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組 : 園林花卉 > 牡丹
目錄
《牡丹 peony》
詩人: 李商隱 Li Shangyin

  錦幃初捲衛夫人,綉被猶堆越鄂君。垂手亂翻雕玉佩,
  招腰爭舞鬱金裙。石傢蠟燭何曾剪,荀令香爐可待熏。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
《牡丹 peony》
詩人: 李商隱 Li Shangyin

  壓徑復緣溝,當窗又映樓。終銷一國破,不啻萬金求。
  鸞鳳戲三島,神仙居十洲。應憐萱草淡,卻得號忘憂。
《牡丹 peony》
詩人: 羅隱 Luo Yin

  豔多煙重欲開難,紅蕊當心一抹檀。公子醉歸燈下見,
  美人朝插鏡中看。當庭始覺春風貴,帶雨方知國色寒。
  日晚更將何所似,太真無力憑闌幹。
《牡丹 peony》
詩人: 陳與義 Chen Yuyi

  一自鬍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竜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更多詩歌...
請鑒賞:

  柳渾 Liu Hun:牡丹 peony
  徐凝 Xu Ning:牡丹 peony
  張又新 Zhang Youxin:牡丹 peony
  韓琮 Han Cong:牡丹 peony
  司空圖 Sikong Tu:牡丹 peony
  李山甫 Li Shanfu:牡丹 peony
  李鹹用 Li Xianyong:牡丹 peony
  方幹 Fang Gan:牡丹 peony
  方幹 Fang Gan:牡丹 peony
  羅鄴 Luo Ye:牡丹 peony
  秦韜玉 Qin Taoyu:牡丹 peony
  唐彥謙 Tang Yanqian:牡丹 peony
  唐彥謙 Tang Yanqian:牡丹 peony
  唐彥謙 Tang Yanqian:牡丹 peony
  鄭𠔌 Zheng Gu:牡丹 peony
  裴說 Pei Shui:牡丹 peony
  薛濤 Xue Tao:牡丹 peony
  歸仁 Gui Ren:牡丹 peony
  孫魴 Sun Fang:牡丹 peony
  文丙 Wen Bing:牡丹 peony
  晁說之 Chao Shuizhi:牡丹 peony
  陳孔碩 Chen Kongshuo:牡丹 peony
  城山 Cheng Shan:牡丹 peony
  程敦厚 Cheng Duihou:牡丹 peony
  程公許 Cheng Gongxu:牡丹 peony
  方惟深 Fang Weishen:牡丹 peony
  盧梅坡 Lu Meipo:牡丹 peony
  梅堯臣 Mei Yaochen:牡丹 peony
  潘牥 Pan Fang:牡丹 peony
  任斯 Ren Si:牡丹 peony
  任希夷 Ren Xiyi:牡丹 peony
  施樞 Shi Shu:牡丹 peony
  石延年 Dan Yannian:牡丹 peony
  石延年 Dan Yannian:牡丹 peony
  釋擇璘 Shi Zelin:牡丹 peony
  釋仲皎 Shi Zhongjiao:牡丹 peony
  舒嶽祥 Shu Yuexiang:牡丹 peony
  舒嶽祥 Shu Yuexiang:牡丹 peony
  宋鹹 Song Xian:牡丹 peony
  宋鹹 Song Xian:牡丹 peony
  蘇軾 Su Shi:牡丹 peony
  蘇軾 Su Shi:牡丹 peony
  衛宗武 Wei Zongwu:牡丹 peony
  吳琚 Wu Ju:牡丹 peony
  徐榮叟 Xu Rongsou:牡丹 peony
  晏殊 Yan Shu:牡丹 peony
  楊軒 Yang Xuan:牡丹 peony
  張耒 Zhang Lei:牡丹 peony
  張舜民 Zhang Shunmin:牡丹 peony
  張鎡 Zhang Zi:牡丹 peony
  趙彥端 Zhao Yanduan:牡丹 peony
  鄭剛中 Zheng Gangzhong:牡丹 peony
  周弼 Zhou Bi:牡丹 peony
mǔ dān mǔ dān
  芍藥屬草本植物或灌木,包括很多雜交品種,因花美麗而被廣泛栽培,花單瓣或重瓣,紅色、粉紅色或白色
No. 7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宋· 周敦頤《愛蓮說》
No. 8
  又如:《牡丹亭》。內容寫一個宦傢的女兒杜麗娘,夢見書生柳夢梅同她發生戀愛,從此害相思病而死,後來又還魂同柳夢梅結為夫妻的故事。明代傳奇作品,是湯顯祖之代表作
No. 9
  著名的觀賞植物。古無牡丹之名,統稱芍藥,後以木芍藥稱牡丹。一般謂牡丹之稱在 唐 以後,但在 唐 前,已見於記載。至 唐 開元 中盛於 長安 ,至 宋 在 中州 以 洛陽 為冠,在 蜀 以 天彭 為冠。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藥第二,故世謂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參閱 唐 韋絢 《劉賓客嘉話錄》、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草木花果·牡丹》、 宋 陸遊 《天彭牡丹譜·花品序》、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牡丹》。
No. 10
  又稱“洛陽花”。雙子葉植物,芍藥科。落葉小灌木。高1~2米。花大而美麗,單生枝端,有黃、白、緑、紅、紫、藍、黑等色。中國傳統名花,原産西北地區。根皮入藥即傳統中藥丹皮,能涼血散瘀、鎮痛催眠。
概述
  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文名:subshrubby peony、tree peony
  別名:鹿韭、木芍藥、花王、洛陽王、富貴花
  芍藥科、芍藥屬
  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三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緑色或黃緑色,下為灰緑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釐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豔,形美多姿,花程式為:♂*k5c∞g2~5:1:2~5,花徑10~30釐米;花的顔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緑、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釐米,千粒重約400剋。
  牡丹是中國傳統名花,它端麗嫵媚,雍容華貴,兼有色、香、韻三者之美,讓人傾倒。歷史上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又宋詞“愛蓮說”中寫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名句流傳至名。“百花之王”、“富貴花”亦因之成了贊美牡丹的別號。
  唐朝人更愛牡丹,曾在牡丹花開季節,舉行牡丹盛會,長安人傾城而出,如醉似狂。宮中亦愛重牡丹,詩人李正封贊它為“國色”、“天香”,唐皇極為贊賞。“國色天香”亦從此成了牡丹的又一雅號。
  牡丹以它特有的富麗、華貴和豐茂,在中國傳統意識中被視為繁榮昌盛、幸福和平的象徵。
  産地與習性:原産中國,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 多采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芍藥同屬芍藥屬,又多選用芍藥作為砧木.
  形態特徵:根係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須根。株高1-3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臺閣性花。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藍、黑和復色(實際上並無純正的藍與黑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鼕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鼕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鼕型);按花型可分為係、類、組型四級。四個係即牡丹係、紫斑牡丹係、黃牡丹係和紫牡丹係;二個類即單花類和臺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幹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繁殖與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鼕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衹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蘖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豔、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製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常見病害有褐斑病、紅斑病和銹病等;常見害蟲有綫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應用:
  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牡丹可在公園和風景區建立專類園;在古典園林和居民院落中築花臺種植;在園林緑地中自然式孤植、叢植或片植。也適於佈置花境、花壇、花帶、盆栽觀賞,應用更是靈活,可通過催延花期,使其四季開花。根皮入藥,花瓣可釀酒。
牡丹形態
  牡丹由野生變傢種後,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 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佈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綫的夾角多在30º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釐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釐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 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麯嚮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綫的夾角多在45º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竜臥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嚮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釐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釐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佈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釐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 高釐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幹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釐米。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於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於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於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係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釐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麵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産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藥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産丹皮質量、産量低於直根型,不適於藥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麵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釐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藥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鼕。
  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着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幹枯回縮一段。着生在幹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衹抽枝長葉,多數着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着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 5年之久。
  4、不定芽
  着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蘖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顔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徵。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顔色也有青緑、黃緑、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顔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當年生效枝上節間長短不同,着生芽數及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大體上有以下兩種類型:
  1、單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長,着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部位或第1~3節部位上生芽,並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短,着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焰”、“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釐米以上,寬25釐米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鬍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全葉較小,長約20~30釐米,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捲。如“脂紅”、“煙竜紫”等。
  5、中形葉型
  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釐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捲,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中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衹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着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顔色以緑色、黃緑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緑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
  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釐米,短者不過10釐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緑等不同顔色。
  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裏藏花”現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豔,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徵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綉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綉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近幾年來,有關牡丹專傢學者與産區的科研人員一起,結合傳統的分類方法,經多年實地觀察研究及對牡丹花的解剖觀察,摸清了花型及花朵構成的演化規律後,提出了新的花型分類,即把牡丹花型分為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千層臺閣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樓子臺閣型。
  1、 單瓣
  花瓣2-3輪,10-15片,寬大平展,雄蕊200-300個,雌蕊4-6枚,雄、雌蕊發育正常,結實能力強。此類花型以“鴉片紫”、“石榴紅”、“賽珠盤”、“鳳丹白”等品種為代表。
  2、 荷花型
  花瓣4-5輪,20-25片,花瓣寬大,形狀大小近似,排列清晰,雌蕊發育基本正常,結實能力較強,但個別品種偶有雄蕊或雌蕊柱頭瓣化現象。此類花型以“似荷蓮”、“錦雲紅”、“雪蓮”、“玉板白”等品種為代表。
  3、 菊花型
  花瓣6輪以上,花瓣形狀相似,排列整齊,層次分明,自外嚮內逐漸變小,雄蕊正常或減少變小,並偶有瓣化,雌蕊5~11枚,正常生長或退化變小。有些品種柱頭有瓣化現象,結實力較差,此類花型以“玫瑰紅”、“叢中笑”、“銀紅巧對”、“錦袍紅”等品種為代表。
  4、 薔薇型
  花瓣多輪,花瓣由外嚮內逐漸變小,雄蕊部分瓣化成正常花瓣,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以“紫二喬”、“烏花耀輝”、“紅霞爭輝”等品種為代表。
  5、 托桂型
  外花瓣2~5輪,寬大整齊,部分雄蕊瓣化成細長花瓣,瓣瑞常殘留有花藥或花藥痕跡,瓣間雜有正常雄蕊,排列不規則而稀疏,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具有結實力。此類花型以“淑女裝”、“嬌紅”、“仙娥”、“三變賽玉”等品種為代表。
  6、 金環型
  外花瓣2~3輪,寬大平展,花朵中心有部分雄蕊瓣化成狹長直立大花 瓣,中心花瓣與外輪花瓣之間有一圈正常雄蕊呈金環狀,雌蕊正常或稍有瓣化,結實力差。此類花型極少,以“白天鵝”、“俊顔紅”品種為代表。
  7、 皇冠型
  外花瓣2~5輪,寬大平展,排列規則,雄蕊大部或全部瓣化成細碎或麯皺花瓣,瓣群稠密聳起,形似皇冠。內花瓣排列不規則,瓣間常雜有正常雄蕊或退化中的雄蕊,瓣端也常殘留有花藥;雌蕊退化或瓣化,偶有結實。此類花型以“藍田玉”、“鬍紅”、“姚黃”、“首案紅”等品種為代表。
  8、綉球型
  雄蕊充分瓣化,內外瓣形狀大小近似,擁擠隆起呈球形或橢圓形;雌蕊基本或全部退化或瓣化,無結實能力。此類花型似“豆緑”、“緑香球”、“雪映朝霞”等品種為代表。
  9、千層臺閣型
  下方花瓣4輪以上,花瓣排列較整齊,形狀近似,瓣間不雜有雄蕊和退化的雄蕊。雄蕊正常而量小,或偶有瓣化,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上方花瓣量少,平展或直立,雄蕊量少而變小,雌蕊退化變小或瓣化。此類花型以“菱花湛露”、“脂紅”、“壽星紅“等品種為代表。
  10、樓子臺閣型
  下方花雄蕊瓣化較充分,與正常花瓣形狀相似,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上方花花瓣略大,數量較大,雄蕊基本全部瓣化或退化;雌蕊瓣化成正常花瓣或彩瓣,有的品種退化消失。此類花型以“赤竜煥彩”、“盛丹爐”、“玉樓點翠”、“紫重樓”等品種為代表。
  牡丹的花型在演進程中,有些品種同株、同枝常開2-3花型或更多種花型。如“趙粉”、“青香白”、“白鶴臥雪”、“山花爛熳”等,同株可開“皇冠”、“托桂”、“單瓣型”等花型。所以在確定某一品種的花型時,應以該品種演化達到最高的花型為標準。
  八、果實種籽
  單瓣花結骨 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外果皮始為緑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籽為黃緑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籽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幹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果1-5角,但種籽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千瓣花類不結果和籽。
牡丹品種的識別
  春日牡丹競芳菲。倘若你徜徉於花海之中。恐怕你除了驚嘆花的嬌豔,還欲知道她的芳名。如果攜友賞花,你能說出花名一二,更能平添幾多風雅和無限樂趣。其實,多數牡丹花是不難鑒別,衹要有心,便能結識她。
  從花上鑒別
  花是鑒定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牡丹與其它花卉一樣,其主要特徵集中於花冠上,欲分辯品種先要看花冠。
  從花型上分
  牡丹分類三類十二型。即單瓣類、重瓣類、重臺類。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菊花臺閣型、薔薇臺閣型、皇冠臺閣型、綉球臺閣型。最後四型可以概括為臺閣型:由兩朵重瓣單花重疊而成。分為“菊花疊”、“薔薇疊”、“皇冠疊”、“綉球疊”。如“火煉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樓”等。
  從花色上分
  牡丹係以八大色著稱,如白色的“夜光白”、藍色的“藍田玉”、紅色的“火煉金丹”、墨紫色的“種生黑”、紫色的“首案紅”、緑色的“豆緑”、粉色的“趙粉”、黃色的“姚黃”。還有花色奇特的“二喬”、“嬌容三變”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淺濃淡也各不相同。
  從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黃粉具清香,衹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從葉上鑒別
  牡丹葉為3出2回覆葉。因品種的不同,葉子所呈出現來的形狀、寬窄、厚薄、顔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鬍紅”葉大、圓而肥厚,葉面多平展。如“墨灑金”葉形大而長,但小葉較狹長,質地薄,較稀疏開展或下垂。如“狀元紅”全葉中等大小,小葉長橢圓型,邊緣缺多且較尖、上捲,葉多斜伸。如“豆緑”葉背有一層白絨毛。如“大棕紫”葉色發紫紅等。
  從枝幹上辨別
  這一方法是通過株形和分枝方式來區別品種。牡丹為叢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種,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條開張角度小,直立嚮上,節間長,長勢強,株叢高大,如“洛陽紅”、““桃李增豔”等。
  開展型:枝條開張角度大,嚮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趙粉”等。
  半開展型:介於上述兩型之間,如“脂紅”、“藍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單枝型和叢枝型。
  單枝型:當年生枝間較長,着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發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黃”、“粉二喬”等。
  叢枝型:當年生枝間較短,新生芽多且發枝力強。當年即可形成叢生狀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寶珠”等。
  從芽上識別
  牡丹不同的品種,其芽形與芽色也不盡相同。“洛陽春”的芽尖而圓;“朱砂壘”的芽呈狹尖型;“青竜臥墨池”的芽尖而帶鈎,好似鷹嘴。至於芽色就更為豐富:“百花妒”的芽為黃緑色;“脂紅”的芽為緑色;“墨魁”的芽為暗紫色等。芽色與花色有一定的相關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淺者,花色也淺。
  從果實上識別
  一般結實力強,心皮呈開張輪狀輻射排列的品種,多為單瓣和半重瓣品種,如“似金蓮”、“鳳丹”等。結實率低,果實成簇生狀,多為重瓣起樓品種,如“二喬”、“朱砂壘”等。
  從根上分辯
  牡丹的根部也作為區別其品種的輔助手段。一些品種根係中毛細根少,根的粗細較均勻,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種有較多毛細根,呈蓬狀,如“瑛王名寶珠”大多數品種根為白、黃白、紅白色等,而“首案紅”根呈紫紅色,為識別此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牡丹的藥用
  牡丹自古以來皆用其根皮入藥,名曰“丹皮”。《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中品。李時珍撰《本草綱目》曰:“牡丹以色丹者為佳”。丹皮用量很大,國內年需要量在250萬公斤左右,年出口量約為50萬公斤。曹州牡丹為藥用觀賞兩用品種,所産“曹丹”皮厚粉足質量好,為全國丹皮四大産區之一。 牡丹根皮外層為木栓層,由多列木栓細胞組成細胞壁,呈淺紅色;內層為皮層,由數列切嚮延長的薄皮細胞組成,皮層內韌皮部,占根的絶大部分,中心為木質部及髓。 牡丹根的韌皮部及皮層薄壁細胞和細胞間隙中,聚集有較多的草酸晶簇,並含有很多澱粉。鮮皮中含有牡丹酚原甙(paeonolide.c20 h28 o12 )約5-6%,但易受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為牡丹酚(c15 h20 o8 )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中含有的牡丹酚(paeonol c9 h10 o3 ),為帶有光澤的針狀結晶,可溶於水及一般溶劑,還含有芍藥甙(paeonorin)、苯甲酸,揮發油0.15-0.4%及植物甾醇等。牡丹酚為主要藥用成份,具有抗菌作用,體外試驗丹皮對傷寒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等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對白喉桿菌也有抑製作用。丹皮水剪湯劑還有降血壓作用。 丹皮呈圓筒狀、半圓筒狀或破碎的片狀,有縱嚮裂隙,兩面嚮內捲麯,外皮粉白色或微紅,內層棕色或土黃色,有細順紋,質而脆,容易折斷,斷面呈粉性白色,具有特異香氣為了便於運輸和貯藏,加工後的根皮通常截成6-15cm長的小段,裝在木箱或竹簍、條筐裏,放在乾燥通風避雨的地方。貯藏期間要註意防潮。受潮後其斷面由原來的粉白色奕馬紅色,如轉成黑色即已表明已變質。如發現受潮應立即放在陽光下攤曬,曬幹後再輕輕裝起,緩緩加蓋,以免壓碎。
  丹皮性微寒,味苦辛,無毒。入心、肝、腎經。具有清血,活血散瘀的功能。主治斑疹吐血,血滯經閉,經前發勢,癰腫瘡毒,損傷瘀血,陰虛 發勢,無汗骨蒸。臨床上主要用於清肝火和涼血散瘀(消炎、降壓),如因肝鬱火 而致的發熱、盜汗、自汗、頭痛目澀、月經不調,常配梔子、柴鬍等,方如“丹梔逍遙散”。取其熱散瘀作用,治部急性闌尾炎常配大黃、金銀花等,方如“大黃牡丹湯”加減。因高血壓和動脈化而瘻有肝鬱積熱癥者,可配野菊花、石决明等降壓。如陰虛發熱,可配“青蒿鱉甲煎湯”。熱癥出血,可助犀角、生地涼血止血;因甩胸腥部挫傷後有瘀血作痛者,方劑中加丹皮、赤艾以涼血去瘀。因此,丹皮是治部血中伏火,除煩熱,祛血瘀或 瘕積聚的常用藥物。 丹皮不但可以配伍其它藥物水煎湯劑用於治療一般急性疾病,還可製成吸收緩慢、藥力持久且服用、攜帶、貯存方便的丸劑和片劑。如山東菏澤製式廠生産的“六味地黃丸”中就有曹州粉丹皮。該藥為6g重的小密丸。因其整個配方選用“道地”藥材,以優質棗花蜂蜜為輔料,丸藥質好,對腎陰虧損、腰膝酸軟、頭暈目眩、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消渴、骨蒸潮熱等癥療效顯著。該廠又在本方的基礎睛,加上枸杞子、菊花,加工出“杞菊地黃丸”。主治因腎陰虛而導致的眼花岐視,或枯澀疼痛等癥狀,是中老年眼疾患者的理想藥物。 山東菏澤健民中藥廠生産的濃縮“咽炎片”,方劑中加丹皮以取其清熱瀉火之效,輔佐玄參、板蘭根增強滋陰解毒作用。該藥具有養陰潤肺、清熱解毒、清利咽喉、鎮咳止癢功能,用於慢性咽炎引起的咽癢、咽幹、刺激性咳嗽等癥,效果良好。
牡丹其他情況
  牡丹花語:
  牡丹:圓滿、濃情、富貴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愛
  中國牡丹主要産地
  1:山東菏澤,素有"牡丹之鄉"之美稱,2006年被評為“中國牡丹城”。
  2:河南洛陽,古詩有“洛陽牡丹甲天下”,有"牡丹之都"之美譽。
  3.甘肅紫斑牡丹
  4.:安徽銅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陝西漢中,有牡丹
牡丹栽培歷史
  "競誇天下雙無絶,獨立人間第一香"。牡丹是我國特有的木本名貴花卉,花大色豔、雍容華貴、富麗端莊、芳香濃郁,而且品種繁多,素有"國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稱,長期以來被人們當做富貴吉祥、繁榮興旺的象徵。
  中華民族是一個愛美的民族、愛花的民族,尤其鐘愛牡丹。我們的祖先愛牡丹、種牡丹的歷史幾乎和他們生息繁衍、發展壯大的歷史一樣深厚悠久。
  牡丹,原為陝、川、魯、豫以及西藏、雲南等一帶山區的野生灌木,散生於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肅武威東漢壙墓中發現的醫簡中已有牡丹入藥的記載。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謝康樂更具體指出種植的具體情況:“永嘉水際竹間多牡丹。”(《太平御覽》)近代生物學先驅達爾文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寫的《動植物在傢養情況下的變異》一書中說,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從十九世紀七十年代推到一千四百年前,那是公元五世紀,即南北朝初年,和中國牡丹的栽植歷史大體相屬。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 )時“闢地周二百裏為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這又足以說明牡丹作觀賞植物則規模更大。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起來。開元中盛於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顔色不相同(《竜城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嚮瑤臺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顔色牡丹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傢傢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顔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臺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這也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便已經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唐之長安而轉移到了洛陽,牡丹的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加係統、完善。並出現了一批理論專著,對牡丹的研究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歐陽修說:大抵洛人傢傢有花,而少大樹,蓋其不接則不佳。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陳州牡丹記》雲:“洛陽牡丹之品見於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南移,由北方洛陽移嚮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遊在蜀中做官,親往遊賞,並撰《天彭牡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後,洛陽花事衰微,杭州卻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奇品種,如‘重臺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
  元代,是中國牡丹發展的低潮時期,長安、洛陽等地能見到的好品種已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傑,尤世紀不恆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轉移到了安徽亳州。夏之臣《評亳州牡丹》雲:“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後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云:“草堂數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並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 花技術之先河。
  在明代,亳州牡丹雖有盛名,但曹州(今山東菏澤),國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漸繁盛起來。江南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也有所發展。
  曹州與亳州皆於明代嘉靖(1522~1567)年間引入牡丹,也同於萬歷(1573-1620)年間達到繁盛。兩地之間相互交換品種,“曹花多移自亳”(清·餘鵬年《曹州牡丹譜》);亳州也引進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記載一種“金玉交輝”的品種,說是:“曹州 所出,為第一品。”又有“忍濟紅”“萍實紅”兩種,也産於曹州 。《曹南牡丹譜》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於海內。”曹州一士人傢,牡丹有種至四十畝者,……多到一、二千株,少者數百株。”(《五雜俎》)。 由此可以看出,現今牡丹的主要産地菏澤,在明代就已開始繁盛了。
  北京自遼、金建都於此,牡丹栽培日漸興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記載遼聖宗(公元982-1031)在統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長春宮觀賞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極盛,“金殿內外盡植牡丹”。城外還有三大名園梁傢園、清華園和惠安園。
  在江南,明代以江陰牡丹為盛。此外杭州、蘇州、上海也有不少種植。廣西灌陽也産牡丹,據明代《廣西通志》記載,在廣西“牡丹出靈川、灌陽,灌陽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陽。”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 牡丹的栽培就更盛了,取亳州而代之。《曹縣志》雲:“牡丹非土産也,初盛於雒下(今陝西省雒南縣),再盛於亳州 ,彼時已六、七百種,分五色排列,敘至於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蓋連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譜》)。蒲鬆齡在他寫的《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齊魯”的記述。這時,曹州城東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養花為業者,成園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莊、洪廟、毛莊、趙樓各村為冠。道光年間趙玉田在村北建花園,專養牡丹、芍藥,集本村之大成,園之周圍樹之以桑為籬,名曰“桑籬園”。著有《桑籬園牡丹譜》,其中記述了151種,內稱:“山左十郡二州,語牡丹則曹州獨也。曹州 十邑一州,語牡丹則菏澤獨也。”“菏澤為郡為裏者,不知其幾,語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魯山之陽,範堤之外,連延褒不能十裏。”其後,有《綺園牡丹譜》,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並雲:“𠔌雨後往觀,見奼紫嫣紅,含蕊皆放,交錯如錦,奪目如霞,灼灼似群玉之競集,煌煌若五色之相宣。”當時栽培面積已達500多畝,每年輸出十餘萬株,運往廣州|、天津、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出售。其中運往廣州者為最多,收益亦大。當地農民流傳着這樣一句民諺:“種果樹莫若木瓜、柿子,養花木還是牡丹、芍藥。”再加上社會上的愛好,菏澤人善於種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藥用,所以菏澤牡丹,常期發展,歷久不衰 。
  在清代,甘肅大部分地區也有牡丹栽培。而以蘭州、臨夏、臨洮一帶為栽培中心地。清末編纂的《甘肅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肅“各州府都有,惟蘭州較盛,五色具備”的記載。 延安萬花山,位於杜甫川內花源頭村對面,這裏盛産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記有“花源頭産牡丹極多,樵者以之為薪。”附近群衆有在農歷四月初八到此賞花的習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江南牡丹中有寧國牡丹和銅陵牡丹。1936年編《寧國縣志》載,“寧國、蟠竜素産牡丹,以白、黃為貴,……。”關於銅陵牡丹,據《銅陵縣志》載:“仙牡丹長山石竇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豔絶麗。相傳為葛洪所種。”葛洪為晉代人,按此傳說,以有1600年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牡丹得到恢復和發展。目前,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5萬餘畝,600多個品種,已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中國牡丹栽培、觀賞、科研中心,堪稱世界之最。
  中國牡丹栽培的歷史,形成以黃河中、下遊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區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隨着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隨之變換,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終位於黃河中、下遊地區。其轉移過程為:洛陽(隋)—長安(唐)—洛陽(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這是中國牡丹品種群形成和發展的主綫。除此之外,還有幾個發展中心:一是長江三角洲、太湖周圍及皖東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肅的蘭州、臨夏;四是廣西的灌陽。可列表如下。
  朝代 年代 栽培中心
  隋 581-618 洛陽
  唐 618-907 長安
  五代 907-960 洛陽
  北宋 960-1127 洛陽
  南宋 1127-1279 天彭
  明 1368-1644 亳州
  清 1644-1911 曹州(菏澤古稱)
  可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
  洛陽、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陳州、杭州、吳縣、成都、杭州江陰、北京、成都、南京、灌陽、北京、上海、嘉興、寧國、成都、洛陽、臨夏、蘭州。
  中國牡丹從野生引入觀賞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歷史。栽培品種從單瓣花逐步演化成復瓣、重瓣乃至臺閣型。促使牡丹品種嚮重瓣化演進的主動力是良好的栽培條件。已知將品種的優良性壯和枝變,通過嫁接固定下來,由之,新品種大量涌現。
  總之,從唐代起,就推崇牡丹為“國色天香”,由於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實際上已經賦予牡丹以國花的地位。儘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統領群芳,國色天香的崇高地位,從未動搖!牡丹在中國人民心目中,影響之深遠,聲望之顯赫,地位之尊容,是其它花卉所不可企及的。
  牡丹,原産我國, 雍容華貴,嬌豔嫵媚,花形大而美,一嚮被譽為“花中之王”。
  我國關於牡丹的最早記載,見於東臺縣志、北宋呂夷簡在東臺西溪做????官,曾手植枯枝牡丹一本,護以朱欄,不忍攀枝,既久,幹高數丈,每春花開數百朵,海濱稱為盛事。呂夷簡為此寫了《手植牡丹一本》的詩:“異香濃豔壓群花,何事栽培近海涯,開嚮東風應有恨,憑誰移入五侯傢。”
  牡丹別名花王,落葉性小灌木,一般高l~2米,老樹可達3米。在長期栽培中,歷史均培養不少品種,並有專著問世,如宋歐陽修著《洛陽牡丹記》,明薛鳳翔著《牡丹八書》,清餘扶伯著《曹州牡丹譜》等。明代王象晉在《群芳譜》中記載牡丹有180多個品種。解放後以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及北京三地栽培品種較多,總數約在300種左右。武漢市漢陽公園移植牡丹,初步摸索了一些經驗。每年4月20日左右前往洛陽看牡丹的至今絡繹不絶。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牡丹的國色天香從古至今,一直被人們頌贊不己。牡丹的栽培歷史早在魏晉南北朝時就已有記載,到了唐宋,牡丹的栽培技術己有很大的發展。在唐朝,牡丹更是豔壓群芳,被譽為“花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這裏的長安花,就是牡丹。明朝遷都北京,在極樂寺內遍植牡丹。清朝時有一位親王到極樂寺觀賞牡丹,題匾曰:“國花寺”,可見遠在清朝,牡丹就己戴上國花的桂冠。中國的牡丹繭聲世界,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一書中,還以中國牡丹的人工栽培創造新品種為例,作為“自然選擇與人工選擇學說”的論證材料。世界各國人民也非常珍愛牡丹,在八世紀,中國牡丹傳入日本,1330年傳入法國,1656年傳入荷蘭,1820年進入美國,至今已有20多個國傢栽培中國牡丹牡丹與中國文化密不可分。傳說唐朝武則天鼕日醉酒,令百花開放,唯牡丹抗旨未發,被貶洛陽。自此便有了“洛陽牡丹甲天下”的美號。由此也可看出,牡丹不懼淫威,不畏權貴,不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與中華民族特殊氣節相吻合。明朝時,山東曹州(蒲澤)的牡丹又盛極一時,而博得“牡丹之鄉”的美譽。
  牡丹品種分類常依花色及花型來分,如以花色來分,有紅花係、紫花係、黃花係等。花型有單瓣型:如青山貫雪、粉娥嬌;荷花型:如露珠粉、似荷蓮;菊花型:如越粉、大鬍紅;金環型:如姚黃、月娥嬌;綉球型:如葛巾紫等,衹有少數品種有香氣,它不是以香聞名。
  牡丹的繁殖法有播種、分株、嫁接及壓條等法,而通常以分株及嫁接繁殖為主。
  牡丹最喜夏季涼爽,而鼕季不過度嚴寒的地方。要有適度的降雨,充足的光照,但對夏季中午的強光及西曬要略有庶蔭以避之。在溫暖地區年平均氣溫在15℃以上的地方,栽培牡丹較為睏難。土質以深厚的土壤或富含腐殖質的粘質土壤為宜,排水要良好,要求適度濕潤,尤其夏季不能過於乾燥。
  由於牡丹係深根性花木,對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較嚴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開花。
  牡丹根加工品為中藥“丹皮”,有清熱涼血。活血行遊的功效,常作鎮靜藥。
牡丹詩歌
  牡 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 淚濕紅箋怨別離。
  常恐便同巫峽散, 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嚮馨香得, 不語還應彼此知。
  衹欲欄邊安枕席, 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 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
  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
  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牡丹的傳說
  荷 包 牡 丹 的 傳 說: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裏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 廟下。這裏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 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着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 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傢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 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着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 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 面,可見功夫之深。  這麽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傢人一一婉言謝絶。原 來姑娘自有鐘情的男子,傢裏也默認了。可惜,小夥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 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 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 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劉師閣”的傳說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 有個劉氏傢族居住的地方——劉傢館。 這裏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於 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 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後父母相繼過世, 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 定居。隋朝滅亡後,哥嫂相繼謝世, 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 破紅塵,竟出傢作了尼姑。  出傢時,少女將原來傢院裏親手種 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 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 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着 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 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 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 故每逢四月,衆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 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  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 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 後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 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萬卷書”的傳說 : 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雲, 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傢,後因傢境日 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 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决心考 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 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可是傢中貧寒, 紙又太貴,衹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墻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 倦,便來到後院散心。衹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 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 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裏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 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的傳說 :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後生,姓劉名丹亭。他自 小愛花如癡,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陸 軍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 特別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 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 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 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  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餘株,花大色豔品種多。一年他培育 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衆鄉鄰驚嘆,富貴人傢以金銀相求。當時 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後, 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牡丹文化概述
  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産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豔、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藥植物載人
  《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藥物學、地
  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它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
  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以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這就是
  “文化全息”現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藥用植
  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已進入藥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
  藝術領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
  ,自此,牡丹進入皇傢園林,涉足園藝學。唐代,牡丹詩大量涌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千古絶唱。宋
  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遊的
  《天彭牡丹譜》、丘瀎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等。元姚遂有《序牡丹》,
  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
  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餘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於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
  的牡丹詩詞文斌,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
  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屢見不鮮。
  解放後,牡丹種植有長足地發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漸重視,出現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專傢。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
  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
  宙間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
  物學特點(二)較濃重的藥物學特點(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五)
  較濃重的文學特點(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七)濃重的富貴之感(八)濃重的人生回味(九)濃重的生活恿氣(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産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
  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
  今天,中國牡丹心逢盛世,沐浴春暉,盛況空前,在許多生産牡丹的地方每年都會舉辦盛大的牡
  丹花會,弘揚牡丹文化。那時,花城中便萬人空巷,看花人摩肩接踵,笑語歡歌,萬紫千紅的花
  光,如醉如癡的人流,匯成歡樂的海洋。"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又一次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
  (引自李保光著《國花大典》文章略有修改)
  國外牡丹簡略
  海外牡丹
  牡丹不僅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珍愛。
  目前日本、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加坡、朝鮮、荷蘭、擂、加拿大等二十多個國傢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國的牡丹園藝品種和栽培數量為最多。
  其實,海外牡丹園藝品種,最初均來自我國。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國牡丹進入日本,據說是由空海和尚帶去的。1330年至1851年間法國對引進的中國牡丹進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許多園藝品種。1656年,荷蘭請註册東鯿公司將請註册請註册牡丹引入革命歷史蘭,1789年英請註册丘園引進請註册請註册牡丹,從而使中國牡丹在歐洲傳播開來,園藝品種達100多個。1880年,法國人把中國的野生黃牡丹進行育種,於1980年選育出一批黃色係品種,後來傳入日本等國。
  美國於1820-1830年纔從中國引進中國牡丹品種和野生種,後來培育一種黑色花牡丹品種。在美國,許多國傢森林公園裏均栽有牡丹和芍藥。
  英國丘園是收集世界牡丹品種較多的專類園之一,包括中國的許多古老品種和當今世界各國新育出的衆多園藝品種。
  海外牡丹栽培面積最廣、數量最多的國傢應推薦近鄰日本了。日本是世界上受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傢之一,日本人對牡丹的珍愛僅次於中國人。所以,在日本衆多的城鎮廣植牡丹,如東京的阿部牡丹園,奈良的長𠔌寺、石光寺,須賀川牡丹園,岡山牡丹園,新西井大師牡丹園,千葉大學園藝學部牡丹園,島根中國牡丹園等20餘處,當地園藝品種達300多個。有金閣、金帝、金幌、金陽、花王、太陽、初島、白玉獅子、花大臣、富士之峰、鐮田藤、八千代子、日暮等等。據染井孝熙著的《牡丹與芍藥》一書記載:日本現有品種312種,其中日本的改良種211種。尤以日本培育出鼕季開花的“寒牡丹”驚動世界園藝界。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書中這樣寫道:“牡丹在外國也用於庭園栽植,植株高度可達2米,花徑達20-30釐米,每到暮春時節,花朵盛開,碩大無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雖遠離故國,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氣派”。
植物牡丹
  牡丹名稱
  拉丁語學名:Paeonia suffruticosa
  英文名字 :Subshrubby Peony、Tree Peony
  中文別名 :百花王、鹿韭、木芍藥、富貴花,𠔌雨花『在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中,牡丹和芍藥是同一個詞----peony 或者 paeony (Paeonia)』.
生物學分類
  域:真核域 Eukarya
  界:植物界 Plantae
  門: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雙子葉植物綱 Magnoliopsida
  目:毛茛目 Ranales
  科:芍藥科 Paeoniaceae
  屬:芍藥屬 Paeonia
  種:牡丹 P. suffruticosa
  (其他的分類係統有將芍藥科作為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藥屬(Paeonia)的。)
産地習性
  原産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芍藥同屬芍藥屬,又多選用芍藥作為砧木。
  一、土壤
  1、土質:牡丹適宜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壤土。土壤排水能力一定要好。盆栽可用一般培養土。
  2、土性:中性或中性微鹼土。
  二、澆水
  諺語說、俗語說:“牡丹宜幹不宜濕。”牡丹是深根性肉質根,怕長期積水,平時澆水不宜多,要適當偏幹。
  三、施肥
  諺語說、俗語說:“清牡丹","濁芍藥”。栽培牡丹基肥一定要足。基肥可用堆肥、餅肥或糞肥。通常以一年施三次肥為好,即開花前半個月澆一次以磷肥為主的肥水;開花後半個月施一次復合肥;入鼕之前施一次堆肥,以保第二年開花。
  四、溫度
  牡丹耐寒,不耐高溫。華東及中部地區,均可露地越鼕氣溫到4℃時花芽開始逐漸膨大。適宜溫度:16~20℃,低於16℃不開花。夏季高溫時,植物呈半休眠狀態。
  五、光照
  諺語、俗語說:“陰茶花,陽牡丹。”牡丹喜陽,但不喜歡曬。地栽時,需選地勢較高的朝東嚮陽處,盆栽應置於陽光充足的東嚮陽臺,如放南陽臺或屋頂平臺,西邊要設法遮蔭。
  六、栽培技術
  1.栽植 選擇嚮陽、不積水之地,最好是朝陽斜坡,上質肥沃、排水好的沙質壤土。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適當大,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內要垂直舒展,不能拳根。栽植不可過深,以剛剛埋住根為好。一股盆栽較少。
  2.光照與溫度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 -20℃,但花前必須經過1 -10℃的低溫處理2 -3個月纔可。最低能耐- 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鼕季需采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纔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3.澆水與施肥 栽植前澆2次透水。入鼕前灌1次水,保徵其安全越鼕。開春後視土壤幹濕情況給水,但不要澆水過大。全年一般施3次肥,第1次為花前肥,施速效肥,促其花開大開好。第2次為花後肥,追施1次有機液肥。笫3次是秋鼕肥,以基肥為主,促翌年春季生長。另外,要註意中耕除草,無雜草可淺耕鬆土。
  4.整形修剪 花謝後及時摘花、剪枝,根據樹形自然長勢結合自己希望的樹形下剪。若想植株低矮、花叢密集,則短截重些,以抑製枝條擴展和根蘖發生,一般每株以保留5-6個分枝為宜。
  5.花期控製 盆栽牡丹可通過鼕季催花處理而春節開花,方法是春節前60天選健壯鱗芽飽滿的牡丹品種(如趙粉、洛陽紅、盛丹爐、、葛金紫、珠砂壘、大子鬍紅、墨魁、烏竜捧盛等)帶土起出,盡量少傷根、在陰涼處晾12-3天後上盆,並進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個頂芽飽滿的枝條,留頂芽,其餘芽抹掉。上盆時,盆大小應和植株相配,達到滿意株型。澆透水後,正常管理。春節前50-60天將其移入10℃左右溫室內每天噴2-3次水,盆士保持濕潤。當鱗芽膨大後,逐漸加溫至25-30℃,夜溫不低於15℃,如此春節可見花。
  七、常見病害
  褐斑病、紅斑病和銹病等;常見害蟲有綫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1)葉斑病:也稱紅斑病,此病為多毛孢屬的真菌傳染。病菌主要浸染葉片,也浸染新枝。發病初期一般在花後15天左右,7月中旬隨溫度的升高日趨嚴重。初期葉背面有𠔌粒大小褐色斑點,邊緣色略深,形成外濃中淡、不規則的圓心環紋枯斑,相互融連,以致葉片枯焦凋落。葉柄受害産生墨緑色絨毛層;莖、柄部染病産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莖葉和土壤中越鼕。
  防治方法:①11月上旬(立鼕)前後,將地裏的於葉掃淨,集中燒掉,以消滅病原菌;②發病前(5月份)噴灑1:1:160倍的波爾多液,10一15天噴一次,直至7月底;③發病初期,噴灑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靈,7-10天噴一次,連續3-4次。
  (2)紫紋羽病:為真菌病害。由土壤傳播。發病在根頸處及根部,以根頸處較為多見。受害處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狀菌絲,初呈黃褐色,後為黑褐色,俗稱"黑疙瘩頭"。輕者形成點片狀斑塊,不生新根,枝條枯細,葉片發黃,鱗芽癟小;重者整個根頸和很係腐爛,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溫多雨季節發生,9月以後,隨氣溫的降低和雨水的減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選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②雨季及時中耕,降低土壤濕度;③4-5年輪作一次;④選育抗病品種;⑤分栽時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藥液塗於患處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銨1000倍液澆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圍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3)茵核病。又名莖腐病。病原為核盤菌。發病時在近地面莖上發生水漬狀斑,逐漸擴展腐爛,出現白色棉狀物。也可能浸染葉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發現病株及時挖掉並進行土壤消毒;4-5年輪作一次。
  經常見的還有炭疽病、銹病。炭疽病在葉面上發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擴展後邊緣為紫褐色;銹病在葉背着生黃色孢子堆,引起葉片退緑,後期病葉上生柱狀毛發物。防治方法同葉斑病。
  繁殖與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鼕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衹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蘖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豔、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製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幹事兒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因此,遇到連續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采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後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於地栽,若要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釐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釐米的瓦缸。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
形態特徵
  根係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須根。株高1-3m,可達2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臺閣性花。花萼有5片。
  牡丹的分辨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藍、黑和復色(實際上並無純正的藍與黑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鼕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鼕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鼕型);按花型可分為係、類、組型四級。四個係即牡丹係、紫斑牡丹係、黃牡丹係和紫牡丹係;二個類即單花類和臺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幹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緑色或黃緑色,下為灰緑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釐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豔,形美多姿,花程式為:♂*K5C∞G2~5:1:2~5,花徑10~30釐米;花的顔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緑、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釐米,千粒重約400剋。
  牡丹由野生變傢種後,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佈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綫的夾角多在30o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釐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釐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麯嚮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綫的夾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竜臥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嚮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釐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釐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佈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釐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釐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幹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釐米。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上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於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於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於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係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釐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麵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産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藥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産丹皮質量、産量低於直根型,不適於藥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麵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釐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藥用。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鼕。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着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幹枯回縮一段。着生在幹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衹抽枝長葉,多數着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着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着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蘖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顔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徵。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顔色也有青緑、黃緑、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顔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四、分枝
  因當年生效枝上節間長短不同,着生芽數及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上有以下類型:
  1、單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長,着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部位或第1~3節部位上生芽,並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短,着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紅”、“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釐米以上,寬25釐米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鬍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全葉較小,長約20~30釐米,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捲。如“脂紅”、“煙竜紫”等。
  5、中形葉型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釐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捲,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另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衹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着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顔色以緑色、黃緑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緑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釐米,短者不過10釐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緑等不同顔色。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裏藏花”現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牡丹花大色豔,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徵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綉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綉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價值用途
  牡丹之王”的美稱。牡丹可在公園和風景區建立專類園;在古典園林和居民院落中築花臺養植;在園林緑地中自然式孤植、叢植或片植。自身存在的酶水解,成為牡丹酚(C15H20O8)及一份子L阿拉伯糖。根皮咽炎引起的咽癢、咽幹、刺激性咳嗽等癥,效果良好。
牡丹主要品種
  目前有生産於中國全國各地不同花色(如:紅、紫、紫紅、粉、白、藍、緑、黃、黑和復色等)、不同花型(如:單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樓子型、綉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熱、耐濕等特性,可以種植在溫帶、寒熱和亞熱帶地區的品種300多個,還有日本、美國、法國品種100餘個。原産於中國。
  一、花色品種豐富的牡丹
  (一)、復色類
  什樣錦 、嬌容三變 、鬥豔 、二喬 、 三變賽玉 、瑪瑙荷花、 彩蝶 、花蝴蝶
  (二)、緑色類
  緑香球 、春水緑波、豆緑 、 緑玉 、
  (三)、黃色類
  姚黃 、金桂飄香、玉璽映月、黃花葵、 金玉交章
  (四)、墨紫色類
  冠世墨玉 、煙絨紫、青竜臥墨池、墨樓爭輝 、烏金耀輝 、 黑花魁 。
  (五)、粉色類
  趙粉 、魯粉 、粉中冠、、桃花飛雪 、貴妃插翠、雪映桃花 、
  軟玉溫香 、淑女妝 、桃花飛雪 、粉荷飄江 、銀鱗碧珠、 盛丹爐 、青竜臥粉池
  (六)白色類
  夜光白 、景玉 、香玉 、金星雪浪、
  琉璃冠珠、雪塔、白玉 、雪桂 、昆山夜光、玉樓點翠、玉板白 、雪蓮 、水晶白 、白鶴羽、風丹白 、水晶球 、風丹白 、玉板白 、清香白 、清香白、
  (七)粉藍(紫)色類
  藍田玉 、 紫藍魁、藍寶石、菱花湛露、垂頭藍、朱砂壘
  綉桃花、雨後風光 、彩繪 、大朵藍 、似荷蓮 、藍芙蓉、魯菏紅
  (八)紫色類
  勝葛巾 、魏紫 、趙紫 、葛巾紫 、小魏紫 、紫魁 、深黑紫
  (九)紫紅色類
  紅霞爭輝 Hong Xia Zeng Hui 紅霞迎日 Hong Xia Ying Ri 錦袍紅 Jin Pao Hong
  烏竜捧盛 Wu Long Peng Sheng 藏枝紅 Zang Zhi Hong 百園紅霞 Bai Yuan Hong Xia 映金紅 Ying Jin Hong
  大棕紫 Da Zong Zi 首案紅 Shou An Hong 狀元紅 Zhuang Yuan Hong 盤中取果 Pan Zhong Qu Guo
  錦綉球 Jin Xiu Qiu 洛陽紅 Luo Yang Hong
  (十)、紅色類 Red Kind
  珊瑚臺 Shan Hu Tai 叢中笑 Cong Zhong Xiao 晨紅 Chen Hong
  火煉金丹 Huo Lian Jin Dan 嬌紅 Jiao Hong 萍實豔 Ping Shi Yan
  錦帳芙蓉 Jin Zhang Fu Rong 迎日紅 Ying Ri Hong 十八號 Shi Ba Hao 霓虹煥彩 Ni Hong Han Cai
  紅寶石 Hong Bao Shi 宏圖 Hong Tu 山花爛漫 Shan Hua Lan Man 脂紅 Zhi Hong
  明星 Ming Xing 春紅嬌豔 Chun Hong Jiao Yan 肉芙蓉 Rou Fu Rong 虞姬豔裝 Yu Ji Yan Zhuang
  飛燕紅裝 Fei Yan Hong Zhuang 銀紅巧對 Yin Hong Qiao Dui 鬍紅 Hu Hong
  紅珠女 Hong Zhu Nu 十八號 Shi Ba Hao 瓔珞寶珠 Ying Luo Bao Zhu
  二、植株高大、抗寒、耐旱性極強的西北紫斑牡丹 P. Rockii with high and great plant and with very strong characteristic of fighting a drought , could-resistant
  (一)、白色類 White Kind
  書生捧墨 Shu Seng Peng Mo 紫斑白 Zi Ban Bai 玉壺冰心 Yu Hu Bing Xin 一片丹心 Yi Pian Dan Xin
  菊花白 Jiu Hua Bai 玉蝶 Yu Die 中川玉 Zhong Chuan Yu 小雪 Xiao Xue
  觀音鬥 Guan Yin Dou 鶴羽白 He Yu Bai 雲中鶴 Yun Zhong He 紅海微波 Hong Hai Wei Bo
  (二)黃緑色類 Yellow or Green Kind
  黃雲 Huang Yun 雛鳳還巢 Chu Feng Huan Cao 佛頭青 Fu Tou Qing
  (三)紅色類 Red Kind
  三轉 San Zhuan 紅冠玉珠 Hong Guan Yu Zhu 大紅袍 Da Hong Pao 醉胭脂 Zui Yan Zhi
  (四)黑色類 Black Kind
  黑絨蓮 Hen Rong Lian 夜光杯 Ye Guang Bei 黑鳳蝶 Hen Feng Die 紫冠玉帶 Zi Guan Yu Dai
  (五)紫紅色 Purple-red Kind
  鍤頭鳳 Cha Tou Feng 紫蝶迎風 Zi Die Fing Feng 九州大紫 Jiu Zhou Da Zi 紅蓮 Hong Lian
  寧安紅 Ning An Hong 英雄紅 Ying Xong Hong 重瓣紅 Chong Ban Hong 玉蘭紫 Yu Lan Zi
  喜慶 Xi Qing 紅薔薇 Hong Qian Wei 古城相會 Gu Cheng Xiang Hui 金花狀元 Jin Hua Zhuang Yuan
  (六)粉色類 Pink Kind
  素粉綾 Sou Fen Ling 金城粉 Jin Cheng Fen 和平二喬 He Ping Er Qiao 紫斑粉 Zi Ban Fen
  紅雲 Hong Yun 粉天香 Fen Tian Xang 粉麒麟 Fen Qi Lin 粉墨登場 Fen Mo Deng Chang
  (七)紫藍色類 Purple Black
  隴原壯士 Long Yuan Zhuang Shi 花和尚 Hua He Shang 大漢風雲 Da Han Feng Yun 灰鶴 Hui He
  藍鶴 Lan He 和平藍 He Ping Lan 藍蝶迎春 Lan Die Ying Chun 藍海銀波 Lan Hai Yin Bo
  三、花色奇特的國外牡丹 Tree Peony From Foreign Country with peculiar flower color
  芳紀 Fang Ji 日月錦 Ri Rue Jin 太陽 Tai Yang
  新七福神 Xin Qi Fu Shen 花王 Hua Wang
  日暮 Ri Mu 八千代春 Ba Qian Dai Chun 五大洲 Wu Da Zhou 連鶴 Lian He
  日本島錦 Dao Jin 日本島錦 Dao Jin 美國公主 Princess 金閣 Jin Ge
  花園珠寶 Garden Jewelry 金島 Golden Island 正午(海黃)High Noon
  金晃 Jin Huang 花大臣 Hua Da Chen 黑光司 Hei Guang Shi 初烏 Chou Wu
國內主要産地
  1、山東菏澤,古稱曹州,現有全國最大的牡丹種植基地.菏澤古稱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會”之譽。這裏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史不絶書,曹州 牡丹種植有數百年歷史。宋時牡丹以洛陽為多,自明開始,種植中心已移至曹州。發展至今,菏澤以有幾 百個品種,數千畝牡丹田,每年𠔌雨前後,曹州牡丹連阡接陌,豔若蒸霞,蔚為壯觀,堪稱中華之最。
  菏澤是全世界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産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現有栽培面積5萬畝,九大色係,600多個品種,行銷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100多個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菏澤牡丹雍容華貴,色豔香濃,在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獨得81個奬項。
  菏澤牡丹史上也稱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豔、型美、香濃而“甲海內”。菏澤牡丹的特點是枝挺拔有緻,葉繁茂多姿,花雍容華貴,被譽為觀賞牡丹之上品。
  菏澤牡丹的科學研究碩果纍纍。早在第一屆全國花革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新品種選育、牡丹大田催花技術研究、牡丹新品種第三項科研成果就獲得了國傢科技術進步奬,占全國牡丹科研獲奬數量之首。97年元月14日,菏澤牡丹科研成果第四次通過國傢級鑒定。僅這一次,就有牡丹新品種培育、、案頭牡丹無土栽培、牡丹耐溫熱品處的篩選、鳳丹實生苗嫁接觀賞牡丹在商品化生産上的應用、牡丹盆景研究、芍藥切花品種的篩選、牡丹新品種選育等七面成果通過鑒定,是通過牡丹科研成果最多的一次。其中,五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標志着菏澤牡丹科研又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提高了牡丹的觀賞價值,拓寬了牡丹的種植範圍和應用範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珍貴品種快速繁育問題,開闢了牡丹進入千傢萬戶的新途徑,創造了與國際花卉業接軌的條件。受到陳慕華副委員長的贊揚。
  菏澤牡丹還在國內外重大花展中連連獲奬,盛譽海內外。在一、二、三、四屆全國花草博覽會上,菏澤牡丹奪得金、銀、銅奬,科技進步奬,優質展品將計26個;在三次香港國際花展中,菏澤牡丹引起轟動,奪得冠軍奬一個,一等奬三個;在法國波爾多市國際花草博覽會和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博覽會上,分別奪得競賽總分銀質奬和牡丹芍藥幹鮮花銀質奬。在第四屆花博會上,菏澤牡丹獨領風騷,一舉奪得唯一的一個“景點特別奬”和六個單項奬。
  尤其在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枝壓群雄,一舉奪魁,共獲得了119枚牡丹單項奬中的81枚,占68%。其中三枚大奬,菏澤“曹州牡丹園”和“喬子紅”牡丹各奪1枚;12枚金奬,菏澤牡丹“黑花魁”、“曹州紅”等摘取10枚;36枚銀奬,菏澤牡丹“鬍紅”、“蘭田玉”等拿來26枚;60枚銅奬,菏澤牡丹“花二喬”、“黃花魁”等獲43枚。專傢評委一致評價:“菏澤牡丹花大、色繁、開得飽滿,不愧為國色天香。”
  2、河南洛陽
  4、安徽銅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陝西漢中,有牡丹
  7、安徽巢湖銀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8、四川彭州,彭州市丹景山為我國天彭牡丹的發源地。改革開放以來,牡丹花被定為彭州市市花、天彭牡丹得到迅速恢復發展,並以丹景山為發展傳統名花的基地,建設以牡丹觀賞為特色的風景區,被稱為“中國西部花山”,全山共有牡丹300餘萬株,260多個品種,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山上山下的各色牡丹次第開放,讓人驚豔。
  9、陝西西安,有牡丹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石井鎮終南山阿姑泉牡丹
  國內栽培歷史
  
  牡丹,原為陝、川、魯、豫以及西藏、雲南等一帶山區的野生灌木,散生於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肅武威東漢壙墓中發現的醫簡中已有牡丹入藥的記載。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 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時“闢地周二百裏為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開元中盛於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顔色不相同(《竜城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嚮瑤臺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顔色牡丹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傢傢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顔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臺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已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轉到洛陽,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係統完善;出現一批理論專著。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陳州牡丹記》雲:“洛陽牡丹之品見於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由北方洛陽移嚮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遊在蜀中做官,親往遊賞,並撰《天彭牡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後,杭州牡丹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奇品種,如‘重臺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
  元代,是中國牡丹發展的低潮時期,好品種已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傑,尤世紀不恆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夏之臣《評亳州牡丹》雲:“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後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云:“草堂數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並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花技術之先河。
  明代,亳州牡丹雖有盛名,但曹州(今山東菏澤),國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漸繁盛起來。江南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也有所發展。
  曹州與亳州皆於明代嘉靖(1522~1567)年間引入牡丹,也同於萬歷(1573-1620)年間達到繁盛。兩地之間相互交換品種,“曹花多移自亳”(清·餘鵬年《曹州牡丹譜》);亳州也引進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記載一種“金玉交輝”的品種,說是:“曹州所出,為第一品。”又有“忍濟紅”“萍實紅”兩種,也産於曹州。《曹南牡丹譜》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於海內。”
  北京自遼、金建都於此,牡丹栽培日漸興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記載遼聖宗(公元982-1031)在統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長春宮觀賞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極盛,“金殿內外盡植牡丹”。城外還有三大名園梁傢園、清華園和惠安園。
  在江南,明代以江陰牡丹為盛。此外杭州、蘇州、上海也有不少種植。廣西灌陽也産牡丹,據明代《廣西通志》記載,在廣西“牡丹出靈川、灌陽,灌陽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陽。”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曹縣志》雲:“牡丹非土産也,初盛於雒下(今陝西省雒南縣),再盛於亳州,彼時已六、七百種,分五色排列,敘至於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蓋連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譜》)。蒲鬆齡在他寫的《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齊魯”的記述。這時,曹州城東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養花為業者,成園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莊、洪廟、毛莊、趙樓各村為冠。道光年間趙玉田在村北建花園,專養牡丹、芍藥,集本村之大成,園之周圍樹之以桑為籬,名曰“桑籬園”。著有《桑籬園牡丹譜》,其中記述了151種,內稱:“山左十郡二州,語牡丹則曹州獨也。曹州十邑一州,語牡丹則菏澤獨也。”“菏澤為郡為裏者,不知其幾,語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魯山之陽,範堤之外,連延褒不能十裏。”其後,有《綺園牡丹譜》,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 當時栽培面積已達500多畝,每年輸出十餘萬株,運往廣州|、天津、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出售。其中運往廣州者為最多。當地農民流傳着這樣一句民諺:“種果樹莫若木瓜、柿子,養花木還是牡丹、芍藥。”再加上社會上的愛好,菏澤人善於種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藥用,所以菏澤牡丹長期發展歷久不衰。
  在清代,甘肅大部分地區也有牡丹栽培。而以蘭州、臨夏、臨洮一帶為栽培中心地。清末編纂的《甘肅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肅“各州府都有,惟蘭州較盛,五色具備”的記載。延安萬花山,位於杜甫川內花源頭村對面,這裏盛産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記有“花源頭産牡丹極多,樵者以之為薪。”附近群衆有在農歷四月初八到此賞花的習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江南牡丹中有寧國牡丹和銅陵牡丹。1936年編《寧國縣志》載,“寧國、蟠竜素産牡丹,以白、黃為貴,……。”關於銅陵牡丹,據《銅陵縣志》載:“仙牡丹長山石竇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豔絶麗。相傳為葛洪所種。”葛洪為晉代人,按此傳說,以有1600年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牡丹得到恢復和發展。目前,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5萬餘畝,600多個品種,已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觀賞、科研中心,堪稱世界之最。
  日前,由洛陽國際牡丹園培育的黑桃皇后、東籬銀南等6個新品種正式通過有關部門鑒定,至此,洛陽牡丹由去年的1030種增至為1036種。
  重要栽培基地
  菏澤、洛陽、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陳州、吳縣、江陰、南京、灌陽、上海、嘉興、寧國、臨夏、蘭州。
  中國牡丹從野生引入觀賞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歷史。栽培品種從單瓣花逐步演化成復瓣、重瓣乃至臺閣型。促使牡丹品種嚮重瓣化演進的主動力是良好的栽培條件。已知將品種的優良性壯和枝變,通過嫁接固定下來,新品種大量涌現。
  總之,從唐代起,就推崇牡丹為“國色天香”,由於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儘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統領群芳,國色天香的崇高驕傲的地位,從未動搖!
  由於牡丹係深根性花木,對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較嚴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開花。
相關牡丹詩詞
  牡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嚮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衹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清平調 李白(唐)
  一枝紅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藉問漢官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紅妝。
  題御筆牡丹 王國維(清)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韋莊(唐)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衹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栽牡丹 陸遊(宋)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竜鐘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
  牡丹詩 唐 李正凡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紅牡丹 唐 王維
  緑豔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賞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紅牡丹 唐 王維
  緑豔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丹傳說
  荷包牡丹的傳說: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裏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裏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着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傢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鎮上住着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這麽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傢人一一婉言謝絶。原來姑娘自有鐘情的男子,傢裏也默認了。可惜,小夥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劉師閣”的傳說: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有個劉氏傢族居住的地方——劉傢館。這裏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於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後父母相繼過世,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定居。隋朝滅亡後,哥嫂相繼謝世,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破紅塵,竟出傢作了尼姑。出傢時,少女將原來傢院裏親手種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故每逢四月,衆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後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武則天與牡丹的傳說:至武則天當了皇帝,與一年鼕天,至上苑飲酒賞雪,酒後在白絹上寫了一首五言詩: 明朝遊上苑, 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放, 莫待曉風吹。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詔令焚燒以後,嚇壞了百花仙子。第二天,除了牡丹外,其餘花都開了。武則天見牡丹未開,大怒之下,一把火將衆牡丹花燒為焦灰。並將別處牡丹連根拔出,貶出長安,仍至洛陽邙山。洛陽邙山溝壑交錯,偏僻凄涼。武則天將牡丹扔到洛陽邙山,欲將牡丹絶種。誰知牡丹在洛陽邙山長勢良好,人們紛紛來此觀賞牡丹
   “萬卷書”的傳說: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雲,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傢,後因傢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可是傢中貧寒,紙又太貴,衹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墻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後院散心。衹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裏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的傳說: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後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癡,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陸軍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特別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餘株,花大色豔品種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衆鄉鄰驚嘆,富貴人傢以金銀相求。當時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後,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産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豔、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藥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藥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已進入藥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傢園林,涉足園藝學。唐代,牡丹詩大量涌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千古絶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遊的《天彭牡丹譜》、丘瀎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餘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於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斌,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屢見不鮮。
  解放後,牡丹種植有長足地發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漸重視,出現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專傢。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二)較濃重的藥物學特點(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七)濃重的富貴之感(八)濃重的人生回味(九)濃重的生活氛圍(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産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又一次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
  歷史上,古都洛陽的牡丹為最多、最好,有兩個傳統名種,一個開黃花的名姚黃,另一個開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傳到今天。“洛陽牡丹天下無”,牡丹已被洛陽市定為市花,並確定每年4月15日——25日為“洛陽牡丹花會”。每當花會期間,中外遊人群集,共賞花王。
國外牡丹
  牡丹不僅是中國人民喜愛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珍愛。
  目前日本、法國、英國、美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加坡、朝鮮、荷蘭、擂、加拿大等二十多個國傢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國的牡丹園藝品種和栽培數量為最多。
  其實,海外牡丹園藝品種,最初均來自我國。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國牡丹進入日本,據說是由空海和尚帶去的。1330年至1851年間法國對引進的中國牡丹進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許多園藝品種。1656年,荷蘭東鯿公司將牡丹引入荷蘭,1789年英丘園引進牡丹,從而使中國牡丹在歐洲傳播開來,園藝品種達100多個。1880年,法國人把中國的野生黃牡丹進行育種,於1980年選育出一批黃色係品種,後來傳入日本等國。
  美國於1820-1830年纔從中國引進中國牡丹品種和野生種,後來培育一種黑色花牡丹品種。在美國,許多國傢森林公園裏均栽有牡丹和芍藥。
  英國丘園是收集世界牡丹品種較多的專類園之一,包括中國的許多古老品種和當今世界各國新育出的衆多園藝品種。
  海外牡丹栽培面積最廣、數量最多的國傢應推薦近鄰日本了。日本是世界上受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國傢之一,日本人對牡丹的珍愛僅次於中國人。所以,在日本衆多的城鎮廣植牡丹,如東京的阿部牡丹園,奈良的長𠔌寺、石光寺,須賀川牡丹園,岡山牡丹園,新西井大師牡丹園,千葉大學園藝學部牡丹園,島根中國牡丹園等20餘處,當地園藝品種達300多個。有金閣、金帝、金幌、金陽、花王、太陽、初島、白玉獅子、花大臣、富士之峰、鐮田藤、八千代子、日暮等等。據染井孝熙著的《牡丹與芍藥》一書記載:日本現有品種312種,其中日本的改良種211種。尤以日本培育出鼕季開花的“寒牡丹”驚動世界園藝界。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書中這樣寫道:“牡丹在外國也用於庭園栽植,植株高度可達2米,花徑達20-30釐米,每到暮春時節,花朵盛開,碩大無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雖遠離故國,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氣派”。
牡丹和芍藥的區別
  1、最根本的區別:牡丹是能長到2米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藥是不高於1米矮小的(宿根塊莖)草本植物。
  2、牡丹比芍藥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開花,而芍藥則在5月上中旬開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約15天左右。
  3、牡丹葉片寬,正面緑色緑色略呈黃色,而芍藥葉片狹窄,正反面均為黑緑色;
  4、牡丹的花朵着生於花枝頂端,多單生.花徑一般在20釐米左右;而芍藥的花多於枝頂族生.花徑在15釐米左右。
  5、牡丹被稱為花王。芍藥被稱為花相。
  6、牡丹葉片偏灰緑,芍藥葉片較有光澤。
  7、牡丹比芍藥花色豐富。
  牡丹-品種及花係
  一、品種識別
  從花上鑒別
  花是鑒定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牡丹與其它花卉一樣,其主要特徵集中於花冠上,欲分辯品種先要看花冠。
  從花型上分
  牡丹分類三類十二型。即單瓣類、重瓣類、重臺類。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菊花臺閣型、薔薇臺閣型、皇冠臺閣型、綉球臺閣型。最後四型可以概括為臺閣型:由兩朵重瓣單花重疊而成。分為“菊花疊”、“薔薇疊”、“皇冠疊”、“綉球疊”。如“火煉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樓”等。
  從花色上分
  牡丹係以八大色著稱,如白色的“夜光白”、藍色的“藍田玉”、紅色的“火煉金丹”、墨紫色的“種生黑”、紫色的“首案紅”、緑色的“豆緑”、粉色的“趙粉”、黃色的“姚黃”。還有花色奇特的“二喬”、“嬌容三變”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淺濃淡也各不相同。
  從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黃粉具清香,衹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從葉上鑒別
  牡丹葉為3出2回覆葉。因品種的不同,葉子所呈出現來的形狀、寬窄、厚薄、顔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鬍紅”葉大、圓而肥厚,葉面多平展。如“墨灑金”葉形大而長,但小葉較狹長,質地薄,較稀疏開展或下垂。如“狀元紅”全葉中等大小,小葉長橢圓型,邊緣缺多且較尖、上捲,葉多斜伸。如“豆緑”葉背有一層白絨毛。如“大棕紫”葉色發紫紅等。
  從枝幹上辨別
  這一方法是通過株形和分枝方式來區別品種。牡丹為叢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種,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條開張角度小,直立嚮上,節間長,長勢強,株叢高大,如“洛陽紅”、““桃李增豔”等。
  開展型:枝條開張角度大,嚮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趙粉”等。
  半開展型:介於上述兩型之間,如“脂紅”、“藍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單枝型和叢枝型。
  單枝型:當年生枝間較長,着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發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黃”、“粉二喬”等。
  叢枝型:當年生枝間較短,新生芽多且發枝力強。當年即可形成叢生狀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寶珠”等。
  從芽上識別
  牡丹不同的品種,其芽形與芽色也不盡相同。“洛陽春”的芽尖而圓;“朱砂壘”的芽呈狹尖型;“青竜臥墨池”的芽尖而帶鈎,好似鷹嘴。至於芽色就更為豐富:“百花妒”的芽為黃緑色;“脂紅”的芽為緑色;“墨魁”的芽為暗紫色等。芽色與花色有一定的相關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淺者,花色也淺。
  從果實上識別
  一般結實力強,心皮呈開張輪狀輻射排列的品種,多為單瓣和半重瓣品種,如“似金蓮”、“鳳丹”等。結實率低,果實成簇生狀,多為重瓣起樓品種,如“二喬”、“朱砂壘”等。
  從根上分辯
  牡丹的根部也作為區別其品種的輔助手段。一些品種根係中毛細根少,根的粗細較均勻,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種有較多毛細根,呈蓬狀,如“瑛王名寶珠”大多數品種根為白、黃白、紅白色等,而“首案紅”根呈紫紅色,為識別此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二、牡丹花係
  紅色花係:如“綉桃花”、“平頂紅”、“錦紅緞”、“木橫紅”、“群英會”、“展宏圖”等。
  緑色花係:如“緑幕”、“緑玉”、“緑香球”、“荷花緑”、“春水緑波”等。
  藍色花係:如“鶴望藍”、“水晶藍”、“垂頭藍”、“群峰”、“紫藍魁”等。
  紫色花係:如“紫紅玲”、“藤花紫”、“棒盛子”、“稀葉紫”、“紫綉球”等。
  粉色花係:如“百園爭彩”、“桃花遇霜”、“仙娥”、“粉喬”、“玉芙蓉”、“瑤池春”等。
  白色花係:如“玉板白”、“紫斑白”、“天鵝絨”、“香玉”、“白鵝”等。
  黑色花係:如“黑花魁”、“黑撒金”、“瑤池硯墨”、“墨樓爭輝”、“冠世墨玉”等。
  黃色花係:如“姚黃”、“古銅顔”、“黃鶴翎”、“種生黃”、“金玉磐”等。
  復色花係:如“二喬”、“大葉蝴蝶”、“藍綫界玉”、“天香湛露”、“小葉花蝴蝶”等。
國內主要産地
  1、山東菏澤,古稱曹州,現有全國最大的牡丹種植基地.菏澤古稱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會”之譽。這裏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史不絶書,曹州 牡丹種植有數百年歷史。宋時牡丹以洛陽為多,自明開始,種植中心已移至曹州。發展至今,菏澤以有幾 百個品種,數千畝牡丹田,每年𠔌雨前後,曹州牡丹連阡接陌,豔若蒸霞,蔚為壯觀,堪稱中華之最。
  菏澤是全世界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産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現有栽培面積5萬畝,九大色係,600多個品種,行銷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100多個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菏澤牡丹雍容華貴,色豔香濃,在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獨得81個奬項。
  菏澤牡丹史上也稱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豔、型美、香濃而“甲海內”。菏澤牡丹的特點是枝挺拔有緻,葉繁茂多姿,花雍容華貴,被譽為觀賞牡丹之上品。
  菏澤牡丹的科學研究碩果纍纍。早在第一屆全國花革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新品種選育、牡丹大田催花技術研究、牡丹新品種第三項科研成果就獲得了國傢科技術進步奬,占全國牡丹科研獲奬數量之首。97年元月14日,菏澤牡丹科研成果第四次通過國傢級鑒定。僅這一次,就有牡丹新品種培育、、案頭牡丹無土栽培、牡丹耐溫熱品處的篩選、鳳丹實生苗嫁接觀賞牡丹在商品化生産上的應用、牡丹盆景研究、芍藥切花品種的篩選、牡丹新品種選育等七面成果通過鑒定,是通過牡丹科研成果最多的一次。其中,五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標志着菏澤牡丹科研又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提高了牡丹的觀賞價值,拓寬了牡丹的種植範圍和應用範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珍貴品種快速繁育問題,開闢了牡丹進入千傢萬戶的新途徑,創造了與國際花卉業接軌的條件。受到陳慕華副委員長的贊揚。
  菏澤牡丹還在國內外重大花展中連連獲奬,盛譽海內外。在一、二、三、四屆全國花草博覽會上,菏澤牡丹奪得金、銀、銅奬,科技進步奬,優質展品將計26個;在三次香港國際花展中,菏澤牡丹引起轟動,奪得冠軍奬一個,一等奬三個;在法國波爾多市國際花草博覽會和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博覽會上,分別奪得競賽總分銀質奬和牡丹芍藥幹鮮花銀質奬。在第四屆花博會上,菏澤牡丹獨領風騷,一舉奪得唯一的一個“景點特別奬”和六個單項奬。
  尤其在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枝壓群雄,一舉奪魁,共獲得了119枚牡丹單項奬中的81枚,占68%。其中三枚大奬,菏澤“曹州牡丹園”和“喬子紅”牡丹各奪1枚;12枚金奬,菏澤牡丹“黑花魁”、“曹州紅”等摘取10枚;36枚銀奬,菏澤牡丹“鬍紅”、“蘭田玉”等拿來26枚;60枚銅奬,菏澤牡丹“花二喬”、“黃花魁”等獲43枚。專傢評委一致評價:“菏澤牡丹花大、色繁、開得飽滿,不愧為國色天香。”
  2、河南洛陽,牡丹為我國園藝花較早的觀賞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過程伊始就與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而“甲天下”於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洛陽牡丹不僅以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美譽遐邇;也以其造化鐘情,天下君臨而總領群芳。洛陽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牡丹之聖地。
  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豔、富麗端莊名揚天下。她始於晉、興於隋,盛於唐,極盛於宋。自隋唐以後,洛陽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蘇????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東曹州、廣東韶關等地相繼引種栽培,如今已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洛陽牡丹已溶入了中國牡丹的花海之中,並且香飄海外。公元724年,中國牡丹傳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國;公元1656年荷蘭開始引種;公元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牡丹,培育出100多個園藝品種;美國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開始引進。
  “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洛陽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衆多的品種、宏大的生産規模、豐富的野生資源、高超的栽培技藝、日臻完善的科學理論體係以及具有深邃內涵的牡丹文化,在國際園藝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
  4、安徽銅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陝西漢中,有牡丹
  7、安徽巢湖銀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8、四川彭州,彭州市丹景山為我國天彭牡丹的發源地。改革開放以來,牡丹花被定為彭州市市花、天彭牡丹得到迅速恢復發展,並以丹景山為發展傳統名花的基地,建設以牡丹觀賞為特色的風景區,被稱為“中國西部花山”,全山共有牡丹300餘萬株,260多個品種,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山上山下的各色牡丹次第開放,讓人驚豔。
  9、陝西西安,有牡丹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石井鎮終南山阿姑泉牡丹
  國內栽培歷史
   
  牡丹,原為陝、川、魯、豫以及西藏、雲南等一帶山區的野生灌木,散生於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肅武威東漢壙墓中發現的醫簡中已有牡丹入藥的記載。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 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時“闢地周二百裏為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開元中盛於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顔色不相同(《竜城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嚮瑤臺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顔色牡丹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傢傢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顔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臺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已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轉到洛陽,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係統完善;出現一批理論專著。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陳州牡丹記》雲:“洛陽牡丹之品見於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由北方洛陽移嚮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遊在蜀中做官,親往遊賞,並撰《天彭牡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後,杭州牡丹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奇品種,如‘重臺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
  元代,是中國牡丹發展的低潮時期,好品種已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傑,尤世紀不恆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夏之臣《評亳州牡丹》雲:“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後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云:“草堂數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並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花技術之先河。
  明代,亳州牡丹雖有盛名,但曹州(今山東菏澤),國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漸繁盛起來。江南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也有所發展。
  曹州與亳州皆於明代嘉靖(1522~1567)年間引入牡丹,也同於萬歷(1573-1620)年間達到繁盛。兩地之間相互交換品種,“曹花多移自亳”(清·餘鵬年《曹州牡丹譜》);亳州也引進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記載一種“金玉交輝”的品種,說是:“曹州所出,為第一品。”又有“忍濟紅”“萍實紅”兩種,也産於曹州。《曹南牡丹譜》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於海內。”
  北京自遼、金建都於此,牡丹栽培日漸興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記載遼聖宗(公元982-1031)在統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長春宮觀賞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極盛,“金殿內外盡植牡丹”。城外還有三大名園梁傢園、清華園和惠安園。
  在江南,明代以江陰牡丹為盛。此外杭州、蘇州、上海也有不少種植。廣西灌陽也産牡丹,據明代《廣西通志》記載,在廣西“牡丹出靈川、灌陽,灌陽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陽。”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曹縣志》雲:“牡丹非土産也,初盛於雒下(今陝西省雒南縣),再盛於亳州,彼時已六、七百種,分五色排列,敘至於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蓋連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譜》)。蒲鬆齡在他寫的《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齊魯”的記述。這時,曹州城東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養花為業者,成園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莊、洪廟、毛莊、趙樓各村為冠。道光年間趙玉田在村北建花園,專養牡丹、芍藥,集本村之大成,園之周圍樹之以桑為籬,名曰“桑籬園”。著有《桑籬園牡丹譜》,其中記述了151種,內稱:“山左十郡二州,語牡丹則曹州獨也。曹州十邑一州,語牡丹則菏澤獨也。”“菏澤為郡為裏者,不知其幾,語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魯山之陽,範堤之外,連延褒不能十裏。”其後,有《綺園牡丹譜》,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 當時栽培面積已達500多畝,每年輸出十餘萬株,運往廣州|、天津、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出售。其中運往廣州者為最多。當地農民流傳着這樣一句民諺:“種果樹莫若木瓜、柿子,養花木還是牡丹、芍藥。”再加上社會上的愛好,菏澤人善於種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藥用,所以菏澤牡丹長期發展歷久不衰。
  在清代,甘肅大部分地區也有牡丹栽培。而以蘭州、臨夏、臨洮一帶為栽培中心地。清末編纂的《甘肅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肅“各州府都有,惟蘭州較盛,五色具備”的記載。延安萬花山,位於杜甫川內花源頭村對面,這裏盛産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記有“花源頭産牡丹極多,樵者以之為薪。”附近群衆有在農歷四月初八到此賞花的習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江南牡丹中有寧國牡丹和銅陵牡丹。1936年編《寧國縣志》載,“寧國、蟠竜素産牡丹,以白、黃為貴,……。”關於銅陵牡丹,據《銅陵縣志》載:“仙牡丹長山石竇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豔絶麗。相傳為葛洪所種。”葛洪為晉代人,按此傳說,以有1600年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牡丹得到恢復和發展。目前,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5萬餘畝,600多個品種,已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觀賞、科研中心,堪稱世界之最。
  日前,由洛陽國際牡丹園培育的黑桃皇后、東籬銀南等6個新品種正式通過有關部門鑒定,至此,洛陽牡丹由去年的1030種增至為1036種。
  重要栽培基地
  菏澤、洛陽、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陳州、吳縣、江陰、南京、灌陽、上海、嘉興、寧國、臨夏、蘭州。
  中國牡丹從野生引入觀賞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歷史。栽培品種從單瓣花逐步演化成復瓣、重瓣乃至臺閣型。促使牡丹品種嚮重瓣化演進的主動力是良好的栽培條件。已知將品種的優良性壯和枝變,通過嫁接固定下來,新品種大量涌現。
  總之,從唐代起,就推崇牡丹為“國色天香”,由於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儘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統領群芳,國色天香的崇高驕傲的地位,從未動搖!
  由於牡丹係深根性花木,對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較嚴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開花。
産地習性
  原産於中國西部秦嶺和大巴山一帶山區,漢中是中國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多采用嫁接方法進行栽培,因為與芍藥同屬芍藥屬,又多選用芍藥作為砧木。
  一、土壤
  1、土質:牡丹適宜疏鬆肥沃,土層深厚的壤土。土壤排水能力一定要好。盆栽可用一般培養土。
  2、土性:中性或中性微鹼土。
  二、澆水
  諺語說、俗語說:“牡丹宜幹不宜濕。”牡丹是深根性肉質根,怕長期積水,平時澆水不宜多,要適當偏幹。
  三、施肥
  諺語說、俗語說:“清牡丹","濁芍藥”。栽培牡丹基肥一定要足。基肥可用堆肥、餅肥或糞肥。通常以一年施三次肥為好,即開花前半個月澆一次以磷肥為主的肥水;開花後半個月施一次復合肥;入鼕之前施一次堆肥,以保第二年開花。
  四、溫度
  牡丹耐寒,不耐高溫。華東及中部地區,均可露地越鼕氣溫到4℃時花芽開始逐漸膨大。適宜溫度:16~20℃,低於16℃不開花。夏季高溫時,植物呈半休眠狀態。
  五、光照
  諺語、俗語說:“陰茶花,陽牡丹。”牡丹喜陽,但不喜歡曬。地栽時,需選地勢較高的朝東嚮陽處,盆栽應置於陽光充足的東嚮陽臺,如放南陽臺或屋頂平臺,西邊要設法遮蔭。
  六、栽培技術
  1.栽植 選擇嚮陽、不積水之地,最好是朝陽斜坡,上質肥沃、排水好的沙質壤土。栽植前深翻土地,栽植坑要適當大,牡丹根部放入其穴內要垂直舒展,不能拳根。栽植不可過深,以剛剛埋住根為好。一股盆栽較少。
  2.光照與溫度 充足的陽光對其生長較為有利,但不耐夏季烈日暴曬,溫度在25℃以上則會使植株呈休眠狀態。開花適溫為17 -20℃,但花前必須經過1 -10℃的低溫處理2 -3個月纔可。最低能耐- 30℃的低溫,但北方寒冷地帶鼕季需采取適當的防寒措施,以免受到凍害。南方的高溫高濕天氣對牡丹生長極為不利,因此,南方栽培牡丹需給其特定的環境條件纔可觀賞到奇美的牡丹花。
  3.澆水與施肥 栽植前澆2次透水。入鼕前灌1次水,保徵其安全越鼕。開春後視土壤幹濕情況給水,但不要澆水過大。全年一般施3次肥,第1次為花前肥,施速效肥,促其花開大開好。第2次為花後肥,追施1次有機液肥。笫3次是秋鼕肥,以基肥為主,促翌年春季生長。另外,要註意中耕除草,無雜草可淺耕鬆土。
  4.整形修剪 花謝後及時摘花、剪枝,根據樹形自然長勢結合自己希望的樹形下剪。若想植株低矮、花叢密集,則短截重些,以抑製枝條擴展和根蘖發生,一般每株以保留5-6個分枝為宜。
  5.花期控製 盆栽牡丹可通過鼕季催花處理而春節開花,方法是春節前60天選健壯鱗芽飽滿的牡丹品種(如趙粉、洛陽紅、盛丹爐、、葛金紫、珠砂壘、大子鬍紅、墨魁、烏竜捧盛等)帶土起出,盡量少傷根、在陰涼處晾12-3天後上盆,並進行整形修剪,每株留10個頂芽飽滿的枝條,留頂芽,其餘芽抹掉。上盆時,盆大小應和植株相配,達到滿意株型。澆透水後,正常管理。春節前50-60天將其移入10℃左右溫室內每天噴2-3次水,盆士保持濕潤。當鱗芽膨大後,逐漸加溫至25-30℃,夜溫不低於15℃,如此春節可見花。
  七、常見病害
  褐斑病、紅斑病和銹病等;常見害蟲有綫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1)葉斑病:也稱紅斑病,此病為多毛孢屬的真菌傳染。病菌主要浸染葉片,也浸染新枝。發病初期一般在花後15天左右,7月中旬隨溫度的升高日趨嚴重。初期葉背面有𠔌粒大小褐色斑點,邊緣色略深,形成外濃中淡、不規則的圓心環紋枯斑,相互融連,以致葉片枯焦凋落。葉柄受害産生墨緑色絨毛層;莖、柄部染病産生隆起的病斑;病菌在病株莖葉和土壤中越鼕。
  防治方法:①11月上旬(立鼕)前後,將地裏的於葉掃淨,集中燒掉,以消滅病原菌;②發病前(5月份)噴灑1:1:160倍的波爾多液,10一15天噴一次,直至7月底;③發病初期,噴灑500-800倍的甲基托布津、多菌靈,7-10天噴一次,連續3-4次。
  (2)紫紋羽病:為真菌病害。由土壤傳播。發病在根頸處及根部,以根頸處較為多見。受害處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狀菌絲,初呈黃褐色,後為黑褐色,俗稱"黑疙瘩頭"。輕者形成點片狀斑塊,不生新根,枝條枯細,葉片發黃,鱗芽癟小;重者整個根頸和很係腐爛,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溫多雨季節發生,9月以後,隨氣溫的降低和雨水的減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①選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②雨季及時中耕,降低土壤濕度;③4-5年輪作一次;④選育抗病品種;⑤分栽時用 500倍五氯硝基苯藥液塗於患處再栽植,也可用5%代森銨1000倍液澆其根部;⑥受害病株周圍用石灰或硫磺消毒。
  (3)茵核病。又名莖腐病。病原為核盤菌。發病時在近地面莖上發生水漬狀斑,逐漸擴展腐爛,出現白色棉狀物。也可能浸染葉片及花蕾。
  防治方法:選擇排水良好的高燥地塊栽植;發現病株及時挖掉並進行土壤消毒;4-5年輪作一次。
  經常見的還有炭疽病、銹病。炭疽病在葉面上發生圓形或不規則形淡褐色凹陷病斑,擴展後邊緣為紫褐色;銹病在葉背着生黃色孢子堆,引起葉片退緑,後期病葉上生柱狀毛發物。防治方法同葉斑病。
  繁殖與栽培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花肥”、“芽肥”和“鼕肥”。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衹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蘖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豔、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製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幹事兒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因此一般栽培牡丹花的盆土宜用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如栽培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因此,遇到連續下雨的天氣時,要及時排水,切不可讓其根部積水。牡丹不耐高溫,夏季天熱時要及時采取降溫措施。最好搭個涼棚,為其遮蔭。中午前蓋上草簾或蘆葦,傍晚揭去。這一措施及時做好,可以防止落葉,若任其受熱、落葉,將嚴重影響以後開花。牡丹因根須較長,植株較大,因此適合於地栽,若要盆栽,則應選大型的、透水性好的瓦盆,盆深要求在30釐米以上。最好用深度為60-70釐米的瓦缸。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
  【國內主要産地】
  1、山東菏澤,古稱曹州,現有全國最大的牡丹種植基地.菏澤古稱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會”之譽。這裏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史不絶書,曹州 牡丹種植有數百年歷史。宋時牡丹以洛陽為多,自明開始,種植中心已移至曹州。發展至今,菏澤以有幾 百個品種,數千畝牡丹田,每年𠔌雨前後,曹州牡丹連阡接陌,豔若蒸霞,蔚為壯觀,堪稱中華之最。
  菏澤是全世界面積最大、品種最多的牡丹生産基地、科研基地、出口基地和觀賞基地。現有栽培面積5萬畝,九大色係,600多個品種,行銷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等100多個大中城市,出口日本、法國、加拿大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菏澤牡丹雍容華貴,色豔香濃,在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獨得81個奬項。
  菏澤牡丹史上也稱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豔、型美、香濃而“甲海內”。菏澤牡丹的特點是枝挺拔有緻,葉繁茂多姿,花雍容華貴,被譽為觀賞牡丹之上品。
  菏澤牡丹的科學研究碩果纍纍。早在第一屆全國花革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新品種選育、牡丹大田催花技術研究、牡丹新品種第三項科研成果就獲得了國傢科技術進步奬,占全國牡丹科研獲奬數量之首。97年元月14日,菏澤牡丹科研成果第四次通過國傢級鑒定。僅這一次,就有牡丹新品種培育、、案頭牡丹無土栽培、牡丹耐溫熱品處的篩選、鳳丹實生苗嫁接觀賞牡丹在商品化生産上的應用、牡丹盆景研究、芍藥切花品種的篩選、牡丹新品種選育等七面成果通過鑒定,是通過牡丹科研成果最多的一次。其中,五項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標志着菏澤牡丹科研又取得突破性進展。從而提高了牡丹的觀賞價值,拓寬了牡丹的種植範圍和應用範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珍貴品種快速繁育問題,開闢了牡丹進入千傢萬戶的新途徑,創造了與國際花卉業接軌的條件。受到陳慕華副委員長的贊揚。
  菏澤牡丹還在國內外重大花展中連連獲奬,盛譽海內外。在一、二、三、四屆全國花草博覽會上,菏澤牡丹奪得金、銀、銅奬,科技進步奬,優質展品將計26個;在三次香港國際花展中,菏澤牡丹引起轟動,奪得冠軍奬一個,一等奬三個;在法國波爾多市國際花草博覽會和美國匹茲堡國際發明博覽會上,分別奪得競賽總分銀質奬和牡丹芍藥幹鮮花銀質奬。在第四屆花博會上,菏澤牡丹獨領風騷,一舉奪得唯一的一個“景點特別奬”和六個單項奬。
  尤其在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上,菏澤牡丹枝壓群雄,一舉奪魁,共獲得了119枚牡丹單項奬中的81枚,占68%。其中三枚大奬,菏澤“曹州牡丹園”和“喬子紅”牡丹各奪1枚;12枚金奬,菏澤牡丹“黑花魁”、“曹州紅”等摘取10枚;36枚銀奬,菏澤牡丹“鬍紅”、“蘭田玉”等拿來26枚;60枚銅奬,菏澤牡丹“花二喬”、“黃花魁”等獲43枚。專傢評委一致評價:“菏澤牡丹花大、色繁、開得飽滿,不愧為國色天香。”
  2、河南洛陽,牡丹為我國園藝花較早的觀賞花卉之一。在牡丹栽培演化過程伊始就與洛陽結下了不解之緣。洛陽牡丹始於隋,盛於唐,而“甲天下”於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洛陽牡丹不僅以其雍容華貴,國色天香而美譽遐邇;也以其造化鐘情,天下君臨而總領群芳。洛陽也成為人們心目中牡丹之聖地。
  中國是牡丹的故鄉,洛陽又是中國牡丹的發祥地之一。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豔、富麗端莊名揚天下。她始於晉、興於隋,盛於唐,極盛於宋。自隋唐以後,洛陽牡丹在四川天彭、江蘇????城、浙江杭州、安徽毫川、山東曹州、廣東韶關等地相繼引種栽培,如今已遍布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洛陽牡丹已溶入了中國牡丹的花海之中,並且香飄海外。公元724年,中國牡丹傳入日本;公元1330至1850年引入法國;公元1656年荷蘭開始引種;公元1789年英國引進中國牡丹,培育出100多個園藝品種;美國在公元1826至1830年也開始引進。
  “春來誰作韶華主,總領群芳是牡丹”。洛陽牡丹以其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衆多的品種、宏大的生産規模、豐富的野生資源、高超的栽培技藝、日臻完善的科學理論體係以及具有深邃內涵的牡丹文化,在國際園藝界及文化界享有崇高地位。
  3、甘肅紫斑牡丹
  4、安徽銅陵
  5、河北柏山,有株千年牡丹
  6、陝西漢中,有牡丹
  7、安徽巢湖,銀屏山有一株千年牡丹
  8、四川彭州,彭州市丹景山為我國天彭牡丹的發源地。改革開放以來,牡丹花被定為彭州市市花、天彭牡丹得到迅速恢復發展,並以丹景山為發展傳統名花的基地,建設以牡丹觀賞為特色的風景區,被稱為“中國西部花山”,全山共有牡丹300餘萬株,260多個品種,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下旬,山上山下的各色牡丹次第開放,讓人驚豔。
  9、陝西西安,有牡丹園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石井鎮終南山阿姑泉牡丹園。
  【重要栽培基地】
   菏澤、洛陽、杭州、牡丹江、成都、杭州、陳州、吳縣、江陰、南京、灌陽、上海、嘉興、寧國、臨夏、蘭州。
  中國牡丹從野生引入觀賞栽培,已有1650年左右的歷史。栽培品種從單瓣花逐步演化成復瓣、重瓣乃至臺閣型。促使牡丹品種嚮重瓣化演進的主動力是良好的栽培條件。已知將品種的優良性壯和枝變,通過嫁接固定下來,新品種大量涌現。
  總之,從唐代起,就推崇牡丹為“國色天香”,由於歷代舉國一致地珍視和喜愛,掀起了一次次的牡丹熱潮。儘管朝代更迭,花王牡丹,統領群芳,國色天香的崇高驕傲的地位,從未動搖!
  由於牡丹係深根性花木,對土壤深度及肥力均有較嚴要求,因此小盆栽植一般都不易開花。
形態特徵
  根係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須根。株高1-3m,可達2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臺閣性花。花萼有5片。
  牡丹的分辨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緑和復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鼕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鼕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鼕型);按花型可分為係、類、組型四級。四個係即牡丹係、紫斑牡丹係、黃牡丹係和紫牡丹係;二個類即單花類和臺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幹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牡丹為多年生落葉小灌木生長緩慢,株型小,株高多在0.5~2米之間;根肉質,粗而長,中心木質化,長度一般在0.5~0.8米,極少數根長度可達2米;根皮和根肉的色澤因品種而異;枝幹直立而脆,圓形,為從根莖處叢生數枝而成灌木狀,當年生枝光滑、草木,黃褐色,常開裂而剝落;葉互生,葉片通常為二回三出復葉,枝上部常為單葉,小葉片有披針、卵圓、橢圓等形狀,頂生小葉常為2~3裂,葉上面深緑色或黃緑色,下為灰緑色,光滑或有毛;總葉柄長8~20釐米,表面有凹槽;花單生於當年枝頂,兩性,花大色豔,形美多姿,花徑10~30釐米;花的顔色有白、黃、粉、紅、紫紅、紫、墨紫(黑)、雪青(粉藍)、緑、復色十大色;雄雌蕊常有瓣化現象,花瓣自然增多和雄、雌蕊瓣化的程度與品種、栽培環境條件、生長年限等有關;正常花的雄蕊多數,結籽力強,種籽成熟度也高,雌蕊瓣化嚴重的花,結籽少而不實或不結籽,完全花雄蕊離生,心皮一般5枚,少有8枚,各有瓶狀子房一室,邊緣胎座,多數胚珠,骨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成熟時為共黃色,老時變成黑褐色,成熟種子直徑0.6~0.9釐米,千粒重約400剋。
  牡丹由野生變傢種後,因環境條件變化及人工不斷地選育和栽培,除花色、花型、花期早晚有變異外,而且在株的形態、根的長短、粗細、葉的色澤、形狀等方面也發生了變異。
  一、株型
  因品種不同,牡丹植株有高有矮、有叢有獨、有直有斜、有聚有散,各有所異。一般來說按其形狀或分為五個類型;
  1、直立型
  枝條直立挺拔而較高,分佈緊湊,展開角度小,枝知與垂直綫的夾角多在30o以內。節間較長,新生枝年生長量在10~15釐米,一般五年生株高40~50釐米,高者達1米以上。如“首案紅”、“紫二喬”、“姚黃”等。
  2、疏散型
  枝條多疏散彎麯嚮四周伸展,株幅大於株高,形成低矮展開的株形,枝條展開時與垂直綫的夾角多在45o以上,新枝長,較軟。如“趙粉”、“守重紅”、“山花爛漫”、“青竜臥墨池”等。
  3、開張型
  枝條生長健壯挺拔,嚮四周斜伸開張,角度在上述兩者之間,株形圓滿端正,高矮適中,新枝年生長量6~8釐米,一般五年生株高在30~40釐米。如“狀元紅”、“銀紅巧對”、“金玉交章”等。
  4、矮生型
  枝條生長緩慢,節間短而葉密,枝條分佈緊湊短小,年新枝生長量為2~4釐米,一般五年生株高15高釐米左右。如“美人紅”、“羅漢紅”、“海雲紫”等為代表。
  5、獨幹型
  多為人工培植的藝術造型,具有明顯的主幹,主幹高矮不等,一般在20~80釐米。主幹上部分生數枝,構成樹冠(有的無樹冠),形態古雅,酷似盆景,生長較慢,一般成型期需8年以上。如“十八號”等。
  上述每一植株類型中,因品種不同,直立程度、高矮、斜伸角度等亦有不同;同時,枝條的粗壯、細弱、硬挺、直彎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如矮生類型中“羅漢紅”即屬於粗壯矮生型,而“出梗奪翠”則屬於細弱矮生型;又如直立型中的“首案紅”屬粗壯直立型,“姚黃”則屬於細硬直立型。
  二、根
  牡丹根係發達,具有多數深根形的肉質主根和側根。初生根始為白色,漸變為黃色至褐色,肉質白色,個別紅色,肉質中心木質化,俗稱“木心”。肉質部儲有大量養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長,一般來說,根深的植株枝葉茂盛,植株較高,根淺則枝短株型矮。牡丹因品種不同,其根型、數量也不一致,但大體上可分為三類:
  1、直根型
  此類型的根深(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釐米以上),但根條稀疏,沒有明顯的主根,僅有幾十條粗細均勻的粗“麵條根”,根光滑、皮百,根上極少分生小根,根(加工後稱“丹皮”)産量高,質量好。如“鳳丹”、“趙粉”、“二喬”、“墨魁”等。這類牡丹多為藥用兼觀賞兩用品種。
  2、坡根型
  此類根條粗細長短不一,分生側根較多,交叉生長,俗稱“雞爪根”,多數入土較淺,斜坡角度大。如“青山貫雪”、“白玉”、“黃花葵”等品種,此類牡丹産丹皮質量、産量低於直根型,不適於藥用栽培。
  3、中間型
  此類根條稀密適中,無明顯主根,生有多數粗細均稱、根皮光滑的“麵條根”,平均入土深度在70~80釐米,如“種生黑”、“姚黃”等,既可觀賞,又可藥用。
  三、芽
  牡丹的芽外由6~8枚鱗片所包,所以牡丹芽又稱“鱗芽”。牡丹以鱗芽越鼕。牡丹的芽按功能和分化程度分為花芽、葉芽、潛伏芽和不定芽四種。
  1、花芽
  牡丹的花芽為混合芽,能抽枝、長葉、開花。着生在枝條頂端的稱為“頂生花芽”,開過一次花的枝條,花莖便自行幹枯回縮一段。着生在幹枯花莖下部的葉腋間的花芽稱為“腋生花芽”或“側生花芽”。花芽一般都比較肥大飽滿,剝除鱗片,可見“花胎”(即鱗芽內部的幼小花蕾)。
  2、葉芽
  葉芽衹抽枝長葉,多數着生在花芽下部的葉腋間,也有着生在枝條頂端的,較花芽瘦小,萌發後發育成枝條。
  3、潛伏芽
  潛伏芽着生在新枝的最下部,形狀癟小,如粟粒,俗稱“狗鱉”。平時不萌發,在花芽、葉芽或枝條受傷後才能萌發,其壽命較長,可維持10~15年之久。
  4、不定芽
  着生在根莖處的芽叫做“不定芽”。出土後抽生為萌蘖枝,俗稱“土芽”。不定芽萌發力特強,是接穗、更新老枝(股)和增加新股的主要來源。不定芽當年不開花,生長旺盛者,在頂部當年可發育分化形成花芽,翌年開花。
  牡丹在芽因品種不同在形狀、顔色等方面均有差異,形態百出,各有特徵。大體上有圓錐型、珍珠型、扁圓型、長錐型、鷹咀型等;各形狀之間又有大小、鱗片的多少、芽質癟瘦虛實等差別;顔色也有青緑、黃緑、土紅、土黃、銀灰、棕褐和不同程度的紫紅等色;另外還有花色和混和色,是秋季分辨品種的主要依據。因此,單靠芽的形狀、顔色等很難識別牡丹的品種,需靠長期耐心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每一品種鱗芽的特性。
  四、分枝
  因當年生效枝上節間長短不同,着生芽數及新枝萌發力強弱也不同,分枝的習性也有明顯差異但分枝上有以下類型:
  1、單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長,着生芽較少,僅在基部1~2節部位或第1~3節部位上生芽,並且這些新芽中,當年僅有一芽萌發成為當年生新枝,該類型一般株高枝稀,如“姚黃”等。
  2、稠枝型
  當年生新枝節間短,着生新芽較多,一般3~5個,新芽發枝力強,每個新芽在當年都能抽出形成短枝,枝多較稠、叢生。這類品種的植株一般較矮,分枝密。如“瑛珞寶珠”、“丹爐紅”、“脂紅”等。
  五、葉
   牡丹葉互生,由葉片、葉柄組成。葉形、大小、色澤、質地等因品種而異可分為以下幾類:
  1、大形圓葉型
  全葉大而圓,長40釐米以上,寬25釐米以上,小葉寬大,圓純而肥厚,呈廣卵形或卵形;側小葉邊緣缺少;葉面多平展。如“王紅”、“大鬍紅”、“墨魁”、“首案紅”等。
  2、大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前,但小葉較狹長,呈長橢圓形,質較薄,邊緣缺刻少而尖,葉較稀而平展或下垂,如“銀粉金鱗”、“冰凌罩紅石”等。
  3、小葉圓葉型
  全葉較小,長約20~30釐米,小葉短而厚,邊緣缺刻少而圓純。如“葛巾紫”、“藍田玉”、“美人紅”等。
  4、小形長葉型
  全葉大小同上,但小葉較狹,邊緣缺刻尖而上捲。如“脂紅”、“煙竜紫”等。
  5、中形葉型
  全葉中等大小,長約30~40釐米,小葉長橢圓形,邊緣缺刻多且較尖又上捲,葉多斜伸。如“假葛巾紫”、“狀元紅”、“大棕紫”等。
  另外,還有特殊的葉形。如“三奇集盛”,每個葉柄上衹生三枚不規律的圓形葉片,比一般品種少三分之二,為二回一出復葉;又如“肉芙蓉”、“大棕紫”,每一葉柄上着生三組葉片,分為頂五後六共十一枚小葉,比一般品種多二片。
  牡丹葉的顔色以緑色、黃緑色為主,個別品種的葉有深淺不同程度的紫暈;有的葉面上還綴有紫色或黃色的斑點;葉背面多為灰緑色和淺灰色,個別的品種(如“鶴白”)茸毛特別多。
  六、葉柄
  牡丹的葉柄也有粗細、硬軟、長短之分,長者可達40釐米,短者不過10釐米;葉柄凹處多為暗紫、紫紅、灰褐、黃緑等不同顔色。葉柄的長短,特別是葉柄和枝條夾角的大小因品種不同差異較大,同時對花的觀賞價值影響也較大,葉柄與枝夾角大,葉面平展或下垂,葉也較稀,如“墨魁”,花朵均着生在葉叢之上,形成花美葉秀,相得益彰的觀賞價值;相反,葉柄較短,葉柄與枝條夾角較小,因枝葉緊密,花朵常藏在葉叢中,造成“葉裏藏花”現象,大大降低了觀賞價值。
  七、花
  牡丹花大色豔,品種繁多。有的品種花器齊全,萼片,雄蕊、雌蕊發育正常,如“似荷蓮”、“鳳丹白”等;但有的品種雄、雌蕊瓣化或退化,形成了多姿形美的花型,五彩繽紛的花朵。
  根據花瓣層次的多少,傳統上將花分為:單瓣(層)類、重瓣(層)類、千瓣(層)類。在這三大類中,又視花朵的形態特徵分為:葵花型、荷花型、玫瑰花型、半球型、皇冠型、綉球型(傳統上把皇冠型和綉球型稱為起樓)六種花型。這種分類方法比較直觀地反映了花朵的各種變化形態。
  八、果實種籽
  單瓣花結骨 果五角,每一果角結籽7-13粒,種籽類圓形。外果皮始為緑色,有毛,成熟時為蟹黃色,種籽為黃緑色,過熟時果角開裂,種籽為黑褐色,每公斤可稱幹種2400-3000粒。重瓣花一般結果1-5角,但種籽僅有部分成實,或完全不實;千瓣花類不結果和籽。
主要品種
  目前有生産於中國全國各地不同花色(如:紅、紫、紫紅、粉、白、藍、緑、黃、黑和復色等)、不同花型(如:單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樓子型、綉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熱、耐濕等特性,可以種植在溫帶、寒熱和亞熱帶地區的品種300多個,還有日本、美國、法國品種100餘個。原産於中國。
  一、花色品種豐富的牡丹
  (一)、復色類
  什樣錦 、嬌容三變 、鬥豔 、二喬 、 三變賽玉 、瑪瑙荷花、 彩蝶 、花蝴蝶
  (二)、緑色類
  緑香球 、春水緑波、豆緑 、 緑玉 、
  (三)、黃色類
  姚黃 、金桂飄香、玉璽映月、黃花葵、 金玉交章
  (四)、墨紫色類
  冠世墨玉 、煙絨紫、青竜臥墨池、墨樓爭輝 、烏金耀輝 、 黑花魁 。
  (五)、粉色類
  趙粉 、魯粉 、粉中冠、、桃花飛雪 、貴妃插翠、雪映桃花 、
  軟玉溫香 、淑女妝 、桃花飛雪 、粉荷飄江 、銀鱗碧珠、 盛丹爐 、青竜臥粉池
  (六)白色類
  夜光白 、景玉 、香玉 、金星雪浪、
  琉璃冠珠、雪塔、白玉 、雪桂 、昆山夜光、玉樓點翠、玉板白 、雪蓮 、水晶白 、白鶴羽、風丹白 、水晶球 、風丹白 、玉板白 、清香白 、清香白、
  (七)粉藍(紫)色類
  藍田玉 、 紫藍魁、藍寶石、菱花湛露、垂頭藍、朱砂壘
  綉桃花、雨後風光 、彩繪 、大朵藍 、似荷蓮 、藍芙蓉、魯菏紅
  (八)紫色類
  勝葛巾 、魏紫 、趙紫 、葛巾紫 、小魏紫 、紫魁 、深黑紫
  (九)紫紅色類
  紅霞爭輝 Hong Xia Zeng Hui 紅霞迎日 Hong Xia Ying Ri 錦袍紅 Jin Pao Hong
  烏竜捧盛 Wu Long Peng Sheng 藏枝紅 Zang Zhi Hong 百園紅霞 Bai Yuan Hong Xia 映金紅 Ying Jin Hong
  大棕紫 Da Zong Zi 首案紅 Shou An Hong 狀元紅 Zhuang Yuan Hong 盤中取果 Pan Zhong Qu Guo
  錦綉球 Jin Xiu Qiu 洛陽紅 Luo Yang Hong
  (十)、紅色類 Red Kind
  珊瑚臺 Shan Hu Tai 叢中笑 Cong Zhong Xiao 晨紅 Chen Hong
  火煉金丹 Huo Lian Jin Dan 嬌紅 Jiao Hong 萍實豔 Ping Shi Yan
  錦帳芙蓉 Jin Zhang Fu Rong 迎日紅 Ying Ri Hong 十八號 Shi Ba Hao 霓虹煥彩 Ni Hong Han Cai
  紅寶石 Hong Bao Shi 宏圖 Hong Tu 山花爛漫 Shan Hua Lan Man 脂紅 Zhi Hong
  明星 Ming Xing 春紅嬌豔 Chun Hong Jiao Yan 肉芙蓉 Rou Fu Rong 虞姬豔裝 Yu Ji Yan Zhuang
  飛燕紅裝 Fei Yan Hong Zhuang 銀紅巧對 Yin Hong Qiao Dui 鬍紅 Hu Hong
  紅珠女 Hong Zhu Nu 十八號 Shi Ba Hao 瓔珞寶珠 Ying Luo Bao Zhu
  二、植株高大、抗寒、耐旱性極強的西北紫斑牡丹 P. Rockii with high and great plant and with very strong characteristic of fighting a drought , could-resistant
  (一)、白色類 White Kind
  書生捧墨 Shu Seng Peng Mo 紫斑白 Zi Ban Bai 玉壺冰心 Yu Hu Bing Xin 一片丹心 Yi Pian Dan Xin
  菊花白 Jiu Hua Bai 玉蝶 Yu Die 中川玉 Zhong Chuan Yu 小雪 Xiao Xue
  觀音鬥 Guan Yin Dou 鶴羽白 He Yu Bai 雲中鶴 Yun Zhong He 紅海微波 Hong Hai Wei Bo
  (二)黃緑色類 Yellow or Green Kind
  黃雲 Huang Yun 雛鳳還巢 Chu Feng Huan Cao 佛頭青 Fu Tou Qing
  (三)紅色類 Red Kind
  三轉 San Zhuan 紅冠玉珠 Hong Guan Yu Zhu 大紅袍 Da Hong Pao 醉胭脂 Zui Yan Zhi
  (四)黑色類 Black Kind
  黑絨蓮 Hen Rong Lian 夜光杯 Ye Guang Bei 黑鳳蝶 Hen Feng Die 紫冠玉帶 Zi Guan Yu Dai
  (五)紫紅色 Purple-red Kind
  鍤頭鳳 Cha Tou Feng 紫蝶迎風 Zi Die Fing Feng 九州大紫 Jiu Zhou Da Zi 紅蓮 Hong Lian
  寧安紅 Ning An Hong 英雄紅 Ying Xong Hong 重瓣紅 Chong Ban Hong 玉蘭紫 Yu Lan Zi
  喜慶 Xi Qing 紅薔薇 Hong Qian Wei 古城相會 Gu Cheng Xiang Hui 金花狀元 Jin Hua Zhuang Yuan
  (六)粉色類 Pink Kind
  素粉綾 Sou Fen Ling 金城粉 Jin Cheng Fen 和平二喬 He Ping Er Qiao 紫斑粉 Zi Ban Fen
  紅雲 Hong Yun 粉天香 Fen Tian Xang 粉麒麟 Fen Qi Lin 粉墨登場 Fen Mo Deng Chang
  (七)紫藍色類 Purple Black
  隴原壯士 Long Yuan Zhuang Shi 花和尚 Hua He Shang 大漢風雲 Da Han Feng Yun 灰鶴 Hui He
  藍鶴 Lan He 和平藍 He Ping Lan 藍蝶迎春 Lan Die Ying Chun 藍海銀波 Lan Hai Yin Bo
  三、花色奇特的國外牡丹 Tree Peony From Foreign Country with peculiar flower color
  芳紀 Fang Ji 日月錦 Ri Rue Jin 太陽 Tai Yang
  新七福神 Xin Qi Fu Shen 花王 Hua Wang
  日暮 Ri Mu 八千代春 Ba Qian Dai Chun 五大洲 Wu Da Zhou 連鶴 Lian He
  日本島錦 Dao Jin 日本島錦 Dao Jin 美國公主 Princess 金閣 Jin Ge
  花園珠寶 Garden Jewelry 金島 Golden Island 正午(海黃)High Noon
  金晃 Jin Huang 花大臣 Hua Da Chen 黑光司 Hei Guang Shi 初烏 Chou Wu
  品種識別
  【從花上鑒別】
  花是鑒定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牡丹與其它花卉一樣,其主要特徵集中於花冠上,欲分辯品種先要看花冠。
  【從花型上分】
  牡丹分類三類十二型。即單瓣類、重瓣類、重臺類。單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薔薇型、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綉球型、菊花臺閣型、薔薇臺閣型、皇冠臺閣型、綉球臺閣型。最後四型可以概括為臺閣型:由兩朵重瓣單花重疊而成。分為“菊花疊”、“薔薇疊”、“皇冠疊”、“綉球疊”。如“火煉金丹”、“昆山夜光”、“大魏紫”、“紫重樓”等。
  【從花色上分】
  牡丹係以八大色著稱,如白色的“夜光白”、藍色的“藍田玉”、紅色的“火煉金丹”、墨紫色的“種生黑”、紫色的“首案紅”、緑色的“豆緑”、粉色的“趙粉”、黃色的“姚黃”。還有花色奇特的“二喬”、“嬌容三變”等等,另外在同一色中,深淺濃淡也各不相同。
  【從香型上分】
  一般白色牡丹多香,紫色具烈香,黃粉具清香,衹要“嗅其香便知其花”了。
  【從葉上鑒別】
  牡丹葉為3出2回覆葉。因品種的不同,葉子所呈出現來的形狀、寬窄、厚薄、顔色等方面各不相同。如“大鬍紅”葉大、圓而肥厚,葉面多平展。如“墨灑金”葉形大而長,但小葉較狹長,質地薄,較稀疏開展或下垂。如“狀元紅”全葉中等大小,小葉長橢圓型,邊緣缺多且較尖、上捲,葉多斜伸。如“豆緑”葉背有一層白絨毛。如“大棕紫”葉色發紫紅等。
  【從枝幹上辨別】
  這一方法是通過株形和分枝方式來區別品種。牡丹為叢生灌木,因不同的品種,其株形和分枝方式也不相同。
  直立型:枝條開張角度小,直立嚮上,節間長,長勢強,株叢高大,如“洛陽紅”、““桃李增豔”等。
  開展型:枝條開張角度大,嚮四周延伸,株形低矮。如“一品朱衣”、“趙粉”等。
  半開展型:介於上述兩型之間,如“脂紅”、“藍田玉”等。
  分枝方式又分單枝型和叢枝型。
  單枝型:當年生枝間較長,着新生芽少,此芽翌年早春抽發成枝,株高,枝稀疏,如“姚黃”、“粉二喬”等。
  叢枝型:當年生枝間較短,新生芽多且發枝力強。當年即可形成叢生狀短枝,株矮枝密。如“葛巾紫”、“瑛王名寶珠”等。
  【從芽上識別】
  牡丹不同的品種,其芽形與芽色也不盡相同。“洛陽春”的芽尖而圓;“朱砂壘”的芽呈狹尖型;“青竜臥墨池”的芽尖而帶鈎,好似鷹嘴。至於芽色就更為豐富:“百花妒”的芽為黃緑色;“脂紅”的芽為緑色;“墨魁”的芽為暗紫色等。芽色與花色有一定的相關性,芽色深者,花色也深;芽色淺者,花色也淺。
  【從果實上識別】
  一般結實力強,心皮呈開張輪狀輻射排列的品種,多為單瓣和半重瓣品種,如“似金蓮”、“鳳丹”等。結實率低,果實成簇生狀,多為重瓣起樓品種,如“二喬”、“朱砂壘”等。
  【從根上分辯】
  牡丹的根部也作為區別其品種的輔助手段。一些品種根係中毛細根少,根的粗細較均勻,如“葛巾紫”。另一些品種有較多毛細根,呈蓬狀,如“瑛王名寶珠”大多數品種根為白、黃白、紅白色等,而“首案紅”根呈紫紅色,為識別此品種的重要依據之一。
  牡丹花係
  紅色花係:如“綉桃花”、“平頂紅”、“錦紅緞”、“木橫紅”、“群英會”、“展宏圖”等。
  緑色花係:如“緑幕”、“緑玉”、“緑香球”、“荷花緑”、“春水緑波”等。
  藍色花係:如“鶴望藍”、“水晶藍”、“垂頭藍”、“群峰”、“紫藍魁”等。
  紫色花係:如“紫紅玲”、“藤花紫”、“棒盛子”、“稀葉紫”、“紫綉球”等。
  粉色花係:如“百園爭彩”、“桃花遇霜”、“仙娥”、“粉喬”、“玉芙蓉”、“瑤池春”等。
  白色花係:如“玉板白”、“紫斑白”、“天鵝絨”、“香玉”、“白鵝”等。
  黑色花係:如“黑花魁”、“黑撒金”、“瑤池硯墨”、“墨樓爭輝”、“冠世墨玉”等。
  黃色花係:如“姚黃”、“古銅顔”、“黃鶴翎”、“種生黃”、“金玉磐”等。
  復色花係:如“二喬”、“大葉蝴蝶”、“藍綫界玉”、“天香湛露”等。
牡丹文化
  牡丹,是中國固有的特産花卉,有數千年的自然生長和兩千多年的人工栽培歷史。其花大、形美、色豔、香濃,為歷代人們所稱頌,具有很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自秦漢時以藥植物載入《神農本草經》始,散於歷代各種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色括植物學、園藝學、藥物學、地理學、文學、藝術、民俗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牡丹文化學,是中華民族文化和民俗學的一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完整機體的一個細胞,透過它,可洞察中華民族文化的一般特徵,這就是“文化全息”現象。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從《詩經》牡丹進入詩歌,算起距今約3000年歷史。秦漢時代以藥用植物將牡丹記入《神農本草經》,牡丹已進入藥物學。南北朝時,北齊楊子華畫牡丹牡丹已進入藝術領域。史書記載,隋煬帝在洛陽建西苑,詔天下進奇石花卉,易州進牡丹二十箱,植於西苑,自此,牡丹進入皇傢園林,涉足園藝學。唐代,牡丹詩大量涌現,劉禹錫的“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膾炙人口;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化濃”,千古絶唱。宋代開始,除牡丹詩詞大量問世外,又出現了牡丹專著,諸如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陸遊的《天彭牡丹譜》、丘瀎的《牡丹榮辱志》、張邦基的《陳州牡丹記》等。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譜》、王象晉有《群芳譜》,薛鳳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灝有《廣群芳譜》、蘇毓眉有《曹南牡丹譜》、餘鵬的有《曹州牡丹譜》等。散見於歷代種種雜著、文集中的牡丹詩詞文斌,遍布民間花鄉的牡丹傳說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繪畫、音樂、戲劇、服飾、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現象,屢見不鮮。
  解放後,牡丹種植有長足地發展,牡丹文化被人逐漸重視,出現了大批牡丹研究工作者和專傢。
  牡丹文化兼容多門科學,其構成非常廣泛,它包括哲學、宗教、文學、藝術、教育、風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領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間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與其他類型的文化相比,牡丹文化有其:(一)較濃重的生物學特點(二)較濃重的藥物學特點(三)較濃重的園藝學特點(四)較濃重的美學特點(五)較濃重的文學特點(六)較濃重的鄉土氣息(七)濃重的富貴之感(八)濃重的人生回味(九)濃重的生活氛圍(十)濃重的旅遊氛圍等特點。
  牡丹文化是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相結合産物,從古今中外牡丹發展的歷史來看的確如此,牡丹發展在盛世,太平盛世喜牡丹牡丹文化也如此。“國運昌時花運昌”,歷史又一次證明了這一深刻的哲理。
  歷史上,古都洛陽的牡丹為最多、最好,有兩個傳統名種,一個開黃花的名姚黃,另一個開紫花的名魏紫,一直流傳到今天。“洛陽牡丹天下無”,牡丹已被洛陽市定為市花,並確定每年4月15日——25日為“洛陽牡丹花會”。每當花會期間,中外遊人群集,共賞花王。
  牡丹傳說
   荷包牡丹的傳說:古時,在洛陽城東南200來裏路,有個州名叫汝州,州的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裏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綉着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傢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綉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鎮上住着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綉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綉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這麽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傢人一一婉言謝絶。原來姑娘自有鐘情的男子,傢裏也默認了。可惜,小夥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綉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挂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
  “劉師閣”的傳說: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廟下鎮東,有個劉氏傢族居住的地方——劉傢館。這裏有一個美麗天真的少女,出生於書香門弟,自幼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備受親鄰的喜歡。隨後父母相繼過世,少女便隨在長安作官的哥嫂來到長安定居。隋朝滅亡後,哥嫂相繼謝世,獨留她孤憐一人,無處可去,又兼看破紅塵,竟出傢作了尼姑。出傢時,少女將原來傢院裏親手種植的白牡丹帶到庵中,以表獻身佛教、潔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長得非常茂盛、美麗。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理拉起樓,白色微帶紅暈,晶瑩潤澤,如美人肌膚,童子玉面。觀者無不贊其美,頌其佳,故每逢四月,衆多信女紛紛前來此庵拜佛觀花,且以花獻佛為樂,香火愈旺。因此花出自“劉氏居之閣下”之手,故名為“劉氏閣”,又叫“劉師閣”。後來,此牡丹品種又傳到四川天彭、山東菏澤等地,芳香遠播。
  武則天與牡丹的傳說:至武則天當了皇帝,與一年鼕天,至上苑飲酒賞雪,酒後在白絹上寫了一首五言詩: 明朝遊上苑, 火速報春知 。花須連夜放, 莫待曉風吹。寫罷,她叫宮女拿到上苑焚燒,以報花神知曉。詔令焚燒以後,嚇壞了百花仙子。第二天,除了牡丹外,其餘花都開了。武則天見牡丹未開,大怒之下,一把火將衆牡丹花燒為焦灰。並將別處牡丹連根拔出,貶出長安,仍至洛陽邙山。洛陽邙山溝壑交錯,偏僻凄涼。武則天將牡丹扔到洛陽邙山,欲將牡丹絶種。誰知牡丹在洛陽邙山長勢良好,人們紛紛來此觀賞牡丹
   “萬卷書”的傳說:明代,安徽亳州有個書生,又名歐陽搏雲,字苦書。本是出生官宦之傢,後因傢境日下,漸漸敗落,十分貧寒。但是,書生不甘命運的安排,更不願寄人籬下,决心考取“功名”,光耀列祖,哪知連年落榜。有位好心腸的先生告訴他:“後生功底太差,還需讀萬卷書,方能感招天地之神。於是他終日抄書習文不止。可是傢中貧寒,紙又太貴,衹得將一篇篇文章抄寫在墻壁上和門板上。一日他在室中感到悶倦,便來到後院散心。衹見後院那株多年未開花的牡丹叢,花繁葉茂,感到驚喜,於是突然心血來潮,返回室內,取秋筆硯,將文章抄寫在牡丹花瓣上,以花代紙。那位好心的先生路過這裏看到此景,稱此牡丹為“萬卷書”。這也許感動了“花神”,翌年,歐陽搏雲果真中了“舉人”。
  “歹劉黃”的傳說:古時候,洛陽附近有一個後生,姓劉名丹亭。他自小愛花如癡,種花成癖,在百卉之中,尤好牡丹,陸軍前屋後種了許多花草和牡丹。然而正因為他花種得特別好,常遭頑童襲騷。他非常生氣,每次凡被他捉住者,輕者罰勞作一晌,重則打板數下。因此,當地頑童便給他起了個綽號叫“歹劉”。這樣漸漸傳開久而久之便取代了他的名字,成了“大名”。說起“歹劉”的種花技藝確實不凡,他種牡丹百餘株,花大色豔品種多。一年他培育出一株黃金色的牡丹,其花色越過“姚黃”,衆鄉鄰驚嘆,富貴人傢以金銀相求。當時黃色的牡丹十分稀少,他便進行大量繁殖,一時遠近爭相苛種,成為一種時尚。以後,人們將這種花命名為“歹劉黃”,這品名被載入書中,流傳下來。
  牡丹詩詞
  牡丹 薛濤
  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常恐便同巫峽散,因何重有武陵期?
  傳情每嚮馨香得,不語還應彼此知。衹欲欄邊安枕席,夜深閑共說相思。
  牡丹 李孝光
  富貴風流拔等倫,百花低首拜芳塵。畫欄綉幄圍紅玉,雲錦霞裳涓翠茵。
  天是有各能蓋世,國中無色可為鄰。名花也自難培植,合費天工萬斛春。
  清平調 李白(唐)
  一枝紅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 藉問漢官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紅妝。
  題御筆牡丹 王國維(清)
  摩羅西域竟時妝, 東海櫻花侈國香。 閱盡大千春世界, 牡丹終古是花王。
  白牡丹 韋莊(唐)
  閨中莫妒新妝婦, 陌上面慚傅粉郎。 昨夜月照深似水, 入門唯覺一庭香。
  惜牡丹 白居易(唐)
  惆悵階前紅牡丹, 晚來衹有兩枝殘。 明朝風起應吹盡, 夜惜衰紅把火看。
  栽牡丹 陸遊(宋)
  攜鋤庭下蒼苔, 墨紫紅手自栽。 老子竜鐘逾八十, 死前猶見幾回開。
  牡 丹 唐·皮日休
  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 競誇天下無雙豔,獨立人間第一香。
  牡丹詩 唐 李正凡
  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丹景春醉容, 明月問歸期。
  賞牡丹 唐 劉禹錫
  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淨少情。 惟有牡丹真國色,開花時節動京城。
  紅牡丹 唐 王維
  緑豔閑且靜,紅衣淺復深。 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賞牡丹 唐 徐凝
  何人不愛牡丹花,占斷城中好物華。穎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破朝霞。
  紅牡丹 唐 王維
  緑豔閑且靜,紅衣淺復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牡丹歷史
   
  牡丹,原為陝、川、魯、豫以及西藏、雲南等一帶山區的野生灌木,散生於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坡和林緣。我國牡丹的種植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1972年甘肅武威東漢壙墓中發現的醫簡中已有牡丹入藥的記載。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始自南北朝時期,文獻多有記載。劉賽客《嘉記錄》說:“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牡丹既已入畫,其作為觀賞的對象已確切無疑。 牡丹在中國已經栽培了一千四百年。
  隋代,隋煬帝(公元605-618)時“闢地周二百裏為西苑……,昭天下境內所有鳥獸草木驛至京師(今河南洛陽)……。易州(今河北易縣)進二十箱牡丹”。《隋志素問篇》中說道:“清明次五時牡丹華。”
  唐代(公元618-907)牡丹栽培開始繁盛。開元中盛於長安。傳說當時洛陽有個叫宋單父的善於種花,應唐玄宗李隆基之召,到驪山種了一萬多本,顔色不相同(《竜城錄》)。李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嚮瑤臺月下逢。”等三首“清平調”就是歌詠幾種不同顔色牡丹的。“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靜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劉禹錫:“賞牡丹”)“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值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步束素。……傢傢習為俗,人人迷不悟。……”(白居易:“買花”)從以上這些詩篇可以看出當時帝都長安栽培牡丹的盛況。這時,牡丹不但顔色種類多了,而且還出現了一些新奇變異和重瓣現象。“興唐寺有牡丹一窠,元和中着花一千二百朵,其色有正暈、倒暈、淺紅、淺紫、紫白、白檀等,獨無深紅,又有花葉中無抹心者,重臺花者,其花面七、八寸。”(《酉陽雜俎》)“穆宗皇帝殿前種千葉牡丹,花始開香氣襲人,一朵千葉,大而且紅。”(《杜陽雜俎》)說明了我國早在公元九世紀已有了重瓣牡丹
  宋代(公元960-1279年),中國牡丹栽培中心,由長安轉到洛陽,品種更多,栽培技術更係統完善;出現一批理論專著。這一時期的著作有歐陽修的《洛陽牡丹記》;周師厚的《鄞江周氏洛陽牡丹記》、《洛陽花木記》;張峋的《洛陽花譜》等等。記述了牡丹的栽培管理,總結出一整套較為完整的成熟經驗。
  北宋末年,戰亂不斷,洛陽牡丹開始衰退,陳州牡丹取而代之,張邦基撰《陳州牡丹記》雲:“洛陽牡丹之品見於花譜,然未若陳州牡丹之盛且多也。圓戶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
  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由北方洛陽移嚮南方的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成都、杭州等地。天彭栽培的牡丹,為蜀中第一,號稱“小西京”。詩人陸遊在蜀中做官,親往遊賞,並撰《天彭牡丹譜》(1178年)。宋室南渡後,杭州牡丹得到發展,出現一些新奇品種,如‘重臺九新淡紫牡丹’、白花青緣牡丹’等。
  元代,是中國牡丹發展的低潮時期,好品種已屈指可數,品種退化,重瓣品種難得一見,因有“千葉獨難遇,亦猶千人為英,萬人為傑,尤世紀不恆有者”(姚燧《序牡丹》)之嘆!
  明代(公元1368-1644年),牡丹的栽培的中心移至安徽亳州。夏之臣《評亳州牡丹》雲:“吾亳州牡丹,年來浸盛,嬌容三變,尤在季孟之間。等此而上,有天香一品,石榴紅,勝嬌容,宮紅袍,琉璃貫珠,新紅種種不一,雜紅最後出,品種難得。又有大黃一種,輕膩可愛,不減三變。佛頂青為白色第一。大抵紅花以花子紅,銀紅、桃紅為上。”又云:“草堂數武之步,種蒔殆偏,率以兩色並作一叢,紅白異狀,錯綜其間,又以平頭紫,慶天香,先春紅三色插入其花叢,間集而成文章,他時盛開燦然若錦”。此時開中國插花技術之先河。
  明代,亳州牡丹雖有盛名,但曹州(今山東菏澤),國都北京牡丹栽培也逐漸繁盛起來。江南太湖周圍,西北的蘭州、臨夏也有所發展。
  曹州與亳州皆於明代嘉靖(1522~1567)年間引入牡丹,也同於萬歷(1573-1620)年間達到繁盛。兩地之間相互交換品種,“曹花多移自亳”(清·餘鵬年《曹州牡丹譜》);亳州也引進入不少曹州名品,如《亳州牡丹史》中記載一種“金玉交輝”的品種,說是:“曹州所出,為第一品。”又有“忍濟紅”“萍實紅”兩種,也産於曹州。《曹南牡丹譜》亦云:“至明曹南牡丹甲於海內。”
  北京自遼、金建都於此,牡丹栽培日漸興盛。明代的《北京考》上記載遼聖宗(公元982-1031)在統和12年(995年)三月去長春宮觀賞牡丹。在明代,牡丹栽培極盛,“金殿內外盡植牡丹”。城外還有三大名園梁傢園、清華園和惠安園。
  在江南,明代以江陰牡丹為盛。此外杭州、蘇州、上海也有不少種植。廣西灌陽也産牡丹,據明代《廣西通志》記載,在廣西“牡丹出靈川、灌陽,灌陽牡丹有高一丈者,其地名小洛陽。”
  清代(公元1644-1911年),曹州牡丹的栽培就更盛。《曹縣志》雲:“牡丹非土産也,初盛於雒下(今陝西省雒南縣),再盛於亳州,彼時已六、七百種,分五色排列,敘至於今,亳州寂寥,而盛事悉歸曹州。”“曹州園戶種花如種黍粟,動以頃計,蓋連畦接畛也。”(《曹州牡丹譜》)。蒲鬆齡在他寫的《聊齋志異》一書中,也曾有“曹州牡丹甲齊魯”的記述。這時,曹州城東北各村栽培牡丹已很普遍。有以養花為業者,成園成圃者很多,其中尤以王李莊、洪廟、毛莊、趙樓各村為冠。道光年間趙玉田在村北建花園,專養牡丹、芍藥,集本村之大成,園之周圍樹之以桑為籬,名曰“桑籬園”。著有《桑籬園牡丹譜》,其中記述了151種,內稱:“山左十郡二州,語牡丹則曹州獨也。曹州十邑一州,語牡丹則菏澤獨也。”“菏澤為郡為裏者,不知其幾,語牡丹之出,惟有城北之一隅,魯山之陽,範堤之外,連延褒不能十裏。”其後,有《綺園牡丹譜》,核其名者百四十有奇。 當時栽培面積已達500多畝,每年輸出十餘萬株,運往廣州|、天津、北京、漢口、西安、濟南等地出售。其中運往廣州者為最多。當地農民流傳着這樣一句民諺:“種果樹莫若木瓜、柿子,養花木還是牡丹、芍藥。”再加上社會上的愛好,菏澤人善於種花,以及牡丹根皮可供藥用,所以菏澤牡丹長期發展歷久不衰。
  在清代,甘肅大部分地區也有牡丹栽培。而以蘭州、臨夏、臨洮一帶為栽培中心地。清末編纂的《甘肅新通志》曾有牡丹在甘肅“各州府都有,惟蘭州較盛,五色具備”的記載。延安萬花山,位於杜甫川內花源頭村對面,這裏盛産牡丹。清·嘉靖修《延安府志》中記有“花源頭産牡丹極多,樵者以之為薪。”附近群衆有在農歷四月初八到此賞花的習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江南牡丹中有寧國牡丹和銅陵牡丹。1936年編《寧國縣志》載,“寧國、蟠竜素産牡丹,以白、黃為貴,……。”關於銅陵牡丹,據《銅陵縣志》載:“仙牡丹長山石竇中,有白牡丹一株,……素豔絶麗。相傳為葛洪所種。”葛洪為晉代人,按此傳說,以有1600年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中國牡丹得到恢復和發展。目前,菏澤牡丹栽培面積已達5萬餘畝,600多個品種,已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觀賞、科研中心,堪稱世界之最。
  日前,由洛陽國際牡丹園培育的黑桃皇后、東籬銀南等6個新品種正式通過有關部門鑒定,至此,洛陽牡丹由去年的1030種增至為1036種。
牡丹和芍藥的區別
  1、最根本的區別:牡丹是能長到2米高大的木本植物,芍藥是不高於1米矮小的(宿根塊莖)草本植物。
  2、牡丹比芍藥花期早。牡丹一般在4月中下旬開花,而芍藥則在5月上中旬開花。二者花期相差大約15天左右。
  3、牡丹葉片寬,正面緑色緑色略呈黃色,而芍藥葉片狹窄,正反面均為黑緑色;
  4、牡丹的花朵着生於花枝頂端,多單生.花徑一般在20釐米左右;而芍藥的花多於枝頂族生.花徑在15釐米左右。
  5、牡丹被稱為花王。芍藥被稱為花相。
  6、牡丹葉片偏灰緑,芍藥葉片較有光澤。
  7、牡丹比芍藥花色豐富。
其他補充
  一、其他的分類係統有將芍藥科作為毛茛科(Ranunculaceae)芍藥屬(Paeonia)的;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仍沒有法定的國花。
花木百科
  牡丹介紹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科屬:
  芍藥科
  別名:
  鹿韭、木芍藥、花王、洛陽王、富貴花
  形態特徵:
  根係肉質強大,少分枝和須根。株高1-3m,老莖灰褐色,當年生枝黃褐色。二回三出羽狀復葉,互生。花單生莖頂,花徑10-30cm,花色有白、黃、粉、紅、紫及復色,有單瓣、復瓣、重瓣和臺閣性花。
  牡丹的分尖方法很多,按株型可分為直立型、開展型和半開張型;按芽型可分為圓芽型、狹芽型、鷹嘴型和露嘴型;按分枝習性可分為單枝型和叢枝型;按花色可分白、共、粉、紅、紫、藍、黑和復色(實際上並無純正的藍與黑色);按花期可分為早花型、中花型、晚花型和秋鼕型(有些品種有二次開花的習性,春天開花後,秋鼕可再次自然開花,即稱為秋鼕型);按花型可分為係、類、組型四級。四個係即牡丹係、紫斑牡丹係、黃牡丹係和紫牡丹係;二個類即單花類和臺閣花類;二個組即千層組和樓子組;組以下根據花的形狀分為若幹型,如單瓣型、荷花型、托桂型、皇冠型等。
  分佈與習性:
  原産中國,為落葉亞灌木。喜涼惡熱,宜燥懼濕,可耐-30℃的低溫,在年平均相對濕度45%左右的地區可正常生長。喜光,亦稍耐陰。要求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中性壤土或砂壤土,忌粘重土壤或低溫處栽植。花期4-5月。
  繁殖與栽培:
  常用分株和嫁接法繁殖,也可播種和扦插。移植適期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不可過早或過遲。喜肥,每年至少應施肥三次,即%26quot;花肥%26quot;、%26quot;芽肥%26quot;和%26quot;鼕肥%26quot;。栽培2-3年後應進行整枝。對生長勢旺盛、發枝能力強的品種,衹需剪去細弱枝,保留全部強狀枝條,對基部的萌蘖應及時除去,以保持美觀的株形。除芽也是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為使植株開花繁而豔、保持植株健壯,應根據樹齡情況,控製開花數量。在現蕾早期,選留一定數量發育飽滿的花芽,將過多的芽和弱芽盡早除去。一般5-6年生的植株,保留3-5個花芽。新定植的植株,第二年春天應將所有花芽全部除去,不讓其開花,以集中營養促進植株的發育。
  常見病害有褐斑病、紅斑病和銹病等;常見害蟲有綫蟲、蠐螬和地老虎等
  應用:
  牡丹觀賞部位主要是花朵,其花雍容華貴、富麗堂皇,素有%26quot;國色天香%26quot;、%26quot;花中之王%26quot;的美稱。可在公園和風景區建立專類園;古典園林和居民院落中築花臺種植;園林緑地中自然式孤植、叢植或片植。也適於佈置花境、花壇、花帶、盆栽觀賞,應用更是靈活,可通過催延花期,使其四季開花。根皮入藥,花瓣可釀酒。
  圖片:
百科辭典
  mudan
  牡丹
  Paeonia suffruticosa
    毛莨科 (Ranunculaceae)芍藥屬落葉灌木。原産中國的傳統名花。又名木芍藥、洛陽花、鹿韭等。花大而多變,色彩豔麗,富麗堂皇,被譽為“花中之王”。
    概況 秦漢時期《神農本草經》中已有以牡丹根皮入藥的記載。南北朝時始栽供觀賞;至隋已成奇花。唐時牡丹為皇宮珍品,開元年間長安栽培很盛,且育出許多品種。北宋時牡丹栽培中心自長安移至洛陽,號稱“洛陽牡丹甲天下”。明代栽培中心又自洛陽移至安徽亳州(今亳縣)。約在明嘉慶、萬歷年間山東曹州菏澤牡丹興起,至清代即取代亳州而在全國名列前茅。牡丹約於8世紀時傳至日本,後育成許多品種。1787年傳入英國。此後輾轉流傳,成為世界性名花。
    形態和種類 牡丹具深根性肉質根。株高0.5~2米。枝多而粗壯。二回三出羽狀復葉;小葉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先端2~5裂,背面具白粉。花單生枝頂,花瓣5~10,雄蕊多數。原種花紅紫色,栽培品種則多種顔色,並形成多種花型。春末開花。□□果。種子球形,黑色,有光澤。
    牡丹品種繁多,迄今尚無統一的分類方法。一般可按花色分為白、黃、粉、紅、紫、黑(暗紫色)、雪青(蓮青)、緑色等品種;按花期分為早花、中花、晚花品種。中國古時還按花型分為多葉與千葉兩類。近代中國的分類係統依據雄蕊、雌蕊的瓣化將牡丹分為 3類12型:①單瓣類。花瓣1~3輪。此類有1型即單瓣型(圖1單瓣型)。②重瓣類。花瓣多輪,由花瓣自然增生或雄蕊瓣化而成。可分為千層組和樓子組 2組。千層組花瓣由自然增生為主,形成半重瓣和重瓣花,有荷花型(圖2荷花型)、菊花型和薔薇型3型。樓子組花瓣多輪,主要由雄蕊瓣化而成,全花高起,呈樓臺狀,有托桂型、金環型、皇冠型和綉球型(圖3綉球型)4型。③重臺類(或稱臺閣類)。由2朵以上單花上下重疊而成,外觀似一朵單花。又分為2組4型,即千層重臺組的菊花重臺型和薔薇重臺型,以及樓子重臺組的皇冠重臺型和綉球重臺型。
    此外, 尚有分為3類9型的和按花瓣多少分為4類的。歐美和蘇聯學者常將牡丹與芍藥的花型混合進行分類。
    分佈和習性 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北部的甘肅、陝西、山西、四川、河南等山區。性喜陽光充足、乾燥溫涼、夏無高溫,鼕不甚寒之地。要求排水良好、中性至微鹼性(pH7.0~7.5)的深厚壤土或富含腐殖質的粘質壤土。種胚一般需經 2~3個月1~10℃的低溫階段方可發芽。幼苗生長緩慢,約經 4~5年栽培始可開花。6~15年生牡丹長勢最為健壯。在中國洛陽,春季氣溫回升穩定在3~6℃以上時,花芽開始萌動並顯蕾;6℃以上時枝葉生長,4~5月開花,花謝後下部腋芽即開始分化花芽,至秋完成。梢端不易木質化,鼕季幹冷地區頂梢易幹枯。
    繁殖和栽培 分株、壓條、嫁接或播種繁殖均可。分株繁殖宜在秋季進行,每棵分割的新株一般要有3~5 個蘖芽,切割後陰幹2~3天栽植。壓條繁殖成活率較低。嫁接可於夏秋間用切接或劈接法,以牡丹根或芍藥根為砧木進行根接, 嫁接第3年後接穗下部生出自生根,即可移栽,同時將芍藥根切除。播種以種子成熟時即播為宜。栽前3個月內深翻土地並施入有機肥。 高燥地用平畦,多雨地區宜築高臺栽植。秋涼後分栽;根掘出後宜晾1~2日,待稍軟時再栽,以防斷根。還可結合分栽采根,製成“丹皮”。鼕季包草防寒。生長正常的植株春季萌芽時應整枝、抹芽。花前摘除小而密生的側蕾,可使花朵大而豔麗。對不留種者,開花後須在花下一葉處剪去花枝,並封護傷口以免雨水浸入。開花前後及秋鼕之際各施肥一次,以氮肥為主,可混入少量磷肥。主要病害有葉斑病、紫紋羽病等。
    芍藥屬30餘種中僅有幾種為亞灌木,均原産中國,是牡丹育種的寶貴種質資源。有些原種如紫牡丹、狹葉牡丹、黃牡丹、大花黃牡丹等均已用作種間雜交的親本。紫斑牡丹的野生種和栽培品種的抗病性與抗旱力等很強,也可在育種中加以利用。
    園林應用 牡丹雍容華貴,花大葉茂,適於庭院種植或花壇佈置,可叢栽,也可孤植或盆栽。如成片群配以山石道路,則可成為牡丹園。根皮可加工成中藥“丹皮”,有鎮靜作用。
     (周傢琪 王蓮英)
    
英文解釋
  1. :  Paeonia suffruticosa
  2. n.:  peony,  the tree peony,  Peony (type of flower)
  3. lat.:  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
法文解釋
  1. n.  pivoine
近義詞
牡丹, 芍藥
牡丹
牡丹社區
牡丹
牡丹
牡丹街道
相關詞
植物菏澤木本植物物種洛陽文化國花旅遊
巢湖自然花卉歷史美女歷代非常女性西安礦石
藍田玉石鳳凰山中藥山東觀花地理城市
菏澤牡丹牡丹花會四川更多結果...
包含詞
牡丹區牡丹鄉牡丹江牡丹花牡丹卡
秋牡丹
分類詳情
王城公園
張開洛陽牡丹大黃燈籠紅塵紫陌紅樓春夢
隋唐城遺址植物園國際牡丹寶石蘭水晶球降雪
白玉彩雲安勝玉樓春洛神
紅綫玉抱肚白蓮花玉美人藍田玉
二喬玉面桃花金絲貫頂雪塔洛陽紅
黑桃皇后一捧雪左紫中國國花園盛丹爐
青竜臥墨池祥雲玉玲瓏豆蔻年華白玉盤
姚黃洛陽春中秋月漢宮春玉盤盂
玉綉球洛陽牡丹金玉良緣嬌紅魏紫
豆緑狀元紅玉芙蓉八重櫻帝冠
貴妃插翠冠群芳冠世墨玉火煉金丹金𠔌春晴
東海浪花酒醉楊妃首案紅珊瑚臺銀粉金鱗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