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細胞類 : 計算機 : 陸地生態係統 : 非細胞生物 : 生物 > 病毒
目錄
病毒 Virus
作者: 倪匡 Ni Kuang
  自序
  01 人頭大盜
  02 大師之死
  03 找頭
  04 皇宮的召喚
  05 怕得要命
  06 “她”
  07 把頭賣給識貨的
  08 公主
  09 人類公敵
  10 無敵大軍
  11 進宮
微生物
病毒 微生物
  一類比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衹能在活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根據其宿主種類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能引起人和動植物的病害。寄生於節肢動物的昆蟲病毒,可用於生物防治。
bìng dú bìng dú
  指一種普通顯微鏡下看不見的最小微生物,是一種具有遺傳、變異、共生和幹擾等生命現象的感染體,在一定的活細胞內增殖,造成死亡或損害
小兒麻痹病毒
  小兒麻痹病毒
病原體
病毒 病原体
病毒 病原体
  比病菌更小、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病原體。能通過濾菌器,所以又叫濾過性病毒
比喻有害的思想
  比喻有害的思想。如:一個青年沾染了個人主義的病毒,就往往衹看到個人的利益,看不到國傢的利益。
指梅毒
病毒 指梅毒
  指梅毒。 魯迅 《墳·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因為父親的不檢,先天得了病毒,中途不能做人了。”
概述 Overview
  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含單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並復製的非細胞型微生物。
  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virus”一詞源於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其主要特點是:①含有單一種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組和蛋白質外殼,沒有細胞結構;②在感染細胞的同時或稍後釋放其核酸,然後以核酸復製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嚴格的細胞內寄生性。
  病毒的形態
  (1) 球狀病毒;(2)桿狀病毒;(3)磚形病毒;(4)有包膜的球狀病毒;(5)具有球狀頭部的病毒;(6)封於包含體內的昆蟲病毒
  病毒的大小
  較大的病毒直徑為300-450納米,較小的病毒直徑僅為18-22納米
  病毒的組成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
  病毒的復製過程叫做復製周期。其大致可分為連續的五個階段:吸附、侵入、脫殼、病毒大分子的合成、病毒的裝配與釋放
  結構
  最簡單的病毒中心是核酸,外面包被着1層有規律地排列的蛋白亞單位,稱為衣殼。構成衣殼的形態亞單位稱為殼粒,由核酸和衣殼蛋白所構成的粒子稱為核殼。較復雜的病毒外邊還有由脂質和糖蛋白構成包膜。核殼按殼粒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分為3種模式:二十面體對稱,如脊髓灰質炎病毒;蠃旋對稱,如煙草花葉病毒;復合對稱,如 t偶數噬菌體。在脂質的包膜上還有1種或幾種糖蛋白,在形態上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和神經氨酸酶。昆蟲病毒中有1類多角體病毒,其核殼被蛋白晶體所包被,形成多角形包涵體。
來源 Source
  在病毒大家庭中,有一種病毒有着特殊的地位,這就是煙草花葉病毒。無論是病毒的發現,還是後來對病毒的深入研究,煙草花葉病毒都是病毒學工作者的主要研究對象,起着與衆不同的作用。
  1886年,在荷蘭工作的德國人麥爾(mayer)把患有花葉病的煙草植株的葉片加水研碎,取其汁液註射到健康煙草的葉脈中,能引起花葉病,證明這種病是可以傳染的。通過對葉子和土壤的分析,麥爾指出煙草花葉病是由細菌引起的。
  1892年,俄國的伊萬諾夫斯基(ivanovski)重複了麥爾的試驗,證實了麥爾所看到的現象,而且進一步發現,患病煙草植株的葉片汁液,通過細菌過濾器後,還能引發健康的煙草植株發生花葉病。這種現象起碼可以說明,治病的病原不是細菌,但伊萬諾夫斯基將其解釋為是由於細菌産生的毒素而引起。生活在巴斯德的細菌致病說的極盛時代,伊萬諾夫斯基未能做進一步的思考,從而錯失了一次獲得重大發現的機會。
  1898年,荷蘭細菌學家貝傑林剋(beijerinck)同樣證實了麥爾的觀察結果,並同伊萬諾夫斯基一樣,發現煙草花葉病病原能夠通過細菌過濾器。但貝傑林剋想得更深入。他把煙草花葉病株的汁液置於瓊脂凝膠塊的表面,發現感染煙草花葉病的物質在凝膠中以適度的速度擴散,而細菌仍滯留於瓊脂的表面。從這些實驗結果,貝傑林剋指出,引起煙草花葉病的致病因子有三個特點:1,能通過細菌過濾器;2,僅能在感染的細胞內繁殖;3,在體外非生命物質中不能生長。根據這幾個特點他提出這種致病因子不是細菌,而是一種新的物質,稱為“有感染性的活的流質”,並取名為病毒,拉丁名叫“virus”。
  神奇的病毒“誕生”了!
  幾乎是同時,德國細菌學家勒夫勒(loeffler)和費羅施(frosh)發現引起牛口蹄疫的病原也可以通過細菌濾器,從而再次證明伊萬諾夫斯基和貝傑林剋的重大發現。
  “virus”一詞源於拉丁文,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但至今對它還沒有公認的定義。最初用來識別病毒的性狀,如個體微小、一般在光學顯微鏡下不能看到、可通過細菌所不能通過的濾器、在人工培養基上不能生長、具有緻病性等,現仍有實用意義。但從本質上區分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特徵是:①含有單一種核酸(dna或rna)的基因組和蛋白質外殼,沒有細胞結構;②在感染細胞的同時或稍後釋放其核酸,然後以核酸復製的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嚴格的細胞內寄生性。病毒缺乏獨立的代謝能力,衹能在活的宿主細胞中,利用細胞的生物合成機器來復製其核酸並合成由其核酸所編碼的蛋白,最後裝配成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單位,即病毒粒。病毒粒是病毒從細胞到細胞或從宿主到宿主傳播的主要形式。
  目前,病毒一詞的涵義可以是:指那些在化學組成和增殖方式是獨具特點的,衹能在宿主細胞內進行復製的微生物或遺傳單位。它的特點是:衹含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不含有功能性核糖體或其它細胞器;rna病毒,全部遺傳信息都在rna上編碼,這種情況在生物學上是獨特的;體積比細菌小得多,僅含有少數幾種酶類;不能在無生命的培養基中增殖,必須依賴宿主細胞的代謝係統復製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質並裝配成完整的病毒顆粒,或稱病毒體(完整的病毒顆粒是指成熟的病毒個體)。
  由於病毒的結構和組分簡單,有些病毒又易於培養和定量,因此從20世紀40年代後,病毒始終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材料。
  在實踐方面,病毒的研究對防治人類、植物和動物的疾病作出了重要貢獻。如病毒疫苗的發展,利用昆蟲病毒作為殺蟲劑等。1982 年將資料齊全而能分類的病毒劃分為7大群:(雙鏈)ds dna,有包膜;(雙鏈)ds dna,無包膜 ;(單鏈)ss dna ,無包膜;(雙鏈)ds rna,有包膜;(雙鏈)ds rna,無包膜; (單鏈)ss rna,有包膜;(單鏈)ss rna,無包膜。
特性 Features
  病毒性質的兩重性;
  一、病毒生命形式的兩重性
  1、病毒存在的兩重性 病毒的生命活動很特殊,對細胞有絶對的依存性。其存在形式有二:一是細胞外形式,一是細胞內形式。存在於細胞外環境時,則不顯復製活性,但保持感染活性,是病毒體或病毒顆粒形式。進入細胞內則解體釋放出核酸分子(dna或rna),藉細胞內環境的條件以獨特的生命活動體係進行復製,是為核酸分子形式。
  2、病毒的結晶性與非結晶性 病毒可提純為結晶體。我們知道結晶體是一個化學概念,是很多無機化合物存在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認為某些病毒有化學結晶型和生命活動型的兩種形式。
  3、顆粒形式與基因形式 病毒以顆粒形式存在於細胞之外,此時,衹具感染性。一旦感染細胞病毒解體而釋放出核酸基因組,然後才能進行復製和增殖,並産生新的子代病毒。有的病毒基因組整合於細胞基因組,隨細胞的繁殖而增殖,此時病毒即以基因形式增殖,而不是以顆粒形式增殖,這是病毒潛伏感染的一種方式。
  二、病毒結構和功能的兩重性
  1、標準病毒與缺陷病毒病毒的增殖過程中,由於其基因組因某種微環境因素的影響或轉錄過程的錯誤而發生突變,以致有裝配不全的病毒顆粒産生,稱為缺陷病毒,産生缺陷病毒的原親代病毒,則稱為標準病毒,缺陷病毒顆粒有幹擾標準病繁殖的作用。
  2、假病毒與真病毒 一種細胞有兩種病毒同時感染的情況,在增殖過程中,一種病毒可以穿上本身的外殼,這就是真病毒,是這種病毒的應有“面目”;如果一種病毒的核酸被以另一病毒編碼的外殼,則稱為假病毒,此時一種病毒的本來性質,被另一種病毒的性質所掩蓋。
  3、雜種病毒和純種病毒 兩種病毒混合感染時,除了出現假型病毒外,還有可能出現病毒核酸重組的情況,即一種病毒顆粒之中,可含有兩種病毒的遺傳物質,此可稱為雜種病毒,折實病毒學中一個相當常見的現象。
  三、病毒病理學的兩重性
  1、病毒的致病性和非致病性 關於致病性和非致病性問題,是同宿主細胞相對而言的,在分子水平、細胞水平和機體水平,可能有不同的含義。在細胞水平有細胞病變作用,但在機體水平可能並不顯示臨床癥狀,此可稱為亞臨床感染或不顯感染。
  2、病毒感染的急性和慢性 病毒感染所致的臨床癥狀有急、慢之分,有的病毒一般衹表現急性感染而很少表現慢性感染;有的則既有急性過程,也有慢性過程。
  目前對病毒的概念可以是:病毒是代謝上無活性,有感染性,而不一定有緻病性的銀子,他們小於細胞,但大於大多數大分子,他們無例外地在生活細胞內繁殖,他們含有一個蛋白質或脂蛋白外殼和一種核酸,DNA或RNA,甚至衹含有核酸而內有蛋白質,或衹有蛋白質而沒有核酸,它們作為大分子似乎太復雜,作為生物體它們的生理和復製方式又千姿百態。lwoff在“病毒的概念”一文中強調病毒的特殊性時指出,“病毒應該就是病毒,因為它們是病毒”。
分類 Categories
病毒 分类
病毒 分类
病毒 分类
???????
病毒 分类
  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ICNV)第七次報告(1999),將所有已知的病毒根據核酸類型分為DNA病毒——單股DNA病毒,DNA病毒——雙股DNA病毒,DNA與RNA反轉錄病毒,RNA病毒——雙股RNA病毒,RNA病毒——單鏈、單股RNA病毒,裸露RNA病毒及類病毒等八大類群。此外,還增設亞病毒因子一類。這個報告認可的病毒約4000種,設有三個病毒目,64個病毒科,9個病毒亞科,233個病毒屬,其中29個病毒屬為獨立病毒屬。亞病毒因子類群,不設科和屬。包括衛星病毒和prion(傳染性蛋白質顆粒或朊病毒)。一些屬性不很明確的屬稱暫定病毒屬。
  病毒在自然界分佈廣泛,可感染細菌、真菌、植物、動物和人,常引起宿主發病。但在許多情況下,病毒也可與宿主共存而不引起明顯的疾病。
歷史 History
病毒 历史
  在發現病毒以前,人們早已開始不自覺地利用病毒為人類服務。中國在16世紀前後,就用天花患者膿瘡中的漿液給健康人接種而使之獲得免疫力。差不多同時,荷蘭的種植者用嫁接法使鬱金香感染病毒而開出美麗的碎色花朵;1796年e.琴納發明了牛痘苗;1885年l.路易斯·巴斯德首創了狂犬病疫苗。
  1892年Д.И.伊萬諾夫斯基發現患煙草花葉病的煙葉汁通過阻留細菌的濾器後,仍保留其感染性;1898年m.w.拜耶林剋再次發現了這一事實,並指出該病是一類與細菌不同的病原體所引起的。這是認識病毒的開端。以後相繼發現許多人類、植物和動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1898年 f.a.j.勒夫勒和 p.伏羅施發現了牛的口蹄疫病毒;1915年f.w.特沃特和1917年f.埃雷爾分別發現了細菌病毒即噬菌體。
  從30年代起開始探索病毒的理化性質,m.施萊辛格提純了噬菌體並指出它是由蛋白質和dna構成的;1935年w.m.斯坦利獲得了煙草花葉病毒的結晶;1936年首次在電子顯微鏡下看到該病毒是一種桿狀顆粒。以後許多病毒相繼被提純,對他們的形態結構和化學組分進行了研究,為病毒分類提供了依據。
  由於病毒的結構和組分簡單,有些病毒又易於培養和定量,因此從20世紀40年代以來,病毒始終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材料。30年代末,以m.德爾布呂剋為代表的一派學者開始用大腸桿菌的t偶數噬菌體研究其復製和遺傳機製,奠定了分子遺傳學的基礎。70年代,研究重點逐漸轉嚮動物病毒。分子生物學發展中的重要進展,如dna和 rna是遺傳物質的確證,三聯體密碼學說的形成,核酸復製機製的闡明,遺傳信息流中心法則的提出,反轉錄酶、基因的重疊和不連續性等的發現,以至基因工程的興起和緻癌理論的發展,幾乎無一不與病毒有關。一些蛋白質和核酸的一級結構分析,也常常是首先以病毒為材料研究完成的。反過來,分子生物學研究又促進了對病毒結構、復製和遺傳的認識,使病毒學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分支學科。
  在實踐方面,病毒的研究對防治人類、植物和動物的病毒病作出了重要貢獻。病毒疫苗的發展,為控製人類疾病(如天花、黃熱病、脊髓灰質炎、麻疹等)和畜禽疾病(如牛瘟、豬瘟、雞新城疫等)提供了有效措施;由於綜合防治和抗病育種等措施的利用,有效地控製了馬鈴薯退化病、小麥土傳花葉病、白菜蕪菁花葉病等農作物病害;利用昆蟲病毒作為殺蟲劑的研究,也在大力開展並已進入實用階段。
培養和檢測 Training and testing
  病毒研究的發展常常與病毒培養和檢測方法的進步有密切的關係,特別在脊椎動物病毒方面,小鼠和雞胚接種、組織培養、超速離心、凝膠電泳、電子顯微鏡和免疫測定等技術,對病毒學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
  噬菌體的培養和檢測方法最為簡單。將噬菌體接種到易感細菌的肉湯培養物中,經18~24小時後,混濁的培養物重新透明,此時細菌被裂解,大量噬菌體被釋放到肉湯中,再經除菌過濾,即為粗製噬菌體。為了測定其中噬菌體的數量,將粗製噬菌體稀釋到每一接種量含100個左右,與過量的細菌混合,然後鋪種於瓊脂平皿上,在溫箱中培養過夜,細菌繁殖成乳白色襯底,被噬菌體裂解的區域則在此襯底上表現為圓形的透明斑,稱為噬斑。噬斑數代表該接種量中有活力的噬菌體數量。如果挑出單個噬斑來培養,就能獲得由單個噬菌體所繁殖的後代,達到分離純化的目的。
  動物病毒(見脊椎動物病毒)的培養可在自然宿主、實驗動物、雞胚或細胞培養中進行,以死亡、發病或病變等作為病毒繁殖的直接指標,或以血細胞凝集、抗原測定等作為間接指標。收穫發病動物的組織磨成懸液或有病變的細胞培養液,即為粗製病毒。測定活病毒數量可采用空斑法,其原理與噬斑法相同,但以易感的動物單層細胞代替細菌,在接種適當稀釋的病毒後,用含有培養液和中性紅的瓊脂覆蓋,使病毒感染局限在小面積內形成病變區,襯底的健康細胞被中性紅染成紅色,病變區不染色而顯示為空斑。
  至今植物病毒的培養和檢測大都是在整株植物上進行的。從搗碎的病葉汁中製備病毒,常用枯斑法檢測。用手指蘸上混有金剛砂的稀釋病毒在植物葉片上軒輕磨擦,經一定時間後出現單個分開的圓形壞死或退緑斑點,稱為枯斑。
  除了利用病毒的致病性定量檢測病毒外,還可應用物理方法,如在電子顯微鏡下計數病毒顆粒,或用紫外分光光度計測定提純病毒的蛋白和核酸量,這些方法所測得的數據包括了有感染性和無感染性的病毒粒。
  應用電子顯微鏡不但能看清病毒粒的大小、形態,還可以分辨其表面的蛋白亞單位和內部的核殼等超微結構。
  大小與形態
  不同病毒的大小變動於20~450納米之間。最大的為痘病毒科,大小為(170~260)×(300~450)納米,最小的為雙聯病毒科,直徑18~20納米。
  病毒的形態也是多樣的:球狀(包括二十面體),如脊髓灰質炎病毒和有包膜的如皰疹病毒;桿狀(包括棒狀),如煙草花葉病毒;絲狀,如甜菜黃花病毒;彈狀,如水皰性口炎病毒;復雜構型,如蝌蚪狀的t偶數噬菌體。有些病毒在細胞內呈自然晶體排列。
化學組成及功能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病毒 化学组成及功能
病毒 化学组成及功能
  核酸帶有遺傳密碼的病毒基因組。病毒依所含核酸種類不同可分為 dna病毒和 rna病毒。動物病毒或含dna,或含rna;植物病毒除少數組外大多為rna病毒;噬菌體除少數科外大多為dna病毒
  dna或rna可以是綫型的或環狀的,可以是單鏈的或雙鏈的。rna可以分節段或不分節段,單鏈rna又分正鏈的和負鏈的。
  在分節段的rna植物病毒中,常見多分體基因組,即同一病毒的幾個rna節段分別裝入衣殼中,形成大小不同的顆粒,有的分裝在兩種顆粒中稱二分體基因組,如豇豆花葉病毒;有的分裝在3種顆粒中稱三分體基因組,如黃瓜花葉病毒和雀麥花葉病毒
  通過遺傳學和生物化學方法,已查明一些病毒的基因圖譜。對ms2和ΦΧ174噬菌體。花椰菜花葉病毒、sv40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序列,已全部查明。
  ①蛋白質 病毒的主要組分,依其功能可分為衣殼蛋白、膜蛋白、糖蛋白和內在酶4類。
  衣殼蛋白包裹核酸形成保護性的外殼。簡單的病毒衹有1種衣殼蛋白,較復雜的如腺病毒衣殼是由六鄰體、五鄰體和纖維3種蛋白構成的。在有包膜的病毒如流感和水皰性口炎病毒中,膜蛋白一方面與外層脂質相連結,另一方面又同內部的核殼相連結,起到維係病毒內外結構的作用。糖蛋白位於包膜表面,有的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能與細胞膜受體結合。病毒雖無完整的酶係統,但常含有一些特殊的酶,如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和噬菌體的溶菌酶。此外,呼腸孤病毒科、彈狀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病毒粒中含rna多聚酶,反錄病毒科含反轉錄酶,均與核酸復製有關。目前已查明十幾種病毒蛋白的全氨基酸序列。
  ②脂質 存在於包膜中,包膜是在病毒成熟時從細胞質膜或核膜芽生獲得的,所以病毒脂質常具有宿主細胞脂質的特徵。用有機溶劑或去污劑破壞包膜脂質,可使病毒粒裂解。
  ③糖 除核酸中的戊糖外,病毒包膜還含有與蛋白或脂質結合的多糖。
  煙草花葉病毒、流感病毒和枯草桿菌噬菌體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和結構模式圖(見植物病毒、正粘病毒科和細菌病毒)。
  復製
  病毒復製指病毒粒入侵宿主細胞到最後細胞釋放子代毒粒的全過程,包括吸附、進入與脫殼、病毒早期基因表達、核酸復製、晚期基因表達、裝配和釋放等步驟。各步的細節因病毒而異。
  吸附與進入
  t4噬菌體先以其尾絲與大腸桿菌表面受體結合,隨後尾鞘收縮,裸露出的尾軸穿入細菌外壁,把頭部內儲存的dna註射到細菌體內。動物病毒也是先與細胞受體結合,以後或是靠細胞的吞噬作用進入,或是病毒包膜與細胞質膜融合後使核殼進入。植物病毒則是通過傷口侵入或通過媒介昆蟲直接註入。一般情況下,病毒均須經脫殼,即脫去外被的蛋白質釋放核酸,才能進行下一步復製。
  基因表達
  將其核酸上的遺傳信息轉錄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後再翻譯成蛋白質。一般在核酸復製以前的稱早期基因表達,所産生的早期蛋白質,有的是核酸復製所需的酶,有的能抑製細胞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在核酸復製開始以後的稱晚期基因表達,所産生的晚期蛋白質主要是構成毒粒的結構蛋白質。早期和晚期蛋白質中都包括一些對病毒復製起調控作用的蛋白質。
  轉錄
  因病毒核酸的類型而異,共有6種方式:雙鏈dna(dsdna)的病毒如 sv40,其轉錄方式與宿主細胞相同;含單鏈dna(ssdna)的病毒如小dna病毒科,需要通過雙鏈階段後再轉錄出mrna;含單鏈正鏈rna(ss+rna)的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和qβ噬菌體,其rna可直接作為信使,利用宿主的蛋白質合成機器合成它所編碼的蛋白質;含單鏈負鏈rna(ss-rna)的病毒如水皰性口炎病毒和流感病毒,需先轉錄成互補的正鏈作為其mrna,ssrna的反錄病毒如雞肉瘤病毒和白血病病毒,需先經反轉錄成dsdna而整含到宿主染色體中,於表達時再轉錄成mrna,含dsrna的呼腸孤病毒,則以保守型復製方式轉錄出與原來雙鏈中的正鏈相同的mrna。
  近年來發現有些病毒(如腺病毒和sv40)的基因是不連續的,有外顯子與內含子之分,轉錄後有剪接過程,把內含子剪除而把外顯子連接起來,纔有mrna的功能。多數病毒的mrna還需經過其他加工,如在5′端加上“帽子”結構和在3′端加上多聚腺嘌呤核苷酸。
  病毒基因轉錄所需酶的來源也不相同,如小dna病毒科、乳多泡病毒科所需依賴於dna的rna多聚酶,都是利用宿主原有的酶;而彈狀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和呼腸孤病毒科所需的依賴於rna的rna多聚酶,以及反錄病毒科所需的反轉錄酶,都是病毒粒自備的。
  翻譯
  不同病毒mrna翻譯的方式是不同的。一般認為噬菌體的翻譯是多順反子的,如qβ的rna上有3個順反子(為單個肽鏈編碼的基因功能單位),可沿着1條mrna獨立地翻譯出3種多肽。動物病毒的翻譯是單順反子的,即由其基因組轉錄成不同的mrna,每種mrna翻譯成一種多肽。分節段基因組病毒如流感病毒和呼腸孤病毒,每1節段rna構成1個順反子,多分體基因組的植物病毒也是如此。脊髓灰質炎病毒的mrna先被翻譯成1個分子量為20萬的巨肽,再經裂解成為衣殼蛋白和酶。
  有些病毒如ΦΧ174,qβ噬菌體和 sv40等,存在基因重疊現象,即按讀碼位相不同而從同一核苷酸序列可以表達出一種以上的蛋白質。這是病毒經濟地利用其有限的遺傳信息的1種方式。
  核酸復製
  dna病毒按照經典的沃森-剋裏剋鹼基配對方式進行 dna復製。乳多泡病毒的環狀 dna按“滾環”模式進行復製時,需要有核酸內切酶和連接酶參與。病毒rna是通過半保留方式復製的,即以病毒rna(vrna)為模板,同時轉錄幾個互補鏈(crna),crna轉錄完成並脫落後,又以同樣方式再轉錄出新的vrna。因此,在感染細胞中可以查出具有部分雙鏈結構而又拖着多條長短不同單鏈“尾巴”(正在合成中的互補鏈)的“復製中間體”。
  病毒核酸復製所需酶的來源也各不相同。sv40dna合成所需的酶都來自宿主。含rna的qβ噬菌體、小rna病毒科和含ssrna的植物病毒所需rna多聚酶的某個亞基,可能由病毒基因編碼,而其他亞基來自宿主。皰疹病毒dna復製所需的酶,部分地由病毒編碼,如dna多聚酶和胸苷激酶,可能還有核苷酸還原酶。痘類病毒的獨立自主能力最強,甚至能在去核細胞中進行dna復製,其基因組至少能為75種蛋白質編碼,包括dna多聚酶、胸苷激酶、脫氧核糖核酸酶和聚核苷酸連接酶。
  裝配與釋放
  病毒核酸和結構蛋白是分別復製的,然後裝配成完整的病毒粒。最簡單的裝配方式(如煙草花葉病毒)是核酸與衣殼蛋白相互識別,由衣殼亞單位按一定方式圍繞rna聚集而成,不藉助酶,也無需能量再生體係。許多二十面體病毒粒先聚集其衣殼,然後再裝入核酸。有包膜的病毒,在細胞內形成核完後轉移至被病毒修飾了的細胞核膜或質膜下面,以芽生方式釋放病毒粒。t4噬菌體則先分別裝配頭部、尾部和尾絲,最後組合成完整病毒粒,裂解細菌而釋放,其中有些步驟需酶的作用。
  細胞水平上的感染類型和宿主反應
  很早發現噬菌體感染有裂解性和溶源性之分。以大腸桿菌的λ噬菌體為例,裂解性感染於經歷上述復製周期後産生大量子代病毒粒而將細菌裂解;而溶源性感染時,噬菌體dna環化並整合到大腸桿菌 dna的特異性位點上,隨着細菌的分裂而傳給子代細菌,細菌不被裂解也不産生子代病毒粒。營養條件、紫外綫或化學藥物都能使溶性源感染轉化為裂解性。動物的dna病毒如 sv40、腺病毒、皰疹病毒等於感染敏感細胞(稱為容許細胞)後,形成裂解性感染,而於感染不大敏感的細胞(稱為不容許細胞)後,則形成轉化性感染。轉化性感染與溶源性感染相似,病毒dna或其片段整合於細胞染色體上,並隨細胞分裂而傳給子代細胞,表達其部分基因(一般為早期基因),但不産生子代病毒粒,細胞也不死亡,但被轉化成類似於腫瘤細胞,可無限地傳代。另一方面,rna腫瘤病毒(如雞肉瘤病毒)必須先將其rna反轉錄成dsdna並整合到細胞染色體上,才能進行復製,所以這種感染方式是獨特的,既是轉化性感染,又産生大量病毒粒。
  宿主細胞對病毒感染的反應有4種:無明顯反應、細胞死亡、細胞增生後死亡和細胞轉化。例如,副粘病毒sv5在細胞培養中産生大量病毒而不引起明顯反應。多數病毒感染敏感細胞時,由於抑製了細胞核酸和蛋白質合成而引起細胞死亡。痘病毒感染時,先刺激細胞多次分裂然後死亡,造成痘皰病竈。dna病毒和rna腫瘤病毒則引起細胞轉化。
  有些動物病毒於感染宿主細胞後,在胞核或細胞質內形成具有特殊染色特性的內含物,稱為包涵體,如痘病毒的細胞質內包涵體和皰疹病毒的胞核內包涵體。這些包涵體有的是由未成熟或成熟的病毒粒構成,有的是宿主細胞的反應産物,有的是兩者的混合物。有些昆蟲病毒病毒粒包埋在蛋白基質中,形成包涵體如核型多角體病毒
  脊椎動物細胞感染病毒後的另一種反應是産生幹擾素。幹擾素是一種動物細胞編碼的蛋白,其基因平常處於不活動狀態,於病毒感染或經雙鏈rna誘導後活化。幹擾素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但並不直接作用於病毒,其作用機製是通過與細胞膜結合,激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3種酶,阻斷了病毒mrna的翻譯。幹擾素在防止病毒擴散和疾病恢復中有一定作用,並有可能成為一種抗病毒藥物。
  機體水平上的感染類型和宿主反應
  高等動、植物感染病毒後,可表現為顯性感染和持續感染,動物病毒還可表現為隱性感染。隱性感染無臨床癥狀,顯性感染表現為臨床疾病;在持續感染中,病毒在機體內長期存在。動物病毒的持續感染又分為潛伏感染、慢性感染和長程感染3類。潛伏感染如皰疹,平常無癥狀也查不到病毒,但由於內外因素的刺激而復發時出現病毒;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有或無癥狀,但可查到病毒;長程感染限於少數病毒,如綿羊的 maedi-visna(一種反錄病毒感染)可查到病毒;潛伏期和病程都很長,進行性發病直至死亡。
  高等動物能對病毒感染産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免疫反應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類,體液免疫表現為由b細胞産生的抗體,其中包括能特異地滅活病毒的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在預防再感染中起主導作用。細胞免疫的主要表現是識別病毒抗原並發生反應的t淋巴細胞,在清除病毒病毒感染細胞中起主導作用。
  植物細胞對病毒常有過敏反應,細胞迅速死亡,形成枯斑,同時病毒復製也受到限製。另一種反應是産生一種很象幹擾素的抗病毒因子,能保護未受感染的細胞。
危害 Hazards
  緻瘤作用
  有一些病毒能誘發良性腫瘤,如痘病毒科的兔纖維瘤病毒、人傳染性軟疣病毒和乳多泡病毒科的乳頭瘤病毒;另有一些能誘發惡性腫瘤,按其核酸種類可分為dna腫瘤病毒和rna腫瘤病毒。dna腫瘤病毒包括乳多泡病毒料的sv40和多瘤病毒,以及腺病毒科和皰疹病毒科的某些成員,從腫瘤細胞中可查出病毒核酸或其片段和病毒編碼的蛋白,但一般沒有完整的病毒粒。rna腫瘤病毒均屬反錄病毒科,包括雞和小鼠的白血病和肉瘤病毒,從腫瘤細胞中可查到病毒粒。這兩類病毒均能在體外轉化細胞。在人類腫瘤中,已證明eb病毒與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密切關係;最近,從一種t細胞白血病查到反錄病毒。此外,Ⅱ型皰疹病毒可能與宮頸癌病因有關,乙型肝炎病毒可能與肝癌病因有關。但是,病毒大概不是唯一的病因,環境和遺傳因素可能起協同作用。
  起源
  對於病毒的起源曾有過種種推測;一種觀點認為病毒可能類似於最原始的生命;另一種認為病毒可能是從細菌退化而來,由於寄生性的高度發展而逐步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例如由腐生菌→寄生菌→細胞內寄生菌→支原體→立剋次氏體→衣原體→大病毒→小病毒;還有一種則認為病毒可能是宿主細胞的産物。這些推測各有一定的依據,目前尚無定論。因此病毒在生物進化中的地位是未定的。但是,不論其原始起源如何,病毒一旦産生以後,同其他生物一樣,能通過變異和自然選擇而演化。
  分類
  病毒分類命名的工作現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負責,已於 1971、1976、1979和 1982年發表過 4次報告。
  1982年將資料較齊全而能分類的病毒劃分為7大群,分群的根據是基因組的核酸種類(dna或 rna)、類型(ds或ss)和有無包膜。
  7大群中包括59個科組:
  dsdna,有包膜 4科
  dsdna,無包膜 8科,1組
  ssdna,無包膜 3科,1組
  dsrna,有包膜 1科
  dsrna,無包膜 1科,4個可能科
  ssrna,有包膜 8科,1組
  ssrna,無包膜 4科,22組,1個可能組
  如按宿主分類,則為:
  細菌病毒 10科
  真菌病毒 3個可能科
  植物病毒 24組,1個可能組
  無脊椎動物病毒 2科,1組
  脊椎動物病毒 9科
  無脊椎、脊椎動物共有的病毒有6科,即痘病毒科虹彩病毒科、小dna病毒科、披膜病毒科、布尼亞病毒科和小rna病毒科,以及一個可能科,即二節段雙鏈rna病毒
  無脊椎、脊椎動物和植物共有的病毒有2科,即呼腸孤病毒科和彈狀病毒科。
  病毒分類還處於初期階段,以後還會迅速發展和演變。目前對資料較齊全的動物病毒和噬菌體都已立為科,科名采用拉丁文;而植物病毒則衹立組,組名多采用縮拼法,即將某科的典型代表病毒的普通名稱如tobacco mo-saic virus縮拼為 tobamo-virus。科下分亞科及屬,屬下即為各個病毒的普通名稱,目前尚未分種。
作用 Role
  生物病毒的好處
  1、噬菌體可以作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藥,例如燒傷病人在患處塗抹緑濃桿菌噬菌體稀釋液
  2、在細胞工程中,某些病毒可以作為細胞融合的助融劑,例如仙臺病毒
  3、在基因工程中,病毒可以作為目的基因的載體,使之被拼接在目標細胞的染色體上
  4、在專一的細菌培養基中添加的病毒可以除雜
  5、病毒可以作為精確製導藥物的載體
  6、病毒可以作為特效殺蟲劑
  病毒疫苗對人類有防病毒有好處--促進了人類的進化,人類的很多基因都是從病毒中得到的.
  病毒是一種非細胞生命形態,它由一個核酸長鏈和蛋白質外殼構成,病毒沒有自己的代謝機構,沒有酶係統。因此病毒離開了宿主細胞,就成了沒有任何生命活動、也不能獨立自我繁殖的化學物質。一旦進入宿主細胞後,它就可以利用細胞中的物質和能量以及復製、轉錄和轉譯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遺傳信息産生和它一樣的新一代病毒
  病毒基因同其他生物的基因一樣,也可以發生突變和重組,因此也是可以演化的。因為病毒沒有獨立的代謝機構,不能獨立的繁殖,因此被認為是一種不完整的生命形態。近年來發現了比病毒還要簡單的類病毒,它是小的rna分子,沒有蛋白質外殼,但它可以在動物身上造成疾病。這些不完整的生命形態的存在說明無生命與有生命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計算機病毒 Computer Virus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
  計算機病毒不是我們所說的熟悉的生物病毒,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代碼。但是,計算機病毒就像生物病毒一樣,有獨特的復製能力。同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而且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當文件被復製或從一個用戶傳送到另一個用戶時,它們就隨同文件一起蔓延開來。
  除復製能力外,計算機病毒還有其它一些和生物病毒一樣的共同特性:一個被病毒感染的程序能夠傳送病毒載體,如同傳染病。當你看到病毒載體似乎僅僅表現在文字和圖象上時,它們可能也已毀壞了文件、再格式化了你的硬盤,刪除了驅動或造成了其它各種類型的災害。若是病毒並不寄生於單獨一個被感染的程序,它還能通過占據存儲空間給你帶來麻煩,並降低你的計算機的全部性能。和生物病毒在傳播上的相似是“計算機病毒”名稱的由來。
  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可以從不同角度給出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一種定義是:通過磁盤、磁帶和網絡等作為媒介傳播擴散,能“傳染”其他程序的程序。另一種是:能夠實現自身復製且藉助一定的載體存在的具有潛伏性、傳染性和破壞性的程序。
  還有的定義是:一種人為製造的程序, 它通過不同的途徑潛伏或寄生在存儲媒體(如磁盤、內存)或程序裏。當某種條件或時 機成熟時, 它會自生復製並傳播, 使計算機的資源受到不同程序的破壞等等。
  這些說法在某種意義上藉用了生物學病毒的概念, 計算機病毒同生物病毒所相似之處是扮演着能夠侵入計算機係統和網絡, 危害正常工作的“病原體”。它能夠對計算機係統進行各種破壞, 同時能夠自我復製, 具有傳染性。所以, 計算機病毒就是能夠通過某種途徑潛伏在計算機存儲介質(或程序), 當達到某種條件時即被激活的具有對計算機資源進行破壞作用的一組程序或指令集合。
  計算機病毒是指編製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復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能夠描述計算機病毒的根本屬性的是自我復製和破壞性
  計算機病毒的定義:
  一. 計算機病毒的定義計算機病毒(computer virus)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係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被明確定義,病毒“指編製或者在計算機程序中插入的破壞計算機功能或者破壞數據,影響計算機使用並且能夠自我復製的一組計算機指令或者程序代碼”。
  二.計算機病毒的特點計算機病毒是人為的特製程序,具有自我復製能力,很強的感染性,一定的潛伏性,特定的觸發性和很大的破壞性。
  三. 病毒存在的必然性計算機的信息需要存取、復製、傳送,病毒作為信息的一種形式可以隨之繁殖、感染、破壞,而當病毒取得控製權之後,他們會主動尋找感染目標,使自身廣為流傳。
  四.計算機病毒的長期性病毒往往會利用計算機操作係統的弱點進行傳播,提高係統的安全性是防病毒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完美的係統是不存在的,過於強調提高係統的安全性將使係統多數時間用於病毒檢查,係統失去了可用性、實用性和易用性,另一方面,信息保密的要求讓人們在泄密和抓住病毒之間無法選擇。病毒與反病毒將作為一種技術對抗長期存在,兩種技術都將隨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得到長期的發展。
  五. 計算機病毒的産生病毒不是來源於突發或偶然的原因.一次突發的停電和偶然的錯誤,會在計算機的磁盤和內存中産生一些亂碼和隨機指令,但這些代碼是無序和混亂的,病毒則是一種比較完美的,精巧嚴謹的代碼,按照嚴格的秩序組織起來,與所在的係統網絡環境相適應和配合起來,病毒不會通過偶然形成,並且需要有一定的長度,這個基本的長度從概率上來講是不可能通過隨機代碼産生的。病毒是人為的特製程序現在流行的病毒是由人為故意編寫的,多數病毒可以找到作者信息和産地信息,通過大量的資料分析統計來看,病毒作者主要情況和目的是:一些天才的程序員為了表現自己和證明自己的能力,處於對上司的不滿,為了好奇,為了報復,為了祝賀和求愛,為了得到控製口令,為了軟件拿不到報酬預留的陷阱等.當然也有因政治,軍事,宗教,民族.專利等方面的需求而專門編寫的,其中也包括一些病毒研究機構和黑客的測試病毒
  六. 計算機病毒分類根據多年對計算機病毒的研究,按照科學的、係統的、嚴密的方法,計算機病毒可分類如下:按照計算機病毒屬性的方法進行分類,計算機病毒可以根據下面的屬性進行分類:
  按照計算機病毒存在的媒體進行分類根據病毒存在的媒體,病毒可以劃分為網絡病毒,文件病毒,引導型病毒。網絡病毒通過計算機網絡傳播感染網絡中的可執行文件,文件病毒感染計算機中的文件(如:com,exe,doc等),引導型病毒感染啓動扇區(boot)和硬盤的係統引導扇區(mbr),還有這三種情況的混合型,例如:多型病毒(文件和引導型)感染文件和引導扇區兩種目標,這樣的病毒通常都具有復雜的算法,它們使用非常規的辦法侵入係統,同時使用了加密和變形算法。
  按照計算機病毒傳染的方法進行分類根據病毒傳染的方法可分為駐留型病毒和非駐留型病毒,駐留型病毒感染計算機後,把自身的內存駐留部分放在內存(ram)中,這一部分程序挂接係統調用並合併到操作係統中去,他處於激活狀態,一直到關機或重新啓動.非駐留型病毒在得到機會激活時並不感染計算機內存,一些病毒在內存中留有小部分,但是並不通過這一部分進行傳染,這類病毒也被劃分為非駐留型病毒
  按照計算機病毒破壞的能力進行分類根據病毒破壞的能力可劃分為以下幾種:無害型除了傳染時減少磁盤的可用空間外,對係統沒有其它影響。無危險型這類病毒僅僅是減少內存、顯示圖像、發出聲音及同類音響。危險型這類病毒在計算機係統操作中造成嚴重的錯誤。非常危險型這類病毒刪除程序、破壞數據、清除係統內存區和操作係統中重要的信息。這些病毒對係統造成的危害,並不是本身的算法中存在危險的調用,而是當它們傳染時會引起無法預料的和災難性的破壞。由病毒引起其它的程序産生的錯誤也會破壞文件和扇區,這些病毒也按照他們引起的破壞能力劃分。一些現在的無害型病毒也可能會對新版的dos、windows和其它操作係統造成破壞。例如:在早期的病毒中,有一個“denzuk”病毒在360k磁盤上很好的工作,不會造成任何破壞,但是在後來的高密度軟盤上卻能引起大量的數據丟失。
  按照計算機病毒特有的算法進行分類根據病毒特有的算法,病毒可以劃分為:伴隨型病毒這一類病毒並不改變文件本身,它們根據算法産生exe文件的伴隨體,具有同樣的名字和不同的擴展名(com),例如:xcopy.exe的伴隨體是xcopy.com。病毒把自身寫入com文件並不改變exe文件,當dos加載文件時,伴隨體優先被執行到,再由伴隨體加載執行原來的exe文件。“蠕蟲”型病毒通過計算機網絡傳播,不改變文件和資料信息,利用網絡從一臺機器的內存傳播到其它機器的內存,計算網絡地址,將自身的病毒通過網絡發送。有時它們在係統存在,一般除了內存不占用其它資源。寄生型病毒除了伴隨和“蠕蟲”型,其它病毒均可稱為寄生型病毒,它們依附在係統的引導扇區或文件中,通過係統的功能進行傳播,按其算法不同可分為:練習型病毒病毒自身包含錯誤,不能進行很好的傳播,例如一些病毒在調試階段。詭秘型病毒它們一般不直接修改dos中斷和扇區數據,而是通過設備技術和文件緩衝區等dos內部修改,不易看到資源,使用比較高級的技術。利用dos空閑的數據區進行工作。變型病毒(又稱幽靈病毒)這一類病毒使用一個復雜的算法,使自己每傳播一份都具有不同的內容和長度。它們一般的作法是一段混有無關指令的解碼算法和被變化過的病毒體組成。
概述 Overview
  病毒是顆粒很小、以毫微米為測量單位、結構簡單、寄生性嚴格,以復製進行繁殖的一類非細胞型微生物。 病毒是比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衹能在活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
  原指一種動物來源的毒素。“virus”一詞源於拉丁文。病毒能增殖、遺傳和演化,因而具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徵。其主要特點是:①形體極其微小,一般都能通過細菌濾器,故必須在電鏡下才能觀察:②沒有細胞構造,其主要成分僅為核酸和蛋白質兩種,故又稱“分子生物”:③每一種病毒衹含一種核酸,不是DNA就是RNA;④既無産能酶係,也無蛋白質和核酸合成酶係,衹能利用宿主活細胞內現成代謝係統全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質成分;⑤以核酸和蛋白質等“元件”的裝配實現其大量繁殖;⑥在離體條件下,能以無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狀態存在,並長期保持其侵染活力;⑦對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幹擾素敏感;⑧有些病毒的核酸還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並誘發潛伏性感染。
  簡單理解
  病毒,是一類不具細胞結構,具有遺傳、復製等生命特徵的微生物。
  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樣,具有遺傳、變異、進化,是一種體積非常微小,結構極其簡單的生命形式,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賴宿主細胞的能量和代謝係統,獲取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能量,離開宿主細胞,它衹是一個大化學分子,停止活動,可製成蛋白質結晶,為一個非生命體,遇到宿主細胞它會通過吸附、進入、復製、裝配、釋放子代病毒而顯示典型的生命體特徵,所以病毒是介於生物與非生物的一種原始的生命體。
  病毒的分類:
  第一種分類:蛋白病毒,DNA
  從遺傳物質分類:DNA病毒、RNA病毒、蛋白質病毒(如;朊病毒
  第二種分類:普通病毒、類病毒
  從寄主類型分類:噬菌體(細菌病毒)、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動物病毒(如禽流感病毒、天花病毒、HIV等)
  病毒的形態
  (1) 球狀病毒;(2)桿狀病毒;(3)磚形病毒;(4)冠狀病毒;(5)有包膜的球狀病毒;(6)具有球狀頭部的病毒;(7)封於包含體內的昆蟲病毒
  病毒粒的對稱體製:
  病毒粒的對稱體製衹有兩種,即蠃旋對稱(代表煙草花葉病毒)和二十 面體對稱(等軸對稱,代表腺病毒)。一些結構較復雜的病毒,實質上是上述兩種對稱相結合的結果,故稱作復合對稱(代表T偶數噬菌體)
  病毒的大小
  多數病毒直徑在100nm(20~200nm),較大的病毒直徑為300-450納米(nm),較小的病毒直徑僅為18-22納米
  病毒的組成
  病毒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質外殼組成。由於病毒是一類非細胞生物體,故單個病毒個體不能稱作"單細胞",這樣就産生了病毒粒或病毒體(virion).病毒粒有時也稱病毒顆粒或病毒粒子(virus particle),專指成熟的結構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單個病毒.核酸位於它的中心,稱為核心(core)或基因組(genome),蛋白質包圍在核心周圍,形成了衣殼(capsid).衣殼是病毒粒的主要支架結構和抗原成分,有保護核酸等作用.衣殼是由許多在電鏡下可辨別的形態學亞單位(subunit)——衣殼粒(capsomere)所構成。核心和衣殼合稱核心殼 (nucleocapsid)。有些較復雜的病毒,(一般為動物病毒,如流感病毒),其核心殼外還被一層含蛋白質或糖蛋白的類脂雙層膜覆蓋着,這層膜稱為包膜(envelope)。包膜中的類脂來自宿主細胞膜。有的包膜上還長有刺突(spike)等附屬物。包膜的有無及其性質與該病毒的宿主專一性和侵入等功能有關。昆蟲病毒中有1類多角體病毒,其核殼被蛋白晶體所包被,形成多角形包涵體。
  病毒的復製過程叫做復製周期。其大致可分為連續的五個階段: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裝配)、裂解(釋放)。
  病毒出現假說:
  1.蛋白質、核酸遺失說:
  大生物(此處大生物意思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區別於病毒的非細胞結構生物)由於細胞脫落和破裂,導致遊離的蛋白質和DNA、RNA的出現,在某種情況下,這些蛋白質由於化學作用形成了一個內部可容納小分子的結構,很多這樣的蛋白質,裏面裹着DNA或者RNA,甚至單獨的蛋白質和單獨的DNA、RNA遊離,這些散落的遊離的分子,有一些個別的和大生物細胞膜有親和性,大生物細胞通過吞噬作用使其進入細胞,其DNA、RNA得以表達,然後通過進化形成現在成熟的病毒
  2.生命起源說:
  病毒是最原始的生命體,早在沒有細胞之前就有病毒存在,那時的病毒還衹限於蛋白質和核酸,沒有表現出病毒的寄生特徵,當細胞體生物出現之後,個別這種蛋白質和核酸或他們的復合體表現出寄生性,後續過程同上。
歷史 History
病毒 历史
  關於病毒所導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二至三個世紀的印度和中國就有了關於天花的記錄。但直到19世紀末,病毒纔開始逐漸得以發現和鑒定。1884年,法國微生物學家查理斯·尚柏朗(Charles Chamberland)發明了一種細菌無法濾過的過濾器(Chamberland氏燭形濾器,其濾孔孔徑小於細菌的大小),他利用這一過濾器就可以將液體中存在的細菌除去。1892年,俄國生物學家伊凡諾夫斯基(Dmitry Ivanovsky)在研究煙草花葉病時發現,將感染了花葉病的煙草葉的提取液用燭形濾器過濾後,依然能夠感染其他煙草。於是他提出這種感染性物質可能是細菌所分泌的一種毒素,但他並未深入研究下去。當時,人們認為所有的感染性物質都能夠被過濾除去並且能夠在培養基中生長,這也是疾病的細菌理論(germ theory)的一部分。1899年,荷蘭微生物學家馬丁烏斯·貝傑林剋(Martinus Beijerinck)重複了Ivanovsky的實驗,並相信這是一種新的感染性物質。他還觀察到這種病原衹在分裂細胞中復製,由於他的實驗沒有顯示這種病原的顆粒形態,因此他稱之為contagium vivum fluidum(可溶的活菌)並進一步命名為virus(病毒)。貝傑林剋認為病毒是以液態形式存在的(但這一看法後來被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推翻,他證明了病毒是顆粒狀的)。同樣在1899年,Friedrich Loeffler和Paul Frosch發現患口蹄疫動物淋巴液中含有能通過濾器的感染性物質,由於經過了高度的稀釋,排除了其為毒素的可能性;他們推論這種感染性物質能夠自我復製。
  20世紀早期,英國細菌學家Frederick Twort發現了可以感染細菌的病毒,並稱之為噬菌體。隨後法裔加拿大微生物學家Félix d'Herelle描述了噬菌體的特性:將其加入長滿細菌的瓊脂固體培養基上,一段時間後會出現由於細菌死亡而留下的空斑。高濃度的病毒懸液會使培養基上的細菌全部死亡,但通過精確的稀釋,可以産生可辨認的空斑。通過計算空斑的數量,再乘以稀釋倍數就可以得出溶液中病毒的個數。他們的工作揭開了現代病毒學研究的序幕。
  在19世紀末,病毒的特性被認為是感染性、可濾過性和需要活的宿主,也就意味着病毒衹能在動物或植物體內生長。1906年,哈裏森發明了在淋巴液中進行組織生長的方法;接着在1913年,E. Steinhardt、C. Israeli和R. A. Lambert利用這一方法在豚鼠角膜組織中成功培養了牛痘苗病毒,突破了病毒需要體內生長的限製。1928年,H. B. Maitland和M. C. Maitland有了更進一步的突破,他們利用切碎的母雞腎髒的懸液對牛痘苗病毒進行了培養。他們的方法在1950年代得以廣泛應用於脊髓灰質炎病毒疫苗的大規模生産。
  美國科學家溫德爾·斯坦利1931年,德國工程師恩斯特·魯斯卡和馬剋斯·剋諾爾發明了電子顯微鏡,使得研究者首次得到了病毒形態的照片。1935年,美國生物化學家和病毒學家溫德爾·梅雷迪思·斯坦利發現煙草花葉病毒大部分是由蛋白質所組成的,並得到病毒晶體。隨後,他將病毒成功地分離為蛋白質部分和RNA部分。溫德爾·斯坦利也因為他的這些發現而獲得了1946年的諾貝爾化學奬。煙草花葉病毒是第一個被結晶的病毒,從而可以通過X射綫晶體學的方法來得到其結構細節。第一張病毒的X射綫衍射照片是由Bernal和Fankuchen於1941年所拍攝的。1955年,通過分析病毒的衍射照片,羅莎琳·富蘭剋林揭示了病毒的整體結構。同年,Heinz Fraenkel-Conrat和Robley Williams發現將分離純化的煙草花葉病毒RNA和衣殼蛋白混合在一起後,可以重新組裝成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這也揭示了這一簡單的機製很可能就是病毒在它們的宿主細胞內的組裝過程。
  20世紀的下半葉是發現病毒的黃金時代,大多數能夠感染動物、植物或細菌的病毒在這數十年間被發現。1957年,馬動脈炎病毒和導致牛病毒性腹瀉的病毒(一種瘟病毒)被發現;1963年,巴魯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乙型肝炎病毒;1965年,霍華德·馬丁·特明發現並描述了第一種逆轉錄病毒;這類病毒將RNA逆轉錄為DNA的關鍵酶,逆轉錄酶在1970年由霍華德·特明和戴維·巴爾的摩分別獨立鑒定出來。1983年,法國巴斯德研究院的呂剋·蒙塔尼和他的同事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首次分離得到了一種逆轉錄病毒,也就是現在世人皆知的艾滋病毒(HIV)。其二人也因此與發現了能夠導致子宮頸癌的人乳頭狀瘤病毒的德國科學家哈拉爾德·楚爾·豪森分享了2008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奬。
化學組成及功能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核酸帶有遺傳密碼的病毒基因組。病毒依所含核酸種類不同可分為 DNA病毒和 RNA病毒。動物病毒或含DNA,或含RNA;植物病毒除少數組外大多為RNA病毒;噬菌體除少數科外大多為DNA病毒
  DNA或RNA可以是綫型的或環狀的,可以是單鏈的或雙鏈的。RNA可以分節段或不分節段,單鏈RNA又分正鏈的和負鏈的。
  在分節段的RNA植物病毒中,常見多分體基因組,即同一病毒的幾個RNA節段分別裝入衣殼中,形成大小不同的顆粒,有的分裝在兩種顆粒中稱二分體基因組,如豇豆花葉病毒;有的分裝在3種顆粒中稱三分體基因組,如黃瓜花葉病毒和雀麥花葉病毒
  通過遺傳學和生物化學方法,已查明一些病毒的基因圖譜。對MS2和ΦΧ174噬菌體。花椰菜花葉病毒、SV40和乙型肝炎病毒核酸的核苷酸序列,已全部查明。
  ①蛋白質 病毒的主要組分,依其功能可分為衣殼蛋白、膜蛋白、糖蛋白和內在酶4類。
  衣殼蛋白包裹核酸形成保護性的外殼。簡單的病毒衹有1種衣殼蛋白,較復雜的如腺病毒衣殼是由六鄰體、五鄰體和纖維3種蛋白構成的。在有包膜的病毒如流感和水皰性口炎病毒中,膜蛋白一方面與外層脂質相連結,另一方面又同內部的核殼相連結,起到維係病毒內外結構的作用。糖蛋白位於包膜表面,有的形成突起,如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能與細胞膜受體結合。病毒雖無完整的酶係統,但常含有一些特殊的酶,如流感病毒的神經氨酸酶和噬菌體的溶菌酶。此外,呼腸孤病毒科、彈狀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和副粘病毒病毒粒中含RNA多聚酶,反錄病毒科含反轉錄酶,均與核酸復製有關。目前已查明十幾種病毒蛋白的全氨基酸序列。
  ②脂質 存在於包膜中,包膜是在病毒成熟時從細胞質膜或核膜芽生獲得的,所以病毒脂質常具有宿主細胞脂質的特徵。用有機溶劑或去污劑破壞包膜脂質,可使病毒粒裂解。
  ③糖 除核酸中的戊糖外,病毒包膜還含有與蛋白或脂質結合的多糖。
  煙草花葉病毒、流感病毒和枯草桿菌噬菌體的電子顯微鏡照片和結構模式圖(見植物病毒、正粘病毒科和細菌病毒)。
  
  病毒復製指病毒粒入侵宿主細胞到最後細胞釋放子代毒粒的全過程,包括吸附、進入與脫殼、病毒早期基因表達、核酸復製、晚期基因表達、裝配和釋放等步驟。各步的細節因病毒而異。
  吸附與進入
  T4噬菌體先以其尾絲與大腸桿菌表面受體結合,隨後尾鞘收縮,裸露出的尾軸穿入細菌外壁,把頭部內儲存的DNA註射到細菌體內。動物病毒也是先與細胞受體結合,以後或是靠細胞的吞噬作用進入,或是病毒包膜與細胞質膜融合後使核殼進入。植物病毒則是通過傷口侵入或通過媒介昆蟲直接註入。一般情況下,病毒均須經脫殼,即脫去外被的蛋白質釋放核酸,才能進行下一步復製。
  基因表達
  將其核酸上的遺傳信息轉錄成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後再翻譯成蛋白質。一般在核酸復製以前的稱早期基因表達,所産生的早期蛋白質,有的是核酸復製所需的酶,有的能抑製細胞核酸和蛋白質的合成;在核酸復製開始以後的稱晚期基因表達,所産生的晚期蛋白質主要是構成毒粒的結構蛋白質。早期和晚期蛋白質中都包括一些對病毒復製起調控作用的蛋白質。
  轉錄
  因病毒核酸的類型而異,共有6種方式:雙鏈DNA(dsDNA)的病毒如 SV40,其轉錄方式與宿主細胞相同;含單鏈DNA(ssDNA)的病毒如小DNA病毒科,需要通過雙鏈階段後再轉錄出mRNA;含單鏈正鏈RNA(ss+RNA)的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煙草花葉病毒和Qβ噬菌體,其RNA可直接作為信使,利用宿主的蛋白質合成機器合成它所編碼的蛋白質;含單鏈負鏈RNA(ss-RNA)的病毒如水皰性口炎病毒和流感病毒,需先轉錄成互補的正鏈作為其mRNA,ssRNA的反錄病毒如雞肉瘤病毒和白血病病毒,需先經反轉錄成dsDNA而整含到宿主染色體中,於表達時再轉錄成mRNA,含dsRNA的呼腸孤病毒,則以保守型復製方式轉錄出與原來雙鏈中的正鏈相同的mRNA。
  近年來發現有些病毒(如腺病毒和SV40)的基因是不連續的,有外顯子與內含子之分,轉錄後有剪接過程,把內含子剪除而把外顯子連接起來,纔有mRNA的功能。多數病毒的mRNA還需經過其他加工,如在5′端加上“帽子”結構和在3′端加上多聚腺嘌呤核苷酸。
  病毒基因轉錄所需酶的來源也不相同,如小DNA病毒科、乳多泡病毒科所需依賴於DNA的RNA多聚酶,都是利用宿主原有的酶;而彈狀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科和呼腸孤病毒科所需的依賴於RNA的RNA多聚酶,以及反錄病毒科所需的反轉錄酶,都是病毒粒自備的。
  翻譯
  不同病毒mRNA翻譯的方式是不同的。一般認為噬菌體的翻譯是多順反子的,如Qβ的RNA上有3個順反子(為單個肽鏈編碼的基因功能單位),可沿着1條mRNA獨立地翻譯出3種多肽。動物病毒的翻譯是單順反子的,即由其基因組轉錄成不同的mRNA,每種mRNA翻譯成一種多肽。分節段基因組病毒如流感病毒和呼腸孤病毒,每1節段RNA構成1個順反子,多分體基因組的植物病毒也是如此。脊髓灰質炎病毒的mRNA先被翻譯成1個分子量為20萬的巨肽,再經裂解成為衣殼蛋白和酶。
  有些病毒如ΦΧ174,Qβ噬菌體和 SV40等,存在基因重疊現象,即按讀碼位相不同而從同一核苷酸序列可以表達出一種以上的蛋白質。這是病毒經濟地利用其有限的遺傳信息的1種方式。
  核酸復製
  DNA病毒按照經典的沃森-剋裏剋鹼基配對方式進行 DNA復製。乳多泡病毒的環狀 DNA按“滾環”模式進行復製時,需要有核酸內切酶和連接酶參與。病毒RNA是通過半保留方式復製的,即以病毒RNA(vRNA)為模板,同時轉錄幾個互補鏈(cRNA),cRNA轉錄完成並脫落後,又以同樣方式再轉錄出新的vRNA。因此,在感染細胞中可以查出具有部分雙鏈結構而又拖着多條長短不同單鏈“尾巴”(正在合成中的互補鏈)的“復製中間體”。
  病毒核酸復製所需酶的來源也各不相同。SV40DNA合成所需的酶都來自宿主。含RNA的Qβ噬菌體、小RNA病毒科和含ssRNA的植物病毒所需RNA多聚酶的某個亞基,可能由病毒基因編碼,而其他亞基來自宿主。皰疹病毒DNA復製所需的酶,部分地由病毒編碼,如DNA多聚酶和胸苷激酶,可能還有核苷酸還原酶。痘類病毒的獨立自主能力最強,甚至能在去核細胞中進行DNA復製,其基因組至少能為75種蛋白質編碼,包括DNA多聚酶、胸苷激酶、脫氧核糖核酸酶和聚核苷酸連接酶。
  裝配與釋放
  病毒核酸和結構蛋白是分別復製的,然後裝配成完整的病毒粒。最簡單的裝配方式(如煙草花葉病毒)是核酸與衣殼蛋白相互識別,由衣殼亞單位按一定方式圍繞RNA聚集而成,不藉助酶,也無需能量再生體係。許多二十面體病毒粒先聚集其衣殼,然後再裝入核酸。有包膜的病毒,在細胞內形成核完後轉移至被病毒修飾了的細胞核膜或質膜下面,以芽生方式釋放病毒粒。T4噬菌體則先分別裝配頭部、尾部和尾絲,最後組合成完整病毒粒,裂解細菌而釋放,其中有些步驟需酶的作用。
  細胞水平上的感染類型和宿主反應
  很早發現噬菌體感染有裂解性和溶源性之分。以大腸桿菌的λ噬菌體為例,裂解性感染於經歷上述復製周期後産生大量子代病毒粒而將細菌裂解;而溶源性感染時,噬菌體DNA環化並整合到大腸桿菌 DNA的特異性位點上,隨着細菌的分裂而傳給子代細菌,細菌不被裂解也不産生子代病毒粒。營養條件、紫外綫或化學藥物都能使溶性源感染轉化為裂解性。動物的DNA病毒如 SV40、腺病毒、皰疹病毒等於感染敏感細胞(稱為容許細胞)後,形成裂解性感染,而於感染不大敏感的細胞(稱為不容許細胞)後,則形成轉化性感染。轉化性感染與溶源性感染相似,病毒DNA或其片段整合於細胞染色體上,並隨細胞分裂而傳給子代細胞,表達其部分基因(一般為早期基因),但不産生子代病毒粒,細胞也不死亡,但被轉化成類似於腫瘤細胞,可無限地傳代。另一方面,RNA腫瘤病毒(如雞肉瘤病毒)必須先將其RNA反轉錄成dsDNA並整合到細胞染色體上,才能進行復製,所以這種感染方式是獨特的,既是轉化性感染,又産生大量病毒粒。
  宿主細胞對病毒感染的反應有4種:無明顯反應、細胞死亡、細胞增生後死亡和細胞轉化。例如,副粘病毒SV5在細胞培養中産生大量病毒而不引起明顯反應。多數病毒感染敏感細胞時,由於抑製了細胞核酸和蛋白質合成而引起細胞死亡。痘病毒感染時,先刺激細胞多次分裂然後死亡,造成痘皰病竈。DNA病毒和RNA腫瘤病毒則引起細胞轉化。
  有些動物病毒於感染宿主細胞後,在胞核或細胞質內形成具有特殊染色特性的內含物,稱為包涵體,如痘病毒的細胞質內包涵體和皰疹病毒的胞核內包涵體。這些包涵體有的是由未成熟或成熟的病毒粒構成,有的是宿主細胞的反應産物,有的是兩者的混合物。有些昆蟲病毒病毒粒包埋在蛋白基質中,形成包涵體如核型多角體病毒
  脊椎動物細胞感染病毒後的另一種反應是産生幹擾素。幹擾素是一種動物細胞編碼的蛋白,其基因平常處於不活動狀態,於病毒感染或經雙鏈RNA誘導後活化。幹擾素有廣譜的抗病毒作用,但並不直接作用於病毒,其作用機製是通過與細胞膜結合,激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3種酶,阻斷了病毒mRNA的翻譯。幹擾素在防止病毒擴散和疾病恢復中有一定作用,並有可能成為一種抗病毒藥物。
  機體水平上的感染類型和宿主反應
  高等動、植物感染病毒後,可表現為顯性感染和持續感染,動物病毒還可表現為隱性感染。隱性感染無臨床癥狀,顯性感染表現為臨床疾病;在持續感染中,病毒在機體內長期存在。動物病毒的持續感染又分為潛伏感染、慢性感染和長程感染3類。潛伏感染如皰疹,平常無癥狀也查不到病毒,但由於內外因素的刺激而復發時出現病毒;慢性感染如乙型肝炎,有或無癥狀,但可查到病毒;長程感染限於少數病毒,如綿羊的 Maedi-visna(一種反錄病毒感染)可查到病毒;潛伏期和病程都很長,進行性發病直至死亡。
  高等動物能對病毒感染産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免疫反應分為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類,體液免疫表現為由B細胞産生的抗體,其中包括能特異地滅活病毒的中和抗體。中和抗體在預防再感染中起主導作用。細胞免疫的主要表現是識別病毒抗原並發生反應的T淋巴細胞,在清除病毒病毒感染細胞中起主導作用。
  植物細胞對病毒常有過敏反應,細胞迅速死亡,形成枯斑,同時病毒復製也受到限製。另一種反應是産生一種很象幹擾素的抗病毒因子,能保護未受感染的細胞。
  比如:EV71腸道病毒
   據專傢介紹,腸道病毒EV71是人腸道病毒的一種,簡稱EV71,一年四季都可發生,常見於4~9月,主要通過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的手、毛巾、手絹、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及床上用品、內衣等密切接觸傳播,常引起兒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峽炎,重癥患兒可出現肺水腫、腦炎等,統稱為腸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該病多發生於兒童,尤其3歲以下嬰幼兒多發,少數病情較重,嚴重的會引起死亡。
  患兒感染腸道病毒EV71後,多以發熱起病,一般為38℃左右,發熱同時在口腔、手足、臀部出現皮疹,或出現口腔粘膜皰疹。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等感冒樣表現。發熱1~2天後開始出現皮疹,通常出現在手掌和足底,也可以出現在臀部。有的患兒不發熱,衹表現為手、足、臀部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病情較輕。大多數患兒在一周以內體溫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復。
  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專傢介紹說,如果發現孩子發燒、有皮疹等癥狀,盡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孩子患病後應暫停去幼兒園和學校,避免傳染給他人,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
  專傢強調,患兒的家庭應使用肥皂、84消毒液對日常用品、玩具、尿布進行消毒,對奶具、餐具煮沸消毒。患兒糞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消毒劑或漂白粉消毒;將衣被陽光暴曬,室內保持通風換氣。
  春夏是腸道病毒感染容易發生的季節,要講究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個人衛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飯前便後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盡量不要帶嬰幼兒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哺乳的母親要勤洗澡、勤換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頭。
  在托幼機構、小學等兒童集體生活、學習的場所,專傢建議要做好晨間體檢,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傢長帶小孩去醫院就診,同時報告相關部門。如發現有發熱、皮疹的孩子後,要立即對玩具、被褥、桌椅等進行消毒;同時做好食堂、衛生間、教室等的消毒處理。
不同尋常的自然角色 Unusual natural role
病毒 不同寻常的自然角色
  其實,病毒也並非一無是處,它在人類生存和進化的過程當中,扮演了不同尋常的角色,人和脊椎動物直接從病毒那裏獲得了100多種基因,而且人類自生復製DNA的酶係統,也可能來自於病毒
計算機病毒 Computer Virus
  一種惡意計算機代碼,可以破壞係統程序,占用空間,盜取賬號密碼。嚴重可以導致網絡、係統癱瘓。 詳見計算機病毒
小說病毒 Novel virus
小说病毒
  書名:《病毒
  作者:蔡駿
  ISBN:9787104015185
  頁數:268
  定價:14.8
  裝幀:平裝
  出版年:2002-04
  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簡介:
  鼕至前夜,“我”接到了朋友求救的E-mail,當“我”趕到朋友處的時候,朋友已經跳樓身亡了。接着,不斷有人神秘地自殺,所有的遇難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經常登陸一傢叫“古墓幽魂”的個人網站。當你進入“古墓幽魂”的那一刻起,就再也無法自拔了,死亡的陰影將隨時隨地的籠罩着你。隨着調查的深入,“我”驚奇地發現,這一切都源於一百多年前發生在紫禁城裏的愛情悲劇。所有這些謎,直到最後一頁才能真相大白,然而,噩夢纔剛剛開始……著名青年作傢蔡駿的小說,作者用超乎想象的構思,構造了一個充滿恐怖、與懸疑的世界,讓讀者即使覺得恐怖,也不忍釋手。
電影病毒 Film virus
电影病毒
  影片名稱:病毒
  英文名稱:Virus
  影片類型:科幻
  上映日期:2002年11月18日
  上映地區:美國/英國
  影片語言:英語
  電影片長:106分鐘
  主要演員:傑米·李·柯蒂斯 威廉·鮑爾文
  劇情簡介:
  消滅所有的病毒(Virus)-[人類]。
  海洋拖船「海洋之星」在南太平洋意外遭遇了劇烈的臺風襲擊,面臨着沉船的危險。一個七人小組駕駛小船進入臺風眼中,他們在臺風眼裏發現了一艘640尺長,卻空無一人高科技俄羅斯研究艦艇。
  事實上,早在他們登艦之前,這艘高九尺,有多重飛翼名為「葛利亞」的超級戰艦,已被一群來自外太空的異形所占據,它們經由電腦學到人類的一切後,即全力執行其終極任務:消滅所有的病毒(Virus)-[人類]。於是它們占領所有先進科技設備,全面改造艦上船員成為殺人怪獸,企圖藉此殲滅地球人類。
  由於他們破壞力超大,殺傷力超強,但他們的生存需要依靠艦上極強大的電力,因此七人小組計畫將「葛立亞」及所有外星人引到海底,在風狂雨驟的臺風夜裏,他們究竟能否戰勝外星人?能否全數安全生還?更要緊的是地球能否得到解救?
計算機病毒 Computer Virus
  一種惡意計算機代碼,可以破壞係統程序,占用空間,盜取賬號密碼。嚴重可以導致網絡、係統癱瘓。 詳見計算機病毒
  去除方法
  使用安全的殺毒軟件清除。
  病毒名是由以下6字段組成的:主行為類型.子行為類型.宿主文件類型.主名稱.版本信息.主名稱變種號#附屬名稱.附屬名稱變種號.病毒長度。其中字段之間使用“.”分隔,#號以後屬於內部信息,為推舉結構。
  主行為類型與病毒子行為類型
  病毒可能包含多個主行為類型,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每種主行為類型的危害級別確定危害級別最高的作為病毒的主行為類型。同樣的,病毒也可能包含多個子行為類型,這種情況可以通過每種主行為類型的危害級別確定危害級別最高的作為病毒的子行為類型。其中危害級別是指對病毒所在計算機的危害。
  病毒主行為類型有是否顯示的屬性,用於生成病毒名時隱藏主行為名稱。它與病毒子行為類型存在對應關係,見下表:
  主行為類型 子行為類型
  Backdoor
  危害級別:1
  說明:
  中文名稱—“後門”, 是指在用戶不知道也不允許的情況下,在被感染的係統上以隱蔽的方式運行可以對被感染的係統進行遠程控製,而且用戶無法通過正常的方法禁止其運行。“後門”其實是木馬的一種特例,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後門”可以對被感染的係統進行遠程控製(如:文件管理、進程控製等)。
  Worm
  危害級別:2
  說明:
  中文名稱—“蠕蟲”,是指利用係統的漏洞、外發郵件、共享目錄、可傳輸文件的軟件(如:MSN、OICQ、IRC等)、可移動存儲介質(如:U盤、軟盤),這些方式傳播自己的病毒。這種類型的病毒其子型行為類型用於表示病毒所使用的傳播方式。
  Mail
  危害級別:1
  說明:通過郵件傳播
  IM
  危害級別:2
  說明:通過某個不明確的載體或多個明確的載體傳播自己
  MSN
  危害級別:3
  說明:通過MSN傳播
  QQ
  危害級別:4
  說明:通過OICQ傳播
  ICQ
  危害級別:5
  說明:通過ICQ傳播
  P2P
  危害級別:6
  說明:通過P2P軟件傳播
  IRC
  危害級別:7
  說明:通過ICR傳播
  說明:不依賴其他軟件進行傳播的傳播方式,如:利用係統漏洞、共享目錄、可移動存儲介質。
  Trojan
  危害級別:3
  說明:
  中文名稱—“木馬”,是指在用戶不知道也不允許的情況下,在被感染的係統上以隱蔽的方式運行,而且用戶無法通過正常的方法禁止其運行。這種病毒通常都有利益目的,它的利益目的也就是這種病毒的子行為。
  Spy
  危害級別:1
  說明:竊取用戶信息(如:文件等)
  PSW
  危害級別:2
  說明:具有竊取密碼的行為
  DL
  危害級別:3
  說明:下載病毒並運行
  一、判定條款:
  沒有可調出的任何界面,邏輯功能為:從某網站上下載文件加載或運行.
  二、邏輯條件引發的事件:
  事件1、.不能正常下載或下載的文件不能判定為病毒
  操作準則:該文件不能符合正常軟件功能組件標識條款的,確定為:Trojan.DL
  事件2.下載的文件是病毒
  操作準則: 下載的文件是病毒,確定為: Trojan.DL
  IMMSG
  危害級別:4
  說明:通過某個不明確的載體或多個明確的載體傳播即時消息(這一行為與蠕蟲的傳播行為不同,蠕蟲是傳播病毒自己,木馬僅僅是傳播消息)
  MSNMSG
  危害級別:5
  說明:通過MSN傳播即時消息
  QQMSG
  危害級別:6
  說明:通過OICQ傳播即時消息
  ICQMSG
  危害級別:7
  說明:通過ICQ傳播即時消息
  UCMSG
  危害級別:8
  說明:通過UC傳播即時消息
  Proxy
  危害級別:9
  說明:將被感染的計算機作為代理服務器
  Clicker
  危害級別:10
  說明:點擊指定的網頁
  判定條款:
  沒有可調出的任何界面,邏輯功能為:點擊某網頁。
  操作準則:
  該文件不符合正常軟件功能組件標識條款的,確定為:Trojan.Clicker。
  (該文件符合正常軟件功能組件標識條款,就參考流氓軟件判定規則進行流氓軟件判定)
  Dialer
  危害級別:12
  說明:通過撥號來騙取Money的程序
  說明:無法描述其利益目的但又符合木馬病毒的基本特徵,則不用具體的子行為進行描述
  AOL
  按照原來病毒名命名保留。
  Notifier
  按照原來病毒名命名保留。
  Virus
  危害級別:4
  說明:中文名稱—“感染型病毒”,是指將病毒代碼附加到被感染的宿主文件(如:PE文件、DOS下的COM文件、VBS文件、具有可運行宏的文件)中,使病毒代碼在被感染宿主文件運行時取得運行權的病毒
  Harm
  危害級別:5
  說明:中文名稱—“破壞性程序”,是指那些不會傳播也不感染,運行後直接破壞本地計算機(如:格式化硬盤、大量刪除文件等)導致本地計算機無法正常使用的程序。
  Dropper
  危害級別:6
  說明:中文名稱—“釋放病毒的程序”,是指不屬於正常的安裝或自解壓程序,並且運行後釋放病毒並將它們運行。
  一.Dropper判定條款:
  沒有可調出的任何界面,邏輯功能為:自釋放文件加載或運行。
  二.邏輯條件引發的事件:
  事件1:.釋放的文件不是病毒
  操作準則: 釋放的文件和釋放者本身沒邏輯關係並該文件不符合正常軟件功能組件標識條款的,確定為:Droper
  事件2:釋放的文件是病毒
  操作準則: 釋放的文件是病毒,確定該文件為:Droper
  Hack
  危害級別:無
  說明:中文名稱—“黑客工具”,是指可以在本地計算機通過網絡攻擊其他計算機的工具。
  Exploit
  說明:漏洞探測攻擊工具
  DDoser
  說明:拒絶服務攻擊工具
  Flooder
  說明:洪水攻擊工具
  說明:不能明確攻擊方式並與黑客相關的軟件,則不用具體的子行為進行描述
  Spam
  說明:垃圾郵件。
  Nuker
  Sniffer
  Spoofer
  Anti
  說明:免殺的黑客工具
  Binder
  危害級別:無
  說明:捆綁病毒的工具
  正常軟件功能組件標識條款:被檢查的文件體內有以下信息能標識出該文件是正常軟件的功能組件:文件版本信息,軟件信息(註册表鍵值、安裝目錄)等。
  宿主文件
  宿主文件是指病毒所使用的文件類型,有是否顯示的屬性。目前的宿主文件有以下幾種。
  JS 說明:JavaScript腳本文件
  VBS 說明:VBScript腳本文件
  HTML 說明:HTML文件
  Java 說明:Java的Class文件
  COM 說明:Dos下的Com文件
  EXE 說明:Dos下的Exe文件
  Boot 說明:硬盤或軟盤引導區
  Word 說明:MS公司的Word文件
  Excel 說明:MS公司的Excel文件
  PE 說明:PE文件
  WinREG 說明:註册表文件
  Ruby 說明:一種腳本
  Python 說明:一種腳本
  BAT 說明:BAT腳本文件
  IRC 說明:IRC腳本
  主名稱
  病毒的主名稱是由分析員根據病毒體的特徵字符串、特定行為或者所使用的編譯平臺來定的,如果無法確定則可以用字符串”Agent”來代替主名稱,小於10k大小的文件可以命名為“Samll”。
  版本信息
  版本信息衹允許為數字,對於版本信息不明確的不加版本信息。
  主名稱變種號
  如果病毒的主行為類型、行為類型、宿主文件類型、主名稱均相同,則認為是同一傢族的病毒,這時需要變種號來區分不同的病毒記錄。如果一位版本號不夠用則最多可以擴展3位,並且都均為小寫字母a—z,如:aa、ab、aaa、aab以此類推。由係統自動計算,不需要人工輸入或選擇。
  附屬名稱
  病毒所使用的有輔助功能的可運行的文件,通常也作為病毒添加到病毒庫中,這種類型的病毒記錄需要附屬名稱來與病毒主體的病毒記錄進行區分。附屬名稱目前有以下幾種:
  Client 說明:後門程序的控製端
  KEY_HOOK 說明:用於挂接鍵盤的模塊
  API_HOOK 說明:用於挂接API的模塊
  Install 說明:用於安裝病毒的模塊
  Dll 說明:文件為動態庫,並且包含多種功能
  (空) 說明:沒有附屬名稱,這條記錄是病毒主體記錄
  附屬名稱變種號
  如果病毒的主行為類型、行為類型、宿主文件類型、主名稱、主名稱變種號、附屬名稱均相同,則認為是同一傢族的病毒,這時需要變種號來區分不同的病毒記錄。變種號為不寫字母a—z,如果一位版本號不夠用則最多可以擴展3位,如:aa、ab、aaa、aab以此類推。由係統自動計算,不需要人工輸入或選擇。
  病毒長度
  病毒長度字段衹用於主行為類型為感染型(Virus)的病毒,字段的值為數字。字段值為0,表示病毒長度可變。
醫藥詞典 Medical Dictionary
    一類不具細胞結構介有遺傳、復製等生命特徵的微生物。1892年俄國學者伊凡諾夫斯基首先發現煙草花葉病的病原體可以暢通無阻地穿過細菌不能工巧匠穿過的瓷器,因而命名為過濾性病毒病毒病毒體積微小,無細胞結構,絶大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各種病毒具有不同的結構和形態,並具有嚴格的寄主專一性,即衹能在一定種類的活細胞中增殖。病毒的基本化學組成為核酸和蛋折質,某些病毒還含有脂類、多糖及無機????類等。一種病毒衹有一種核酸(DNA或RNA)遺傳物質。根據寄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
    病毒侵害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破壞畜牧業和農作物,會造成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病毒對人類健康危害很大,許多傳染病如流感、麻疹、乙腦、肺炎、小兒麻痹等到都由病毒引起。某些病毒還能引起動物的腫瘤。細菌病毒污染是發酵工業中的大忌,威脅着農藥、抗生素、酶製劑、有機溶劑的發酵生産和乳品生産等。有些病毒可用於防治害蟲和病原體。病毒還是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要實驗材料。
百科辭典 Encyclopedia
病毒 百科辞典
    病毒
    virus
    病原微生物的一種。人類的傳染病約75%由病毒引起。目前已將現有病毒歸類於59個科或組、分別隸屬於脊椎動物病毒、無脊椎動物病毒,植物病毒、真菌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五大類。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顆粒稱為病毒體(virion)。它是細胞外的結構形式,具有典型的形態、結構和傳染性。病毒體形態多數呈球狀或近似球狀,少數桿狀,絲狀或子彈狀,痘病毒呈磚塊狀,細菌病毒則大多呈蝌蚪狀。各種病毒體大小懸殊,最大約300nm,最小僅約20nm,大多數<150nm。病毒的化學組成包括核酸、蛋白質、脂質和糖類。
    
英文解釋
  1. :  Nimda,  Virus,  ultramicrobe,  ultravirus,  inframicrobe,  echo virus echo,  echovirus echo,  virus rna,  rna virus rna
  2. n.:  contagion,  Viruses,  simple organism, smaller than bacteria, and causing infectious disease
  3. adj.:  viral,  virulent
法文解釋
  1. n.  virus
近義詞
艾柯病毒
濾過性病毒
相關詞
電腦網絡安全理論研究bug漏洞電視劇千年蟲流感
醫學瘟疫傳染病計算機人物笑傲江湖武俠金庸
作傢小說詩歌科幻細菌感染電影醫療
希臘西方聖經計算機病毒軟件計算機安全互聯網更多結果...
包含詞
T病毒R病毒B病毒G病毒X病毒病毒1
黃病毒黏病毒擬病毒病毒唑朊病毒病毒病
假病毒病毒學腺病毒類病毒病毒體痘病毒
原病毒前病毒鼻病毒病毒性病毒質隱病毒
分類詳情
eb病毒
細菌病毒植物病毒
張開計算機病毒張開病毒因子張開RNA病毒
張開DNA病毒張開DNA與RNA逆轉錄病毒張開艾可病毒
真菌病毒脊椎動物病毒無脊椎動物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