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正興鎮地處四川省雙流縣的腹心地帶,距成都25公裏、縣城19公裏、華陽9公裏、成都市人民南路延伸綫尾端5公裏。國道213綫(成仁路)穿境而過,府河流經本鎮(長度8.5公裏),鎮域水、電、氣、路、光纖電話、光纖電視等基礎設施全部配套,鎮域面積48.95平方公裏,轄21個行政村,151個農業經濟合作社,總人口33029人,9257戶,其中:農業人口29895人,有耕地面積36924.1畝,旱地10638畝,荒山、荒坡和疏林地2076畝,集鎮依山傍水緊靠府河,水陸交通十分方便,係成都市規劃府河遊遊開發航運的必經通道和重要景點,更是新世紀西部大開發戰略支撐點--成都市的門戶鎮之一,可大量吸納成都市的輻射。境內有豐富的建材資源和國傢級優質礦泉水資源,是發展工業生産和開發旅遊、房地産、餐飲娛樂、建材和開發生態緑色農業的極好場所。 |
|
“金堂水庫、梅河歡暢、白露翻飛”,這就是渝西美麗的正興鎮。正興鎮位於璧山縣西南部,西與永川市相連,距成渝高速公路丁傢口6公裏,距縣城27公裏,距重慶市市中區45公裏,全鎮幅員面積75.02平方公裏,轄12個行政村,2個社區,總人口41403人。
旅遊資源豐富,開發利用前景廣阔。水資源充足,全鎮水域面積4260畝,金堂水庫是璧山縣大型水庫之一,水面1246畝,儲水1250萬立方米,同時還有天河水庫、朝陽水庫、洗馬水庫、協合水庫等4座中型水庫,使全鎮生産生活用水得到充分保障。梅江河穿境17公裏,水量60萬立方米。璧山“八大景”之一的燃燈山風景優美,燃燈山礦泉水質甘美,遠近聞名。有極具開發價值的旅遊景點2個,一是位於永川交界處山腳下的黃嶺梅子灣白鷺保護區,常年有大量國傢二級保護動物白鷺棲息於此;二是位於場鎮北郊1公裏處金堂湖邊的西南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法式天主教堂——露德堂,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礎設施完善,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鎮內天然氣資源豐富,現已開採鑽井6口,3個氣場嚮本鎮及周連地區輸氣多年。境內璧(城)正(興)路,正(興)丁()路,正(興)石(院)路三條公路已全部硬化,現投入71萬元改造青石路、會普路、曙光村扶貧路14.8公裏泥結石路面已基本完成,村村通公路達100%;鎮內有移動、聯通電信基站和程控電話交換站,移動、聯通電話實現了全覆蓋,程控電話遍及村社;農村電網實現了全面升級改造,電力設施完好,電力充足;全鎮有綫電視覆蓋率達100%;電視傳輸寬帶網已全面開通;場鎮有自來水廠2個. |
|
正興鎮位於縣城東南部,距縣城62公裏,總面積883平方公裏。轄11個村民委員會,164個村民小組。2003年末,全鎮總人口1992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裏22.6人。有漢、傣、彝、哈尼、回等11個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0786人,占總人口的54%,海拔最高2920米,最低890米,平均海拔1905米;年平均氣溫20.1℃;年平均降雨量1251毫米。
經濟與社會發展
2003年,完成工農業總産值9880萬元;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849萬元;地方性財政收入實現213萬元,財政支出624.06萬元,財政自給率34%。農民人均有糧442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1096元。有各類企業385個,從業人員1650人,其中,股份有限公司1個,私營企業2個,個體企業382個,營業總收入7031萬元。有中學1所,小學12所,適齡兒童入學率97%,鞏固率99.6%;初中學生入學率99%,鞏固率98.5%。
資源條件和基礎設施建設
全鎮有可耕地面積37424.96畝,其中,水田11251.7畝,旱地26173.26畝。有熱區面積29470.96畝,已開發利用4300畝(占15%)。有林地面積43129.7公頃,森林覆蓋率70%,活立木蓄積量401.5萬m3,纍计完成沼氣池建設1654口,沼氣普及率39.4%,平均每2.6戶擁有1口沼氣池。有1座蓄水量44.8萬m3的小(二)型水庫,水利化程度為30%。有90%農戶用上了自來水。
鎮內有石灰石、銅礦、鉛鋅礦等礦藏資源;有小乘佛教聖地之稱的勐乃仙人洞風景區及花仙洞、帕莊河等20多個景點,具有一定的旅遊開發前景。 |
|
正興鎮 正興鎮位於璧山縣中南部,梅江河從境內流過。轄文華、太和2個社區,沙塝、河堰、金堂、大面坡、朝陽、石院、尖山子、塆塘、團结、石竜、衛寺、曙光12個行政村。有燃燈山自然景觀。 [代碼]500227106:~001文華社區 ~002太和社區 ~200沙塝村 ~201河堰村 ~202金堂村 ~203大面坡村 ~204朝陽村 ~205石院村 ~206尖山子村 ~207塆塘村 ~208團结村 ~209石竜村 ~210衛寺村 ~211曙光村
[沿革]2003年底區劃調整後,正興鎮政府駐文華社區,轄原正興鎮、石院鎮所轄行政區域,面積75.02平方千米,人口43312人。
附:正興鎮位於璧山縣西南部,距縣城33千米。 清為鄭傢場,後改正興場,1958年改正興公社,1984年設鄉,1993年建鎮。1997年,面積35.5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沙井、銅院、曙光、沙磅、木架、文傢、梁傢、廟灣、石板、順河、河堰、衛寺、石朝門、石坎、新三、金堂、長石、蘆花、雙石、石壩、黃嶺、鎮雲、團结、黃傢、協合、灣塘26個行政村和文華1個居委會。
附:石院鎮位於璧山縣中南部,距縣城20千米。梅江河從境內流過。 清代為太和場,1952年設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置石院鄉,1993年建鎮。1997年,面積39.4平方千米,人口2.1萬,轄石院、朝陽、洗馬、觀音岩、劉元、大面坡、石竜、青峰、尖山子、竜塘、雙碑、白鴻、河水田、水口、大碑、寧傢、白雲、斜橋18個行政村和太和1個居委會。 |
|
金堂水庫、梅河歡暢、白露翻飛 ,這是渝西美麗的正興鎮。正興鎮位於璧山縣西南部,西與永川市相連,距成渝高速公路丁傢口6公裏,距縣城27公裏,距重慶市市中區45公裏,全鎮幅員面積75.02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7691畝,林地面積22803畝,到2005年場鎮規劃面積為1800畝。轄12個行政村,84個村民小組,2個社區委員會。2004年末總戶數13931戶,總人口4140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165人,農村勞動力23769人,外出勞動力13296人。 縣級衛生城鎮 ,鎮內文化體育事業健康發展,由於成績突出, 億萬農民健身活動 先進鄉鎮。 |
|
四川省雙流縣正興鎮又名蘇碼頭, 位於成都平原邊緣,地處雙流縣域腹心地帶,是成都市著名的“紅色鄉鎮”,自古以來是成都平原水陸交通、商賈雲集的重地,南出成都的重要門戶,為雙流古鎮之一。
正興鎮屬成都南部淺丘平原,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春早夏熱無酷暑,秋涼鼕暖無嚴霜,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盛産水稻、小麥、油菜、毛豬、魚類、水果等。水、電、氣、路、通訊、光纖等基礎設備齊全,工農商業配套,是雙流縣在改革開放中迅速發展起來的日趨現代的名鎮。
正興鎮踞竜泉、牧馬兩山,集錦江、鹿溪兩河.南北長10公裏,東西寬8.7公裏,幅員面積48.95平方公裏(其中淺丘43.1平方公裏,平壩4.9平方公裏,濕地0.95平方公裏)。正興鎮總耕地面積3.69萬畝,旱地1.06萬畝,荒山、荒地、林地0.2萬畝,轄9個行政村,181個經濟合作社,1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3.3萬人,其中場鎮人口0.3萬人。
正興鎮地處成都南隅,府河流經全境,自古以來,是蜀地出入境的一條重要的黃金水道。至近現代,隨着成(都)仁(壽)路的鑿通,來往川南,乃至與雲貴的交往,更加頻繁,成為一條重要通道。正興鎮秉天地之靈氣,有山有水,得天獨厚,歷史文化積纍豐富,旅遊資源藴涵富饒,尤以今境內田傢寺為中心的竜華山,唐時有西川節度使段文昌少年時讀書的地方“段公讀書臺”,後來更有浣花夫人任氏,在竜華山臨江處,離竜華山寺門不遠處,造一尊碩大無比的觀音大士像,為竜華山增輝不淺。唐宋以來,竜華山成為成都名人名士一大遊賞勝地,成都人一直有“南竜北學”之稱,南指竜華山,北指學射山。另一處是以釣魚嘴為中心的宋代大詩人郭印辭官隱居的地方,稱為“郭信可隱居”,樓臺別墅在此星羅棋布,宋明以來,文人騷客留下的詩文不少,至今讀來,如身臨其境。
正興是著名的紅色鄉村,在明清一條街上可以瞻仰革命民主人士夏正寅先生的故居——夏公館,去河心島竹林深處可以緬懷抗戰時期曾掩護過不少中共地下工作者的馮傢院子,還可以去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烈士墓園,聆聽那解放前夜,和國民黨潰逃殘部在古碼頭激戰中倒下的烈士們的訴說。
2004年,正興鎮被成都市規劃為30個重點鎮之一。2006年8月16日,正興鎮被正式確定為全市14個優先發展重點鎮之一. |
|
2005年,正興鎮經濟健康有序發展,實現總産值13225萬元。
2005年,正興鎮實現總産值13225萬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農業總産值3719萬元,比上年增長22%;工業總産值8200萬元,比上年增長42%;糧食總産7706噸,比上年減少668噸;完成地方財政收入211.54萬元,比上年增長14%;完成財政支出686萬元;完成鄉鎮企業營業總收入9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9%;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241萬元,比去年增長15%;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1154元,比上年增長4%。實現林業産值1050萬元,比上年增長431萬元。植樹造林掀起熱潮,年內造林2500畝。完成鬆脂生産2627噸,增加農民收入992萬元,占農村經濟收入的32%。
畜牧業實現産值1040萬元,比上年增長47萬元。畜禽存欄由上年130244衹增加到150766衹,增長15%;出欄率由上年的58.2%提高到60%,畜牧業成為農民現金收入的重要支柱,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2%。生産水泥25萬噸,是上年的2.38倍;生産碎石14萬立方米,是上年的1.84倍;生産石灰2.9萬噸,比上年增長53%;生産銅、鐵礦石1.9萬噸,比上年增長13.3%。 |
|
正興鎮是塊緑色的寶地:清悠秀麗的小黑江、清澈見低的帕莊河,天保林區內郁郁葱葱、熱帶雨林裏古木參天......在這快緑色的寶地裏,有着豐富的林業資源、水利資源,還藴藏着豐富的石灰岩、銅、鐵、鋅、硅等礦藏。近年來,正興鎮黨委、政府為促進全鎮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立足自身資源優勢,大力招商引資,培植壯大礦業、水電等特色工業;引導農民發展生態林業、特色農業、畜牧牧業,努力為全鎮的振興打牢基礎,蓄積力量。
礦業開發大張旗鼓
正興鎮藴藏着豐富的石灰岩、銅、鐵、鋅等礦藏,對較為容易開採的石灰岩,正興鎮很早就開始開發利用了。90年代初期,國傢大力鼓勵非公經濟的發展,衆多中小型的非公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在中國大地出現。精明的正興人意識到,這是百年不遇的好機會,正興境內豐富的石灰岩,開採容易,而且正是發展中的景𠔌急需的建築材料,於是,他門籌建了正興水泥廠,用豐富的石灰岩來製造水泥。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正興水泥廠如今發展成為年産30萬噸水泥,具備60萬噸生産能力的泰毓建材有限責任公司,其生産的泰裕水泥除了滿足省內外市場外,還遠銷東南亞的緬甸、老撾等國傢。是景𠔌最為成功的民營企業之一,每年在財政上的貢獻可達近百萬元,由該企業帶動發展的運輸、餐飲、勞務,為正興人帶來了可觀的收入。用石灰岩製造石灰、碎石,也成為縣內外供不應求的建材。
而對正興埋藏在地下的銅、鐵等礦藏的開發,首先是衆多個體戶到正興四處勘探、開採,由於礦石貯量不清、技術資金不到位等原因,對這些礦藏的開採出現了遍地開花,但沒有任何效益的局面,有的還無證開採、遮遮掩掩,難以管理不說,還出現了衆多隱患和矛盾。2006年,思茅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對全市的礦産資源進行整合,通過招商引資引進有實力、有規模的企業來發展思茅的礦業,思茅市市長瀋培平親自來到正興鎮調查瞭解正興的礦産資源情況。痛定思痛,正興鎮黨委、政府乘着這個東風,在市、縣兩級的支持下,正興鎮對鎮內的小礦點進行了整合、叫停,力圖引進有實力的企業來大張旗鼓的對正興礦産資源進行合理開發利用,使礦業成為興鎮富民的産業。通過招商引資,正興鎮引進了頗有實力的山水礦業有限公司進入正興對境內的礦産資源進行合理、有序的開發,為了配合好山水礦業公司的進入,正興鎮做了大量的工作,深入礦山調查瞭解開採情況、動員個體礦主放棄零星開採、查處無證開採的個體戶。山水礦業公司為建廠看中了正興鎮勐乃村民委員會的房子,欲在此建立立廠部。正興鎮黨委、政府忍痛割愛,另外選擇土地建蓋了新的村民委員會,讓出了土地。正興鎮力所能及的進行協調服務工作,最大限度的方便公司從事礦業開發。目前,山水礦業公司已進駐正興鎮開始礦石的勘查工作。
水電産業方興未艾
正興鎮境內河流衆多,而且由於山高𠔌深,河流落差較大,藴藏着豐富的水利資源。為開發水利資源,正興鎮在招商引資上下了一番工夫。經過努力,引進南方電網公司等投資者投資成立景𠔌興源發電有限公司,投資小黑江流域梯級水電站開發。一期計劃投資1.2億元開發南板河一、二級電站。目前,前期工作已逐步開展,水電站工程項目的環境保護評價、水土保持、水資源評價、地質災害評價工作已完成,資料已上報市政府,林業、土地等方面工作準備展開。根據計劃,九月份作出設計方案,十月底正式開工建設,力爭在2007年7月下旬第一臺機組發電。
正興鎮還引進景東文果水電站到南埂河開發建設南埂河水電站,計劃投資1500萬元建設發電量3600千瓦的水電站,水利勘查已經結束,工程正在設計當中,環保、水保等手續正在辦理當中。小黑江新寨河口段也計劃在新建水電站,目前正在勘查設計當中。除此之外,正興的鐵廠河、通達河也極具水電開發價值。
生態林業助農增收
正興鎮的森林大多數地處是天然林保護區內,保存很好。正興鎮根據“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放開人工林”的原則,努力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加大林政資源管理力度,合理開發利用林業資源,把保護和利用天然林有機結合起來,使農民在林業中獲得最大收益。思茅鬆出産的鬆脂成為正興農民源源不斷的財源,正興所有的農戶當中有50%的農戶都有脂可采,隨着鬆脂價格的提高,再加上采摘野生菌的收入,這些農戶的日子也越來越紅火。正興農民在林業上嘗到了甜頭,自發的在自己的輪耕地自留山上種樹,幾年來,共自發種樹3萬餘畝,全鎮的森林覆蓋率不斷的提高。目前,正興鎮正轟轟烈烈的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將把集體林均山分到戶,實現“還山於民、還權於民、還利於民”,讓百姓真正實現靠山吃山。截止10月中旬,正興鎮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已全部完成所有165個村民小組的踏山認界工作,調處糾紛62起,製定實施方案130個村民小組,已有105個村民小組組織實施。
畜牧産業成支柱
畜牧業是一項傳統産業,正興鎮一直把畜牧業的發展作為農村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來抓,不斷鞏固和發展傳統畜牧産業,以成技校生豬改良站為基地,加大生豬品種改良和科學養豬技術推廣力度,增加科技含量,合理引導、扶持農民發展優質商品豬養殖,不斷推進全鎮的養豬業健康發展,努力建設“緑色無公害”商品豬生産基地。2006年上半年,全鎮生豬存欄37871頭,肥豬出欄7316頭,景𠔌市場上的商品豬有40%來自正興鎮。畜牧業成為正興農民增收的支柱産業。
基礎設施正夯實
正興鎮是一個典型的山區鄉鎮,基礎條件十分薄弱:有多個村民小組還未通電、邊遠山區未通公路、多所學校的校捨十分簡陋等等,這些都製約着正興的發展。正興鎮一直致力於基礎設施的改善,近年來,他們舉全鎮之力先後投入資金完成“華鐘第五希望小學”的建設、農村客貨站建設、集鎮——景普公路426的路基改造、上百公裏的村組公路建設、10多個邊遠山區村民小組的輸電綫架設,全鎮的發展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放眼正興鎮的經濟社會發展,傳統的林業、畜牧業、農業正在科技的推動下欣欣嚮榮;礦業、水電等産業的開發在招商引資的大潮中緊鑼密鼓;各項基礎條件在全鎮人民的努力下不斷改善,正興鎮已經為自己的快速發展積蓄了足夠的力量,正興經濟社會的振興與發展,就在不遠的將來! |
|
- : Zhengxing Town
|
|
正興 |
|
石竜村 | 團结村 | 東風村 | 蓮花村 | 雙石村 | 鎮雲村 | 小正興村 | 文華社區 | 朝陽村 | 雲竜村 | 石板村 | 黃嶺村 | 回竜村 | 歡喜村 | 田傢村 | 新寨村 | 大安村 | 官塘村 | 群力村 | 水平村 | 鬆林村 | 太和社區 | 金堂村 | 大面坡村 | 尖山子村 | 曙光村 | 梁傢村 | 新三村 | 文傢村 | 沙井村 | 石壩村 | 長石村 | 順河村 | 蘆花村 | 石朝門村 | 石坎村 | 廟灣村 | 黃傢村 | 協閤村 | 灣塘村 | 紅蓮村 | 涼風村 | 雙燕村 | 魚嘴村 | 黑石村 | 石岩村 | 麻柳村 | 鐵廠村 | 正興村 | 通達村 | 黃草壩村 | 大安橋村 | 沙塝村 | 河堰村 | 石院村 | 塆塘村 | 衛寺村 | 沙榜村 | 銅院村 | 木架村 | | | | | | 更多結果... |
|
|