德村
達那村奇努伊村薩伊那斯島加魯卡島塔耳塔地城
尼剋斯水城弗烈頓火城亞依歐風城卡剋爾卡拉卡利
歐林吉魯貝魯伊卡格魯西斯金格薩貝魯薩格魯
瑪斯貝卡多利諾布斯貝恩達斯多利凱拉加耶布斯
加剋拉薩村海主人薩姆吉爾朵拉比斯
布林帖斯毛寶沙姆瑞德寶加美
金飛達那巴剋威威吉魯島
沙姆島史凱魯耶普魯芭拉芭普魯夏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