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 : 晉江市 : 雞東縣 : 瀏陽市 : 吉安縣 : 正寧縣 : 上虞市 : 興寧市 :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 : 甕安縣 : 鳳岡縣 : 金口河區 [顯示全部] > 永和鎮
顯示地圖
目錄
福建省泉州市晉江市永和鎮
  永和鎮地處晉江市中南部,東鄰著名僑鄉石獅市8公裏,南近深滬、金井對臺貿易萬噸級碼頭15公裏,北臨晉江機場16公裏,西接福泉廈高速公路入口處15公裏;全鎮土地面積50平方公裏,其中耕地2.8萬畝,紅壤埔地1.2萬畝。永和鎮以盛産石材聞名,優質花崗岩資源儲量1.5億立方米以上,2003年5月被中國石材工業協會授予“石材之鄉”榮譽稱號。
  永和自宋代始開埠,清代得名“永和”,意為“永結和好”,1961年,設立永和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鄉建製,設立永和鄉,1991年年改為鎮建製,永和鄉改為永和鎮,現永和鎮轄24個行政村,人口6.6萬,旅居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4萬多人,是閩南著名僑鄉之一。
  交通:石東綫、晉南快速通道、大深綫、草馬綫、靈石綫等數條市級主幹公路縱橫境內,全鎮通車里程149公裏,鎮村公路四通八達,交通便捷,已開通永和至青陽、安海、深滬、英林、官橋、石獅等地公共汽車。
  供電:位於永和鎮馬坪村的晉南220KV輸變電站已於1997年建成並投入使用,全鎮24個行政村已全部完成電網改造。
  供水:永和自來水廠已破土動工。
  城鎮建設:先後調整修編了整體規劃,完成了鎮區改造一期,二期工程,供電大樓、郵電大樓、鎮區主幹路緑化亮化工程等重點項目先後建成並投入使用。
  2003年全鎮預計工農業總産值25.84億元,鄉鎮企業産值28.41億元,財政收入77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690元。
  農業方面:廣泛使用優質品種,全鎮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初步形成了馬坪、西坑、力爭等玉米生産基地村,不斷改善農田基本建設,玉溪3400畝現代化標準農田第一期工程和英墩農業示範小區節水工種的建設已經完成;推動農業綜合開發,全鎮共建立竜眼基地村10個,蔬菜生産基地村4個,花卉苗木場1個,禽畜養殖專業場戶11個,塘池養殖戶5個,玉溪橫山一、二期綜合開發全面鋪開。
  工業方面:發揮區域優勢,做活服裝輕紡業,山前、坂頭、玉湖、後埔、刈山、旦厝等與石獅相鄰的村落,依托石獅服裝市場,經過幾年來的發展,成為服裝輕紡專業村,初步形成了沿石獅的服裝輕紡工業走廊;第一(輕紡)工業區、第二(石業)工業園已初成規模,區內的水、電、路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入園區投資、生産的規模企業已達30傢。中國(晉江)石業貿易市場已經泉州市計委批準立項,首期工程已完成並開始融市,發揮資源優勢,做大礦山石材業、不斷深化礦山改革,長嶺山聯合采礦點工作紮實有效推進,示範引導作用正逐步顯現。企業創新工作紮實有效推進,示範引導作用正逐步顯現。企業創新工作有序推進,盛輝公司生産的索力牌PU鞋底、PVR鞋底獲省名牌産品,華寶公司生産的西班牙雲石燈罩係列産品被建設部、貿促會、省建委授予“質量金奬”,截止2003年底,全鎮共有盛輝鞋材、英墩礦山機械等15傢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係認證。
  科技:大力實施《依靠科技進步促進永和經濟、社會、科技發展規劃》、2000年通過省級科技示範鄉鎮驗收。
  教育:多次榮獲泉州、晉江教育工作先進單位;2003年初,通過寬裕型小康鎮和教育強鎮驗收,轄區內有完中1所,初中校2所,小學29所,其中南峰中學為省級初中達標校。現有高中在校生1100人,初中在校生3229人,小學在校生9318人。全鎮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並順利通過教育強鎮驗收。
  衛生:醫療衛生網絡健全,形成了以永和衛生院和英墩華僑醫院為中心,輻射24個行政村衛生所的“衛星式”醫療衛生網絡。
  文體:永和文娛活動中心已進入土建施工階段。
  有綫廣播:實現鎮光纜聯網和村村通有綫電視,入戶率62%。
江西省吉安市吉安縣永和鎮
  永和鎮位於吉安縣中部,京九鐵路貫穿南北,敦錦公路橫穿東西,贛江依境而過。總面積69平方公裏,轄21個村委、1個居委會,人口29800人。現有耕地1706公頃,主要農産品有大棚蔬菜、車前籽、白蘿蔔、大豆等。工業産品有火腿、棉紡、編織等。有歷史悠久的吉州窯遺址。2005年完成工農業總産值16718萬元,完成財政收入45.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02元。
  全鎮2005年完成工農業總産值16718萬元,比上年增長12%,其中工業總産值15046萬元,占總産值的90%,完成工業流通企業稅收基數7.6萬元,超縣下達任務2.11萬元,比上年增長40%,完成財政收入45.98萬元,超縣下達任務8.08萬元,比上年增長24%,全年糧食總産12177噸。農民人均收入增加200元,達到2002元。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完成引資項目22個,引資額6000萬元,完成10萬美元外資項目1個,投資1500萬元的永和曾氏鞋業有限公司,投資1200萬元的吉安縣群峰環保機磚廠落戶縣工業園並相繼投産。全民創業取得新發展,由返鄉青年投資500多萬元的香贛腐竹廠,投資300多萬元的廬陵食品飲料有限公司落戶鎮內。以錦源曾氏火腿廠等農副産品加工竜頭企業為依托,着力搞好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全鎮培育各類種養大戶和農副産品營銷大戶150多戶。
甘肅省正寧縣永和鎮
  永和鎮位於正寧縣西南方,與陝西省旬邑縣接壤。距縣城40公裏,總面積95.2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40500畝,轄7個行政村,69個村民小組,5026戶,21700人。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高舉改革開放謀發展大旗,以創建“六好鄉鎮”和“五好村支部”為目標,圍繞“糧食抓投入,林果重管理,烤煙攻質量,畜禽上規模,菜油打基礎,香菇求發展,企業要效益”的工作思路,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艱苦奮鬥,走出了一條“糧食穩農,商業活鎮、果業富鎮,畜牧強鎮,香菇興鎮”的發展之路,註重加大種植糧食生産面積的結構調整,年産量達到890萬公斤,人均産糧422.5公斤。果品産業堅持擴大栽植面積,註重果園管理,提高果 品質量的先决條件下,果樹栽植面積21000畝,其中盛果園面積14000畝,産果1400萬公斤,實現銷售收入1600多萬元,人均800元以上,烤煙面積穩中有升,今年栽植烤煙5100多畝,預計收入800多萬元,大蔥種植開局良好,面積達到2340畝,畜禽養殖在鞏固成果的基礎上大上規模,建成溝泉、安興、樊村、於莊、琴宅五個百頭豬、千衹羊、萬衹雞規模村,以溝泉奶牛養殖為竜頭,發展規模養殖戶100多戶,香菇生産采用“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新建香菇生産基地一處,以點帶面,輻射全鎮,培植安興、下南2個香菇種植規模村,菇農達到60多戶,年産鮮菇96萬斤,産值達280萬元。全鎮農村經濟收入71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1680元。
  經過各級幹部的努力,全鎮各項工作成效顯著,鎮黨委連續三年被評為“六好黨委”,下南、安興、樊村、於莊、上南5個村達到了“五個黨支部”的標準,寺村村被評為省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村”,溝泉村連續三年被評為地級“精神文明建設示範村”,永和鎮的社會、經濟、文化教育事業正在和諧、快速、健康發展。
廣東省興寧市永和鎮
  永和鎮位於興寧市興城東部,距興城10公裏,周邊6個鎮(東鄰徑南;南靠壢陂、新圩鎮;西連寧新、寧中、寧塘;北接石馬、徑心),面積110平方公裏,山地面積約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5%,共有耕地面積19530畝,其中水田面積16325畝,三高農業面積11350畝。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兼有山地、平原和丘陵,轄24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有10768戶,共46280人,其中農業人口43603人,非農業人口2677人。2006年全鎮國民生産總值3.18億元,鎮級財政收入340萬元,農村年人均收入3940元。
  永和鎮地理位置優越,交能便利。205國道貫穿永和13公裏,梅河高速公路大成、新崗設立出入口,距圩鎮僅有4公裏,境內已實現村村通公路,全鎮鄉村公路網總長為360公裏(主村道達110公裏,其中水泥硬底化公路為75公裏);通訊建設日新月異,全面開通了城鄉程控電話和移動電話,城鄉電話交接機總容量達6518門,電話可直拔全國和世界各地,電傳、電報、特快傳遞、圖文傳真、網絡等現代化通訊一應俱全。
  資源豐富,投資環境優越。境內各種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産資源有鉛、鋅、銅、稀土、磁鐵等十多種,腐竹、紙扇、綫香是本鎮的傳統工藝,製作歷史悠久,名聞內外。可供開發利用的低山、丘陵廣,水、電資源富足,並有雞鳴山、福嶺水庫、黃泥陂水庫等風景幽雅之地,有充足的勞力資源。近幾年來,建設了永興果場、青鬆豬場、永安養殖場、梅州市恆興公司等“三高”農業基地,共吸引了強力輪胎翻新廠、永和塑料廠、永和福利新型磚廠、廣東鴻利豐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東莞以純製衣、華日煙花爆竹倉庫、鑫源自來水公司、永和小水電等企業。這些項目大部分已經投産,使該鎮的稅源渠道得到拓寬,經濟實力進一步得到壯大。
  鎮機關幹部、職工有152人,其中行政人員58人,事業單位人員94人,村幹部153人,離退休幹部32人,護林員23人,合計360人,每月市下撥經費15萬元,而實際每月鎮政府支出達30萬元,每月鎮政府工資及開支缺額達15萬元。全鎮共設有40個黨支部,全鎮黨員1651人。全鎮共有2間中學(永和中學1250位在讀學生、永興中學1230位在讀學生),31間小學(共有3668在讀小學生,其中有19間完小),中小學教師309名。
  2006年,該鎮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結合鎮情,製訂工作計劃,突出建設“一間學校、二條主村道、三個基地、四個項目、五項工程”,加快發展步伐。
  一間學校:按照市委“文化先進市”的要求,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永和中學在校友及在外鄉賢的鼎力支持下,擬投資1000多萬元,按省一級標準對永和中學進行擴建,操場徵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重點抓好學校擴建工程盡快開工。
  二條主村道:欲要富,先修路。今年鎮領導班子將鄉村公路硬底化建設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力爭今年完成國道至雞鳴山道路水泥硬底化及三楓片老國道圩鎮至藍排、仁裏段水泥硬底化。
  三個基地:以辦好梅州市恆興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興辦的環保型、標準化、現代化養雞場,永興果場瑞發養殖場的二元種豬和三元雜交瘦肉型養殖場、青鬆種豬場等三個基地,實現養殖業在農業中比重的新突破,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增加農民收入。
  四個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同時,跟蹤服務“東莞東越服裝有限公司(以純製衣)、廣東鴻利豐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強力輪胎翻新廠新生産綫、永和新型福利磚廠”等四個項目,讓他們盡快投産見效,為永和拓寬稅源,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項建設:一是隊伍建設。紮實開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特別是加強領導班子講團结、講大局、講奉獻、做好表率,樹立“敢於發展、敢為人先、敢於負責”的“三敢”意識。二是制度建設。完善機關學習、工作、紀律、值班、請假、接待等制度,確保機關正常運轉,各項工作的圓滿完成;完善領導挂點、幹部駐村制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為人民服務觀念,樹立機關形象。三是圩鎮園區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美化、淨化、亮化圩鎮建設,完善工業園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使更多的企業落戶工業園。四是黨風廉政建設。切實抓好黨廉責任製的落實,做到廉潔從政、幹淨幹事。五是機關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完善機關文化體育設施(籃球場、羽毛球場等),豐富機關幹部文娛活動,致力打造學習型、活躍型機關新形象,增強幹部凝聚力、戰鬥力。
  童永忠(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
  鐘劍波(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
  陳偉東(黨委副書記):分管黨群、政法、綜治維穩、應急中隊;(具體部門:組宣紀、派出所、司法所、綜治辦、信訪辦、法律服務所)
  鄧利民(黨委委員、副鎮長):分管農業、林業、水利、畜牧、農機、園區;(具體部門:農業站、林業站、水利所、畜牧站、農機站、園區辦)
  羅文輝(副鎮長):分管計育、衛生、民政、殘聯、國土、規劃;(具體部門:計育辦、民政辦、衛生院、殘聯、國土所、規劃所、圩鎮管理辦公室、城管中隊)
  王英霞(副鎮長):分管文化、教育、體育、科技工作;(具體部門:文化站、中小學)
  羅志波(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工作;(具體部門:紀委、監察室、會計服務中心)
  劉文忠(黨委委員、人大副主席):分管人大、僑務、統戰、宗教、公路、交通、信訪工作;(具體部門:人大辦、僑務統戰、公路站、信訪辦)
  劉可輝(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分管武裝、民兵工作;(具體部門:武裝部)
  何苑威(組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老幹、人才服務、勞動保障、共青團、工會;(具體部門:組織、人才所、勞保所、共青團、工會)
  羅輝紅(黨委委員):分管宣傳、廣播電視工作,協管林業;(具體部門:宣傳、廣播電視站、林業站)
  羅新輝(黨委委員):分管財貿、企業、統計、經管、環保、消防、安監、食品藥品安全;(具體部門:財政所、企管所、統計、經管站、環保所、安監辦、食品藥品安全辦公室、圩鎮單位)
  李映華(黨委委員):分管扶貧、農村合作醫療;(具體部門:扶貧辦、合醫辦)
  陳君輝(黨委委員):分管黨政辦公室;
  曾子玲(婦聯主席):分管婦聯;
  李小芳(黨校校長):分管黨校
湖南省瀏陽市永和鎮
  永和鎮位於湖南省瀏陽市東部。全鎮總面積63.59平方公裏,轄6個自然村,1個社區,總人口23634人,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百優群衆文化藝術之鄉”、“湖南花木之鄉”。
  所轄村有:石江村 碾石村 裏佳村 澄潭村 三聯村 金橋村 孚田村 泉塘村 大嶺村 蔬菜村 石港湖村 新實村。 
  永和是老工業基地。境內礦産資源豐富,己探明有磷礦石、菊花石、海泡石等礦物20多種,其中磷礦石是全國六大基地之一,礦石總儲量609萬噸,海泡石占世界儲量1/5,菊花石礦種獨産境內,世所罕見,是一種珍貴的稀有資源,被譽為“全球一”。有國有中型企業湖南省磷化工總廠和湖南省永和磷肥廠。
  全鎮耕地面積13273畝,1998年以來立足於紅檵木特色資源,發展以紅檵木為竜頭的花卉産業,現有種植面積8000餘畝,成立了紅檵木發展有限公司和紅檵木研究所;2004年進一步調優農業産業結構,發展黃薑産業,己實現種植面積300餘畝。集鎮建設擴容提質,完成了沿溪至七寶山公路和磷礦睡拓寬硬化工程,集鎮範圍內主幹道己實現全面硬化;工業經濟增勢強勁,全鎮共有企業34傢。2005年主要經濟指標情況:完成GDP1.9億,完成工業總産值32100萬元,完成工業企業固定資産投入5080萬元,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3250萬元,完成財政收入1200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元。
貴州省鳳岡縣永和鎮
  [基本概況] 永和鎮位於鳳岡縣東南面,距縣城27公裏,東與思南縣楊傢坳鄉、停子壩鄉交界,西與何壩鄉接壤,南與蜂岩鎮、王寨鄉相嵌,北與石徑鄉毗鄰,全鎮緊靠美麗的六池河畔,所轄4個行政村,50個村民組,總人口24516人,總面積117.5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28708.8畝。永和鎮屬季風氣候,適合稻穀、玉米等農作物的生長,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鎮。2004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050元,地方生産總值3676.3萬元,計生率為95.9%。全鎮基礎設施建設在黨委政府的協調努力下,已趨於完善。社會治安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主要産業介紹] 永和鎮在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下,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得到加快,全鎮經濟的持續增長主要依托於烤煙、生豬和雙苞菇“三大”産業的發展。烤煙是全鎮的支柱産業,2004年實現烤煙産量150多萬斤,産值709.2萬元,居全縣第二名;生豬産業為後續發展産業,2004年全鎮生豬存欄19197頭,出欄21965頭,發展50頭以上生豬養殖專業戶22戶,建立養殖示範小區4個;雙苞菇為該鎮的特色産業,2004年由於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全鎮雙苞菇糟到了大面積的損失,但是,該鎮已經積纍了雙苞菇種植的技術經驗,為特色産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關鍵一步。
  [旅遊資源] 六池河畔全長15公裏,河面較寬,是九道拐庫區的主要蓄水地段,河畔水深而透明,加上兩岸有青山相依,緑樹相襯,是一個理想的棲息去處。
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永和鎮
  永和鎮位於金口河區西南,大渡河北岸。海拔高度:595米。鎮轄新民、新樂、新華、新光、勝利五個行政村(31個組)和官村、和平、濱河路三個社區,計9003戶, 212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312人,農業為口6969人(新光村300戶,1071人;新華村313戶,1361人;勝利村97戶,412人;新民村635戶,2305人;新樂村464戶,1820人),有漢、彝、蒙、回、藏、白、苗等11個民族。
  永和鎮面積約90平方公裏,有農業耕地2963.6畝,農業人平耕地0.4畝,水域面積約4321畝,森林覆蓋率為47%,礦産資源豐富,主要礦産有:白雲石、黃鐵礦、水晶、錳礦、鉛礦、磷礦、沙金、煤礦、硫鐵礦等。
  永和鎮交通方便,有8.5公裏鐵路專綫與成昆綫相連,金烏公路貫穿全鎮四個村,峨金公路更是成為該鎮與外區縣溝通的橋梁。該鎮有機耕道約25.5 公裏,至此該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
  永和鎮水資源充足。鎮內有永和鎮電站和道林子電站,永和鎮電站屬於鎮級電站,裝機360KW。裝機5.5萬KW的永樂電站也在境內。另外,該鎮還可新建2—3個2×500KW的梯級電站。
  全鎮教育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現有農技站一個、成人技校一所、小學四所,校捨面積4078.5平方米。
  近年的發展使該鎮人民物質文化生活質量顯著提高,2005年人均純收入已達2340元,其中新民2167元,新樂2197元,新光2105元,新華2045元,勝利2675元。
  
  永和鎮下轄村:新民村新樂村新華村新光村勝利村
  永和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8672男9604女9068家庭戶戶數5857家庭戶總人口(總)18120家庭戶男9143家庭戶女89770-14歲(總)40430-14歲男19680-14歲女207515-64歲(總)1353415-64歲男707115-64歲女646365歲及以上(總)109565歲及以上男56565歲及以上女530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696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市永和鎮
  永和鎮西鄰廣州,東連東莞,南接新塘,地處珠江三角洲經濟發達的廣深港黃金走廊,是增城市西南部的重鎮,為廣州市高科技衛星鎮之一。全鎮面積93平方公裏,人口4萬人。
  在交通方面陸路,一條省道新新公路(中新--新塘)橫穿永和南北。它南連107國道的廣深公路、廣深高速公路和在建廣惠高速公路永和出口以及廣園東路,北連廣汕公路,最大限度縮短了永和與廣州、深圳、汕頭、惠州的距離。特別是在鎮的南部與廣深鐵路、廣深準高速鐵路的客貨兼營站--新塘四站相倚,為永和大宗商品流通起到了保障的功能。隨着周嶺坳隧道的開通,永和已形成一個四通八達的陸上交通網絡;水路,鎮南一公裏的東江,新塘港設有海關、商檢局和保稅區、貨客運碼頭,貨物由此進出口,可直達港澳及世界各地;航空,永和距廣州白雲機場、深圳機場均在一小時車程之內,方便至極。
  在能源方面,鎮內建有50萬千伏安高壓輸變電站及廣東省配電中心、11萬伏變電站和即將建設的22萬伏變電站足可保證鎮工農業生産和第三産業用電的急需。在鎮內原有一個日産1萬立方米的永星自來水廠的基礎上,又籌集資金興建日産30萬立方米的新和自來水廠,連接新塘大墩水廠管道工程即將完工,完全可以滿足工業,民用水的要求。
  在通訊方面,6500門直撥世界各地的程控電話已經開通,隨着3座移動電話發射基站設施投産,永和鎮已擁有1萬門電話。
  優越的投産環境,使永和的招商引資工作初見成效。廣州汽車工業配件城、順竜高爾夫製品有限公司、荔湖高爾夫球場、永裕花園、國信康樂園、廣州環保産業園、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永和經濟區等大項目紛紛落戶永和。
  永和鎮工農業總産值13.46億元,其中農業總産值6600萬元,工業總産值12.0億元,農村人均收入4966元,工商稅收1790.8萬元,存款餘額4.9188億元。新特電器廠生産的碎紙機及考勤機;上海大衆汽車(廣州)有限公司裝配的桑塔納小汽車及維修工藝;泰揚機電有限公司生産的監控及報警器;嘉泰陶瓷(廣州)有限公司生産的TTG西班牙式琉璃瓦;東華水泥有限公司生産的東力牌水泥;禾威塑料製品有限公司生産的PVC-V蕊層發泡復合管;遠華色母廠有限公司生産的色母粒、塑膠染料及顔料;順竜高爾夫球製品有限公司生産的高爾夫球頭、桿及棒;蒲幼紀念禮飾品有限公司生産的證章、擺件、禮品及飾品;增遠傢具發展有限公司生産的木傢具等成為永和鎮的十強産品。
  實際利用外資1060萬美元,外貿出口總額1600萬美元,廣東東凌集團植元元油脂加工廠,年産值逾200億元。
  農業狀況
  改革開放後,永和鎮確立了“農業穩鎮”戰略,按照“穩糧、擴花、優果、扶竜”的發展思路,通過大力實施科技興農,因地製宜地指導和引導農民面嚮市場,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進行農村、農業結構調整,積極發展都市型農業,把發展創匯型農業、生態型農業作為調整目標,把農産品質量安全、環保鮮活農産品作為主攻方向,促進一産業嚮二、三産業延伸作為調整重點,努力實現特色、規模、品牌、效益的突破,有力地促進了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的可持續發展。至2002年止,全鎮現有水田總面積11692畝,水稻種植面積6492畝(單造),經濟作物總面積5200畝(其中,蔬菜2800畝,花卉900畝,甜玉米1500畝),淡水養殖總面積為249公頃(含山塘,水庫養殖),水果總面積為18000畝,其中荔枝為10500畝,烏白欖、竜眼等水果為7500畝。水稻、經濟作物、水果的種植面積分別占總面積的44.5%、32%、23.5%。引進了東凌蔬果物流項目,東凌安全食品物流中心區擬開發建設;塔崗、九如連片農業示範基地的規劃已完成,擬進行建設。
  2002年,實施《優質稻畝産500公斤高産栽培技術規程》達11500畝,品種以“粵豐占、中二軟占、汕小占、美野絲占”等為主,平均畝單産378.5公斤,糧食創高産綜合示範總面積連片800畝,平均畝産437.5公斤,全年糧食總産值達4914噸;蔬菜總産達9000噸,産值達1400萬元;荔枝實收3.2萬擔,産值達620萬元;其它經濟作物(甜玉米、花卉)産值達500萬元;淡水養殖總産達3361噸,産值達1546萬元;全年實現農業總産值7161萬元,同比增長5%。
  林業生産概況:全鎮現有山林總面積6萬畝,以速豐生産林等生態公益林為主,形成了義務植樹、社會造林並舉、全社會廣泛參與的造林緑化新格局。
  水利設施建設概況:鎮內建有余家莊、水星、紅旗等三座大中型水庫,其中余家莊水庫水面面積為800畝,水星水庫水面面積為400畝,紅旗水庫水面面積為200畝。余家莊水庫生態文化旅遊休閑區的規劃設計已完成,擬進行建設;永和“一河兩岸”工程正在規劃設計中,首期緑化、美化工程將於2003年完成。
  2004年機構改革,撤銷永和、仙村、沙埔、寧西4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新塘鎮。調整後:(1)荔城街道辦事處:管轄原荔城鎮湘江、繼梅、鳳凰、沿江、西園、興發、開園、富鵬、金竹、雁塔等10個居委會,慶豐、蔣村、逕嚇、群愛、新聯、金星、西瓜嶺、太平、三聯、五一、光明、明星、橋頭、棠村、蓮塘、棠廈、木潭、竜角、慶東、羅崗、夏街、隔塘、城豐、廖村等24個村委會和原仙村鎮嚇崗村委會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10個居委會和25個村委會,總面積149.71平方千米,總人口173808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155408人。街道辦事處駐原荔城鎮政府駐地。(2)增江街道辦事處:管轄原荔城鎮東湖、橋東2個居委會,光耀、聯益、五星、光輝、東方、西山、陸村等7個村委會和原小樓鎮白湖村委會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2個居委會和8個村委會,總面積49.48平方千米,總人口41571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35408人。街道辦事處駐址另行選定。(3)朱村街道辦事處:管轄原朱村鎮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1個居委會和12個村委會,總面積94.3平方千米,總人口35376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32366人。街道辦事處駐原朱村鎮政府駐地。(4)中新鎮:管轄原中新、鎮竜、福和3鎮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3個居委會和49個村委會,總面積323.62平方千米,總人口119560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109451人。鎮政府駐原中新鎮政府駐地。(5)石灘鎮:管轄原石灘鎮、三江鎮、沙莊街道辦事處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3個居委會和46個村委會,總面積182.25平方千米,總人口132889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109239人。石灘鎮政府駐原石灘鎮政府駐地。(6)新塘鎮:管轄原新塘、永和、仙村(嚇崗村除外)、沙埔、寧西5鎮的行政區域範圍,共有16個居委會和75個村委會,總面積280.48平方千米,總人口391196人,其中常住戶籍人口218283人。鎮政府駐原新塘鎮政府駐地。
黑竜江省雞東縣永和鎮
  永和鎮地處完達山係西南端,土壤以草甸子土和白漿土為主,屬於大陸性氣候,全年積溫2500℃左右,全鎮有林地面積103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7%,水域面積5000畝,鎮政府所在地永和村距縣城16.5公裏,西接雞西市恆山區,東鄰平陽鎮,南與俄羅斯搭界,北靠雞東鎮。
  永和鎮建鎮時間較短,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農業主要以種植玉米、大豆、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烤煙、萬壽菊、甜菜、亞麻、白瓜、西香瓜等。同時,鎮內礦産資源十分豐富,主要以煤炭為主,年産量非常可觀。
  
  230321105 永和鎮
  230321105001 永和社區
  230321105200 永和村
  230321105201 公平村
  230321105202 永勝村
  230321105203 東安村
  230321105204 新樂村
  230321105205 林安村
  230321105206 保安村
  230321105207 東進村
  230321105208 永慶村
  230321105209 新河村
  230321105210 新安村
  230321105211 長安村
浙江省上虞市永和鎮
  永和鎮位於上虞市東部,總面積31.32平方公裏,人口1.7萬,東面緊鄰個私經濟發達的余姚、慈溪等地。近年來,永和鎮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工業經濟取得長足發展,全鎮已有各類工業企業300多傢,2004年實現工業總産值5.65億元。
  近年來,永和鎮圍繞“富裕永和、和諧永和”建設目標,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大力發展邊界經濟,已初步形成以工業功能區為平臺,號碼機為特色産業,小傢電、五金、仿古傢具等為支柱産業,“錦綉四明”項目為亮點的經濟發展框架,2008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4.95億元,工業總産值9.03億元,財政稅收收入24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69元。農業生産探索創新,已形成蔬菜、畜禽、水産三大基地,在鞏固糧食生産基礎地位的基礎上,積極創新經營機製,成立浙江省首傢糧食生産合作社---虞東糧食生産合作社,全鎮專業性農業合作社已達到7傢。投資環境日趨優化,教育衛生設施日益改善,道路交通暢通便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城鎮總體利用規劃已完成修編,3.5萬伏永徐變電所投産運行,設計日供水量3萬噸的永和水廠正在加緊建設,占地面積61公頃的 “錦綉四明”旅遊度假區即將全面建成,總面積達1平方公裏的工業功能區拓展區塊已開始規劃。
  2006年4月,永和鎮的行政村由27個調整為8個:撤銷青賢嶺村、剡嶴村、項傢村、張叉村、金星村,合併設立項傢橋村,村委會駐原項傢村內;撤銷永和村、婁閘村、三村村、丁傢村,合併設立永和村,村委會駐原永和村內;撤銷石溪橋村、戚傢村、泗明港村,合併設立三橋村,村委會駐原泗明港村內;撤銷上徐村、安渡村、馬傢村、兩單村,合併設立安傢渡村,村委會地點設在原安渡村內;撤銷牛欄口村、萬嶴村、萬傢村,合併設立青峰村,村委會駐原萬嶴村內;撤銷麻嶴村、新朱巷村,合併設立新嶴村,村委會駐原新朱巷村內;撤銷朱勝村、店前村、趙丁村、麻園村,合併設立朱巷村,村委會駐原朱勝村內;撤銷高墩村、大陡畈村,合併設立大墩村,村委會駐原大陡畈村內。
  代碼:330682107 郵編:312361 
  www.yonghe.gov.cn
貴州省甕安縣永和鎮
  永和鎮建鎮於1991年,位於貴州甕安縣城東部,東鄰黃平縣,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轄15個行政村,總人口2.38萬人,總面積123多平方公裏。擁有耕地面積2.37萬畝,其中:田1.16萬畝,土1.21萬畝。境內煤炭資源豐富,探明儲量有2億多噸,素有“黔南煤海、甕安煤都”之稱。
  2003年社會經濟發展綜合指標排名全州鄉鎮的第九位,實現工、農業總産值9974萬元(其中工業總産值7871萬元,農業總産值2103萬元),實現財政稅收470萬元(含基金收入),人均財政收入17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02元;糧食總産量12565噸,原煤産量23萬噸,焦煤産量11萬噸;人口自然增長率在9‰以內。
廣東省清遠市連山縣永和鎮
  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轄鎮。明嘉靖年間設永福鄉,1940年稱永和鄉,1956年城區設鎮,鎮郊農村改附城鄉,1958年改永和公社。曾為縣府駐地。1980年城區復鎮,1983年設區,1986年區鎮合併。位於縣境北中部,距縣城8.5公裏。面積65.8平方公裏,人口1.3萬。國道323綫過境。轄永和圩、白羊、桂聯、紅陽、中陽、盧屋寨、永聯、上沙、嶺洞9個管理區(村委會)。工業品有鬆香、氯酸鉀、油漆、食品、飲料等。農業主産水稻。是與廣西賀縣、湖南江華等毗鄰地的商品和農副産品集散地。
  永和鎮現包括原永和鎮轄村,以及合併大富、上草兩個鄉鎮所轄的所有自然村。
No. 13
  永和鎮 面積:32平方千米 人口:1.68萬人 代碼:330682107 郵編:312361 
  現轄8個行政村:項傢橋村、永和村、三橋村、安傢渡村、青峰村、新嶴村、朱巷村、大墩村。鎮政府駐永和。
  
  2003年底,轄27個村委會,人口16416人,面積28.9平方千米。
  2006年4月21日,上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永和鎮行政村規模的批復》(虞政發[2006]24號),同意永和鎮的行政村由27個調整為8個:撤銷青賢嶺村、剡嶴村、項傢村、張叉村、金星村,合併設立項傢橋村,村委會駐原項傢村內;撤銷永和村、婁閘村、三村村、丁傢村,合併設立永和村,村委會駐原永和村內;撤銷石溪橋村、戚傢村、泗明港村,合併設立三橋村,村委會駐原泗明港村內;撤銷上徐村、安渡村、馬傢村、兩單村,合併設立安傢渡村,村委會地點設在原安渡村內;撤銷牛欄口村、萬嶴村、萬傢村,合併設立青峰村,村委會駐原萬嶴村內;撤銷麻嶴村、新朱巷村,合併設立新嶴村,村委會駐原新朱巷村內;撤銷朱勝村、店前村、趙丁村、麻園村,合併設立朱巷村,村委會駐原朱勝村內;撤銷高墩村、大陡畈村,合併設立大墩村,村委會駐原大陡畈村內。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市
  上虞市轄鎮。1992年由原永徐、朱巷兩鄉合併建鎮。位於市境東部,距市區17.2公裏。面積31.5平方公裏,人口1.7萬。餘上運河、百梁公路過境,水陸交通便利。轄青賢嶺、剡嶴、張叉、項傢、金星、永和、婁閘、三村、丁傢、戚傢、石溪橋、泗明港、上徐、安渡、馬傢、兩單、牛欄口、萬嶴、萬傢、麻嶴、新朱巷、趙丁、店前、朱勝、麻園、高墩、大陡畈、27個村委會。鄉鎮企業以醫療器械、紡織、五金、電子儀表、號碼機械、建築材料為主。醫療器械部分産品填補了浙江省的空白,並遠銷海外,農業以水稻、油菜、蔬菜種植為主。是市重點産糧區之一。
黑竜江省雞西市雞東縣
  永和鎮簡介
  永和鎮地處完達山係西南端,土壤以草甸子土和白漿土為主,屬於大陸性氣候,全年積溫 2500度左右,全鎮有林地面積103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7%,水域面積5000畝,鎮政府所在地永和村距縣城16.5公裏,西接雞西市恆山區,東鄰平陽鎮,南與俄羅斯搭界,北靠雞東鎮。
  永和鎮建鎮時間較短,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農業主要以種植玉米、大豆、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烤煙、萬壽菊、甜菜、亞麻、白瓜、西香瓜等。同時,鎮內礦産資源十分豐富,主要以煤炭為主,年産量非常可觀。
No. 16
  永和鎮 永和鎮位於晉江市中部。人口80137人(2003年末)。轄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永和街。古跡有許加弄村的園通庵。
  [代碼]350582111:~201坂頭村 ~202山前村 ~203英墩村 ~204菌邊村 ~205力爭村 ~206上宅村 ~207古厝村 ~208福田村 ~209旦厝村 ~210割山村 ~211玉湖村 ~212後埔村 ~213玉溪村 ~214茂亭村 ~215馬坪村 ~216西坑村 ~217塘下村 ~218巴厝村 ~219內厝村 ~220周坑村 ~221永和村 ~222犁星村 ~223邵厝村 ~224錦嶺村 ~400永和工業區
  [沿革]1961年置永和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改鎮。1997年,面積30平方千米,人口6.3萬,轄坂頭、山前、英墩、菌邊、力爭、上宅、古厝、福田、旦厝、割山、玉湖、後埔、茂亭、馬坪、西坑、塘下、巴厝、內厝、周坑、永和、杏山21個村委會。
No. 17
  面積69k㎡,人口28051人。 [郵編]343121 [代碼]360821106 [區劃]轄永和居委會,永和、永安、小湖、張巷、五星、下村、嶺上、行山、彭傢塘、超果、南山、竜山、白沙、尚書、林洲、西坑、錦源、習傢、南安、窯背、周傢等21個行政村。
No. 18
  轄:菊溪社區;三聯、新實、孚田、大嶺、泉塘、金橋、碾石、裏佳、石港湖、澄潭、石江、蔬菜12個村委會。
湖南省長沙市瀏陽市
  永和鎮總面積63.59平方公裏,轄6個行政村和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總人口2.35萬,其中農業人口1.53萬,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3320元。1997年進入瀏陽市十強鄉鎮、長沙市小康鄉鎮。
  紅檵木是永和農業經濟主要特色。全鎮耕地面積891公頃,2002年每個農業人口平均0.12公頃多。種植業以水稻和花木為主。1998年以來立足紅檵木特色資源,提出了“以紅檵木為竜頭、其他名貴花木配套發展”的一鎮一品農業産業結構調整戰略,成立了紅檵木研究所,註册了紅檵木産業發展有限公司,建立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運作模式,建成了全國規模最大、品質最優、品種最齊的紅檵木生産基地,“紅檵木四季開花和高溫不返青基因組培”科研項目被列入國傢“星火計劃”。全鎮花卉苗木面積達8000畝。林業用地占全鎮總面積的64%,林木以用材林、油茶林、果木林為主。養殖業較興旺,年飼養牲豬最多時達到3.58萬頭。全鎮可利用水面600公頃,人均.4畝,發展水産業具有良好條件。
  永和境內大溪河深潭底下所産菊花石,雕琢成各種工藝品,馳名中外,被譽為“全球一”;境內從東到西8公裏長的地段,藴藏豐富的磷礦石,已開採近40年,所産磷礦石、磷肥、黃磷暢銷國內;域內還有10.5平方公裏的海泡石礦區。通過長期的努力,已形成了開採、加工、礦産資源的工業産業,同時帶動了其他輔助工業的崛起。目前共有企業31傢,還有國有中型企業湖南磷化工總廠和永和磷肥廠。
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
  永和鎮位於興寧市興城東部,距興城10公裏,周邊6個鎮(東鄰徑南;南靠壢陂、新圩鎮;西連寧新、寧中、寧塘;北接石馬、徑心),面積110平方公裏,山地面積約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3.5%,共有耕地面積19530畝,其中水田面積16325畝,三高農業面積11350畝。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兼有山地、平原和丘陵,轄24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有10768戶,共46280人,其中農業人口43603人,非農業人口2677人。2006年全鎮國民生産總值3.18億元,鎮級財政收入340萬元,農村年人均收入3940元。
  永和鎮地理位置優越,交能便利。205國道貫穿永和13公裏,梅河高速公路大成、新崗設立出入口,距圩鎮僅有4公裏,境內已實現村村通公路,全鎮鄉村公路網總長為360公裏(主村道達110公裏,其中水泥硬底化公路為75公裏);通訊建設日新月異,全面開通了城鄉程控電話和移動電話,城鄉電話交接機總容量達6518門,電話可直拔全國和世界各地,電傳、電報、特快傳遞、圖文傳真、網絡等現代化通訊一應俱全。
  資源豐富,投資環境優越。境內各種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産資源有鉛、鋅、銅、稀土、磁鐵等十多種,腐竹、紙扇、綫香是本鎮的傳統工藝,製作歷史悠久,名聞內外。可供開發利用的低山、丘陵廣,水、電資源富足,並有雞鳴山、福嶺水庫、黃泥陂水庫等風景幽雅之地,有充足的勞力資源。近幾年來,建設了永興果場、青鬆豬場、永安養殖場、梅州市恆興公司等“三高”農業基地,共吸引了強力輪胎翻新廠、永和塑料廠、永和福利新型磚廠、廣東鴻利豐農林發展有限公司、東莞以純製衣、華日煙花爆竹倉庫、鑫源自來水公司、永和小水電等企業。目前,這些項目大部分已經投産,使我鎮的稅源渠道得到拓寬,經濟實力進一步得到壯大。
  目前,鎮機關幹部、職工有152人,其中行政人員58人,事業單位人員94人,村幹部153人,離退休幹部32人,護林員23人,合計360人,每月市下撥經費15萬元,而實際每月鎮政府支出達30萬元,每月鎮政府工資及開支缺額達15萬元。全鎮共設有40個黨支部,全鎮黨員1651人。全鎮共有2間中學(永和中學1250位在讀學生、永興中學1230位在讀學生),31間小學(共有3668在讀小學生,其中有19間完小),中小學教師309名。
  2006年,我鎮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十屆四次全會精神,結合鎮情,製訂工作計劃,突出建設“一間學校、二條主村道、三個基地、四個項目、五項工程”,加快發展步伐。
  一間學校:按照市委“文化先進市”的要求,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永和中學在校友及在外鄉賢的鼎力支持下,擬投資1000多萬元,按省一級標準對永和中學進行擴建,目前,操場徵地平整工作已基本完成,今年重點抓好學校擴建工程盡快開工。
  二條主村道:欲要富,先修路。今年鎮領導班子將鄉村公路硬底化建設作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力爭今年完成國道至雞鳴山道路水泥硬底化及三楓片老國道圩鎮至藍排、仁裏段水泥硬底化。
  三個基地:以辦好梅州市恆興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興辦的環保型、標準化、現代化養雞場,永興果場瑞發養殖場的二元種豬和三元雜交瘦肉型養殖場、青鬆種豬場等三個基地,實現養殖業在農業中比重的新突破,輻射帶動周邊農戶,增加農民收入。
  四個項目: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同時,跟蹤服務“東莞東越服裝有限公司(以純製衣)、廣東鴻利豐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強力輪胎翻新廠新生産綫、永和新型福利磚廠”等四個項目,讓他們盡快投産見效,為永和拓寬稅源,發掘新的經濟增長點。
  五項建設:一是隊伍建設。紮實開展保持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特別是加強領導班子講團结、講大局、講奉獻、做好表率,樹立“敢於發展、敢為人先、敢於負責”的“三敢”意識。二是制度建設。完善機關學習、工作、紀律、值班、請假、接待等制度,確保機關正常運轉,各項工作的圓滿完成;完善領導挂點、幹部駐村制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為人民服務觀念,樹立機關形象。三是圩鎮園區配套設施建設。進一步美化、淨化、亮化圩鎮建設,完善工業園區的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使更多的企業落戶工業園。四是黨風廉政建設。切實抓好黨廉責任製的落實,做到廉潔從政、幹淨幹事。五是機關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完善機關文化體育設施(籃球場、羽毛球場等),豐富機關幹部文娛活動,致力打造學習型、活躍型機關新形象,增強幹部凝聚力、戰鬥力。
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
  永和鎮位於金口河區西南,大渡河北岸。鎮轄新民、新樂、新華、新光、勝利五個行政村(31個組)和官村、和平、濱河路三個社區,計9003戶, 21281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4312人,農業為口6969人(新光村300戶,1071人;新華村313戶,1361人;勝利村97戶,412人;新民村635戶,2305人;新樂村464戶,1820人),有漢、彝、蒙、回、藏、白、苗等11個民族。
  永和鎮幅員面積約90平方公裏,有農業耕地2963.6畝,農業人平耕地0.4畝,水域面積約4321畝,森林覆蓋率為47%,礦産資源豐富,主要礦産有:白雲石、黃鐵礦、水晶、錳礦、鉛礦、磷礦、沙金、煤礦、硫鐵礦等。
  永和鎮交通方便,有8.5公裏鐵路專綫與成昆綫相連,金烏公路貫穿全鎮四個村,峨金公路更是成為我鎮與外區縣溝通的橋梁。我鎮有機耕道約25.5 公裏,至此我鎮已實現“村村通公路”。
  永和鎮水資源充足。鎮內有永和鎮電站和道林子電站,永和鎮電站屬於鎮級電站,裝機360KW。裝機5.5萬KW的永樂電站也在境內。另外,我鎮還可新建2—3個2×500KW的梯級電站。
  全鎮教育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現有農技站一個、成人技校一所、小學四所,校捨面積4078.5平方米。
  近年的發展使我鎮人民物質文化生活質量顯著提高,2005年人均純收入已達2340元,其中新民2167元,新樂2197元,新光2105元,新華2045元,勝利2675元。
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
  永和鎮座落於鳳岡縣東南面,距縣城約27公裏,面積111多平方公裏,與何壩鄉、進化鎮、王寨鄉、蜂岩鎮及思南縣楊傢坳鄉毗鄰。全鎮轄4個行政村,50個村民組,總人口2.543萬人,耕地面積為2.87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17畝,土壤多為黃壤土,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鎮。
  2003年永和鎮國內生産總值為3385.2萬元,財政收入27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734元,2004年奮鬥目標是國內生總值保持8.5%的遞增,財政收達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850元以上,實現人均增收100元目標。
  永和鎮已經形成了較為合理的産業結構,並取得了較快發展。傳統産業的基礎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2003年糧食總産達12430噸;支柱産業烤煙迅速發展狀大,2003年烤煙産量為1.9萬擔,實現産值694萬元,創稅138.95萬元;後續畜牧産業發展已初具規模,2003年全鎮生豬存欄17207頭,出欄10475頭,完成畜牧稅費81693元;以雙孢菇為主的特色産業,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全鎮現有種植農戶400戶,種植面積400畝,預計實現利潤120萬元。
No. 23
  621025103000 永和鎮
  621025103200 上南村
  621025103201 寺村
  621025103202 於傢莊村
  621025103203 樊村
  621025103204 安興村
  621025103205 下南坡頭村
  621025103206 羅兒溝圈村
  621025103207 房河村
  621025103208 城關村
鳳岡縣永和鎮名片-貴州省遵義市
  永和鎮位於鳳岡縣東南面,距縣城27公裏,東與思南縣楊傢坳鄉、停子壩鄉交界,西與何壩鄉接壤,南與蜂岩鎮、王寨鄉相嵌,北與石徑鄉毗鄰,全鎮緊靠美麗的六池河畔,所轄4個行政村,50個村民組,總人口24516人,總面積117.5平方公裏,其中耕地面積28708.8畝。永和鎮屬季風氣候,適合稻穀、玉米等農作物的生長,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鎮。2004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050元,地方生産總值3676.3萬元,計生率為95.9%。全鎮基礎設施建設在黨委政府的協調努力下,已趨於完善。社會治安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英文解釋
  1. :  Yonghe Town
近義詞
永和
包含詞
永和鎮總站永和鎮曾峑季高明秀樓
增城市永和鎮天祥玩具廠啓東市永和鎮利昌羊毛衫廠
乙卯中秋初夜見月欲登樓而陰五鼓如永和鎮省七兄月色如晝正寧縣永和鎮農技農經服務站
分類詳情
張開長安村張開長安村張開和平社區張開新民村張開保安村
張開張巷村新安村嶺上村於傢莊村西坑村
西坑村永和村永和村永勝村永和村
永和村永和社區沙溪村勝利村勝利村
長嶺村工業區周傢村白沙村金橋村
大成村永聯村吉慶村新華村高橋村
回竜村竜塘村新河村大嶺村林場村
白羊村新光村魚塘村竜山村塘下村
玉溪村周坑村福田村上宅村山前村
玉湖村永和社區公平村東安村新樂村
東進村永慶村三橋村青峰村新嶴村
大墩村窯背村錦源村彭傢村南安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