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沙溪鎮聯繫方式地址:江蘇省太倉市沙溪鎮白雲路吳曉邦故居(215421)
電話:0512-53221815
傳真:0512-53212002沙溪鎮投訴電話蘇州市旅遊投訴電話:0512-65223377
江蘇省旅遊投訴電話:025-83418185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沙溪位於江蘇省太倉市的中部,距上海虹橋機場50公裏,滬寧高速公路在這裏開闢了出口處,從上海至沙溪衹須30分鐘時辰。沙溪境內水鄉古鎮,歷史悠久,風景獨特,物産豐富,素有“東南十八鎮,沙溪第一鎮”的美稱。
沙溪鎮始於元末。明治年間,市鎮日趨繁榮。監察御史蘇贊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葉遇春等達官貴人,相繼在這裏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遠近聞名。到明清時,隨着工商業的發展,大批商人應運而生,需要一個文化交流、商品經濟活動的地點。於是,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建築脫穎而出,古樸的石拱橋橫跨戚浦河,“印溪書捨”、“南野齋居”、“連蕊樓”等一批古宅名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傢,水橋流水,小巷深處獨特的歷史文化景觀。
改革開放以來,沙溪鎮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今日的沙溪鎮轄區東連金浪鎮,南臨城廂鎮,西與昆山、常熟交界,北接歸莊鎮,面積67.5平方公裏,常住人口5.7萬人,成為江蘇省首批對外開放的鄉鎮之一,是全國百強鄉鎮和江蘇省鄉鎮百強之一。近年來,先後被命名為江蘇省文明鎮社會治安、計劃生育、緑化工作、文化教育先進鎮。
沙溪鎮自古以來人傑地靈,是引近西方文化較早的江南名鎮之一,明清時就有一批文人出洋留學。沙溪人才輩出,名人雅士衆多。史學家桑悅,古琴傢徐上瀛,星象學家龔樹模,兒童文學家龔堡,他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沙溪人。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給古老而美麗的沙溪增添了濃郁的人文氣息。
沙溪歷史上曾是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是太倉的工業重鎮。清光緒三十二年,江蘇省第一傢輕紡工業濟泰沙廠(現利泰紡織廠前身)就誕生在鎮西市街。
沙溪鎮民俗風趣,民風純樸,民間燈會,妙趣橫生。沙溪自古香火很旺,尤以普濟寺、長壽寺、延真觀最甚。沙溪的豬油米花糖、桃珍糕、盤香餅、塗鬆山芋等風味小吃、特産也遠近出名。
江南水鄉古鎮是沙溪最顯著的特色。“古巷同戶寬,古街三裏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傢傢有長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蕩”,構成了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鄉風俗畫。南京東南大學建築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建築學家朱光亞認為,沙溪臨水建築與同裏、周莊各有千秋,戶戶有河棚、水橋、臨河落地長窗可眺望遠景,房屋脊梁、門窗雕刻精美,富有江南水鄉特色。1999年6月28日,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專傢組對沙溪鎮進行考評,十二位專傢全票通過,他們一致贊嘆:沙溪三裏古街保護得如此完好,在全國實屬罕見。
目前,沙溪鎮經過規劃全面恢復古鎮獨特的商業街和水鄉風貌,將以古鎮極品、水鄉絶景展現在世人面前,再現中國第二個“周莊”。沙溪的旅遊觀光業已顯露出無限的商機,必將成為其新的經濟增長點。
沙溪是衆星拱月的江南水鄉古鎮的又一顆璀燦奪目的明珠! |
|
地理位置
沙溪位於江蘇省太倉市的中部,滬寧高速公路在這裏開闢了出口處,從上海至沙溪衹需1個小時左右。沙溪鎮始於元末,素有“東南十八鎮,沙溪第一鎮”的美稱。
歷史沿革
明朝時期,市鎮日趨繁榮。監察御史蘇贊的“御史府”,山西道御史曹逵,刑部朗中葉遇春等達官貴人,相繼在這裏建府造第,街景日好,“沙溪八景”遠近聞名。到明清時,隨着工商業的發展,大批商人應運而生。於是,沿戚浦河而建的臨水建築脫穎而出,古樸的石拱橋橫跨戚浦河,“印溪書捨”、“南野齋居”、“連蕊樓”等一批古宅名居拔地而起,形成了枕河人傢,水橋流水,小巷深處,“古巷同戶寬,古街三裏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傢傢有長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蕩”,構成了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鄉風俗畫。
沙溪鎮是引進西方文化較早的江南名鎮之一,明清時就有一批文人出洋留學。沙溪鎮民俗風趣,民風純樸,民間燈會,妙趣橫生。沙溪的香火很旺,尤以普濟寺、長壽寺、延真觀最甚。沙溪的豬油米花糖、桃珍糕、盤香餅、塗鬆山芋等風味小吃、特産也遠近出名。
沙溪鎮歷史悠久,早在宋、元時已集市成鎮,至明、清時代,更是商市繁華、人文薈萃,成為太倉一大鎮。據志書記載:“鎮地延袤可數裏,多富傢巨室,其縉紳學士幾當一州之半,為士好文章,習儀觀,濟濟相望,而民之耕於野者,亦勤稼檣謹財用,有蟋蟀代檀之風,人稱樂土。”至民國年間,仍為巨鎮,俗稱“東南十八鄉、沙溪第一鄉。”因此,沙溪鎮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至今,歷史文化遺存十分豐厚:有大片的臨水建築和漫長的古街,有幽深古老的小巷和古樸雄渾的古橋。今天的沙溪鎮小橋流水,枕河人傢,街巷深處,古韻猶存,是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2005年9月入選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單。
古稱沙、印溪(七溪),曾享有“東南十八鎮,沙溪第一鎮”之譽。全鎮總面積132.41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4.2平方公裏,轄20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全鎮人口9.1萬人。據載:“昔猶瀕海,在唐宋已有村,統稱塗鬆市。至元時投沙泊所,始有印溪之名。”又以其在枕七浦塘,故又名七溪。
旅遊資源
沙溪鎮民俗風趣,民風純樸,民間燈會,妙趣橫生。沙溪自古香火很旺,尤以普濟寺、長壽寺、延真觀最甚。沙溪的豬油米花糖、桃珍糕、盤香餅、塗鬆山芋等風味小吃、特産也遠近出名。江南水鄉古鎮是沙溪最顯著的特色。“古巷同戶寬,古街三裏長,古橋為單孔,古宅均挑梁,戶戶有雕花,傢傢有長窗,橋在前門進,船在門前蕩”,構成了一幅幅精美典雅的水鄉風俗畫。南京東南大學建築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建築學家朱光亞認為,沙溪臨水建築與同裏、周莊各有千秋,戶戶有河棚、水橋、臨河落地長窗可眺望遠景,房屋脊梁、門窗雕刻精美,富有江南水鄉特色。1999年6月28日,江蘇省歷史文化名鎮專傢組對沙溪鎮進行考評,十二位專傢全票通過,他們一致贊嘆:沙溪三裏古街保護得如此完好,在全國實屬罕見。
目前,沙溪鎮經過規劃全面恢復古鎮獨特的商業街和水鄉風貌,將以古鎮極品、水鄉絶景展現在世人面前,再現中國第二個“周莊”。沙溪的旅遊觀光業已顯露出無限的商機,必將成為其新的經濟增長點。
沙溪是衆星拱月的江南水鄉古鎮的又一顆璀燦奪目的明珠! |
|
沙溪鎮位於廣東潮州市西南部桑浦山北麓,是潮州、汕頭、揭陽三市的交界處,轄區總面積37.0平方公裏,轄17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5.52萬人。2002年全鎮實現工業農業總産值7.84億元,工商稅收收入347萬元,農民人平純收入3717元。
境內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桑浦山北麓有豐富的溫泉和礦泉,溫泉水溫高達103℃,可做生活用水,又可治療運動係統、神經係統等慢性疾病和多種皮膚病,是健康療養的名泉;冷礦泉水溫僅27℃,是一種碳酸鈣鈉型礦泉水,適宜飲用,東山湖一帶奇峰異洞,湖光山色,樓閣亭榭,與海蝕石和斷岩形成的自然景觀相互輝映,氣象萬千,是一處旅遊度假的勝地。鎮積極着力嚮外界推介東山湖旅遊資源,並對開發東山湖旅遊度假作了全面的規劃設計,逐步完善設施建設,健全服務體係,已吸引了新加坡鄭添涼先生在此建設星湖旅遊度假村。
錫頁加工業是沙溪鎮的主要産業,該鎮是全省7個錫頁定點出口生産基地之一,技藝獨特,加工廠房遍及17個村,在全省已形成一定的規模。近年來,沙溪鎮委、鎮政府進一步把發展錫頁加工業作為發展地方特色經濟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積極引導錫頁加工廠集中生産加工,形成群體優勢和整體規模。傢私製作,皮沙發製作,聖誕陶瓷製品是沙溪鎮的新興産業,為扶持這些新興産業,鎮委、鎮政府製訂各種優惠措施,創辦工業園區,已有傢私廠、皮沙發廠、聖誕陶瓷廠到工業小區落戶,並形成一定的規模。
沙溪有耕地面積1.8萬畝,皆可水旱輪作,宜稻宜果,是發展“三戶”農業的沃土。鎮的臺灣番石榴水果種植基地800多畝,種植的番石榴暢銷香港、深圳、福建等地,年創值200多萬元,鎮委、鎮政府把發展水果種植作為調整優化農業産業結構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多方鼓勵扶持一批種植大戶,引導他們引進名、優、稀水果,努力把沙溪發展成為水果之鄉。
近年來,鎮委、鎮政府為提高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共投入交通、市場、通訊等方面的資金6000多萬元,着力於該鎮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優化了投資環境。 |
|
沙溪鎮位於上饒市信州區境東偏北,毗鄰閩浙兩省,地處信州、玉山、廣豐三縣(區)交界處。千年古鎮-沙溪鎮,有着2100餘年悠久歷史,早在漢代就已立名,素有“饒東古鎮”之稱。鎮域面積75.39平方公裏,鎮區3平方公裏。下轄13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常駐人口5萬餘人。是全國百個著名鄉鎮,全國500傢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江西省20傢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
沙溪鎮 郵編:334128 代碼:361030100
轄沙溪街、勝利等2個居委會,竜頭、英塘、嚮陽、西畈、鉛嶺、宋宅、白石、油麻塢、李傢、五裏、青岩、東風、何傢等13個村委會。
境內交通便利,浙贛鐵路復綫、320國道和梨溫高速公路東西貫穿境內,距集鎮區境東4公裏處設有梨溫高速公路挂綫出入口。鎮區商貿活躍,市場繁榮,是周邊地區的商品集散地。沙溪的商品市場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沙溪苎麻夏布聞名遐邇,享有“江南麻埠”之稱,是江南三大夏布市場之一。産品遠銷韓國、日本等國傢,是該鎮出口創匯的特色産品。鎮內風景名勝、古跡衆多,鎮北有飯甑山、鉛石山、鎮南有鼓樓山、青岩寺。不僅有飯甑山、鉛石山等豐富的自然景觀,還有黃岩寺、真武殿,鉛石庵等頗具觀賞價值的人文景觀。“誠信、熱情、開放、雙贏”的沙溪正沿着“創上饒經濟強鎮,建緑色和諧沙溪”的整體思路發展着,鎮南、鎮東兩個新區的開發及配套設施建設標志着沙溪正按“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的規劃理念前行着。 |
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沙溪鎮 Ji'an City, Jiangxi Yongfeng Shaxi |
沙溪鎮是“唐宋八大傢”之首--歐陽修的故鄉,位於永豐縣西南部,距縣城70公裏,永竜公路、永寧公路穿境而過,是永豐西南部的經濟、貿易中心,農副産品集散地和轉運站。國土面積207平方公裏,轄16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2.2萬。耕地面積2.9萬畝;林地面積23萬畝,其中油茶林面積7.4萬畝,木材蓄積量達32萬立方米。
沙溪鎮人傑地靈,物産豐富,山水秀麗,氣候宜人,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以西陽宮為代表的古建築群、歐陽修父母崇國公和鄭、胥兩夫人的墳墓,是歐陽修傢族的寶地,聞名遐邇;明清歷代名人府第數量多,面積較大,保存尚好,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境內有國傢級森林公園,原始森林面積達8萬餘畝,水面數萬畝,為生態旅遊提供了天然景區。
沙溪鎮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央蘇區,為反第一次“大圍剿”主戰場之一,全鎮有姓有名的烈士達544人,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鎮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較快發展。2003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4126萬元,財政總收入318.4萬元。鎮黨委、政府將按照“示範基地帶農業,招商引資辦工業,引農興市促繁榮,三個文明齊豐收”的發展思路,積極打好兩張牌(歐陽修牌、生態牌),大力發展鎮域經濟,努力打造文化生態旅遊名鎮。 |
|
沙溪鎮緊鄰廣東省中山市城區西部,面積55平方公裏,轄1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戶籍人口6.1萬人,非戶籍人口8萬多人,僑居海外和港澳臺的鄉親8萬多人。是珠三角著名的僑鄉和“文化之鄉”,也是國傢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镇、廣東省中心鎮和廣東省科技創新試點專業鎮。近年來,榮獲了“中國休閑服裝名鎮”、“國傢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鎮”、“廣東省教育強鎮”、“中山市工業強鎮”和“中山市文明鎮”等多項殊榮。
2006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産值155.16億元;地區生産總産值36.65億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5.97萬元;工農業總産值(現行價)119億元;出口産品總值2.4億美元。農村人均年收入9050元。三大産業比重為2.91:61.66:35.43。
沙溪鎮工業産品以“休閑服裝”、“沙溪涼茶”享有盛名。改革開放以來,沙溪建立了以紡織服裝為支柱,電子、化工、傢具、傢電、製藥、食品、飲料等行業共同發展的工業體係。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5傢,超億元企業29傢,規模以上工業産值102億元,占全部工業的88%。
沙溪是中國重要的休閑服裝生産基地。在服裝界素有“休閑服裝看沙溪”的美譽。2006年,有服裝企業1300傢,從業4.15萬人,産量2378萬打,産銷70多億元,創匯1.8億美元。沙溪鎮擁有多名國傢級的服裝設計師,服裝自有品牌70多個,其中,全鎮共有國傢免檢産品3個、廣東省名牌産品8個、廣東省著名商標6個。同時,還為國內外一批著名的休閑服裝品牌提供加工生産服務。沙溪分佈在國內的加盟店、專賣店5300多傢,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約占7%。沙溪休閑服裝生産形成産業集群效應,有6000多畝的服裝工業區;有200多傢與製衣相關的紡織、漂染、印花、水洗、織嘜、紐扣、機械配件等配套企業;有與服裝生産銷售相配套的布匹面料市場、製衣機械市場、輔料市場、布碎市場等專業市場。
沙溪是“中國休閑服裝博覽會”的舉辦地。從2000年起,每年一度的“中國休閑服裝博覽會”(CHCW)已成功舉辦了七屆。CHCW是國內唯一以休閑服裝為主題的博覽會,其現代的辦展理念、專業的操作模式、鮮明的商貿功能和豐富的活動內容贏得了參展商和專業買傢的認同,被評為中國服裝界最有影響的十大服裝博覽會之一。
沙溪的農業以城郊型為特色,全鎮農業用地面積3.7萬畝,是中山市重要的“菜籃子”基地。形成以“水稻為基礎,蔬菜為竜頭,水産、畜牧、水果齊發展”的結構。水生通心菜和西洋菜是沙溪鎮傳統特色優勢的農産品,年産量達1萬噸。
第三産業是沙溪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鎮工商企業達6900多戶。2006年第三産業增加值13億元。沙溪鎮建有雲漢布匹市場、竜瑞小商品市場、隆都傢私城等專業市場;建有面積1.5萬平方米的星寶國際展覽中心,以及麗港商業步行街、星寶時尚大道等商業特色街。有三星級酒店1間,大型知名的飲食集團酒傢3傢。有一批大型的百貨商場和連鎖專賣店入駐。
沙溪鎮人文薈萃,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在800年前已經有史跡可尋。文物古跡有:竜瑞“探花及第”牌坊、“文昌塔”,虎遜“岩石碑”,聖獅“期頤偕老”牌坊、“升平人瑞”牌坊,豪吐“竜山書院”等。民間藝術形成了鶴舞、鶴歌,竜舞、鳳舞,獅子舞等三大係列的藝術品種,並參加省市大型活動表演,“鶴舞”遠赴韓國表演。沙溪成立了文學、美術書法、音樂舞蹈、麯藝、詩社、攝影、集郵、民間藝術等八大協會。
位置面積 位於市境西部,東與石岐城區接壤。2000年12月析出西河小區2.6平方公裏土地歸城區管理。西南鄰大涌鎮,西接橫欄鎮,北連東升鎮坦背、西區沙朗,南與南區隔岐江河與,中山二、三橋相交通。總面積55平方公裏。
自然環境 境內地勢南高北低,丘陵與平原各半,東南和中南部為丘陵臺地,一般海拔20多米。主要山崗有鳳凰山、碼頭山等。位於南部的鳳凰山海拔64.3米,為全鎮最高點。北部和西部為衝積平原,河涌交錯,岐江河、獅滘河流經境內。
人口.語言.民族 1979年戶籍人口54649人,其中男性26322人,女性28327人。2000年戶籍人口60663人,其中男性29369人,女性31294人。2005年戶籍人口61332人,其中男性29750人,女性31582人。
語言通用粵語、普通話,方言使用屬福建閩南語係的隆都話。
居民以漢族為主。1990年7月全國第四次人口普查,戶籍人口中有回族、苗族、壯族、滿族、侗族、畲族、土族、仫佬族、土傢族、瑤族10個少數民族,人數135人,占總人口0.22%,多因工作調動和婚姻遷入。 |
|
沙溪鎮位於距通江縣城東北60公裏的大巴山區,東經107° 26′,北緯32°26′,平均海拔470米。東接洪口九層鄉,南臨文勝鄉、連永安鎮、北抵????井鄉。面積48 5平方公裏,轄10個村,79個社,1個街道居委會,總戶數3538戶,總人口數14043人。年末實有耕地9905畝(其中水田8126畝),人均占有耕地0.82畝。係巴中市設地建市十年創輝煌紅旗單位。
鎮域經濟以農業為主導,2003年由於旱澇交替發生,造成糧食減産40%,全年糧食總産量3947噸,種植業總收入375.75萬元,牧業收入301.3萬元,勞務收入452.9萬元。2003年度國民生産總值為29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6元,農村稅費改革後農民人均負擔48元。
沙溪集鎮總面積0.35平方公裏,495戶,5600餘人。2003年度“紀紅路”貫通,給沙溪帶來了發展機遇,“紅雲車站”、“紅雲東街”移民工程順利實施,場鎮人飲前期工程如期完成了任務。
全鎮有7個村能通公路,基本做到了社社通路。未通公路的竜轉坪、大林坡、桑絲坪村正在建設中。光纖電視入戶率達95%,電話到村入戶196門,50%以上的農戶吃上了自來水,2003年農村“五改三建”農戶新增144戶。 |
|
沙溪鎮處於新昌東部,距新昌縣城32公裏,與副省級港口城市寧波接壤(距寧波66公裏,溪口30公裏),全鎮區域面積118.6平方公裏,17個行政村(46個自然村),15000多人口,5200戶,省道江拔綫和甬金高速穿鎮而過,甬金高速在新昌的唯一道口設在該鎮剡界嶺村,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1950年置沙溪鄉,1958年改建公社,1983年復設鄉,1988年改置鎮,1992年由沙溪鎮、董村鄉、蔡峰鄉合併置沙溪鎮。位於縣城東,距縣城22公裏。面積117.7平方公裏,人口1.7萬。江拔公路過境。轄沙溪、王傢年、上嶺山、真詔、新坑、上徐、大法洪、剡界嶺、淦坑、新橋、裏灣、張傢車、孫傢田、外灣、合溪、裏沙溪、唐傢坪、上蔡嶴、下蔡嶴、梁傢畈、岔路、芥菜坑、高婆山、鄭兆坑、新山、吳傢坑、裏黃坑、外黃坑、山岸、吳傢田、竺傢坑、榧聯、菊池、馬岩、薑坑、上董村、下董村、裏泄下、上居坑、裏塢山、磊石坑、外泄下、大坑、生田、新宅、開口岩等46個村委會。
沙溪是個山多地少的典型山區鄉鎮。全鎮共有山林14萬畝,耕地面1.1萬畝,花崗岩資源豐富,楊桐柃木、茶葉、小京生花生、花卉苗木已成為特色農業支柱。
2007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6.02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27.84億元,農民人均收入可達6995元。全鎮工業主要以軸承、製冷、紡織、麯軸、石材等産業為主,家庭工業主要以足球和縫紉機配件為主,去年已新增企業89傢。農業主要以楊桐柃木、茶葉、小京生花生、花卉苗木等四大産業為主,四大産業占農業總産值的70%以上,其中花生種植面積居全縣首位。
全鎮共有小學4所,中學1所,共有中小教師87名;中心衛生院1傢,衛生分院3傢,村衛生室7傢。縣級部門在沙溪鎮行政區域設有的職能站所有中心學校、派出所、土管所、農村合作銀行、廣播站、郵政所、水管站、林業站等8個。 |
|
沙溪鎮位於汨羅市東南角,107國道穿境而過,與京珠高速公路緊密相連僅距4公裏,距汨羅市區30公裏,距長沙50公裏,距黃花國際機場60公裏。全鎮總面積55.87平方公裏,轄13個行政村。
沙溪鎮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境內崗地、水係相間,丘陵山地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適度,盛産優質水稻、蔬菜、瓜果、花卉和禽畜産品。蘇溪村的花卉苗木基地占地200畝,花卉品種齊全。湄江、鵝江貫穿全境,飄峰山和麻石山風光秀美,境內有張公觀千年古剎、郭嵩燾陵園和一大批名勝古跡,是旅遊觀光的勝地。
沙溪鎮交通便利,境內公路四通八達,鎮村水泥公路聯網並與107國道、京珠高速相接,使沙溪鎮成為交通交匯之地。
沙溪鎮通訊、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開通程控電話2800餘門,普及率達到57%,移動電話廣泛使用;城鎮面積達2平方公裏,城鎮居民5000餘人。
沙溪鎮資源豐富,鎮內藴藏着豐富的麻石資源和木材資源,全鎮有杉木等優質林16萬餘畝,木材藴藏量達60萬立方米;麻石具有藴藏量大、易開採、色澤均勻、硬度適中、紋路清晰等特點。107國道旁的麻石加工企業6傢,生産的石材遠銷廣東沿海城市。
截至2000年底,沙溪鎮興辦了汨羅工業園,共有20余家外商企業落戶,總投資超過1億元,主要産品有銅鋁綫、電焊機、編織袋、紅磚、煙花鞭炮、石材、竹木製品、收割機、花卉苗木、肉製品、裝飾材料等,産品暢銷國內外。
沙溪鎮特色農産品:水稻,蔬菜,花卉,花卉苗木,鵝,木材,苗木。
沙溪鎮下轄村:
沙溪鎮下轄村:劃江村劃力村關山村蘭溪村青聯村雙竜村雙楠村雙江村沙溪村大橋村蘇溪村金鄂村農科村
沙溪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7741男9193女8548家庭戶戶數5110家庭戶總人口(總)17735家庭戶男9187家庭戶女85480-14歲(總)38130-14歲男19910-14歲女182215-64歲(總)1227915-64歲男640915-64歲女587065歲及以上(總)164965歲及以上男79365歲及以上女856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7635 |
|
基本概況
沙溪鎮位於麯江區東南面,南鄰翁源縣,省屬企業大寶山礦坐落在該鎮境內,距離麯江城區馬壩11公裏,全鎮總面積210平方公裏,轄7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8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3225人,下設19個黨支部,黨員482人,耕地面積13461畝,其中水田11766畝,擁有山林面積24萬畝,是麯江區一個山清水秀、物産富饒、交通便利的山區小鎮。
地理位置
沙溪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相當便利。廣韶公路和106國道貫穿全鎮,京珠高速公路從南面穿過,並在鎮內東華村設有出入口,連接京廣鐵路的大寶山礦專用鐵路貫穿鎮境西部,北江烏石碼頭距離鎮區僅7公裏路途。
歷史沿革
沙溪鎮有着悠久的歷史。明末清初,沙溪地域隸屬仁務都,清末始出現沙溪墟之名,民國時期設立沙溪鄉,先後屬十區、六區、一區管轄,建國後先為第一區、馬壩區屬地。1957年2月從馬壩分出獨立成為沙溪區,12月改稱沙溪鄉;1958年5月並入坑口鄉,10月2日並入馬壩公社;1959年3月並入烏石公社,成立沙溪公社;1983年11月改社為區;1986年12月撤區建鎮。
農業概況
沙溪鎮農業資源豐富,具備種植亞熱帶作物的自然條件。近年來,沙溪鎮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産品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生産逐步嚮基地化、特色化、産業化方向發展。沙溪鎮物華天寶、特産豐饒、産於仙人嶂(海拔1080米)茶葉基地的凡洞高山雲霧茶,茶色純正、茶味甘冽,清香溢遠,用華山山泉水浸泡而成的華子山酸筍,品位不俗,風味獨特,在粵北小有名氣;堪稱沙溪一寶的野生蔽類澱粉——沙溪粉,歷史悠久,具有調節人體內部器泉功能的特殊功效,經常食用,可養顔增壽,是理整的純天然保健食品。遠近聞名的沙溪鼕菇和沙溪鼕筍更是粵北的一大特産。2001年,全鎮農業總産值達6000多萬元。近年來,沙溪鎮建立了一批具有較強輻射作用的特色農業示範基地:“二坪一窩”反季節蔬菜基地,木坪500畝優質西瓜基地,凡洞600畝茶葉基地,華子山500畝筍竹基地,中心500畝常規蔬菜基地,6萬畝毛竹林基地等農業生産基地,這些農業基地已逐步嚮規模化、産業化經營路子邁進。
主要高質高效農作物産品:
1、糧食作物:優質水稻。
2、經濟作物:花生、竹筍、茶葉、鼕菇、西瓜、反季節蔬菜。
3、林業生産:優質毛竹、木材。
工業概況
沙溪鎮是韶關市發展鄉鎮企業先進鎮,2001年企業營業總收入1.495億元,總産值1.2億元。鎮內企業較多,投資政策優惠,投資環境良好。
1、小水電站:現建成有:轉灣潭水電站,三棟寨水電站、橫坑水電站、長潭水電站、黃沙潭水電站,寨頭水電站、窩子水電站、譚水寨水電站等8座,仍有長坪下洞逕,沙溪郭屋電站、中心壩電站,寨坑空電站已在測量規劃建設中。
2、礦石開採:現有鉛鋅、銅礦、硫鐵等生産礦窿。
3、沙溪水泥電桿廠、鏈條廠、鑄造廠等企業的經營規模和經濟效益逐步擴大和提高。
4、規劃建設沙溪工業走廊。在京珠高速公路旁進出口附近規劃出1000畝土地用於興辦工業、商貿、加工、批發市場、倉儲物資中轉等項目,現已進行“三通一平”工作。
資源狀況
沙溪鎮資源相當豐富。主要有三大資源優勢:一是礦産資源。境內藴藏有鐵礦、銅礦、鉛鋅礦、鉬礦等,是典型的多成因迭生礦床。二是森林資源。全鎮森林覆蓋率達82%,有24萬畝山林,其中毛竹林基地6500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0萬立方米以上,毛竹年産量達200萬根以上,是麯江區的主要林區鎮之一。三是水力資源。全鎮可供開發的水能藴藏量為5240千瓦,現已建成水力發電站15座,總裝機容量4000多千瓦。
沙溪鎮物華天寶,特産豐饒,用沙溪華子山山泉浸泡而成的華子山天然酸筍,品位不俗,風味獨特,在粵北小有名氣;堪稱沙溪一寶的野生澱粉——沙溪粉,用天然植物加工而成,歷史悠久,具有調節人體內部器官功能的特殊功效,經常食用,可養顔增壽,是理想的純天然保健食品。沙溪鼕筍和沙溪香菇更是粵北特産,遠近聞名。
旅遊資源
沙溪鎮風景優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正在開發的華子山生態旅遊項目,融自然景觀、生態養生於一體,是探幽、科考、休閑、養生的好去處。擁有“京珠第一漂”之美譽的百丈崖漂流,漂流全長3公裏,落差高達70多米,有10多個迴旋處,遊客在60分鐘的漂流過程中,完全置身於山𠔌幽林之下,可以領略峽𠔌漂流的險要刺激,更可欣賞融山之雄、水之秀、林之幽、花之美、石之奇、瀑之壯、鳥之鳴、魚之樂於一身的原始森林山𠔌風光。同時,沙溪鎮還是市級水資源保護區和省級自然保護區,2008年5月被評為市森林生態示范镇。
經濟狀況
沙溪鎮經濟發展迅速。2008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16780萬元,其中農業産值10170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12630萬元,財政收入754萬元。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08年,全鎮農村人平純收入已達了4805元,各項指標均位於全區前列,全鎮經濟進入了較快發展的時期。
一是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增長。農業結構調整深入推進,優質高效農業得到發展,培育壯大農業竜頭企業,農村二、三産業發展迅速,農業投入相繼增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全鎮農業增産增收。擁有木坪600畝優質西瓜基地、中心華子山500畝筍竹基地、凡洞600畝水果基地及“二坪一窩”800畝反季節蔬菜基地, 形成了“一村一品”的農業生産格局。養殖項目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08年,全鎮全年發展溫氏養豬3戶,出欄生豬1000多頭,存欄5486頭;智成養雞5戶,出欄3萬多衹, “三鳥“存欄33946萬衹,水産放養面積1800畝,鮮魚起水量13噸。
二是鄉鎮企業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進一步發揮了森林資源優勢,積極引進資金,依法開採邊緣礦。引進麯江區金仕農林發展有限公司、華祥礦業貿易有限公司、麯江鑫和貿易有限公司、麯江明盛選礦廠、壩心礦産品加工場等企業,以礦産品加工、貿易為竜頭,增加礦産品附加值。建起長坪上洞逕電站、中心寶源電站、沙溪六公裏電站、木坪寨下電站等15宗電站。同時,發揮竹資源優勢,充分利用閑置廠房,先後辦起木坪竹製品廠、窩子竹製品廠等5傢竹製品加工廠,解决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又解决了毛竹的銷路問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三是招商引資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製定了《沙溪鎮投資優惠政策》,不斷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2001年以來引進廣寶硫酸廠、東港礦業有限公司、遠方礦業有限公司等30宗項目,利用外資24780萬元。僅2008年,全鎮共引進外資就達3280萬元。
基礎設施
沙溪鎮城鎮建設日臻完善。主要街道及城區至各村委鄉道均實現了硬底化,投入200多萬元的“寶溪隧道”的開通將新舊城區連成一片,公路交通取得突破性進展。郵電通訊方面,全鎮擁有寬帶用戶500多戶,程控電話放號4150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移動信號遍全鎮的通訊、信息現代化。同時,加強內部防範控製措施,投入20多萬元資金,安裝了包括企事業單位範圍內的28個視頻監控係統。
2008年,各村建成了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終端接收點和信息田園服務站點,進一步拓寬了黨員群衆獲取信息的渠道。2005年底完成的“一河兩岸”整治和建設工程,與大寶山礦建成的占地100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相接,更是成了沙溪明珠的亮麗的一角。
社會事業
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農村合作醫療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與率不斷提高,2008年全鎮農民參合率達100%;計劃生育常抓不懈,近年來連續被評為市、區“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教育教學水平不斷上新臺階,連續多年位於全區前列,2008年中學中考成績列全區第二名;文化、廣播事業蒸蒸日上, 群衆體育運動蓬勃發展,社會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2007年,沙溪鎮被麯江區委、區政府評為“文明鎮”。 |
|
進鎮道路沙溪鎮位於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西南部,地處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並流世界自然遺産區老君山片區東南端,位於大理風景名勝區與香格裏拉、麗江之間;地處北緯36°11′—26°19′,東經99°45′—99°58′之間;東接洱源縣牛街鄉,南接洱源縣喬後鎮,西接劍川縣彌沙鄉,北接劍川縣甸南鎮;沙溪壩四面環山,瀾滄江水係黑潓江由北至南縱貫全壩,總面積288平方千米,壩區面積26萬平方千米;全鎮轄14個行政村,49個自然村,76個村民小組。2006年,全鎮農村經濟收入5604萬元,財政收入181.6萬元,糧食總産1009.3萬公斤,人均占有糧食448.6公斤,農民純收入1357元。
沙溪壩子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100米,壩子南端米子坪村海拔1973米,為境內最低海拔點,最東端三棵樁村海拔3150米,為最高海拔點。東西橫距28千米,南北縱距35千米。氣候屬南溫帶溫涼層,年均氣溫12.3℃,年日照時數2400小時,年降水量790毫米,壩子中部為全縣最少降水處,降水671毫米,無霜期215天左右。
2006年末全鎮有人口4951戶,21971人,居住有漢、白、彝、傈僳、納西等民族,其中白族占85%。
全鎮耕地面積25457.8畝,人均1.16畝;全鎮林業用地32.35萬畝,人均占有14.7畝。適宜種植水稻、烤煙、油菜,特色産品有地參、蕓豆、鬆茸、牛肝菌、花魚等。 |
|
沙溪鎮 面積:117.7平方千米 代碼:330624108 郵編:312570 轄17個行政村:王傢年村、上徐村、生田村、開口岩村、沙溪村、剡界嶺村、孫傢田村、真詔村、唐傢坪村、上蔡嶴村、下蔡嶴村、竺傢坑村、馬菊田村、黃坑村、淦坑村、董村村、新宅村。鎮政府駐沙溪村。 |
|
新昌縣轄鎮。1950年置沙溪鄉,1958年改建公社,1983年復設鄉,1988年改置鎮,1992年由沙溪鎮、董村鄉、蔡峰鄉合併置沙溪鎮。位於縣城東,距縣城22公裏。面積117.7平方公裏,人口1.7萬。江拔公路過境。轄沙溪、王傢年、上嶺山、真詔、新坑、上徐、大法洪、剡界嶺、淦坑、新橋、裏灣、張傢車、孫傢田、外灣、合溪、裏沙溪、唐傢坪、上蔡嶴、下蔡嶴、梁傢畈、岔路、芥菜坑、高婆山、鄭兆坑、新山、吳傢坑、裏黃坑、外黃坑、山岸、吳傢田、竺傢坑、榧聯、菊池、馬岩、薑坑、上董村、下董村、裏泄下、上居坑、裏塢山、磊石坑、外泄下、大坑、生田、新宅、開口岩等46個村委會。鄉鎮企業有童毯、麯軸、精密軸承、紡織配件等廠。農業以種水稻為主,特産茶葉、竹筍、板慄、西瓜。境內有董村水晶礦摩岩石刻遺址。為縣東部農貿集散地。沙溪村曾於1988年30日遭受特大山洪襲擊。現有聯合國糧食計劃開發署資助的住宅新村。 |
|
沙溪鎮 面積:217k㎡ 人口:21258人 郵編:331515 代碼:360825107 轄沙溪街居委會,沙溪、韶源、長坑、拱江背、周傢排、北岸、不塘口、沙臺、嚴坑、九竜、其坑、梅林、水源、中羅、中段、小陂山等16個村委會。 |
|
沙溪鎮 沙溪鎮位於信州區東北部,信江東岸,距市區16千米。面積75k㎡,人口48332人。轄沙溪街、勝利等2個居委會,竜頭、英塘、嚮陽、西畈、鉛嶺、宋宅、白石、油麻塢、李傢、五裏、青岩、東風、何傢等13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勝利街。浙贛鐵路、320國道過境。信江自東北入境經東南入靈溪街道。 [沿革]鎮以駐地沙溪命名。1940年置沙溪鎮,1958年改公社,1982年復建鎮。1993年5月由上饒縣劃歸上饒市。1997年,面積75平方千米,人口4.5萬,轄勝利上街、勝利下街、新生街、解放路4個居委會和沙溪、竜頭、英塘、嚮陽、西畈、白石、鉛嶺、宋宅、油麻塢、李傢、五裏、青岩、前王、後王、何傢15個行政村。
[郵編]334128 [2008年代碼]361030100:~001沙溪街社區 ~002勝利社區 ~200東風村 ~201嚮陽村 ~202竜頭村 ~203李傢村 ~204五裏村 ~205英塘村 ~206油麻塢村 ~207白石村 ~208宋宅村 ~209西坂村 ~210鉛嶺村 ~211青岩村 ~212何傢村 |
|
沙溪鎮位於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境東偏北,毗鄰閩浙兩省,地處信州、玉山、廣豐三縣(區)交界處。千年古鎮-沙溪鎮,有着2100餘年悠久歷史,早在漢代就已立名,素有“饒東古鎮”之稱。鎮域面積75.39平方公裏,鎮區 3平方公裏。下轄13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常駐人口5萬餘人。是全國百個著名鄉鎮,全國500傢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江西省20傢綜合改革試點鎮之一。境內交通便利,浙贛鐵路復綫、320國道和梨溫高速公路東西貫穿境內,距集鎮區境東4公裏處設有梨溫高速公路挂綫出入口。鎮區商貿活躍,市場繁榮,是周邊地區的商品集散地。沙溪的商品市場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沙溪苎麻夏布聞名遐邇,享有“江南麻埠”之稱,是江南三大夏布市場之一。産品遠銷韓國、日本等國傢,是我鎮出口創匯的特色産品。鎮內風景名勝、古跡衆多,鎮北有飯甑山、鉛石山、鎮南有鼓樓山、青岩寺。不僅有飯甑山、鉛石山等豐富的自然景觀,還有黃岩寺、真武殿,鉛石庵等頗具觀賞價值的人文景觀。“誠信、熱情、開放、雙贏”的沙溪正沿着“創上饒經濟強鎮,建緑色和諧沙溪”的整體思路發展着,鎮南、鎮東兩個新區的開發及配套設施建設標志着沙溪正按“高起點、高標準、高要求”的規劃理念前行着。這裏交通便利,商貿發達,環境優美,民風淳樸,是您投資拓業的熱土,發展發財的福地。 |
|
沙溪鎮位於汨羅市東南角,107國道穿境而過,與京珠高速公路緊密相連僅距4公裏,距汨羅市區30公裏,距長沙50公裏,距黃花國際機場60公裏。全鎮總面積55.87平方公裏,轄13個行政村,總人口1.8萬。
沙溪鎮有優越的自然條件,境內崗地、水係相間,丘陵山地交錯,土地肥沃,氣候溫暖,日照充足,雨量適度,盛産優質水稻、蔬菜、瓜果、花卉和禽畜産品。沙溪村千畝優質水稻基地年産優質水稻100萬公斤以上,蘇溪村的花卉苗木基地占地200畝,花卉品種達200多個。湄江、鵝江貫穿全境,飄峰山和麻石山風光秀美,境內有張公觀千年古剎、郭嵩燾陵園和一大批名勝古跡,是旅遊觀光的勝地。
沙溪鎮交通便利,境內公路四通八達,鎮村水泥公路聯網並與107國道、京珠高速相接,使沙溪鎮成為交通交匯之地。
沙溪鎮通訊、小城鎮建設發展迅速。開通程控電話2800餘門,普及率達到57%,移動電話廣泛使用;城鎮面積達2平方公裏,城鎮居民5000餘人。
沙溪鎮資源豐富,鎮內藴藏着豐富的麻石資源和木材資源,全鎮有杉木等優質林16萬餘畝,木材藴藏量達60萬立方米;麻石具有藴藏量大、易開採、色澤均勻、硬度適中、紋路清晰等特點。107國道旁的麻石加工企業6傢,生産的石材遠銷廣東沿海城市。
投資環境的改善,吸引着衆多外地廠商投資辦廠。2000年,沙溪鎮興辦了汨羅工業園,共有20余家外商企業落戶,總投資超過1億元,主要産品有銅鋁綫、電焊機、編織袋、紅磚、煙花鞭炮、石材、竹木製品、收割機、花卉苗木、肉製品、裝飾材料等,産品暢銷國內外。
沙溪鎮工業園,位於沙溪傲南公路兩邊,占地1000餘畝,工業園內整體規劃科學、合理,道路、供電、供水等配套設施完備,園內現有廠房、土地可根據投資規模的大小無償提供,合作形式靈活多樣,已吸引多傢企業進園投資,是廣大客商的理想投資寶地。
汨羅市飄峰電器有限公司是落戶沙溪工業園內生産電磁綫、塑膠綫、電焊機的專業廠傢,公司占地26000餘平方米,固定資産2208萬元,公司於2002年通過北京華信公司組織的IS09001:2000認證,生産的“飄峰牌”電磁綫、塑膠綫、電焊機等産品多次被評為湖南省名牌産品,産品暢銷國內外。
我們將一如既往的在用地、勞務、能源、人才、服務等方面給予前來合作的朋友提供更多的優惠政策和方便,一如既往的本着熱情優惠待客、重信譽、守合同的原則和廣大投資者進行長期廣泛的經濟技術協作和貿易往來。我們深信:以沙溪鎮初具規模的工業、便利的交通條件、雄厚的經濟基礎、完善的投資環境,豐富的各類資源,一定能令投資者獲得豐厚的回報。 |
|
(2個居委會:匯源、下朗;27個村委會:大同、濠涌、敦陶、秀山、沙平、大石兜、新石門、新路、豪吐、竜瑞、雲漢、樂群、竜頭環、聖獅、象角、嵐霞、嶺後亭、下澤、中興、申明亭、厚山、港園、涌頭、涌邊、崗背、水溪、板尾園) |
|
沙溪鎮地處汕頭、潮州、揭陽三市的交匯處,東鄰潮汕公路,西界揭陽登崗、南傍桑浦山、北接浮洋,總面積37.5平方公裏,常住人口約6萬人,現有耕地19000畝,山地17000畝,全鎮轄1個居委會和17個村委會,鎮內交通網絡完善,服務設備配套齊全,是一處地理位置優越、生態環境優美的緑色寶地。
近年來,沙溪鎮堅持科學的發展觀,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引進外資工作成績斐然,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産值6.79億元,增長12%,企業營業收入11.33億元,出口總額2.1億元。通過設立服務機構,簡化辦事手續,提高服務質量,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國內外客商,到2004年底,全鎮纍计利用外資 萬美元,來自港、澳、臺同胞,主要用於教育、衛生、基礎設施等福利事業建設,其中旅港同胞陳偉南先生捐資興辦的教育、衛生、修建道理等福利事業超過 萬港元;鄭添亮先生首期投資7500萬元的星湖溫泉度假村己經開業,並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贊賞。
全鎮的皮沙發、錫頁、服裝、抽紗、塑料、食品等傳統産品暢銷國內外,其中傢具皮沙發、傳統工藝錫泊業在國內外久負盛名、前景良好。
目前,全鎮投資環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省道鸛蕉路由潮汕公路直達星湖溫泉度假村;在建汕梅高速橫經境內7.1公裏,並於南北二片工業區各設互交口,廈深高速鐵路橫貫境內,並在境內設立遊汕三市客運站、建成後到深圳和廈門各衹需2個小時。距離計劃建設中的遊汕民用機場約 。鏡鴻路自潮汕公路經集鎮工業區直到寶山中學並與省道鸛蕉綫接壤;鎮內南北村道縱橫交接貫穿全鎮17個村並互通交速路口;擴容的沙溪水廠和新安水庫內外互補,使全鎮的水資源比較豐富。電力充足,電訊業發展迅猛,全鎮己實現電話交換程化、傳輸數據化,INIERNET和有綫電視光纖網、移動通訊網絡十分發達。全鎮社會治安穩定,連接幾年被上級評為先進鎮,城市化建設水平日益提升,近十項基礎設施工程穩步推進,寶山中學晉升省一級學校,華僑醫院全面啓用先進設備,使全鎮教育和衛生事業的檔次和水平不斷提升。在這裏投資業辦實業,將在土地徵用、租用、稅收、産業、技術引進等多方面給予優惠。
今後,沙溪鎮將積極利用良好的區位和環境優勢,創新發展思路,承托深圳市的經濟輻射,致力構築“緑色環境”,精心打造以“宜居宜商的商貿鎮”為發展定位,以星湖溫泉度假村為竜頭的旅遊品牌,做大做強旅遊經濟。
通過實施“農業穩鎮、工業興鎮、旅遊旺鎮”的發展戰略,新規劃的南片工業區3000畝,北片工業區800畝,集鎮工業區500畝,17000多畝山地可視範圍全面禁采復緑和獨特的溫泉資源,將為海內外一切有識之士提供廣阔的、多層次的用武之地。我們熱誠歡迎海內外客商、朋友莅臨觀光旅遊,開展經濟技術合作和貿易往來,投資興辦實業,共圖實業發展。 |
|
通江縣轄鄉。民國置沙溪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位於縣境東部,距縣府60公裏。面積48.5平方公裏,人口1.2萬。轄大城、蘇坪、紅雲岩、竜轉坪、大林坡、彭傢岩、水磨溝、秦傢院、王坪、桑絲坪10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農業主産水稻、小麥。境內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坪烈士陵園和巨幅石刻標語“赤化全川”。 |
|
茶馬古道上的最後一個古集市2001年10月11日,世界紀念性建築保護基金會在美國紐約宣佈:劍川縣沙溪鎮寺登街區域選入2002年世界紀念性建築遺産保護名錄。消息傳來,人們突然對這似乎還陌生的名字倍感震驚。其實,輕輕揭開千年歷史發展的面紗,去瞭解滇藏 茶馬古道 上貿易興盛的往昔,你就不會驚異於寺登街區域是何以得此世界級的殊榮。沿着214國道劍川段甸南、岔路口、順着甸南至沙溪的公路並南走20余公裏,眼前便豁開一片葉子形的壩子,壩子東連華叢山,西枕聞名遐邇的石寶山,從劍川湖流出的黑 魚米之鄉 的沙溪壩子。寺登街便位於壩子中心,是沙溪經濟、文化中心,是從古到今沙溪貿易往來的集散地,遠遠望去,寺登街古樹掩映,瓦捨人傢古樸清幽, 小橋流水人傢 的景緻秀美而雅麗。這是 茶馬古道 上唯一幸顧慮的古集市,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WMF)在2002年101年世界瀕危建築遺産名錄中指出: 中國沙溪(寺登街)區域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有完整無缺的戲院、旅館、寺廟、大門,使這個連接西藏和南亞集市相當完備。 走進寺登街,便走進了那段 茶馬古道 上馬幫興盛商貿繁榮的歷史。滇藏 茶馬古道 形成於公元六世紀末至七世紀初,滇藏之間以雲南茶葉、倭????與西藏的馬匹、藥材、毛皮交易,形成了滇藏貿易通道 茶馬古道 。這條古道成了大理至麗江、中甸、西藏拉薩再到印度的唯一陸路國際通道,與南方絲綢之路具有同樣的歷史地位和價值。據一代又一代人傳說至今,沙溪寺登街是這條通道上重要的交通樞紐,每天,成千上萬的馬幫從這裏穿過,給這裏的區域經濟和文化帶來空前的繁榮。到了今天,每逢星期五便是這裏的街子天(趕集日),外邊來做生意的小販與沙溪四方八寨趕集的人流匯集,人山人海,還可以見到寺登街經濟繁榮文化燦爛的痕跡。寺登街建於元末明初,但沙溪區域的歷史還要上溯到春秋西漢時期,城南鰲峰山古墓曾出土鑄製青銅器的石範,用貝作貨幣的交易已經存在。寺登街古集市中心是四方街,街全面全條石鋪就,兩邊的房子都是前店後院建築,街面上有兩棵古槐樹,街東面是三重檐樓閣建築的古戲臺,街西面是一進三院的國內現今僅存的明代白族阿吒力佛教寺院一興教寺。 |
|
太倉市沙溪鎮農業技術服務站建於1966年,是全民事業單位,現擁有固定資産235.84萬元,其中房屋204.79萬元,辦公樓面積3390平方米,肥藥倉庫300平方米,其它資産31.05萬元。承擔着全鎮農業生産技術指導、新技術推廣、種植結構調整的引導、農副産品代購代銷、新品種的推廣、優質農産品無公害、緑色食品生産基地的培育建設等農業服務的職能。全站技術力量雄厚,共有員工40餘人,其中管理人員5人,中級職稱技術人員20餘人,其他業務人員15人。
沙溪鎮地處太倉市中部,行政區域面積132.44平方公裏,總人口132153人。太倉,是長江入海口璀璨的明珠,是鄭和七下西洋的起錨地,緊鄰上海,素有“上海後花園”之美稱。沙溪是我國著名舞蹈傢吳曉邦的故鄉,交通便捷,水網密佈,204國道、沿江高速、蘇昆太高速從中穿過,通港路、新港路直通太倉港,橫貫東西的楊林塘、戚浦塘,縱貫南北的石頭塘、????鐵塘等河流與長江相通,水資源豐富,水質優良,自然條件優美,四季分明,氣候條件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溫光資源豐富,有利於種養業的發展,是各種農業種養項目入註的理想選擇。
沙溪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已建立形成四個特色區:一是高效農業示範區,總面積1.5萬畝,以生態農業、加工農業、休閑農業和設施農業等為主的現代農業區;二是特色蔬菜標準化生産區,總面積1.5萬畝,以發展緑色食品、無公害大白菜、茄子、土豆、西瓜等係列産品的標準化生産示範區;三是優質稻米生産區,總面積2.5萬畝,以發展引進水稻新品種,實行標準化生産優質大米;四是特種水産養殖區,總面積5000畝,以引進特種水産南美白對蝦、河蝦、青魚、成蟹等高效養殖新品種,實行專業化、標準化生産。同時沙溪的農業逐步嚮標準化、專業化、産業化方向發展,全鎮已認證甘藍、蘆蒿、毛豆、太倉白蒜、馬鈴薯、西瓜、大白菜、草雞8衹無公害産品;水稻、茄子、大白菜、小麥、玉米、油菜、葡萄、糟油等8衹緑色食品,産品暢銷上海、蘇州等大中城市,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熱誠歡迎各界人士惠顧。 |
|
沙溪鎮地處粵北中部,位於麯江區南部,鎮政府所在地距城區馬壩僅11公裏,距韶關市區28公裏,國道106綫、省道323綫和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全鎮,並在鎮內設有進出口,國傢大動脈京廣鐵路就在附近,境內還有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鐵路直通,距麯江港(碼頭)7公裏。沙溪鎮與麯江的馬壩鎮、小坑鎮、烏石鎮,與翁源縣的新江鎮、鐵竜鎮相鄰。全鎮總面積210平方公裏,轄7個村委會,1個社區,8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為13000多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1500多人,總耕地面積為12000畝。
境內有省屬大型企業大寶山礦業有限公司,有麯江水泥電桿廠、麯江縣寶林山礦泉水廠、沙溪鑄造廠、汽配廠、鏈條廠、傢私廠、橡膠廠、培燒廠等私營、非公有企業。公安、工商、財政、銀行、交通、供電、郵電等職能部門均在鎮內設有分支機構、鎮內有設施完備的中小學校、幼兒園、衛生院。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電話,通電、通水、通車、通郵、開通衛星電視、“一綫通”和“寬帶網”等業務,實現通訊網絡化,交通運輸、商貿、飲食服務、保險業、中介服務、電信服務等較為齊全。
沙溪鎮資源豐富,主要有三大資源優勢:一是礦産資源。境內藴藏有鐵礦、銅礦、鉛鋅礦、鉬礦等。是典型的多成因迭生礦床,具有礦床類型多,伴生成份多,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等特點:二是森林資源,鎮內森林覆蓋率達80%以上,有24萬畝山林,其中毛竹林基地5000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0萬立方米以上,毛竹年産量達100萬根以上,是麯江區的主要林區鎮之一。三是水力資源,林業的發展促進了生態平衡,全鎮可供開發的水能藴藏為5240千瓦,現已建成電站15座,總裝機容量為4000多千瓦,並與國傢電網相連、電力充足。
沙溪鎮農業資源豐富,具備種植亞熱帶作物的自然條件。近年來,沙溪鎮農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産品結構不斷優化,農業生産逐步嚮基地化、特色化、産業化方向發展。沙溪鎮物華天寶、特産豐饒,用華子山山泉水浸泡而成的華子山酸筍,品位不俗,風味獨特,在粵北小有名氣;堪稱沙溪一寶的野生蕨類澱粉——沙溪粉,歷史悠久,具有調節人體內部器官功能的特殊功效,經常食用,可養顔增壽,是理整的純天然保健食品,遠近聞名的沙溪鼕菇和沙溪鼕筍更是粵北的一大特産。近年來,沙溪鎮建立了一批具有較強輻射作用的特色農業示範基地:“二坪一窩”反季節蔬菜基地,木坪500畝優質西瓜基地,華子山500畝筍竹基地,中心500畝常規蔬菜基地,6萬畝毛竹林基地等農業生産基地,這些農業基地已逐步嚮規模化、産業化經營路子邁進。
主要高質高效農作物産品:
糧食作物:優質水稻。
經濟作物:花生、竹筍、茶葉、鼕菇、西瓜、反季節蔬菜。
林業生産:優質毛竹、木材。
2006年,鄉鎮企業總産值達10044萬元,營業收入11661萬元,創利潤2166萬元,分別對比2001年增長39.9%,9.7%,6.8%。一是發揮礦産資源優勢,以礦産品加工、貿易為竜頭,引進成大礦業有限公司沙溪選礦廠、遠方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東港礦業有限公司以及林寶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增加礦産品附加值。二是發揮水資源優勢,建起長坪上洞逕電站、中心寶源電站、沙溪六公裏電站、木坪寨下電站等15宗電站。同時,發揮竹資源優勢,充分利用閉置廠房,先後辦起木坪竹製品廠、窩子竹製品廠等5傢竹製品加工廠,解决了農村剩餘勞動力,又解决了毛竹的銷路問題,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說 |
|
沙溪鎮緊鄰廣東省中山市城區西部,面積55平方公裏,轄15個村民委員會和1個居民委員會。戶籍人口6.1萬人,非戶籍人口8萬多人,僑居海外和港澳臺的鄉親8萬多人。是珠三角著名的僑鄉和“文化之鄉”,也是國傢經濟綜合開發示范镇、廣東省中心鎮和廣東省科技創新試點專業鎮。近年來,榮獲了“中國休閑服裝名鎮”、“國傢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全國民間藝術之鄉”、“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鎮”、“廣東省教育強鎮”、“中山市工業強鎮”和“中山市文明鎮”等多項殊榮。
2006年,全鎮實現社會總産值155.16億元;地區生産總産值36.65億元,人均國內生産總值5.97萬元;工農業總産值(現行價)119億元;出口産品總值2.4億美元。農村人均年收入9050元。三大産業比重為2.91:61.66:35.43。
沙溪鎮工業産品以“休閑服裝”、“沙溪涼茶”享有盛名。改革開放以來,沙溪建立了以紡織服裝為支柱,電子、化工、傢具、傢電、製藥、食品、飲料等行業共同發展的工業體係。全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5傢,超億元企業29傢,規模以上工業産值102億元,占全部工業的88%。
沙溪是中國重要的休閑服裝生産基地。在服裝界素有“休閑服裝看沙溪”的美譽。2006年,有服裝企業1300傢,從業4.15萬人,産量2378萬打,産銷70多億元,創匯1.8億美元。沙溪鎮擁有多名國傢級的服裝設計師,服裝自有品牌70多個,其中,全鎮共有國傢免檢産品3個、廣東省名牌産品8個、廣東省著名商標6個。同時,還為國內外一批著名的休閑服裝品牌提供加工生産服務。沙溪分佈在國內的加盟店、專賣店5300多傢,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約占7%。沙溪休閑服裝生産形成産業集群效應,有6000多畝的服裝工業區;有200多傢與製衣相關的紡織、漂染、印花、水洗、織嘜、紐扣、機械配件等配套企業;有與服裝生産銷售相配套的布匹面料市場、製衣機械市場、輔料市場、布碎市場等專業市場。
沙溪是“中國休閑服裝博覽會”的舉辦地。從2000年起,每年一度的“中國休閑服裝博覽會”(CHCW)已成功舉辦了七屆。CHCW是國內唯一以休閑服裝為主題的博覽會,其現代的辦展理念、專業的操作模式、鮮明的商貿功能和豐富的活動內容贏得了參展商和專業買傢的認同,被評為中國服裝界最有影響的十大服裝博覽會之一。
沙溪的農業以城郊型為特色,全鎮農業用地面積3.7萬畝,是中山市重要的“菜籃子”基地。形成以“水稻為基礎,蔬菜為竜頭,水産、畜牧、水果齊發展”的結構。水生通心菜和西洋菜是沙溪鎮傳統特色優勢的農産品,年産量達1萬噸。
第三産業是沙溪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鎮工商企業達6900多戶。2006年第三産業增加值13億元。沙溪鎮建有雲漢布匹市場、竜瑞小商品市場、隆都傢私城等專業市場;建有面積1.5萬平方米的星寶國際展覽中心,以及麗港商業步行街、星寶時尚大道等商業特色街。有三星級酒店1間,大型知名的飲食集團酒傢3傢。有一批大型的百貨商場和連鎖專賣店入駐。
沙溪鎮人文薈萃,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在800年前已經有史跡可尋。文物古跡有:竜瑞“探花及第”牌坊、“文昌塔”,虎遜“岩石碑”,聖獅“期頤偕老”牌坊、“升平人瑞”牌坊,豪吐“竜山書院”等。民間藝術形成了鶴舞、鶴歌,竜舞、鳳舞,獅子舞等三大係列的藝術品種,並參加省市大型活動表演,“鶴舞”遠赴韓國表演。沙溪成立了文學、美術書法、音樂舞蹈、麯藝、詩社、攝影、集郵、民間藝術等八大協會。
未來的沙溪將以建設“創新沙溪、平安沙溪、和諧沙溪、魅力沙溪”為目標,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成為中國休閑服裝強鎮和現代化中心鎮,實現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社會和諧進步。 |
|
一、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
沙溪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處上饒市東大門,毗鄰閩、浙兩省,東瀕信江航道,浙贛鐵道、320國道和梨溫高速公路南北穿越,距上饒市區約20公裏左右。境內地形西北高、屬低山區丘陵地帶,東西低,瀕臨信江,如一帶狀河𠔌衝積小平原,總面積75.39平方公裏,南北長13.5公裏,東西寬12公裏。
境內氣候濕潤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降雨量在1600—2000毫米左右,境內有大小河流3條,主流信江流經東部,由北嚮南蜿蜒流經鎮域14.2公裏,平均流量為每秒78.6立方米,河流理論蓄能8.33萬千瓦。
二、歷史沿革
沙溪鎮有2100餘年的悠久歷史。早在漢代就已立名,因水陸便利,商賈雲集,貿易繁榮、成鎮較早,素有“饒東古鎮”、“江南麻埠”、“夏布之鄉”等美稱。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沙溪鎮搶抓機遇,埋頭苦幹,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社會各事業全面進步,逐漸成上饒之首鎮,1991年被列為中國百個著名鄉鎮之一,1995年該鎮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江西省綜合改革試點鎮。
三、城鎮化建設
沙溪鎮轄嚮陽、竜頭、沙溪、李傢、五裏、英塘、油麻塢、白石、宋宅、西坂、鉛嶺、青岩、東風、何傢十四個行政村和一個居委會,全鎮總人口4583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658人。
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鎮政府以經營城鎮的理念,把舊城改造和新區開發結合起來,以建設“規模適度、規劃科學、功能健全、環境整潔、風格獨特”的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經濟文化中心來設計。景苑步行街、站前廣場、時代廣場極具現代都市信息,信江河西岸風光與老街融為一體,相得益彰,鎮區面積3.5平方公裏,人口11618。
四、經濟發展
近年來,沙溪鎮黨委、政府提出了要把沙溪建成一個“環境優美、商賈雲集、開明開放、經濟繁榮”的工貿本體的生態鎮,實現沙溪在梨溫沿綫23個鄉鎮中脫穎而出、率先崛起的目標,緊緊抓住梨溫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帶來的有利契機,以文體搭臺,經貿唱戲,興邊際貿易,強市場體係,積極發展軸綫經濟和道口經濟。
工業上建立了夏布、絹紡、化工、食品、衛生材料、印刷、包裝等門類齊全的工業框架,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三大支柱産業:以活性碳為竜頭的化工業,以絹紡係列産品為竜頭的絹紡業,惟飲料加工為竜頭的食品業。其中夏布等産品的出口創匯額逐年增長。
沙溪鎮是農業大鎮,盛産水稻、油菜、大豆、柑桔、花生、紅薯等。農村産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蠶桑、梨柚、青豆、水産等特色農業示範基地不斷涌現。如今蠶桑、豆類種植、森林苗圃、夏布加工已初具規模,穩步邁嚮産業化,在梨溫高速公路、320國道和浙贛鐵路沿綫的觀光農業和生態農業帶已初具雛形。鎮內商貿異常興盛,沙溪大市場、國貿、老街等是重要商品集散地,鎮內商場、超市、專賣店林立,新建成的景苑步行街、時代廣場極具現代都市氣息。
五、旅遊資源
沙溪鎮自然風景秀麗,名勝古跡衆多,文化底藴濃厚,旅遊資源豐厚。飯甑山歷史悠久,別緻精巧;“贛東第一洞天”黃岩洞鬼斧神工,唐武宗年間建的“黃岩寺”香火鼎盛,朝聖者濟濟;鉛石山,山勢挺拔、險峻神奇、地勢險要、奇山怪石、山清水秀,極具旅遊觀光價值。建於明朝天啓年間的青岩寺,建築雄偉,佈局精巧,形式“雙獅滾珠”;東灘叢林多竹,郁郁葱葱。
六、交通通訊
每個行政村基本上實現“五通”,全鎮有醫院2所,中學2所,小學11所,通訊事業發展迅速,移動、聯通通訊覆蓋全鎮,寬帶互聯網現已開通,鎮壓內公路四通八達,主幹綫均達縣級標準。
七、對外合作
近年來,沙溪鎮招商引資力度逐年加大,鎮黨委、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經濟的突破口和開放攻堅的重點來抓,全力優化投資環境,製定和頒布了一係列加快對外合作的政策措施和優惠辦法。外商引資涉及夏布、化工、苗木、房地産等多個行業。同時,夏布、絹紡等外貿出口日益增加,外貿出口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
|
- : Shaxi Town
|
|
沙溪 |
|
沙溪鎮中心小學 | 劍川縣沙溪鎮鰲峰山古墓群 | 太倉市沙溪鎮嶽王學校 | 太倉市沙溪鎮第三小學 | 太倉市沙溪鎮第一小學 | 中山市沙溪鎮洋毛針織廠 | 中山市沙溪鎮象角毛衫二廠 | 中山市沙溪鎮新泰達針織廠 | 中山市沙溪鎮申明亭賓館 | 太倉市沙溪鎮中心化纖廠 | 中山市沙溪鎮滔滔針織製衣廠 | 潮安縣沙溪鎮前一瑞明服裝廠 | 中山市沙溪鎮涌頭村興利毛衫廠 | 中山市沙溪鎮涌頭興利毛衫廠 | |
|
|
聯閤村 | 石竜村 | 紅江村 | 上徐村 | 李傢村 | 鳳凰村 | 黃坑村 | 沙溪村 | 沙溪村 | 沙溪村 | 沙溪村 | 紅星村 | 勝利村 | 匯源社區 | 秀山村 | 百花村 | 五裏村 | 雙竜村 | 大橋村 | 農科村 | 高一村 | 燈塔村 | 泥橋村 | 甸頭村 | 九竜村 | 大同村 | 新宅村 | 外灣村 | 合溪村 | 新橋村 | 上董村 | 下董村 | 磊石坑村 | 大坑村 | 新坑村 | 岔路村 | 大安村 | 山岸村 | 薑坑村 | 竺傢村 | 馬岩村 | 沙溪社區 | 長坑村 | 北岸村 | 嚴坑村 | 梅林村 | 水源村 | 中段村 | 中羅村 | 勝利社區 | 竜頭村 | 白石村 | 宋宅村 | 西坂村 | 何傢村 | 劃江村 | 劃力村 | 關山村 | 蘭溪村 | 青聯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