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甘棠鎮簡稱蓮城,地處福安市西南部,位於三都澳白馬江畔,104國道、甘下綫疏港道縱觀其中。全鎮總面積103.7平方公裏,平原面積占23.3%,山地占70%,水面占6.7%;海岸綫全長22.6公裏,年降雨量1700—1800mm,年均氣溫18-20℃,無霜期300—320天,轄3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共有76個自然村,31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9169戶,人口41979人,其中農業人口37564人,8442戶,少數民族占5000多人。是福安市的農業重和是閩東北和浙南地區的物資集散地,目前全國最大的民間船舶修造貿易拆解中心。名勝古跡有種德禪寺、寶蓮禪寺、石筍寺、百闢岩、七層塔等。
1、經濟建設
甘棠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充分把握的發揮自身優勢和潛在內力,正確定位,主動融入福安市經濟南展和全省海峽西岸建設區、寧德市港口中心城市建設,保持了經濟發展較快的勢頭。2008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産值18.66965億元,比2007年增長28.10%,其中工業産值和農業産值完成16.66965億元和2億元,分別增長32%和13.9%,地方財政收入1604萬元,增長36.05%,農民人均6178元,比增76%,固定資産投資41000億元,比增29%,全鎮各項事業發展進入快車道。
2、農業經濟
全年投入支農資金300多萬元,金融部門支農信貸5000餘萬元,農村生産條件不斷改善。在穩定糧播面積的基礎上,大力開展農業綜合開發,葡萄、水果、茶苗等優勢産業得到新的發展。新品種、新技術進一步推廣,種植結構持續嚮高優方面調整。先後新成立茶葉合作社8個新種植特優新品種茶改造500畝,尤其是通過海峽大茶都項目落地建設,帶動了農業茶葉大跨度發展,並通過加強農村社會聯動網建設,農業産業化步伐加快。農業生産服務體係逐步完善,農産品營銷網絡進一步健全。農業産前、産中、産後服務得到有效落實。通過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農”工作不斷深入,農村經濟進一步加強,呈平穩的增長勢頭。、
3、工業産業
通過實施工業立鎮的戰略,加大了投資開發力度,1500畝電機電器集中區的已開始填方建設,以茶葉為主的食品加工業區,已動工興建,農貿市場已投入使用,工業集中區已有24傢企業落戶,中國海峽大茶都第一期工程投入使用,二期工程動工在建,茶博園規劃建設正在實施;福寧重工、東海造船廠等6傢規模以上船舶業正在緊張建設之中,2008年新開發項目已落實建設5傢,重點項目工程紮實推進,完成了市電網二期工程建設得到了市委市府肯定。逐步加大中國電機電器城、中國民營船舶修造基地、中國茶葉之鎮、南國葡萄之鎮其正使廣大産業基地發展壯大,甘棠對外宣傳的知名度明顯提升。
4、民生保障
發放農村低保金132.138萬元,全鎮公民和民房參加自然災害公共責任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農民3.9萬人,參合率達85%,發放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房租憑補貼27戶130人,完成扶貧小額信貸100餘萬元,全鎮組織募捐90多萬元支援四川地震災區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是全市捐款最多的鄉鎮,得到了市委市府的肯定。
5、基礎設施
籌集資金600多萬元,共硬化山區公路22.5公裏,完成了大車、吳洋、牛加洋、可洋、觀裏、奎住等村公路硬化,成為全市第一個全面完成農村路網建設的鄉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祝賀,投資40多萬元解决了牛柏洋、觀裏、嶺尾等六個村自來水,總投資為120萬元的甘江排澇閘工程建設,通過招投標現已動工興建,鎮政府機關大樓也進行了全面裝修。
6、社會事業
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通過不斷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和幹部管理工作機製,尤其是通過每周一的學習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廣大黨員幹部人民群衆在理想信念,道德修養,行為習慣,生育觀念等方面的認識得以提高,尤其是通過北門、南門社會主義新農村重點示範建設,“三清六改”清潔傢園整治活動,保護生活環境的全民意識,全民參與的社會氛圍已進一步形成。宣傳、教育、文化、廣電、衛生、體育、經管、民政、科技、環保、國土、檔案、殯改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殯改工作上半年雖然名列倒數,下半年經全鎮幹群共同努力已提升到前8名,綜治工作通過開展創建平安甘棠活動,構建和諧社會,組建義務治安巡邏隊配套治安巡邏車後,社會較為安定穩定,群衆安居樂業,武裝工作超額完成武裝部下達徵兵工作任務,得到了市武裝部充分肯定,2008年被寧德市武裝部評為“武裝工作先進單位”,這裏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南門村村民主任、市人大代表、義務治安巡邏隊隊長張芳華同志被評為“全國優秀人大代表”進京受奬,還接受國傢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是我們甘棠鎮村級有史以來受過最高的奬勵獲得最高的殊榮。此外,群團組織的作用進一步發揮,2008年度已圓滿完成了團委換屆選舉工作;地稅工作連續三年三連冠,得到了市委市府祝賀;六中中、高考成績喜人,順利通過了省市教育督導驗收,甘棠中心小學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南門、北門村被評為市級文明單位,民政、殘聯也分別受到省、地、市有關部門的表彰,計生工作雖然面臨嚴峻形勢,下半年舉全鎮之力,有了明顯的好轉。公安、工商、勞動、財政、老齡委、老體協、關工委、退管站、市場管理中心不同程度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表彰,取得新的業績。宗教、統一戰綫繼續鞏固和發展,國防教育和民兵預備役工作得到加強,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得到了嚴厲打擊,“處法”,禁毒、清墳等專項工作成效顯著,依法治鎮穩步推進,和諧穩定局面得到保持,不同程度得到寧德市委、市府,福安市委市府的肯定,2008年綜合考評各例中等水平。
鎮黨委會對今年工作重點進行專題研究,提出抓好十個方面工作:
一是傾註三農,全力推進增産增收。突出“三農”工作基礎地位,加大對“三農”投入,在穩定糧耕面積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着力抓好茶葉、葡萄、茶苗三大優勢産業的品種改良深加工,完成茶樹新品種規模化改造3000畝,以茶都為依托發展茶葉産銷合作社15個,發展烏竜茶加工廠6傢,繁育茶樹苗基地1500畝,發展皇后黑李1000畝,重視做好茶葉、葡萄等大宗農産品包裝和品牌打造,增加農民收入。繼續紮實推進“萬企聯萬村,共建新農村”行動,完善黨員幹部駐村任職和農村“六大員”工作,動員和帶動各方面力量從不同角度支持農村建設與發展。
二是做足服務文章,增強農村發展活力。認真落實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四重三農”的要求,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深化農村各項政策,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全面發展農村社會事業,新建一批“上銜下延”項目,危橋改造和農村客運站、候車亭,今年年底力爭10個自然村道路全面硬化,抓好鎮區環境衛生,護城河整治,建成排污排澇工程水閘,使護城河成為甘棠一道亮麗風景綫,與此同時繼續推行“定崗在村居,服務在一綫”工作機製,幹部下鄉不少於15天,全力以赴抓好農田基本建設,今年要重點抓好萬畝海堤港歧段興修,何厝水庫大壩除險加固及左幹渠修理,鎮區水利渠道疏瀎,為農業增後勁,還要不斷完善社會聯動網建設,建立完善以農村合作社組織、竜頭企業、生産大戶、農民技術員為主的村級服務網絡,不斷延伸服務,提高服務效率,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知識素質。
三是做好試點示範,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以北門、南門為新農村建設示範建設試點,以點帶面全面帶動,一手擴大鎮區村經濟總量,一手抓山區村經濟薄弱村的扶貧幫扶,完善領導挂鈎,部門結對村企共建制度,今年要完成小嶺等村造福搬遷工程35戶150人。
四是全力聚集産業,實現經濟大跨越。立足本地優勢,把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放在工業發展重要位置來抓,積極引進外資,今年計劃引進茶葉深加工企業2傢,電機電器企業24傢,扶持做強做大形成規模以上船舶修造業20傢,推動海峽大茶都二期工程建設和茶博園徵地建設中國海峽茶博會的召開,通過一年努力,三大主導産業在甘棠的壯大發展。
五是全力維護社會穩定,確保群衆安居樂業。穩定是硬任務,是第一責任。要牢固樹立穩定壓倒一切、群衆利益至上的觀念,正確處理好經濟活與社會穩的關係,紮實推進“平安甘棠”建設,着力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積極宣傳《信訪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及早發現、妥善解决各種人民內部矛盾和問題,穩妥有效地解决8個重點村徵地和重點工程建設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做好東西南北等八個村安置地報批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嚴防惡性群體事件發生,努力把不穩定因素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大力加強社會治安打防管控體係建設,創新城鄉社區警務工作機製,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比較薄弱的重點區域、敏感場所的治安整治,積極探索流動人口的管理機製,依法防範和打擊各類刑事犯罪、經濟犯罪和黑惡勢力,打擊敵對勢力和邪教組織的滲透破壞活動,嚴厲打擊吸販種毒的犯罪行為,增強群衆的安全感和治安滿意率。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製,堅决遏製各類事故發生。
六是以人為本,確保民生工程落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和諧的內在要求,是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養,病有所醫的要求,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認真落實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充實邊遠山區小學教學點師資力量,進一步完善農村睏難家庭學生補助制度,推進城鎮教育均衡發展,強化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建設,強化接種預防麻疹疫苗,8個月以上到14周歲未成年人,要求接種率達到95%以上,確保孩子健康成長。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發展農村體育事業,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保以戶為單位農民參加率達到88%以上,讓群衆實實在在共享改革發展的新成果。弘揚先進文化,提高全民素質。今年要大力開展宣傳建國60周年紀念活動,要充分發揮七個俱樂部作用,發展人民體育運動召開好寧德市第一屆中長跑體育運動會,提升甘棠對外形象,着力提升農民整體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七是加強軟環境建設,提高機關服務效能。機關的職能在於服務,針對軟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鎮黨委政府根據市委確保今年是 “軟環境建設年”,全面整頓機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今年為確保甘棠鎮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安排各項任務,改變工作作風,提高機關服務效能,針對今年工作,鎮黨委改變過去做法,進行人事和工作重新調整安排,采取以點帶面、以綫帶片的工作方法,確定8個重點村,成立四條綫,帶動工作片,帶動其他村各項工作,做到重點突破,有的放矢,點面結合,集中精力,快節奏、高效率工作。並充分發揮人盡其纔,使幹部有所作為,調動幹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形成良好機關工作風氣。
八是提升計生水平,實現爭先創優目標。以“夯實基礎、提升水平、爭先創優”為目標,加大齊抓共管、統籌解决人口問題的力度,全力以赴抓好計劃生育後進轉化工作。今年計生工作采取組建計生服務隊,由三位副科級領導專門負責,進行經常性抓辦法,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嚴厲打擊“兩非”行為,強化孕前管理,加大社會撫養費徵收力度,嚴肅查處黨員幹部違法生育行為,落實對獨生子女戶和“二女”戶的優惠政策,努力穩定低生育水平。強化計生基礎工作,充分發揮計生協會、村兩委、計生管理員和小組長的作用,逐步實現村(居)民自治,確保農村計生工作的有序健康發展。抓好計生服務站(所)達標建設,爭取鎮計生服務大樓近期內投入使用。
九是優化鎮區環境,提高甘棠對外形象。城鎮建設事關形象,事關民心,建設管理好甘棠鎮區責無旁貸。結合甘棠實際,專門成立了鎮區綜合管理隊,將原有的村建站、城管中隊、環衛所聯合統一管理,要求鎮區街道清潔衛生,讓群衆滿意,抓好“清潔傢園”工作,按照鎮區總體規劃完善鎮區功能,提升城區品位,強化鎮區管理綜合執法工作,嚴肅查處非法買賣土地和違法違章建設行為,提高管理水平和執法效率,切實解决“髒、亂、差、堵”問題,努力構建“新、緑、亮、潔、美”力爭創市級文明單位,提高甘棠對外形象。
十是嚴格落實責任,形成真抓實幹的優良作風。一些工作之所以推進緩慢、難以完成,缺乏的往往不是發展思路,而是工作力度。最關鍵的落實是責任的落實。對於鎮黨委、政府决定的工作部署,必須緊緊抓住責任這個關鍵環節,強化責任,落實責任,督查責任,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實現。各村、鎮直機關單位按照“三定”方案所確定的職能,認真履行職責,切實負起責任,對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不推諉、不含糊,不怕擔風險、不怕得罪人,使各項工作能夠順利推進;繼續抽調選派能力強、表現好、經驗豐富的幹部負責抓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圍繞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製定目標到人、任務到人、時限到人的責任體係,使每一位同志都能盡心盡職幹工作。把全部心思放在發展上、用在工作上,盯緊發展第一要務,心不旁騖、力不分散,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研究工作、少考慮個人,紮實推進各項工作。從鎮班子領導做起、從鎮村幹部做起,大力弘揚少說多幹與埋頭實幹、雷厲風行與分秒必爭、令行禁止與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文章,改善投資環境,提高辦事效率。去年推行鎮主要領導、兩委成員、包村與後勤幹部、村主幹動態管理辦法以及績效考評活動,在調動鎮村幹部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今年要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監督檢查、定期考評、責任追究等工作機製,改進考評辦法,強化考評效果,進一步營造你追我趕的良好工作局面,更好地推進各項工作落實,把甘棠的各項工作搞好。 |
湖南省雙峰縣甘棠鎮 Shuangfeng town of Kom Tong Hall in Hunan |
甘棠鎮位於湖南省雙峰縣最西端,原為甘棠鄉,1994年撤鄉建鎮。西與邵東交界,北與漣源接壤,東南與本縣的三塘鋪、印塘相鄰。全鎮土地面積132.87平方公裏,轄83個村、2個居委會、77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3萬人。
該鎮交通發達,物産豐富。青甘、太甘公路橫貫南北,與320國道和雙婁、雙漣相聯,在建的潭邵高速公路、洛湛鐵路亦自東嚮西穿過;鎮村公路蛛網密佈、聯通各個村組。金傢的煤炭儲量豐富;甘棠鋪西瓜獨具風味、全省聞名;山鬥藥材獨領風騷,享有"藥都"之美稱。山鬥華天洞,自東嚮西綿延數十公裏,洞中有廳、洞廳相連、"幽、險、奇、壯"而著稱,最具旅遊開發價值。
行政轄村
企石村山峰村長衝村蔡傢村伍林村桃林村魯子塘村山井村楓樹村山洲村山鬥村合心村西坪村蘇林村劉傢村鬆傢村????井村光輝村新陽村密陽峰村大吉村竜安村金石村白竜潭村潭上江村和平村茯木山村井塘村甘棠村寧傢村湖橋村劉傢衝村莘耕村潭江村仰書村曬𠔌石村雙竜村芭蕉衝村甘衝村八一村岩門村竜集村三壩橋村賽田村雙建村匡傢衝村田心村竜嘶村雙洲村大富村大石村加祥村香花村羅傢村同傢村芭交村木排村虎邊村兩豐村接草村青山村石洞村嚮陽村楊林村井夫村曹林村石塘邊村長衝坪村塘底村二步山村金華村金傢村羅白衝村竜團村旺興村興無村南衝村楊倉村躍進村雙中村東風村荷葉村曹路村 |
|
鄉鎮簡介
甘棠鎮位於安徽省南部,坐落在世界著名風景勝地黃山和被譽為黃山情侶的太平湖之間,北去長江口岸銅陵、蕪湖130公裏和220公裏,南往屯溪航空港115公裏,S103省道和即將建設的合銅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為“兩山一湖”交通中轉站,係黃山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接待中心,1992年撤區並鄉後全鎮面積104平方公裏,轄14個村(1個山區村、2個半山半畈村、11個販區村)、9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萬人(農村勞動力8705人)。鎮人民政府駐地黃山區平湖西路。
氣候類型
甘棠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溫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5℃,年均降水1500毫米,年均日照1700小時,全年無霜期230天,是一個空氣清新,山清水秀,氣候宜人的優美山城。
旅遊及特産
甘棠鎮內物産殷實,資源豐富。擁有林地9.9萬餘畝,活立木蓄積量17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306萬株,森林覆蓋率56.7%;茶園面積953畝,年産幹茶27噸,民主彩虹雲尖是黃山毛峰係列品牌;全鎮耕地1.5萬畝,盛産水稻,蔬菜,瓜果,甘蔗為主,養殖業遍布全鎮,擁有千頭豬場,萬衹雞場及肉鴿、蛇、鱉、羊、奶牛、七彩山雞等特種養殖基地;浦溪河流經境內,小2型水庫4座,養殖水面305畝,肖黃山牧竜山泉礦泉水、花崗岩等天然資源已開發利用。名勝古跡衆多,尤以現存的明清時期的六角樓、興村古祠堂、鐘山庵為著名,肖黃山霧山,孟山國傢森林公園和黃荊島、彩虹𠔌、十裏山自然保護區及文化公園、蔣傢山遺址,巽峰塔等景區景點正在引資開發;中心城區建有20多傢高中檔賓館和部省屬休(療)養院、培訓中心,“吃、住、行、遊、購、娛”功能齊全,被譽為黃山腳下“培訓城”,是很好的休閑、度假、旅遊、療養目的地。
綜合改革試點鎮
1990年甘棠鎮被列為黃山市中心鎮和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幾年來,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城鎮道路、水電、通訊等各項基礎設施日緻配套完善,工業、農業、商業、旅遊快速發展,科、教、文、衛、廣播電視獲得全面進步,綜合實力在省市不斷爭先進位。2002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鄉鎮企業營銷收入2億元,增長14%,綜合指數進入全市第9位;財政收入實現1658萬元,增幅8%,列全市第7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24元,達到3298元,列全市第6位。建成了市、區長“三園”改造示範點和興村梨園,玫瑰花無公害科技園;培植了近百傢種糧、造林、果木、蔬菜科技示範大戶;開展“林業二次創業”,實施退耕還林6402畝,長防林1321畝和生態緻辭富傢園項目,民主,莊裏村分獲省,市生態示範村稱號;完成了集體企業改製工作,規劃了區、鎮城西工業園,引進註册雙雄竹業製品有限公司成功租賃華林竹膠板廠並取得自營出口權,組建了民營祥竜實業集團,成為集房地産開發、商貿、旅遊、賓館服務業於一體的知名企業。舊城改造初顯成效。太平盛世、太平富市、太平興市、昌盛市場、中心市場、茶葉市場、竜井果蔬市場、芙蓉市場及城東、城西商貿城等各類專業市場遍布新城,700余家個體私營企業投身本地經濟建設,引進蕪湖金鼎集團,安泰物流公司、上海華聯超市等來鎮投資興業,發展地方經濟。
古鎮新城
甘棠古鎮新城,人文薈萃,社會繁榮。70年代涌現出全國林業勞模方鹹鬆(當選過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屆省人大常委)。境內有區屬一中、二中、旅遊職業學校、小學一所、自辦初級中學一所,小學11所,實現了兩基達標,培養了大批專業和實用人才。鎮境有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各一所,並建有鄉鎮醫院一所,引進了六都名醫開設了骨傷科門診。建成了省級五星級廣播電視站和全省百佳計劃生育服務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村民自治成為模範鄉鎮和無毒示範鄉鎮,基層組織建設進入全市先進行列。
甘棠鎮已確立了堅持“穩農強工,興旅活商,打造全市發展最快,城鎮最美,生態最佳”的名牌鄉鎮的發展戰略;以民營經濟為核心,以結構調整、工業建設、招商引資、小城鎮建設為抓手,實現由農業大鎮嚮工業重鎮、民營強鎮、經濟富鎮、生態名鎮的跨越。
行政轄村
甘棠村 立新村 鳳凰村 弦瑞村 玉河村 馬傢村 大橋村 民主村 劉村村 莊裏村 興村村 烏羊村 十字畈村 張傢埂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9235男9937女9298家庭戶戶數5539家庭戶總人口(總)18465家庭戶男9542家庭戶女89230-14歲(總)39810-14歲男20290-14歲女195215-64歲(總)1365515-64歲男710415-64歲女655165歲及以上(總)159965歲及以上男80465歲及以上女79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7359 |
|
地理位置
甘棠鎮是賓陽三大古鎮之一,是有名的農産品集散地,位於賓陽縣東南面,斑江河畔,距縣城50公裏。北與古辣、露圩兩鎮接壤,南與橫縣石塘毗鄰。湘桂鐵路、桂海高速公路、賓橫公路和鬱江支流——斑江穿境而過,離桂海高速公路古辣出口處20公裏。
鄉鎮概況
全鎮現有人口5萬多人,面積189平方公裏,轄15個村(居)委、96個自然村。總人口5萬人,壯族人口居多,占85%,屬少數民族鄉鎮。有耕地面積5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萬畝,有山林面積15萬畝,屬一個山區農業大鎮。境內以丘陵地貌為主,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物産豐富。主要經濟作物有水稻、玉米、糖蔗、桑蠶、木薯等,畜牧業發達,尤以生豬、仔豬和養雞業出名。幾來年,平均年生豬出欄4萬頭,仔豬上市10萬頭,肉雞出欄22萬羽。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2005年末,全鎮有個體工商戶1300多戶,較具規模的私營企業有16傢,主要産品有衡器鑄件、農機具係列産品、不銹鋼産品等,是廣西有名的農機具生産基地,産品遠銷區內外,並出口到東盟各國,年産值達6000多萬元。桑蠶、糖蔗、養殖業和民營經濟屬該鎮的幾大支柱産業,甘棠粉利享譽縣內外,是群衆逢年過節的必備佳餚,近年來,年均粉利産值都達1600萬元,是該鎮一項極具潛力的特色産品之一。
經濟發展
民營企業較為發達,全鎮上規模的民營企業共有13傢,協業行業有鑄件、農機具、造紙、農藥、竹器、紅磚廠等。其中鑄件係列産品是甘棠鎮具有一定規模的傳統産品,近年來,農機具係列産品生産更具地方特色,主要産品有:打𠔌機、風𠔌機、切蔓機、𠔌倉機、微型碾米機等,年生産能力18萬臺(套)以上産品質量上乘,價格適宜,暢銷區內各地及雲南、貴州、海南、廣東、深受用戶好評。甘棠鎮勞動力資源豐富,2003年初統計,外出務工人員將近1萬人。
甘棠鎮資源豐富,有耕地面積5.05萬畝,山林面積14.9萬畝,轄區內儲藏着欽含量達98.5%的重晶石礦、以及製造瓷器用的白泥、燒製紅磚用的優質土壤。甘棠鎮是個農業大鎮,農業主要以糧食、糖蔗、桑蠶三大支柱為主。
2002年,全鎮糧食總産量達20206噸,進廠原料蔗達2.1萬噸,蠶繭産量1044噸,國內生産總值達17340萬元,財政收入287.4萬元,企業營業總收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8元。
地方特色
1、甘棠鎮是賓陽縣三大古鎮之一,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屬典型的少數民族鄉鎮。美麗的斑江貫穿甘棠,她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作為水路交通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許多商品、貨物由斑江運抵甘棠,再分散鄰近的各縣、鎮鄉,造就了甘棠的繁榮,也養育了甘棠人純樸、善良、熱情、開朗的性格。優秀的抗日故事片《十天》就是在斑江拍攝的。
2、甘棠民族文化藝術節5月17日(1993年以前叫蓬圩節)是甘棠壯鄉群衆的盛大節日,從解放前一直流傳至今。在節日那天,衆從四面八方雲集到集鎮裏舞竜舞獅,載歌載舞,對唱山歌,盡情的展現民族風情,歌唱幸福的生活。
3、甘棠的扣肉、粉利已是馳名縣內外,到甘棠不吃扣肉等於沒到過甘棠,甘棠的扣肉從選肉、加工、到配汁都十分講究,使人吃起來感覺肥而不膩,鬆而可口,再加上香芋一起燜,更為香純可口,讓人樂不思蜀,賽似神仙。每逢節假日,南寧、邕寧等地都有人專門驅車來購買甘棠的扣肉,有親戚、朋友在甘棠工作的也忘不了叫他們幫忙捎上三五斤,過上一把癮。再說一說甘棠的粉利,也是有着悠久的歷史,它是選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由於韌性好、耐煮、耐炒,吃起來爽滑可口,而大受歡迎,每年春節期間,甘棠粉利都供不應求,産品銷往南寧和鄰近各縣份。 |
|
鄉鎮簡介
古稱甘棠鋪。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定名甘棠鄉。1932年(民國21年)12月,更名甘棠鎮;1952年3月,撒銷甘棠鎮成立甘棠鄉;1958年,改為甘棠公社;1984年,復名甘棠鄉;1992年12月,由甘棠鄉改為甘棠鎮。
該鎮位於縣城南。距縣城28公裏,距達州河市機場77公裏,距達州火車站71公裏,距萬州長江港170公裏、梁平飛機場67公裏,距達萬鐵路開江站8.50公裏。是革命烈士、湘鄂贛軍區司令員、紅一軍團參謀長徐彥剛的故鄉。1998年,甘棠鎮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試點小城鎮建設"。同年12月,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評為"社會治安綜合治埋模範鎮"。2005年3月,被達州市委、市政府命名為"達州三十強鄉鎮"。
全鎮幅員面積93.0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2289公頃,名列卉江縣第一大鎮,鎮治中街。轄甘棠社區居民委員會、12個居民小組和鑼鼓黨、八角亭、竜井壩、香安廟、南壩子、轉洞橋、箭口壩、觀音岩、高寺、????井溝、玉河橋、馬號、跳蹬河、冠子山、白楊坪、石筍子等懷個村,143個村民小組。2005年末,全鎮有15617戶、535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51人。有藏族、回族、土傢族、彝族等少數民族各1人。
地理特徵
境內平壩、丘陵、山區皆有。年均氣溫17.60℃,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年均無霜期298天。有石灰石、煤、天然氣、頁岩、背沙石等礦産資源。種植業中主産水稻、小麥、玉米、油菜、花生等,養殖業中有豬、禽、魚等。鴨鵝養殖歷為全縣之冠。
經濟發展
經濟有較大發展。全鎮鄉鎮企業359個,從業人員38O5人。其中有商業個體戶286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200萬元。其中消費額達100萬元以上的組織1戶。有水泥、鍋罐鑄造、油料加工、精米加工、頁岩磚瓦、建築預製件、釀酒等工業企業155個,從業人員230人,企此總産值16435萬元。綜合商場6個,批發零售額為4212萬元。住宿餐飲此369萬元,租賃商務行業24萬元。甘棠鎮鍋罐産品名揚縣內外。建有鴨鵝養殖基地,集中成片種植油檄攬140公頃,銀杏67公頃,植桑樹133公頃。全鎮有林地面積3067公頃。其中國有林67公頃,蓄積用材林98579立方米。退耕還林面積320公頃。建雜交母豬繁殖場13個,更換三元雜交豬7120頭。有雜交水稻製種基地面積達80公頃。2O05年末,全鎮國內生産總值19601萬元,其中第一産業10241萬元,第二産此3101萬元,第三産業6759萬元。糧食總産量31984噸,肉類總量7110噸,水果19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946元。
城鎮建設
城鎮建設發展較快。1992年街道面積擴建到1平方公裏。到2005年,建成甘白、文興、天子、文呂、五福、炮臺等6條街和水巷子、文化等2條巷。交通發達,有省二級廣開公路18公裏、縣級公路5公裏、鄉村公路13條154公裏。有交通運輸大戶8傢,客貨車76輛,工程車2輛。有開往廣州市、浙江省、西安市、成都市、重慶市、萬州區、梁平縣、達州市、宣漢縣、萬源市等地的客車。鎮內建有移動、聯通網姑5個,安裝程控電話機2871部,移動電話機10050部。遠程教育網點1個。全鎮醫藥門市52個。
基礎建設
1996年,基本普及九年製義務教育。2005年,全鎮轄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21所,其中私立小學3所。有在校中學生1992人,小學生4310人,教職工257人。文化設施有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個,有綫(含光纖)電視用戶5058戶,廣播電視覆蓋面達95%的村社。有老年此餘文藝表演隊3個、民間樂隊4個、體育隊6個。分別任"五四"青午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十一"國慶節和元旦、春節廣泛開展文體活動。衛生設施有鎮衛生院2所、中心衛生院1所,婦幼保健中心1個,村級衛生站17個,鎮計生服務指導站1個,個體診所6個。還有省級文物保護古跡"旗表處十雷代朝之妻鬍氏節孝坊"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朱氏宗伺"。豆筍、緑豆皮、板鴨等土特産品遠近聞名,成為甘棠鎮名優産品暢銷境內外。 |
|
甘棠鎮位於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縣境東北部,距縣城16.5公裏,面積134.6平方公裏,人口1.5萬,其中苗族、侗族占86.7%。鎮政府駐甘棠坳。有公路連接209國道。轄甘棠1個居委會和紅光、溪口、平原、燎原、塘頭、地靈、田地、高峰、古坡、樂群、竜峰、建國、大橋、寨姓、杉木、山門、農場17個村委會。
1950年設甘棠坳鄉,1958年改公社,後更名甘棠公社,1984年建鎮。
礦産資源主要有金、煤、鋁土。鄉鎮企業以建材為主。盛産杉、鬆、茯苓、天麻、柑橘、西瓜。為縣北部農副産品集散地。 |
|
甘棠鎮位於安徽省南部,座落在世界著名風景勝地黃山和被譽為黃山情侶的太平湖之間,北去長江口岸銅陵、蕪湖130公裏和220公裏,南往屯溪航空港115公裏,S103省道和即將建設的合銅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為“兩山一湖”交通中轉站,係黃山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接待中心,1992年撤區並鄉後全鎮面積104平方公裏,轄14個村(1個山區村、2個半山半畈村、11個販區村)、9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萬人(農村勞動力8705人)。鎮人民政府駐地黃山區平湖西路。
氣候
甘棠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溫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5℃,年均降水1500毫米,年均日照1700小時,全年無霜期230天,是一個空氣清新,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的優美山城。
旅遊及特産
甘棠鎮內物産殷實,資源豐富。擁有林地9.9萬餘畝,活立木蓄積量17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306萬株,森林覆蓋率56.7%;茶園面積953畝,年産幹茶27噸,民主彩虹雲尖是黃山毛峰係列品牌;全鎮耕地1.5萬畝,盛産水稻,蔬菜,瓜果,甘蔗為主,養殖業遍布全鎮,擁有千頭豬場,萬衹雞場及肉鴿、蛇、鱉、羊、奶牛、七彩山雞等特種養殖基地;浦溪河流經境內,小2型水庫4座,養殖水面305畝,肖黃山牧竜山泉礦泉水、花崗岩等天然資源已開發利用。名勝古跡衆多,尤以現存的明清時期的六角樓、興村古祠堂、鐘山庵為著名,肖黃山霧山,孟山國傢森林公園和黃荊島、彩虹𠔌、十裏山自然保護區及文化公園、蔣傢山遺址,巽峰塔等景區景點正在引資開發;中心城區建有20多傢高中檔賓館和部省屬休(療)養院、培訓中心,“吃、住、行、遊、購、娛”功能齊全,被譽為黃山腳下“培訓城”,是很好的休閑、度假、旅遊、療養目的地。 |
|
甘棠鎮 甘棠鎮位於市境南部,東臨賽江與賽岐鎮隔水相望,距市政府19千米。地處北緯26°52′40″-26°58′30″、東經119°33′55″-119°40′55″之間,面積103.7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32個行政村。104國道貫穿鎮境。甘棠洋為福安最大平原,全市糧食基地之一。 [代碼]350981107:~001蓮城居委會 ~201西門村 ~202東門村 ~203南門村 ~204北門村 ~205上塘村 ~206港邊村 ~207南塘村 ~208甘坪村 ~209甘江村 ~210外塘村 ~211後岐村 ~212港岐村 ~213國澤村 ~214春雷雲村 ~215牛傢洋村 ~216奎聚村 ~217英岐村 ~218牛柏洋村 ~219厝坪村 ~220山下村 ~221倪下村 ~222吳洋村 ~223觀裏村 ~224湄洋村 ~225何厝村 ~226銅坑裏村 ~227山頭莊村 ~228小嶺村 ~229可洋村 ~230嶺尾村 ~231過洋村 ~232大車村
[沿革]1958年設甘棠公社,1984年建鎮。1990年末面積103.7平方千米,人口45756人,非農業人口4286人,轄1個居委會、39個村委會,118個自然村,鎮政府駐甘棠西門。1997年,面積103.7平方千米,人口4萬,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上塘、港邊、南塘、外塘、港岐、後岐、甘坪、甘江、大留、小留、樟港、加招、南安、北山、坑門裏、牛柏洋、厝坪、眉洋、觀裏、山下、倪下、吳洋、國澤、奎聚、英岐、春雷雲、牛傢洋、何厝、銅坑裏、小嶺、山頭莊、可洋、大車、嶺尾、過洋39個村委會和蓮城居委會。 |
|
甘棠鎮地處福安市西南部,位於三都澳白馬江畔,104國道、甘下綫疏港道縱貫全境,轄區總面積103.7平方公裏,海岸綫全長22.6公裏。下轄32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4.25萬人。2006年工農業總産值9.6億元,財政收入650萬元。
甘棠鎮是福安市農業重鎮,是閩東北和浙南地區的物資集散地,也是全國最大的民間船舶修造貿易拆解中心和茶樹苗繁育基地。擁有食品加工、鑄造、建材、機電、茶葉加工等企業200多傢,年修造拆船舶百餘艘,總噸位8萬多噸,創産值4億多元。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完成了全鎮總體規劃,實現了水、電、路、電話、電視“五通”,開展“三清六改”和“傢園清潔活動”,鎮容村貌明顯改觀。 |
|
轄:甘棠居委會;甘棠、紅光、溪口、平原、燎原、塘頭、地靈、田地、竜豐、古坡、樂群、高峰、建國、寨姓、大橋、杉木、山門17個村委會。 |
|
轄:企石、山峰、長衝、蔡傢、伍林、桃林、大塘、山井、楓樹、山洲、山鬥、合心、西坪、蘇林、劉傢、鬆傢、????井、栽樹坪、新陽、同心、大吉、竜安、金石、白竜潭、潭上江、和平、紅旗、井塘、甘棠、寧傢、湖橋、劉傢衝、莘耕、潭江、仰書、石竜、雙竜、芭蕉衝、甘衝、八一、岩門、集、五一、賽田、雙建、匡傢衝、田心、竜嘶、雙洲、大富、大石、加祥、香花、羅傢、同傢、芭蕉、木排、虎邊、兩峰、接草、青山、石洞、嚮陽、楊林、景福、曹林、石塘邊、長衝坪、塘底、二步山、金華、金傢、羅白衝、竜團、旺興、興無、南衝、楊倉、躍進、雙中、湖禧衝、荷葉、曹路83個村委會。 |
|
甘棠鎮是靖州縣第一個大鎮,位於靖州縣北部,距縣城25公裏。位於兩市(懷化,邵陽)三縣(靖州,會同,綏寧)交界處,區位優勢十分明顯。全鎮交通非常便利,焦柳鐵路穿境而過。甘棠大橋橫跨沅水與太陽坪市鎮209國道相連。鎮內村村通公路,已行成公路網絡。1985年撤鄉設鎮,總面積20。66萬畝,其中耕地面積2。6萬畝,林地面積13。5萬畝。水庫8座。轄1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個農場。共5489戶,2。19萬人。居住漢,苗,侗等多個民族。
全境素有“靖州糧倉”和“水果之鄉”之美譽。水果種植面積達2萬餘畝,盛産柑橘,西瓜和各種中藥材。甘太工業區占地3000餘畝。現有美豪地板廠,靖州水泥廠等一批縣鄉企業。擁有甘太碳素有限責任公司,華鑫莫來石廠等一批廠傢。 |
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 Loudi Shuangfeng |
甘棠鎮
甘棠鎮位於雙峰縣最西端,原為甘棠鄉,1994年撤鄉建鎮。西與邵東交界,北與漣源接壤,東南與本縣的三塘鋪、印塘相鄰。全鎮土地面積132.87平方公裏,轄83個村、2個居委會、77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7.3萬人。
該鎮交通發達,物産豐富。青甘、太甘公路橫貫南北,與320國道和雙婁、雙漣相聯,在建的潭邵高速公路、洛湛鐵路亦自東嚮西穿過;鎮村公路蛛網密佈、聯通各個村組。金傢的煤炭儲量豐富;甘棠鋪西瓜獨具風味、全省聞名;山鬥藥材獨領風騷,享有"藥都"之美稱。山鬥華天洞,自東嚮西綿延數十公裏,洞中有廳、洞廳相連、"幽、險、奇、壯"而著稱,最具旅遊開發價值。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甘棠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樹形象、立權威、謀發展"的工作思路,各項事業都取得顯著成就,1996年躋身全省經濟實力"百強鎮"。
鄉鎮企業迅速崛起。2000年,全鎮有各類鄉鎮企業678傢,總産值7.82億元,成為全鎮國民經濟和財政收入的重要支柱。其中工業總産值2.72億元,形成了以水泥、煤炭、建材、鑄造、中藥材加工為支柱的工業體係,1996年被評為"婁底地區鄉鎮企業十強鎮"。近年來,該鎮闢建工業小區,已有10多傢上規模的不銹鋼、中藥材加工企業落戶區內。
農業是該鎮的基礎産業,近10年來,該鎮在進一步鞏固發展糧、豬主導産品的同時,不斷優化産業結構,已建立起中藥材、西瓜、竹蓀、小水果等高效優質農産品生産基地,農業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公路通、百業興,要想富、先修路"已成為共識。10年來,新修鎮村公路127公裏,實現了村村通公路。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一座嶄新的農民城已在甘棠鎮崛起,10年來,基礎設施纍计投資150多萬元,先後建成日産300噸的自來水廠、郵政電信大樓,開通1000門程控電話和移動通信,全鎮90%的村通電話;新建了鎮政府和鎮財政所辦公大樓、鎮農貿市場、客運站。
鎮黨委、政府按照"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部門單位包幹、經常工作為主、節育措施到戶"的工作要求,紮實開展計劃生育工作。1992年投資52萬元建成計育綜合服務國策樓,建立了一支思想、技術雙過硬的計育服務隊伍,有效地促進了計育工作的開展。10年來,人口出生率控製在14‰以內,計劃生育率達95%,育齡婦女綜合節育率達100%。
文化教育衛生事業蓬勃發展。10年來,纍计投資2500萬元,改造危房12000平方米,新建擴建學校11所,有17所學校建好了圖書室和閱覽室,有27所學校建好了儀器管理和學生實驗室,有8所學校被評為"園林式"、"花園式"學校,金傢中學率先建起了電腦室。新建了投資75萬元的鎮中心小學,投資115萬元建起了雙峰八中的五層教學大樓。投資45萬元建起了有綫電視臺,實現了有綫、無綫兩臺合一。衛生保健事業同步發展,投資120萬元建成了鎮中心醫院,解决了群衆就醫難等問題。 |
|
位於賓陽縣東南部,鎮政府駐甘棠圩,距縣城40千米。面積189平方千米。年末總戶數11963戶,總人口50273人。其中,農業人口47992人。轄甘棠社區居委會;洪信、六律、八德、鄧村、那河、那冷、那寧、高棠、五合、八合、合莊、南橋、新寧、旺竜14個村委會。(《年鑒》為:轄14個村委會,共99個自然村、357個村民小組。) |
|
甘棠鎮是賓陽三大古鎮之一,是有名的農産品集散地,位於賓陽縣東南部,斑江河畔,距縣城48公裏,總面積189平方公裏,東、西部分分別與橫縣、邕寧接壤。全鎮轄15個村(居)委,96個自然村,總人口5萬人,其中壯族占86%,屬少數民族鄉鎮。耕地面積5萬多畝,是個農業大鎮,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蔗、桑蠶、玉米、花生、木薯、水果等,其中甘蔗、桑蠶是本地主要經濟作物。林木資源豐富,全鎮有林面積15萬畝,藴藏着豐富的木材資源,木材加工和鬆脂開採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交通便利,供電及通信設施完善,賓橫公路、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鐵路貫通境內,離桂海高速公路古辣出口10公裏,甘棠供電所年供電量2700千瓦,程控電話網絡及移動通信信號覆蓋全鎮。
民營企業較為發達,全鎮上規模的民營企業共有13傢,協業行業有鑄件、農機具、造紙、農藥、竹器、紅磚廠等。其中鑄件係列産品是甘棠鎮具有一定規模的傳統産品,近年來,農機具係列産品生産更具地方特色,主要産品有:打𠔌機、風𠔌機、切蔓機、𠔌倉機、微型碾米機等,年生産能力18萬臺(套)以上産品質量上乘,價格適宜,暢銷區內各地及雲南、貴州、海南、廣東、深受用戶好評。甘棠鎮勞動力資源豐富,2003年初統計,外出務工人員將近1萬人。
地方特色
甘棠鎮是賓陽縣三大古鎮之一,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屬典型的少數民族鄉鎮。美麗的斑江貫穿甘棠,她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作為水路交通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許多商品、貨物由斑江運抵甘棠,再分散鄰近的各縣、鎮鄉,造就了甘棠的繁榮,也養育了甘棠人純樸、善良、熱情、開朗的性格。優秀的抗日故事片《十天》就是在斑江拍攝的。
甘棠民族文化藝術節5月17日(1993年以前叫蓬圩節)是甘棠壯鄉群衆的盛大節日,從解放前一直流傳至今。在節日那天,衆從四面八方雲集到集鎮裏舞竜舞獅,載歌載舞,對唱山歌,盡情的展現民族風情,歌唱幸福的生活。
說到吃,甘棠的扣肉、粉利已是馳名縣內外,到甘棠不吃扣肉等於沒到過甘棠,甘棠的扣肉從選肉、加工、到配汁都十分講究,使人吃起來感覺肥而不膩,鬆而可口,再加上香芋一起燜,更為香純可口,讓人樂不思蜀,賽似神仙。每逢節假日,南寧、邕寧等地都有人專門驅車來購買甘棠的扣肉,有親戚、朋友在甘棠工作的也忘不了叫他們幫忙捎上三五斤,過上一把癮。再說一說甘棠的粉利,也是有着悠久的歷史,它是選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由於韌性好、耐煮、耐炒,吃起來爽滑可口,而大受歡迎,每年春節期間,甘棠粉利都供不應求,産品銷往南寧和鄰近各縣份。
如果你請甘棠人吃飯問他是吃狗肉還是魚生,十個有八九個說吃魚生,說起吃魚生甘棠人是出了名的,你衹需看甘棠人那切魚片的刀功個個頂呱呱,那絶對是一流的,魚生配料有十幾種之多,一溜兒而沿街擺開,生意十分紅火。
甘棠還有許多好去處,斑江的晚霞垂釣, 那洪水庫的遊船觀光,南橋的千畝桑園觀光等。
經濟發展狀況
甘棠鎮資源豐富,有耕地面積5.05萬畝,山林面積14.9萬畝,轄區內儲藏着欽含量達98.5%的重晶石礦、以及製造瓷器用的白泥、燒製紅磚用的優質土壤。甘棠鎮是個農業大鎮,農業主要以糧食、糖蔗、桑蠶三大支柱為主。民營企業發展有一定規模,資産達100萬以上的民營企業,全鎮共有12傢,涉及行業有鑄造、農機具係列、農藥、造紙、不銹鋼水塔等。2002年,全鎮糧食總産量達20206噸,進廠原料蔗達2.1萬噸,蠶繭産量1044噸,國內生産總值達17340萬元,財政收入287.4萬元,企業營業總收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8元。 |
|
位置
甘棠鎮位於安徽省南部,座落在世界著名風景勝地黃山和被譽為黃山情侶的太平湖之間,北去長江口岸銅陵、蕪湖130公裏和220公裏,南往屯溪航空港115公裏,S103省道和即將建設的合銅高速公路穿境而過,為“兩山一湖”交通中轉站,係黃山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接待中心,1992年撤區並鄉後全鎮面積104平方公裏,轄14個村(1個山區村、2個半山半畈村、11個販區村)、93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6萬人(農村勞動力8705人)。鎮人民政府駐地黃山區平湖西路。
氣候
甘棠鎮屬中亞熱帶季風溫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5℃,年均降水1500毫米,年均日照1700小時,全年無霜期230天,是一個空氣清新,山青水秀,氣候宜人的優美山城。
旅遊及特産
甘棠鎮內物産殷實,資源豐富。擁有林地9.9萬餘畝,活立木蓄積量17萬立方米,毛竹蓄積量306萬株,森林覆蓋率56.7%;茶園面積953畝,年産幹茶27噸,民主彩虹雲尖是黃山毛峰係列品牌;全鎮耕地1.5萬畝,盛産水稻,蔬菜,瓜果,甘蔗為主,養殖業遍布全鎮,擁有千頭豬場,萬衹雞場及肉鴿、蛇、鱉、羊、奶牛、七彩山雞等特種養殖基地;浦溪河流經境內,小2型水庫4座,養殖水面305畝,肖黃山牧竜山泉礦泉水、花崗岩等天然資源已開發利用。名勝古跡衆多,尤以現存的明清時期的六角樓、興村古祠堂、鐘山庵為著名,肖黃山霧山,孟山國傢森林公園和黃荊島、彩虹𠔌、十裏山自然保護區及文化公園、蔣傢山遺址,巽峰塔等景區景點正在引資開發;中心城區建有20多傢高中檔賓館和部省屬休(療)養院、培訓中心,“吃、住、行、遊、購、娛”功能齊全,被譽為黃山腳下“培訓城”,是很好的休閑、度假、旅遊、療養目的地。
綜合改革試點鎮
1990年甘棠鎮被列為黃山市中心鎮和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幾年來,通過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招商引資,城鎮道路、水電、通訊等各項基礎設施日緻配套完善,工業、農業、商業、旅遊快速發展,科、教、文、衛、廣播電視獲得全面進步,綜合實力在省市不斷爭先進位。2002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鄉鎮企業營銷收入2億元,增長14%,綜合指數進入全市第9位;財政收入實現1658萬元,增幅8%,列全市第7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124元,達到3298元,列全市第6位。建成了市、區長“三園”改造示範點和興村梨園,玫瑰花無公害科技園;培植了近百傢種糧、造林、果木、蔬菜科技示範大戶;開展“林業二次創業”,實施退耕還林6402畝,長防林1321畝和生態緻辭富傢園項目,民主,莊裏村分獲省,市生態示範村稱號;完成了集體企業改製工作,規劃了區、鎮城西工業園,引進註册雙雄竹業製品有限公司成功租賃華林竹膠板廠並取得自營出口權,組建了民營祥竜實業集團,成為集房地産開發、商貿、旅遊、賓館服務業於一體的知名企業。舊城改造初顯成效。太平盛世、太平富市、太平興市、昌盛市場、中心市場、茶葉市場、竜井果蔬市場、芙蓉市場及城東、城西商貿城等各類專業市場遍布新城,700余家個體私營企業投身本地經濟建設,引進蕪湖金鼎集團,安泰物流公司、上海華聯超市等來鎮投資興業,發展地方經濟。
古鎮新城
甘棠古鎮新城,人文薈萃,社會繁榮。70年代涌現出全國林業營模方鹹鬆(當選過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五屆省人大常委)。境內有區屬一中、二中、旅遊職業學校、小學一所、自辦初級中學一所,小學11所,實現了兩基達標,培養了大批專業和實用人才。鎮境有區人民醫院,中醫院各一所,並建有鄉鎮醫院一所,引進了六都名醫開設了骨傷科門診。建成了省級五星級廣播電視站和全省百佳計劃生育服務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村民自治成為模範鄉鎮和無毒示範鄉鎮,基層組織建設進入全市先進行列。
甘棠鎮已確立了堅持“穩農強工,興旅活商,打造全市發展最快,城鎮最美,生態最佳”的名牌鄉鎮的發展戰略;以民營經濟為核心,以結構調整、工業建設、招商引資、小城鎮建設為抓手,實現由農業大鎮嚮工業重鎮、民營強鎮、經濟富鎮、生態名鎮的跨越。 |
|
- : Gantang Town
|
|
甘棠 |
|
|
|
嚮陽村 | 和平村 | 石竜村 | 東風村 | 南橋村 | 躍進村 | 劉傢村 | 馬傢村 | 蔡傢村 | 鳳凰村 | 建國村 | 光輝村 | 紅光村 | 東門村 | 甘棠社區 | 紅旗村 | 北門村 | 立新村 | 大橋村 | 溪口村 | 高峰村 | 大橋村 | 大塘村 | 雙竜村 | 田心村 | 大富村 | 青山村 | 莊裏村 | 長衝村 | 楓樹村 | 合心村 | 同心村 | 井塘村 | 羅傢村 | 荷葉村 | 伍林村 | 南塘村 | 小嶺村 | 上塘村 | 南門村 | 西門村 | 嶺尾村 | 甘坪村 | 外塘村 | 大車村 | 山下村 | 甘棠村 | 民主村 | 甘棠村 | 平原村 | 燎原村 | 塘頭村 | 地靈村 | 田地村 | 竜豐村 | 古坡村 | 樂群村 | 寨姓村 | 杉木村 | 山門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