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侯縣 : 中牟縣 : 陽新縣 : 孝昌縣 : 常寧市 : 瀘溪縣 : 新寧縣 : 吉水縣 : 萬源市 : 雙流縣 : 合江縣 : 建德市 : 慈溪市 : 濉溪縣 : 臺山市 : 英德市 : 陽東縣 : 雷州市 : 合浦縣 : 陽朔縣 : 富川瑤族自治縣 : 桂平市 : 石阡縣 : 江津區 : 南川區 : 涵江區 : 新羅區 [顯示全部] > 白沙鎮
顯示地圖
目錄
·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白沙鎮·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江西省吉水縣白沙鎮
·湖北省陽新縣白沙鎮·福建省閩侯縣白沙鎮·湖北省孝昌縣白沙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白沙鎮·福建省竜岩市新羅區白沙鎮·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白沙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白沙鎮·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貴州省石阡縣白沙鎮
·湖南省常寧市白沙鎮·河南省中牟縣白沙鎮 Baisha town Zhongmou County, Henan Province·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 Hanjia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Baisha Town
·湖南省瀘溪縣白沙鎮·重慶市南川區白沙鎮·雲南省麗江市白沙鎮
·四川省合江縣白沙鎮·四川省萬源市白沙鎮·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白沙鎮
·浙江省新興城鎮——白沙鎮 New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 Baisha Town·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No. 24
·No. 25·No. 26·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福建省竜岩市新羅區·No. 30
·No. 31·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No. 33
·No. 34·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No. 36
·No. 37·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湖南省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
·No. 40·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
·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No. 44·廣西桂林市陽朔縣
·廣西貴港市桂平市·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No. 48
·南川區白沙鎮 Baisha Town Nanchuan District·No. 50·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
·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南川區白沙鎮名片-重慶市·中牟縣白沙鎮名片-河南省鄭州市
·臺山市白沙鎮名片-廣東省江門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白沙鎮名片-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英文解釋
·近義詞·相關詞·包含詞
·分類詳情·更多結果...
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臺山市的西端,毗鄰開平市赤水、赤坎、三埠,全鎮總面積168.5平方公裏,屬丘陵地區。下轄18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分別是潮境、陽嶺、西村、龔邊、下屯、長江、朗北、朗溪、朗南、江頭、衝泮、裏邊、五圍、崗美、塘洞、衝雲、新三八、鄒村、白沙圩、潮境圩、三八圩。現有耕地面積61494.3畝,其中水(旱)地面積46460.3畝,崗地面積15034畝;林業用地面積79180畝,森林覆蓋率約30%;淡水養殖總面積11528畝,其中魚塘面積7865畝,水庫面積3663畝。全鎮共有21529戶人,其中農戶有18187戶;總人口數有67654人,其中農業人口數有58378人,農民人均年收入4055元。旅居美、加等28個國傢和地區的華僑、港澳臺同胞約9萬多人,是著名“華僑之鄉”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白沙鎮的各項事業發展突飛猛進,已逐步形成産業結構合理、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市場秩序良好的格局。有200噸級泊位貨運碼頭,水路可從潭江通往各地碼頭;供電十分充足,鎮內現有11萬伏變電站,電網覆蓋全鎮,形成佈局合理的供電網絡,切實保證了城鎮居民和工商用電的需要;供水網絡完善,有白沙、潮境兩間自來水廠,及由臺城直接供水到三八各工業區、村委會,滿足生産生活用水;移動網絡和聯通網絡適應工商發展要求,服務功能齊全,通訊快捷方便;程控電話網絡覆蓋全鎮,郵政服務快、準、方便;市政設施完善,鎮內交通寬暢便利,正在興建的荻白綫標準二級公路橫穿白沙鎮潮境工業開發區,直達開平市區、臺城及廣佛、新臺、沿海高速公路。
  白沙鎮位於臺山市規劃建設五大重點工業園之一“廣海灣工業園區”的中心地帶,鎮內有4個大型的工業園區 ——潮境工業園區、新聯工業園、三八河東開發區,三八工業開發區。全鎮共有18傢外資企業,46傢民營企業,796傢個體工商戶。外資企業註册資金超50萬美元有17傢,民營企業註册資金超50萬人民幣有18傢。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0.5億元,比上年增長3%,工業總産值8.3億元,比上年增長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國地兩稅總收入4771.5萬元,入市庫額1431.6萬元,其中國稅總收入達4080萬元,入市庫額1009萬元,同比增長55.59%;財政總收入(市庫)1431.5萬元,同比增長17.09%,增長幅度全市排名第5。稅收總額和財政收入(市庫)總額分別列全市各鎮的第2位和第3位。並鎮後,該鎮成為全市5個財政收入超千萬的鎮之一。到12月底,全鎮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62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0%。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達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5%。全鎮經濟正嚮三次産業相協調,速度質量相統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態勢轉變。
  白沙鎮有豐富的礦産資源,有石灰石、煤炭、粘土、瓷泥及鈦、鉛、銀、鐵等建材原料和礦産資源,是工業原材料的供應基地之一;有朗南、船步溫泉,水溫達80℃ ,有較高的開發旅遊利用價值,興建白沙鎮朗南僑都溫泉旅遊度假有限公司;有盛産遠近聞名的潮境蘿蔔,整個潮境地區的土地都是半泥沙質的,但出類拔萃的還是潮境圩邊的衆享白水田(土名)産品,這一帶的土地盡是烏泥黑沙的半潮田,又有一條水質特別好的陳坑分支流經這裏,因此長出的蘿蔔特別光滑、圓大、幼嫩、清甜,沒有硬性。
  全鎮有市直屬中學2所,鎮屬初級中學2所,小學19所,教職工368人(其中:中學教師182人,小學教師186人,在校學生7140人(其中:高中生112人,初中生2910人,小學生411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綫電視覆蓋率達100%;全鎮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2000門;另有鎮衛生醫院2間。
  白沙鎮社會治安狀況穩定,秩序良好,群衆安居樂業。鎮委鎮政府正在積極推行建立白沙鎮潮境工業園、三八工業開發區、新聯工業開發區警務責任區,全面實行 24 小時治安巡邏;江門市公安局在武溪工業園的支路口設立查崗查哨制度,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廣西壯族自治區陽朔縣白沙鎮
  白沙鎮地處陽朔縣中部,北距桂林市56公裏,南下陽朔縣城9公裏。全鎮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4.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萬人,轄區面積154.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8萬畝,其中水田2.3萬畝。
  白沙鎮始建於宋(960~1279)時,原在現址西北方1公裏,清道光年(1821~1850)遷現址,因其地近白沙塘,遂更名白沙。1950年為第1區,1954年改為白沙區, 1958年改為白沙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更名為白沙鎮至今。
  白沙鎮交通十分便利。321國道、建設中的南梧高速公路從北至南貫穿全境,與東西兩方延伸的白富、白金公路,形成白沙鎮“大十字”型的交通網絡。鎮境內基礎設施完善,村村通四級公路、通電話。白沙鎮是桂北最大的水果、苗木集散地,對周邊諸鄉鎮、縣的商貿都有影響,成為桂北最大的商貿市場之一。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投資900多萬元,建設了占地100畝第一期農貿市場,現已投入使用,第二期占地140畝的市場正在建設之中,利用世行貸款項目投資400多萬元,全鎮的排污係統工程的建設已接近尾聲。集鎮範圍內新建房屋林立,設計獨特,鎮容鎮貌整潔,參加廣西小城鎮建設“南珠杯”活動中曾獲“優秀城鎮奬”稱號。電力充足,集鎮區有35千伏2000千伏安變電站一座,完全能滿足全鎮工農業生産、加工和生活的需要。有日供水量達3600多噸的自來水廠,可滿足集鎮區內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程控交換機電話容量達10000門,各村委都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發射塔4個,全鎮移動信號覆蓋面廣。全鎮有綫電視覆蓋率達98%以上,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集鎮市區接通與縣城聯網的光纜有綫電視,有綫電視節目達20套。開通了信息網絡,建立了“數字村鎮”。鎮上設有圖書館、影院、歌舞廳、賓館、飯店、茶座,文化、娛樂、旅遊等設施齊全。
  農業産業化穩步推進。糧食作物以優質水稻種植為主,經濟作物以金桔、沙田柚、板慄、柿子、橙子、溫州柑、生薑、辣椒、玉米、花生等為主,金桔、沙田柚、板慄、柿子堪稱白沙鎮四大名果。其中金桔2003年榮獲全國無公害農産品認證,2003年種植面積達15000畝,年産1.8萬噸,為全國最重要的金桔産區之一;全鎮優質苗木培育達5000多畝,成為全國有名的優質苗木培育的生産基地。扶竜村“柿餅一條街”已發展為廣西最大的柿餅加工基地之一,僅2003年該村加工的柿餅就達500噸以上。此外,二元雜生豬、品改牛、奶水牛、三黃雞、鵝等養殖也發展迅速。
  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全鎮共有企業935個,主要以大理石開採加工、竹木製品加工、果品加工、紅磚生産等為主。年産大理石可達2萬立方米。優質的竹涼席、木衣架、遠銷國內外。
  旅遊業發展迅速。白沙鎮旅遊資源豐富,素有“小灕江”之稱的遇竜河貫穿全境,國傢4A級景區—世外桃源點綴其中,境內秀峰林立,河流延綿不斷,景緻如畫。近期開發了遇竜河竹筏漂流、舊縣古民居旅遊、古板至蕉芭林生態農業旅遊、自行車遊等旅遊項目。農傢飯店、農傢樂迅速發展。旅遊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興産業。
  2003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20811萬元,其中農業産值實現12685萬元,比上年度增長6.6%;工業總産值實現8126萬元,同比增長12.7%;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819萬元,年末實現農民人均收入2208元。
  教育、計生、衛生、科技、文化、體育、通訊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每年都有新突破。全鎮人民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團结一致,努力拼搏,緊緊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穩定的社會環境為保障,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全面推動工、農業一體化進程,帶動其它産業的發展。
江西省吉水縣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吉水縣東南部,距縣城50公裏,南與永豐三坊交界,西同青原東固、吉水水南為鄰,北和白水、冠山相連,東與蠃田、永豐潭頭交壤。省道古崇公路和瀧江靈水穿境而過。轄14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國土面積230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40000餘畝,人口達2.1萬餘人,是該縣的邊貿重鎮。白沙鎮黨委、政府為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投資了30萬元對2.5公裏長的主街道進行了硬化、緑化、美化、亮化,修建了全市第一條鄉鎮步行街,興建了日産1000噸的自來水廠1個,使白沙面貌煥然一新,白沙自古以來人傑地靈,人才輩出,境內有豐富的礦産資源源,有鉛鋅廠1個,鐵礦資源也待於開發。白沙是該縣的農業大鎮,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於農業經濟,盛産西瓜、花生、甘蔗等農副産品,特別是培植了西瓜産業為農民拓寬了致富門路,在引用農業技術上不斷引進名、新、特、優産品,白沙各項事業的發展出現了蒸蒸日上的局面。
湖北省陽新縣白沙鎮
  它扼鄂東南門戶,東臨長江水道,西接京廣鐵路,南連昌九經濟走廊,北靠武黃經濟帶。轄區面積140平方公裏,行政村33個,總人口11萬。為湖北省綜合改革試點鄉鎮,先後被授予“鄂南明星鄉鎮”、黃石市鄉鎮企業“十強鄉鎮”稱號,是鄂東南地區快速崛起的一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發展潛力巨大的經濟重鎮。
  境內物産豐富,市場繁榮,交通便捷,歷史上曾為“長樂園”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交通以大沙鐵路、106國道為主綫縱穿全境,是連接京滬、京廣貫通東西的重要通道。物産以金、銀、銅、鐵、鎢、方解石等資源大鎮之稱。農業以優質水稻、苎麻、雙低油菜、花生、芝麻等形成了萬噸級之規模,是著名的苎麻之鄉和“陽新豚”主産地之一。初步形成了工業以有色金屬礦山開採、加工、機械製造、建築、建材、傢俱業為主,商業以1.5公裏商業街、200多傢境內外客戶入駐經商的工商業經濟體係。
  陽新縣白沙鎮地處陽新北大門,東距長江40公裏,南及陽新縣城20公裏,北至黃石38公裏。其國土面積140平方公裏, 現有人口10萬人, 下轄33個行政村及1個居委會。該鎮先後被授予“黃石市鄉鎮企業‘十強鄉鎮’”、“鄂南明星鄉鎮”等榮譽稱號,並成為湖北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是鄂東南地區正在迅速崛起的一個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發展潛力巨大的經濟重鎮。
  大沙鐵路、 106國道貫穿白沙全境, 區位優勢明顯,交通極為便利。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 有充足的電力和便捷的通訊。其礦産資源經603地質大隊調查,含有豐富的金、銅、鐵等,被稱為“有色金屬走廊”。已初步形成工業以礦山開採、礦石粗加工、建材、傢俱製造、糧油加工等為主,商業以1.5公裏商業街近200傢鋪面經營的工商業經濟體係。
  境內土壤肥沃,氣候為亞熱帶暖濕氣候,土質結構良好。全鎮現有山場14萬畝,其中荒山荒坡近5萬畝。可耕地面積5.7萬畝,擁有中小型水庫20座,水源豐富,水利設施完備,灌溉係統運行良好。農産品以優質水稻、苎麻、雙低油菜、花生、芝麻等為主,是著名的苎麻之鄉和“陽新豚”主産地。
  該鎮近年來不斷改善經濟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已吸收外來投資3000餘萬元,搞活了白鎢礦、鵬凌礦業、建材廠、東景集團等企業,新建了白沙超市、煉鐵廠,改建擴建了黃薑、雷竹、花卉、蘑菇、大棚蔬菜、苎麻、肉豬肉牛養殖等示範基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産業帶。
福建省閩侯縣白沙鎮
  白沙鎮地處福州西郊,因閩江衝積大量石英砂而得名,東與荊溪、甘蔗接壤,西跟閩清毗鄰,北接大湖、洋裏,南連竹岐、鴻尾。距市、縣中心分別為26和10公裏,是閩侯縣的四大古鎮之一,曾有歷史古鎮、商貿大鎮、交通要鎮和工業重鎮之美稱。全鎮轄區面積175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1.94萬畝産,林地面積13.9萬萬畝,轄21個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23萬人。農業資源豐富,盛産橄欖、竜眼、西瓜、臍橙等優質水果和體質米。湯院溫泉、雲堡寨自然風景區、新坡古民居、聯坑遠濟橋等旅遊景點遠近聞名。
  【經濟發展概況】
  2005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全鎮實現企業總産值9.25億元,比增5.6%,其中工業總産值6.82億元,比增8.8%,(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6.17億元,比增6%)。農業總産值1.28億元,比增4.7%。完成國稅收入787.7萬元(其中再投資退稅515.28萬元,不包括縣級收入部分的免抵調增值稅4141萬元),占任務數704萬元的112%;地稅收入893.79萬元,占任務數1040萬元的86%;完成固定資産投資7000萬元,占任務數6000萬元的117%;用電量3350萬千瓦時,比增1.5%;農民人均純收入3646元,比增4.4%。
  【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
  1、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1)鎮區內新建的白沙11萬千伏變電站已竣工投入使用,日供水6000噸的自來水廠和萬門程控電話,完全可以滿足全鎮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的日常需要。(2)白沙新城商品房開發面積達11萬平方米,完成投資額1.1億元,居民已入住600多戶,充分發揮了白沙鎮成為閩侯縣中北部山區五個鄉鎮人流和物流的重要集散地作用。(3)全鎮交通設施日臻完善。來福鐵路、閩江航運穿鎮而過,甘白公路正在緊邏密鼓施工,隨着工程的竣工,將大大縮小鎮區與縣城、市區的空間距離,轄區22村(居)公路硬化率達100%。(4)充分利用地理自然環境資源,打好旅遊牌,做好湯院溫泉、雲堡寨自然風景區、新坡古民居等開發的前期宣傳和招商引資工作。(5)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穩步進行,不斷提升城鎮化水平,該鎮溪頭村被市政府列為首批新農村建設示範村。(6)教育事業得到長足發展。2005年科學整合教學資源,創造良好的教學軟硬條件,投資1000多萬元占地近百畝的白沙中心小學和投資900多萬元占地20畝的白沙中心幼兒園已於2005年9月投入使用。
  2、“平安白沙” 創建工作穩抓穩打。該鎮以創建“平安白沙”為載體,加快“平安白沙”的創建步伐,着力提高群衆對建設“平安白沙”的參與率和滿意率。不斷完善“嚴打”長效機製,堅决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增強群衆安全感。2005年全鎮治安案件查處率達96.5%。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抓好防治體係建設,整合社會力量,形成群防群治合力。認真做好矛盾糾紛的排查工作,教育和疏導上訪群衆,解决反映的熱難點問題,努力把各種矛盾解决在基層。鎮三套班子成員落實好交通安全、建築液化氣安全、學校安全、企業安全、宗教寺廟安全和特種行業安全等方面責任製,做到目標明確,責任到人。並經常對重點行業、重點區域的檢查整改,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堅决遏製安全事故的發生。做好葫蘆山等地質災害點及危險地段安全責任製落實工作,確保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3、街容街貌整治成效顯現。針對該鎮交通擁擠和垃圾圍鎮垃圾圍村比較突出的狀況,及時研究部署,采取相應措施,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部門聯動工作體係,抓長效管理,鞏固整治成果,同時斥資100多萬元設施齊全的鎮停車場建設已竣工投入使用交通和衛生等面貌有了根本性改善。在加強環境污染整治的基礎上,搞好生態環境建設,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人與自然環境協調發展。
  4、黨風廉政建設日益完善。為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該鎮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紀委會議精神,反腐倡廉圍繞服務經濟發展大局,堅持標本兼治,懲防並舉,綜合治理,取得較好成效。一是加強宣傳警示教育,進一步築牢了廣大黨員幹部拒腐防變的思想防綫。二是強化推行經營性土地使用權轉讓,農村公路建設,自來水經營權轉讓等“陽光工程”,切實維護了群衆和集體的合法權益。三是強化勤政廉政建設,杜絶“吃、拿、卡、要”現象,註重投資軟環境建設,塑造讓企業“進得來,安得住 ”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形象。
  悠久的歷史文化,完善的基礎設施,良好的社會環境,整潔的鎮容村貌,廉效的服務型政府,凸顯了白沙鎮成為投資興業安居的一片熱土。
湖北省孝昌縣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孝昌縣南部,東與孝南區肖港鎮隔河相望,南與孝南區陡崗鎮相鄰,西與雲夢縣交界,北與本縣花西鄉接壤。肖張綫穿境而過,東連107國道,南接316國道,西通雲夢,北與大(悟)安(陸)綫重合,交通便利。地形勢北高南低,屬低丘、平原地區。年平均降水量1148毫米,森林覆蓋率16.80%。澴河穿境而過,滑石、河沙資源豐富。
  白沙鎮現轄白沙、河邊、老灣、三合、群幸、群光、東河、南門、雙佘、勝一、勝二、勝三、勝四、勝五、勝六、義井、餘柳、金港、建華、葉砦、陶溝、葉河、柳山、黃院、五四、七屋、劉店、王橋、新橋、張潘、金杯、染坊、五舒、李山、五村、福利、趙寺、福華、新華、福興、福建、王山、舒店等43個行政村,263個村民小組,國土面積76.29平方公裏。2002年,全鎮總人口數為51237人,其中,農業人口為46220人。耕地面積為45400畝,其中水田面積為37173畝,旱地面積為8227畝。全鎮農業總産值為5636萬元,多種經營産值為3742萬元,鄉鎮工業産值為22500萬元,農村固定資産投資額為3625萬元,鄉鎮企業産值為39128萬元,預算內財政收入為429.1萬元,人均財政收入為83.78元,萬元産值創財政收入91.1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008元。
  白沙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鎮,糧食的主導産業。在“沿河抓蔬菜、沿崗抓果茶、沿渠抓優質稻、千傢萬戶抓生豬”的調整思路的指引下,遵循自然和市場兩大規律,結合農民的傳統習慣,將蔬菜、優質稻、早蜜桃、生豬四大産業作為調整的主攻方向,不斷地壯大規模,形成特色,打響“拳頭品牌”。近年來,采取投資與投勞結合,人力和機械並舉,共開發氵不河萬畝蔬菜基地、王山千畝果茶基地、群聯水庫綜合種養基地,光明、黃院早蜜桃基地等一批竜頭基地,蔬菜技術協會、順達農特産有限責任公司、河沙聯運公司、林源養殖等竜頭企業不斷壯大。鼓勵農戶調整産業結構,並不斷出臺優惠政策。對外地到白沙來從事農産品購銷的客商,工商、財政、稅務、交通部門要重點保護,禁止“三亂”現象和強買強賣、欺行霸市行為的出現。充分利用親情、鄉情等關係打開外部市場,同時鼓勵一些善經營、頭腦敏捷的能人出外闖市場,把農戶的小生産與大市場連接起來,提高市場競爭力。
  近年來,白沙鎮為了壯大鎮域經濟實力,在鄉鎮企業改革上狠下功夫,通過改製、轉産、拍賣等方式,盤活資金2000餘萬元,磚廠、糧油加工廠、農機修造廠等一批老企業得以起死回生,年增加稅收近百萬元。在挖掘本地潛力的同時,積極利用“三情”關係,對外招商引資,攀商結強,共引進資金5000多萬元,興辦了佳音液化氣站,成立了河沙聯運公司、森源養殖場、鋼犁配件廠等10餘個企業,為白沙發展註入了新鮮血液。
  白沙鎮現有32所學校,其中全日製中學1所,初中2所,小學27所,幼兒園2所,在校高中生250人,初中生1884人,小學生8006人,幼兒366人,共有教職工298人,民辦教師99人。近幾年,白沙鎮以“普九”為契機,投資628萬元,興建了中、小學教學樓24棟,住宿樓2棟,建築面積達1546平方米,教學條件明顯改善,幼兒、實、中等教育基本配套。
  白沙鎮中心衛生院,占地22畝,1998年被衛生主管部門評定為三級甲等衛生院,現有醫務人員72人,其中具備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14人,大中專生學歷達92%以上,門診部、住院部建築面積達5000多平方米,科室齊全,設備先進,配備有200米的雙球管X綫機、B超、心電圖、尿分析儀、胃鏡、半自動生化分析儀、潔牙機、麻醉機、産床等器械。近年來,醫院為改善基本設施務件,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水平,共投入資金150萬元,新建了住院部一棟,門診部裝修一新,對30多名醫務人員進行了輪回培訓,大大改善了醫院的軟硬件設施,提高了全鎮人民群衆的醫療衛生水平。
  近年來,白沙鎮纍计投入資金100餘萬元,建起和完善了文化站、電視差轉臺,在五四、東河等村安裝了地面衛星接收設備2臺套,全鎮安裝電視信號放大器15臺,較好地解决了群衆看電視難的問題。同時,定期組織送電影下鄉,送圖書下鄉活動,豐富了基層文化生活,“學文化、用科學、闖市場、奔小康”成為人民生産、生活的主題,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貢獻份額逐年增加。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桂平市西部,橫跨鬱江兩岸。全鎮面積164.12平方公裏。屬半丘陵平原地區,2005年末人口6.5萬人,有耕地面積5.62萬畝,其中水田3.72萬畝,旱地1.9萬畝,是桂平市糧食、甘蔗的主要生産基地。全國聞名的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的羅叢岩就坐落在白沙鎮
  糧食生産:鎮黨委、政府始終把糧食生産放在首位,牢牢貫徹“無糧不穩“的方針,圍繞農民增收目標,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加大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力度,糧食生産穩定增長。積極發展優質𠔌,努力提高單産産量,大力推廣水稻免耕拋秧技術。2005年糧食種植面積7.26萬畝,其中水稻種植面積5.4萬畝,優質𠔌種植面積4.7萬畝,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7%,實行免耕拋秧2萬畝,糧食産量2800萬公斤,人均有糧400多公斤。每年可以嚮社會提供商品糧1000多萬公斤。
  甘蔗生産:鎮黨委、政府從80年代中期起發動群衆種蔗,90年代成為桂平市甘蔗生産的重要基地,村村種蔗,隊隊種蔗,最多時種植甘蔗面積有3萬畝,入廠料蔗12萬噸。
  牧副漁業:該鎮農民利用糧食豐富的優勢,大力發展禽畜生産。建立五個生豬品種改良基地,每年生豬出欄約39000頭,禽類出欄約50萬羽,水産品産量達2000多噸。
  鄉鎮企業:鎮黨委、政府把發展鄉鎮企業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加快了企業的發展。全鎮有紅磚廠、造船廠、自來水廠、皮鞋廠、服裝廠等30多傢企業。
  該鎮今後的工作思路:一是大力發展糧食生産,穩定糧食産量;二是大力發展甘蔗、木薯生産,為市創稅大戶(市糖業公司、市酒精廠)提供原料;三是大力發展水産畜牧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四是大力發展非公企業,搞好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工農並舉。
福建省竜岩市新羅區白沙鎮
  一、 位置、範圍、人口和資源
  白沙鎮位於竜岩市新羅區的東北部,鎮政府駐地白沙墟,距竜岩市區49公裏,東與漳平市的南洋鄉交界,西與萬安鎮接壤,西南是雁石鎮,東南是蘇坂鄉,北鄰連城縣、永安市,坐落北緯25°23′15″,東經117°14′20″,平均海拔205米,全境面積425.88平方公裏,約占全區版圖的六分之一,耕地面積23190畝。鎮轄有31個行政村,一個居民小組,123個自然村,188個村民小組。全鎮有5898戶總人口2617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36人(截止到2001年12月)。
  全鎮具有豐富的"水力、林業、煤炭"等資源。一是萬安溪貫穿白沙境內34.8公裏,天然落差75米,根據規劃可開發二、三、四級電站,總裝機容量為7.5萬千瓦;支流有呂鳳溪、呂洋溪、樟坑溪和田坑溪等,共有67.2公裏,根據規劃,可開發裝機容量1.5萬千瓦。二是擁有林地47萬畝,木材蓄積量達190萬立方米,年生産近2萬立方米;毛竹林近9萬畝,蓄積量250萬根,年生産30萬根。三是地質普查表明,錳、高嶺土、石灰石、鎢等礦産十分豐富,要抓緊勘探,合理組織開發,已勘探的白沙南煤田炭貯存量達2600萬噸,現有白沙、南卓、岩下、郭畲、營岐、小吉等村的煤炭已大量開採,年産量可達30餘萬噸。
  二、政治和歷史沿革
  白沙鎮是革命老區的一部分,有着光榮的革命歷史。一九二九年八月,朱德總司令率紅軍到白沙鎮,住在白沙墟後新街,在白沙中樓的福興祠開過農民協會。一九三四年七月紅九團在吳勝團長、方方政委的率領下進駐陳地,八月遷往蘇一田,在蘇一田吳氏祖祠召開群衆大會,成立岩連寧特區革委會。一九三七年十月方方由延安回來,同張鼎丞、譚震林等會集於白沙,十月九日至十五日,在白沙吳氏祖祠召開閩粵贛臨時代表會議,選舉産生省委委員17人張鼎丞任書記,方方任組織部長,鄧子恢任宣傳部長,譚震林任軍事部長。白沙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在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鬥爭中,不惜犧牲,英勇奮鬥,解放後有61人被追認為革命烈士。岩下村和營鬥村的石門潭、馬傢山三個自然村和蘇一田光榮地評為革命基點村。全鎮享受烈屬待遇的有24戶。解放前白沙曾設鎮建製,解放後設立沙河區,1965年10月,由白沙、小溪、羅山三個公社合併為白沙公社。1984年10月改為白沙鄉,1996年5月9日,撤鄉改鎮建製。全鎮共有42個黨支部,其中農村支部31個,非公有製經濟支部1支,鎮直單位支部11個;黨員數有865人,其中女黨員98人。25歲以下黨員49人,26-35歲黨員210人,36-45歲黨員180人,46-55歲黨員166人,56-60歲黨員56人,61歲以上194人(71-80歲62人,81歲以上的7人)。(2001年12月20日統計)。
  三、 2001年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
  據統計,完成企業總産值2.84億元,比增13.14%,工業總值1.465億元,比增10.06%,完成出口交貨值503萬元,比增36.68%,增加值8650萬元,比增21.15%,完成農業總産值5120萬元,比增6.14%,人均可支配收入3663元,人均純收入4305元,比增3.11%;預算內財政總收入為1281元,預算內地方財政收入857.6萬元,比增10.57%。
  四、 産業結構調整情況。
  1、優化種植業結構。糧食作物年初調入雜交稻良種2.4萬斤,共14個組合,其中早稻4個,晚稻10個品種,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6774畝,糧食總産達9754噸,單産3643公斤,全年早稻面積1萬畝,中稻播種面積8500畝,發展烤煙2300畝,收購259噸,種西瓜、甜瓜面積650畝,産量1200多噸,春花生1375畝。秋花生4280畝;新植果園650畝,引進新品種4個,全年糧徑比例59.6:40.4,果樹面積12600畝。
  2、農業産業化進展情況。重點抓好果樹、毛竹、花生、生豬、再生稻、畜牧水産等六大主導産業。2001年,全鎮生豬存欄25696頭,生豬出欄17029頭,現有養豬500頭以上9傢,200-500頭38戶,100頭以上80多戶;牛存欄461頭,出欄26頭;禽蛋總産278噸,傢禽出欄175980羽,存欄91600羽,漁業總産量19.4噸,其中養殖産量60噸。第三産業旅遊,預計漂流門票收入60多萬元。
  五、 重點項目和非公有製企業情況。
  1、項目開發情況:全年,共落實投資100萬元以上企業7傢,500萬元以上企業8傢,纍计引進外資3100萬元。已立項的有:上硿電站、大盂電站、羅畲電站;已開工的項目有:(1)營鬥登高峰二級電站(2)方園花卉公司(3)竜平化工有限公司(4)生興紙業公司(5)白沙中心加油站(6)白沙竹木加工區(7)白沙鎮珍坑鉛鋅廠(8)後溪電站
  2、非公有製企業發展情況:白沙鎮非公有製企業重點發展水力、煤炭、竹木製品加工等企業,如白沙樟杭一、二級電站,樟杭塑料廠、白沙豐利飼料加工廠、東方木製品廠、白沙中大型水庫等。
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白沙鎮
  新寧縣白沙鎮因境內的扶夷江畔有較大的白沙洲而得名,距縣城10公裏,依山伴水,交通發達,扶夷江和省道S218綫兩大“動脈”貫穿全境,把整個白沙鎮分為河東、河西兩部分,河東、河西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道總里程達56公裏,河東、河西由S218綫。新高公路及分支貫穿腑地,形成交通大循環。
  白沙鎮縣城輻射效應明顯,素有縣城東北門之稱,區位優勢明顯,東面與黃竜鎮接界,北面、西面與金石鎮相鄰,南與高橋鎮接壤。除雲頭嶺、山石和羅幹村部分地區為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外,主要為丘陵地區,溫帶氣候,四季宜人。
  白沙鎮總面積為86.7平方公裏,總人口307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937人,轄24個村,一個居委會,220個村民小組,有耕地23787畝,其中水田16932,旱地6865畝,現有林地32500畝,其中經濟林15100畝,2004年,全鎮已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0800萬元,其中工業總産值1700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1645萬元,財政收入156.42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98元。
  白沙鎮人傑地靈,有悠久的歷史文化,隨明代助鄭和下西洋後升任兩廣總督李敏、清代重臣江忠源、工農紅軍第八軍參謀長宛旦平、省政協副主席徐群虎、原湖南省長、省政協主席劉正等名人都生或長於斯。
  白沙鎮係新寧縣農業大鎮,主要農副産品有:稻穀、臍橙、柑桔、西瓜、大棚蔬菜、花生、大豆、板慄等,是全縣“莨山牌”優質臍橙的三個優勢主産區之一,是全省聞名的“西瓜之鎮”。白沙鎮農業産業化建設成效顯著,已形成20000畝優質稻基地(2004年全鎮糧食總産量達16419噸)、萬畝優質臍橙示範基地(年産50萬擔)、5000畝優質西瓜基地(年産20萬擔)、500畝大棚蔬菜基地等8大特色規模經濟項目。
  白沙鎮工業蓬勃發展。近年來,通過優化經濟環境,大力招商引資,白沙花炮廠、白沙臍橙冷凍儲備公司、豐木建材廠、西衝石灰材料廠、羅幹電站、白沙塑料廠等工業企業産銷兩旺。2004年全鎮實現企業總産值6900萬元,基中工業總産值1700萬元,鄉鎮企業增加值1645萬元。白沙鎮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計生工作創2004年省級優質服務單位,群衆體育運動蓬勃發展,2002年曾被評為省群衆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教育工作不斷邁上新臺階。白沙鎮有8所中小學校,教職工219人,學生3067人。從2003年開始,白沙鎮中心小學校推行“代管傢長製”。提倡“伸出雙雙熱情手,牽着留守孩子走”,贏得了社會的好評。《湖南日報》、《湖南光明報》、新華網、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對此予以報道。“代管傢長製”引發了教育界人士及有關專傢的評論,湖南師範大學副教受陳潭撰文稱此舉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新探索,是義務教育領域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關心外出打工農民和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的持續。
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白沙鎮
  概 況
  白沙鎮位於合浦縣城東面。東與博白縣竜潭鎮相鄰,南臨北部灣,西隔鐵山港與南康、閘口兩鎮相望,北與公館鎮相連。全鎮面積 224.9 平方公裏,下轄 1 個居民委員會, 23 個村委會,320個自然村, 2001年末,總人口97433人,耕地面積 5276 公頃,有林面積 7000 公頃,森林覆蓋率為 30.1% 。鎮政府駐地白沙圩,距縣城 64 公裏。
  環境資源
  白沙鎮地勢北高南低,丘陵起伏,面海靠山,自然條件優越,有可開發利用的淺海灘塗 4000 公頃,低丘山地 3000 公頃,地埋位置得天獨厚,為本鎮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和環境保證。
  1 、地埋位置與北海、湛江等城市相距不遠,既可接受它們包括經濟、技術、文化、信息等多種輻射,壯大自己,又可以把它們作為市場,生産暢銷對路商品,並藉助湛江湛口、北海港口,開展對外貿易,走上與世界交往之路,建立本鎮外嚮型經濟結構。
  2 、交通優勢:一是 325 國道穿境而過,是本區域通往粵西地區的必經之路;二是白沙距北海機場僅一個小時路程,該機場已建成國際機場;三是合山高速公路是西南高速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西南出海口的咽喉要道;四是潛在優勢:規劃中的玉林至鐵山港鐵路;白沙可藉這些交通道路,方便地與外界取得聯繫。
  3 、瀕海優勢:擁有海岸綫 84.25 公裏,全鎮 24 個村(居)委會中有 13 個臨海。一可發揮港口優勢,通過海上與鐵山港的石頭埠開發區相通,僅需 10 多分鐘;二可發揮海養優勢,有可一切利用的淺海灘塗 4000 公頃, 2001 年末,開發尚不足 1575 公頃,開發潛力巨大;三可發揮旅遊優勢,這裏水清沙白,且有老邪洲墩等可開發旅遊景點,伴隨鐵山港開發,可吸引大量遊客。
  4 、礦産資源優勢:白沙鎮富含建村型礦産資源,主要有高嶺土、石英砂、石灰石、玻璃砂等品種,分佈於平田、獨山、沙尾、東風、西坎等地,其中石灰石礦帶寬 3KM 、長 20KM 。此地礦産資源質優量大,産品需求量也大,可大力發展。 5 、地貌類型多樣,既有高山密林,亦有丘陵臺地,更有平坦水域,這為農業多種經營和工業用地提供了有利條件。
  經濟成就
  全鎮現有鎮、村辦企業 65 傢,聯産、個體企業 5131 傢;從業人員有 38910 多人。主要企業有煙花炮竹廠、塑料製品廠、泡沫廠等,素有“塑料製品之鄉”美稱;全鎮基本上形成三條農業生産帶,一是以那潭、那郊、那江、充美、平田等沿海村委的海水養殖帶,二是以宏德、東風、西坎、虎塘等村委的糖蔗種植帶,三是以竜江、江、石達、文明、五星等村委的傳統農業與經濟林果種植帶。 2001 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 60807 萬元,財政收入 1132.8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2560 元。 1994 年被評為自治區百強鄉鎮, 1997 年被評為縣發展經濟先進鄉鎮。 文教衛生 全鎮人有初級中學 5 所,小學 37 所,教職工 1136 人,在校學生 21286 人;衛生院 1 間,村級衛生所 60 間;鎮區內還有文化活動中心、革命烈士紀念館等。 旅遊設施 宏德村委有建於清乾隆年間的宏德寺,合浦縣地下黨同志曾在該寺組織領導革命活動。竜江村委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白沙圩面積 7 平方公裏, 1998 年定為自治區村鎮建設示范镇。
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
  歷史沿革
   白沙鎮歷史悠久,早在東漢末年,就有人口聚居,形成村落,唐朝時期曾在此興建大聖寺,此後,宋、元、明、清朝代,均在此設建製鎮,民國時期在此設江津縣第三區署。解放後,這裏曾6年作為江津縣人民政府所在地,1980年至今,設白沙鎮人民政府,現為區級鎮。
  著名愛國詩人吳芳吉,地方史學家鄧少琴,國畫傢張采芹,愛國將領抗日軍長夏仲實,書法傢周浩然,油畫傢陳可之,作麯傢王錫仁,前國傢女排主教練鄧若曾,原國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上將,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科院院士周光召,當代科技創造發明傢張朝吟等,都曾在這塊沃土上生活、學習或工作。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原國民政府軍委副委員長馮玉祥將軍、蔣介石夫人宋美齡等都曾在白沙留下了動人的故事和大量文化財富。
  基本情況
  全鎮現轄35個行政村、7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由原高屋鄉、幾子鄉、三口鄉、河口鄉、高占、灘盤鎮、峨公鎮和白沙鎮5鄉3鎮合併而成。幅員面積238平方公裏,人口14萬人,其中主城區5萬人,為重慶市第一人口大鎮。素有“天府名鎮”、“川東文化重鎮”之美稱,是萬裏長江上遊的國傢級第一深水良港,更是黔北地區及江津西部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1984年被列為重慶市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95年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2000年被評為重慶市小城鎮建設示范镇,2002年4月命名為重慶市首批歷史文化名鎮,2003年被重慶市農辦列為“百鎮工程”鎮、重慶市建委列為45個中心鎮之一、重慶市商貿委列為百個商貿頡?004年,被列為重慶市小城鎮關鍵技術示范镇。全鎮綜合經濟實力連年穩居江津市“十強鄉鎮”,並曾躋身重慶“鄉鎮五十強”行列和四川省200強鄉鎮第七位。
  改革拂春風,沙城換新顔,跨入新世紀,開創新未來。白沙鎮黨委、政府搶抓機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以“三個代表”為指導,狠抓經濟建設,使社會持續、快速、健康穩定地嚮前發展。2002年全鎮國內生産總值7.2826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固定資産投資1.6億元,比上年增長23%,農民人均純收入2707元,比上年淨增16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05元,比上年增長8%;本級財政收入920萬元,同口徑比上年增收260萬元,增長33.6%,實現鄉鎮企業總産值8.92億元,增加值2.03億元,利稅324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4%、29.5%和32.4%。其中,工業總産值4.2億元,增加值615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8.6%和46.2%。新白沙11萬人民負重自強,共同努力,使一個古老的集鎮變成了一座山水園林式的現代化中心小城市,成為點綴於萬裏長江之濱的一顆璀璨明珠,閃耀着絢麗的光彩
  地理環境
  重慶第一人口大鎮--白沙,位於聶榮臻元帥家乡重慶市江津西部的長江之濱。距江津45公裏,距重慶114公裏。地處東經106°07′,北緯29°04′,幅員238平方公裏,總人口14萬人。主城區沿長江南岸而建,東西長7.5公裏,南北寬600至8000米,總面積5平方公裏。上接敘、瀘,下通渝、涪,南馳黔滇,北走永(川)壁(山)。地勢南高北低,海拔201—316米,最高滾子坪海拔910米,最低濱江路海拔201米,南北相對高差115米,鎮境屬於北半球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區,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白沙地區平均氣溫17.9℃,無霜期340天,平均降雨量1030毫米,年均日照為1273小時。
貴州省石阡縣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石阡縣西南部,距縣城約38公裏,地處北緯27°28′,東經108°01′。東與竜井、國榮鄉相接,南與聚鳳、甘溪鄉接壤,西與本莊鎮為鄰,北與思南縣甕溪鎮相交,是縣內經濟發展的重鎮之一。
  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年降降雨量1100—1250毫米,無霜期286天。地形以中低山丘陵及河𠔌地帶分佈,海拔高度在600—1365米。森林覆蓋率26%。
  現鎮轄5個行政村,含23個自然村、157個村民組,6400餘戶,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56萬人,青年農民5640餘人,外出務工人員4090餘人;土地面積約129平方公裏,其中耕地1.9萬畝,年人均純收入為810元。鎮內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玉米、洋芋、小麥;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無可發展性經濟林木和豐富的礦藏資源,是典型的農業大鎮。
湖南省常寧市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常寧市東南部,舂陵水西岸。東隔舂陵水與耒陽市相望,西、南與桂陽縣接壤,為常寧、桂陽、耒陽、永興4縣市邊鎮重要集鎮,素有常寧東大門之稱。1995年5月撤區並鄉時將原陽加鄉並入白沙鎮。全鎮轄28個村,4個居委會,204個村民小組,7687戶,32393人,總面積為78.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2352畝。
  境內西、南部屬山區,間田壟,東、北部較平坦,境內礦産資源豐富,錫、鎢、鐵、鋅、鉛等藴藏量大,分佈較廣,其中錫礦儲量和采掘量均居常寧亞軍之位。清同治《常寧縣志》載:“這裏曾設營堡,地多錫沙,坑夫聚衆淘沙,多壅廢民田,明時設官把寧”。歷史上盛産柑桔、黃花菜、花生、丹皮、大豆、無渣生薑等土特産品。近年來,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依托礦産資源優勢,以白沙工業小區為平臺,發展采、選、冶一體化企業,已有10多傢企業落戶小區內。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步子進一步加快,以申請“常寧無渣生薑”地理標志商標為契機,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以忠嶺村、井邊村、勝利村、觀音村等山區村為中心的無渣生薑、丹皮、白芍、尾生基地,以茅坪村為中心蔬菜種植基地;以杜陽村為中心的立體養殖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成績。近來年,白沙鎮從本地實際出發,大搞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完成“三白”公路砂政油工程,2007年啓動白沙至伏溪橋公路水泥硬化工程,同時緊緊抓住“社會主義的農村建設”機遇,硬化星光、茅坪、伍傢、杜陽等村組公路,進一步完善衛生設施,新建住院部一幢,全面啓動有綫電視入戶工程。
  白沙鎮 轄:上州、中州、下州、陽市4個居委會;觀音、大路、南馬、伍傢、石灣、上洲、下洲、杜傢、杜陽、西棉、福坪、砂坪、管鐘、黃排、金招、茅坪、陽市、董灣、徐洲、上遊、紅衛、星光、榮華、陽岐、衝口、勝利、井邊、忠嶺28個村委會。
河南省中牟縣白沙鎮 Baisha town Zhongmou County, Henan Province
  中牟縣白沙鎮位於中牟縣城與鄭州市區之間,總面積66平方公裏,轄23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現有人口4萬人。史載,白沙古屬豫州之中,鄰莆田大澤,澤枯而沙出,滿地潔白,因此而得名----白沙。
  白沙自古就為交通要衝,重要驛站,同時又作為盛極一時的內河水運的水陸碼頭,使白沙成了中原腹地的商品集散地,車水馬竜,舟輯船艫相接,富商巨賈雲集。在白沙的歷史上不僅出現過“清明上河圖”般的繁榮景象,同時也先後涌現出了一批名載史册的匡世奇才、志士仁人。最為著名的有《列子》的作者列禦寇,民族英雄史可法。昔日的擁有藴積了今天的輝煌。白沙鎮被稱為“中州名鎮”是當之無愧的。
  白沙是中牟縣的“西大門”,交通便利,區位優勢明顯。近幾年,白沙鎮圍繞“富民強鎮”的總目標,充分發揮近郊和區位優勢,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迅速,已形成三個區域經濟發展帶。隴海鐵路以南已初步形成了千畝特種養殖、種植基地;北部灌區以發展高效農業為主,形成了以蔬菜日光溫室、全光照西瓜溫室、食用菌大棚、百合種植園、蓮菜種植等為主的高效農業示範區,全鎮年産各類新鮮蔬菜4萬噸,已成為鄭州市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之一;中部鎮區沿310國道為軸綫嚮兩側輻射以工業和第三産業為主。
  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先後建成了2平方公裏的工業區和1平方公裏的商貿區,道路、電力、通訊、給排水等基礎設施齊全,改善了投資環境,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先後被命名為“中州名鎮”。“鄉鎮之星”稱號,並被確定為“河南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中牟縣唯一的“鄭州市改革發展建設綜合試點鎮”。
  工業和鄉鎮企業發展迅速。近幾年來,白沙鎮除加強對鎮辦企業的經營管理外,通過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主動出擊,廣交朋友,藉船下海,藉雞下蛋,先後引進了河南省三苑公司植物油廠,河南省服裝公司包裝廠,鄭州市金水花園包裝材料廠,福日鋼廠(福建投資),河南省煤炭廳立源包裝材料廠(豫港合資),河南亞神集團蒂諾達紙箱廠,旅遊化工物資公司,東正磨料磨具廠,鄭州市獸藥廠及河南省天同公司,河南省中懷公司種植基地等一大批外來投資項目,總投資近2億元。逐步形成了造紙、化工、製藥、包裝、建材、食品、服裝等門類齊全的企業發展格局。隨着鄭州市建設的東擴和中牟汽車城建設的西移,白沙鎮已成為鄭州市以東最具活力的投資發展熱點之一。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 Hanjiang District,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 Baisha Town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白沙鎮面積76平方千米,總人口2.2萬人。在外僑胞約118人,林地面積84440畝,森林蓄積量1.3萬立方米,主導産業以農業為主,盛産蘑菇、枇杷、板慄等。
  【行政轄域】
  全鎮土地總面積76平方公裏,轄1個居委會、12個村委會:~001_白沙居委會、~201_坪盤村、~202_澳柄村、~203_澳東村、~204_竜東村、~205_竜西村、~206_東泉村、~207_獅亭村、~208_田厝村、~209_廣山村、~210_寶陽村、~211_長興村、~212_洋頂村。161個自然村,全鎮總人口22289人。
  【經濟社會狀況】
  近年來,白沙鎮的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2006年全鎮地區生産總值10384萬元,農業總産值10556萬元,工業總産值2346萬元,固定資産投資2600萬元,財政收入97萬元。
  文化教育事業也日趨進步。全鎮設有中學1所,小學12所,幼兒園12所。在校中學生1300人,小學生2110人,擁有教職員工人數350人,全鎮入學率、鞏固率、畢業率達100%;擁用有中心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25人,開設床位15張,為本鎮居民衛生保健、防疫提供了必要保障;有文化站1個,擁有藏書2000餘册;設有1傢電視轉播站,接收有綫電視節目三十多套;廣播普及率達92%以上。
湖南省瀘溪縣白沙鎮
  白沙鎮:瀘溪縣城關鎮,1994年因縣城搬遷而挂牌成立。是湘西州的“南大門”,盤瓠文化的發祥地。城區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滔滔玩水繞城而過,秀麗青山隔江綿延。全鎮面積22.8平方公裏,人口 2.2萬人。轄4個居委會、l個村委會,156個中央、省、州、縣、鎮直機關、廠礦、企事業單位。其中鎮辦企業3個,主要生産磷肥、硫酸、電解鋅、水泥磚、火磚、生活用具等産品。大型民營賓館酒傢40傢,農業主要發展落葉水果、椪柑産業等。産品銷往國內各地。白沙鎮是全縣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交通十分方便,319國道穿鎮而過,從1991年開始,國傢先後投入6億元,新建了一座現代化的城市,獲得了“省級衛生縣城”稱號,白沙鎮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發展前景十分可觀,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開發利用價值高。該鎮計劃把白沙建成為中國最年輕的“氧吧”城,最繁榮的休閑文化旅遊城。將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製定白沙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開發“屈原民族文化度假村”、“辛女森林公園”、“盤瓠文化中心”等旅遊景區。
重慶市南川區白沙鎮
  白沙鎮地處南川區西北部,幅員面積平37.6平方公裏,轄7個行政村,32個農業社,有農戶3153戶10499人。屬丘陵地區,地形呈"三山夾兩溝"形狀。由於歷史原因及地理條件等諸多因素影響,經濟發展較為緩慢,群衆生活並不富裕,生産生活條件較差。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帶領全鎮人民緊緊圍繞“邊貿城鎮、産業強鎮、生態興鎮、和諧安鎮”的戰略思路,結合自身優勢,實施重點工程改善基礎設施,強化服務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依托市場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實現了經濟快速健康發展,農民增收步伐明顯加快,全鎮面貌有了明顯改善。
  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6230萬元,其中工業總産值11580萬元,農業總産值46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776元,完成本級財政收入54萬元。
  全鎮基礎設施建設明顯改善。近年來,投資396萬元完成了井泉、分水、紅廟、大竹四個村農業綜合開發工程,農業生産條件得到極大改善;投資108萬元建設了集鎮人飲工程,解决了白沙人民盼望已久的城鎮人飲問題;投資120萬元對集鎮道路進行硬化; 投資280萬元對紅廟、大竹、千裏、順竹、黃陽五個村進行了農網戶表改造,實現了城鄉同網同價;投資48萬元改造了中心校D級危房,投資45萬元改造了紅廟、千裏、順竹三所村級小學,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全鎮實現了光纖電視、電話“社社通”。白沙集鎮到黃陽、千裏12.8公裏村級公路硬化工程正在實施之中,將在今年年底全面完工,全鎮將形成便捷暢通的公路網絡。
  全鎮社會事業建設取得明顯進步。近年來,計劃生育工作常抓不懈,計劃生育率在95以上;教育事業得到進一步鞏固,“兩基”復查和'普九‘順利通過難收;社會保障體係逐步完善,建立了農村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制度;文化、廣播、衛生、通訊等工作健康發展,社會秩序安定,人民安居樂業。
雲南省麗江市白沙鎮
  白沙鎮位于云南麗江城北約10公裏,北臨玉竜雪山,南至竜泉,西依芝山,是麗江一座古老的小鎮,麗江壩的納西族最初在這裏聚居,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明、清時代木氏土司修築了一些金碧輝 煌的建築物,至今猶存一部分。
  白沙有麗江最大的喇嘛寺──福國寺的舊址,有繪着精美壁畫的大積寶宮、琉璃殿,有宏偉壯觀的文昌宮、大定閣、金剛殿等古建築。這是明代木 氏土司興盛一時的歷史見證,也是欣賞技法精美,頗具民族特色的麗江壁畫的地方。白沙現存的55幅壁畫就保存在這裏,白沙壁畫因吸收了漢族繪畫中精細、洗練的筆法,融會了藏傳佛教繪畫中流暢絢麗的風格,又不乏納西族性格中的粗獷,所以成為了壁畫藝術中的珍品。白沙壁畫多創作完成於明、清兩朝,多為宗教體裁,分別存於大寶積宮、琉璃殿、大定閣、大覺宮。琉璃殿、大寶積宮又為全國重點文物。
  19、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白沙鎮白沙鎮位於湘、桂兩省三縣交界之地,樂與湖南江華縣接壤,南與鐘山縣毗鄰,全鎮總面積98.85平方公裏,總人口13042人。
  白沙鎮投資環境優越,交通便利,礦、高嶺土、錫等礦産資源久負盛名,在采礦、冶煉、造紙、電力等方面有巨大發展潛力。近年來,吸引了大量外資投資辦采礦、發電和農業綜合開發等企業,是商傢投資置業理想傢園。
四川省合江縣白沙鎮
  地理位置:白沙鎮位於合江縣境西北部,與瀘縣、永川市相鄰。
  行政區劃: 幅員面積38平方公裏,總人口2.2萬,轄13個行政村,3個居民委員會。
  基礎設施: 長江河流經鎮境5公裏,建有合江第三大水碼頭,緊鄰瀘永高等級公路。2000年實現小康鎮。西部大開發以後,多方籌資,着力改善交通、通訊、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現有35千伏安電站和萬門程控電話機站,光纖電視進村覆蓋率84%,公路、電話已實現村村通。2001年,被遴選為市、縣級産業化建設參觀示範現場。
  經濟産業: 旅遊資源豐富,基本形成以釀酒、農産品加工、建築建材為主導的工業體係,是合江水稻、生豬、魚、禽主産區之一,並初步建成名優水果、商品蔬菜、稻田水産、節食畜禽四大特色産業調整示範基地。
  發展動態: 新的世紀,全鎮人民將進一步抓住機遇,開拓進取,努力實現全鎮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歷史性突破。
四川省萬源市白沙鎮
  白沙鎮距城區21公裏,鐵路、公路橫穿全鎮,交通十分便利,幅員面積111.7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1437畝,轄10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7萬人。
  白沙鎮是四川省科技示范镇,萬源市工業集中發展區,達州市三十個工業重鎮之一,萬源市十強鄉鎮。
  白沙鎮是原白沙工農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境內有原煤、石膏、鐵礦、石灰石等自然資源。現已探明原煤儲量1500萬噸,已開採300萬噸;石膏1000萬噸,已開採350萬噸;鐵礦500萬噸,基本未開採;石灰石更為豐富。近年來,利用這些優勢,大力加快工業發展,已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四傢,民營企業13傢,個體工業企業87傢,主要産品有水泥、原煤、石灰石、水泥製品。
  白沙鎮工業區企業發展迅速,原有的白沙水泥集團、磊鑫公司、小康紙業、福利塑編、荊橋建材等發展態勢強勁,新掘起的荷田生物化工、氯化鋇、復合肥廠正成為白沙工業新的亮點。
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白沙鎮
  地理位置
  英德市白沙鎮位於英德市東南部(東經113度40分─113度50分、北緯4度02分─24度12分),東與本市青塘鎮和新豐縣遙田鎮相鄰,南與新豐縣遙田鎮和佛岡鎮縣煙嶺鎮交界,西與本市魚灣鎮接壤,北與本市橋頭鎮相連。總面積為164.4平方公裏。境內有五條支流(長安河、納溪河、煙嶺河、汶羅河、門洞河)匯成的白沙河,因河床裏均是白色石英沙粒,故名白沙。
  白沙鎮是革命老區,現轄12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管理區,172個村民小組,1998年末總人口為30314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8488人,青壯年勞動力11472人,鎮內有太平、白沙、雙頭三個圩場,其中太平街是該鎮的黨政機關駐地,是該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是一個新興的集鎮(建於60年代),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年的規劃建設,已從原來占地3公頃擴大到30多公頃,並實現了街道硬底化,吃用自來水和緑化、美化、淨化,市場繁榮,百業興旺,1998年被清遠市人民政府授予“嶺南杯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近期目標達標鄉鎮”稱號。
浙江省新興城鎮——白沙鎮 New towns in Zhejiang Province - Baisha Town
  浙江省新興城鎮,新安江風景區遊覽點之一。位於建德縣中部,瀕臨新安江。原為小山村,隨新安江水庫建成發展為城鎮。1961年縣府由梅城鎮遷此,人口4.7萬。全鎮依山濱水,市容整潔,風景絢麗。盛夏季節,氣候涼爽。鎮西6公裏處的紫金灘為新安江電廠,是中國第1座自建大型水力發電站,裝機容量66.3萬千瓦;鎮東為工業區;鎮南橫跨新安江的白沙大橋,為具有民族風格的大型石拱橋,是浙西重要通道。鐵路有金(華)嶺(後)綫與浙贛綫相接;公路直達杭州、衢州、金華等地,是新安江地區聯絡浙北、浙南及閩、贛諸省要道。鎮西南30公裏有靈棲、清風、靄雲等石灰岩溶洞,是新安江風景區的組成部分。
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
No. 24
  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閩侯縣中部,距福州和縣城分別為26和10千米。面積176平方千米,人口3.67萬人(2004年),其中農業人口2.6萬人。轄2個居委會、21個行政村。福古公路、外福鐵路過境。境內有湯泉寺、摩崖石刻、登山橋、宋建金鐘閣、東山塔遺址等名勝古跡,白沙村是古代著名的驛站。
  
  [代碼]350121101:~001白沙居委會 ~002閩興社區 ~201白沙村 ~202大漱村 ~203馬坑村 ~204汶溪村~205溪頭村 ~206樓格村 ~207孔元村 ~208井下村 ~209新坡村 ~210上寨村 ~211林柄村 ~212大目溪村~213院埕村 ~214梧桐下村 ~215湯院村 ~216大目埕村 ~217洋石村 ~218唐舉村 ~219上岐村 ~220聯坑村~221坑頭村
  
  [沿革]因閩江衝積的大量白色黃砂而得名。1958年設白沙公社,1984年改鎮。1997年,面積175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白沙、聯坑、院埕、林柄、井下、湯院、大目溪、洋石、新坡、上寨、孔源、梧桐下、溪頭、樓格、大瀨、馬坑、大目埕、上岐、唐舉、汶溪、坑頭21個村委會和白沙居委會。
No. 25
  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涵江區西北部山區。面積76平方千米,總人口2.2萬人。轄1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莆永公路過境,秋蘆溪流經境內。
  [代碼]350303106:~001白沙居委會 ~201坪盤村 ~202澳柄村 ~203澳東村 ~204竜東村 ~205竜西村 ~206東泉村 ~207獅亭村 ~208田厝村 ~209廣山村 ~210寶陽村 ~211長興村 ~212洋頂村
  [沿革]1958年屬莊邊公社,1961年建白沙公社,1984年改鄉,1988年改鎮。1997年,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坪盤、澳柄、澳東、竜東、竜西、東泉、獅亭、田厝、廣山、寶陽、長興、洋頂12個村委會和白沙居委會。2002年由莆田縣劃歸涵江區管轄。
No. 26
  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新羅區東北部。面積429平方千米,轄3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白沙圩,距區政府49千米。漳竜鐵路、福三公路過境。
  [代碼]350802103:~201白沙村 ~202南卓村 ~203岩下村 ~204大科村 ~205羅坪村 ~206郭畲村 ~207營岐村 ~208小吉村 ~209渡頭村 ~210官洋村 ~211田坑村 ~212營邊村 ~213營頭村 ~214黃坂村 ~215産坑村 ~216半嶺村 ~217羅畲村 ~218洋西村 ~219大盂村 ~220高洋村 ~221鄒山村 ~222內村村 ~223樟坑村 ~224小溪村 ~225營鬥村 ~226呂洋村 ~227珍坑村 ~228蘇一田村 ~229孔黨村 ~230陳地村 ~231呂鳳村
  [沿革]明初屬九竜鄉萬安裏藿村社的西埔營、田坑、官洋、渡頭、辣水、白沙、卓賢、章坑、洋西坑,蘇坂社的郭畲、小吉等村落,集賢裏徐溪社的東西洋、金京、大會、麻池、大瑤、利溪、黃竹洋、大珍坑、謝田洋、小留地、赤坑埔、員當;孔黨社的陳地坑、馮畲、驢□、黃陂、吳隱山、石寮、馬糍坑、貴人坑;小溪社的水口、卓坑、餘畲、王傢山、交潭、樟杭、鄒傢山、黃坂;新村社的蓋竹洋、蘇傢山、山𠔌坂、馮田洋、凌坑、下半嶺;香寮社的蓋竹、羅畲、田頭、赤水洋、嶺兜、留田洋、百種畲、丘傢山;大坑社的羅坑、黃田頭、庵坑、漈兜、陳坑等村落。明隆慶元年(1567)集賢裏6社劃屬寧洋縣。清代至民國初,為福村社全境及蘇坂社的郭畲、小吉、營岐和寧洋縣南面部分區域(原集賢裏6社)。
  民國18年6月和民國19年3月,曾建立福蘇區蘇维埃政府,駐地在捷步。民國22年,屬福蘇區,劃白沙、西埔、西和、南安鄉。民國23年為白沙區。民國26年3月,屬第三區,劃白沙、捷步、西和、南安鄉聯保。民國30年12月,包括白沙鎮的中心,上樓、下樓、南大、西坑、渡水、上寨、官田、官埔、營尾、黃戶、嶺峰保;美和鄉的郭畲、營岐、小吉保。民國32年劃洋西坑等村屬寧洋縣。民國33年後,劃白沙鎮的溪東、中興、南大、渡水、官洋、黃嶺保和屬美和鄉的郭畲、吉洋、營岐保。
  1949年11月,屬沙和區的白沙、捷步、西和、黃嶺村。1956年改稱白沙區,屬寧洋縣小溪區的珍坑、陳地、鄒山、小溪、營兜、大科、羅畲7鄉劃屬白沙區。翌年分設白沙鄉,轄白沙、捷步、黃嶺、西和、大科村;小溪鄉轄小溪、珍坑、營兜、陳地村和羅山鄉轄鄒山、羅祠村。1958年成立白沙、小溪、羅山公社,翌年三公社合併稱白沙公社。1961年,又分設3個公社;其中,小溪公社轄樟坑、磜頭、榕樹後、蛟潭、王坂、下圩、溪柄、卓坑、卓坑頭、大坂、曾呂坑、後山、珍坑、餘畲、豐頭、蘇一田、孔黨、陳地、呂鳳、白潭、隔頭、營鬥、水口、前邦坑、扁嶺坑、石門潭、馬傢山、由水上洋、由水下洋29生産大隊、38生産小隊;白沙公社轄岩廈、大科、後隔、朝陽、官洋、田星、渡星、中星、捷星、東星、南一、南二、上寨、下寨、嚮前、西紅、營岐、西盂、黃坂、小吉、産坑、半嶺、白沙、溪西、熱水、營星26大隊、103小隊;羅山公社轄西墘、寨坑、樹墘、店洋、烏鴉洋、烏弄、尚山、大盂、當溪、樓厝、隔山、洋西、百丈、高洋、上洋、下洋、坑頭、隔門、內村19大隊、43小隊。1965年3個公社再次合併稱白沙公社。
  1984年7月改設白沙鄉。1987年,面積429.29平方千米,轄24村、181村民小組,總人口2407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83人。鄉政府駐地白沙圩,距市區49千米。1995年建鎮。1997年,人口2.7萬,轄白沙、南卓、岩下、大科、蘿坪、郭畲、營岐、小吉、渡頭、營邊、營頭、黃坂、産坑、半嶺、官洋、田坑、羅畲、洋西、大盂、高洋、鄒山、內村、樟坑、小溪、營鬥、呂洋、珍坑、蘇一田、孔黨、呂鳳、陳地31個村委會。
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
  白沙鎮地處福州西郊,因閩江衝積大量石英砂而得名,東與荊溪、甘蔗接壤,西跟閩清毗鄰,北接大湖、洋裏,南連竹岐、鴻尾。距市、縣中心分別為26和10公裏,是閩侯縣的四大古鎮之一,曾有歷史古鎮、商貿大鎮、交通要鎮和工業重鎮之美稱。全鎮轄區面積175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1.94萬畝産,林地面積13.9萬萬畝,轄21個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3.23萬人。農業資源豐富,盛産橄欖、竜眼、西瓜、臍橙等優質水果和體質米。湯院溫泉、雲堡寨自然風景區、新坡古民居、聯坑遠濟橋等旅遊景點遠近聞名。
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
  白沙鎮轄區面積76平方公裏,有一個居委會、十二個行政村,總人口2.2萬人,在外僑胞約118人,林地面積84440畝,森林蓄積量1.3萬立方米,主導産業以農業為主,盛産蘑菇、枇杷、板慄等。
  境內擁有變電站1座、郵電大樓1座,文化站1傢,廣播電視站1傢,廣播電視大樓1座,中小學13所,水、電、路、教育、文化、衛生設施日趨完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境內主要旅遊景點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宋代著名歷史學家鄭樵先生墓"、"越王臺遺址及九經山玉皇殿"、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軍207團革命舊址"等。
福建省竜岩市新羅區
  白沙鎮位於竜岩市的東北部,鎮政府駐地白沙村,距竜岩市區48公裏,東與漳平的南洋鄉交界,西與萬安鎮接壤,西南是雁石鎮,東南是蘇坂鄉,北鄰連城縣和永安市,平均海拔205米。全境面積425.88公裏,約占新羅區版圖的1/6。全鎮有31個行政村,1個居民小組,122個自然村,18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6265人。
  二、經濟概況:
  2000年全鎮社會總産值達3.04億元,其中農業總産值4824萬元,企業總産值25584萬元;增加值7276萬元;全鎮財政總收入(預算內)1228.28萬元,預算內地方財政收入77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175元。
  三、農業:
  堅持執行土地延包30年政策,加大科普宣傳,穩定糧食生産,提高單産。全年糧播面積29068畝,總産量10540噸,單産362.6公斤,比增2.35%。全年種植花生6110畝,烤煙2500畝,水果總産量49650噸。現有養豬專業戶108戶(其中200頭以上的35戶),年生豬出欄26000頭,存欄17750頭,比增26.79%;牛存欄476頭,傢畜存欄6.05萬羽,出欄7.34萬羽;肉類總産達1420噸,比增17.74%;蛋類總産達237.5噸;水産品總産達165.2噸。全年造林4018畝,幼林撫育間綫4600畝,新植毛竹530畝,砍伐毛竹37萬支,森林采伐規劃商品材15629立方米,生産鬆脂500噸。投資265萬元完成25個行政村農網改造工程,投資8.6萬元渠道標準化建設3公裏,農田受益面積700畝。
No. 30
  面積179.8k㎡,人口20569人。 [郵編]331614 [代碼]360822110 [區劃]轄白沙居委會,白沙、河口、青華、大竜、飛行、安坪、赤岸、木口、本灘、銀田、南坪、上田、莊口、長埠等14個行政村。
No. 31
  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鄭州市區與中牟縣城之間,西距鄭州市區15千米,東至縣城13千米。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白沙、堤劉、大陳、小陳、杜橋、魏莊、竜王廟、李湖橋、白墳、高莊、崗李、大有莊、南崗、康莊、大雍、前程、韓莊、冉莊、南寺、袁莊、劉申莊、占李、廿裏鋪、後潘莊24個行政村,36個自然村。310國道、海鐵路過境。賈魯河流經。
  [代碼]410122105:~201白沙村 ~202堤劉村 ~203大陳村 ~204小陳村 ~205杜橋村 ~206魏莊村 ~207竜王廟村 ~208李湖橋村 ~209白墳村 ~210高莊村 ~211崗李村 ~212大有莊村 ~213南崗村 ~214康莊村 ~215大雍村 ~216前程村 ~217韓莊村 ~218冉莊村 ~219南寺村 ~220袁莊村 ~221劉申莊村 ~222占李村 ~223廿裏鋪村 ~224後潘莊村
  [沿革]史載,白沙古屬豫州之中,鄰莆田大澤,澤枯而沙出,滿地潔白,因此而得名白沙。1956年設白沙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改鄉,1995年設鎮。1997年,面積66.9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白沙、堤劉、大陳、小陳、杜橋、魏莊、竜王廟、李湖橋、白墳、高莊、崗李、大有莊、南崗、康莊、大雍莊、前程、韓莊、冉莊、南寺、袁莊、劉申莊、占李、二十裏鋪、後潘莊24個行政村。
河南省鄭州市中牟縣
  中牟縣白沙鎮位於中牟縣城與鄭州市區之間,總面積66平方公裏,轄23個行政村,人口4.1萬人。耕地4.3萬畝。全鎮平均海拔80米,主要有賈魯河、七裏河2條河流,另有引黃幹渠繞西部、南部嚮東延伸。鎮規劃區面積4.8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2.0平方公裏,人口1.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30%以上,2001年鎮區國內生産總值3.71億元,財政收入972萬元,人均純收入4760元。白沙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隴海鐵路、220國道呈東西嚮貫穿鎮區,鎮域東部村莊已在中牟縣新城區建設規劃之中,鎮區東距新城區規劃區僅400米,西距鄭州市區15公裏,南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僅20公裏。轄區內有南寺、占楊2個火車站,鎮區內有工業區、住宅區、商貿區和行政服務區等,隨着鄭東新區建設和中牟縣新城區建設,白沙鎮的區位優勢更趨明顯。
  2002年,白沙鎮依據規劃在鎮區中部完成了鎮第一初中建設。該項目占地80畝,總投資1000萬元,總建築面積12350平方米,規模為24個班。9月份新生已入校學習。該項目無論從設計標準到工程質量,在中牟縣都是一流的;為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白沙鎮嚮上級申請擴寬鎮域內220國道,涉及部分村莊及單位、企業的拆遷和土方籌備工作,鎮政府自籌資金1000萬元,拆遷面積2.4萬平方米,備土方70萬立方米,重建工作已完成,已建成大雍商業一條街,前程商業一條街;商住街建設項目,計劃投資1200萬元,建築面積25000平方米,已建成道路、下水道等工程,安裝路燈60盞,道路緑化已完成。商住用房建成面積9000平方米;占地15畝,投資96萬元的鎮敬老院項目,已投入使用,新建成的鎮區振興大街,長1500米,快車道寬10米,共投入資金80萬元,並安裝路燈70盞。同時,依據鄭州東區規劃的實施,加快了二、三産業發展步伐,主動與鄭州東區發展接軌,白沙別墅住宅區、鎮區西部經濟園區、萬噸水廠等項目建設已開始啓動,將進一步完善功能,拉大鎮區框架。
  白沙鎮前幾年對城鎮功能的完善纍计投入資金6000萬元,建成了白沙商貿區、前程商貿區、白沙工業區、前程工業區、中心集貿市場、果蔬專業市場、鎮政府辦公樓、計生辦綜合樓、衛生院門診及病房樓、郵電、電信大樓及河南最大、設施最完善的農業示範園區等設施。
  小城鎮的發展,吸引了一大批有識之士前來白沙投資興業。占地400畝,計劃投資5000萬元的北方置業有限公司別墅渡假村、占地400畝,計劃投資6000萬元的省廣電廳104臺和占地400畝,計劃投資3500萬元的省級林木種苗示範園等一批企業相繼落戶白沙鎮。對白沙鎮的經濟發展和小城鎮建設起到了推動作用。
  到2005年,鎮區社會總産值達到8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700萬元;年人均純收入達到7500元;城鎮化率達到44%;建成區面積達到4平方公裏;鎮區人口達到2.5萬人。城鎮建設要把“功能齊全、美觀實用”放在首位,白沙鎮將堅持“規劃超前、標準超前”的原則,不斷增強城鎮的集效功能,強化自身的凝聚力和輻射力,進一步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用足用活賦於省重點鎮的各種優惠政策。
No. 33
  鎮政府駐白沙新街,人口96520人,面積156.3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3個村委會:白沙、黃塘、潘祥、下畈、呂廣、四豐、石茂、白沙鋪、石和、平原、土庫、高椅、墩福、韓傢山、坪湖林、汪武頸、雲山、珠林、大林、赤馬、山口、石清、巢門、舒畈、公和、同鬥、金竜、五珠、吳東城、上潘、坑頭、新星、興祖、青山。
No. 34
  鎮政府駐白沙,人口66167人,面積74.2平方千米。轄43個村委會:白沙、河邊、老灣、三合、群幸、朱路、東河店、南門、雙佘、廣崗、洪堰、周堰、駝堰、上寧、五楊、義井、餘柳、金港、建華、金杯、柳山、葉河、陶溝、葉砦、黃垸、五四、七屋、劉店、王橋、新安橋、張潘、趙寺、福華、新華、福興、福建、王山、五村、五舒、李山、福利、舒店、染坊。
湖北省黃石市陽新縣
  湖北省陽新縣白沙鎮扼鄂東南門戶,東臨長江水道,西接京廣鐵路,南連昌九經濟走廊,北靠武黃經濟帶。轄區面積140平方公裏,行政村33個,總人口11萬。為湖北省綜合改革試點鄉鎮,先後被授予“鄂南明星鄉鎮”、黃石市鄉鎮企業“十強鄉鎮”稱號,是鄂東南地區快速崛起的一個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發展潛力巨大的經濟重鎮。
  境內物産豐富,市場繁榮,交通便捷,歷史上曾為“長樂園”政治、經濟、文化活動中心,交通以大沙鐵路、106國道為主綫縱穿全境,是連接京滬、京廣貫通東西的重要通道。物産以金、銀、銅、鐵、鎢、方解石等資源大鎮之稱。農業以優質水稻、苎麻、雙低油菜、花生、芝麻等形成了萬噸級之規模,是著名的苎麻之鄉和“陽新豚”主産地之一。初步形成了工業以有色金屬礦山開採、加工、機械製造、建築、建材、傢俱業為主,商業以1.5公裏商業街、200多傢境內外客戶入駐經商的工商業經濟體係。
No. 36
  轄:上州、中州、下州、陽市4個居委會;觀音、大路、南馬、伍傢、石灣、上洲、下洲、杜傢、杜陽、西棉、福坪、砂坪、管鐘、黃排、金招、茅坪、陽市、董灣、徐洲、上遊、紅衛、星光、榮華、陽岐、衝口、勝利、井邊、忠嶺28個村委會。
No. 37
  轄:白沙居委會;楓木、雲裏、羅幹、石灣、鄧銀、石鵝、禾葉、白沙、黃傢塘、永興、馬江、雲頭嶺、西衝、三渡、山石、新渡、月漢、溫頭、排門、新田、全田、蘆衝、楊溪、新民24個村委會。
湖南省衡陽市常寧市
  白沙鎮位於常寧市東南部,舂陵水西岸。東隔舂陵水與耒陽市相望,西、南與桂陽縣接壤,為常寧、桂陽、耒陽、永興4縣市邊鎮重要集鎮,素有常寧東大門大稱。1995年5月撤區並鄉時將原陽加鄉並入白沙鎮。全鎮轄28個村,4個居委會,204個村民小組,7687戶,32393人,總面積為78.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2352畝。
  境內西、南部屬山區,間田壟,東、北部較平坦,境內礦産資源豐富,錫、鎢、鐵、鋅、鉛等藴藏量大,分佈較廣,其中錫礦儲量和采掘量均居常寧亞軍之位。清同治《常寧縣志》載:“這裏曾設營堡,地多錫沙,坑夫聚衆淘沙,多壅廢民田,明時設官把寧”。歷史上盛産柑桔、黃花菜、花生、丹皮、大豆、無渣生薑等土特産品。近年來,深化農村改革,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依托礦産資源優勢,以白沙工業小區為平臺,發展采、選、冶一體化企業,目前,已有10多傢企業落戶小區內。農業內部結構調整步子進一步加快,以申請“常寧無渣生薑”地理標志商標為契機,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形成以忠嶺村、井邊村、勝利村、觀音村等山區村為中心的無渣生薑、丹皮、白芍、尾生基地,以茅坪村為中心蔬菜種植基地;以杜陽村為中心的立體養殖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成績。近來年,白沙鎮從本地實際出發,大搞基礎設施建設。2004年完成“三白”公路砂政油工程,2007年啓動白沙至伏溪橋公路水泥硬化工程,同時緊緊抓住“社會主義的農村建設”機遇,硬化星光、茅坪、伍傢、杜陽等村組公路,進一步完善衛生設施,新建住院部一幢,全面啓動有綫電視入戶工程。
湖南省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
  該鎮東界沅陵三角坪,西、南鄰本縣浦市鎮,北接武溪鎮。一般海拔約120米左右。係瀘溪縣治所在地,是湘西土傢族苗族自治州的南大門。位於沅水河邊,丘陵起伏,四面環山,沅水流貫其中,山水秀麗,水、陸交通方便,是白沙鎮得天獨厚的優勢。土地總面積59.8平方公裏,2006年鎮轄4個居民委員會,8個居民小組,3個村民委員會,31個村民小組。主要物産有黃豆、紅薯、椏柑等;主要礦藏有石煤、硫橫、金鋼石等。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
  2006年,耕地面積166公頃;全鎮總人口29373人,10619戶,其中:農業人口6403人;生産總值30623萬元;農業總産值(按現行價)2004萬元;糧食總産量1559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906元。
No. 40
  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廣東省臺山市西北部,與開平市一河之隔,全鎮總面積1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近5萬人,原轄24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現轄18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
  代碼 440781103:~001白沙圩居委會 ~002潮境圩居委會 ~003三八圩居委會 ~201潮境村 ~202陽嶺村 ~203西村 ~204龔邊村 ~205下屯村 ~206江頭村 ~207長江村 ~208朗北村 ~209朗南村 ~210朗溪村 ~211五圍村 ~212崗美村 ~213裏邊村 ~214衝泮村 ~215塘洞村 ~216衝雲村 ~217鄒村 ~218新三八村
  原三八鎮位於臺山市西北部,東鄰水步鎮、南連白沙鎮、臺城鎮,西和開平市赤坎鎮接壤,北與開平市三埠區毗鄰。全鎮總面積72平方千米,鎮府設在三八圩,距臺城11千米,全鎮轄11個村(居)委會,356條自然村,總人口36000多人(2004年)。2006年,撤並三八鎮,將其行政區域分別並入白沙鎮、臺城鎮和水步鎮,其中原三八鎮的三八墟居委會和新三八、鄒村、衝泮、裏邊、五圍、崗美、衝雲、塘洞等8個村委會並入白沙鎮白沙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將原三八鎮的三社村委會並入臺城鎮;將原三八鎮的密衝村委會並入水步鎮。
廣東省江門市臺山市
  白沙鎮位於廣東省臺山市西北部,與開平市一河之隔,全鎮總面積123平方公裏,轄24
  個村委會和2個居委會,常住人口近5萬人,旅居海外華僑和港澳同胞6萬多人,是臺山市著名僑鄉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白沙鎮的各項事業發展突飛猛進,已逐步形成産業結構合理、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市場秩序良好的格局,1985年被定為珠江三角洲經濟開發區,1986年被評為首批重點工業衛星鎮,2002年被定為臺山金沙工業園白沙投資示範區。
  白沙鎮投資環境優越,示範區已初具規模,它位於臺山市規劃建設五大重點工業園之一“金沙工業園”的中心地帶,首期開發面積3平方公裏,基礎設施配套完善,環境優美,交通方便,先後有2傢外資企業添美(臺山)電器製品有限公司和鴻萬(臺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落戶工業園區,投資總額超2000萬美元。
  1、添美(臺山)電器製品有限公司是香港添美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於二00二年九月投資創辦的外資企業,占地面積200畝。首期工程已建成廠房5萬平方米,生産經營按摩器、充電器、火牛、果汁機、風筒、摩面器、蒸面器、理發器、牙刷機、睡眠音樂機、收音機、臺燈、磨指甲器、電熱毯、修鬍器等,産品百分之百外銷。
  2、鴻萬(臺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九九九年九月由香港金駿電子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創辦的外資企業,占地面積120畝。該公司於二00二年五月建成投産,廠房面積1萬平方米。主要産品:小型變壓器、微型電機、綫路板、電腦音箱、遊戲機配件等,産品百分之百外銷。
  為加快發展的步伐,我鎮近期又重點抓好示範區土地擴徵工作,現已完成徵地2000畝,並投資3000萬元完成工業園區通電、通水、通路、通訊、通渠和土地平整建設。
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
  白沙鎮位於雷城西郊,面積200平方公裏,耕地4.9萬畝。下轄28個管理區,114個自然村,人口 62680人。白沙村為鎮政府所在地。鄉鎮企業是本鎮的最大優勢,産值超億元。占全鎮工農業總産值的60%,在全市鄉鎮中居首位,也是白沙經濟的“半壁江山”。主要有糧食加工、建築、建材(製磚)、炮竹、釀酒、食品飲料、運輸、紙箱和新辦的煙花廠、賽鋁粉(安全炮藥)廠。賽鋁粉是一種安全係數高、成本低、效益好的炮竹煙花原料,産品已銷往本省各地和廣西靈山,用戶十分歡迎。鎮正在籌建一座占地50畝的大型煙花炮竹廠,預計一年後産值可突破1000萬元。養雞也是一大優勢,總數超300萬衹,是全市養雞發展最快的鄉鎮。水稻、甘蔗、花生、蒲草、西瓜、香蕉、荔枝、竜眼是白沙的主要農副産品,尤其香蕉、荔枝有名。207國道橫穿本鎮,交通十分方便。這裏文化發達,古跡較多。雷祖祠就在白院管區境內。據說,雷州“姑娘歌”的發源地就是麻扶村。
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
  【地理位置】
  英德市白沙鎮位於英德市東南部(東經113度40分─113度50分、北緯4度02分─24度12分),東與本市青塘鎮和新豐縣遙田鎮相鄰,南與新豐縣遙田鎮和佛岡鎮縣煙嶺鎮交界,西與本市魚灣鎮接壤,北與本市橋頭鎮相連。總面積為164.4平方公裏。境內有五條支流(長安河、納溪河、煙嶺河、汶羅河、門洞河)匯成的白沙河,因河床裏均是白色石英沙粒,故名白沙。
  白沙鎮屬粵北山區的丘陵地帶,海拔500米左右。呈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20.7℃,最高年均氣溫25.6℃,最低年均氣溫17.3℃。七月平均氣溫28.8℃,最高38.9℃;一月平均氣溫10.7℃,最低-3.6℃。平均無霜期312天,年均霜凍期53天,霜期一般在12月下旬至次年2月初。年均降雨量1990毫米,最多2657.2毫米(1975年),最少1339.9毫米(1963年)。年均太陽幅射量107千卡/CM2,最多125.6千卡/CM2,最少96.4千卡/CM2。各月差異較大,最多相差8千卡/CM2(7月與2月),5月至10月輻射量較多,平均9千卡/CM2,2月和3月均小於6千卡/CM2,10月至次年1月為6-8千卡/CM2。日照長,霜期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宜耕。
  白沙鎮是革命老區,現轄12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管理區,172個村民小組,1998年末總人口為30314人,其中農業人口為28488人,青壯年勞動力11472人,鎮內有太平、白沙、雙頭三個圩場,其中太平街是該鎮的黨政機關駐地,是該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是一個新興的集鎮(建於60年代),經過改革開放二十年的規劃建設,已從原來占地3公頃擴大到30多公頃,並實現了街道硬底化,吃用自來水和緑化、美化、淨化,市場繁榮,百業興旺,1998年被清遠市人民政府授予“嶺南杯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近期目標達標鄉鎮”稱號。
  【基礎設施】
  白沙鎮歷史悠久,是三縣(英德、新豐、佛岡)六鄉鎮(白沙、青塘、沙田、遙田、佛岡、高崗)物資交流的黃金寶地,商貿發達,經濟繁榮。三個圩場主要有運輸、加工、商飲、服務等行業,尤其是加工業最活躍,從事木材加工業逾千戶,木器製品遠銷省內外。工業有復粉廠(年産量1.2萬噸)、膠合板廠(年産量1000多立方米)、塑料編織袋廠(年産量150萬條)、鬆香廠(年産量300噸)和採煤、采稀土、采漢白玉石、采石灰石等礦場。
  【交通通訊】 
  白沙鎮交通、通信便利,能源、水源充足。國道106綫貫穿本鎮南北,往南到廣州市153公裏,省道3392綫在太平街與國道106綫相接,往東到新豐縣城91公裏,有地方公路太(平)魚(灣)綫,往西到英德市區75公裏;還有太(平)新(潭)綫、白(沙)張(坑)綫。雙(頭)門(洞)綫3條地方公路幹綫,組成鎮內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使12個村委會、172個村民小組和3個圩場均可通汽車。1991年,獲廣東省交通廳授予的“七五”交通建設先進集體稱號。1995年,白沙鎮開通了程控電話,現在,移動電話和尋呼機用戶比比皆是。白沙鎮在汶羅河上遊興建了兩個總裝機容量為950千瓦的水電站,還在太平街北面白沙河邊興建了一個3.5萬伏的輸變電站,全鎮所有村莊均已通電。白沙鎮有兩大引水工程,一是英德市管轄的汶羅河引水工程,全長31公裏,灌溉本市白沙、橋頭、魚灣、英華茶場等鎮(場)800多公頃耕地;二是長安河引水工程,全長10公裏,灌溉本鎮4個村233.3公頃耕地。鎮內還有獨羅坑水庫及衆多的山塘、攔河壩等排灌設施,使該鎮95%的耕地均能旱澇保收。
  【資源特産】
  白沙鎮山青水秀,土地肥沃,資源豐富,適宜於發展(三高)農業和農林牧副漁産品加工業業,發展能源、旅遊業,還有各種礦産資源可供開發。此外,本鎮地價便宜,有大量的富餘勞動力,且工價低,人均工價在15─20元一天。
  白沙鎮是典型的農業鎮,現有耕地面積1798.64公頃(其中水田面積1366.57公頃),山地面積9949公頃(其中坡度在25度以下的有4325公頃)。主要生産的農産品有稻穀(年産1.7萬噸)、紅薯(年産600噸)、花生(年産500噸)、黃豆(年産300噸)、茶葉(年産60噸),沙田柚(年産60噸),其他水果(年産300噸)。特別是白沙緑茶,清香撲鼻,爽口甘滑;白沙沙田柚,皮薄肉脆,清甜爽口。另外,養殖業興旺發展,有一批從事養豬、養牛、養雞鴨、養魚的專業戶,該鎮會英村還有一個由臺商獨資1500萬元興辦的水産品生産基地(緑洲農場),主要養殖中華鱉。
  【文教衛生】
  在改革開放二十年中,白沙鎮的工農業和教育、文化、衛生等事業得到了較大的發展。1998年,白沙鎮的國民生産總值達到1.4748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為3823萬元,農業總産值為9453萬元;糧食總産量達到18099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381元。白沙鎮現有2所初級中學和13所完全小學。中學共有25個教學班,學生1358人;小學共有175個教學班,學生4350人;在職中小學教職工315人。學校建設規範,實現了教學樓房化和“普九”達標,中學和部分小學解决了教師“安居工程”。校容校貌校風良好,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白沙鎮有綫電視不斷普及,鎮級有綫電視網絡能收看十二套電視節目,用戶達1000多戶;另外還有6個村安裝了有綫電視設施,全鎮有綫電視普及率達80%以上。文化設施不斷完善,目前又正在興建一座兩層500多平方米的文化站綜合大樓、留醫部大樓和職工住宿樓,1993年被廣東省衛生廳授予“一無三配套”先進單位稱號。1998年實現初級衛生保健達標。由於白沙鎮在地級市開展的“八城四綫”文明係列工程建設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1996年被清遠市委、市政府授予“八城四綫”文明係列工程建設特等奬和“文明鄉鎮”稱號。
  【招商項目】
  白沙鎮的招商引資項目主要有:
  (一)、山坡地開發(種植水果或藥材);
  (二)、農作物佈局調整(發展“三高”農業);
  (三)、梅子峰和長安左灌渠興建水電站。
No. 44
  轄 振興社區;草江、竜江、五星、文明、石達、西坎、白沙、新村、虎塘、虎嶺、那交、那江、那潭、和榮、沙尾、欖根、東海、東風、宏德、充美、良港、平田、獨山23個行政村。
廣西桂林市陽朔縣
  白沙鎮地處陽朔縣中部,北距桂林市56公裏,南下陽朔縣城9公裏。全鎮轄15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4.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3萬人,轄區面積154.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8萬畝,其中水田2.3萬畝。
  白沙鎮始建於宋(960~1279)時,原在現址西北方1公裏,清道光年(1821~1850)遷現址,因其地近白沙塘,遂更名白沙。1950年為第1區,1954年改為白沙區, 1958年改為白沙人民公社, 1984年10月更名為白沙鎮至今。
  白沙鎮交通十分便利。321國道、建設中的南梧高速公路從北至南貫穿全境,與東西兩方延伸的白富、白金公路,形成白沙鎮“大十字”型的交通網絡。鎮境內基礎設施完善,村村通四級公路、通電話。白沙鎮是桂北最大的水果、苗木集散地,對周邊諸鄉鎮、縣的商貿都有影響,成為桂北最大的商貿市場之一。
  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投資900多萬元,建設了占地100畝第一期農貿市場,現已投入使用,第二期占地140畝的市場正在建設之中,利用世行貸款項目投資400多萬元,全鎮的排污係統工程的建設已接近尾聲。集鎮範圍內新建房屋林立,設計獨特,鎮容鎮貌整潔,參加廣西小城鎮建設“南珠杯”活動中曾獲“優秀城鎮奬”稱號。電力充足,集鎮區有35千伏2000千伏安變電站一座,完全能滿足全鎮工農業生産、加工和生活的需要。有日供水量達3600多噸的自來水廠,可滿足集鎮區內工業用水和生活用水需要。程控交換機電話容量達10000門,各村委都開通了程控電話,移動發射塔4個,全鎮移動信號覆蓋面廣。全鎮有綫電視覆蓋率達98%以上,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集鎮市區接通與縣城聯網的光纜有綫電視,有綫電視節目達20套。開通了信息網絡,建立了“數字村鎮”。鎮上設有圖書館、影院、歌舞廳、賓館、飯店、茶座,文化、娛樂、旅遊等設施齊全。
  農業産業化穩步推進。糧食作物以優質水稻種植為主,經濟作物以金桔、沙田柚、板慄、柿子、橙子、溫州柑、生薑、辣椒、玉米、花生等為主,金桔、沙田柚、板慄、柿子堪稱白沙鎮四大名果。其中金桔2003年榮獲全國無公害農産品認證,2003年種植面積達15000畝,年産1.8萬噸,為全國最重要的金桔産區之一;全鎮優質苗木培育達5000多畝,成為全國有名的優質苗木培育的生産基地。扶竜村“柿餅一條街”已發展為廣西最大的柿餅加工基地之一,僅2003年該村加工的柿餅就達500噸以上。此外,二元雜生豬、品改牛、奶水牛、三黃雞、鵝等養殖也發展迅速。
  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全鎮共有企業935個,主要以大理石開採加工、竹木製品加工、果品加工、紅磚生産等為主。年産大理石可達2萬立方米。優質的竹涼席、木衣架、遠銷國內外。
  旅遊業發展迅速。白沙鎮旅遊資源豐富,素有“小灕江”之稱的遇竜河貫穿全境,國傢4A級景區—世外桃源點綴其中,境內秀峰林立,河流延綿不斷,景緻如畫。近期開發了遇竜河竹筏漂流、舊縣古民居旅遊、古板至蕉芭林生態農業旅遊、自行車遊等旅遊項目。農傢飯店、農傢樂迅速發展。旅遊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新興産業。
廣西貴港市桂平市
  白沙鎮位於桂平的西部,距市城區32公裏,境內有鬱江穿腹而過,水陸交通十分便利。全鎮總面積為160平方公裏,轄14個村民委員會,256個村民小組。總人口數6.46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為6.023萬人,非農業人口為0.441萬,全鎮總耕地面積為3906公頃,其中水田面積為2483公頃,早地面積為1423公頃。2002年,全鎮國民生産總值12874萬元,財政收入276萬元,人均收入1542元。該鎮水産養殖資源十分豐富,是廣西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基地。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玉米、紅薯、木薯、大豆、黑美人西瓜、泰
  國木薯王等,其中優質𠔌生産及甘蔗生産是本鎮的傳統産業。有3所中學,21所小學,中小學教師668人,中小學生16522人。
  全國著名的七十二洞天福地一羅從岩就位於本鎮境內,是桂平旅遊業一個重要景點之一,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
廣西賀州市富川瑤族自治縣
  白沙鎮位於廣西富川瑤族自治縣東南部,東與廣西鐘山縣交界,北與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河路口接壤,西與本縣新華鄉、蓮山鎮相鄰。總面積9879公傾。該鎮轄7個村委,人口1.27萬人。該鎮以水稻種植為主,礦産資源有錫、鐵等。
No. 48
  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江津區中西部,長江兩岸,距城區28.6千米。轄(2007年)麻柳灣、曹坊街、公園路、朝天嘴、石壩街、新運紡織廠、益力公司、灘盤、鬆林崗9個社區,高屋、黑石山、東山、金盆、柿子、復建、金寶、三口、河口、土地、苟洲、橫山、芳陰、寶珠、項婭、湯坪16個行政村。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江)津合(江)、永(興)白(沙)公路在此會,長江順境流過。境內有黑石山風景名勝,怪石嶙峋、瀑布三重。有清代聚奎書院舊址。
  [2006年代碼]500116108:~001麻柳灣社區 ~002曹坊街社區 ~003公園路社區 ~004朝天嘴社區 ~005石壩街社區 ~006新運紡織廠社區 ~007益力公司社區 ~008灘盤社區 ~009鬆林崗社區 ~200高屋村 ~201黑石山村 ~202東山村 ~203金盆村 ~204柿子村 ~205復建村 ~206窄口村 ~207恆和村 ~208紅花店村 ~209金寶村 ~210三口村 ~211河口村 ~212土地村 ~213苟洲村 ~214橫山村 ~215芳陰村 ~216寶珠村
  [沿革]北宋置鎮,明設水驛,清末復鎮,1952年改白沙區,1957年為白沙鎮。1997年,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5.4萬,轄東山、高屋、東海、官倉、沙 、鳳麗、萬傢、沙坪、黑石、長安、新坪、金盆、寧灘、蟬村、雙嵐、中院、高洞、馬鞍、湯坪、新院、行祠、羅漢22個行政村和麻柳 、槽坊街、高傢坳、石壩街、朝天嘴、東華街、文峰街、東海沱、馬項埡、公園路、杏林街、永登坪、新市場13個居委會。2006年轄麻柳灣、曹坊街、公園路、朝天嘴、石壩街、新運紡織廠、益力公司、灘盤、鬆林崗9個社區,高屋、黑石山、東山、金盆、柿子、復建、窄口、恆和、紅花店、金寶、三口、河口、土地、苟洲、橫山、芳陰、寶珠17個行政村。
  附:灘盤鎮位於江津市西部,東南臨長江,距城區27.3千米。成渝鐵路、石(門)灘(盤)公路貫境,長江順境流過。 [沿革]1952年建灘盤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3年建鎮。1997年,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灘盤、橫山、興隆、鄧莊、廣聯、山頂、雲峰、 洲、鳳莊9個行政村和溪河、交通2個居委會。
  附:鵝公鄉位於江津市西南部,距城區38.5千米。白(沙)鵝(公)公路過境。 [沿革]1953年為鵝公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64平方千米,人口1.6萬,轄尖峰、復建、建農、張公、鏵廠、涼水、太安、柿子、灘子、北斗、橫路、雙河、回竜13個行政村。
  附:三口鄉位於江津市西部,長江南岸,距城區35千米。 [沿革]1952年為三口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7年,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2.4萬,轄三口、金寶、大坪、展村、高峰、項埡、紅花、禾豐、大興、竜溝、勝果、寨子、米山、窄口14個行政村。
南川區白沙鎮 Baisha Town Nanchuan District
  白沙鎮位於南川區西北部,距城區43千米。與大觀鎮、土溪鄉、太平場鎮以及巴南區的東泉鎮、石竜鎮相鄰。面積36.75平方千米,人口10985人(2007年)。轄井泉、分水、紅廟、大竹、千裏、黃陽、順竹7個行政村,32個村民小組。
  
  2007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8421億元,財政總收入73.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148人,耕地1.09萬畝,森林覆蓋率42%,有大小河流5條。
  
  [代碼]500119107:~200井泉村 ~201分水村 ~202紅廟村 ~203大竹村 ~204千裏村 ~205黃陽村 ~206順竹村
  
  [沿革]1947設白沙鄉,1953年分設白沙、青平兩鄉,1954年兩鄉合併復白沙鄉,1958年10月改公社,1983年12月復鄉,1992年9月建鎮。1997年,面積36.7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井泉、分水、紅廟、大竹、千裏、漆樹、順江、翠竹、黃陽9個行政村。
No. 50
  白沙鎮 白沙鎮位於合江縣西北部,距縣城15千米。東鄰望竜鎮,西接焦灘鄉與瀘縣,北連參寶鄉與重慶永川區,南與大橋鎮隔江相望。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瀘合公路過境。
  代碼 510522102:~001建設社區 ~002富饒社區 ~201北寨村 ~202蘆稿林村 ~203中孝村 ~204石燕村 ~205岐山村 ~206靈丹村 ~207馬鹿村
  沿革 是合江四大古鎮之一,唐朝前期為合江縣治所在地。1933年置鎮,1958年改公社,1963年復鎮,1986年北寨鄉並入,1992年燕坪鄉並入。1997年,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林場、忠孝、四望、長遠、蘆稿林、二郎、石竜、岐山、當咀、竜虎、靈丹寺、鹿寺、石街13個行政村和河街、正街、老????店街3個居委會。 2002年,面積38平方千米,轄13個行政村94個村民小組,3個居委會12個居民小組。總人口21 58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50人。 2004年,面積38平方千米。全鎮轄13個行政村,94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總人口21,799人,總戶數7080戶,其中農業人口19328人,非農業人口2471人。
  2007年11月5日,合江縣人民政府《關於白沙鎮適度調整村級規模的批復》(閤府發[2007]293號):撤銷長遠村,並入蘆稿村;撤銷石竜村,並入靈丹村;撤銷二郎村,並入歧山村;撤銷四望村、林場村,新設北寨村;撤銷鹿壽村、當咀村,新設馬鹿村;撤銷石街村、竜虎村,新設石燕村;保留中孝村。
四川省成都市雙流縣
  白沙鎮幅員面積37. 67平方公裏,鎮域東西長6公裏,南北寬13公裏,略呈長方形,屬成都平原邊緣的淺丘地貌,土壤以二黃泥土為主,實有耕地29241.5畝。白沙鎮下轄1個場鎮社區、8個行政村、79個農業生産合作社,有28000餘人,7799戶,人均耕地1.06畝。鎮內有初級中學所,中心校所,村小所,幼兒園所,衛生院所,村級醫療點個,敬老院所。
  白沙鎮域內有中太路橫穿全鎮,鎮域北面有白川路,南面有白柏路直接連接到興隆鎮,還有國傢一級村準、24.5米寬的華竜路(人民南路南延綫終點華陽鎮—成都市竜泉驛經濟開發區竜泉鎮)橫穿我鎮直至竜泉經濟技術開發區接成渝高速公路,另有數條鄉村油路縱橫交錯,初步形成了白沙鎮方便的交通道路網絡。白沙鎮經濟發展具備了交通活力。
四川省達州市萬源市
  白沙鎮距城區21公裏,鐵路、公路橫穿全鎮,交通十分便利,幅員面積111.7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11437畝,轄10個村,2個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7萬人。
  白沙鎮是四川省科技示范镇,萬源市工業集中發展區,達州市三十個工業重鎮之一,萬源市十強鄉鎮。
  白沙鎮是原白沙工農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境內有原煤、石膏、鐵礦、石灰石等自然資源。現已探明原煤儲量1500萬噸,已開採300萬噸;石膏1000萬噸,已開採350萬噸;鐵礦500萬噸,基本未開採;石灰石更為豐富。近年來,利用這些優勢,大力加快工業發展,目前,已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四傢,民營企業13傢,個體工業企業87傢,主要産品有水泥、原煤、石灰石、水泥製品。
南川區白沙鎮名片-重慶市
  一、概況
  白沙鎮於1951年7月建立白沙鄉人民政府,1958年10月成立白沙公社,1983年12月又改為白沙鄉人民政府,1992年9月撤區並鄉建立白沙鎮人民政府。與大觀鎮、土溪鄉、太平場鎮以及巴南區的東泉鎮、石竜鎮相鄰。全鎮幅員面積36.75平方公裏,耕地1.09萬畝,森林覆蓋率42%,有大小河流5條。鎮政府所在地距城區43公裏。全鎮下轄7個行政村、32社區,總人口1.0985萬人,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148人。建有黨委1個、黨支部10個,有黨員413名、流動黨員37名。鎮機關有行政編製人員18名、工勤編製人員1名、事業編製人員10名(不含教育、衛生係統)。鎮黨委有6名委員,35歲以下2名,平均年齡35.1歲,無女同志。
  二、2007年工作
  2007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8421億元,同比增長13.5%;財政總收入73.46萬元,同比增長36%;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同比增長37%。
  亮點工作:一是啓動了井泉至黃陽長約9公裏的通村公路建設。二是全面完成了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三是實現了城鄉用電同網同價。
  三、2008年工作
  總體思路:努力實施北部生態園區建設,以加快發展為主題,重點培育“兩大”農業支柱産業,努力打造“生態鄉鎮”,完成六項重點工程建設,為實現富民興鎮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預期目標: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90元,同比增長15.2%;農業總産值5297萬元,同比增長7%;地區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5.6%;新增城鎮人口160人,同比增長2.7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4‰以內。
  重點工作:一是全力培育2500畝筍竹和1000畝辣椒産業。二是全面完成土溪水庫白沙幹渠的高標準整治維修。三是全面完成分水、紅廟整村人飲推進工作。
  四、主要産業發展情況
  筍竹2500畝,到2011年達到5000畝;蔬菜1000畝,2009年達到5000畝。
中牟縣白沙鎮名片-河南省鄭州市
  白沙鎮西臨鄭州東開發區,東臨中牟新縣城,總面積66平方公裏,轄23個行政村。近幾年來,鎮黨委、政府牢牢抓住建設大鄭州、中部崛起這一歷史機遇,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鄭汴一體化建設為契機,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載體,以強鎮富民為目標,藉助鄭東新區開發建設和鄭州市實施的“退二進三”戰略,主動和鄭州經濟發展對接,引入強勢經濟,大舉招商引資,實施工業興鎮。到目前為止,全鎮已建成南北兩個工業園區,入駐企業達127傢,其中投資超億元6傢,基本形成了集建材、機械加工、製藥、化工、服裝加工、倉儲物流、房地産開發、文化教育等門類齊全的企業發展體係,全鎮經濟建設呈現熱土開發強勢。
臺山市白沙鎮名片-廣東省江門市
  白沙鎮位於臺山市的西端,毗鄰開平市赤水、赤坎、三埠,全鎮總面積168.5平方公裏,屬丘陵地區。下轄18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分別是潮境、陽嶺、西村、龔邊、下屯、長江、朗北、朗溪、朗南、江頭、衝泮、裏邊、五圍、崗美、塘洞、衝雲、新三八、鄒村、白沙圩、潮境圩、三八圩。現有耕地面積61494.3畝,其中水(旱)地面積46460.3畝,崗地面積15034畝;林業用地面積79180畝,森林履蓋率約30%;淡水養殖總面積11528畝,其中魚塘面積7865畝,水庫面積3663畝。全鎮共有21529戶人,其中農戶有18187戶;總人口數有67654人,其中農業人口數有58378人,農民人均年收入4055元。旅居美、加等28個國傢和地區的華僑、港澳臺同胞約9萬多人,是著名“華僑之鄉”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白沙鎮的各項事業發展突飛猛進,已逐步形成産業結構合理、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市場秩序良好的格局。有200噸級泊位貨運碼頭,水路可從潭江通往各地碼頭;供電十分充足,鎮內現有11萬伏變電站,電網覆蓋全鎮,形成佈局合理的供電網絡,切實保證了城鎮居民和工商用電的需要;供水網絡完善,有白沙、潮境兩間自來水廠,及由臺城直接供水到三八各工業區、村委會,滿足生産生活用水;移動網絡和聯通網絡適應工商發展要求,服務功能齊全,通訊快捷方便;程控電話網絡覆蓋全鎮,郵政服務快、準、方便;市政設施完善,鎮內交通寬暢便利,正在興建的荻白綫標準二級公路橫穿白沙鎮潮境工業開發區,直達開平市區、臺城及廣佛、新臺、沿海高速公路。
  白沙鎮位於臺山市規劃建設五大重點工業園之一“廣海灣工業園區”的中心地帶,目前鎮內有4個大型的工業園區——潮境工業園區、新聯工業園、三八河東開發區,三八工業開發區。全鎮共有18傢外資企業,46傢民營企業,796傢個體工商戶。外資企業註册資金超50萬美元有17傢,民營企業註册資金超50萬人民幣有18傢。2006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10.5億元,比上年增長3%,工業總産值8.3億元,比上年增長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國地兩稅總收入4771.5萬元,入市庫額1431.6萬元,其中國稅總收入達4080萬元,入市庫額1009萬元,同比增長55.59%;財政總收入(市庫)1431.5萬元,同比增長17.09%,增長幅度全市排名第5。稅收總額和財政收入(市庫)總額分別列全市各鎮的第2位和第3位。並鎮後,我鎮成為全市5個財政收入超千萬的鎮之一。到12月底,全鎮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4.62億元,比上年增長了10%。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達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5%。目前,全鎮經濟正嚮三次産業相協調,速度質量相統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態勢轉變。
  白沙鎮有豐富的礦産資源,有石灰石、煤炭、粘土、瓷泥及鈦、鉛、銀、鐵等建材原料和礦産資源,是工業原材料的供應基地之一;有朗南、船步溫泉,水溫達80℃,有較高的開發旅遊利用價值,目前正在興建白沙鎮朗南僑都溫泉旅遊度假有限公司;有盛産遠近聞名的潮境蘿蔔,整個潮境地區的土地都是半泥沙質的,但出類拔萃的還是潮境圩邊的衆享白水田(土名)産品,這一帶的土地盡是烏泥黑沙的半潮田,又有一條水質特別好的陳坑分支流經這裏,因此長出的蘿蔔特別光滑、圓大、幼嫩、清甜,沒有硬性。
  全鎮有市直屬中學2所,鎮屬初級中學2所,小學19所,教職工368人(其中:中學教師182人,小學教師186人,在校學生7140人(其中:高中生112人,初中生2910人,小學生4118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綫電視覆蓋率達100%;全鎮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2000門;另有鎮衛生醫院2間。
  白沙鎮社會治安狀況穩定,秩序良好,群衆安居樂業。鎮委鎮政府正在積極推行建立白沙鎮潮境工業園、三八工業開發區、新聯工業開發區警務責任區,全面實行24小時治安巡邏;江門市公安局在武溪工業園的支路口設立查崗查哨制度,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
  乘改革開放之東風,攜時代發展之精氣。鎮委、鎮政府正以加快新一輪發展為目標,以昂揚的精神和嶄新的姿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樹立和落實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通過精心組織,搶抓機遇,大力加強城鎮建設、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為打造宜居、宜商、宜工、宜旅的生態緑鎮、文化新鎮、教育強鎮,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奮鬥!
富川瑤族自治縣白沙鎮名片-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
  白沙鎮位於湘、桂兩省三縣交界之地,樂與湖南江華縣接壤,南與鐘山縣毗鄰,全鎮總面積98.85平方公裏,總人口13042人。
  白沙鎮投資環境優越,交通便利,礦、高嶺土、錫等礦産資源久負盛名,在采礦、冶煉、造紙、電力等方面有巨大發展潛力。近年來,吸引了大量外資投資辦采礦、發電和農業綜合開發等企業,是商傢投資置業理想傢園。
英文解釋
  1. :  Baisha Town,  Cixibaisha Town
近義詞
白沙
相關詞
萬源市駕校閩侯縣村莊福建省書院村落人物簡介
遺址旅遊景區
包含詞
南川市白沙鎮畜牧獸醫站江津市白沙鎮成人教育中心
分類詳情
張開長山村張開長安村張開橋南村張開王橋村張開石竜村
張開東風村張開建設社區張開建華村張開新民村張開忠孝村
石頭村太平村南馬村杜傢村團山村
鐘傢村半嶺村山口村三閤村橫山村
五星村新村村前程村五四村竜潭門村
勝利村東嶺村紅星村東山村竜虎村
義井村竜江村紅廟村紅衛村星光村
振興社區分水村趙傢溝村上岐村白沙村
白沙村白沙村赤岸村白沙村白沙村
白沙村白沙村白沙村白沙村白沙村
白沙村白沙村白沙村白沙村白沙村
白沙村坑頭村上寨村溪頭村路東村
更多結果...
西村虎山村江頭村馬洞村茶園村
西村村下屯村長江村朗溪村塘洞村
沙帽山村墨林村南朗村橫水村白沙圩居委會
潮境圩居委會三八圩居委會潮境村陽嶺村龔邊村
朗北村朗南村五圍村崗美村裏邊村
衝泮村衝雲村鄒村新三八村網地村
口嶺村衆亨村船步村牛角竜村護亨村
山朗村石公坑村朗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