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流行文化的定義與特點
*流行文化並不容易被定義。流行文化是時裝、時髦、消費文化、休閑文化、奢侈文化、物質文化、流行生活方式、流行品味、都市文化、次文化、大衆文化以及群衆文化等概念所組成的一個內容豐富、成分復雜的總概念。這個總概念所表示的是按一定節奏、以一定周期,在一定地區或全球範圍內,在不同層次、階層和階級的人口中廣泛傳播起來的文化。(高宣揚,p80)
我們所探討的流行文化是指在文藝復興之後,也即在資本主義文化産生和澎勃發展之後,纔具有現代基本含意的那種文化。
現代流行文化是同資本主義的發展緊密相關的社會文化現象。在某種意義上說,現代流行文化是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産物,也是它的文化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高宣揚,p86)
*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的資本主義社會,已經進入以消費文化的生産為主的新時代。在這時代中流行文化具有的特點
1. 流行文化更加縮短其生産和在生産的周期
2. 流行文化界主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成果,更加技術化和技術復製化
3. 流行文化隨着電子化和技術化的發展,采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途徑,越來越符號化和幻影化
4. 流行文化的內容和形式的相互關係發生了顛倒現象,當代流行文化將其形式的變化列於比其內容更加優先的地位
5. 流行文化更多地采用神秘化的形式,離開理性主義的傳統文化形式越來越遠,神秘性作為流行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無非就是「不可理解性」或者甚至就是某種「不需要理解的東西」
6. 流行文化更多地同「性」和身體結合在一起,以至於可以說當代流行文化幾乎等於性和身體的特殊文化
7. 流行文化更加消費化和商業化。
當代流行文化的五大特徵
流行文化正在成為我們時代的一種洶涌的潮流。對於這種潮流人們可能已經作出了各種反應,包括對於它的一些評價。但是,對於一個對象的認識應該是在對其特徵充分瞭解的基礎上進行的,而這種認識人們大多並不是根據一種理論分析的方式,而是根據過去的成見或者直覺作出的,因此,對於當代流行文化的特徵的論析就有其必要性。以下,論者歸納出五點特徵。
一、 對於文化層階的消解
流行文化的顯著特徵之一是消解了文化的層階,即它把傳統中關於文化的高級與低級、典雅與粗俗的定位作了否定。它不僅不是精緻的文化,而且根本就不屑於作出這一區分,也根本不進行這種努力。流行文化的某一類型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完全來不及進行進一步的加工和分層。它是在時間之流中以新穎和過時作為區分的標志。由於流行文化沒有高低的層階,因而也就缺乏一種文化的引導機製,在某種意義上剝奪了是統治者機構和知識分子平時秉有的話語權,在表達的民主性上它可以具有一種變革意義,但是也具有無政府狀態的可能性。由於流行文化沒有內在的層階標準,因而在評價上它的運作方式和指標有着自己的一套規則。其實,從深層次來說,流行文化是在現代生産方式基礎上建立了自己的運行規則。如果說到我們既有的一般的文化,那麽它是以傳統作為自己的圭臬,另外又以某些知識分子或者專傢作為這一圭臬的看守人,從而形成一套有效的評價體係;流行文化追求新穎,當然不可能崇尚傳統,因此原先有效的評價體係衹能棄置一旁。
流行文化看重的衹是“現在”,這種對於當下的強調在現代性社會就往往被商傢染指,由此形成一套文化上的生産-消費關係。流行文化的産品有其精神上的內涵,正是憑藉這種精神它纔可能流行,但是它的精神不是提升人的內心世界的動力,而是滿足欲望的一種消費品。它是按照市場供需狀況調整産品的供應結構。流行文化的消解層階也體現在它對於文化的隱秘意味的無視,傳統性的文化往往有着隱秘的和神聖的內涵,這種不能僅靠思想,還需體驗加以把握的性狀,成為人們對一種文化産生不能割捨的感情的根源。流行文化既沒有長時期的積澱過程,也缺乏知識分子進行相關的理論辯解和宣傳,它就衹是針對人們需求。人們可以喜愛某種流行文化,甚至出現追星那種狂熱的傾情,但是難以形成一種宗教式的沉醉與迷戀的感情,人們沒有仰視它的那種層階距離。
二、 有關思想資源的轉換
文化和文化思想是相關的,不過二者有着區別。文化是一種存在範疇。如利奧塔指出,“文化存在於一個民族與世界和與它自身的所有關係之中,存在於它的所有知性和它的所有工作之中,文化就是作為有意義的東西被接受的存在。”這就是說,文化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而關於文化的思想則是對於文化的闡釋和引導。譬如,自從報刊作為一種大衆傳媒在近代問世後,它就滲入到人們生活中,尤其每天固定時間出版的報刊影響更甚。對於這種Daily news(每日新聞)的定期閱讀,我們可以從人們需求對於社會近況的瞭解來說明,但是大多數人並沒有非得瞭解它的規定性。這時參照黑格爾的闡說就可以見出頗有意味,他認為當時的歐洲人已有了每日早餐後閱讀報紙的習慣,這是現代人的“晨禱”,即人們已把讀報培養成了固定程序,如果哪一天無報可讀或沒有時間去讀,則這一天就相當於沒有禱告那樣,生活就淪為空虛和沒有意義。黑格爾關於讀報的闡說,就給報刊閱讀賦予了一種文化意味,而我們看來也是揭示了讀報的文化意義。
關於文化的理論闡釋,傳統文化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種是民間文化,它依憑的傳統規範,如春節作為一年的年頭歲尾,要求直係親屬的大團圓,這一團圓成為一種文化儀式,標志着一年的平安幸福,否則就是一種深切的遺憾,這種規範通過一些傳說、禮俗而獲得強化,有時成為一種慣例,深入到人的無意識之中,不自覺地就會就範。另一種是精英文化,它以一些文化精英的學說作為根基,它包括某些哲學家、宗教領袖、學派的中堅人物的學說等。這些精英學說的最高形態都可以上升為一種哲學,哲學代表了精英文化的核心。而流行文化則既沒有傳統規範,也不依憑什麽哲學思想,它的文化核心應該尋求一種經濟學意義的闡釋:即人的行為過程的經濟性。一方面是社會的公衆在生活中面對各種壓力需要抒緩,另一方面是社會可能並未註意公衆需求,公衆在民間文化中不能得到現時的言說,在精英文化中又不能得到針對個人的言說,在此狀況下,流行文化就是在經濟體製的參與下,動用商傢的力量加入到文化建構的過程。它沒有根據過去的傳統根基,也沒有對於未來的長遠規劃,而是立足於此時此地的公衆個人。在流行文化中,它的價值目標就是對於此刻的關註。這一關註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進餐對於肚腹的撫慰,出發點到最終目標都沒有終極關懷的承諾。
三、 知識合法化問題的回歸
從敘述派學說看,文化是一種言說,而言說就需要某一知識來進行合法化的包裝。可以說,民間文化是通過各種傳統化的方式,包括傳統禮俗、傳說、宗教、儀式等加以強化。精英文化經歷了一段時期發展的坎坷之後,走嚮了“科學”道路,即作為知識,必須要通過學科研究的方式進行證明,言說過程還有若幹規範要求,它通過法律條文、詞典、學科術語、科學公式、科學定律等加以體現。精英文化經由教育、大衆傳播、國傢幹預等行為得到強化,並且知識的言說就被作了壟斷,似乎非精英化的知識就不配稱之為知識。精英文化的知識觀把事實的唯一性與知識的唯一性等同起來,一件事實是怎樣就衹能是怎樣,不能指驢為馬;可是對於事實的言說可以具有不同的方式,驢和馬是不同的動物,但屬於大型草食動物並且是馬科動物上二者具有同一性。說馬與驢是不同動物,同說馬與驢都是馬科動物都是有效的,而在言說形式上卻是迥然不同。近代以來西方形成的精英文化把知識的合法化變成了一座專製主義的殿堂,知識體係的競爭被作了意識形態性的闡釋,即是正確與錯誤、正義與邪惡的鬥爭。
流行文化重新定義了知識的合法化問題,它是在時間序列上恢復了“地方性知識”的有效性。所謂地方性知識即未走進課本與詞典等的知識,“如巴釐人按出生的長幼序數而被命名為‘頭生的’、‘二生的’、‘三生的’、‘四生的’四種,過了老四又開始新的循環,第五個孩子也叫‘頭生的’,第六個則叫‘二生的’, 在一母所生的同胞中,叫‘二生的’那個人也許是‘頭生的’老五或老九的大哥。這種循環式的稱謂係列並不能真正反映同胞之中的長幼之序,卻體現着一種往復無窮的生命觀念,它不可翻譯,卻是具有文化特質的地域性的知識,故稱之為‘地方性知識’。”這一地方性知識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着完全相近的表達,即每過12年就是一個生肖序列,每五個生肖序列是60年,算是一個“甲子”,一個“甲子”就是一次輪回,由此形成了中國人樸素的歷史循環觀。當人們面對變化時,是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來說。從西方引入的公元紀年以及西方的工業革命生産模式,打破了這種循環,時間仿佛成為一條綫形的矢量。流行文化則使得循環重新成為可能。一次潮流之後,隔了若幹時間又可能重新回歸。傳統的精英文化是以理性原則作為支撐,它的知識的合法性體現在各種學院式的學說之中;流行文化是貫徹的非理性原則,它的知識則奠立在以無意識欲望為中心的個人感受上,各種關於享樂的合理性的言說,都可以成為流行文化的憑藉。另外,它也可能成為當代人們心理障礙的幻想性的替代物。
四、 體製化構成的新型模式
當今時代是體製化生存的時代。對於這種體製化生存的說明,從馬剋斯·韋伯關於資本主義社會體製的論述可以見出基本梗概。那就是,歐洲中世紀的社會實行世襲制度,社會階層代代相傳,子承父位;社會等級森嚴的結構中,讓人安於現狀。資本主義的革命性變革不衹是采用了機器生産,更重要的是調整了生産關係,使得社會實行一種按照個人表現和能力給予一定職級的任職制度,社會榮譽也隨着個人業績定奪,起到了鼓勵人們勤奮工作的積極性的作用。如果說中世紀歐洲是采用社會等級製,那麽資本主義就是采用根據能力、教育水平、個人業績、工作需要等方面綜合評定的科層管理製。這種科層制度依靠一定的體製化得以實施。譬如對於教育水平的認定方面,以前衹是通過一種考試,甚至是很不規範的認字、賦詩等衹能考核一個狹小方面的方式來認定教育水平。現代教育體製則使得水平認定規範化了,小學、中學、大學各有自身的教育目標,知道了某人受教育年限,再輔以規範性的考試,那麽水平認定是客觀的,就是說各地的認定都是大致相通的套路,可以通約。
應該說科層管理製是一種比較科學的人事管理制度和人才激勵機製,對於社會的變革進程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科層管理製同人員的提拔相關聯,即每個人的地位不是固定不變的,往往隨着年資的或業績的或二者俱備的增長,地位也可以隨之上升。美國學者勞倫斯·彼德通過統計分析提出了“彼德原理”,即不稱職原理,他說:“(在科層組織中)他們中的許多人,肯定會贏得一、兩次提升,從一個能夠胜任的職位嚮另一個更高的能夠胜任的職位,而在新職位上的胜任又使他們有資格被再次提升。對於每一個人,你或我,最後一次晉升都是從稱職級升嚮不稱職級。所以給定足夠的時間,並假定科層組織中有足夠的等級,那麽每一位雇員都要升到並停留在他的不稱職級上。彼德推論表明:總有一天,每個職位都會被不能履行它的職責的雇員所占據!”彼德原理是作為一種社會批判理論出現的,其中難免偏激之處,不過它對於我們認識當代社會的體製化提供了一個視角。
流行文化的特性就在於,它不同於我們上文說到的體製化。流行文化也可以有着自己的體製特徵,但是它對於常規性的文化起到了一種抑製作用或替代作用。如果說常規的文化實行一種科層管理,科層體製是逐級提升,個人的提升成為可以預期的目標,提升也有着社會評定的指標體係作為參照;那麽流行文化則沒有逐級上升的常規模式,它完全可能一夜成名,不久又銷聲匿跡。當年歌手蘇小明憑藉一麯《軍港之夜》,紅遍了大江南北,歌手費翔更是在春節聯歡晚會的表現成為流行歌壇的重量級人物,然而他們都被人淡忘了。這裏,他們的成名並沒有一種可以量化的成就標準作為依托,成名與淡忘都不是在完全可以預期的範圍中運行。可以說,流行文化在體製化生存的現代人常規科層文化映襯中,相當於人們的一個夢幻。體製化生存的常規使得社會成為合理化的工場,沒有了驚奇與意外,而流行文化成為理性原則無暇光顧的人們的非理性精神的最後領地。生活在一個合理化的社會可能是公平的,但也是使人壓抑的。考慮到常規的體製化生存還有“彼德原理”那種負面影響,那麽流行文化的存在也是必要的補充。
五、 轉換時空:抹平地域與民族差異
流行文化是急速傳播的文化,這種快速傳播必須突破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障礙。而要達成這一目標,就衹能采取一種超越地域性和民族特性的方式出現。可以說,流行文化是沒有地域特色和民族性文化。作一個比喻性的說法,各地飲食文化對於食品味道有不同講究,中國就有南甜北鹹之說,而作為國際性快餐業大戶的肯德基、麥當勞、德剋士等食品公司的食品,就是追求一種國際口味,它並不吻合於某地、某個民族的口味,可是反過來也不同哪個地方與民族的口味衝突;它不是好吃的食品,但對於人們也不是難吃的。流行文化可以很快融入當地的文化生活。一位美國學者在菲律賓感受到了一種文化現象,即菲律賓人往往非常熟悉美國的文化産品,人們甚至可以惟妙惟肖地模仿美國歌星的演唱,“但這衹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的生活在其他方面和産生這些歌麯的那個相關世界並非處於完全的共時狀態。”這些菲律賓人哼着美國歌麯時,他們對美國歌麯的體驗並沒有自身的文化經驗作為依托,反過來他們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個人感情又缺乏相應的歌麯加以表達,於是就在哼唱美國歌麯中得到一種可能不同於美國聽衆的、加入了自己理解的感受。阿帕杜萊認為菲律賓曾經是美國的殖民地,現在它雖然是獨立國傢,但是文化上仍然受到美國強力影響,他把這一哼唱現象稱為美國文明在政治上對於菲律賓人的強暴。阿帕杜萊的說法可以引申到文化殖民和文化帝國主義的議題上去。
不過,我們可以設想這些美國歌麯的兩種狀況。假若這些被哼唱的歌麯屬於經典歌麯,那麽美國歌麯成為世界其它地區耳熟能詳的對象,這除了表明這些歌麯確有實力之外,也表明了美國文化的強大傳播能力,因為一個國傢和地區的優秀作品要能被其它地區人們所接受,單純的傳達是遠為不夠的,還必須要使當地人們能夠達成對於傳播國文化的認同,這就必須建立一種文化的強勢地位讓人信服。這裏文化的強勢和弱勢地位,固然可以用以說明文化帝國主義、文化侵略,但是既然傳播的屬於一種優秀的文化,它也理應成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倒是對於別國的封閉纔應被指責,所以關於文化侵略的言說必須是針對西方的一些徵服行為纔適用,不能作為一般性的概括。假若這些被哼唱的歌麯不是經典作品,那麽本身不具備非凡實力的作品要廣為流傳,就衹有扮演成流行文化的姿態。流行文化在其源發地沒有傳統的深厚根基,也就不存在以一種民族文化去徵服另一種民族文化的問題。可以說,不同民族文化有着一種空間距離感,而流行文化卻是不同代際之間的時間差異感。它在不斷地演替和回歸中,用時間的流逝抹平了地域的和民族的文化差異。
六、 餘論
以上是從五個方面論述了流行文化的基本特徵。作為基本特徵,它衹是流行文化體現的比較重要的性徵,並不能代表流行文化全部的特徵,另外,這些基本特徵中沒有說到在論者看來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即流行文化與我們傳統文化的一個根本區別,那就是,傳統文化是經由許多代人才逐漸形成的,而流行文化可能衹是各領風騷三五年,流行文化的快速變化必須有一種動力推動,那麽這一動力就是市場利益驅動。資本投資人看上了某種消費潛力、消費趨勢,於是就作出投資,該投資需要進行一種造勢,使人們形成對於它的註意力,以此形成一種大衆消費趨嚮。總的來說,流行文化屬於商業文化範疇。這也應該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特徵,不過這一特徵融貫到了上述五個特徵中,並列提出可能混淆了其中內在關係。正是由於它的商業文化性質,纔導致它與傳統的普通的文化的差別。
流行文化是我們身邊的文化事實,它正在模鑄我們的生活,同時我們的生活也可能成為新的流行文化産生的契機。從敘述派文化觀點來講,文化模鑄人的生活,而人的生活也在書寫文化故事。回想改革開放的二十多年,中國人生活中傢用電器由基本上衹是電燈發展到擁有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傢用電腦等多種用品,這些物質的改變也導致了人們生活狀況的變化。譬如盛夏時的納涼是中國傳統習慣,它也成為人際交往的重要途徑,而電視的進入家庭使得鄰里之間少了一些交談的機會,甚至家庭成員之間也少了很多交流。電話進入家庭之後,走傢串門的事已不再是單純傳遞信息,它更多地包含了感情聯繫的內容。電腦網絡通訊的使用重新界定了通信、聊天、讀報等行為的意義,並且也改變了生活的節奏。敘述派文化學家布朗認為,文化作為一種敘述,具有相當於“語法”的規範,人們自己的生活通過各種講述醖釀出語法,而我們又可以通過語法來讀解人們生活的故事。文化是人們生活的讀本,也是人們生活的寫本。個人經由某種文化進入生活,又通過生活譜寫出文化的新的語句。流行文化正在成為一種蓬勃生長的新的文化類型,它會引導人們對於生活作出新的理解,也會使得人們講述新的語法編織的故事。由對流行文化特徵的論說,我們找到一種窺探流行文化的門徑。不過對於流行文化的深入剖析,還必須藉助於包括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的參與,還必須對一些典型個案的調查和數據分析,這些問題留待以後再作進一步梳理了。 |
|
- : pop culture
|
|
品牌 | 服裝公司 | 日本文化 | 文化小作品 | 文化 | 服裝 | 時尚 | 電影 | 漫畫 | 超人 | 美國 | 動漫 | 動畫 | 詞彙 | 流行語 | 流行詞 | 人物 | 音樂 | 樂隊 | 藝術 | 魔術 | 青年 | 流行 | 更多結果... |
|
|
流行文化批判 | 各國流行文化 | 校園流行文化 | 嘻哈流行文化 | 流行文化中的 | 中國流行文化三十年 | 好人文化與流行文化 | 流行文化中的dsps | |
|
|
網絡文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