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宋漆器 Southern Song Dynasty lacquer |
在中國,漆之為用,已經有近萬年的歷史;大約在七千多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能製造漆器了。根據是1978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朱漆木碗和朱漆筒,經過化學方法和光譜分析,其塗料為天然漆。夏代之後,漆器品種漸多,在戰國時期,漆器業獨領風騷,形成長達五個世紀的空前繁榮。據記載,莊子年輕時曾經做過管理漆業的小官。戰國時漆器生産規模已經很大,被國傢列入重要的經濟收入,並設專人管理。漆器生産工序復雜,耗工耗時,品種繁多,不僅用於裝飾傢具、器皿、文具和藝術品,而且還應用於樂器、喪葬用具、兵器等,一定程度上取代了青銅器。當時的漆器雖然很昂貴,但光亮潔淨、易洗、體輕、隔熱、耐腐,並嵌飾彩繪,構成一個綺麗的彩色世界。在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漆器有220多件。這些漆器是楚墓中年代最早也是最為精彩的,而且品類全,器型大,風格古樸,體現了楚文化的神韻。
漢代漆器也是以黑紅為主色。作為漆器的鼎盛期,漆器品種又增加了盒、盤、匣案、耳環、碟碗、筐、箱、尺、唾壺、面罩、棋盤、凳子、危、幾等,同時,還開創了新的工藝技法,如多彩、針刻、銅扣、貼金片、玳瑁片、鑲嵌、堆漆等。漆器圖案根據不同的器物,以粗率簡練的綫條或繁縟復雜的構圖表現,增強人或動物的動感與力度。黑紅互置的色彩産生光亮、優美的特殊效果。在紅與黑交織的畫面上,形成富有音樂感的瑰麗的藝術風格,展現了一個人神共在、流動飛揚、變幻神奇的神話般的世界。
到了明清兩代,中國漆器發展到了全盛時期。漆工藝與建築、傢具、陳設相結合,並由實用轉嚮陳設裝飾領域,進入了以斑斕、復飾、填嵌、紋間等技法為基本工藝的千變萬化的新時代。明代雕漆,初以嘉興(今浙江省嘉興市)西塘張成、楊茂為榜樣,由張成的兒子張德剛與包亮主持內廷果園廠官辦漆作的生産。成化、弘治年間內廷雕漆,器胎變薄,花紋疏朗,標志西塘派雕漆已進入尾聲。雲南大理為另一雕漆産地,名漆工現僅知王鬆一人。至嘉靖年間,雲南雕漆始進入內廷,取代西塘派,使內廷雕漆為之一變。其特點為刀不藏鋒、棱不磨熟。明末清初雕漆藝術一度失傳,至乾隆四年由雕竹名匠封歧刻樣,蘇州織造漆作仿製成功,宮廷用雕漆亦大多由蘇州製做。揚州雕漆有蠃鈿、百寶嵌等品種,所製漆器花紋纖細且五彩繽紛。名工有王國琛、盧映之、夏漆工等,後者尤善製仿古剔紅漆器。蘇、揚兩地漆作毀於清廷鎮壓太平天國革命之戰中。福州漆器以脫胎見長,色澤華美,器體輕巧,係由名工瀋詔安用傳統夾□法所創。
清代,除宮廷設有漆器工場外,民間漆器也普遍發展。福州以脫胎漆器為主,著名匠師有瀋紹安。廣東以描金漆器、蠃鈿漆器為主;陽江漆器多實用器物,以牛皮作胎,質輕、耐潮、防水、堅固耐用。北京以雕漆為主。貴州大方漆器以馬皮作胎,彩色填漆,獨具風格。江蘇揚州盧映之及盧葵生、王國琛等繼承了明代百寶嵌漆器的傳統。四川漆器以研磨彩繪著名。清代漆器的髹飾技法也豐富多彩,有罩漆、描漆、描金、堆漆、雕填、脫胎、蠃鈿、百寶嵌、戧金 、犀皮 、雕漆 、泥金(滿塗金漆,或與彩漆結合)等 。中國的少數民族也善於製作漆器 、如彝族 、傣族、高山族製成高腳盤、木勺、酒具、皮甲、皮盾、弓箭壺、馬鞍等,一般用黃、紅、黑等幾種色漆,描繪幾何圖案,色彩對比強烈,風格粗獷。 |
中國漆器的流傳 The Spread of Chinese lacquer |
在亞洲,中國漆器流傳至朝鮮、日本。1913年,在朝鮮平壤古代樂浪郡遺址出土了許多中國漢代漆器,如彩繪神仙竜虎盤等 。唐代,大量漆器以及夾紵造像、金銀平脫、蠃鈿等髹飾技法流傳日本。奈良正倉院藏有金平脫花鳥紋八角鏡、盒、古琴等唐代漆器。奈良唐招提寺的脫胎漆器塑像“鑒真坐像”,高84釐米,是鑒真的弟子在寶應二年(763)五月鑒真圓寂時製作的 。宋代 ,浙江杭州 、溫州雕漆經由明州(今寧波)流傳至日本,鐮倉時代日本匠師模仿生産,稱為鐮倉雕。元代浙江嘉興張成等名匠的剔紅漆器也經由慶元(今寧波)流傳至日本,被推崇備至。京都竜翔寺珍藏張成款綬帶鳥紋香盒,被定為國寶。明代永樂二年(1404)、永樂五年,中國使臣出訪日本,攜帶剔紅香盒、車轎 、椅 、臉盒架、碗等近100件漆器 ,日本宮廷匠師也模仿生産 。明末,居住長崎的中國剔紅匠師歐陽雲臺的作品在日 本很受歡迎,被譽為雲臺雕。中國漆器匠師還在日本傳授朱砂的製作方法,促進了日本剔紅漆器的發展。
16世紀,荷蘭、英國、法國商船將中國漆器運載到歐洲。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法國商船"安菲托裏特"號抵達中國廣州,在康熙三十九年返航,運去了中國漆器、瓷器、絲綢等。中國漆器在法國大受歡迎。17世紀末~18世紀初,英國和法國的商船又將中國漆器運至歐洲。流傳到歐洲的漆器大多是屏風、傢具以及花瓶、酒具、咖啡具等,有不少珍品現收藏於歐洲各國的博物館內。此外,在康熙二十六年抵達中國的法國傳教士李明等在寄回本國的書簡上,也描述了中國漆器的生産技術情況。所有這些,促使法國、丹麥、奧地利、英國等國的漆器在18世紀有了迅速發展,成為歐洲漆器歷史上的黃金時代。
陽江皮胎雕漆鼻煙壺 |
|
漆器大致可分為:
①一色漆器。不加任何紋飾的漆器。
②罩漆漆器。在一色漆器或有紋飾的漆器上罩一層透明漆的漆器。
③描漆漆器。以漆、油調色描繪紋飾的漆器。
④描金漆器。用金色作裝飾花紋的漆器。
⑤堆漆漆器。用稠漆或漆灰堆出花紋的漆器。
⑥填漆漆器。在漆器表面刻出陰文花紋,再填陷色漆,幹後磨平的漆器。 陽江皮胎雕漆鼻煙壺
⑦戧金漆器。在漆器表面勾劃陰文花紋,並在花紋內填金的漆器。
⑧雕填漆器。采用填漆和戧金兩種髹飾技法相結合的漆器。
⑨蠃鈿漆器。用經過研磨、裁切的貝殼薄片作為鑲嵌紋飾的漆器。
⑩雕漆。在器物胎骨上多次塗漆,層層積纍到相當厚度,再用刀在漆層上雕刻花紋的漆器,包括剔紅、剔彩、剔犀等品種。
犀皮漆器。在漆面做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層塗飾不同色漆,最後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層次的漆器。
款彩漆器。在漆面上刻花紋,花紋內填色漆或色油,填後花紋低陷,通稱刻灰的漆器。
百寶嵌漆器。以象牙、珊瑚、翡翠、玉石等多種珍貴材料在器物表面鑲嵌成各種浮雕花紋的漆器。
脫胎漆器。用生漆將絲綢、麻布等織物糊貼在泥土、木或石膏製成的內胎上,裱貼若幹層後形成外胎;然後脫去內胎 ,取得中心空虛的外胎。再將外胎作為器物胎骨而製成的漆器。 |
|
qiqi
漆器
lacquer
用漆在木、織物、金屬、竹篾、皮革等材料做成的器物胎骨上塗飾,並裝飾圖案花紋的工藝品。
沿革 生漆取自於漆樹的天然液汁,經煉製後,再調入各種顔料,配製出不同顔色的漆料。用它作塗料不僅光彩照人,而且具有耐潮、耐高溫、耐腐蝕等特殊性能。新石器時代,中國先民就認識了漆的性能並用以製器。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一件木碗,造型美觀,內外都塗以朱紅色漆,色澤鮮豔。在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約3400~3600年。在湖北黃陂盤竜城、河北藁城臺西、河南安陽侯傢莊等商代遺址中發現木雕塗朱漆的木槨板印痕,雕花或鑲嵌鬆石、蚌殼、玉石的漆器,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西周漆器多描繪花紋或鑲嵌蚌泡作為裝飾,其中,“蚌組花紋”,是蠃鈿漆器的初製。山東臨淄郎傢莊發現的東周漆器殘片繪有人物、屋宇、花鳥等,是現知較早的漆畫。戰國是漆器工藝史上一個重大發展時期,出土的品種很多,有棺槨、木俑、耳杯、 奩、 盒、樂器、兵器附件、皮甲胄、弓箭等,在胎骨、造型及髹飾技法上均有創新。夾□已經出現,它質薄體輕,外形靈巧多變,是脫胎漆器的前身。漢代漆器産地分佈廣,以四川、湖南為主。器物造型美觀和多樣化,並出現了直徑超過70cm的大盤、高度約60cm的大鐘。新技法有以針刻出花紋後填金的戧金以及用稠漆堆塑成凸起花紋的堆漆。在器物的口沿、頂、四角、雙耳等處,鑲金、鍍銀,或鑲嵌玉石、琉璃珠,並加金銀箔花飾,以彩繪的雲彩、山石等襯托,華美無比。唐代漆器達到了空前的水平,有用貝殼裁切成物像,上施綫雕,在漆面上鑲嵌成花紋的蠃鈿漆器;有用金、銀花片鑲嵌而成的金銀平脫器,並出現剔紅漆器。唐代夾□造像也有了發展,以適應社會尊崇佛教的需要。宋代,著名的漆器産地分佈在浙江溫州、杭州等地。剔紅、描金、 戧金、 剔犀等漆器都很精緻。元代,漆器品種繁多,其中最重要是蠃鈿漆器、戧金漆器和雕漆中的剔紅漆器、剔犀漆器。元代漆器中成就最高的是雕漆,其特點是堆漆肥厚,用藏鋒的刀法刻出豐腴圓潤的花紋,構圖飽滿勻稱,層次分明,並註重磨工。著名的匠師有張成、楊茂。現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張成的梔子花紋剔紅圓盤,楊茂的觀瀑圖剔紅八方盒。明代,漆器生産有了更大的發展。宮廷內宮監、御用監下設油漆作、漆作。在永樂至宣德年間(1403~1435)設果園廠,專門製作漆器。民間漆器生産亦分佈很廣。浙江嘉興以剔紅漆器著稱,繼承了元代的傳統,著名匠師有張成之子張德剛。揚州以薄蠃鈿漆器和百寶嵌漆器著稱。前者有名匠江千裏,後者有巧工周翥,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和歷史博物館藏有他們的作品。據文獻記載,雲南大理也以雕漆著稱,但在刀法上不講究藏鋒,也不註意磨工,與嘉興的雕漆風格迥然不同。蘇州、北京以描金漆器為主,著名匠師有蔣回回、楊塤。山西新絳以雕填漆器、剔犀漆器為主。安徽新安著名漆器匠師有黃成、方信川。黃成著有《髹飾錄》,明天啓二年(1622)刊行於世,是中國古代漆器的經典著作。清代,除宮廷設有漆器工場外,民間漆器也普遍發展。福州以脫胎漆器為主,著名匠師有瀋紹安。廣東以描金漆器、蠃鈿漆器為主;陽江漆器多實用器物,以牛皮作胎,質輕、 耐潮、 防水、堅固耐用。北京以雕漆為主。貴州大方漆器以馬皮作胎,彩色填漆,獨具風格。江蘇揚州盧映之及盧葵生、王國琛等繼承了明代百寶嵌漆器的傳統。四川漆器以研磨彩繪著名。清代漆器的髹飾技法也豐富多彩,有罩漆、描漆、描金、堆漆、雕填、脫胎、蠃鈿、百寶嵌、戧金、犀皮、雕漆、泥金(滿塗金漆、或與彩漆結合)等。中國 |
|
- : lacquer-ware
- n.: lacquer, lacker, lacquer ware
|
|
- n. laque
- n. objet laqué
|
|
文物 | 揚州漆器工藝 | 文化 | 傢具 | 古典 | 民族工藝 | 圖案 | 裝飾 | 百科大全 | 福州 | 民俗 | 脫胎漆器 | 古董 | 收藏 | 宋代 | 考古 | 中國歷史 | 更多結果... |
|
|
|
|
描寫 | 溶劑 | 顔料 | 貼金 | 骨灰 | 石緑 | 深刻 | 石青 | 蠃鈿 | 脫胎 | 漆 | 槍 | 鈣脂清漆 | 金胎 | 耐熱漆 | 漆料 | 熟桐油 | 水砂紙 | 剔黑 | 仿古漆器 | 蟲膠 | 老山 | 膩子 | 西皮 | 金地 | 金粉 | 清漆 | 油灰 | 雕漆 | 合成樹脂 | 漆畫 | 戧金 | 清油 | 生漆 | 鋅鋇白 | 磁漆 | 乳膠漆 | 金銀平脫 | 蚌盤 | 薄料髹塗 | 蒼苔技法 | 糙漆 | 蟲膠清漆 | 磁性調和漆 | 催幹劑 | 單色髹塗 | 底漆 | 調和漆 | 動物膠 | 凍子 | 堆彩 | 堆錦 | 堆漆 | 堆漆裝飾法 | 堆色雕漆 | 鵝毛管 | 礬胎 | 酚醛清漆 | 膠料 | 金漆 | | | | | | | 更多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