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級行政區劃 : 順昌縣 : 將樂縣 : 吉水縣 : 資中縣 : 高要市 : 章貢區 [顯示全部] > 水南鎮
顯示地圖
目錄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水南鎮
  水南鎮位於贛州市章貢區南部,古稱黃金洲,曾稱黃金鄉、水南公社、水南鄉。東臨火車站,南隔章江與沙石鎮相鄰,西與贛州機場、黃金區接壤,東南北三面環水總面積10平方公裏,交通十分便利,鎮政府距火車站3公裏,距黃金飛機場2.5公裏,市政中心、市體育中心、圖書館均建在境內,水南已成為贛州市的政治、體育、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的重點開發地域。
  水南現有金竜、金湖、高樓、南橋、臘長、長塘等6個村民委員會,74個村民小組,嶺頭上、沙角2個居委會,總戶數6319戶,總人口27825人,其中男性13888人,農業人口23251人,全鎮漢族居多,在高樓有閤族藍姓8戶30人。鎮政府駐嶺頭上;距新城區市委、市政府1公裏,距區政府3公裏,內設7辦1所,黨政、鎮村建設、農業、企業、計生、農經審計、綜合治理辦公室和財政所,在職人員68人,駐鎮企事業單位有章貢區水南國稅分局、水南地稅所、水南工商所、南橋信用社、農業銀行新區支行水南營業所、南電公司、九0九隊、市安居工程、贛州監獄等。
  水南鎮地勢平坦,農業以蔬菜、畜禽、水産為主,工業較齊,以采掘、建材、化工、食品為支柱,贛州市建設用材的沙、石子、紅磚50%來源於水南。勞動力豐富,能工巧匠多,裝修裝潢隊伍遍及全國各地。隨着新區的開發建設,水南已成為辦廠、商貿、房地産開發的風水寶地。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30376男15505女14871家庭戶戶數7968家庭戶總人口(總)29421家庭戶男14824家庭戶女145970-14歲(總)66410-14歲男34750-14歲女316615-64歲(總)2161515-64歲男1110515-64歲女1051065歲及以上(總)212065歲及以上男92565歲及以上女119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4370
  下轄村
  
  南橋村臘長村高樓村金竜村金湖村長塘村黃金村
廣東省高要市水南鎮
  水南鎮位於高要市的西北部,全鎮總面積126平方公裏,管轄14個村民委員會和一個居民委員會,有119條自然村,總人口1.45萬多人。
  鎮山多林密,空氣清新,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全鎮擁有耕地面積5692畝(其中水旱田5195畝),山地面積168697畝。主要的土特産有桂皮、桂油、石槁、鬆香、佛手、巴戟等等。
  近年來,鎮的工業生産有較大發展,形成了以資源型工業竜頭,開發地方資源型深加工為主體的工業格局。桂皮廠、桂油廠、供發電站、蜜蜂公司、綜合廠等多傢企業,經過不斷的技改挖潛後,發展後勁不斷增強,效益不斷提高。
  “三高”農業增創新優勢,形成十一大商品生産基地,即6萬畝石槁基地、9萬畝玉桂基地、9萬畝鬆脂基地、4000畝佛手基地、2萬畝杉林基地、1.5萬畝油茶基地、1500畝巴戟基地、3000畝水果基地、1000畝竹筍基地、8000群蜜蜂基地、650畝桂苗、佛手苗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投資了約3200多萬元進行村村通水泥路的“八達”工程、程控電話、自來水廠等設施配套日臻完善,投資環境逐步改善,為鎮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水南鎮位於高要市北部,鎮域東北與廣寧、四會兩縣市交界,西南分別與本市的樂城、祿步等鎮接壤,縣道平賓(祿步平水至廣寧賓亨)綫橫貫其中,距肇慶僅50公裏,距廣州150多公裏,全鎮實現了村村通水泥硬底化道路。全鎮總面積126平方公裏,其中山地面積16.8萬多畝,耕地面積4500多畝。轄14個村民委員和1個社區居委會,13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4萬多人,其中鎮城區非農業人口1010多人。主要姓氏有陳、甘、賴、楊、鐘、蘇、盧等。
  2006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0350萬元,比增5%;工農業總産值13104萬元,比增5%;財政稅收入庫179.8萬元,比增112.8%;招商引資取得突破性發展,簽訂項目合同3100萬元,實際引進民營資金1500萬元;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985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4938.5元,比增3.9%。
  水南鎮礦産和土特産資源十分豐富。高品位的瓷土儲量大,土特産以肉桂、石槁(香粉)、深山蜂蜜、鬆香、南藥佛手、柑桔(沙糖桔、貢柑)等為主要産品。
  水南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0875男5585女5290家庭戶戶數2978家庭戶總人口(總)10729家庭戶男5472家庭戶女52570-14歲(總)33770-14歲男17610-14歲女161615-64歲(總)634115-64歲男327915-64歲女306265歲及以上(總)115765歲及以上男54565歲及以上女612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0345
  下轄村莊
  
  水南村坑告村坳蘭村山寮村社坑村對口村西牛村雙坡村下坪村江背坑村洲村村坑口村大播村分界村
四川省資中縣水南鎮
  水南鎮位於資中縣城以南,是省級資中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資中縣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是資中縣工業重鎮,地處成渝“一條綫”經濟走廊,為成渝高速公路資中進出口所在地,成渝鐵路、321國道、成渝高速公路、資威公路、沱江河橫貫全境。全鎮面積46.51平方公裏,海拔高度:339米。轄23個行政村、214個村民小組,6個社區、5 7個居民小組,總人口7.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1229人,耕地面積17793畝,其中土9006畝、田8387畝,退耕還林3188畝,有鄉村公路85.9公裏,3座小二型水庫,規模以上企業30戶,2 004年列為全國重點小城鎮。農業主産水稻、玉米、小麥,兼産甘蔗、花生、油菜籽、蔬菜。古跡有東岩唐代摩崖石刻。(如圖)
  水南鎮下轄村:奉安村聖宮村鬆山村交通村長山村李五溝村乘傢村長河堰村河聯壩村涼水井村九郎廟村坳泉村石堰河村姊妹橋村大石橋村壘房衝村瓦窯壩村碑溪村高山村石膏村板橋村釺子墳村花香村
  水南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56304男28673女27631家庭戶戶數16427家庭戶總人口(總)55331家庭戶男28215家庭戶女271160-14歲(總)130130-14歲男67900-14歲女622315-64歲(總)3939215-64歲男2005815-64歲女1933465歲及以上(總)389965歲及以上男182565歲及以上女2074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5561
福建省將樂縣水南鎮
  鄉鎮概況
  水南鎮位於將樂縣境中部,總面積25.4平方公裏,鎮政府駐地溪南村處縣城金溪河南岸,距縣城1公裏。福銀高速公路、省道金泰綫、嶺文綫縱貫境內。1998年1月,水南建鎮。原農場1至6管區分別改為乾灘、渡頭、溪南、三班、水南、新興等6個村委會;6月,水南鎮設立林場、黃紫墩、金華園、白雲山莊、陳厝隴、金華等6個居委會。2003年5月,林場、黃紫墩、金華園、白雲山莊、陳厝隴、金華等6個居委會整合為金華、銀華2個社區居委會。2005年1月,鎮政府從水南村遷至溪南村。全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委會、20個村民小組,有3944戶11772人。
  全鎮有耕地面積1488畝,其中水田1232畝;林業用地面積3.06萬畝,其中有林地3.03萬畝,森林覆蓋率79.5 %,林木蓄積量7.67萬立方米,立竹量18萬根。礦藏有煤、鐵、鉛、鋅、石灰石、粘土等。
  境內人文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這裏已有人類生息,現存遺址5處。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葬於烏石山腰。九八洞位於境內東南,內有1萬年前哺乳動物化石。四望臺、春岩、寶頭岩、蛟窟等處景觀壯美。
  農業
  1991年,全鎮農業總産值8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160元。糧食作物種植3906畝,經濟作物種植2699畝。1993年,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部分農田實行稻、菜輪作,擴大商品菜種植面積,建立商品菜基地,開發更新果園,發展養殖業。1997年,農場第二、三、四管區引種煙葉共80畝,烤煙産量6噸。1998年,引進飼養淡水白鯧、單性羅非魚、彩虹雕等新品種。1999年,烏石坑茶園失管拋荒。2000年,引種花卉。2001年,三間渡茶園改造開發為耕地。至2002年,水南鎮茶葉種植面積減為零。 2005年,全鎮農業總産值12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6元。糧食作物種植1113畝,種植面積比1991年減少72%;經濟作物種植2437 畝,種植面積比1991年減少10%。糧食總産量416噸,畝産374公斤;果園1013畝,産果302噸,其中柑桔園372畝,産量237噸、梨園113畝,産量30噸;食用菌幹品産量76噸;煙葉種植 406畝,産量51噸;蔬菜與瓜果種植1653畝,總産量5123噸;淡水産品産量692噸 ;牛存欄116頭,羊存欄10頭、豬存欄3320頭;傢禽存欄2.53萬衹。
  鄉鎮企業
  1991年,全鎮有企業329傢,從業人員2224人,總産值3178萬元。工業企業有化工、木製品、雕刻、機械修理製造、建材、采掘、農副産品加工等。此後,相繼引進礦産品加工、彩色印刷、變形拖拉機組裝改造、豆腐條加工、小傢具、人造板等私營工業企業。個體、私營批發零售企業和餐飲、旅館、運輸、娛樂、健身等服務企業迅速發展。雕刻、小傢具等産品銷往日本、東南亞及歐洲等國傢和地區。各村以出租廠房、住房等方式辦有糧食加工、竹木製品、機械修理、旅館、飲食等企業。有相當部分農戶在自傢房屋開辦小飲食、舊商品雜貨店等。1998年後,水南茶廠、三澗渡茶場、水南茶隊、鴻泰房地産公司、機磚廠、木雕總廠、漆藝廠等集體企業相繼改製為民營企業或破産。2005年,鎮內有企業633傢,從業人員2478人,總産值18948萬元,實現利稅831萬元。其中三華膠合板廠、木雕廠、錦達木業有限公司等3傢企業年産值達500-1000萬元,三農重鈣公司、綜合農場煤礦、東南礦業、華田木業等企業年産值達千萬元以上。
  文化教育衛生
  1991年,境內中心校附設初中部有教學班6個,在校生342名;小學1所,在校生847名;幼兒園1所8個班,在園幼兒428名;教職工總數74名。1997年9月,水南中心校附設初中部與小學部分開辦學,初中部改為初級中學,校捨建於水南白雲山莊。同年,鎮中、小學通過省政府"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1999年7月,水南中學開設電腦室,配電腦30臺。2000年5月,水南幼兒園被三明市教育局評為農村示範幼兒園。2001年8月,水南初級中學增設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招收首屆高一新生6個班共336人。2001-2005年間,水南小學綜合樓、水南中學實驗樓、高中部教學樓、學生食堂綜合樓、2幢學生宿舍樓、400米跑道運動場等先後建成。2004年6月,水南小學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1月,水南中學通過省三級達標學校驗收。2月,水南中學被國傢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共青團中央少年部、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和中國兒童中心評為"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當年底,水南鎮有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2344名,其中初中生1104名、高中生1240名,教職工153名;小學3所,在校生939名,教職工60名;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984名,教職工232名。
  1991年水南鎮文化技術學校有兼職教師2名,主要開展電腦培訓教育。1996年6月,成立三明市第一個專業計算機應用職業技能鑒定站。文技校逐步發展為文化進修、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技術學校。1997年通過省政府"兩基"驗收。2000年成立三明市第一個ATA考試站。2003-2005年,連續三年獲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頒發的2002-2004年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先進單位""優秀單位"奬。2005年有專兼職教師7名,培訓場所2678平方米。
  1991年,水南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社區文娛活動活躍,有村女子樂隊、老年人業餘舞蹈隊、竜燈隊等。每逢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群衆自發組織開展舞竜燈、舞獅等文化體育活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門球、田徑等體育競賽活動常年開展。2001年,新建門球場1個;新建全民健身體育路徑場所 1個,場內安裝慢步機等健身器材15件(套)。2004年,各村新建或改建村老年人活動中心,總占地面積720平方米。次年,新建全民健身體育路徑場所 1個,場內安裝慢步機等健身器材12件(套)。2005年,鎮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
  由於水南鎮地處城南,未設廣播站。 各行政村閉路電視及調頻廣播與縣城同時開通。1996年,閉路電視延伸到自然村。2004年,全面實現縣、鎮、村(自然村)閉路電視聯網,可以收看30套電視節目。電視覆蓋率100%; 程控電話也與縣城同年開通。1997年,實現"村村通電話"。2005年,固定電話用戶約3900多戶,電話入戶率達99.6%,移動電話擁有量3800部,擁有率32%;家庭電腦普及。
  1991年,水南農場衛生所有醫護人員4名,床位2張。1993年,醫護人員增至7名,床位6張。1999年,因拆遷改造,水南農場衛生所撤銷,醫護人員各自回村開設村衛生所。2005年,鎮內有村衛生所5個,社區衛生室2個,共有醫護人員13名,衛生所(室)均達到甲級衛生所(室)標準。
  鎮村建設
  1991年後,按照城區建設規劃要求,境內先後改造三華大道、溪南路等街道,相繼新建竜珠大酒店、天竜酒店、水南財政所、航華大廈、山水大酒店、盛亞花園、鎮政府辦公樓等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1992年,鎮政府駐地至渡頭村、新興村共計4.2公裏的水泥路面鋪設完成。1997年9月,鎮政府駐地至乾灘村柏油路鋪設完成,實現村村通硬化公路。1999年,拆遷改造水南橋頭,鎮政府辦公樓、農場電影院、水南農場衛生所、企業供銷公司等一批建築拆遷。2002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生産生活用電實現城鄉同網同價。2005年,新建成鎮政府辦公樓(由水南村遷建溪南村),建築面積3670平方米。15年中,先後有渡頭村、水南村 、新興村、溪南村、三班村等村建新村部;鎮內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進行新村建設和舊村改造,多數居民和農戶建新房,全鎮共新建居民住房1500戶,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全鎮人均住房面積36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建成區面積拓寬,高層建築逐年增多,逐步形成三橫五縱網絡。2005年,全鎮公路通車總里程13公裏,鎮政府駐地建成區面積353公頃。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18694男9966女8728家庭戶戶數5045家庭戶總人口(總)17468家庭戶男9073家庭戶女83950-14歲(總)38900-14歲男21430-14歲女174715-64歲(總)1394215-64歲男736415-64歲女657865歲及以上(總)86265歲及以上男45965歲及以上女403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0696
  下轄村
  
  乾灘村渡頭村溪南村三班村水南村新興村南排村
福建省順昌縣水南鎮
  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順昌縣水南鎮位於閩北金溪、富屯溪交匯處,水南大橋飛架南北,把水南鎮與縣城連為一體,是順昌縣經濟、文化以及對外開放的發展重鎮。
  全鎮總面積161平方公裏,9個行政村,2個林果場,人口18264人,耕地面積11328畝,山地面積191731畝,森林覆蓋率達到71%,木材蓄積量達39.7萬立方米,竹山面積16672畝,毛竹立株數達212萬根;有豐富的水力,礦産以及石材資源。這裏土壤肥沃,物産豐富,是良好的投資、發展場所。
  水南鎮黨委、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抓住機遇,發揮資源優勢,實施科技興農,優化産業結構,走貿、工、農發展路子。建材、電力、冶煉、竹木製品、食品加工迅速發展,木碗、木蝶、竹席、竹筷、清水筍等十幾種産品享譽海內外。1996年全鎮工農業總産值達14523萬元,其中:農業總産值達3823萬元,糧食總産量達7198噸,企業總産值219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620元,文化教育等各項事業蓬勃發展,8個村初步達到小康村的標準。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2069男11559女10510家庭戶戶數6789家庭戶總人口(總)21322家庭戶男10988家庭戶女103340-14歲(總)47040-14歲男24570-14歲女224715-64歲(總)1601815-64歲男840515-64歲女761365歲及以上(總)134765歲及以上男69765歲及以上女650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4533
  下轄村
  
  水南村陳布村餘墩村溪蘭村井壟村下沙村吉舟村新屯村文新村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水南鎮
  位置面積及概況
   水南鎮位於吉水縣東南部,作為吉安市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個鄉鎮,擁有國土面積342平方公裏。全鎮轄21個村委會,225個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約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約1921人。
  建製沿革
   水南鎮原為鄉、區、公社駐地。經省人民政府批準,1986年由鄉建製改為鎮建製。2001年,原邱陂鄉並不入水南鎮至今。
  總體地貌特徵及季候特徵
   境內六點二山一水二點八分田,圩鎮一萬畝平原,四周群山此起彼伏形成天然習障,全鎮屬半丘陵地區。水南地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春夏兩季氣候潮濕,雨量集中常有洪水出現,秋鼕雨量稀少,十二月起初霜,正月前後冷空氣活動頻繁,四至六月份雨量集中,降雪降溫明顯,二十年來平均氣溫攝氏十八點零二度。最高氣溫四十度,平均三十七點八度。最低氣溫零下五度。年降雨量一千五百一十二毫米左右,其中雷雨日七十三天,全年無霜期在二百九十四天左右。
  人文景觀
   水南鎮的革命戰爭年代屬於蘇區,為公略縣縣址所在地,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留下朱德、曾山等革命先烈的足跡,其中就有公略縣舊址尊德堂、毛主席下塌的懷德堂、如開過黨員大會的西堡祠。
  主要經濟作物及特色産業
  水南地區宜種水稻、大豆、紅薯等作物。芝麻、花生、油菜、荊芥、甘蔗是當地傳統經濟作物,近幾年來水果種植在大量發展。境內藴藏豐富的鐵礦、煤礦資源,以天然植物為原料的藥用香料油的生産企業是水南鎮特色工業,水南腐竹更是水南獨有的農傢特色産品。
  經濟總量
   2005年,水南鎮實現工農業業總産值2.03億,其中工業總産值達1.03億,實現財政由入187萬元,農業人均純收入2764元。
  水南鎮黨委、政府確立“加快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步伐。努力構建各諧平安水南”的工作思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特色産業上下功夫,以新的理念力求新的突破,促進水南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0096男10629女9467家庭戶戶數4662家庭戶總人口(總)19538家庭戶男10206家庭戶女93320-14歲(總)53780-14歲男29580-14歲女242015-64歲(總)1338115-64歲男703915-64歲女634265歲及以上(總)133765歲及以上男63265歲及以上女705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9414
No. 7
  水南鎮 水南鎮位於將樂縣中部,轄2個社區、7個行政村。
  [郵編]353300 [代碼]350428105:~001金華社區 ~002銀華社區 ~201乾灘村 ~202渡頭村 ~203溪南村 ~204三班村 ~205水南村 ~206新興村 ~207南排村
  [沿革]
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
  概況
  水南鎮位於縣境中部,總面積25.4平方公裏,鎮政府駐地溪南村處縣城金溪河南岸,距縣城1公裏。福銀高速公路、省道金泰綫、嶺文綫縱貫境內。1998年1月,水南建鎮。原農場1至6管區分別改為乾灘、渡頭、溪南、三班、水南、新興等6個村委會;6月,水南鎮設立林場、黃紫墩、金華園、白雲山莊、陳厝隴、金華等6個居委會。2003年5月,林場、黃紫墩、金華園、白雲山莊、陳厝隴、金華等6個居委會整合為金華、銀華2個社區居委會。2005年1月,鎮政府從水南村遷至溪南村。當年,全鎮轄2個社區居委會、6個村委會、20個村民小組,有3915戶11750人。
  由於城區建設徵用耕地,鎮內耕地面積逐年減少,2005年,全鎮有耕地面積0.13萬畝,其中水田0.11萬畝,分別比1991年減少0.11萬畝和0.08萬畝;林業用地面積3.06萬畝,其中有林地3.03萬畝,森林覆蓋率79.5 %,林木蓄積量7.67萬立方米,立竹量18萬根。礦藏有煤、鐵、鉛、鋅、石灰石、粘土等。
  境內人文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這裏已有人類生息,現存遺址5處。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葬於烏石山腰。九八洞位於境內東南,內有1萬年前哺乳動物化石。四望臺、春岩、寶頭岩、蛟窟等處景觀壯美。
  農業
  1991年,全鎮農業總産值88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160元。糧食作物種植3906畝,經濟作物種植2699畝。1993年,調整農業種植結構,部分農田實行稻、菜輪作,擴大商品菜種植面積,建立商品菜基地,開發更新果園,發展養殖業。1997年,農場第二、三、四管區引種煙葉共80畝,烤煙産量6噸。1998年,引進飼養淡水白鯧、單性羅非魚、彩虹雕等新品種。1999年,烏石坑茶園失管拋荒。2000年,引種花卉。2001年,三間渡茶園改造開發為耕地。至2002年,水南鎮茶葉種植面積減為零。 2005年,全鎮農業總産值12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456元。糧食作物種植1113畝,種植面積比1991年減少72%;經濟作物種植2437 畝,種植面積比1991年減少10%。糧食總産量416噸,畝産374公斤;果園1013畝,産果302噸,其中柑桔園372畝,産量237噸、梨園113畝,産量30噸;食用菌幹品産量76噸;煙葉種植 406畝,産量51噸;蔬菜與瓜果種植1653畝,總産量5123噸;淡水産品産量692噸 ;牛存欄116頭,羊存欄10頭、豬存欄3320頭;傢禽存欄2.53萬衹。
  鄉鎮企業
  1991年,全鎮有企業329傢,從業人員2224人,總産值3178萬元。工業企業有化工、木製品、雕刻、機械修理製造、建材、采掘、農副産品加工等。此後,相繼引進礦産品加工、彩色印刷、變形拖拉機組裝改造、豆腐條加工、小傢具、人造板等私營工業企業。個體、私營批發零售企業和餐飲、旅館、運輸、娛樂、健身等服務企業迅速發展。雕刻、小傢具等産品銷往日本、東南亞及歐洲等國傢和地區。各村以出租廠房、住房等方式辦有糧食加工、竹木製品、機械修理、旅館、飲食等企業。有相當部分農戶在自傢房屋開辦小飲食、舊商品雜貨店等。1998年後,水南茶廠、三澗渡茶場、水南茶隊、鴻泰房地産公司、機磚廠、木雕總廠、漆藝廠等集體企業相繼改製為民營企業或破産。2005年,鎮內有企業633傢,從業人員2478人,總産值18948萬元,實現利稅831萬元。其中三華膠合板廠、木雕廠、錦達木業有限公司等3傢企業年産值達500-1000萬元,三農重鈣公司、綜合農場煤礦、東南礦業、華田木業等企業年産值達千萬元以上。
  文化教育衛生
  1991年,境內中心校附設初中部有教學班6個,在校生342名;小學1所,在校生847名;幼兒園1所8個班,在園幼兒428名;教職工總數74名。1997年9月,水南中心校附設初中部與小學部分開辦學,初中部改為初級中學,校捨建於水南白雲山莊。同年,鎮中、小學通過省政府"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驗收。1999年7月,水南中學開設電腦室,配電腦30臺。2000年5月,水南幼兒園被三明市教育局評為農村示範幼兒園。2001年8月,水南初級中學增設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招收首屆高一新生6個班共336人。2001-2005年間,水南小學綜合樓、水南中學實驗樓、高中部教學樓、學生食堂綜合樓、2幢學生宿舍樓、400米跑道運動場等先後建成。2004年6月,水南小學被省政府授予"福建省小公民道德建設先進集體"稱號。2005年1月,水南中學通過省三級達標學校驗收。2月,水南中學被國傢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共青團中央少年部、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和中國兒童中心評為"心中有祖國、心中有他人主題教育活動先進集體"。當年底,水南鎮有完全中學1所,在校生2344名,其中初中生1104名、高中生1240名,教職工153名;小學3所,在校生939名,教職工60名;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984名,教職工232名。
  1991年水南鎮文化技術學校有兼職教師2名,主要開展電腦培訓教育。1996年6月,成立三明市第一個專業計算機應用職業技能鑒定站。文技校逐步發展為文化進修、職業培訓、技能鑒定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技術學校。1997年通過省政府"兩基"驗收。2000年成立三明市第一個ATA考試站。2003-2005年,連續三年獲省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頒發的2002-2004年全國計算機信息高新技術考試"先進單位""優秀單位"奬。2005年有專兼職教師7名,培訓場所2678平方米。
  1991年,水南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社區文娛活動活躍,有村女子樂隊、老年人業餘舞蹈隊、竜燈隊等。每逢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群衆自發組織開展舞竜燈、舞獅等文化體育活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門球、田徑等體育競賽活動常年開展。2001年,新建門球場1個;新建全民健身體育路徑場所 1個,場內安裝慢步機等健身器材15件(套)。2004年,各村新建或改建村老年人活動中心,總占地面積720平方米。次年,新建全民健身體育路徑場所 1個,場內安裝慢步機等健身器材12件(套)。2005年,鎮文化站有工作人員2名。
  由於水南鎮地處城南,未設廣播站。 各行政村閉路電視及調頻廣播與縣城同時開通。1996年,閉路電視延伸到自然村。2004年,全面實現縣、鎮、村(自然村)閉路電視聯網,可以收看30套電視節目。電視覆蓋率100%; 程控電話也與縣城同年開通。1997年,實現"村村通電話"。2005年,固定電話用戶約3900多戶,電話入戶率達99.6%,移動電話擁有量3800部,擁有率32%;家庭電腦普及。
  1991年,水南農場衛生所有醫護人員4名,床位2張。1993年,醫護人員增至7名,床位6張。1999年,因拆遷改造,水南農場衛生所撤銷,醫護人員各自回村開設村衛生所。2005年,鎮內有村衛生所5個,社區衛生室2個,共有醫護人員13名,衛生所(室)均達到甲級衛生所(室)標準。
  鎮村建設
  1991年後,按照城區建設規劃要求,境內先後改造三華大道、溪南路等街道,相繼新建竜珠大酒店、天竜酒店、水南財政所、航華大廈、山水大酒店、盛亞花園、鎮政府辦公樓等公共建築,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1992年,鎮政府駐地至渡頭村、新興村共計4.2公裏的水泥路面鋪設完成。1997年9月,鎮政府駐地至乾灘村柏油路鋪設完成,實現村村通硬化公路。1999年,拆遷改造水南橋頭,鎮政府辦公樓、農場電影院、水南農場衛生所、企業供銷公司等一批建築拆遷。2002年,完成農村電網改造,生産生活用電實現城鄉同網同價。2005年,新建成鎮政府辦公樓(由水南村遷建溪南村),建築面積3670平方米。15年中,先後有渡頭村、水南村 、新興村、溪南村、三班村等村建新村部;鎮內2個社區和6個行政村進行新村建設和舊村改造,多數居民和農戶建新房,全鎮共新建居民住房1500戶,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全鎮人均住房面積36平方米。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建成區面積拓寬,高層建築逐年增多,逐步形成三橫五縱網絡。2005年,全鎮公路通車總里程13公裏,鎮政府駐地建成區面積353公頃。
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
No. 10
  水南鎮 水南鎮位於章貢區中部,地處黃金州,屬章江河套。面積20.5k㎡,人口33550人。轄嶺頭上、沙角等2個居委會,南橋、長塘、臘長、高樓等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嶺頭上,距區政府3.4千米。黃金飛機場位於境內,105國道縱貫西部。
  [沿革]以大部分轄域位於章江之南而得名。解放前夕屬贛縣贛州鎮、白雲鄉、黃金鄉部分轄地。1950年分屬贛州市白雲鄉和贛縣長塘鄉、臘長鄉。1952年分屬贛州市西外鄉、南外鄉、白雲鄉及贛縣長塘鄉、臘長鄉。1956年6月屬贛州市白雲鄉和贛縣黃金鄉。1958年分屬贛州市躍進公社(章貢鄉)和贛縣紅旗公社。1959年屬贛州市南外公社(又名南外街道辦事處)和黃金公社(又名黃金鄉)。1963年屬市南外街道辦事處及南橋公社。
  1964年8月屬白雲、南橋公社。1968年屬郊區公社。1972年11月撤銷郊區公社,原白雲公社所轄大隊並入南橋公社,隨即南橋公社改稱水南公社。1984年4月改名水南鄉。1997年,面積23平方千米,人口2.9萬,轄南橋、長塘、臘長、黃金、金湖、金竜、高樓7個行政村及嶺頭上、沙角2個居委會,鄉政府駐嶺頭上。1998年8月5日,撤銷水南鄉,設立水南鎮(贛民字[1998]126號批復)。
  [郵編]341000 [2008年代碼]360702102:~001嶺頭上居委會 ~002沙角居委會 ~200長塘村 ~201臘長村 ~202高樓村 ~203南橋村
No. 11
  面積341.2k㎡,人口26589人。 [郵編]331613 [代碼]360822114 [區劃]轄水南居委會,水北、雙坑、麯排、村背、沙田畲族、西團、店背、華山、三甲、水南、上車、新居、車田、毛傢、高中、邱陂、帶元、金城、鄢陂、中莊、白果等2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水北。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
  章貢區水南鎮位於贛州市新城區,市政中心所在地,是贛州市城市建設重點區域。東臨火車站,南隔章江與章貢區沙石鎮相鄰,西與贛州機場、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接壤,東南北三面環水,總面積20平方公裏,轄4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總人口2.9萬人。鎮直屬黨(總)支部15個,黨員人數718人。
  近年來,水南鎮、堅持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全面實踐“三個代表”,立足鎮情,與時俱進,大力推進“農村嚮城市,農民嚮市民”的二大轉變,促進經濟社會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2004年,全鎮實現地方財政收入871.7萬元,比上年增長50.8%,實際引進內資9635萬元,完成計劃任務的101.4%,引進外資300萬美元,完成計劃任務的136.4%;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産業化步伐加快,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327元。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縣
  一、位置面積及概況
  水南鎮位於吉水縣東南部,作為吉安市國土面積最大的一個鄉鎮,擁有國土面積342平方公裏。全鎮轄21個村委會,225個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約2.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約1921人。
  二、建製沿革
  水南鎮原為鄉、區、公社駐地。經省人民政府批準,1986年由鄉建製改為鎮建製。2001年,原邱陂鄉並不入水南鎮至今。
  三、總體地貌特徵及季候特徵
  境內六點二山一水二點八分田,圩鎮一萬畝平原,四周群山此起彼伏形成天然習障,全鎮屬半丘陵地區。水南地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春夏兩季氣候潮濕,雨量集中常有洪水出現,秋鼕雨量稀少,十二月起初霜,正月前後冷空氣活動頻繁,四至六月份雨量集中,降雪降溫明顯,二十年來平均氣溫攝氏十八點零二度。最高氣溫四十度,平均三十七點八度。最低氣溫零下五度。年降雨量一千五百一十二毫米左右,其中雷雨日七十三天,全年無霜期在二百九十四天左右。
  四、人文景觀
  水南鎮的革命戰爭年代屬於蘇區,為公略縣縣址所在地,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留下朱德、曾山等革命先烈的足跡,其中就有公略縣舊址尊德堂、毛主席下塌的懷德堂、如開過黨員大會的西堡祠。
  五、主要經濟作物及特色産業
  水南地區宜種水稻、大豆、紅薯等作物。芝麻、花生、油菜、荊芥、甘蔗是當地傳統經濟作物,近幾年來水果種植在大量發展。境內藴藏豐富的鐵礦、煤礦資源,以天然植物為原料的藥用香料油的生産企業是水南鎮特色工業,水南腐竹更是水南獨有的農傢特色産品。
  六、經濟總量
  2005年,水南鎮實現工農業業總産值2.03億,其中工業總産值達1.03億,實現財政由入187萬元,農業人均純收入2764元。
  近年來,水南鎮黨委、政府確立“加快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步伐。努力構建各諧平安水南”的工作思路,搶抓機遇,加快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特色産業上下功夫,以新的理念力求新的突破,促進水南經濟更快更好地發展。
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市
  水南鎮位於高要市的西北部,全鎮總面積126平方公裏,管轄十四個村民委員會和一個居民委員會,有119條自然村,總人口1.45萬多人。
  我鎮山多林密,空氣清新,有豐富的林業資源。全鎮擁有耕地面積5692畝(其中水旱田5195畝),山地面積168697畝。主要的土特産有桂皮、桂油、石槁、鬆香、佛手、巴戟等等。
  近年來,我鎮的工業生産有較大發展,形成了以資源型工業竜頭,開發地方資源型深加工為主體的工業格局。桂皮廠、桂油廠、供發電站、蜜蜂公司、綜合廠等多傢企業,經過不斷的技改挖潛後,發展後勁不斷增強,效益不斷提高。
  “三高”農業增創新優勢,形成十一大商品生産基地,即6萬畝石槁基地、9萬畝玉桂基地、9萬畝鬆脂基地、4000畝佛手基地、2萬畝杉林基地、1.5萬畝油茶基地、1500畝巴戟基地、3000畝水果基地、1000畝竹筍基地、8000群蜜蜂基地、650畝桂苗、佛手苗基地。
  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取得突破性的進展,投資了約3200多萬元進行村村通水泥路的“八達”工程、程控電話、自來水廠等設施配套日臻完善,投資環境逐步改善,為我鎮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川省內江市資中縣
  資中縣轄鎮。1951年置石膏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復置鄉,1992年建水南鎮。位於縣境中部,距縣府1公裏。面積45.7平方公裏,人口4.4萬。成渝鐵(公)路、成渝高速公路過境。轄李五溝、長河堰、交通、長山、奉安、聖宮、乘傢、大石橋、鬆山、姊妹橋、房衝、石堰河、九郎廟、涼水井、河聯壩、坳泉、花香、釺子墳、石膏、碑溪、板橋、高山、瓦窯壩23個村委會和奉安、涼水、石膏3個居委會。農業主産水稻、玉米、小麥,兼産甘蔗、花生、油菜子、蔬菜。古跡有東岩唐代摩崖石刻。
英文解釋
  1. :  Shuinan Town
近義詞
水南
包含詞
資中縣水南鎮中心學校資中縣水南鎮涼水衛生分院
分類詳情
張開長山村張開林場張開長塘村水南村水南村
板橋村南橋村城南社區源頭下沙村
新屯村黃金村三班村鬆山村涼水井村
高山村棋盤社區金西社區文新村渡頭村
溪南村高樓村水南社區雙坑村沙田村
西團村華山村三甲村上車村新居村
車田村水北村毛傢村高中村金城村
中莊村白果村金竜村金湖村上村
人和社區水南社區交通村長河堰村石堰河村
姊妹橋村大石橋村石膏村花香村新興村
陳布村餘墩村溪蘭村井壠村吉舟村
井壟村南排村金華社區銀華社區乾灘村
更多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