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在生物分類學上是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中的的一個亞門。分為3個綱:
孢子體發達。莖除了樹蕨外,均為根狀莖,有各式中柱。木質部主要成分為管胞,少數具導管。葉為大型葉,幼葉拳捲狀,長大後平展,分化為葉柄和葉片二部分。葉片為單葉或一至多回羽狀分裂或復葉。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生於葉邊緣或背面,也有的生於特化了的孢子葉上,有或無囊群蓋(indusium),孢子同型,一些水生真蕨的孢子囊則生於特化的孢子果內,孢子異型。 配子體為心髒形的葉狀體,長寬一般不超過1cm,緑色,有假根。精子器和頸卵器均生於腹面。
真蕨是現今最繁茂的蕨類植物,約有1萬種以上,廣布全世界;我國近2,000種,廣布全國。根據孢子囊的發育方式、結構及着生位置等,可分為厚囊蕨綱、原始薄囊蕨綱和薄囊蕨綱。
厚囊蕨綱 (eusporangiopsida)
原始薄囊蕨綱 (protolyptosporangiopsida)
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
|
真蕨亞門(Filicophytina)在生物分類學上是蕨類植物門(Pteridophyta)中的的一個亞門。 |
|
真蕨是現今最繁茂的蕨類植物,約有1萬種以上,廣布全世界;我國近2000種,廣布全國。根據孢子囊的發育方式、結構及着生位置等,可分為分為3個綱:厚囊蕨綱(Eusporangiopsida)、原始薄囊蕨綱(Protolyptosporangiopsida)、薄囊蕨綱 (Leptosporangiopsida)。 |
|
孢子體發達。莖除了樹蕨外,均為根狀莖,有各式中柱。木質部主要成分為管胞,少數具導管。葉為大型葉,幼葉拳捲狀,長大後平展,分化為葉柄和葉片二部分。葉片為單葉或一至多回羽狀分裂或復葉。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生於葉邊緣或背面,也有的生於特化了的孢子葉上,有或無囊群蓋(indusium),孢子同型,一些水生真蕨的孢子囊則生於特化的孢子果內,孢子異型。 配子體為心髒形的葉狀體,長寬一般不超過1釐米,緑色,有假根。精子器和頸卵器均生於腹面。 |
|
該亞門蕨類是森林植被中草本層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種可作為反映生態環境的指示植物。同時又是中草藥的重要來源,有些種類的拳捲幼葉可作蔬菜,稱“蕨菜”行銷國內外,有些種類的粗大的根狀莖,可以直接食用或提取澱粉,俗稱“蕨粉”,是滋補食品,多數的種類形體雅緻,歷來作為園林觀賞植物。 |
|
該亞門由於種類最多、親緣關係復雜,給分類上造成很大的睏難,100多年來,不同的分類學家,各提出自己的分類係統。20世紀70年代意大利的R.E.G.皮基-塞爾莫利,1977年把該亞門分為3綱9亞綱21個目和55個科。中國秦仁昌,1978年將該亞門分為厚囊蕨、原始薄囊蕨和薄囊蕨3個綱6個目和47科(不産於中國的科未包括在內),成為真蕨類最新的分類係統。 |
|
- lat.: filicophytina
|
|
薄囊蕨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