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 : 浙江方言 > 溫州話
顯示地圖
目錄
學術地位
  溫州話是南部吳語的代表方言,屬正統的古漢語“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語古音,很接近華夏祖先的語言。普通話受北方古遊牧民族的影響,北部吳語受雅音官話的影響,而南部吳語則由於地理原因,成為古吳語的繼承者。
  溫州話與古閩語、古楚語、古江東語都有密切的聯繫,對研究漢語語音史和語言史都具有特殊的意義。
  溫州是南戲的發源地,留傳的南戲作品都含有不少溫州話。由於南戲對元麯及元、明小說的影響深遠,學者們在註釋、考證這些作品時都需要大量引用溫州話
演變歷史
  甌越在秦以前屬“於越”,主體為“百越族”,說吳、越相通的古越語(屬於侗臺語),與齊國、楚國說的“漢語”不能通言。卻與今日的侗語、壯語、緬甸撣語、越南京語及泰國泰語同源。現代溫州話的常用口語中,仍留有相當多的侗臺語痕跡。
  公元前333年,楚國滅越,加強了對吳越的統治,直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中國,歷時112年。由於楚人在吳越的勢力和影響,東楚方言與古吳越語相融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漢語——“江東方言”,吳語的直接祖先。唐代《慧琳音義》把江東一帶所說的方言合稱為“吳楚之音”。溫州話中較古老的詞彙,大多可以追溯到“江東方言”,亦是溫州話中白讀係統的主要來源。
  秦漢時期,漢人對吳越地區正式開拓,但浙南、福建仍是越人天下,越人建立的東甌國與閩越國一直處於獨立狀態。雖然漢武帝時,東甌國“舉國徙中國,乃悉舉衆來,處江淮之間”,但遷走的僅限甌越的王族與豪強。期間來自漢語的藉用詞越來越多,不過甌越方言的主要詞彙仍是侗臺詞語。
  “江東方言”六朝時期開始分為“吳語”和“閩語”。溫州從東漢至公元323年建郡一直屬會稽郡,據東晉郭璞的記載,甌越人應從六朝開始說古吳語。因與閩語區接壤,溫州話中也保留了較多與古閩語相同的特徵。
  唐宋時期,幾次大規模的移民潮,尤其是南宋遷都後,溫州漢人大量增加,漢人從中原帶到甌越的正統漢文化對當地漢語方言進行了同化,中原方言在溫州話中留下了文白異讀的特點。溫州方言在宋代已和今語很接近,在北方漢語幾經變更後,溫州話仍然保持了很多漢語的古老特徵,故現在用溫州話文讀唐詩宋詞比用普通話更加通順。
聲韻調
  溫州話的發音和語言結構相對古老,與普通話或其它吳方言都不能相通,溫州地區以外的人比較難以讀懂。重讀位置的發音是不送氣的清音,聽覺上卻有濁音感,跟北部吳語有很大不同,常令人不解。根據《溫州方言詞典》,溫州話聲母有 29 個,韻母有 35 個,聲調 8 個,兩字組變調調型13 種∶
  聲母
  1. b (便), 2. p (邊), 3. p' (片), 4. m (), 5. f (火), 6. v (武), 7. d (電), 8. t (店), 9. t' (天), 10. n (呢), 11. l (連), 12. g (個), 13. k (該), 14. k' (開), 15. h (海), 16. ɦ (孩), 17. ŋ (呆), 18. tɕ (尖), 19. tɕ' (), 20. ɕ (先), 21. dʑ (健), 22. ȵ (念), 23. j (夜), 24. ts (雞), 25. ts' (溪), 26. s (輸), 27. dz (住), 28. z (事), 29. 0 (無聲母)
  韻母
  1. ɿ (志), 2. i (天), 3. u (火), 4. y (女), 5. a (), 6. ia (曉), 7. ua (彎), 8. ɛ (杏), 9. iɛ (叫), 10. uiɛ (奣), 11. e (改), 12. ə (毛), 13. ø (看), 14. uɔ (炒), 15. yɔ (重), 16. o (巴), 17. yo (玉), 18. ai (北), 19. iai (吸), 20. uai (㾯), 21. ei (非), 22. au (), 23. iau (久), 24. ɣu (左), 25. ieu (手), 26. øy (夫), 27. aŋ (本), 28. ianŋ (斤), 29. uaŋ (溫), 30. eŋ (井), 31. oŋ (送), 32. yoŋ (中), 33. m (?(輕音)), 34. n (唔(輕音)), 35. ŋ (兒(輕音))
  聲調
  1. 陰平 2. 陰上 3. 陰去 4. 陰入 5. 陽平 6. 陽上 7. 陽去 8. 陽入
詞彙
  溫州話中有些常用詞和名稱在漢語的古文獻中無從考證,而有些詞彙與語法在文言文中纔可以找到。對比現代中國GB 18030、統一碼 (Unicode) 所定義字庫,某些字也不能找到,對於一些常用字如<土夅>、<缶畏>、<石官>在表意文字起草組(IRG) 中的文件中纔可以找到,而對於另一字<㇇丨亅𡿨>則在表意文字起草組的文件中也不能找到。
語言特徵
  溫州話習慣將名詞置於定語之前,而將動詞置於副詞之前,與現代漢語正好相反。
舉例
  一· 語法方面
  ⒈最為明顯的佐證是定語後置於名詞(如:“腰身,鬧熱,菜鹹,筍幹,飯焦,豆腐軟,魚生,菜頭生,樓閣,酒汗,板砧,膀蹄,頭銜,鞋拖,墻圍”等);副詞後置於動詞(如:“吃添、走好”等)及副詞後置於形容詞(如:“紅顯、苦倒”等)。
  ⒉對不同性別的動物稱呼常後加,如:豬牯,豬娘。
  二· 詞彙方面
  古越語有許多基本詞彙跟今泰傣壯侗語相同,也有一些跟京語相同。例如:㯱(pe33,柚子)同侗語;霧(moe22,霧),同水語;篺(bba31,木筏)、捋(lai35,輕輕撫摩)、謴(gang42,辱駡)同泰語;迫(ba213,鞋隔褙)、咄(dai213,鳥啄物)、亦(yi213,又、也)、埕(zzeng31,酒甕,酒壇)同壯語、侗語;念頭(nyi22 ddeu31,上癮)、玍(nie22,勉力支撐)、蕊(nyv22,蓓蕾)同越南語。
  再如溫州話稱田野為“垟”,有許多地名中帶有“垟”字,如:“翁垟、林垟”等。《集韻·陽韻》雖收了此字,但義為“土怪”,與田野義無關。有人考證此字可能是古代百越語的遺留,音同傣語。
  又如溫州人將傻、蠢、不明事理說成“憨”,hoe33,音似“蚶”,如個人全憨個。個人真憨裏塌氣。也可與名詞連用,如:“憨豬”。壯侗語也有近似的音義,這可能是古百越語殘留的“底層”。
  三· 語音方面
  在壯侗語族語言中,先喉塞聲母是最常見的聲母,而浙南,古幫母和端母有好些地方也念成先喉塞音,如:“疤、帶”等,這是典型的古吳越語的遺留。
典籍
  1784 年∶《六書故》,元·永嘉載侗撰,清·李鼎元校
  清朝∶ 《因音求字》,清·永嘉謝思澤
  1921 年∶《新編音畫字考》,葉衡編纂,共四册,載 8000 多字
  1995 年∶《溫州詞典》,復旦大學出版社 ,共752頁
  1998 年∶《溫州方言詞典》,李榮主編/遊汝傑、楊乾明編纂/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分捲,共445頁,載有 8965 個溫州詞語
  1999 年∶《溫州音檔》,上海教育出版社,潘悟雲著
  2004 年∶《瑞安方言讀音字典》,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張永凱編纂
  2004 年∶《樂清方言詞典》,包文樸編纂
  2004 年∶《溫州話第一册 · 溫州話文化研究》、《溫州話第二册 · 溫州話特徵匯編》,寧波出版社出版,瀋剋成、瀋迦合著,共 256 + 435 頁,載有 5751 個溫州詞語
  2005 年∶《溫州方言字典詞典》,葉建敏著,載有 1881 個溫州詞語
英文解釋
  1. n.:  Wenzhou dialect
相關詞
溫州糕點美食溫州小吃方言粵語客傢話武漢話
幹淨古漢語
包含詞
獻華溫州話培訓中心浙江土話—溫州話常用對話100句
分類詳情
講話咻咻學堂頭頸雄雞煩心
天光靈清日晝吧吧牢監後生
夾灰啊爸浮懂裏懂噶麽意思那私你那該蓓蕾
哈比過那臥是糖兒一呆物達國囊和給老老吃哇
媽媽早啊該內踢鍋恩思虛你給內給鵝副喲卡次尼倔嘎聶
億哈奏啊發阿嘛阿部好兮童子佬阿得
大貓次次阿紮相打走歸頭毛兒
副早勒噶咬類衹乃廣尼纍過噶捏
恩妮約九囊約九大古男腦踏給老捏
泥和恩些你服和給碟啊你纍恩纍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