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哺乳綱食肉目的一科。體形似貓,吻部較尖;四肢短,尾長;裂齒尖銳,上臼齒寬度大於長度。有些種類香腺囊發達。棲息於熱帶和亞熱帶。如大靈貓、小靈貓、果子狸、赤頰等。 | | 靈貓科(viverridae)現生種僅發現於非洲和古北界南半部。這是一類小至中型的食肉目動物。頭骨形態及牙齒與犬科較接近,但上裂齒原尖較大,且有較發育的前附尖。皮毛多斑紋和腺體發育也是這類動物的特徵。最早靈貓發現於歐洲上始新統。從晚漸新世開始,已分成靈貓和□兩支。
食肉目動物是指真獸或有胎盤亞綱中以捕食熱血動物為主的,包括生活於水中和陸上的兩大類哺乳動物。到上一世紀後葉人們對食肉動物已相當瞭解。其形態特徵主要是有由上第四前臼齒和第一下臼齒組成了一對具切割作用的裂齒,犬齒粗大,頭骨上矢狀嵴高聳,顳窩及下頜冠狀突大,以容納強壯的顳肌,具骨質耳泡,下頜關節突位置低,四肢靈活,尺、撓骨分離,腕骨中舟狀骨、月骨和頭狀骨常愈合,4或5趾,末端具銳爪。科以上的分類主要依據頭骨基部,特別是耳區附近的構造。
靈貓科(viverridae):體型較大細長,後足僅具4趾,四肢短,具腺囊,臼齒2/2,上臼齒橫生,其內葉較外緣為狹。共35屬72種。主要分佈在非洲和亞洲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其中非洲靈貓、大靈貓和小靈貓以産靈貓香聞名世界。中國産5種靈貓,其中大靈貓和小靈貓已有人工飼養,並獲取靈貓香。大靈貓身體大小似傢犬,體長67~82釐米,體重5~8千克;尾細長,約37~47釐米;吻長而尖;全身灰棕色,背中央有1條黑色長鬣毛形成的背中綫;頸下有3條黑白相間的頸紋;四肢極短,呈暗褐色;尾上有6個黑白相間的尾環。雌雄性在會陰部均有發達的芳香腺囊分泌靈貓香,雄性的靈貓香産量比雌性多1倍以上。大靈貓在活動中經常舉尾把腺囊的泌香擦抹在小樹樁或石塊棱角上,作為它所占據領域的標志。靈貓香的主要化學成分是17巨環酮──靈貓酮,是配製高級香精必不可少的定香劑。小靈貓身體小,僅及大靈貓之半,類似傢貓;全身棕黃,遍體具棕黑色斑點,尾上亦有環。小靈貓亦具發達的芳香腺。靈貓類動物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森林邊緣,以岩洞和樹洞為巢。夜行性,白天多臥伏在灌叢中休息,清晨和黃昏常到溪旁、村邊或耕地覓食。捕食小鼠、小鳥、青蛙、魚、蟹、昆蟲,兼吃植物果實。大靈貓每年春天交配,懷孕期約70天,每産2~4仔。小靈貓在春季和秋季交配,夏末或鼕初産仔。
物種名稱 _
靈貓科
拉丁文名 _
viverridae
體長 : ?
體重 : ?
食物 : ?
生存年代 _
上始新統--晚漸新世
生存地點 _
非洲 古北界南半部
歐洲
物種種類 _
哺乳綱 mammalia
食肉目carnivora
名稱含義 _
?
地質層位 _
?
簡介a
靈貓科(viverridae)現生種僅發現於非洲和古北界南半部。這是一類小至中型的動物。頭骨形態及牙齒與犬科較接近,但上裂齒原尖較大,且有較發育的前附尖。皮毛多斑紋和腺體發育也是這類動物的特徵。最早靈貓發現於歐洲上始新統。從晚漸新世開始,已分成靈貓和□兩支。
食肉目動物是指真獸或有胎盤亞綱中以捕食熱血動物為主的,包括生活於水中和陸上的兩大類哺乳動物。到上一世紀後葉人們對食肉動物已相當瞭解。其形態特徵主要是有由上第四前臼齒和第一下臼齒組成了一對具切割作用的裂齒,犬齒粗大,頭骨上矢狀嵴高聳,顳窩及下頜冠狀突大,以容納強壯的顳肌,具骨質耳泡,下頜關節突位置低,四肢靈活,尺、撓骨分離,腕骨中舟狀骨、月骨和頭狀骨常愈合,4或5趾,末端具銳爪。科以上的分類主要依據頭骨基部,特別是耳區附近的構造。 | | 靈貓科(拉丁文學名:viverridae):食肉目的一科。體型較大細長,後足僅具4趾,四肢短,具腺囊,臼齒2/2,上臼齒橫生,其內葉較外緣為狹。共35屬72種。主要分佈在非洲和亞洲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其中非洲靈貓、大靈貓和小靈貓以産靈貓香聞名世界。中國産5種靈貓,其中大靈貓和小靈貓已有人工飼養,並獲取靈貓香。大靈貓身體大小似傢犬,體長67~82釐米,體重5~8千克;尾細長,約37~47釐米;吻長而尖;全身灰棕色,背中央有1條黑色長鬣毛形成的背中綫;頸下有3條黑白相間的頸紋;四肢極短,呈暗褐色;尾上有6個黑白相間的尾環。雌雄性在會陰部均有發達的芳香腺囊分泌靈貓香,雄性的靈貓香産量比雌性多1倍以上。大靈貓在活動中經常舉尾把腺囊的泌香擦抹在小樹樁或石塊棱角上,作為它所占據領域的標志。靈貓香的主要化學成分是17巨環酮──靈貓酮,是配製高級香精必不可少的定香劑。小靈貓身體小,僅及大靈貓之半,類似傢貓;全身棕黃,遍體具棕黑色斑點,尾上亦有環。小靈貓亦具發達的芳香腺。靈貓類動物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森林邊緣,以岩洞和樹洞為巢。夜行性,白天多臥伏在灌叢中休息,清晨和黃昏常到溪旁、村邊或耕地覓食。捕食小鼠、小鳥、青蛙、魚、蟹、昆蟲,兼吃植物果實。大靈貓每年春天交配,懷孕期約70天,每産2~4仔。小靈貓在春季和秋季交配,夏末或鼕初産仔。
生存年代:上始新統--晚漸新世
生存地點:非洲、古北界南半部、歐洲
物種種類:哺乳綱(mammalia)、食肉目(carnivora)
簡介:
靈貓科(viverridae)現生種僅發現於非洲和古北界南半部。這是一類小至中型的動物。頭骨形態及牙齒與犬科較接近,但上裂齒原尖較大,且有較發育的前附尖。皮毛多斑紋和腺體發育也是這類動物的特徵。最早靈貓發現於歐洲上始新統。從晚漸新世開始,已分成靈貓和□兩支。 | | lingmao ke
靈貓科
Viverridae; civets
食肉目的1科,體型較大細長,後足僅具4趾,四肢短,具腺囊,臼齒2/2,上臼齒橫生,其內葉較外緣為狹。共35屬72種。主要分佈在非洲和亞洲南部的熱帶和亞熱帶。其中非洲靈貓、大靈貓和小靈貓(見圖小靈貓)以産靈貓香聞名世界。中國産5種靈貓,其中大靈貓和小靈貓已有人工飼養,並獲取靈貓香。大靈貓身體大小似傢犬,體長67~82釐米,體重5~8千克;尾細長,約37~47釐米;吻長而尖;全身灰棕色,背中央有1條黑色長鬣毛形成的背中綫;頸下有3條黑白相間的頸紋;四肢極短,呈暗褐色;尾上有6個黑白相間的尾環。雌雄性在會陰部均有發達的芳香腺囊分泌靈貓香,雄性的靈貓香産量比雌性多 1倍以上。大靈貓在活動中經常舉尾把腺囊的泌香擦抹在小樹樁或石塊棱角上,作為它所占據領域的標志。靈貓香的主要化學成分是17巨環酮──靈貓酮,是配製高級香精必不可少的定香劑。小靈貓身體小,僅及大靈貓之半,類似傢貓;全身棕黃,遍體具棕黑色斑點,尾上亦有環。小靈貓亦具發達的芳香腺。靈貓類動物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森林邊緣,以岩洞和樹洞為巢。夜行性,白天多臥伏在灌叢中休息,清晨和黃昏常到溪旁、村邊或耕地覓食。捕食小鼠、小鳥、青蛙、魚、蟹、昆蟲,兼吃植物果實。大靈貓每年春天交配,懷孕期約70天,每産2~4仔。小靈貓在春季和秋季交配,夏末或鼕初産仔。
(高耀亭) | | - lat.: Viverridae
| | 野生動物 | 瀕危野生動物 | 動物 | 無綫上網 | 香貓 | 麝香貓 | Genet | 生物 | 哺乳類 | 熊狸屬 | 食肉目 | 獴 | 獛 | 更多結果... |
| | | | 縞狸亞科 | 靈貓亞科 | 棕櫚狸亞科 | 隱肛狸亞科 | 食蟻狸亞科 | 雙斑狸亞科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