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 召南 Zhao Na
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蘢。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
[This] umbrageous sweet pear-tree; --
Clip it not, hew it not down.
Under it the chief of Zhou lodged.
[This] umbrageous sweet pear-tree; --
Clip it not, break not a twig of it.
Under it the chief of Zhou rested.
[This] umbrageous sweet pear-tree; --
Clip it not, bend not a twig of it.
Under it the chief of Zhou halted. |
|
詩人: 梅堯臣 Mei Yaochen
更衣入侍宮中貴,韡韡蕓黃殿後花。 鬥色長宜日光近,生輝尤喜蓋陰斜。 依稀鞠服開風袂,約略仙盟裹露華。 不與豔桃偷結子,漫天飛去作朝霞。 |
|
《史記.燕召公世傢》"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决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後遂以"甘棠"稱頌循吏的美政和遺愛。 |
|
木名。即棠梨。《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 所茇。” 陸璣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張孝祥 《青玉案·餞別劉恭父》詞:“甘棠庭院,芰荷香渚,盡是相思處。” |
|
《史記·燕召公世傢》:“ 周武王 之滅 紂 ,封 召公 於北 燕 …… 召公 巡行鄉邑,有棠樹,决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召公 卒,而民人思 召公 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後遂以“甘棠”稱頌循吏的美政和遺愛。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非有聖智之君,惡有甘棠之臣?”《隸釋·漢趙相雍勸闕碑》:“至 趙國 府君,在官五載,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漢臣 《玉壺春》楔子:“三年為吏在 錢塘 ,近奉徵書入 建章 。自省循良無實政,終慙父老説甘棠。” 明 王玉峰 《焚香記·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擬政聲馳。” |
|
【概要】懷念召(shào邵)伯的政德。
蔽芾(fèi費)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bá拔)。
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Qi4)。
蔽芾甘棠,勿剪勿拜(Ba2),召伯所說(shuì稅)。
【註釋】01、蔽芾(fèi費):小貌。一說樹木高大茂密的樣子。甘棠:棠梨,杜梨,高大的落葉喬木,春華秋實,花色白,果實圓而小,味澀可食。02、蔽芾(Fei):茂盛03、召(Shao)伯:姬虎,周宣王的伯爵,封地為召04、茇(Ba):草捨,此處用為動詞,居住05、敗:毀壞 06、拜(Ba):扒07、憩(Qi)、說(shuì稅):通“稅”,休憩,止息。
【賞析】
《甘棠》一詩的主旨,自古至今,惟藍菊蓀《詩經國風今譯》認為是諷刺召伯之作,其他幾乎衆口一辭,均認為是懷念召伯的詩作。如《毛詩序》雲:“《甘棠》,美召伯也。召伯之教,明於南國。”鄭箋雲:“召伯聽男女之訟,不重煩百姓,止捨小棠之下而聽斷焉,國人被其德,說其化,思其人,敬其樹。”朱熹《詩集傳》雲:“召伯循行南國,以布文王之政,或捨甘棠之下。其後人思其德,故愛其樹而不忍傷也。”
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在《史記·燕召公世傢》中記載得比較明確:“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决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歌詠之,作《甘棠》之詩。”許多民間傳說和地方志中的資料也都足以證明召公聽訟甘棠樹下的故事流播廣遠。召伯南巡,所到之處不占用民房,衹在甘棠樹下停車駐馬、昕訟决獄、搭棚過夜,這種體恤百姓疾苦,不攪擾民間,而為民衆排憂釋紛的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全詩三章,每章三句,全詩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愛物,人、物交融為一。對甘棠樹的一枝一葉,從不要砍伐、不要毀壞到不要折枝,可謂愛之有加,這種愛源於對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誡人們不要損傷樹木,再說明其中原因,筆意有波折亦見詩人措辭之妙。方玉潤《詩經原始》說:“他詩練字一層深一層,此詩一層輕一層,然以輕愈見其珍重耳。”顧廣譽《學詩詳說》說:“丕言愛其人,而言愛其所茇之樹,則其感戴者益深;不言當時之愛,而言事後之愛,則懷其思者尤遠。”陳震《讀詩識小錄》說:“突將愛慕意說在甘棠上,末將召伯一點,是運實於虛法。纏綿篤摯,隱躍言外。”對此詩的技巧、語言都有精闢的論述,讀者可以善加體味。全詩純用賦體鋪陳排衍,物象簡明,而寓意深遠,真摯懇切,所以吳闓生《詩義會通》引舊評許為“千古去思之祖”。 |
|
1.甘棠:木名。即棠梨。《詩·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 召伯所茇。” 陸璣 疏:“甘棠,今棠梨,一名杜梨。” 宋 張孝祥《青玉案·餞別劉恭父》詞:“甘棠庭院,芰荷香渚,盡是相思處。”2.《史記·燕召公世傢》:“ 周武王之滅紂 ,封召公於北燕 …… 召公巡行鄉邑(今陝西省扶風縣召公鎮),有棠樹,决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 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後遂以“甘棠”稱頌循吏的美政和遺愛。 漢 王褒 《四子講德論》:“非有聖智之君,惡有甘棠之臣?”《隸釋·漢趙相雍勸闕碑》:“至 趙國府君,在官五載,莅政清平,有甘棠之化。” 元 武漢臣 《玉壺春》楔子:“三年為吏在 錢塘 ,近奉徵書入 建章 。自省循良無實政,終慙父老說甘棠。” 明 王玉峰《焚香記·赴任》:“乘遭遇,甘棠定擬政聲馳。”
【藤梨】又名棠梨。獼猴桃科獼猴桃屬。落葉纏繞藤本,小枝有長柔毛。葉互生,圓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頂端短尖或微凹,基部闊楔形或倒心形,邊緣具纖細鋸齒,葉背密生絨毛,葉柄有絨毛。花初為乳白色,後變橙黃色,漿果橢圓形,外具棕色密茸毛。春、秋季采根入藥,治胃癌、食道癌、腸癌、鼻癌等。用法:藤梨根100~250g,加水適量,文火煮3小時以上,分兩次服完,連服15~20天為一療程,停藥兩天再服,連服4個療程。 |
|
(1910~1971)女,原名闞思穎。又名闞思英。四川南溪縣人。1924年,入敘府女子中學讀書,受到革命思想啓發。1926年。加入共産主義青年團,同年轉黨。不久,到重慶中法大學讀書,在“三.三一”慘案中負重傷,治愈後入上海文治大學學習。任該校黨支部書記。1928年,調中央特科作交通員,後在江西蘇區交通總站任秘書及中央局婦女部秘書。1934年,隨中央紅軍長徵,後奉命留川南。任中國工農紅軍“川南遊擊縱隊”政治部宣傳隊長,繼調司令部作指導員兼組織幹事,與敵人進行艱苦的遊擊戰。
1936年隊伍被打散。遭抓捕,西安事變後出獄。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四川省委工委秘書長。中共川康特委婦委書記。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共石傢莊市委婦委書記、市委執委等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重慶市婦委書記、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中共四川省監委常委、四川省婦聯執委等職。 |
|
原名大霖,號醉霞。祖籍四川城口(城口今屬重慶),生於陝西磚坪廳(今陝西嵐 臯)。9歲時母親去世,由舅父詹惠堂帶到平利撫養。 甘天性聰明,喜愛繪畫,放牛、砍柴之餘,常用樹枝在地上比畫山、水、樹、竹、鳥、獸、蟲、 魚之類。15歲隨泥瓦匠學徒,18歲出師。不久,又回磚坪,拜王忍泰為師學畫。清光緒元年(1875)到 平利洛河為翰林學士李聯芳修建祠堂,竣工後,白墻上有污漬,他遂用靛水就漬印畫出一條青竜。李 聯芳見竜形靈動,稱為“神筆”。從此,甘棠繪畫出名。後出遊興安(今安康)、西安等地,賣畫為生。 在西安時首畫一竹園,挂南院門上,雀鳥欲落竹枝,把畫紙抓破,一時名噪省城。 十一年(1885),新任陝西巡撫鹿傳霖請甘棠為其畫像,畫成後鹿說,今日攝影恐不能勝過也。擬 酬千金,甘棠固辭。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後與光緒帝逃西安避難。已調任江 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的鹿傳霖,率三營精兵隨護帝後亦到西安,請名畫師為行宮作畫,都覺得平庸, 於是召甘棠繪畫。 甘飽蘸墨水, 上下飛舞,不到一天,畫出一架葡萄和其他圖畫。慈禧見後,嘆為 “神品”,留甘棠在行宮供職,賜五品俸祿。八國聯軍退出北京後,他隨回鑾隊伍到京參加紫光閣繪 畫。此後,畫技名播京師。甘一生擅長濃墨畫人物、花草、山水,至今仍保存下不少珍品墨跡。晚年 以賣畫為生,遊覽祖國名山大川,開闊視野。1924年病逝於北京。 |
|
甘棠鎮簡稱蓮城,地處福安市西南部,位於三都澳白馬江畔,104國道、甘下綫疏港道縱觀其中。全鎮總面積103.7平方公裏,平原面積占23.3%,山地占70%,水面占6.7%;有村地93104畝,共有經濟作物30000畝,其中果樹(枇杷、竜眼、桃、桔、葡萄、柿等)13000畝,茶10000多畝,生薑1500畝,耕地面積21484.9畝,海岸綫全長22.6公裏,年降雨量1700—1800mm,年均氣溫18-20℃,無霜期300—320天,轄32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個海上運輸公司,共有76個自然村,315個村民小組,總戶數9169戶,人口41979人,其中農業人口37564人,8442戶,少數民族占5000多人。是福安市的農業重和是閩東北和浙南地區的物資集散地,目前全國最大的民間船舶修造貿易拆解中心。近年來,通過爭創小康村活動,境內形成稻穀、甘薯、小麥、茶葉、水果、糧蔗、水産、實用菌、葡萄等商品生産基地,初步形成了“一食品為主體、以船舶為重點,以出口創匯為導嚮”等六類較為齊全的鄉鎮企業體係,擁有食品加工、船舶修造、建築、建材、電器、皮革、服裝、工藝、茶等鄉鎮企業(民營)200多傢,其中茶葉初製廠18傢,精製廠8傢,年産10000擔幹毛茶。全鎮共有43所小學,其中完小18所,初小15所,鎮中學1所,完全中學1所,有較高層的師資水平。2001年工農業總産值達467000萬元,農業總産值達10000萬元,工業總産值達36700萬元(含三産)。甘棠是福安市的糧食主産地,年徵購任務達1725867公斤,農民人均收入8047元,人均口糧256公斤,財政收入563.95萬元,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基本實現水、電、電視“五通”。建成4000噸供水工程,建成3.5萬伏變電站。80%的行政村公路實現水泥化;村級集體經濟純收入年均超過6萬元,境內水陸方便,以賽江為主動脈的黃金水道和以“104”主幹綫的公路貫穿全鎮,境內交通四通八達,85%的行政村內道路實現了硬化,山場廣阔,沿海地域港址優良,有碼頭7座,年吞吐量3.34噸;興建了雙福船塢、恆興船塢等塢修能力達萬噸以上;英岐建起了千噸水上船塢。全鎮定從事船塢修造拆解大小船衹百餘艘,總噸位達5萬多噸,創産值近億元。實現了村村有企業、村村是專業村,出現許多名優特産,無鉛重膜鬆花皮蛋、軟折席、生薑、無公害茶等等,名勝古跡有種德禪寺、寶蓮禪寺、石筍寺、百闢岩、七層塔等。 |
|
甘棠鎮是賓陽三大古鎮之一,是有名的農産品集散地,位於賓陽縣東南部,斑江河畔,距縣城48公裏,總面積189平方公裏,東、西部分分別與橫縣、邕寧接壤。全鎮轄15個村(居)委,96個自然村,總人口5萬人,其中壯族占86%,屬少數民族鄉鎮。耕地面積5萬多畝,是個農業大鎮,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蔗、桑蠶、玉米、花生、木薯、水果等,其中甘蔗、桑蠶是本地主要經濟作物。林木資源豐富,全鎮有林面積15萬畝,藴藏着豐富的木材資源,木材加工和鬆脂開採具有較大的開發潛力。交通便利,供電及通信設施完善,賓橫公路、桂海高速公路、湘桂鐵路貫通境內,離桂海高速公路古辣出口10公裏,甘棠供電所年供電量2700千瓦,程控電話網絡及移動通信信號覆蓋全鎮。
民營企業較為發達,全鎮上規模的民營企業共有13傢,協業行業有鑄件、農機具、造紙、農藥、竹器、紅磚廠等。其中鑄件係列産品是甘棠鎮具有一定規模的傳統産品,近年來,農機具係列産品生産更具地方特色,主要産品有:打𠔌機、風𠔌機、切蔓機、𠔌倉機、微型碾米機等,年生産能力18萬臺(套)以上産品質量上乘,價格適宜,暢銷區內各地及雲南、貴州、海南、廣東、深受用戶好評。甘棠鎮勞動力資源豐富,2003年初統計,外出務工人員將近1萬人。
地方特色
甘棠鎮是賓陽縣三大古鎮之一,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5%,屬典型的少數民族鄉鎮。美麗的斑江貫穿甘棠,她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作為水路交通曾經發揮過重要的作用,許多商品、貨物由斑江運抵甘棠,再分散鄰近的各縣、鎮鄉,造就了甘棠的繁榮,也養育了甘棠人純樸、善良、熱情、開朗的性格。優秀的抗日故事片《十天》就是在斑江拍攝的。
甘棠民族文化藝術節5月17日(1993年以前叫蓬圩節)是甘棠壯鄉群衆的盛大節日,從解放前一直流傳至今。在節日那天,衆從四面八方雲集到集鎮裏舞竜舞獅,載歌載舞,對唱山歌,盡情的展現民族風情,歌唱幸福的生活。
說到吃,甘棠的扣肉、粉利已是馳名縣內外,到甘棠不吃扣肉等於沒到過甘棠,甘棠的扣肉從選肉、加工、到配汁都十分講究,使人吃起來感覺肥而不膩,鬆而可口,再加上香芋一起燜,更為香醇可口,讓人樂不思蜀,賽似神仙。每逢節假日,南寧、邕寧等地都有人專門驅車來購買甘棠的扣肉,有親戚、朋友在甘棠工作的也忘不了叫他們幫忙捎上三五斤,過上一把癮。再說一說甘棠的粉利,也是有着悠久的歷史,它是選用優質大米,加工而成,由於韌性好、耐煮、耐炒,吃起來爽滑可口,而大受歡迎,每年春節期間,甘棠粉利都供不應求,産品銷往南寧和鄰近各縣份。
如果你請甘棠人吃飯問他是吃狗肉還是魚生,十個有八九個說吃魚生,說起吃魚生甘棠人是出了名的,你衹需看甘棠人那切魚片的刀功個個頂呱呱,那絶對是一流的,魚生配料有十幾種之多,一溜兒而沿街擺開,生意十分紅火。
甘棠還有許多好去處,斑江的晚霞垂釣, 那洪水庫的遊船觀光,南橋的千畝桑園觀光等。
經濟發展狀況
甘棠鎮資源豐富,有耕地面積5.05萬畝,山林面積14.9萬畝,轄區內儲藏着欽含量達98.5%的重晶石礦、以及製造瓷器用的白泥、燒製紅磚用的優質土壤。甘棠鎮是個農業大鎮,農業主要以糧食、糖蔗、桑蠶三大支柱為主。民營企業發展有一定規模,資産達100萬以上的民營企業,全鎮共有12傢,涉及行業有鑄造、農機具係列、農藥、造紙、不銹鋼水塔等。2002年,全鎮糧食總産量達20206噸,進廠原料蔗達2.1萬噸,蠶繭産量1044噸,國內生産總值達17340萬元,財政收入287.4萬元,企業營業總收1.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88元。 |
|
甘棠村 甘棠居委會, 甘棠社區 甘棠鎮 甘棠鄉 甘棠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