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樂亭縣 [顯示全部] : 中國 >河北 >秦皇島 > 海港區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130225451 海港區
  130225451001 路西區居委會
  130225451002 海港進出口公司居委會
  130225451003 路東區居委會
  130225451004 港口區居委會
自然概況
  海港區是秦皇島市的中心區,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毗歷史名城山海關,西連避暑勝地北戴河,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區。全區總面積204.7平方公裏,耕地面積9.7萬畝,農民人均耕地1.2畝。總人口54.39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3.41‰。轄東港、海港、西港、海陽、北港5個鎮及北部工業區共118個行政村和文化路、海濱路、北環路、建設大街、河東、西港路、燕山大街、港城大街、東環路、白塔嶺10個街道、65個社區。全區為剝蝕平原和堆積平原,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是低緩的剝蝕丘陵,起伏不平;中部是剝蝕平原和堆積平原,地勢平坦;南部濱海地區是瀉湖平原,地勢低平,局部沼澤化,常年積水。流經本區和源於本區的河流有大湯河、小湯河、新開河、排洪河、大馬坊河、護城河、沙河,均屬沿海小型水係,具有北方山溪性河流特點。境內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0.7℃左右,無霜期約189天,年平均降水量583毫米左右。
經濟概況
  2006年完成海港區生産總值225億元,其中新區屬99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1%和13.3%。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1.7億元,比上年下降0.8%;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85.3億元,比上年增長5.9%;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138.3億元,比上年增長17.3%。完成新區屬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41億元,增長48.1%。實現財政總收入27.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1億元,增長36.5%。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9億元,其中新區屬81億元,分別增長14.1%和16.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43元,增長10.5%,農民人均純收入5631元,增長8.1%。
  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全區工業以企業上規模、産品上檔次、管理上水平為目標,加強對傳統産業的技術改造,企業規模不斷壯大,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工業生産一改往年低位運行的態勢,呈現明顯增長。全年規模工業完成總産值7.86億元,比上年增長14%;完成增加值2.32億元,比上年增長12.9%;實現利稅2586.7億元,比上年增長55%;工業産品産銷率和貨款回收率均達到98%以上。不斷加大對工業的投入,全年新上工業項目36個,總投資12830萬元。加快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步伐,實施了燕山啤酒廠、藥用包裝廠等骨幹企業的技改項目。加大新産品開發力度,全年開發市級以上新産品12項。狠抓企業的挖潛扭虧,努力減小虧損面,降低虧損額,全年虧損工業企業2傢,虧損面控製在5.7%以內,同比減虧417萬元。
  農業經濟平穩運行。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狠抓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六高”(高科技的優良品種、高投入的設施栽培、高檔次的精品包裝、高價位的錯季上市、高效率的運營機製、高水平的現代管理)型城郊特色農業。農業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全年壓縮糧食作物面積13000畝,新增花卉100畝、蔬菜4000畝、果樹4000畝、畜禽養殖50畝。由於遭受嚴重自然災害,全區糧食、蔬菜、果品、水産品産量分別比上年減産54.2%、10.7%、34.3%和22.6%,但畜牧業生産呈迅猛上升勢頭,肉、蛋、奶總産量分別達8197噸、4797噸和2798噸,分別比上年增長9.7%、14.1%和18.8%。全區農業總産值完成2.48億元,比上年減少12.7%。大力推進農業項目建設,出現了項目帶基地、基地帶農戶的良好發展勢頭,全年纍计總投資1.3億元,建成和在建的農業項目36個,完成了海港高新農業技術示範園擴建等重點農業項目建設。農業産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産業化經營率達到33%,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新增帶動農戶14000戶。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全年共投資891.2萬元,完成小型農田水利工程282項,改善灌溉面積8588畝;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大力推廣管、滴、噴、微灌等節水灌溉,農業生産條件明顯改善,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通過狠抓結構調整、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鄉鎮企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全年全區共有鄉鎮企業6648傢,完成總收入68.98億元,比上年增長22.3%;完成總産值61.44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其中工業增加值17.47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實現利潤19357萬元,比上年增長17.1%;上繳稅金10332萬元,比上年增長17.5%。
  個體私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呈現出四大特點:一是保持高速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總量明顯增大,在全區經濟增長中所占份額越來越大。全年全區個體工商戶已發展到40021戶,私營企業301傢,個體私營經濟從業人員達6.7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20.2%、20.9%和10.6%;個體私營經濟上繳稅金6456萬元,比上年淨增1128萬元,增長21.2%,占全區財政收入的29.4%。二是經營範圍和領域不斷拓寬,行業結構趨嚮合理。從事製造業、建築業、交通運輸業、文化教育事業以及農、林、牧、漁業等生産型、科技型企業逐漸增多,形成了畜禽養殖屠宰、化工原料、新型建材、電子産品等一批特色産業。三是個體私營經濟開始嚮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各類私營企業已達300余家,其中註册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的有9傢,500萬元以上的有10傢,100萬元以上的有104傢。四是部分企業開始涉足高科技、新興産業。秦皇島市秦佳電鍍有限公司的電鍍産品打開國際市場,取得自營進出口權;秦皇島市康泰微電子有限公司研製開發的動態腦電圖、心電圖等高科技産品,使企業效益成倍增長。海港區被省委、省政府評為“2000年河北省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先進單位”。
  第三産業蓬勃發展。積極引導多元化投資,不斷加大市場建設力度。全年共投資2694萬元,開工興建了6座便民農貿市場,完成了海陽農副産品批發市場二期擴建工程。商貿企業剋服城市拆遷改造、流動資金不足等睏難,充分挖掘優勢,千方百計強化管理、開拓市場,積極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在睏境中穩步發展。全年完成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953萬元,比上年增長11.2%。加強旅遊景點建設,完成了新澳海底世界改造工程、興澳海豚表演館工程和秦皇求仙入海處維修工程。加強旅遊業行業管理,從業人員素質和旅遊市場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努力開拓旅遊市場,下大力開展宣傳促銷、外聯公關活動,旅遊經營收入繼續保持增勢。全年旅遊景點門票收入完成2730萬元,比上年增長26.4%。房地産業發展迅速,管理水平又有新的提高。交通運輸、物業管理、餐飲服務、信息咨詢、法律服務、人才市場等行業也保持較快發展。
  改革開放紮實推進。以退為進,以抓促放,攻堅剋難,規範操作,全面推進企業改革。2000年,海港區列入改製計劃的37傢區直企業全部完成改製,置換公有資産3965萬元,盤活存量資産2300萬元,妥善安置産權轉讓企業職工796人。96家乡鎮企業和16傢街辦企業也都完成了不同形式的改製,共吸納股金8478萬元,置換資産1.7億元。規模企業改製取得顯著進展,全市規模較大的建築企業海港三建公司成功地進行了股份製改革,置換公有資産2873萬元。商業、蔬菜、糧食等流通企業的改製,不僅大大減輕了企業的負擔,增強了企業活力,同時又為全區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全面擴大對內對外開放,項目建設取得新進展。認真落實優惠政策,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投資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積極參加“5.18”、“8.18”、“秦皇島之秋”等經貿洽談活動,招商引資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全年實際利用外資606萬美元,引進省外到位資金7596萬元,一般貿易及三資企業出口創匯1082萬美元。加強項目跟蹤調度、管理和服務,狠抓簽約項目開工建設和資金到位率,全年共實施固定資産投資項目154個,總投資82647萬元,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1個,投資100萬元以上的項目107個,華興肉牛屠宰、凱華海珍品養殖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財政收支實現積極平衡。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強化稅費徵管,嚴格支出管理,確保了全年財政收支的平衡。一是加強領導,落實責任,依法徵稅。年初將收入任務在各徵收部門和各鎮間進行分解,層層落實收入目標責任製,同時明確奬懲措施,建立責任與激勵機製,進一步調動了廣大財稅幹部徵收積極性。嚴格執行“加強徵管、堵塞漏洞、懲治腐敗、清繳欠稅”的稅收工作方針,深化徵管改革,細化徵管辦法,強化徵管責任,稅費徵管質量和效率得到明顯提高。二是強化支出管理。按照調整結構、保證重點、壓縮一般、加強管理的原則,明確開支標準,規範支出內容,優化支出結構,重點保證了公教人員工資的及時、足額發放和政府機關正常運轉的需要,保證了應由財政負擔的撫恤、社救、優撫、最低生活保障等社會保障支出需要,科學合理地安排了農業、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三是紮實推進財政改革,提高財政工作的質量。加快了財政管理體製改革步伐,進一步擴大了政府採購範圍,成立了全區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心,實現了工資發放銀行化,財政資金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全年完成財政收入22180萬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中央級收入完成6492萬元,比上年減少3%;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5683萬元,比上年增長3.7%。完成財政支出16895萬元,比上年增長11%。
城市建設
  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以園林緑化高質量、環境容貌高檔次、城市管理高標準為目標,全面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城市形象和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以文化路、迎賓路、紅旗路、河北大街、建設大街等城區主幹道以及高速公路西出口和居民區消防通道為重點,大力實施拆遷改造,全年共拆除臨違建築和影響規劃的永久性建築12.5萬平方米。以硬化、緑化、亮化、美化為重點,狠抓拆後重建工作,共鋪裝人行道路4萬平方米,改造花崗岩路緣石5800延長米,形成了嶄新的道路景觀。加快城區道路建設,完成了紅旗路中段20750平方米的道路改造任務,改造居民區小街小巷道路47條,改造雨污水管綫3000延長米。堅持專群結合、以專為主的原則,組織社會各界積極開展了“營造城市森林、緑化美化傢園”大型公益活動,在增加緑量、提高檔次上下功夫,高質量完成了西浴場、湯河公園改造和建設大街東段、高速公路西出口緑化工程。全年共植樹13.4萬株,植草28.7萬平方米,新增園林緑地面積11.8萬平方米,新增公共緑地9.2萬平方米,人均園林緑地達到14.67平方米。加快舊城(村)改造步伐,啓動實施了前馬坊、服務裏區片舊城改造工程。清理流動攤販,取締馬路市場,城市秩序進一步改善。全民動手,鏟除非法小廣告,提高了城市淨化水平。深化環衛管理體製改革,對居民區環境衛生實行了專業化垂直管理,清掃保潔水平進一步提高。以煙塵黑度達標為重點,下大力清理露天燒烤和不達標鍋爐,加強對排污企業的監控管理,圓滿完成了“一控雙達標”任務。
  2006年,港城大街東延伸工程進展順利,河北大街、文化路地道橋等主要街區路橋改造和50條小街小巷改造工程如期完成,市區路網體係進一步完善。舊城(村)改造穩步推進,張莊區片返遷安置房主體完工,紅光北裏安置房竣工入住,興隆村、建新裏等城中村和老舊小區完成土地挂牌出讓。張橋莊垃圾填埋場投入使用。25萬平方米海陽經濟適用房工程順利推進。堅持“木桶理論”、變坐班為巡班、精細化、堵疏結合四條原則,全面開展城市管理“雙百行動”,遊商散販、店外經營、非法廣告、露天燒烤、垃圾圍城、私搭亂建等城市頑疾得到有效整治,城市形象明顯提升。2006年新建、改造城區緑地31萬平方米,新增鄉村林地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4%。
社會生活
  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切實加強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增加投入,努力增強高新技術轉化和推廣能力。全年投入科技三項經費70萬元,組織實施科技項目9項。通過典型示範,引導企業致力於科技開發和技術改造,促進産品換代升級,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2%。優先開展教育事業,下大力改善辦學條件,二中、八中、九中、十三中改擴建工程全部如期竣工,妥善解决了初中入學難問題。紮實推進素質教育,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年內順利通過了省政府“普九”復查,被省政府評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先進單位”。群衆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形成了多種形式的活動載體,成功地舉辦了海港區第二屆國防運動會和第九屆望海大會,“彩色周末”活動豐富多彩。清理整頓文化娛樂市場,依法嚴格管理,市場秩序日趨規範。繼續改善城鄉辦醫條件,全區醫療衛生整體水平又有新的提高。醫療體製改革取得新突破,社區醫療服務不斷完善,人民群衆就醫更加方便。完善社區計生服務組織,加強“三結合”載體的培育建設,狠抓了以流動人口為重點的計劃生育綜合治理,計劃生育村級自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全區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3.92‰,計劃生育率達到99.23%。努力發展廣播電視事業,完成了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深化社區管理體製改革,建立了區、街兩級社區建設領導機構,調整了街居設置,社區建設開始起步。
  深入開展項目攻堅,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實行“一個項目、一套班子”的協調服務機製和招商引資激勵、責任機製,確保在談、開工、達産、儲備項目梯次銜接、全面推進。大力優化發展環境,建立企業聯絡員、重點企業保護、收費明白手册等制度,以“優美宜人的環境、高效優質的服務、靈活優惠的政策”吸引大項目、好項目陸續入區。2006年新開工千萬元以上項目33個,纍计完成投資13億元。美鋁渤海鋁業等6個億元項目開工建設,實現了億元項目建設的新突破;華潤雪花啤酒等22個千萬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産;耀華整體搬遷、藍星工業園等重大項目洽談取得積極進展。2006年引進內資5.67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079萬美元,出口創匯2900萬美元,分別增長21.4%、44.8%和11.5%。
Haigang Qu District
  郵編:066000 代碼:130302 區號:0335
  拼音:Hái Gǎng Qū,Haigang Qu
  
    海港區是秦皇島市中心區,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北緯39°56′、東經119°35′。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毗歷史名城山海關,西連避暑勝地北戴河,海岸綫29千米。總面積204.7平方千米。總人口54.39萬人。全區轄11個街道、5個鎮:文化路街道、海濱路街道、北環路街道、建設大街街道、河東街道、西港路街道、燕山大街街道、港城大街街道、東環路街道、白塔嶺街道、珠江道街道、東港鎮、海港鎮、西港鎮、海陽鎮、北港鎮,以及北部工業區,共有65個社區、118個行政村(不含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區政府駐建設大街街道新北裏5號。(面積人口根據海港區政府網站,人口估計是2006年數據;《簡册》為121平方千米,58萬人)
    全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是低緩的剝蝕丘陵,起伏不平;中部是剝蝕平原和堆積平原,地勢平坦;南部濱海地區是瀉湖平原,地勢低平,局部沼澤化,常年積水。主要河流有大湯河、小湯河、新開河、排洪河、大馬坊河、護城河、沙河等。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溫10.4℃,年均降水量698.5毫米。京瀋鐵路山(海關)廣(州)公路過境,京秦、大秦鐵路終點。南部有秦皇島港。東山有“秦皇求仙入海處”景區。
  
  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闢為通商口岸,始形成街市。1948年前屬臨榆縣稱秦皇島鎮,同年11月建秦榆市。1949年改屬秦皇島市。1956年建海港區
  
    1997年,海港區面積220.3平方千米,人口41.6萬,轄7個街道、5個鎮:文化路街道、建設大街街道、白塔嶺街道、北環路街道、燕山大街街道、西港路街道、海濱路街道、港城大街街道、東環路街道、河東街道、東港鎮、北港鎮、西港鎮、海港鎮、海陽鎮。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584806人,其中:文化路街道31794人,海濱路街道47472人,友誼路街道82266人,建設大街街道49770人,河東街道55930人,西港路街道88170人,燕山街道57574人,東港鎮21594人,海港鎮51161人,西港鎮29042人,北港鎮25259人,海陽鎮25868人,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18906人。
    ?年,海港區轄7個街道、5個鎮,298居委會、133行政村(含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轄6行政村):文化路街道、海濱路街道、建設大街街道、西港路街道、河東街道、友誼路街道、燕山大街街道、東港鎮、北港鎮、西港鎮、海港鎮、海陽鎮。
    2002年底,海港區面積247.9平方千米,人口47.27萬。轄11個街道、5個鎮,96個社區、133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河北大街100號。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
  建設大街辦事處轄區面積2.47平方公裏,6個社區居委會(秦皇社區、上秦社區、文明裏社區、交運裏社區、幸福裏社區、新徵裏社區),轄區內居民16265戶,46944人,黨支部11個,黨員481,(包括天洋29名,廣順21名,金都16名,金輝8名)駐區企事業單位35個,其中較大的民營企業8傢,為典型的商業密集區。
英文解釋
  1. n.:  Haigang District
近義詞
海港
相關詞
秦皇島展示館規劃館三位一體政府信訪
包含詞
海港區新鎮海港區海港區海濱風景區
海港區新尚島咖啡秦皇島市海港區信訪局秦皇島海港區萃文中學
秦皇島市海港區教育局海港區人才勞動力市場秦皇島市海港區規劃展示館
秦皇島市海港區海燕賓館秦皇島海港區衛生防疫站秦皇島海港區人民醫院
秦皇島市海港區海港針織廠秦皇島市海港區老二位飯店秦皇島市海港區中麓苑賓館
秦皇島市海港區濱海賓館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農院裏秦皇島市海港區海東化纖加工廠
秦皇島市海港區教師進修學校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民族南路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工人南裏付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山東裏
分類詳情
張開西港鎮張開海陽鎮張開文化路街道張開文化路街道
張開海港鎮張開東港鎮張開東港鎮張開海港鎮
張開西港鎮張開海陽鎮張開經濟技術開發區張開西港路街道
張開河東街道張開建設大街街道張開海濱路街道張開建設大街街道
張開西港路街道張開海濱路街道張開燕山大街街道張開北港鎮
張開北港鎮張開東環路街道張開東環路街道張開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張開白塔嶺街道張開港城大街街道張開北環路街道張開北環路街道
張開港城大街街道張開白塔嶺街道張開珠江道街道燕山大街道
路西區社區海港進出口公司社區路東區社區港口區社區
迎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